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耀的科技观察

其他

【观察】用友分析云+英特尔至强:性能更强大,分析更智能

申耀的科技观察读懂科技,赢取未来!2020年,国家在《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首次将数据与土地、资本、劳动力并列为关键生产要素,并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愿景,此举可谓意义重大。背后的原因是,当下中国企业正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因此对数据的挖掘和利用,不应该只是实现单纯的数据汇集过程,或者只停留在对已有的管理数据挖掘,而是需要将整个数据进行全生命的周期管理,将数据真正转化为实时业务决策,将业务决策再转化为行动,最终转化为业务的成功。事实上,Gartner在2020数据和分析技术十大趋势中就预测,到2022年,公有云服务将会成为90%的数据分析的基石,这表明一种趋势,即越多越多的数据分析服务会迁移到云上;到2023年,33%以上的大型企业机构将聘用分析师实现包括决策建模在内的决策智能;而到2024年底,75%的企业机构将从人工智能(AI)试点转为AI运营,基于流数据的分析基础架构的数量将因此增加5倍。
2021年9月27日
其他

【观察】神州数码混合云管平台,为振华重工全面上云护航

申耀的科技观察读懂科技,赢取未来!毫无疑问,过去几年,随着云计算进入到全面爆发的阶段,企业级客户对于云的接受程度正稳步提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也正开始从传统架构全面转向云架构,这也让混合多云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并采用。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华重工)就是率先全面云化的企业之一,自2015年以来,振华重工开启新一轮数字化转型战略,并且做了一个十分大胆且前瞻性的决策,那就是将核心业务系统全部部署在公有云之上,由此开启了“All
2021年1月11日
其他

【观察】神州数码:乘云破浪,加速起航

申耀的科技观察读懂科技,赢取未来!2020年3月30日,神州数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034.SZ)发布2019年全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神州数码实现营业收入868.03亿元,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01亿元,同比增长36.89%。毫无疑问,神州数码能够交出这样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一方面,是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新基建”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实现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以及新兴数字化产业重构已是大势所趋,这为整个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也倒逼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提速。另一方面,则是神州数码在继承和发挥二十年服务中国企业信息化的沉淀和优势的基础上,过去几年又在战略、技术和生态等方面,再一次实现了升级和进化,这不仅让神州数码的整体竞争力得以不断强化,同时也成为推动神州数码2019年全年业绩大涨的关键所在,更标志着神州数码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迎来了一个全新的上升周期。云迈入广阔新天地神州数码的2019年全年财报亮点很多,但是让人感到最为兴奋的,无疑是云计算和数字化转型业务。财报显示,2019年神州数码云计算和数字化转型业务实现营收15.31亿元,同比增长163.41%;其中,云转售业务(AGG)收入12.53亿元,同比增长174.89%;云管理服务及数字化解决方案业务(MSP+ISV)收入实现2.77亿元,同比增长121.6%。事实上,从2017年神州数码全资收购云原生服务商上海云角,到2019年12月宣布正式成立云业务集团(CBG),可以说神州数码过去三年的云转型战略不仅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也体现了云业务真正实现了从新势能到新动能的转变,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做观察:一是,从云转售(AGG)看,其营收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表明神州数码在企业级市场中沉淀的口碑以及积累的经验让神州数码在这场向企业云市场扩张的旅程中,表现出了“长跑选手”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并加速了神州数码云转型战略的发展步伐。截至目前,在云资源方面,神州数码已持续深化与80余家主流云厂商的深度合作关系,并成为阿里云首批全国总经销商、IBM中国第一家“Cloud
2020年4月1日
其他

【观察】疫情之下,核心系统架构转型“平衡术”

申耀的科技观察读懂科技,赢取未来!抗击疫情的战“疫”已经打响了近一个月。目前来看,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现在可谓到了疫情防控最关键的一个时期,显然一个稳定运行的核心系统架构,能够更好地保障业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无疑对企业而言显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重新审视核心系统架构转型到底是采用集中式架构还是分布式架构就变得至关重要。尽管这已经是一个讨论许久的话题,但此前业界经常用唯技术论的二元对立的观点,往往脱离了用户的具体需求和能力的讨论,总是不能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结论。因此,笔者认为,一种结合实际场景的“稳”“敏”兼备的、平衡的系统架构,才是既能满足业务需求,即时产生业务价值,又能有效支撑企业架构转型的稳妥之路。此前,分布式架构“阵营”认为,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兴起,集中式架构已无法轻松应对海量用户、以及高并发的应用场景,同时其系统升级迭代复杂,难以满足新环境下快速创新的需求,走向分布式已是大势所趋。而集中式“拥趸”们则认为,集中式架构在企业的核心业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为它以成熟、领先的贯穿全堆栈的系统优势,为用户带来在开发交付和运行维护上更大的专注性和稳定性。事实上,这种“二选一”的评判标准已经过时了,今天绝大对数企业的架构早已不是单纯的集中式或者分布式,而往往是“二者兼顾”。更重要的是,无论是集中式架构还是分布式架构,都是开放式的技术堆栈,其技术特点也“各有千秋”,都在企业核心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实,如果我们回顾计算模式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一个简单的规律:那就是计算架构往往在集中式和分布式之间不断演进,往复式发展前进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未来架构的转型关键,就在于要秉承一种开放心态,根据自身不同的业务需求,把新兴的和经典的技术与架构做到“为我所用”,并在分与合之间把握好平衡之道。分布式架构的流行与挑战众多周知,分布式架构是一个硬件或软件组件分布在不同的通过网络连接的服务器中,彼此之间通过消息传递进行通信和协调的架构。在网络连接允许的情况下,分布式架构中的服务器的拓扑部署相对灵活。今天,分布式架构正被Google、Amazon、Facebook、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所推崇。一方面,由于流行的分布式架构多采用开源软件和消费级的硬件,因此在价格成本、自主研发、灵活兼容、伸缩扩展方面有比较显著的优势;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行业具有请求量大、数据量大的特点,业务上又可能在集中的时间段出现高于日常流量数倍的业务高峰,超强的弹性伸缩能力可以最大程度的支持海量用户以及大规模并发的业务场景。当然,在这些全球互联网巨头具体的实践中,其分布式架构的运用也都是在充足的财力和人力条件下保证的,可是对大部分企业而言,如果将之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或者赋予分布式架构极高的期望,而不了解背后的成因,其实也会带来很多“负面”而深远的影响。实际上,分布式架构从理论模型上说,就不是一个很完美的模型,尽管它把各种各样的硬件平台,各种各样的框架,以及各种开源软件“整合”在了一起,看起来很完美,但由于分布式架构始终存在硬件、网络的隔离,对于一些事务操作不像集中式环境下那样简单。CAP理论就从理论上证明了分布式架构的不完美性,同时也告诉架构师们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在分布式系统中追求完美。所谓“CAP”,是指Consistency(一致性),由于分布式环境存在多个节点,这些节点上的数据在同一时间所存储的数据必须是一致的,这就是一致性协议;Availability(可用性),即任何时刻需要保证服务的可用和稳定;Partition
2020年2月19日
其他

【观察】IBM存储:领先时代,更创造时代

申耀的科技观察读懂科技,赢取未来!毫无疑问,如今的世界正在以加速度进入到智能时代,特别是随着各项业务的云化深入以及万物互联,数据处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智能算法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以及云计算在行业中更密集的渗透,逐渐形成了“物理世界数字化、数字世界智能化”的新特征。不仅如此,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新技术与各个行业的进一步融合,“从云到边缘”的概念也逐渐成为了整个存储市场中的热点,这大大扩展和延伸了数据存储的范围,它让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变得更加困难,同时更让如何处理好混合多云环境下的数据也变得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作为全球存储产品最丰富的公司,IBM也始终站在技术与应用的最前沿,并随着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地迭代和进化。今天,无论是在传统磁带存储市场,还是当下火热的软件定义存储、全闪存领域,乃至面向未来混合多云以及AI等全新的环境,IBM都实现了全方位的覆盖,真正助力了企业数字化的转型,并加速了数据价值的变现。从这个角度来说,IBM不仅以前所未有的前瞻力、创新力和产品力,重新定义了整个存储市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更引领了整个存储基础设施新一轮的升级和迭代。存储市场三大新变化在IBM副总裁、大中华区系统部总经理侯淼看来:“当前数据的发展有两大趋势:一个是数据越来越多,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数据大爆炸;另外一个维度,就是数据的生命周期正在变得越来越长。”
2019年11月27日
其他

【观察】连续三年入选Gartner云安全指南,青藤重新定义中国云安全新力量

那么,青藤云安全,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安全初创公司,为何能够连续三年受到Gartner的认可和青睐?它成功的背后,究竟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又会对中国云安全的未来发展带来哪些新的价值和启示呢?
2019年5月5日
其他

【观察】数字化重塑2.0时代,IBM的技术创新与本地化提速

目前,IBM已经和一家名为星联云服科技有限公司的本地合作伙伴达成意向,开始共同推进ESA合作模式在中国的落地,并同时希望能够在不久的将来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在中国市场建立包括ESA在内的多种合作模式。
2019年3月13日
其他

【​观察】登顶数据库领域最高峰背后 星环定义大数据中国新力量

我们知道,在中国科技产业发展中,基础软件一直是一大“短板”,特别是在大数据领域,国内软件公司基本都集中在应用层,底层大数据平台主要采用国外开源软件集成和封装,再加上整体起步较晚,技术上也很难获得市场和客户的信任。但如今,这样的现状已经被星环科技直接打破。5月3日,全球知名数据管理系统评测基准测试委员会主席Raghunath
2018年5月21日
其他

【​CES观察】希捷的进击:大数据时代的探索与创新

IDC的数据显示,未来数据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预计到2025年全球的数据量将达到163ZB,是目前的10倍之多;此外,数据的来源以及由数据飙升引起的应用趋势也会产生变化,这是数据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8年1月10日
其他

​​【​观察】萨提亚为微软中国定下主基调 平台价值释放与生态伙伴共赢

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众所周知,随着云快速发展和迭代,未来企业将是云化的主角,各行各业将在云中成长,各种行业云也将兴起,可以说全面云化时代已经悄然来袭。而今年11月初,在北京举办的2017微软技术暨生态大会(Microsoft
2017年11月6日
其他

【观察】星环科技:源于Hadoop,超越Hadoop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在星环科技的成长历程中绝对意义非凡。当天,星环科技宣布完成2.35亿元的C轮融资,这轮融资由腾讯公司领投,前海勤智、基石资本和兴瑞智新跟投。毫无疑问,星环科技崛起的速度超出很多人的意料,尽管这家公司成立于2013年,但在Gartner发布的2016版数据仓库及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市场的魔力象限中,星环科技已成为了唯一上榜的中国公司。如今,星环科技每年的市场增长率都超过100%,是国内极少数掌握大数据核心技术的新创公司,也是国内大数据应用案例落地最多的服务商。可以说,这让星环科技成为了一家具备“独角兽”气质的公司,它的未来也充满了更多的想象力。那么,星环科技为什么能短短四年时间之内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它迅速在大数据领域崛起的背后,究竟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从星环科技身上,中国的企业级创业公司又能得到哪些价值和启示呢?C轮融资2.35亿元背后评价一家初创公司是否成功的指标很多,但是否受投资人认可,是否被市场广泛接受无疑最为重要。如果仅从这两个维度来看,星环科技在过去四年时间之内,确实取得了令外界“刮目相看”的成绩。星环科技创始人孙元浩从投资人角度看,星环科技创业之初的天使轮、A轮、A+轮三轮融资,总金额达7000万元,投资方有方广资本、启明创投等知名
2017年5月10日
其他

【观察】云栖大会幕后英雄,锐捷网络正在重新定义无线的力量

10月13日,杭州,云栖大会。当马云谈到阿里这种互联网公司的边界时,他强调就像100多年前电没有边界一样,作为一种技术,一种思想,一种未来,互联网也没有边界。是的,互联网没有边界,这源于阿里在互联网领域持续多年探索得出的结论。同样,对于云栖大会这种大型会议无线网络的覆盖追求,也一直贯穿在一家公司的日常工作中,对他们而言,对网络覆盖的追求一样没有边界。它就是锐捷网络。今年云栖大会超过4万人参与、450场主题演讲、数万平米的科技体验展区以及各式各样的现场互动,锐捷真正做到了全方位、无死角、高质量的无线网络覆盖。那么,这一切锐捷网络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它到底有哪些“真功夫”值得外界研究和学习呢?追求网络覆盖无边界今天,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已经成为新的生产力,互联网从一种技术手段,进化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思想,更成为打开未来的一种全新方式。与此同时,有数字显示,如今每个人每天拿起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进行浏览、通讯或者娱乐的次数平均达到100多次。因此,继智能手机成为“必需品”之后,还有人戏称无线也成为了生活必需品,并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三角形的最底层加上了“Wi-Fi”。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对无线的依赖症,加上无线办公逐渐成为大势所趋,使得商用和企业用网络无线的需求也日益攀升。但是,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就是在大型场馆参加活动,又或者在酒店出差办公时,在使用无线时常常觉得很麻烦也很闹心,要么连接不上,要么登陆过程十分复杂。这个过程,确实体验非常糟糕。因此,对今年的云栖大会而言,如何保证参会人员的网络体验,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这是因为,为期4天的云栖大会有超过4万人报名参与,涵盖450场主题峰会及分论坛,并有数千家创新创业企业代表参会,话题包括了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芯片、数据库、VR、科技金融、操作系统等主题。不仅如此,云栖大会还特别策划了YunOS互联网汽车拉力赛、云栖夜跑、云栖音乐节、诸神之战创客大赛等活动。由此可见,如此超大规模的人、不同的会场和各种活动,对无线网络的需求和体验要求也达到了极致。同样,对现场无线网络服务商锐捷网络而言,针对这种上万人同时接入无线网络的情况,虽然有着服务2015年云栖大会,以及超大规模、超高密度网络接入的成熟经验和技术保障,但前期仔细的勘测与现场的合理规划都是必不可少。经过前期一系列的调研和准备工作,锐捷发现今年的云栖大会和去年有四个方面的变化和挑战:首先是人数,阿里云栖大会较去年参会人数上翻了翻,达到4万人,分会场也较去年增加了。其次是带宽,去年对总带宽要求不高,只需500Mbps,今年则是要8路线路合计5Gbps的带宽。再次是应用负载进一步增加。去年没有对上行有要求,但随着VR、AR、MR及智能设备的流行,大会要求能有等同于下行的上行带宽。最后是覆盖密度的挑战,今年云栖大会各个会场人员密度增加,无线优化难度陡增,对设备高密接入的需求也提高不少。有了这些前期的判断和分析,锐捷网络“因地制宜”的做了对策和部署,并随时提供现场的动态优化。具体来说,比如针对云栖大会主展区,就部署了6000人固定点位无线保障和2000人无线动态保障。再如云栖分论坛,部署了峰值达220人的无线保障;云栖分会场,部署了峰值为800人的无线保障;云栖大会入口各签到区,为保证签到的需要,部署了应对高峰2000人流量的无线保障。以我在现场主会场的测试来看,下载速度达到了6.02
2016年10月19日
其他

【观察】收购Nervana,联手Cloudera,英特尔为人工智能未来“谋篇布局”

Nervana,一家位于美国加州主攻机器学习的新创公司,几天前被英特尔收入囊下;Cloudera,一家在Hadoop生态圈内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公司,专注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是英特尔在大数据领域的“亲密合作伙伴”。因此,当英特尔+Nervana+Cloudera走到一起时,你能够想到什么呢?没错,人工智能。可以说,人工智能无疑将是科技行业下一个最重要的“风口”。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从目前阶段来说,无外乎有两点:一是机器学习;二是大数据分析。由此可见,通过收购Nervana以及联手Cloudera,英特尔正为人工智能的未来“谋篇布局”。收购Nervana,为机器学习增加竞争“砝码”我们知道,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即机器通过算法对大量经验数据的分析总结规律,来对未来进行智能化的预测。过去,人工智能相对发展缓慢,原因是在算法、样本和计算能力三个方面一直无法实现重大突破。换句话说,大量的数据积累、计算机的运算能力、缺乏有效的算法是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座大山”。可喜的是,最近这些年这一局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具体来说:首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乃至物联网产生的大数据,解决了人工智能的数据瓶颈,极大拓展了算法事前训练的样本容量,提高了算法的准确率。其次,计算芯片的快速发展,解决了计算机并行计算的运算能力不足的难题,提供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硬件基础。最后,深度学习算法的出现,让数据量和运算能力得以实现突破,并将人工智能的发展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英特尔宣布收购Nervana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就不难理解英特尔为什么要收购Nervana了。显然,Nervana的知识产权以及他们在加速深度学习算法方面的领先技术,将极大拓展英特尔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根据英特尔公布的消息,他们将整合Nervana的软件专业知识以进一步优化其数学核心函数库,并帮助将其集成到行业标准框架中。值得一提的是,Nervana所带来强大引擎和芯片级专业技术,将有助于改进英特尔的人工智能产品组合,提升英特尔至强和英特尔至强融核处理器的深度学习性能并降低它们的总体拥有成本。实际上,去年12月,英特尔完成了对可编程逻辑器件厂商Altera的收购。这是英特尔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这也让英特尔成为第二大可编程逻辑器件厂商,并且将Altera的FPGA纳入到英特尔的产品线中。FPGA是目前为了解决深度学习对计算能力的要求而出现的技术,是一种介于专用芯片和通用芯片之间,具有一定的可编程性,可同时进行数据并行和任务并行计算,在处理特定应用时有更加明显的效率。而在今年6月,英特尔又发布了新一代英特尔至强融核处理器,这款处理器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方面具备强大能力。例如,进行机器学习需要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来运行数学算法并处理海量数据,新一代英特尔至强融核处理器可为机器学习培训模型提供强劲性能,并且借助可启动主机处理器的灵活性,可运行多种分析工作负载等等。由此可见,无论是英特尔至强还是至强融合处理器,加上FPGA以及刚刚收购的Nervana,无疑都将为英特尔拓展人工智能市场,尤其是在机器学习需要的计算能力方面,增加强有力的“竞争砝码”。联手Cloudera,为大数据分析提速“加油”正如此前所说,人工智能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机器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说系统的能力能否随着经验数据的积累而不断演化和提升。显然,在软件层面对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化,同样显得至关重要。英特尔公司软件与服务事业部副总裁、系统技术和优化部门大数据技术总监马子雅英特尔公司软件与服务事业部副总裁、系统技术和优化部门大数据技术总监马子雅也认为:“软件性能和软件优化对大数据发展有重要作用,要借助数据分析技术更快地完成大规模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从而更好、更精准地指导商业决策,仍需进一步的软、硬件创新与优化。”她表示,过去几年英特尔围绕大数据分析以及机器学习做了很多的工作,具体包括:第一,英特尔在硬件层面做了大量的创新,先后推出了新一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英特尔至强融核处理器、3D
2016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