其他
李振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客座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建筑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德国包豪斯基金会学术咨询委员。研究领域涉及住宅区规划和住宅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农村、保障性住房,外交建筑设计,工业遗产更新,中外建筑比较等。在采访中,李振宇教授表示,建筑是给人带来幸福的。在迈入信息化的当下,共享建筑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建筑是给人带来幸福的。建造建筑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期待的过程,也是幸福的过程;人是建筑的居住者,建筑承载着其喜怒哀乐;比如行走在建筑之间,享受‘古宫闲地少,小桥流水多’的惬意,就是一种幸福。李振宇说,“幸福建筑”的灵感来自于一部动画片《中华小当家》。在陪孩子看这部动画片的时候,里面有一句台词:“美食是给人带来幸福的”,让他印象非常深刻。他说建筑也应该是给人带来幸福的。李振宇对于幸福建筑的定义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也是最宏观的角度,建造一座房子需要很长时间,一年、几年甚至几十年,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憧憬的幸福过程。不是有追求、有憧憬的人,是做不到的。第二层,从较小一点的来说,人类很多的活动都是在室内完成,在居住空间里一张纸、一本书背后可能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建筑作为承载人们喜怒哀乐的容器,一样也是幸福的。当然,有幸福就有痛苦,喜怒哀乐是交织的。第三层,从中观的角度来看,人们行走在路上,看山、看水、看人、看城市,可以感受希腊雅典的卫城的神圣、北京故宫的宏大,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华丽,也可以感受福建土楼的神秘、贵州吊脚楼的奇妙结构,这些都是用土木记录下的历史。这些日常的建筑带给了行走的人们乐趣和幸福。宁波湾滨海华侨城“捧屋”效果图建筑带给人的幸福不应局限于实用功能的基本满足,而是让人真正获得满足感、幸福感。作为与人接触时间最长的住宅建筑更应成为满足人的不同需求的载体,使人在建筑中感受‘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幸福感。基于此,在第三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上,李振宇的装置艺术作品“宅语·在水一方”位于主展场毛麻仓库四楼。作品由8个浸在水缸中的乐高模型和抽象的手语组成,分别是“捧、帆、架、雁、合、紧、田、围”,每一种宅语都对应一种手势,每一种手势都对应着一种创新住宅类型。李振宇表示,他在上课的过程中手势非常丰富,通过长期提炼和琢磨形成了“宅语”。李振宇说他的作品旨在激发设计师和公众对住宅类型创新的当代思考,在平常生活中追求惊喜,让平凡的生活变得生动有趣。以“捧”为例,意为“楼台如捧,天高水宽”。如复式户型打破了传统平层的无趣,却会使得整户面积过大。由此设想,如果复式的下层大、上层小,则既能拥有层次丰富的居住空间,又能节省面积。而通过上下互“捧”的方式,就能使这样的户型上下堆叠起来。这就是“捧屋”。在采访的过程中,李振宇介绍,“雁”屋已经有实际案例并正在建造中。以宁波华侨城为例,地块西面临海,东面是山,如果按照传统的坐北朝南的方式建造房屋,那么很大部分的住宅看不见山也看不见海,那么怎么办呢?雁屋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雁”,有“水外有轩,一行秋雁”的意境。当住宅的东南和西南都有良好的景观面时,如何使整栋楼的景观面最大化,使有些房间可以看得见180度的山水风景。雁屋,通过平面的折角设计,使整体形态尽可能舒展,并充分发挥东南和西南两个向度的景观优势,运用这种设计理念的宁波华侨城每一户都能拥有自己各不相同的阳台。李振宇说:“生活很平凡,通过建筑的变化去追求生活的趣味,在日常生活当中寻找诗意,在情理之中寻找意料之外,这是一种工匠精神,也是建筑师的幸福。”宁波湾滨海华侨城“雁屋”效果图共享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一种趋势。由于互联网、智能手机的使用,建筑的打开方式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信息社会,建筑不必再像原来的建筑那样像某一种建筑。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城市和建筑的认知识别已然开始悄悄而迅速地发生改变,这也让建筑的共享在信息识别方面轻松易得。由此,“共享建筑学”得以成为可能。李振宇认为,共享空间分为全体共享、让渡共享、群共享3种类型。全体共享作为使用共享,在历史上一直都是存在的。李振宇谈到从王安石在《临津》中的诗句"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可以想象宋朝百姓游览著名的园林金明池的盛状。20世纪70年代的上海外滩情人墙,1974年《纽约时报》记者记录了当时的情形:“沿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千米长堤,集中了一万对上海情侣。他们优雅地倚堤耳语,一对与另一对之间,只差10cm距离,但决不会串调。这是我所见到的世界上最壮观的情人墙。”这就是当年全体共享的传统形式。通过技术手段使建筑单体得以兼顾城市公共功能是全民共享的现代形式。在现代城市,让渡共享意味着建筑向城市开放部分空间,将部分原属于建筑内的私密空间,让渡为全民共同参与的空间。在信息革命的背景下,借助于高科技通讯手段,共享毫无意外地往多元化发展,新兴的群共享使共享能够满足群体的特定需求,如桢文彦MIT媒体实验室。李振宇在采访中谈到,在纽约有几百个口袋公园,这些口袋公园原本是人们的私人空间,纽约政府引导人们将这些私人空间变成半开放的公园、咖啡馆等,经过60年的努力,目前这些口袋公园总面积约0.5km2。借助于日新月异的高科技通讯手段,共享的供给与组织毫无意外地往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形成覆盖整个城市的共享系统和具有世界影响的全球城市;另一方面,在面对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个人私利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时,小群体能够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和解,这就是群共享,如WEWORK办公分享,再如帮助寻找特色场地的好处MEETBEST。李振宇认为共享改变了我们的建筑。最后,当被问及如何理解共享改变了建筑的形式时,李振宇表示:“共享改变建筑的形式带来了4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形式追随共享,建筑的线性空间得到充分发展;二是区域的透明性进一步增强;三是建筑的边界变得更加模糊;四是公共区域和私人空间重组。共享建筑学是塑造未来建筑和城市形态的重要方法。其不仅是建筑创作多样性及技法的推动,同时应该成为公共建筑和城市发展大事件的评价导向标准。共享建筑学很可能是21世纪的建筑学。”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城市设计END好文推荐绿标解读|不同气候区中庭布局和朝向对办公建筑负荷和能耗的影响绿标解读|汤朔宁:健康建筑的未来是健康城市绿标解读|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分析绿标解读|绿建新标准之安全耐久性你知几何?重磅解读|徐强:先锋到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