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欢迎关注“中国博物馆协会”!5月17日下午,第三届博物馆青年论坛在湖北省博物馆举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通过视频连线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以及各省文物部门、博物馆代表,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等通过线下或线上方式参加论坛。论坛由湖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万全文主持。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在文物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传播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博物馆深刻影响着青年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青年学者也为博物馆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他强调,博物馆是青年获取知识、培养品格、塑造价值观的重要场所,是青年充实生活、开展社交、放眼看世界的重要平台,是青年陶冶情操、钻研学术、自我增值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青年为博物馆理论研究注入了活力,为博物馆建设发展增添了魅力,为博物馆改革创新带来了动力。青年博物馆人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做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谋划者、开拓者、先行者,积极贡献青年的智慧和青春的力量。刘曙光理事长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中国博协一贯重视青年工作,已开展多项学术资助项目培养博物馆青年人才,未来还将通过“高校青年教师支持计划”等腾博基金项目,为青年博物馆人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他还对青年博物馆人寄予殷切厚望,指出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综合多门学科以汲取知识的力量,藉由适度使用数字化成果以获得科技的力量,通过汇聚各方智慧观念以吸收社会参与的力量。青年博物馆人要立足我国国情,贴近工作实际,以青春之力量融汇知识、科技、社会参与之力量,进而使博物馆迸发澎湃活力。来自全国博物馆、高校的11位青年学者从155位投稿人中脱颖而出,围绕“博物馆的力量:青年人在行动”这一主题,结合展陈策划、教育传播、遗产保护、公共服务、交流互鉴等博物馆专业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精彩发言。在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陈晨,介绍了其整合高校、社区和博物馆资源,带领文博系学生在津南区社区进行实践,打造出的“家门口的博物馆”社区博物馆教育品牌项目。博物馆数字化是近年来博物馆界的热点,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刘丽娜以《博物馆数字化的创新路径及法律保护对策》为题,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为博物馆数字化过程中产生的权责问题和程序规范问题提出了保护对策。南京博物院的王雯雁在跨学科视域下,阐述了博物馆作为“完美”的媒介链接人、事、物并塑造新的文化和话语体系,从而发挥其力量的逻辑与方式。来自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周娅鹃则将目光聚焦于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从建立联盟的角度提出博物馆国际化能力的提升策略,促进博物馆在跨文化交流对话中进一步发挥力量。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周鼎凯通过介绍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对遗址资源的再提炼、再阐释与再加工,着重说明其在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工作中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持续加剧,太原市博物馆的周墨兰则关注到社会的切实需求,认为博物馆可以成为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她指出,博物馆应该秉持多元、平等、包容、友好的“亲老”态度,与老年群体形成情感共振,并在具体的博物馆实务中体现对老年群体的人文关怀,形成安全、便捷的“适老”环境。从而依托馆内资源,开展创意老龄化等文化“助老”行动,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中国化工博物馆闫卓楠以中国化工博物馆为切入点,讨论了行业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实践。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尹恒围绕“历史建筑遗址类博物馆”这一议题,探讨此类与传统共生的历史空间如何打破形态与身份的桎梏,在当代社会与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发挥其文化精神传承力量。安徽博物院的赵甜甜从21世纪三次“博物馆热”说起,讨论了博物馆的当代性问题。青岛市博物馆项顼通过列举博物馆展示、教育、传播等多方面案例,展现了博物馆职能深化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以期形成以文化遗产动态价值分析体系为基础、多媒介触发观众参观欲望、数字化沉浸式体验为目标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的文化资源利用整合模式。黄婧基于自身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参与的社教工作,分享了革命纪念馆如何利用联动模式,丰富社教方式,进行红色资源利用与文化传承。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论坛首次采用开放征稿的方式,向青年学者征集以“博物馆的力量”为主题的稿件。到截止日期,共有155位青年学者提交论文摘要。部分青年学者从藏品、展览、服务、管理、传播等角度,分析不同类型、主题的博物馆应如何明确定位、发挥作用;部分青年学者立足发展全局,探讨博物馆与城市、乡村、社区、学校的关系,特别是更多青年博物馆人开始关注博物馆与双碳、数字化、老年友好型社会、心理疗愈等社会热点话题,博物馆的边界和外延正在扩大。征集的稿件经主办单位组织专家审阅后,还遴选出近四十篇具有代表性的篇目,制作为学术海报在青年论坛会场进行现场展示,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博物馆人的探索与实践。查阅学术海报请登录:https://www.chinamuseum.org.cn/yout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