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笔斋

其他

何妨吟啸且徐行

文/蕉一枸终于,这场风波的句号逐渐要画完整了。前天的文章写完,引得不少同业讨论和关注,如果说一篇蹭热度的小文儿,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点点收获,鄙人万分荣幸。然而我毕竟视野有限能力一般,难免有说的不对的、不合适的地方,希望没有给朋友们带来困扰。倘使有错误和偏颇之处,还望大家多多包涵,多多批评。作为一名投资人员,仅仅做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最终要做的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市场上绝大多数大佬水平都比我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怎么会不知道报价平台这个问题的利害,大多数机构在第一时间就启动了各种应急预案。我自己叭叭叭吹了一大通牛X,反倒在应急预案上被优秀的大佬们甩在了身后。比如我的这个朋友:可能是觉着跟我安利的还不到位,过了一会又补充说:我赶紧跟我司IT说我们也要装iDeal,IT说我无所谓你得问合规。我就去找合规,合规老师说你之前又是qq又是qb的,给我们搞那么多事,现在又要搞什么乱七八糟的通讯工具?!我说这个同业都在用,然后发了个截图:合规老师咽了口唾沫说这个我们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一下,你们还是要确认一下这个通讯记录是否能够保存,能否被篡改啊这些问题。我就发了个截图给他:合规老师说你这图怎么还有外汇交易中心?我说这软件就是外汇交易中心旗下的,反正合不合轨这事儿您说了算……合规老师说你这个阴阳怪气的样子赶紧给我滚……滚回去安装吧!当然以上的对话都是段子,但截图都是真的。或许在过去风平浪静的时刻,iDeal没有成为我们的首选,但在惊涛骇浪里,毫无疑问它成为我们最信任的救命稻草。诚然,市场上对iDeal的批评也不少。比如服务器太卡,反应速度慢;比如界面上一些功能不齐全,不能按期限、价格、报单量等要素排序;比如不能导入自己公司的信用库进行针对性看盘等等。有一些是因为对功能不了解,亟待iDeal团队更多地宣讲和路演。有一些确实是功能有待完善,需要开发团队再卷一卷,提高性能。但是我们必须要说明的是,一个好的系统,离不开用户的使用和反馈。只有小伙伴们多用,才能暴露问题;多提需求,才能日臻健全。实际上,批评归批评,但没有人比我们这些一线投资交易人员更希望官方的免费平台可以越来越好。在数据服务商和头部经纪商面前,明明是甲方,但却像乙方一样毫无还手之力的日子,我们投资交易人员,尤其是中小机构的朋友们,真的是再也不愿意过了。2019年,刀笔斋的第一篇爆款小文儿《一个交易员退休前的最后一天》,文章里就cue了iDeal。当时还有不少人以为我收钱了,但实际上我只是单纯地觉着,这样重要的数据和通讯工具,由大家普遍信任的官方机构来做本就是大势所趋。如今过去这么多年,在尾部机构工作之后,这样的体感更加深刻。至于市场对iDeal的一些批评的声音,我想,与其说是诟病,不如说是一种高标准的期待。爱之深,所以责之切。希望经过这一次的风波,iDeal能在大家的鞭策中不断成长。也希望小伙伴们给iDeal多一点时间,让我们自己的官方平台能够不惧风雨,徐徐前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小伙伴们要多用,多提意见哦~~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报价平台的问题,不只是报价平台的问题

文/蕉一枸(全文有点长,5000多字......)昨天就有很多朋友说期待我写点什么。对于这种自上而下的,影响巨大的问题,不摸一摸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就在公开的自媒体上妄做评论,这显然不符合我一贯谨慎的风格。昨晚上跟监管的前辈聊了将近一个小时,原本是我请教问题,结果最后变成了监管领导不断向我咨询,业务的变化,市场的变化,同业的反响等等。这一通电话打下来,我想小伙伴们可以放心了。监管非常关心市场的反馈,大家之前担忧的一系列问题,想必都会陆续有解决方案,大可不必惊慌。今天这篇文章,就大概聊一聊,报价平台之于市场的意义。一、有关合规性和公允性的一些问题2016年以前入行的朋友,应该都忘不了当年“千万搓券”的传奇。市场没有广泛使用集中报价平台的时候,大家只能靠点对点或者报价群来询价,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在企业债高速崛起的那几年,一只5年或者7年的城投,双边甚至可以距离100-200个bp。我们不考虑差100个bp的极端情况,但搓个十几二十个bp,是常有之事。哪位说了,多加一些qq群不就完了么?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于头部大机构,不用你自己加群,中介、券商都会主动来拉你。如果你是大机构的,或者像我这种混的时间久了朋友比较多的,尽管现在已经吊车尾,但也有朋友能想着我。对于这些人来说,一个人几十上百个报价群,如果有IT支持,爬出接近全市场报价的数据信息不成问题。但这个市场上不是每家机构都是头部大机构,也不是每个交易员都是资深交易员。大量中小机构的交易员,或者年轻的交易员缺乏这种资源,可能只能加到一两个报价群,那么他们看到的市场信息就是有偏的,是有缺漏的。这个时候,问题来了,对于这些交易员来说,我怎么能保证我的价格是市场公允的呢?大家注意,我不是在讨论交易员有没有定价能力的问题。有没有定价能力,这是绩效考核的范畴;你的成交价格是否公允,这是风险合规的范畴。哪位说了,不是有中债估值么?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现在谈一个2年的信用债,可能存在一个比较大的利好但你不知道,市场上有A机构以估值-10bp的价格从BCD三家机构tkn了1个亿。但你因为流动性或者比例限制等原因选择当日急出,由于你也看不到市场的成交情况,对方也没看到你的价格,你最终以估值+10bp的价格卖给了E机构1000万。尽管从你的角度,你偏离估值10bp,但事后看的时候,你当日的成交,与市场的普遍成交,差了20个bp。哪位说了,这样的情况是不是极端了。我们这个市场短融中票企业债公司债好几万只债券,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小概率事件,放一年下来,都是很多笔交易。如果叠加一些市场本身的特殊情况,这就会成为广泛存在的问题。远的不说,去年到今年的地产债,有报价平台都不排除有不少猫腻,假如没有报价平台,这中间会有多少潜在的非公允交易,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对于从业者来说,只要一心为公固然可以问心无愧,但风控合规的事情,论心更论迹。有报价平台的时候,大家报价有标准,就有底气。没有报价平台,必然会有更多顾虑。相应的,风控合规方面的要求也会更加严格,比如人工留痕的要求,询价数量的要求等等。在有市场成交价格做参照的时候,这些要求的必要性就比较低。缺失了市场参照,就只好用广泛留痕的方式来自我验证,颇有业绩不好的时候拼命写报告来证明自己工作努力的意思。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投资交易分离的合规问题。为防止利益输送,保障价格公允,我国金融体系里基本上所有类型的机构都要求投资交易严格隔离。有报价平台的时候,投资经理可以自己在市场上寻找报价,锁定个券,由交易员进行后续的询价即可,不需要交易员来提供市场上的报价信息。如果没有报价平台,那么,一种情况,投资经理自己加入报价群观察报价;再一种情况,交易员根据投资经理的一些模糊要求来缩小范围并提供报价信息,由投资经理做二次筛选。第一种,并不是不可行,实际也很多人这么干,但是如果严格一点说,这个模式跟投资交易分离的初衷是有些相悖的。进一步地,如果问责的细一点,在这种机制中投资经理是不是只能看不能说话?投资经理如果跟中介提出说我要看一些符合特定要求的报价,算不算一种询价行为?符不符合投资交易分离的要求?至于第二种,这种人工采集报价信息的手段,无论是覆盖面、准确度还是响应速度,相对电子化平台,就是骑士与坦克的区别。而这种巨大的劣势,必然会影响投资策略。二、有关投资交易策略的一些问题这个市场不重视交易已经很多年了。不重视到,很多做投资的会天真地认为,这不就是换个地方报价么,有什么了不起。但实际上投资从来不是拍个方向就拉倒,制订什么样的策略跟执行效率关系十分密切。对传统的大型商业银行和大型保险机构等以配置为主力策略的机构来说,影响也有,但相对偏小。大型配置机构因为巨大的配置需求,实际业务中往往是一级为主二级为辅。二级的交易往往只在有确定性机会的时候才出手,或者作为一种调节组合久期和杠杆的手段。即便是调整久期和杠杆,对于千亿级别以上的大盘子来说,也可以通过把握资产到期和新增的节奏来调整。如果真的想抠的细一点,卷的极至一点的话,用一级投债的方式也能做出二级交易的效果来。但是对于绝大部分中型小型,或者略大但还没那么大的组合,尤其是广义基金的组合来说,二级的执行效率,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投资决策。这里影响最明显的就是买券。卖券好办,反正我自己手里的券就这些,挂出去就好了,但是我买什么券,需要有个平台来展示。这一点,报价群完全替代不了。因为报价平台上面的ofr是持续显示的,只要对方没有撤销,你就能一直看到这笔报价。但报价群的消息是会被刷掉的。混过资金群的小伙伴一定知道,那些活跃的报价群,你出去撒泡尿的功夫,刚才的报价就只能去历史记录里找了。哪位说了,让交易员去跟中介提需求也可以啊。首先一个,我们朴素一点说,人家股票投资经理也是看着股票行情买股票的,也不用让交易员去拉买一卖一过来看价格。那做债的咱为啥就非得麻烦人家交易员呢。其次,即便从执行层面来看,也是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首先第一个,容易眼瞎……这我就不展开了,但凡体会过刷券的,无论是刷的交易员还是被刷的投资经理,都懂……第二个,人工的数据采集能力不足以支撑精细化的投资策略。比如在有报价平台的状态下,择券标准可以设计的比较细。在实际业务中,券的剩余期限可以精确到某一周甚至某一日,做久期策略的时候就可以大胆做非常密集的阶梯型组合;做信用策略也是类似,锁定特定区域、特定评级、特定利率区间、特定剩余期限,对市场上符合要求的特定债券开展询价,达到精细化组合管理的目的。实际上目前的报价平台也基本都提供这种精细化的功能。但是如果没有报价平台,首先交易员能不能拿到全市场报价就很关键。本来就只能获取市场的一部分报价信息,你筛的太细了就发现没的选了;另外和交易员之间的沟通成本会增加,交易员要准确把握投资经理的各项复杂甚至奇葩的需求并非易事。这一套下来,对投资经理来说,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别卷了……大概其点几个ofr差不多得了……尽管这几年我也感觉有点卷不动了,但我认为,把握技术升级带给我们这个行业的新的空间,这只能说是勤勉尽责的一部分,不能叫卷。如果因为技术的问题导致原本有的勤勉尽责难以为继而被动躺平,就我个人而言,还是会感到非常可惜和遗憾。三、对行业格局的影响作为一个打工的,扯这个属实是有点飘了,所以就尽量简单一点。刚才说了,如果没有报价平台,买券的精细化程度会大打折扣,大量精细化的策略难以执行。想卷都没得卷。那么问题来了,固收这个行业,谁最卷?答案不言自明,所有做相对的,最卷。公募基金首当其冲,接下来就是券商资管。尽管券商资管表面看很多专户好像是做绝对收益的,但做过的都知道,金主爸爸每天都在对比几个委外产品的净值。自己的专户如果排到了后面,被揪过去骂一顿倒是小事,招呼都不打直接赎回就彻底寄了。如果卷不动了,大家都回归到比较粗放的投资逻辑,所谓“精细化管理”的这种专业度被抹杀掉,策略会进一步趋同。策略趋同,先不论业绩,最直接的会导致产品形态的趋同,而这种趋同会降低资金方的投资意愿。另一方面业绩上也会呈现出趋同的特征,并且业绩上的趋同,不仅仅是广义基金彼此的趋同,广义基金逐渐配置户化之后,和银行自有资金以及险资的差异化也会降低。哪位说了,十年以前我们没有报价平台,不也是百花齐放吗,怎么现在就一定是趋同了呢。十年以前什么期限利差、什么信用利差、什么品种利差。现在什么利差……利率低到如此地步,管理费收30bp投资人都嫌多的时代里,如果回归粗放的投资管理模式,最终只会演变为大户通吃、资源通吃的市场格局。尽管现在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苗头,但如果管理模式进一步粗放化,那么一些试图打造特色和精品的中小机构,就更加没有空间了。这一部分我就简单说这么多吧。四、一些其他问题有一种说法,说引发这一次重大调整的背后原因是数据确权的问题,中介公司是否有权将市场报价信息以盈利为目的售卖给数据服务商,法理上存在瑕疵。我以为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并且值得思考的。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不止一次提过,监管的很多目的在梳理关系,像这样的问题确实经常是监管比较关心的问题。还有一种说法,说这类数据涉及数据安全,不能对外公布。我想这就有点想多了。纵观全球金融市场,价格信息都是对投资者公开的。我们国家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其中也包含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银行间市场近几年外资规模也越来越大,外资机构融入的也越来越好,这都是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巨大成果。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类原本属于市场公开信息的报价,应该不存在所谓不能公布的问题,该讨论的大抵还是怎么公布,由谁公布,由谁解释,由谁监管的问题。另外,关于做市商的讨论也很受关注。作为一名投资人员,一切从基础逻辑出发是我们必备的素养。就银行间市场的交易效率而言,不能简单说国外的什么什么模式比较好,就说国内也应该有这个模式,这个逻辑首先是站不住脚的。从过去几年的实际效果看,国内以货币中介+报价平台的模式固然不能说十分完美,但成交量与成交速度双双提升,无疑是其模式实用高效的一种证明。这几天对做市商机制的讨论,提出的优势大抵是说做市商具备资本实力,可以起到平滑市场波动,起到阻尼器的作用。但事实胜于雄辩,过去的这一两年以美债为代表的海外债券怎么波动的不用我说大家都清楚,在这里很遗憾我完全没有看到做市商的所谓“平滑”体现在了哪里。而对于做市商机制的问题,最核心的一点也是一个关系问题,又做市场报价的接收者,掌握信息,有是市场的参与者,直接下场,如何保障你做市的公允。这个问题和我当年在银监局研究的,在理财业务中银行和客户之间究竟是委托代理关系还是交易对手关系,很类似。理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已经明确了,即理财与自营严格隔离,隔离到成为两个独立法人,各自有自己的三表。那么做市商是不是也可以如此参照呢?做市商这么搞,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既然是做市商,就需要资本金,这个资本金划多少?规模小了显然不足以支撑做市业务,规模大了,做市的利润从何而来呢?如果靠收取费用,要收取什么价格的做市费用才能实现盈利?我们要知道中介是轻资产的,虽然因为没什么资本金似乎不能做市,但反过来它也没有FTP的成本负担,中介费用的价格可以由市场自发形成,监管部门也可以根据一些反垄断的规定做适当的引导。但是掏出资本金的做市商,它的资本金是要考虑FTP成本的,对应的,会不会产生更加高昂的交易费用?哪位说了,券商可以多业务条线合作,钱的事情好商量。这样的事情虽然市场普遍存在,但希望大家有个概念,这种集团一盘棋的思路是上不了台面的,严格一点说,这是有悖监管要求的。一方面,这本质上还是既做荷官又做赌客的思路,另一方面,监管一直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打击资源互换行为,其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大机构垄断,促进行业多样繁荣。所以,指望着用这种方式抢占市场份额,就算能做,也只能暗搓搓地搞,不太可能成为主流。不信的话,大家不妨调研一下,现在除了大机构,中小机构想要平价过券有多难,就能认识到这个问题了。第二,假如我们也轻装上阵,不用资本金,单纯撮合,可行不可行?可行。但这和中介有什么区别?当然,有关海外做市商的模式,我也只有一点道听途说的粗浅认识,未必正确,也欢迎熟悉这块东西的读者批评指正。文章写的太长,能看到这里的读者怕是不多了。我想,大家还是不必过于悲观。总理记者会上说,办公室里都是问题,基层群众有的是办法,这话振聋发聩,发人深省。无论什么样的市场,小伙伴们的智慧都不会浪费,一定会想出办法来。当然更重要的是,我坚定地相信,这个路障之后的路标一定近在咫尺。报价平台之于市场的意义十分重大,公开的市场价格体系也是开放的金融市场必备的要素。还是那句话,这不是一个要不要报价平台的问题,而是要一个什么样的平台、由谁来搭建和维护这个平台、怎么监管这个平台、由谁来监管这个平台的问题。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一定对,供大家参考。于2023年3月15日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因为遗憾,所以期待

文/蕉一枸上周末看大佬“与尔岩说”配了个“emo放弃一镜到底”的债市版,技痒难耐,也跟风整了个活,妹想到朋友们如此厚爱,居然差一点搞出个10w+。然而可能因为做债狗的天然怂,随着阅读量的节节攀升,我内心的惶恐也日益增加。加上亲人和朋友友善提醒,我思来想去还是把视频删了。看过的朋友,倘使曾留下不错的回忆,是我的荣幸。没看过的朋友,不过是个哗众取宠的小视频,大可不必感到遗憾。只是我自己有一丝丝小小的遗憾。差一点点就10w+了……最近在忙着搬家。搬家的重点不在搬,而在收拾。我是个十分恋旧的人,什么都舍不得扔。翻出孩子小时候的照片,看着心说这孩子怎么那么丑。但是想想当时自己觉着孩子是天底下最可爱的宝宝,就真正意识到什么叫“好孩子都是自己的”。翻出恋爱时候太太给我的明信片还有礼物,想想那个幼稚而青葱的年华,那个跟老婆吹牛B说三年年薪50万,五年就买大房子的傻悲,笑的真的是比哭都难看。翻出大学写的日记,慷慨激昂。翻出高中写的诗词,文采飞扬。还有曾经跟老同事的照片,拿过的奖状,职业生涯的那些高光……人生所有的灿烂,终究成为昙花一现的过往。前一阵儿我发了一条朋友圈,cue了我19年写的一片爆款里的内容,有个朋友跟我说,你恋旧说明你老了。是有点儿。恋旧,或许是因为人生实在有太多遗憾。高一的时候,因为暗恋班上的女同学,分班考试的时候故意放水。高考的时候,感觉复旦自主招生可能会比较难所以连名都没报。读研的时候,在头部券商的债务融资部实习,因为担心留用不了,主动选择了离开。尽管当时不放水、报了名、继续干,也未必就一定能被选中成为幸运儿,但自己主动放弃,回头看来,确实是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年轻的时候因为年少无知充满遗憾。随着年龄渐长,主观的遗憾虽然少了,但天时地利,命运机缘,又有多少遗憾?哪怕是一些工作生活上的琐事,往往也是不遂人愿的多,顺顺利利的少。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我最近也遇到了一个颇为遗憾的事儿。最近在招实习生,因为工作会涉及比较多的数据处理,所以我专门做了个需要用excel完成的小题目,考察竞聘同学的技术水平。尽管这么做有装B之嫌,但本质还是希望彼此节省时间,不能或是不愿做这类工作的同学也就不用白跑一趟。这题目一出,果不其然,一半的候选同学都放弃了面试。愿意做题的同学寥寥数人,而仅有一位同学完全做对了。笔试完全正确,面试也很优秀,也就是2-3天我们走个内部流程的时间,就被告知人家已经有别的实习工作了……这是今天下午的事儿,我到现在都感到非常郁闷。鉴于此,我就在这里发个广告:招固收实习生,如果对自己数据处理能力颇有自信,毕业以后有志于从事固定收益相关工作的同学,可以考虑。不过,我不是HR领导,不保证一定有留用机会,如果有这方面要求的同学请慎重。至于说你能获得什么。今天来面试的一位复旦大学的同学问了我类似的问题,我跟她装了可能这辈子装过的最大的一个B。我说:——“如果你在简历里写一笔说你曾经跟我干过,我觉着应该对你未来找固收相关的实习有点帮助。”(这么多不知道够不够保命......)信我这句话的,简历请投linbowenn@126.com另外,我有个认识多年的同业,业务水平综合素质都很不错,最近想看一看投资岗位的机会,主要偏向保险、信托类机构,如果有诚心招人的朋友可以与我联系。祝大家2023年的工作多一点收获,少一点遗憾。
2023年3月3日
其他

被收割成这样,你倒说说,怎么解释呢?

文/蕉一枸一同业问我,最近债市什么行情。我说,华莱士行情。华莱士行情?怎么说?就上一秒还在啃鸡腿,下一秒就蹿稀了。同业说这么不看好吗?我很诧异。谁说不看好了?只要V我50,还能接着啃!真香!二周一一大早,客户发来消息问我:你从过年回来就说防御,防御到现在,资本利得我就不说了,你算算carry损失多少了!为什么人家都拉久期了就你不拉?!为什么人家都加杠杆了你不加?!周二一大早,客户发来消息问我:跌那么多为什么没有及时止损?!防御那么久了为什么没有坚持?!做投资一点定力都没有吗?!周三一大早,客户发来消息问我:为了3个bp的上行空一个月?你就这么做投资的?三债市近期的流动性趋紧已经成为固收圈最大的话题,我们来看一下前明星交易员老庄对此的点评。如今已是金主爸爸的老庄直言:做固定收益被收割成这样,只怕是连面子都不要了。你说加权1bp1bp上了多少了,改过不啦?换汤不换药啊!人家交易员也有理由说的,我对接的什么机构啊?国有行股份行啊!你手里一堆什么债你让我借隔夜?持仓的债都什么水平?总共就这么几只债!你AA什么的都在借隔夜,它能借吗?!借不了!没有这个能力知道吧!再下去要+30了,+30借不到么+50,再+100,接下来一点借不到了。“另一方面来说,今年稳增长背景下预期货币政策还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哦哟谢天谢地!我说了,像这样的流动性行情,你组合本身的灵活性没有打好基础,你能跟我保证两会出新政策的时候你能应对啊?务实一点,我劝你们,我把我自己的投资交易策略,把组合管理这个理念先搞懂!去年跌下来以后久期杠杆降一点蛮好的,你都给加回去干什么?现在一开年倒挂成这个样子,你倒说说,怎么解释呢?脸都不要了。前两天写了一篇很锋利的文章,情绪多内容少。本来想写点不带情绪的内容,聊一聊想法,后来想想觉着也没啥意思,估计大部分朋友也不感兴趣,就不多聊了。个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星球交流。
2023年2月22日
其他

你们不要再打啦

文/山丘这两天看朋友圈不少人转发跟日本有关的文章,好像是又有经济学家吵架了。最近经济学家吵架的频率有点高。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吵完了么?我不是很确定。现在又在吵日本了。说到日本,我有个朋友曾经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说是一次卖方路演地产的问题,朋友就问,说中国经济会不会走日本那样的老路?卖方很诧异,说你说啥?像日本一样?还有这么好的事儿?我想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并不比日本少,而日本所谓的失落三十年,其实也没我们想的那么惨。我记得曾有一位朋友跟我描述日本的萧条,说很多日本人会一大早挤在超市门口,等着一开门就进去抢打折的商品。我?你确定你看见的场景不是你家楼下的联华超市?梅西4分2助颓势尽显,C罗1点入门再现球王。这样的话术显然不止在足球领域里传播,为了这个号还能多活几天我就不举例了,但想必大家都有所体会。不过我并不认为我们的未来会很惨,因为我虽然不太了解日本,但我还是相信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经济学并不是万金油科学,它解释不了岳飞,说不明白文天祥,也讲不清楚谭嗣同。当然,这年头也真的会有人相信岳飞被害是因为情商智商都不在线,天天跟赵构说要迎回二圣。相信一个节制全国一半兵力的高级领导双商不在线,也不知道是谁智商低……扯远了,其实我并没有想争论中国经济会不会日本化这样的高深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并不确定现在参与讨论的这些人到底什么水平。在我这个二半吊子的眼里曾经有过很多璀璨耀眼的经济学家。时至今日,每每想到我曾经把一些财经记者、财经文学作家、装B散文家、儒释道人性专家等网红大V当成经济学家,就觉着丢人。反正就我这个认知水平而言,我认为最好的经济学家就是不明真相的韭菜核子老师。可能有更好的,恕我肉眼凡胎没看出来。不过去年一票吹风“安全和发展”的所谓“著名经济学家”,即便我肉眼凡胎,也还是能看清这帮人的真面目。虽然我不懂经济学,但我念过小学,认识字,我每年体检,眼睛也不瞎。感谢小学语文老师和眼保健操,让我跻身中国最优秀经济学家保守估计前三分之一的行列。调侃之后,必须承认,我对自己的认知还是清晰的。尽管我读研究生读的是经济学专业,但要是吹牛B吹大发了,被人家把读书的时候挂过科的事情扒出来,岂不是把脸丢到屁股里去。人只要还要脸,一般总不会把话说的太满。但是现在的很多争吵,双方言之凿凿的时候,让你十分怀疑这帮人哪里来的自信。不是都说知道的越多越能发现自己的无知么?看这些人吵架的时候,我总不免要问自己两个问题。一个自认为无知的人,应该不会这么笃定地讲话吧?这么笃定地讲话的人,应该很无知吧?其实回过头去看,很多被冠上高大上名头或者所谓时代意义的争吵都极其滑稽可笑。2000年,17岁的韩寒坐客《对话》,跟一帮比他大十几二十岁的人“对话”,在很多形而上的哲理问题上交锋。时至今日韩寒已功成名就,有不少人讥讽当时与他争论的那些成年人的价值观世俗且狭隘。就好像,如果韩寒今天泯然众人,他们就不狭隘一样。一帮而立不惑知天命的人,也不是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自己家孩子屁股上的屎都不一定擦得干净,跑去教育别人家的17岁的孩子,秀自己的爹味,这行为本身不丢人吗?难道还要用人家孩子的人生发展去后验吗?反正让我评价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总是不吝自己的理解与鼓励。这也不是什么世俗套路,而是真的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和期待一个年轻人未来的无限可能。至于自己的教育理念,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尚且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大言不惭试图祸祸别人家孩子,得是什么人性才能干出来这样的事。去年,满世界都在争论新冠的问题。现在回过头去看,无论支持哪一边的,多少会觉着自己当年一些言之凿凿的说辞像个笑话。看错了的自不必说,看对了的,就不像吗?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只是规则的接受者,吃泡面尚且避免不了吃到脚丫子酸菜,却总有人觉着自己是这世界的救世主。哪位说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责,是自己要干点啥,告诉和指挥别人干点啥,不叫有责,叫有权。先人说的是匹夫有责,可不是匹夫有权。天天窝在电脑前面不运动,难免有点心律不齐肝功能损伤,隐痛两下,便以为自己是给世界带来火种的普罗米修斯。我劝这样的朋友还是多锻炼锻炼比较好。写着写着,似乎有点过于锋利了,这与我这两年一贯平和的风格有点不搭,还是应该克制。人穷,脾气还差,那就一无是处了,这样很不好。不比经济学家们指点江山,我们只要能把自己日子过好就可以了。不过我作为一个金融行业从业的不算太老的青年人,还是想劝那些特别喜欢指点江山的经济学家前辈们,认清形势,不要再刷存在感了。那些喷债务问题,喷地产问题的经济学家,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明明只是一个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却能在全社会各个行业收割流量?同样是专家,为什么物理学家就不行?原因不过是两个。第一,过去四十多年的发展靠的就是经济和金融行为,所以给人一种错觉,好像经济学可以解决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家就开始有比其他领域专家高人一等的错觉。可是就目前来看,我们的经济学家们似乎没有解决任何一个卡脖子问题。如果未来真的按经济学家说的那样,集中精力搞卡脖子工程,搞芯片,搞高端制造,搞前沿科技,他们说话还有人听吗?端着碗的人说自己的碗脏,咱以后不能用了,这很高尚,应该竖大拇指。一边破口大骂说这埋汰碗盛的全tm是泔水狗都不吃,一边呼哧呼哧恰饭满脸写着真香,这,就有点不合适了。第二,物理学家说的东西,非专业人士听不太懂。其实,原本经济学家说的东西,非专业人士也听不太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概是,不是读过大学物理的就能叫物理学家。所以……洪七公跟欧阳锋神仙打架传为佳话,不是你灵智上人偷袭王处一的理由。还是别打了,免得将来被周伯通教做人,滋味儿可不好受。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北京某央企信托资管业务多岗位招聘

学历优先),在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数学等方面有扎实的基础;2)拥有
2023年1月15日
其他

2023,苟

文/蕉一枸前一阵子先是全家阳了,萎成一滩烂泥。恢复之后马上进入年关,各种报告和ppt任务接踵而至,又忙了一阵。结果本该有的年终总结也没写,新年展望也没做,稀里糊涂就到了2023年了。不过人生嘛,总是难得糊涂,也好。回头看过去的一年,很多人都说很魔幻,可能因为我们经历了太多以前只有偶像剧里才有的生硬反转,让我们产生了今日与昨日的撕裂感,增加了对明日的焦虑甚至恐惧。而恐惧到极致以后,又会激发我们的自我调节机制,由极致的恐惧,转变为极致的冷漠。上海封控的2个月,很多人都经历了类似的情绪。后来很多城市也经历了上海经历的事情,细节或许各有不同,但大的情绪大抵是差不多的。林则徐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啊,丢弃所有希望,自然也不会失望。不过人还是要多从好一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倒也不是非要给大家灌鸡汤,只是觉着这样思考能开心一点。就我个人而言,经历了过去的一年,我似乎比以前更有耐心了。对工作,对生活,少了一点急功近利的焦虑感,反而从容了不少。跟家人的关系也变了。难得连续两个月跟孩子在一起,对孩子的耐心变好了一些,也更了解孩子一些。发现了一些闪光点,也发现了一些之前忽视的问题。因为疫情,关心父母也比以前更频繁了。我原本是没啥事儿不给父母打电话,现在虽然做不到每天电联,但三五天必要关心一下父母,问问高血压怎么样了,问问最近忙不忙之类的。我想,这些也是不错的收获。疫情放开之后,尽管我家比较幸运,但还是有不少身边的朋友,家中有人离开了。每每看到这些事情,想起自己放开前跟朋友聊疫情,总是很坚定地认为病毒危害不大不会有事,就感到极致的羞愧。至今我仍然支持乙类乙管的政策,但与过去不同的是,相比之前还时不常与人探讨疫情,今天的我看到一些讲新冠病毒的言论,哪怕有些言论在我眼里近乎反智,我也不会像之前那样激烈地参与讨论。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伤痛,尽管难以感同身受,但至少应该理解和尊重。专业性的问题,留给专业的人去思考和解决。我们只能做到尽可能的善良。还是那句话,自己有一份居家也有工资拿的稳定工作,就不要轻言封控;自己家里没有老人和基础病患者,就不要轻言放开。这无关任何专业,也无关政策形势。这只是每个人的良心罢了。原本,我还写了两段其他的文字,感觉有点得罪人,就让它们永远趴在我的草稿里了。过去一年,直至今日的舆论环境,常识成为愚蠢的代言,理性沦为嘲讽的笑柄。似乎只有懦弱才是真诚的,只有宣泄才是合理的。客观、理性、坚强、克己,这些传承千年的美德,在网络世界里已经不是稀缺品,而是臭狗屎。但是,冲动不代表勇敢,无知不等于朴素。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喜欢拥有这些美德的人,反感那些不讲理,什么都不懂,还总是给别人带来负能量的人。衷心希望各位读者在2023年能多遇到一些善良的,拥有美德的人。见贤思齐,从善如流。经历了魔幻的2022,很多人把2023当做一次全新的开始。2022年年初丢弃的希望,在这个年底找回来,那么2023年就值得期待。有人担心2023年债券市场会比较难,我想起我当年的老领导的那个问题,做债券,到底挣的是什么钱?有说挣央行钱的,有说博弈挣交易对手钱的。老领导总结说,做债券挣的钱,是经济增长过程中企业为了扩大生产支付的资金成本,本质上是增长红利的一部分。这大概就是一个老固收人的格局。2023年我对利率水平持一个比较谨慎的态度。稳增长的大背景下,宽信用是必然路径,而宽信用的过程中,伴随着需求的回升,很难说通胀会不会成为一个新的制约因素。资金端,大家要小心一个问题,资管新规以后,随着以非标为代表的影子银行全面谢幕,当前的信贷市场和债券市场实际是两个市场。除了商业银行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任何一种金融机构能在这两个市场之间做资金交换。而商业银行,大家知道,虽然号称是利润导向的,但似乎可能也并没有那么纯粹。所以LPR降息,不等于债券市场降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也并不一定非要降低债券融资成本。毕竟债券市场服务的企业数量远远小于信贷服务的企业数量。而且平心而论,能发债的企业,在今年的政策环境下,估计也不会太缺银行贷款。关于经济,我想多数人还是持一个比较乐观的态度的。从现在往后看不难发现,方向基本是确定的,不确定的是效果、程度等等。比如消费和社融肯定会企稳回升,但是回升到什么程度有分歧;比如地产肯定会边际改善,但能不能来一波上涨行情有分歧。如果我们抛弃赌徒心理,给程度附一个比较谨慎的权重,就会发现支持债券利率下行的确定性理由确实不多。大概疫情冲击可以算一个,这就要看接下来疫情二次、三次冲击的节奏了。我不懂医学,在这个问题上只能建议大家盯好相关信息,做好应对。不过,在相对谨慎的时刻,个人认为今年的信用情况或许还不错。宽信用的背景下,出现严重信用风险事件的概率逻辑上应该是不大的。只要没有爆雷,短端信用的票息相较利率债更有优势,估值波动和流动性压力较长债而言性价比也更高,如果各位朋友自家风控环境允许的话,可以考虑在短信用方面做一点适当的挖掘。至于拉久期加杠杆赚大钱,个人建议不要有太多期待。非要给2023年债券的操作写一个关键字的话,我的关键字是:苟于2023年1月12日P.S.前一阵儿QBlive搞了一个评选活动,里面有一个奖项叫什么最具影响力新媒体,我当时出于帮朋友凑个人头的心态也参加了,之后就没再关注。直到后来有人跑来跟我说看到了我的号,我才知道评选已经开始了。关注了一下发现人家都是比较纯粹的固收号,而且都是顶流大号,相比之下刀笔斋第一显得不太专业没啥干货,第二也没人家那么大的流量,感觉有些自惭形秽,所以也没好意思拉票。而且当时还有一个小心机是,只要我不拉票,没选上就可以显得体面一点。万万没想到,承蒙各位读者厚爱,居然最后还入围了,获得了第五名!虽然总共只有九个参选的……但不是最后一名就很荣幸,承蒙读者厚爱,感激不尽!2023年,还是尽量在各方面OK的情况下,多写点大家喜闻乐见的东西。
2023年1月12日
其他

【人贩贴】某央企券商资管招聘转债投资经理、固收研究主管、信用研究员、实习生

某央企券商资管招聘转债投资经理、固收研究主管、信用研究员、实习生岗位名称1:转债投资经理工作地点:上海/北京招聘人数:1人工作职责:1)负责“固收+可转债”产品的管理,根据产品定位制定具体投资策略,对产品业绩负责;2)密切跟踪权益市场、可转债市场和债券市场,深入分析可转债市场,发掘各类投资机会;3)参与“固收+可转债”产品的研究、设计,并协助市场部进行推广、路演及客户沟通工作;4)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职要求:1)国内外重点大学硕士及以上学历,经济、金融、会计、数理等相关专业;2)具有5年以上可转债相关投资、研究或交易经验,其中2年以上独立管理产品经验,并能提供历史业绩,有公募REITs投研经验者优先;3)具有较强的市场敏感性、逻辑分析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和执行力;4)具有较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风险控制意识。岗位名称2:固收研究主管工作地点:上海招聘人数:1人工作职责:1)牵头信用研究,完善信用分析框架和内部评级体系,建立并维护不同行业的信用评级模型,出具个券分析报告;2)牵头跟踪中观行业景气度,重点研究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行业和信用债、可转债拟投资的行业;3)牵头宏观研究,密切跟踪国内外宏观经济与政策,构建宏观分析模型,从宏观、中观等多角度完善宏观数据库;4)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职要求:1)国内外重点学校硕士及以上学历,经济、金融、会计、数理等相关专业;2)具有7年以上评级公司或买方机构信用评级相关工作经验;3)具有完善的信用评级框架和研究体系,对城投债或产业债有广泛的覆盖和深入的研究;4)具有优秀的研究分析能力、风险控制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和抗压能力。岗位名称3:信用研究员工作地点:上海招聘人数:1人工作职责:1)完善信用分析框架和内部评级体系,建立并维护相关行业的信用评级模型;2)针对拟投资债券进行信用风险评估,撰写入库报告、提出入库建议;3)跟踪入池债券,特别是持仓债券的信用资质变化,定期、不定期形成信用分析报告;4)研究信用债市场,包括但不限于信用环境变化和信用利差走势等,提供投资建议;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职要求:1)国内外重点学校硕士及以上学历,经济、金融、会计、数理等相关专业;2)具有3年以上评级公司或买方机构信用评级相关工作经验;3)具有完善的信用评级框架和研究体系,对产业债或城投债有广泛的覆盖和深入的研究;4)具有优秀的研究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风险控制意识和抗压能力。岗位名称4:实习生(长期有效)工作地点:上海招聘人数:1-2人岗位职责:1)协助投资经理、研究员进行宏观利率、信用债和可转债研究;2)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职要求:1)国内外重点大学在读,经济、金融、会计、数理等相关专业;2)实习期不少于3个月,每周到岗3天以上;3)品行端正,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岗位福利:1)实习工资:博士120元/天、硕士100元/天、本科80元/天,另餐补50元/天;2)可开具实习证明;3)表现优秀者有留用机会。简历请以“应聘岗位+姓名+毕业院校+手机号”命名并发送至邮箱qszgzp@163.com。
2022年12月21日
其他

有关明后年债市行情的一些想法

文/蕉一枸一转眼,已经是十二月。上海疫情的时候,大家讨论未来市场走势往往会说,二十大之后如何如何,四季度如何如何。如今二十大早已胜利闭幕,四季度也过去一大半。上半年言之凿凿的预判和决策言犹在耳,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做对了。从这段时间哀鸿遍野的市场反馈来看,似乎可能相当多的朋友没做对。不过,正所谓凡此过往皆为序章,一个考核周期即将过去,新一轮的考核马上要来了。明年,债市何处去?或者,未来的几年,债市何处去?一、感觉不大好十一月之后的债市我不说,大家也都看到了,一片鬼哭狼嚎。从差不多十一月底,也就是大概一两周之前开始,陆续有朋友看多。我始终比较怂。朋友间小范围的讨论,以及相对关注的朋友比较少的知识星球里,我还稍微说的直率那么一点点,但在公众号里,确实不敢说的太多。当我看到有朋友用“点位差不多了”、“配置价值出来了”这样的理由,来认定行情拐点的时候,我未置可否,没有跟随。我的朋友们,大多比我更资深,平台更高,管理规模更大,也更优秀。我没有那么精准的量化模型和那么完善的理论框架,只是从自己朴素的一些分析来看,感觉风险可能还没有全部发酵完。这两天,各类利空因素堆叠之下,债市维持了一个不甚乐观的走势。我以为,当市场还在为各地防疫政策优化节奏的不同而反复博弈的时候,就还不能轻言利空出尽。毕竟,还有重要会议没开,明年经济工作的基调还没出来。但我们都知道,大概率是不太利好债市的。二、熊市好久不见回顾债券市场的历史,上一轮比较能称得上是熊市的行情发生在2017年。哪位说了,2020年那一拨也很惨烈。我们不妨看一下。2020年的熊市,从5月初开始大跌,到11月逐渐稳住,前后维持时间大概6个月。期间十年期国债从2.50上行80个bp,到了3.30左右。3.30这个位置,是2019年12月的位置。也就是疫情前。填完了疫情的坑,农历年又波动了一下,利率又再一次往下走了。对比一下的话:2012年8月到2013年12月,16个月130个bp;2016年10月到2018年1月,15个月130个bp。并且每一次上行的终点都远高于上一轮牛市的中枢位置。这么一对比,2020年似乎有些不够看了。三、由放鞭炮想到的说到行情不好,话题未免有些沉重,不妨看点令人高兴的事情。今天中午我看到人民日报发文,说不应该因为环保问题对过年放鞭炮一刀切。有些年味是好事,我虽然喜静不喜闹,但毕竟是过年,吵一点,只要大家高兴,我也觉着不错。放鞭炮是件小事,但很多人都说见微知著,细节决定成败。那么放鞭炮这个小细节,它决定了什么呢?明年不讲环保了吗?我想,高质量发展,绿色环保低碳的基调是不会变的。去年年底我们学会了一个词叫“纠偏”,放在这件事上我觉着挺合适。放鞭炮这个事情,我们纠的是什么偏?是一味强调环保,而舍弃了年情年味,舍弃了中华传统文化风俗的“偏”。结合防疫政策陆续优化,二十条禁止层层加码,何尝不是一种纠偏?以此类推,未来的两三年里,别的领域,涉及产业政策的很多东西,会不会陆续也有纠偏?四、过去五年我们经历了什么话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再换个话题。我们回顾一下从2017年四季度到现在,这5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些什么。先看我们最熟悉的金融领域,各种大的变化的核心,我认为是金融去杠杆。以理财净值化为代表的资管新规全套组合拳,自2018年开始,至2022年理财净值化全线落地为止。这一套下来,基本消灭了影子银行,干崩了庞大的隐性表外体系。再看我们相对熟悉的财政领域,地方政府加杠杆被严格限制。即便在疫情冲击之下的2020和2021年,地方政府新增投融资项目的审批难度也未见明显下调,直到今年才逐渐看到基建的逐步企稳。其他产业政策,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反垄断、限制资本市场无序扩张、规范教培和游戏等行业、双碳环保的过快推进。以及,最震动的,对房地产行业的大调整。这里,碍于公开发表文章的一些规则,我就用到“调整”这个词的程度,至于这个行业实际经历的是什么,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五、勿谓言之不预也如果我们以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来回溯经济,我们会发现,在过去的5年里,政策的整体基调,即便谈不上刮骨疗毒,至少也是大型外科手术。2018年年初到2022年年底,与十九大之后的五年,基本重合。在十九大报告里,有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关的表述是这么说的:——“……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涉及新发展理念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部分,是这么说的:——“……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回过头看,这五年里发生的事情,似乎全都预写在了十九大报告里。用外交部的话说,勿谓言之不预也。六、巧合?好巧不巧的,我们刚才说了,能称得上大熊市的债券市场行情,就止步于2017年。2018年以后,涉及实体经济的政策,调整和修似乎代替增长成为第一目标;刺激经济的手段,以货币政策踏步先行,产业政策犹犹豫豫后进的节奏开展。即使间歇性地,市场发生一些扰动,也挡不住后续一波又一波抑制扩张、防止过热、挤压泡沫的政策你追我赶纷至沓来。这样的大基调之下,债市想不好都难。操作上也就只剩一个手法:债持不炒,每调买机。七、新的“言之预”二十大报告,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有人拿“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表述大做文章。但实际上这句话出现在总结十九大以来取得的成绩的部分,并没有指引未来的意思。即便非要生搬硬靠,那跟十九大统筹的那一大堆东西比起来,仅仅安全一项,似乎也有点不够看。如果有什么人把这句话解读为弱化经济发展地位,大家看到这种所谓专家基本可以拉黑了。二十大的具体内容很多,赘述无益。不过恰好有些内容,可以拿来跟前文引用的十九大报告对应起来,我列在下面:——“……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我不评论,大家可以自行感受。八、市场不会简单重复,但我们会回到债市的讨论。长期趋势上。我以为值得警惕的一点是,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已经适应了地方政府用环保、防疫等工作代替GDP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在未来的2-3年,我以为这种情况可能会有一些边际上的变化,我们对政策选择与政策执行效果的研判,可能需要相应地做一些边际上的调整。短期,实话说,我也找不到支撑利率以年为单位上行的逻辑。但是,自己找不到,就等于没有么?假如我们回到2016年,每个人都会告诉你,零利率乃至负利率,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路径。在那个每个人都在感叹职业生涯只剩100bp的时点上,这几乎成为真理。如今来看,且不说中国的情况,连零利率多少年的欧债都崩了。即便到了2016年四季度,债市已经崩盘了两个月的时候,最悲观的人给出的熊市终点,是2017年6月……回顾每一次的行情反转,事后看,没有哪次的前兆不明显,没有哪次的路径不清晰。可是,哪一次,你在那个时点上看到了那个前兆?理顺了那个路径?我们只是停留在一个不断自我强化的思维惯性里,一遍又一遍地坚信一个后来被证伪到不能再伪的逻辑。并且亏成了傻悲。涉及到更加具体的债市节奏的讨论,在这里篇幅所限,就不多聊了。有些散碎的逻辑分享,偶尔会发在知识星球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个人浅见,常年打脸。不构成任何建议,但希望能够提供一种思考的角度。于2022年12月6日
2022年12月6日
其他

我做利率研究的几个阶段

文/蕉一枸上一篇文章许诺读者朋友,聊一聊自己做利率研究的一点心得体会,今天来还愿。全文有点长,就不废话了,直接开始。一、迷茫期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对市场研究是完全迷茫的。我那个时候在银行理财,当时还叫银行资管。那个时代的银行资管不像现在存在感这么高,彼时很少有卖方来为我们提供研究服务。也正因为少,每一次有卖方来,有时甚至不是固收研究员,就是券商资管的几个小朋友,领导也会把我们这些年轻人全部喊过去听。我们也非常认真,拿着小本本疯狂记笔记,时不时还点点头装出一副领会其中奥秘的样子。但其实记的是啥完全不理解。当时对卖方来的这些“老师”的印象就是:他为什么这么diao?怎么什么都会?真轮到自己做研究的时候,就感觉全无头绪、无处着手,只好瞎jb抄一堆卖方报告应付了事。二、事件驱动时期逐渐熟悉这个市场了以后,最开始上手的就是事件驱动式分析。原因也很简单,事件驱动是保证每天开会有话说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事件驱动毫无疑问是我们研究利率走势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那个时候,我的所谓事件驱动,是非常单一的,纯,事件驱动。说白了,除了事件,别的都不管。比如降息降准就是利多,利率就要下,OMO缩量就是利空,利率就要上。凡此种种,就是极其简单粗暴的逻辑,既不和其他基本面因素相结合,也不考虑市场的实际情况。本质上说,这种分析和卖茶叶蛋的阿姨分析股票属于一个水平。三、痴迷数据时期简单事件驱动这种分析,不用别人说,时间长了自己也知道low,只有搞出点“量化”、“模型”这些才显得高大上。我有一段时间非常痴迷于数据处理,不仅仅是分析研究宏观经济数据,连银行间成交数据也用一堆模型去回归。当年有位基金的同业每天收集各家中介的成交信息,然后用记事本的形式汇总到一起发到群里,我就把那个文档搞下来,试图做数据分析。各家中介的数据格式还有差异,处理之前还要先做一个小程序去把数据整理成统一格式,就为搞这个我还专门熬了好几个夜。那时候就特别后悔读书的时候没认真读,把编程的本事都还给老师了,现在要用还得回炉重造再来一遍。但是很快我就发现过于痴迷数据分析之后带来的问题。第一,卖方报告里展示的数据结果,往往是整个团队很多人再加上实习生共同努力的成果,而我只有自己一个人做,无论是精力还是水平,都不可能超过卖方。做出来的东西,无论是精确度还是覆盖面,自然也比不上卖方。第二,即便你数据做好了又如何呢?市场走势和数据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难道是有定数的吗?比如你预测了下个月的社融数据不好,并且按照这个all
2022年11月27日
其他

这波债市行情之后想说的几句私房话

文/蕉一枸我想我们大概都见过一种非常讨厌的人,总是喜欢摆出一副见过很多世面的姿态,然后对你正在经历或者刚刚经历仍然心有余悸的困难与波折做出一副很无所谓的评价。无非就这么几个逻辑:——早就有苗头了,我早就预料到了;——这很常见,以前都发生过的——这不算什么大事儿,比这更厉害的我们都一路过来了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欢迎大家补充。这两天债市的大幅波动,我已经看到不少人开始如上一样拿腔拿调了。我估计后面还会有。如果大家看到这种文章,建议不要往心里去;如果大家看到这种媒体,建议取关;如果大家看到这样的人,建议离他远点。有人说这几天的波动放到历史上看也并没有很夸张,包括我自己同事也如是说。我同事并非固收从业者,有这样的感受很正常,毕竟如果对标到2016年11月不难发现,彼时国债期货单月下跌2.90%,我们这一波下来如果不算今天的反弹大概是下跌2.2%,跟当年比起来还有不少差距。但是如果是固收从业者也这么看,未免过于外行了一些......2016年是头一回债市从业者感到波动低到无聊的一年,然而即便是“半个bp玩一天”的元年,当年1到10月国债期货累计上涨也有5.5%左右。单月跌2.90%,也就一半多一点。今年1到10月,国债期货总共只上涨了3.3%,五个交易日跌掉2.2%,是跌掉了前十个月累计盈利的差不多70%。你跟我说这玩意儿历史早已有之你见怪不怪?2016年跌掉全年收益一半,踩踏了以后十二月直接崩盘了,还引发了一波货币基金负偏离危机,直接导致后面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强监管。这一波跌掉70%,而且已经不再单单只是可控的机构行为,已经波及到了银行理财众多行为不可控的个人投资者,然后你跟我说这就是涨多了不用大惊小怪问题不大?别人不知道,反正这一波行情我是深深被震撼到的。回顾自己从上周五到今天,这五个交易日的心情,先是完美躲开大跌的庆幸,然后是下场抄底后的忐忑,接下来看到流动性冲击的焦虑、担忧和恐惧,再到逐级止盈的缓和,最后终于到今天收盘尘埃落定,感到放松之后的一股长舒胸臆,并进入一种贤者时间的空虚。这中间,还夹杂着不知道多少次冲动与自我镇静。常常是刚在对话框里敲出“给他!”,然后冷静一下又删掉。这几天心理压力有点大,搞得身体也有点不适,今天放松下来就开始咳嗽。我一边咳嗽一边跟我太太说,有点后悔参与这波行情了,整个人太紧绷了,波动太大,有点受不了。我太太说也挺好的,一方面,这也算参与历史性行情了;另一方面,经历过这个,就算是成长了,以后也就不怕什么别的波动了。这让我想起昨晚上给我在银行理财工作的老同事打电话的时候,我们还在感慨,上一轮这么大波动的时候,我们还在当交易员。那时候他没有收益压力,我也不比相对排名,行情的涨跌似乎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号称职业生涯经历过牛熊,但跟没经历过也没什么两样。说起来,那时候的我,还真的跟现在那些讨厌的人一样,也是一副诶呀这有什么的样子。回顾这小半年来自己的操作,总的来说还是挺顺利的。顶着高久期重仓位吃了一波降息,又在九月中旬把长债清了个干净,不光杠杆卸的一干二净,十一之前还靠出跨季挣了点稳稳的幸福。大会前把久期杠杆全拉回来,吃了一波股债跷跷板行情,然后十月底复制了九月中旬的操作,把长债清干净之后天天当大腿出钱,一直到这周。下半年这样的一套操作,我一个纯利率债组合愣是跑赢了中证综合债指数,所以实际上这一波我可以躺了,什么都不干就躺到年底,今年的任务也可以交的相当完美了。但是可能就是从小那种骨子里争强好胜的性格使然,就觉着有机会还是要做一把,还是要让自己再往前走一走,努努力。于是,硬着头皮扛着压力参与了这一波。好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写这么多,有没有想秀一下,装装B的心态呢?说实话,有。毕竟这段时间确实过于焦虑乃至恐惧,有太多的话不吐不快。诚然,我还年轻,经验也少,难免心态上不如前辈老司机们那么笃定和从容。但是我觉着,冲动一点也好,不尝试就没有进步;害怕和焦虑一点也好,怕了,就不会盲目地行动犯下大错。其实本来,今天是想写一点关于研究分析的东西,想聊一聊研究分析的几个阶段。原本的内容,是打算详细聊聊在研究分析工作中,从一开始方向上的迷茫、到对全要素覆盖的完美主义追求、再到对数据处理的迷恋以及对量化工具的迷信、然后到对长期主义的追捧和对短期行为的鄙视、再到陷入研究无用只看观点的虚无主义陷阱、以及形成精简逻辑框架之后重逻辑轻数据与文字的进阶阶段,最后进入结合实际操作的实用主义研究体系。文章开头的那部分吐槽,其实是大部分人做研究工作做到一个阶段的时候的特征,我也不能免俗。只不过有的人最终就停留在那个状态里,而有的人升级了。本来是想写点这些东西的,但是写着写着变成装B了。算了,工作已经太为难自己了,公众号就随便点了。今天早点休息,咱们下次找个机会再聊这个话题。
2022年11月17日
其他

听说写段子了就能行情反转?

文/蕉一枸今年在家里封了两个多月之后,我的心态越来越佛,公众号也不大写了。跟那些大佬们谨言慎行的逻辑不同,我只是因为懒......今天债市崩了。实际上上周五就崩了,但是今天大家发现上周五就是个弟弟......然后就看到好多人说还没到底,因为公众号还没开始写段子......这是催更方法又升级了吗?好吧,为了行情,佛系的我还是加个班吧。希望这首歌能带来一波行情!特别地,歌词是我瞎编的,不指代任何人或任何机构,亦不构成任何投资观点或者投资建议!漠河舞厅-债市版词/唱:蕉一枸如果有时间你会来看一看债吧看利率如何崩盘的还有期货如何崩塌十年国债上2.80请等到收盘再惊讶2.85啦
2022年11月14日
其他

我在野生动物园观赏到的一段趣事

文/山丘上上个周末,我跟太太带着两个儿子去了野生动物园。那天去得早,投喂车里见识了大棕熊巴在车上啃胡萝卜的场面,大爪子都伸到车里来,吓得我儿子两条腿紧紧箍着我的小腿肚子不敢动。后来看了猛虎扑食,老虎从石台上一跃而起,扑到肉了以后掉进水池里激起巨大的水花。最治愈的,还看到了一群袋鼠的表演。原本我们过去的时候,所有的袋鼠都趴在园区的一个角落里休息,突然不知道为什么,其中一只袋鼠站了起来四处张望,然后所有的袋鼠都站了起来四处张望。然后,没有任何征兆地,他们突然从刚才那个角落集体跳到了园区的另一边,然后继续趴着。不知道为什么,看着一堆袋鼠从一边蹦到另一边的样子,就感觉特别特别有趣,就想笑。我牵着大儿子,抱着小儿子,看着一堆袋鼠在我面前像傻子一样蹦。那一刻,感觉人生就该是这样的。不过动物园最有意思的还不是这些傻袋鼠。我们一行四人逛到灵长类动物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我太太和小儿子已经走不太动了,就找了个地方坐着休息,我带着老大继续往前探索。我跟老大看到一块区域有一种长得很可爱的动物叫阿拉伯狒狒,体型感觉比土狗短一点,但粗壮一些。在那个场地中间的一块石头上,一个浑身灰白毛发的狒狒,体型比别的狒狒都要大一点,看着就是雄性首领,正自己坐着抓痒。其他母狒狒在地上走来走去,还有两个可爱的连毛都没长齐的小狒狒跳来跳去。然后突然的,首领狒狒警觉地昂起头,四处观望,然后猛地一边大叫一边冲下了石头,向边缘处奔去。接着就看边缘处两只狒狒从角落里跑出来,一只体形稍小一点的,也是浑身灰白毛发的公狒狒,还有一只小母狒狒。跑出来的时候俩人屁股还连在一起……儿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我基本上看明白了,就让儿子赶紧去叫妈妈和弟弟过来:——“快叫妈妈和弟弟来看狒狒打架!”看着儿子欢天喜地跑过去的背影,我心说今儿这个野生动物园是真的没白来。等大部队都过来的时候,刚才的打斗场景已经结束。首领狒狒不仅维护了自己在种群中的唯一交配特权,手里多了一根香蕉在那扒着吃。我想起来刚才这根香蕉是在那个被拆散的小母狒狒手里。于是案件过程就很清晰了,大抵是有游客丢了个香蕉到场地里,被小公狒狒拿到手,然后把这根香蕉送给小母狒狒作为定情信物,就在俩人,不对,俩狒刚开始进入状态的时候,被首领狒狒发现了,然后棒打鸳鸯。不光把刚刚抬起头的小公狒狒打了一顿,还抢走了那根香蕉。可怜的小公狒狒,女朋友没了,挨了顿打,还赔了根香蕉。我跟我老婆说这小狒狒太惨了,我老婆拿手一指说你看那小狒狒在干嘛。他蹲在地上,伸着一个手指头在地上画圈圈……尽管我很同情他,但是,我还是笑出了声……一切归于平静,但还是有点变化。原本散在各地的母狒狒,经过这个小波折之后,可能有点害怕的缘故,都聚拢到了首领狒狒这里,给他抓虱子。然后小狒狒看到妈妈来了,就跳到母狒狒怀里吃奶。母狒狒的乳头长长的,小狒狒撅起来的嘴也长长的,在妈妈怀里吃。吃了一会累了,松开嘴,然后整个人仰躺在妈妈怀里,因为仰的太厉害,整个头和上半身都快要从妈妈怀里掉出来了,就像是在倒立。那样子,像极了我儿子小时候吃奶的样子。我说你看这小狒狒吃奶的样子,多像咱儿子小时候。我太太说是啊,你看那个大狒狒抠屁股的样子多像你:——“你看他抠完还要闻一闻!”我……首领公狒狒悠然地享受其他母狒狒的捉虱子待遇,还可以抠抠屁股抠抠脚,看上去获取了最终的胜利。但,一个不容改变的事实是,他追打过去的时候,那个小公狒狒和小母狒狒的屁股已经连在一起了。所以,终究。股市的最后,还是绿了。P.S.我太太说完那句话以后,我亲耳听到旁边一对小情侣,女孩对男孩说:——“咱们走吧,这里有毒。”
2022年10月28日
其他

宫崎英高的世界——属于中年人的乌托邦

文/山丘如果说重工业技术升级主要是依靠军工体系来推动,那么电子运算能力的技术迭代,几乎就是电子游戏产业升级一手推动的。当然,我并没有打算去详细掰扯电子游戏发展史,我只是想简单聊一下,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究竟在体验些什么。没错,“体验”这个词,是我眼里电子游戏最重要的一个属性。打《文明》和《三国志》,体验的是运筹帷幄的感受;打《实况足球》和《NBA2022》,体验的是体育竞技的感受;打《狙击精英》和《战地》,体验的是枪林弹雨中百步穿杨的感受。还有一类,诸如《艾尔登法环》、《塞尔达传说》和《荒野大镖客》这类游戏,体验的是身处一个故事之中,书写一段传奇的感受。我们通常说的AAA大作,大抵都是这最后一类。能被称之为第九艺术的艺术品,通常也是这一类。与一般的文学艺术形式不同,游戏会给人更加深入的体验感。游戏的故事情节、游戏世界里的景色和音乐、游戏人物之间的对白,以及最重要的,玩家身处其中完成各项任务时遭遇的挑战,付出的努力,都会极大加深玩家内心的波澜,使得通过游戏展开的艺术表达更加直入人心。而作为玩家,我们也充分享受着置身游戏世界的乐趣。那么问题来了,置身游戏世界,究竟有什么乐趣?上海疫情被封在家里两个月,我把《艾尔登法环》打通了。都说《艾尔登法环》体现了宫崎英高的怜悯,此话确实不虚。仿生泪滴大哥在前面顶着,我在后面丢陨石,在虐杀一个又一个boss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才是这个世界的终极boss。这种过于顺畅的感觉让我恍惚以为是在打《艾尔登无双》,于是在达成了全收集,通了所有boss之后,我彻底失去了二周目的兴趣。解封以后,我打开了另一款游戏——《只狼》。说到这里,平时喜欢玩游戏的朋友应该已经看出来了,我是一个魂系列爱好者。“魂系列”三个字源于《黑暗之魂》系列,代表作主要是《黑暗之魂》和《血源》等即时动作类游戏,其游戏特点简单来说就一个字:——贼TM难!《血源》小姐姐这类游戏最早的开创者即是前文提到的日本游戏大师宫崎英高,此人一直被玩家戏称为“宫崎老贼”,更有人将其名字写成“攻其阴睾”。不玩游戏的可能会觉着玩家言语过于恶毒,玩过老贼游戏的人则都知道,说这话的玩家跟处处阴我们的老贼相比简直就是天下第一大善人。在魂系列游戏里,如果一个boss打个十几次就能打过,那就是相当简单的boss;打个二三十次才能打过,属于正常boss;打个大几十次才能打过的才算是有点难的boss。像我在《只狼》里第一次见苇名玄一郎,死了几十次,只能叫“有一点难”而已。因为难度过高,玩起来像是在受虐,一般玩家往往不理解魂系列玩家的心理,这么一遍一遍死,真的有意思吗?以我最近玩的这款《只狼》来说,整个游戏的精髓是最终boss在杀死我们之后说的一句话:——“犹豫就会败北。”说白了就是,在这款游戏里,龟缩着打boss是不可能打赢的,一定要勇敢冲上前去跟boss拼刀对砍才有获胜的机会。但魂系列的特点就是,即便我们把自己的血条拉到最长,遇到boss被砍个三刀也死了,如果吃到一套连招大概率直接就死了,连喝血瓶的机会都没有。反过来我们砍boss的时候,一方面大部分时候都会被boss格挡,另一方面即便砍到了,效果就跟刮痧一样没感觉。砍人家像刮痧,被砍直接死,这种情况下还要主动出击,制胜的办法就只剩下一个:绝不能出错!玩家必须记住boss的每一套技能和相应的变招,在敌人做出招式前序动作的时候第一时间做好准备,该格挡格挡,该闪避闪避,该出击出击,做到眼-心-手三位一体。心态上必须稳扎稳打不急不躁,操作上必须精准及时没有失误。有时候打《只狼》打累了,我也会玩一会Switch,开开《马里奥赛车》,探索一下《塞尔达传说》。然而,对我这个一路做题长大的人来说,《塞尔达传说》这种过于开放的世界,就像一张没有题目的试卷,总是让我无所适从。另一边,对我这个被社会摩擦了许多年的中年人来说,《马里奥赛车》的每一圈都在提醒我,即便你前面开的再好,别人一样可以在终点线前甩给你一个道具,把你从第一名的位置拉到最后一名。而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只狼》有多么大的善意。这是一款不靠运气,没有外挂,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游戏。这,不就是中年做题家心中的乌托邦么。前两天我开了《只狼》二周目,虐杀着那些在一周目已经被我摸清套路的boss,结果打到“义父”这个boss的时候遭遇了滑铁卢。经过一个下午不下二十次的失败,我怒摔手柄发誓弃坑。冷静下来思考了一下,其实二周目的“义父”,虽然有一些变招,但跟一周目并没有本质区别,我一周目稳扎稳打打了几次就过了,二周目并不是自己不会打了,而是心态变了。觉着自己行了,打的就很急躁,贪刀太多,操作太糙,所以一直打不过。想通这一点,我在第二天平心静气重新来过,果然适应了两次之后,第三次就从容打过了。打败他的那一刻,我内心告诉自己:我之前没有输给任何人,我只是输给了自己;我今天也没有打赢任何人,我打赢的是自己。行文至此,我注意到我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心态上必须稳扎稳打不急不躁,操作上必须精准及时没有失误。”你看,像不像高考动员?再看这句话:——“我之前没有输给任何人,我只是输给了自己;我今天也没有打赢任何人,我打赢的是自己。”像不像投资玄学大师们灌给你的投资鸡汤?问题是,在现世里:你靠勤学苦练戒骄戒躁,即便赢得了高考,赢得了人生吗?你像大师说的那样一次次战胜自我,就真的能战胜命运吗?所以,《只狼》这类魂游戏,大概就是宫崎老贼给营苟在这个残酷现实世界里的中年人打造的乌托邦:它设定明确的目标,绝不会迷失自我;它崇尚绝对的公平,努力就一定收获;它明确困难的上限,超越这个上限之后,战胜自己就能战胜一切。跟中年人面对的现世比起来,这样的世界,简直就是天堂。于2022年10月8日
2022年10月8日
其他

与父亲的战争

文/山丘国庆带着孩子们去父母家里过节,正好赶上父亲想把老屋里的一些旧物什搬回来,于是我就跟父亲两人驱车到老屋搬东西。父母是大学老师,我小时候一家三口就住在学校旁边的小区里。这个小区从规划上应该是以前的拆迁安置房,但因为学校安置了很多老师在这边住,又紧邻学校,于是就有了点家属楼的感觉。老房子没有电梯,我家又在六楼,爬到楼上我已经有点喘了,父亲大概是习惯了的缘故,看不出什么变化。要搬的东西杂七杂八很多,父亲来的时候就带了绳子,准备把东西绑起来自己背着,我说你现在这岁数就别搞这个了,我多跑几趟就行,说完我就自己拎了两个装书的包裹,自认为提了很重的东西就下楼了。等我到楼下装完车,就看见父亲佝偻着腰走下来,一根绳子箍在肩膀里,绑了有五六个大大小小的箱子和包裹。我赶紧上前帮父亲把东西都卸下来,嗔怪他说你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背这么多东西,父亲说你不会干活儿,干活要干巧活儿。父亲看东西都卸在地上了,就要回去,我说你就在下面装车吧,我去搬东西,结果父亲头也不回说你在底下装车吧,你肥猪老胖的爬楼也爬不动。我也劝不住他,就赶紧把东西塞到后备箱里,然后三步并两步冲到楼上。本来就爬不太动,这下更喘了。我到的时候,父亲已经在绑下一份行李了,我因为腰间盘突出,不能像父亲那样靠后背扛,就只好一只手把一个重包裹扛在肩上,另一只手抓着一个很重的木头箱子,想着还是尽量帮父亲多拿一点重物。结果东西实在太重,六层楼我中间休息了至少三次,每次停下来的时候,都特别担心父亲这个时候下来,看到我窘迫的样子。还好父亲没有那么快下来,我及时到达终点,但也基本累了个半死。这一次,父亲又是扛了七八件行李下来,又是我一个人在下面装车。但这一次,我实在没有力气三步并两步地跑上六楼了。这是一个诡异的场景,一个能在健身房单手轻松拉起140斤杠铃的0.1吨壮汉在楼下气喘吁吁等着,一个年近花甲的瘦老头儿一遍又一遍跑上跑下地干体力活儿。问题是,我的父亲也不是重体力劳动者,他是站了30年讲台的大学老师啊。又是如此的一两趟,终于装车完成,我虽然一身臭汗气喘吁吁,但车里的东西百分之六七十都是父亲搬的,我出力甚微。等父亲确认了老屋水电门窗都关好了,也坐到了车里,这时我注意到,虽然嘴上说不累,但父亲流的汗已经浸透了整件T恤衫。在和父亲的战争中,我又一次,彻彻底底地输了。后记回家之后,我们把东西都搬上来,满满一屋子,父亲和母亲开始一点点分类整理,我坐在沙发上休息。两个孩子叽叽喳喳地问怎么这么多东西都是哪里来的,我说这是爷爷奶奶老屋里的东西,我们今天去拿回来了,你看爸爸出这么多汗,搬了很多东西呢。我的大儿子趴在我的腿边问我说爸爸都是你般的吗,我说爷爷搬的多,爸爸搬的少。我又问我儿子,爷爷那么大年纪了,却搬的多,爸爸这么壮实,却搬的少,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儿子摇摇头问为什么呀,我说:——“因为爷爷是爸爸的爸爸啊。”儿子看看我,嬉皮笑脸地说:——“就像你是我爸爸一样的。”于2022年10月7日
2022年10月7日
其他

汇率、货币政策与以我为主

文/蕉一枸周末拜读了沧海一土狗老师关于汇率的新作,颇有些感想,今天也简单聊一点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对,欢迎讨论。一、汇率能代表信用吗土狗老师提到,汇率代表一个国家的主权信用,很有一些道理,但我以为也有值得讨论的空间。从历史上看,或许汇率在一个比较长周期里的波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比如卢布强势的时候正是苏联老大哥最猛的时候,到今天这个境地,历史的情况大家都很清楚我想不必多说。不过我想,主权信用和企业信用还是有些区别,不能仅用还不还钱的逻辑来看主权信用。比如日元从日本进入经济衰退之后,虽然中间或有波动,但整体来说就一直趴在地上,相对于世界其他众多经济体的货币都非常不值钱。但你能说日本不是一个经济大国吗?你能说日本的主权信用就不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甚至欧洲那些吊车尾的国家吗?似乎也不能这么简单地说。再比如台湾地区有新台币,香港有港币,他们的币值也会随着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而波动,但显然这两种货币根本没有主权信用可言。归根到底,汇率本质上是经济行为与主权行为叠加的产物。它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个经济体的信用,但并不对等,在外贸频繁,货币自由兑换的环境里它的代表性强一些,反之则可能弱一些。反过来讲,主权信用比较复杂,涵盖政治军事外交诸多层面,或许也不能简单用汇率来代表。二、比烂逻辑如果以811汇改作为分水岭,那么到现在为止的7年,离岸人民币是在6.3到7.2之间震荡。这中间超过7的时间虽然不多,但也有差不多一年左右。而且更关键的是,这个一年并不是遥远的某一波行情,它就是上一轮的高点。上一轮的高点在2019年下半年,彼时彼刻的美元指数只有98,到现在110,已经涨了10%,离岸人民币在7.1-7.2附近,比现在略高一些。换言之,如果以美元指数作为美元的定价标准,美元涨了10%,今天的离岸人民币仍旧在7左右跟当时相近,那么就相当于人民币较2019年升值了10%。但我们都知道一个已经被说烂了的逻辑:本轮疫情和上一轮疫情的区别就在于上一轮疫情之前我国经济处在上行周期。那是地产和教培分别在投资和消费两端疯狂拉动的年代,那是一个还没有被疫情摩擦三年的经济。我相信无论是经济周期中的绝对位置还是对未来的相对预期,2019年都比现在的情况要好一些。那如果纯从经济的角度看,经济受挫了,币值反而上涨了,显然这并不合理。这里的一个重要逻辑在于汇率体现的或许不是经济的绝对水平,而是相对位置。说白了就是比烂。美元兑一篮子货币虽然在升值,本质是因为其他币种都太拉了,比如二战以来一直都感觉脑子不太够用的欧洲,现在已经深陷能源危机之中。那么在这种相对概念里,我们比别人更好,人民币强势也对啊。疫情之后,海外经济大规模受挫,我国依靠外需一顿操作猛如虎,打出了相对优势,于是人民币一路升值,打到6.30附近的汇改以来低点。但2022年,海外经济恢复常态了,海外供给开始能逐步解决海外需求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又受到了新一轮疫情冲击,影响了生产和出口,这个问题就不多讲了。总之一句话,曾经相对优势的时间窗口又关上了,那么汇率回到窗口打开之前,有问题吗?似乎也没什么问题。三、汇率能多大程度影响货币政策?如果我们认可当前的汇率水平并没有那么夸张,那么自然,也就没到货币政策为汇率去掉头转向的地步。这里面的逻辑我想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看:1、汇率并没有在很极端的位置上,这在第二部分我们聊过了;2、汇率的涨跌之于我们国家的信用形象虽然有一定关系,但还起不到决定性作用,这在第一部分我们也聊过了;3、汇率的重要性,在割裂的国际市场中正在褪色。我们重点聊聊第三个问题。汇率的定义是本国货币和另外某一种货币的比价关系,这里的另外某一种货币,原本并不一定非要是美元,只不过因为我们常年身处美元体系之中,所以默认是兑美元。问题是,现在这个体系正在逐渐瓦解,并且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个事情恰恰是美国人自己干的。从2018年开始贸易战一直到今天,美国在一步一步驱离中国。但驱离的方式很有意思,美国政客一边驱离中国,一边还要驱离其他国家,比如俄罗斯。到前几天,中、俄、伊,凑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了。教员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说过,政治,是要把自己的人搞的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的少少的。美国人正在把敌人的人搞的越来越多,这总让人感觉不大聪明的样子。当然大佬们的国际视野我是没有的,不敢也不想讨论外交和军事问题,我们这里只是讨论汇率。是俄罗斯不想用美元交易天然气吗?不是吧,是美国人自己不让人家用美元交易天然气。所以美元兑离岸人民币升值或贬值,至少对俄罗斯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他没的选。同理,难道人民币强势了以后,欧洲就可以选人民币了吗?他们其实也没的选。伊朗,乃至未来或许还会有很多国家选择人民币,或许他们的原因跟人民币本身关系都不大。与一家独大的世界格局共同逝去的,还有相对可以不用考虑贸易壁垒的全球化市场。在未来两极竞争的格局里,非经济因素带来的交易成本可能远远高于汇率、利率等经济或者金融因素。未来,汇率数字的高低或许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四、边际变化还是方向变化我出生在全球化的时代里,并曾经在少年时为加入WTO欢呼,在青年时为汇率逐步放开而激动。但很显然,未来的日子可能会不一样。20年前叫嚣着要别人打破壁垒的美国,现在正在不遗余力地建造自己的壁垒。有不少人认为,汇率不会重回过去的管制机制。人民币汇率机制会不会回到上个世纪90年代我不敢妄言。但汇率作为一个双向指标,人民币不动,美元开始管制,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吗?哪位说了,美元没有管制啊。把全球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之一踢出美元结算体系,这还不算吗?假如哪天,中国也被踢出去,届时的美元,还是今天的美元吗?还是昨天的美元吗?美元已经变了,纠结美元兑离岸人民币什么价格,还有多大的意义呢?或许目前,还可以纠结纠结。但纠结之后带来的是边际变化还是方向变化,显然是值得更深一步思考的问题。五、尾声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都在质疑中国的货币政策。但事实上即便是央行降息,人民币除了兑美元在贬值之外,对一篮子货币仍然很强势。土狗老师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就是在长期,汇率终究还是能反映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那么摆在中国面前的选择就是很明确的:以我为主,振兴经济。还有很多人质疑,我们究竟有没有以我为主的能力,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持这样的质疑,但最近一段时间的思考让我有一些新的想法。或许,“以我为主”这四个字,恰恰是被逼无奈的选择。不是我们只盯着自己不跟别人玩,而是人家不跟你玩了,你还有别的选择吗?所以,与其质疑:“我们真的可以以我为主吗?”不如反问:——“我们难道有不以我为主的余地吗?”于2022年9月19日夜
2022年9月19日
其他

当我听卖方路演的时候,我想听什么

文/蕉一枸一到下半年,我们这个长期门可罗雀的小机构就又开始热闹起来,好多一年也联系不了几次的卖方大佬都开始热情地相约,分享交流近期观点或者赠送一些小礼品之类。我在号称“小而美”的单位里工作,原本就是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的活儿,忙的一批。每次接待拜访也好,线上接入也罢,如果最终不能有比较显著的收获,就常常感觉在浪费时间,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公司有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同事勤勉好学,每次有路演必参加,想要通过多听多学提高自己,但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不知道何处入手。鉴于此,今天就聊一聊这个话题:站在一个买方的角度,我听卖方路演的时候,我究竟在听什么?以及,我不想听什么。一、清晰且成体系的逻辑如果把研究比作一支军队,那么所谓成体系的逻辑框架,就可以比作是一只建制完整的军团。如何定义成体系我想不需要多讲,无非是该覆盖的都要覆盖到。这些东西大家都能做到,就没必要展开了。核心是清晰。集团军作战,是一股脑往上冲的吗?显然不是,而是要根据天时地利人和,先出什么后出什么不出什么,因时而动。卖方路演或者报告也是同样的逻辑,不同时间节点上重点不一样,必须给不同的东西赋不同的权重。你讲了半个小时的宏观,然后说策略的时候跟我说其中只有5分钟的内容是主线逻辑,其他的内容都是按规矩跟我汇报一下。这是觉着我的工作不饱和吗?海战,就没必要上摩步大队;巷战,航空母舰就该歇着。搞100页的ppt没问题,但讲的时候讲20页的重点就足够了,全拉出来说无异于四脚书橱。真正有用的,我想听的其实是你的主线逻辑和思考。在这一点上,我的偶像良师,华泰固收的继强总就是典范。他的经典金句:“这个问题市场讨论的比较多我就不展开了”,可能是我作为一个聆听者最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这个也不讲,那个也不讲,意味着平面的内容减少了。这种情况下还要讲的充实,讲的可信,就需要非常强的思维纵深,以及挖掘出很多细分内容的隐藏联系。继强总是王重阳级别的大宗师,内力深不见底,招式大巧不工,当然可以游刃有余。年轻一些的朋友恐怕很难做到。所以,还得一步一个脚印地干(熬)。二、也可以剑走偏锋阵地战的压制当然是硬实力的体现,但打仗并非一定要硬碰硬,尖刀连武工队也可以出奇制胜。在这一点上,我就比较推崇另一位我的益友,长江固收的吕品总。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五个口,我们都叫他口总。口总最牛的地方在于他总有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尤其在地产、人口、政府行为和政策解读方面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在对基本面和点位的判断上,我其实多数时候和口总并不一致。比如可能他更多时候对债市偏乐观一些,而我则始终比较谨慎。但这并不影响我折服并认同他独特的角度和逻辑。至于在这个逻辑背后,是看多还是看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benchmark。比如一个我们都认同的逻辑,他认为对基本面影响很大,我认为影响不大,他认为市场价格中没有包含这部分信息,我认为包含了,这些没有关系,可以求同存异。有价值的是他提供的不一样的角度和思考,可以极大补充到自己的分析框架里,为自己提供另一种视角。不过有一说一,如口总这种能把二次元和地产结合在一起讨论还能让你拍案叫绝的大佬,是需要一定的天赋资质的,如果读者中有同样从事卖方的朋友,并不建议效仿。盲目模仿极容易东施效颦,搞出一些社死现场出来。毕竟勤奋可以复制,才华只能羡慕。反正我是真tm的羡慕。三、判断可以错误,逻辑必须自洽一个合格的二级狗必须要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每一个动作都要源自自己的判断,而自己的判断一定来自自己独立的思考。在这个大逻辑之下,赔钱甩锅给卖方看错了显然是没有任何职业素养的体现。所以我们常说,看对看错不重要,重要的是逻辑。逻辑自洽,大家都明白啥意思,但是要真的实现自洽其实挺难的。我举个例子。比如最近,市场很多卖方都在讲熊平逻辑。为什么是熊平?他们说因为过度宽松的流动性不可持续,曲线如此陡峭的状态下,长端与流动性本身是背离的,所以钱变少的时候,短端会上的多,长端则会有保护。但是如果你翻出之前他们写的报告,你会发现7月底8月初长端下行的时候他们给出的逻辑是,zzj会议没有增量信息,而当前的债市,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只所以这么说的逻辑在于流动性足够松,大家因为钱多会把长端也买下去。换言之,当前的长端,在他们之前的逻辑里是因为钱多才下的。但是现在,预期钱变少的时候,他又说长端有保护了。这是不是有点自己打自己脸?举这个例子不是为了争论接下来债市到底是上还是下,因为我也比较认同熊平的观点,但是就这个逻辑而言,前后出现了不自洽的情况,这就值得商榷。常常有买方因为卖方频繁改变观点而嘲讽之,但实际上观点随市场调整很正常,真正不变的应该是逻辑。一事一议地分析,逻辑大多可以自洽。怕就怕自己的昨天和自己的今天相矛盾。买方不都是金鱼,大家还是会翻旧账的。最后、自己有货才是关键假如是三四年前的我,就没有这种资格写今天这篇文章。毕竟自己狗屁不懂的时候,人家说什么都是学问。所以今天的文章,可能更多是从一个有一丢丢自己的想法的买方从业者的角度来写的。不一定对,仅供参考。对年轻的买方朋友来说,还是先建立自己的体系更重要。提炼出精炼的逻辑给你,前提是那些市场普遍认知你已经心中有数;剑走偏锋的奇思妙想给你,前提是你能对一个陌生的思路做出缜密的逻辑判断;不听观点听逻辑,前提是你自己能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一切都要有自己成型的逻辑框架才行。说到自己的逻辑框架,就要说我不听什么了。我不听卖方吹捧的话……卖衣服的,总归说哥你这一身穿上真帅。同理,卖方看见买方总归说您水平高功底扎实角度新颖逻辑严谨如何如何。你要是信了,你啥智商还用我挑明了说么?人家敢说,咱可不敢信。人家假客气,咱得真谦虚。都不能说谦虚,牛B的人才叫谦虚,咱认怂只能叫实事求是。见贤思齐,见不贤……没有!都比我贤!于2022年8月10日
2022年8月10日
其他

这个问题,我就不讲了

文/蕉一枸一前两天是疫情之后第一次听我的偶像XX总线上演讲,耳目一新,别开生面。和疫情之前比起来,最大的不同有两点:一是花了差不多可能有50%的时间在讲漂亮国,这在过去是基本没有过的。从实质影响来说,漂亮国经济的边际变化,传导到他们的货币政策,再传导到外汇和资本流动,最后传导到本币债券市场,这个链条比较长,很难说影响有多大。从预期管理来说,本币债券市场跟权益市场大相径庭。大A股常常是看着漂亮国脸色,实质影响有没有还不知道,预期就先动了。但我大A债可从来都是对央妈绝对忠诚,坚决奉行“以我为主”。XX总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演讲,海外市场都只是国内宏观分析之后的一些补充,这次比重这么高,如此大的变化,我一时也没反应过来原因。直到听他讲到国内的情况,我才恍然大悟。二XX总以前的演讲,有一句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叫:——“这个问题大家讨论的比较多了,我就不讲了。”。这句话在这次的演讲中,频率变高了,字数变少了,掐头去尾扔了中间九个字,留了一半:——“这个问题我就不讲了。”国内的问题,这个也不讲了,那个也不讲了。不多讲讲漂亮国,怎么跟客户交代,怎么跟领导交代啊?谁还不是个打工人咋滴……反过来回想他讲漂亮国的情况,主要围绕着漂亮国货币政策滞后衍生出来的问题以及当前的尴尬局面,对漂亮国基本是一锤子打死的批判。结论可以归纳为:西方不光不亮,基本就是完犊子了。反过来我们这边,不可否认,前行的脚步一定程度上遇到了一些曲折和阻碍。有多曲折呢?用XX总的经典口头禅来表述就是:——“稍微曲折了一点点~”三演讲还没结束,我就给XX总团队比较相熟的小兄弟发微信,表达了对XX总的同情。按说以我的微末资历,同情大佬似乎有点不合适。但如履薄冰到这个地步,真的令人感慨。这行太难做了,尤其像XX总这样的大佬,成千上万双眼睛盯着,比我这种破公众号敏感太多。压力未必都来自克苏鲁大神,也可能来自那些盯着你的眼睛。最近刷X乎刷的比较多,耳闻还有一个类似的地方叫小X书,碰巧都是押“u”这个音的。刷X乎的感觉就是,你以为你在逛一个分享知识的平台,结果发现你在逛斗兽场。斗兽场的一边,是一帮嘴上喊着分筋错骨手,手上打着闪电五连鞭的二半吊子,断子绝孙脚乌龟王八拳使劲招呼,毫无武德血腥对战。另一边,则是一堆在游戏和段子里抖机灵的人,他们的真实水平你无从知晓,但呈现出来的,就是给宝宝们的马戏团小丑表演。我显然还是个宝宝,就参与参与小丑表演就行了。血腥对战的部分,别说下场打,离近了都不敢,只能远远猫在后边儿瞅,一声不敢吱。离近了太危险,崩一身血也受不了啊!四昨天跟几个差不多一年多到两年没见的朋友聚了个餐。陆家嘴正大广场里挑了一家店,档次有点高,人均可能要200块钱,本来非常不符合我们几个穷债狗的气质。但没办法,好多便宜实惠的店都关门了。我们无从知晓宏大人文关怀之下的这些普通打工人,他们在工作单位关门歇业之后能去哪里,又去了哪里……多年不见的老友一聚,感触良多。曾经言必未来发展、成长空间、收入预期、行业展望的一帮年轻人,如今也都到了人父人母的年纪。除了感激还有一份相对收入稳定的工作,更多地就是希望孩子们未来不要过的太艰难。我们人多,在包厢里吃饭,到了八点左右的光景,服务员就一会儿一趟地到包厢里晃悠,这次是撤个盘子,下次是倒个茶水。到八点半我们离开,才意识到原因:我们耽误人家下班了。八点半的正大广场,稀稀拉拉没几个人。回忆起曾经跟太太在一个单位上班的时候,有一回也是晚上,也是正大广场,太太跟我另外两个女同事一起三个人手挽着手逛街,我在后边给他们拎包。那时候我们都还年轻,如今我们都已经有小孩了。那时候正大广场还门厅喧闹,一派欣欣向荣。到今天不过五六年而已。五我们昨天吃饭的时候,说又发现了疫情。晚上回去做个核酸,今天上班,一切都还一如往常。唯一让人略感唏嘘的是,KTV又不给开了。这难免让人担心,如果哪天是因为吃饭聚餐发生点什么,会不会又不给堂食了。不过我倒更愿意放下这些担忧,毕竟,生活总是要向前看的。即便有人拗着就是不向前,生活也会硬把他的头掰过去向前,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阻挡。所以哪怕时势艰难,但仍有信心。至于说疫情反复的问题。客观数据,主观认识,到底什么才是影响本轮冲击乃至未来预期的核心要素?这个问题,就好像很多人会探讨,大A股和大A债,究竟是统计局数据影响更大一些,还是相关政策影响更大一些一样。如果让我说的话,我只有一句话:——“这个问题,我就不讲了。”于2022年7月6日
2022年7月6日
其他

改变世界的力量

文/山丘经历了上海魔幻般的四月和五月之后,我又用了整整一个六月的时间来舒缓,才终于敢再一次动笔,写点什么。这两个多月里,仅我目之所及之处,各种划线站队,诋毁攻讦。很多平日里谦和礼貌的人,也开始用蠢来描述反对者的智商,用坏来定义异见者的素养。只不过我发现,我那些被说蠢的朋友大部分都聪明绝顶;我那些被说坏的朋友大部分都悲天悯人。我还曾见过一个因喜爱我文字的读者,转发了一篇明显是预设观点而后牵强附会地找理由的文章,他朋友圈的分享评语是:“说的很中肯。”我想起来他当初评价我的文章,好像也是这么说的。因为这事儿,我自我怀疑了好多天。后来想想,何必自己为难自己?别人喜欢不喜欢又如何?自己的文章好坏又如何?与其在二极管思维里纠结,不如积极地拥抱原本多元却简单,坎坷仍美好的生活。疫情的时候,很容易陷入特别悲观的情绪中。很多悲观的逻辑看起来非常严谨,无懈可击。就业压力,收入下降,经济的阵痛代价不可谓不大。疫情之后我和太太逛街,商业街上原本繁华的地段依旧繁华,但背巷里原本遗世独立的美好小店,却一个个挂起了招租的牌子。人都有朴素的善良,很难不为之动容。疫情之后我办卡的健身工作室重开,我几乎每天都去训练。教练是98年的小伙子,做这一行收入也不算很高,挺不容易的。我多去练练,自己受益是一方面,更主要的,也是让他能多挣点。中间有一次训练之后闲聊,聊起他的家人。他一家人都在上海打工,他的母亲和妹妹在一家挺大的国企工厂里做工,工作不忙,虽然工资不高但待遇不错,除了五险一金都交之外,逢年过节还经常有一些额外的福利。当时我躺在地上,他帮我压腿。我看见他说到这些的时候,朝前看的眼睛里,泛着光。上个周末带儿子出去玩,上海地铁2号线,不仅有座,而且稀稀落落,远远坐不满。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上海虽然大部分居民解封已经一个月了,但整个城市的活力还远没有恢复。如果消极地看,不知道这号称解封的一个月里,又有多少企业倒闭,又有多少居民失业。如果积极地看,这一个月经济数据和资产价格的边际向好,绝不是结束,还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在我儿子玩的那个公园附近我们没有找到可以堂食的饭店,好在家附近的一个商场已经开放了堂食,于是我们晚上回来的时候挑了唯一一家不用排队的火锅店,点了几盘肉,跟老婆孩子一起大快朵颐。六点多钟开始吃,吃到大概也就是七点半左右,我去结账,正碰上几个客人进店。领班的小哥微笑着鞠躬道歉说:——“不好意思先生,我们没肉了。”这是我这几个月里,听到的最让人开心的一句话。我想,无论悲观的逻辑看起来多么坚不可摧,都不要轻易忽视每个普通人追求幸福的力量。那些微小的力量汇聚在一起,或许可以成为我们想象不到的奔流。而这奔流,或许能够改变世界。
2022年6月30日
其他

【人贩帖】东北证券北京固定收益分公司诚聘债券交易员

性格活泼,沟通协作能力及抗压能力强,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简历请发送:lusn@nesc.cn邮件主题:应聘债券交易员
2022年6月16日
其他

激动人心!做多中国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文/蕉一枸我多年在银行工作,作为资金方,常年有各类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同业来拜访,介绍他们的团队,推销他们的产品,寻找合作的机会。由于拜访的人实在太多,大部分时候领导是不愿意接待的。除了在股市特别好的时候。股市特别好的时候,领导都很乐意接待券商和基金的朋友。友好会面互赠名片之后,照例要聊几句固收方面的事儿。十分钟随便扯扯之后,领导就会非常关心地问两个问题:——“股市怎么看?”——“房子怎么看?”今天上午有刚入职的新同事问我:——“老师,今天是不是债券大跌了啊,我看收益率上的很快,你们怎么看啊?”我盯着K线图反问一句:——“你说啥?”——“老师,债市大跌了。”——“哦。”徒留新同事一脸懵逼地看我。下午三点以后,领导把我们几个叫到办公室问债市为啥跌,做宏观研究出身的和做信评出身的同事分别分析了10分钟左右,轮到只做过交易,狗屁不懂的我了。——“小刀你说说今天为啥收益率上这么快?”——“因为今天卖券的时候,中介问交易员,价格没到,咱们要不要磨一磨,交易员一定会回他一句话:‘给他给他!别耽误我看盘!’”领导恍然:——“还是你说的最有道理!”哪位说了,这工作态度太差了,简直是不务正业!那你还是不了解债券。做债券的我常年感到非常羞愧,因为每每我业绩非常好的时候,都代表着经济不行了。2016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做空”中国只会做空自己》。2018年上海证券报新年献词有这么一段话:那年我刚去基金公司做债券交易员,看到这段话的时候,瑟瑟发抖。我们这堆看空中国的做固收的是不是要完犊子了?2018年1月一直到两个月前,债市牛了两年多,我一度把这事儿给忘了。直到今天,血淋淋的市场告诉我: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做空可能会挣钱,但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做空祖国的人可以财富恒久,没有一个!”是啊,债券狗今年上半年赚的钱,应该都亏回去了吧!“如果一叶障目,放大问题,怀疑这个伟大的时代,终将被时代所弃!”那些天天看这个数据不行看那个指标不行,今天油罐车事故明天下大雨的多头研究员,你们都被时代唾弃了知道吗!所以难道我们要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冥顽不化地继续吗?!不!我们要做多祖国!看今天的股票走势:多么漂亮的曲线!看今天的国债期货:这是经济企稳回升的证明!这不是牛市,这是广大投资者对祖国强盛民族振兴的一致性预期!债券的小伙伴们,常年在看空祖国的错误道路边缘试探的小伙伴们!做多祖国的机会已经到来!All
2020年7月6日
其他

一个交易员退休前的最后一天

文/蕉一枸“老庄早啊!”“早~咳~咳~早早~”今天是周五,早上七点,老庄已经出门上班了。但其实今天的头寸他凌晨四点就平完了。都是一帮老头老太太了,三四点钟自然醒。本来没人这个时候谈交易,也不知道是谁,可能是眼神不好发消息发错了群,居然炸出了一堆人。大家才意识到,资金也能开夜盘了。年轻的时候六七点在地铁里谈交易觉得就挺早了,还动不动拿来当做谈资出来吹牛B。老庄现在想想那时候,诶,还是太年轻。
2019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