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

其他

毕业季 | 一文速通学位服穿搭指南!做最美交大毕业生!

参加毕业典礼,想要定格美好瞬间,却不会正确穿戴学位服,这怎么可以?学位服是学位获得者在学位授予仪式上穿戴的礼服,是获得学位的、有形的、可见的标志之一。作为专用服装,学位服着装规范有哪些呢?今天,我们来教大家穿对学位服,戴对学位帽。与交大、与恩师、与同窗合影留念!毕业穿搭口诀整理学位帽,好看又显高裙摆要注意,不要过膝长衣领小心机,青春有活力男生衬衫西裤加皮鞋女生领结裙子小高跟你就是全场最靓的星一套学位服一身正装还有最想留在心底的记忆PART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知行奖学金 | 为打造好“中国高铁”国家名片奋斗终生

科学不是冰冷枯燥的数据文字,每一篇论文的字里行间都蕴含着鲜活的人和事;研究不是宵衣旰食的踽踽独行,每一个成就的背后都承载着陪伴、教导、支持与鼓励;生活也不是流年似水、默默无闻,每一轮日夜的努力都向着星辰大海、诗与远方。知行者,正奋斗;奋斗者,永青春;青春者,启未来。在2022年研究生“知行奖学金”落下帷幕之际,平台特邀知行奖学金获得者分享对谈。让我们一起走近石顺伟,一起在科研的多变世界中探索前行。个人简介石顺伟,中共党员,土建学院道铁系2019级博士生,师从高亮教授,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一等学习优秀奖学金等。发表SCI/EI论文7篇,其中以一作发表3篇An1区SCI,1篇An2区SCI,担任知名期刊《Construction
2022年7月21日
其他

知行奖学金 | 卢天伟:知行合一,愈明愈笃

科学不是冰冷枯燥的数据文字,每一篇论文的字里行间都蕴含着鲜活的人和事;研究不是宵衣旰食的踽踽独行,每一个成就的背后都承载着陪伴、教导、支持与鼓励;生活也不是流年似水、默默无闻,每一轮日夜的努力都向着星辰大海、诗与远方。知行者,正奋斗;奋斗者,永青春;青春者,启未来。在2022年研究生“知行奖学金”落下帷幕之际,平台特邀知行奖学金获得者分享对谈。让我们一起走近卢天伟,一起在科研的多变世界中探索前行。个人简介卢天伟,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曾获2021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并在2016-2020年连续五年获“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中共党员。在读期间发表交通领域学术论文1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科院一区期刊论文2篇、四区期刊论文1篇、中文EI权威期刊论文2篇。刊载至包括IEEE
2022年7月19日
其他

知行奖学金 | 赵子进:前路漫漫,惟有奋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科学不是冰冷枯燥的数据文字,每一篇论文的字里行间都蕴含着鲜活的人和事;研究不是宵衣旰食的踽踽独行,每一个成就的背后都承载着陪伴、教导、支持与鼓励;生活也不是流年似水、默默无闻,每一轮日夜的努力都向着星辰大海、诗与远方。知行者,正奋斗;奋斗者,永青春;青春者,启未来。在2022年研究生“知行奖学金”落下帷幕之际,平台特邀知行奖学金获得者分享对谈。让我们一起走近赵子进,一起在科研的多变世界中探索前行。个人简介赵子进,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张福俊教授,所学专业为光学工程,研究方向为有机光电子器件。曾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级三好研究生等奖项及称号。自2019年入学以来,共发表SCI论文20余篇。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一区4篇、二区4篇以及三区1篇),累计影响因子95.7,累计被引400余次(Google),其中4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相关工作被多家网络媒体转载报道,其中在“中国科学化学”报道的一项研究工作阅读量达到了2170次。授权1项发明专利,主持2项研究成创新项目。荣获2021年第十八届王大珩光学奖,2021年度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胜项目,第八届新型太阳能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优秀墙报奖。广阅文献,追踪前沿阅读文献在整个博士阶段都很重要。刚进入课题组时,对研究内容还不了解,赵子进通过精读本课题组的文献学习研究内容,对于不明白的内容,积极询问师兄师姐。掌握课题组的研究内容之后,他开始广泛阅读组外文献,追踪领域前沿进展。他从文献中提炼出核心创新点,器件制备工艺以及写作技巧等,并思考能否对自己的研究工作产生启发。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前人工作的经验,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不断取得进步和突破。这就需要广泛阅读文献以及提炼文献核心的能力。抓住机遇,开拓视野研究生期间不仅要埋头努力科研,还要积极主动开阔视野。赵子进抓住各种机遇,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参加了“第八届新型太阳能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获优秀墙报奖;参加北京交大与华沙理工合作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作英文学术报告;参加2022全国光学与光学工程博士生学术联赛北京赛区,获优秀奖;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有机发光和光电性质学术会议”;参加了理学院组织的“学院论坛”,获一等奖。这些学术交流活动,开阔了他的研究视野,也让他学习到了很多研究技巧和经验,有助于他更好地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兴趣导向,敢于创新兴趣能点燃创新之火,好奇心是前进的动力。博士期间,赵子进以发现和研究科学问题为乐趣,围绕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这一新兴课题,在可取经验不多、问题重重的情况下努力展开攻关并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他率先制备出具有仅电子传输特性的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提出双层策略拓展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的光谱响应范围;将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的响应速度提升至亚微秒量级。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由于其对弱光的高灵敏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除了基础研究,他对倍增型有机探测器的实际应用表现出浓厚兴趣。经过努力探索,他将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成功应用于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检测、光控开关以及单像素扫描图像传感器。广泛交流,积极合作广泛交流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积极合作能够优势互补。赵子进积极好问,喜欢与他人讨论交流科学问题,无论是组内的还是组外的,或是不同研究方向的同学。一次偶然机会他和组外一名师兄交流,得知使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可以用来转移二维材料,他想能不能利用PDMS转移有机材料,从而避免旋涂导致的材料互溶问题。后来经过阅读文献和实验验证,证明利用PDMS转移有机材料是可行的。经努力,他利用PDMS转印的方法,成功制备出双层窄响应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该工作发表在Adv.
2022年7月18日
其他

知行奖学金 | 陈杰:从星空大海走向祖国大地

科学不是冰冷枯燥的数据文字,每一篇论文的字里行间都蕴含着鲜活的人和事;研究不是宵衣旰食的踽踽独行,每一个成就的背后都承载着陪伴、教导、支持与鼓励;生活也不是流年似水、默默无闻,每一轮日夜的努力都向着星辰大海、诗与远方。知行者,正奋斗;奋斗者,永青春;青春者,启未来。在2022年研究生“知行奖学金”落下帷幕之际,平台特邀知行奖学金获得者分享对谈。让我们一起走近陈杰,一起在科研的多变世界中探索前行。个人简介陈杰,中共党员,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师从张彩萍教授,研究方向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机理与建模。参与5项科研项目,包括2项国家级、1项省部级:“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资助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发表至国际权威期刊的学术论文共计7篇,含JCR-Q1区SCI论文4篇,含3篇TOP期刊,累积影响因子43.746,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Q1区SCI论文2篇,其中1篇《Applied
2022年7月17日
其他

知行奖学金 | 汤昊岳:心如山海阔,志与岱岳齐

科学不是冰冷枯燥的数据文字,每一篇论文的字里行间都蕴含着鲜活的人和事;研究不是宵衣旰食的踽踽独行,每一个成就的背后都承载着陪伴、教导、支持与鼓励;生活也不是流年似水、默默无闻,每一轮日夜的努力都向着星辰大海、诗与远方。知行者,正奋斗;奋斗者,永青春;青春者,启未来。在2022年研究生“知行奖学金”落下帷幕之际,平台特邀知行奖学金获得者分享对谈。让我们一起走近汤昊岳,一起在科研的多变世界中探索前行。个人简介汤昊岳,中共党员,电气学院电气工程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李伟力教授,曾获国家奖学金、院级三好学生、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已发表SCI论文7篇,国际Oral会议1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以第二发明人完成1项专利成果转化,转化金额为150万元。以主要研制人完成科技成果鉴定2项。主持研究生Ⅱ类创新项目,验收为优秀,以项目骨干的身份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工信部重点产业化项目、北京市重大专项等重大项目;参与北京市科委组织的“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第二个五年攻关规划”的起草工作。脚踏实地的追梦青年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汤昊岳始终坚持以知为瓦,以行搭桥构筑自己的科研之路。对他来说,电气工程专业有着独特的魅力与吸引力,研究生期间,在一个个实际工程项目的锻炼中坚定了他在这个专业继续深造的决心。谈及选择该专业的初衷时,汤昊岳说道:“该专业比较贴切实际应用,我的研究方向涉及工业和军用领域的一些内容,如高端军工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将自己研究的理论落地于实际的应用场合,这会使我感到有成就感,也会更加激励我进行深入的研究。”每一个理所当然的背后,都蕴藏着百分之百的努力。科研之路并非坦途。在刚开始科研工作时,汤昊岳也经历过迷茫无措和自我怀疑。“万事开头难,当时也怀疑过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决定,不适合读博,”汤昊岳回忆道。加之研究方向是新兴的高性能高可靠的多相伺服系统。所以在面对很多任务时,他都感到无从下手。“在读博的第一年,我几乎是哪里不会学哪里的状态。”但是,时间用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坚持不断地学习,不停地克服障碍,攻克一个又一个问题,最终他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他在航天研究所的XX潜艇舵机用高可靠多相伺服系统的研发中,创新性地开发了拥有自我治愈能力的控制系统,研发成果具有重大的技术突破。为了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应用,他也经常去国内相关的企业进行技术调研,了解目前电机及其控制领域的技术需求;参与到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项目建设中,了解本领域在北京市的最新发展动向;在多次研讨会中进行技术演讲和成果展示。路之远则行将至,事虽难则做必成。当看到自己的成果开花结果,日夜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时,汤昊岳感慨道:“当有一个突破口后,就像看到一个漆黑的山洞中射入一束光一样,使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向前,最后得到了一些成果。总之,这一路走来,感谢自己的不放弃。
2022年7月16日
其他

知行奖学金 | 陈思佳:仰望数学星空,脚踏实地寻其中真理

科学不是冰冷枯燥的数据文字,每一篇论文的字里行间都蕴含着鲜活的人和事;研究不是宵衣旰食的踽踽独行,每一个成就的背后都承载着陪伴、教导、支持与鼓励;生活也不是流年似水、默默无闻,每一轮日夜的努力都向着星辰大海、诗与远方。知行者,正奋斗;奋斗者,永青春;青春者,启未来。在2022年研究生“知行奖学金”落下帷幕之际,平台特邀知行奖学金获得者分享对谈。让我们一起走近陈思佳,一起在科研的多变世界中探索前行。个人简介陈思佳,中共党员,数学与统计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吕兴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孤子理论与可积系统。现担任数统学院数学博士生党支部副书记。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生一等学业奖学金和校级优秀团员。主持2021年“研究生创新项目”II类,中期检查获评优秀。发表论文1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7篇(An1-3篇;An2-2篇;An3-1篇,其中三篇为ESI高被引论文,SCI最高引用110次);以导师一作,本人二作发表3篇(An1-2篇;An4-1篇)。数学与科研路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陈思佳和数学的关系,那可能是不解之缘。作为一门十分注重逻辑思维的基础学科,数学擅长通过演算推导求出结果,严谨、简单、确定。某种程度来说,陈思佳也是这一类的人。陈思佳走上数学道路的理由很简单。因为“高中时期对数学比较有兴趣”,本科时选择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四保研时确定在数学这一领域继续求学深造,研究生时期便选择了攻读应用数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孤子理论与可积系统;研二时遇到转博的契机,刚好自己觉得“研究方向有不错的前景”,于2019年9月转为了博士研究生,走上了科研之路。选择科研的初心,是因为刚好觉得合适,这是她的简单;而追求真理的路上,需要一往无前的坚韧和心无旁骛的坚守,她的简单也刚刚好合适。陈思佳的研究方向为孤子理论与可积系统,刚开始接触这个领域的她可谓是“一头雾水”,对于其中的很多理论和公式都“一知半解”。但她像一个在数学领域中求真的战士,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就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花时间忧虑。大四时,导师吕兴教授向她推荐了领域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她趁着闲暇时光提前仔细研读,并详细地做了笔记。对于论文中让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深辟词汇,她专门借了英文词典一一对照,并细心整理了常用词汇,没事就拿出来看看。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想真正全面了解一个领域的研究现状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看文献。
2022年7月14日
其他

知行奖学金 | 薛刚:始于兴趣,终于热爱;扎实沉潜,稳步前行

科学不是冰冷枯燥的数据文字,每一篇论文的字里行间都蕴含着鲜活的人和事;研究不是宵衣旰食的踽踽独行,每一个成就的背后都承载着陪伴、教导、支持与鼓励;生活也不是流年似水、默默无闻,每一轮日夜的努力都向着星辰大海、诗与远方。知行者,正奋斗;奋斗者,永青春;青春者,启未来。在2022年研究生“知行奖学金”落下帷幕之际,平台特邀知行奖学金获得者分享对谈。让我们一起走近薛刚,一起在科研的多变世界中探索前行。个人简介薛刚,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曾获2020和2021年博士国家奖学金。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第一作者7篇),1篇发表在智能交通领域顶级期刊IEEE
2022年7月13日
其他

知行奖学金 | 金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终有所成

科学不是冰冷枯燥的数据文字,每一篇论文的字里行间都蕴含着鲜活的人和事;研究不是宵衣旰食的踽踽独行,每一个成就的背后都承载着陪伴、教导、支持与鼓励;生活也不是流年似水、默默无闻,每一轮日夜的努力都向着星辰大海、诗与远方。知行者,正奋斗;奋斗者,永青春;青春者,启未来。在2022年研究生“知行奖学金”落下帷幕之际,平台特邀知行奖学金获得者分享对谈。让我们一起走近金宇,一起在科研的多变世界中探索前行。个人简介金宇,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曾获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学习优秀奖学金。在读期间发表论文7篇,其中一作论文4篇,包括SCI二区论文3篇,三区论文1篇,被引用量达158次;已授权的发明专利有2项,在申请的发明专利有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华为中兴等校企合作项目3项,参与信通院合作项目1项,参与撰写智能超表面白皮书。初心所向,踏之弥坚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是金宇选择专业时的初心,他立足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高地,结合个人兴趣所在,立身践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名言警句。“通信对于个人、国家不可缺少,没有通信行业的支撑,信息时代就无从谈起,通信是人类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我校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我国《“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全面部署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包括5G、千兆光纤网络、IPv6等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区块链等数据和算力设施,以及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融合基础设施。这意味着我国在未来将越来越需要通信领域的从业者,为中华崛起的目标而奋斗,这是我选择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原因。”金宇将个人目标融入时代背景中,坚定地踏上了信息与通信工程的科研道路。每每谈到自己的专业,金宇都兴趣盎然,这是他的初心,因此在这条道路上遇到的苦难都是乐趣。“我也经常会遇到困难,比如仿真结果和公式推导不匹配等问题,有时候想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很苦恼。”但是,遇到问题时,金宇想到的从来不是退缩和放弃,“通信需要很强的数学功底,遇到困难反而激发了我的求知欲。我会先从前往后梳理一遍,检查一下操作过程中是否有操作不当或者有没有考虑到的条件等等。如果不是上述问题,就要去查询一些文献,总结一下可能的解决方案。”在精深的专业领域中遇到困难,就像在黑凉的夜色中摸索前行的方向,神秘的远方不仅有未知带来的恐惧,也有努力探索迎来曙光后的兴奋与骄傲。金宇在选定的道路上一路高歌前进,路上的颠簸和脚底的沙砾都将成为铸就坚韧利器的磨光石。脚踏实地,水滴石穿做科研最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或者技能呢?金宇认为“首先要有广泛的知识,完备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科研基本能力。知识面要宽,专业知识要扎实,要精通,要钻研得深透,要能够做到百问不倒。其次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最后要有不懈的执著精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要有一种‘迷’‘痴’劲,吃苦耐劳的勤奋精神。”金宇这样说也这样做了。做科研就要像做苦行僧,要耐得住学海无涯知识无穷永无止境的攀登之苦,要守得住论文写作一蹴而就弄虚作假的底线之戒。“不断发问,不断学习新知识,这是一个让你每天都成长的道路。”金宇在科研道路上从来不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路,“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把科研当作游戏,把每项任务当成游戏一样来挑战。”只要迈出的步伐足够坚实,前进的意志足够坚定,终能蓄积水滴石穿的力量。良师益友,共促前行科研并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良师的指点、同门的相伴、朋友的关怀,给金宇的科研生活增添了各种趣味。“我最想感谢我的导师章嘉懿老师,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可以询问导师思路和方法。通过和导师交流,我总能发现现有的不足。”章嘉懿老师是金宇科研路上的提灯者,有了导师的指引,迷茫的时候会找到方向,困倦的时候能得到休憩,失落的时候能得到鼓励,让金宇有了奋勇向前的勇气和力量。“做科研的过程中难免会感到孤独或者迷惘,只要多和实验室的师兄弟交流、沟通就好。”并肩前行的同门是一路升级打怪的战友,实验室的师兄弟是有如亲人般的存在,共处一室的科研环境为金宇和师兄弟提供了共同的话题,专业上的共同探讨,生活中的琐碎日常,使得默契、友好度和欢乐与日剧增。朋友则是科研环境外的天赐礼物,“和朋友聊天,打球可以充分缓解压力。”和朋友在球场上拼杀一场,酣畅淋漓,学习的疲乏与倦怠瞬间一扫而光,球场上少年的意气风发与实验室里严谨的学术之风,都成为金宇科研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添加剂。回望求学之路,金宇最想对自己说,“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应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知行合一的校训对于金宇早已内化于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他能够不断前行的初心,也是他始终能够不惧困难勇攀高峰的动力之泉!"转眼间,在交大已有七个年头,是母校将我从一个懵懂的少年培养成了一个求真务实、乐观勤奋的交大研究生。我将继续秉承“知行”校训,抱着“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信念,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添砖加瓦。——金宇"END封面设计:井雨文案编辑:赵小雨责任编辑:曹圆圆往期回顾1.知行奖学金
2022年7月11日
其他

知行奖学金 | 张国鹏:向科研最高峰迈进

科学不是冰冷枯燥的数据文字,每一篇论文的字里行间都蕴含着鲜活的人和事;研究不是宵衣旰食的踽踽独行,每一个成就的背后都承载着陪伴、教导、支持与鼓励;生活也不是流年似水、默默无闻,每一轮日夜的努力都向着星辰大海、诗与远方。知行者,正奋斗;奋斗者,永青春;青春者,启未来。在2022年研究生“知行奖学金”落下帷幕之际,平台特邀知行奖学金获得者分享对谈。让我们一起走近张国鹏,一起在科研的多变世界中探索前行。个人简介张国鹏,机电学院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曾获博士国家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中共党员。在读期间发表SCI/EI检索论文1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5篇,EI检索论文1篇,获第八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参与导师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1项,国防基础产品研发项目2项,航天军工项目3项;主持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生创新项目2项,其中1项已结题并获得优秀。笨鸟先飞的科研路在知乎上有一个关于科研的问答,共有6526个关注,654万的浏览量。提问者的问题是“5篇SCI相当于什么?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其中高赞的回答如下:“以我国科研界的平均水平而言,1篇SCI大概相当于一名普通硕士研究生1-2年的工作量,5篇就是5-10人一年的时间和精力。”数据常常会让人忽略背后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5篇SCI,张国鹏交出了让人惊艳的科研成绩,并先后获得了北京交通大学2020-2021学年国家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被誉为“科研大神”的他,可谓是荣誉等身,但这些成绩与荣誉的背后,是他日以继夜在实验室的枯坐与重复,是无数次深夜的挑灯夜读,是笨鸟先飞的摸索与试错。“科研过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也总是在磕磕绊绊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张国鹏这样总结他的科研历程。2012年张国鹏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入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习,彼时的他还是一个科研小白,对专业相关的知识和软件所知甚少,“看见一个几何体,如何在CDF软件上进行网格划分对我来说是非常头疼的事情。”但张国鹏坚信笨鸟先飞的道理。软件不会用,那就自己摸索着学习,从点线面开始画起,从最基础的几何模型开始练习;遇到问题和障碍,那就虚心向同门的师兄们请教,在不断的试错和摸索中总结经验。最终,张国鹏在CDF仿真建模方面慢慢熟练起来,这份经历也让张国鹏更加相信科研无捷径,只有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夯实了,才能在与困难和风浪的搏击中站稳脚跟。参加学术会议活动的张国鹏得益于学校、学院营造的浓厚的学术氛围,张国鹏坚定了向科研高峰迈进的信念,他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多次参加领域内国际、国内高水平会议。其中,作为第一作者连续参加了三次中国工程热物理年会燃烧分会并口头报告;以第一作者参加了第22届流体动力与机电控制工程国际学术会议并口头报告,相关论文被评为大会优秀论文;还以第一作者身份参加第三届中国空天推进技术论坛并口头报告,相关论文被评为大会优秀论文。良师益友的陪伴回望自己的求学与科研之路,张国鹏攒下了许多的感悟。有对自己的激励:“一路走来,还是想对自己说,继续努力,成绩只属于过去,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要脚踏实地去探寻未知的世界。”也有对科研的心得体会:“学术道路上一定要坐得住冷板凳,按下浮躁的心,耐下心来进行科学研究。”但更多的是对导师和同门的感谢。导师李国岫教授是他在求学之路上最想感谢的人。李国岫教授是机电学院的教授、博导,学术成就斐然,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主持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40余项。导师对科研的热爱、认真和勤勉深深地影响了张国鹏,他时刻牢记入学时导师赠予的“积极、主动、勤奋、认真”的八字教诲,在求学和科研的生涯中也时刻都在践行这一箴言。在得到研究生的录取结果后,导师同意了张国鹏的申请,让他提前进入机电学院先进动力技术研究所,带着他共同开展能源动力方面的科学研究。在遇到仿真建模困难的时候,遇到实验过程中实验结果不理想的时候,导师都会悉心地给予指导,帮助他解决问题。在生活中遇到挫折、面对孤独和迷茫的时候,导师会给予他人生的建议,帮助他看清未来的方向。同门师兄师姐也是张国鹏在求学路上重要的支持者和陪伴者。进入师门伊始,张国鹏对新的环境还不太习惯,是同门师兄师姐的帮助和鼓励,让他迅速融入了师门这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在同门的激励和陪伴下,张国鹏逐渐领悟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也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乐趣。张国鹏及其师门合影2021年,张国鹏作为队长和实验室的其他4名同学一起参加了“杰瑞杯”第八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设计了一台车用动力代用燃料燃烧基础研究装备。该作品从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双碳”目标出发,建立了多种气体代用燃料的燃烧特征参数数据库,阐明了气体燃料的火焰传播规律。基于该装备的研究成果,可对氢气发动机、氨气掺氢发动机等先进气体燃料发动机的设计与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提供指导作用。作品的创新性、可行性及完整度得到了参赛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最终荣获第八届“杰瑞杯”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扎根在大地的青年在丰硕的科研成果之外,张国鹏也向我们展示出了热爱公益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一面。就读研究生期间,张国鹏申请担任信息中心助管,主要负责知行论坛的维护工作;为了锻炼自己沟通协调的能力,张国鹏兼任了研究生主干课“湍流与燃烧”课程助教,负责对学生进行答疑和课程辅导等相关工作。这一经历不仅让张国鹏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内容,也丰富了他对专业理论的认识,间接地促进了他自身的科研工作。助管助教的经历坚定了张国鹏广泛参加社会实践、让研学结合的想法。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深知“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希望能够为人民、为社会做贡献的张国鹏,开始参与温暖衣冬、敬老爱老、文化宣传、义务植树等多项公益志愿活动。这些志愿活动既丰富了他的科研生活,也锻炼了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更让他懂得了在服务他人中成就自我的人生意义。2022年新一轮的大规模疫情在我国蔓延,张国鹏作为交大在唐山的派驻学生,积极报名参加抗疫志愿服务活动,连续20多天奋斗在抗疫一线,变身“大白”负责研究院内师生员工的核酸检测扫码、登记工作,每天都要连续工作4个多小时。参加志愿服务的张国鹏在投身于志愿工作的同时,张国鹏没有忘记自己的科研任务,一个人在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阅读了近1000篇的英文论文,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知识。对张国鹏来说,科研和实践不是冲突的,它们都是自己的事业,科研是作为一名交大学子的事业,参与社会实践、为人民服务则是一名共产党人终生的事业。张国鹏希望自己未来能够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发光发热。热爱是他在科研道路上前行的原动力;当代青年学子应有的志向和担当,则是指引他不断向科研更高峰发起挑战的星火。"回首交大9年学习生涯,感谢交大把我从一个懵懂的少年逐渐培养成一个积极进取、诚朴务实的交大博士研究生。未来,我将秉承‘知行’校训,继续拼搏进取,努力创新,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攀登,争取获得更为丰硕的成果,为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张国鹏"END封面设计:井雨文案编辑:肖慧责任编辑:曹圆圆
2022年7月5日
其他

关注 | “兆易创新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报名开启啦!

每支参赛队由指导老师、队长和队员组成。在同一个参赛部分(技术竞赛或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中,指导老师一名或两名,队长一名,队员一名至二名,每位指导老师至多指导两支参赛队,每位参赛队员只能加入一支参赛队。
其他

等你参加 |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

内容:参赛项目团队须在截止日期前进行大赛注册、报名并提交初赛作品;须通过大赛官网(https://cpipc.chinadegrees.cn)进行操作。
其他

喜报 | 我校研究生在“博实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佳绩

明年的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期待你的加入,请关注平台消息......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喜报 | 我校研究生在“兆易创新杯”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喜获全国一等奖

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电子学会共同主办的“兆易创新杯”第十四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圆满闭幕。
其他

身边的榜样 | 马国玉:天道酬勤,不竭的努力炼就7篇一作4项专利

21个经济体的61名青年代表就智能交通这一主题的意见与想法。在他看来,志愿服务工作不但能开拓自己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能够为社会贡献自身的才学和能力,弘扬“志愿、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服务精神。
其他

喜报 | 我校研究生在“兆易创新杯”第十三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喜获佳绩

“天之交子队”基于麦克风阵列对故障轴承的声音信号进行采集,进行AD转换后通过高速以太网传至上位机进行信号分析,研发的“基于麦克风阵列的列车轴承故障定位及信号重构”作品荣获全国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