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作家专栏|李长廷: “息壤”溯源
作者:李长廷小时候看上古神话,经常接触到”息壤”这个词。这个词的主要连系人是鲧。也就是大禹的老爸。鯀为了治水,窃取了上帝的息壤,结果给自己惹来麻烦,水沒治成,却把老命丢了,还给自己留下个千古骂名。那时候我对鲧曾寄予过同情,认为他是好心办了坏事,怒其不争,再怎么样,也不能动偷窃上帝至宝的念头。同时我也对上帝的处理表示不公,“息壤”既能治水,为什么不可以物尽其用?鲧为天下百姓着想,拿来治水,有何不可?充其量,他不过是手续上不太完备,沒有预先请示,照理这应该是情有可原,何以硬要他搭上身家性命?当然,所有这些,毕竟只是神话传说,上帝也罢,鲧也罢,与我相距遥遥,不必给予过多关切,倒是对其中所说“息壤”,不知为什么,从此便有所留意,不知这世上是否真有这么一种神物,能够拿来堵塞洪水?于是就翻箱倒柜,一定要弄个淸楚明白,看看是否如传说中所言。结果弄来弄去却总也不得要领,能看到的资料也就是《山海经》中的一点蛛丝马迹:“鲧窃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这句话的意思,无非就是说鲧没有预先请示就擅自作主,盗取了上帝的息壤去堵塞洪水。后来又读到汉高诱和晋郭璞的《山海经注》,高诱对息壤的解释是“息土不耗减,掘之益多,故以填洪水”,意思是息壤这种东西,不过是一种很特别的泥土,它本身从不耗减,甚至会越挖掘越多,所以很适宜用来堵塞洪水。郭璞也持同样看法:“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他也说息壤这种泥土,会自己不断地生长,所以用来堵塞洪水再好不过。不读还好,读了反如坠五里雾中。后来就越说越玄,从天上说到地下,从上界说到人间,令人摸不着头脑。譬如清朝有个叫郝懿行的在《山海经注疏》中,居然拿汉元帝时期一次地踊作例子,说是有个叫临淮的地方,长五六里的一处地面突然往上冒出一、二丈高,怪异之极,并煞有介事指证这就是传说中的息壤。分明是普通地踊,自然现象,却拿来与息壤挂钩,看来有些古人的脑子里也是一本糊涂账。不过也有清醒者。譬如柳宗元。当我读到柳宗元那篇叫《永州龙兴寺息壤记》的文章后,心中似乎豁然开朗。柳宗元住永州龙兴寺时,从僧人口中听说了这样一件事情,觉得有必要记录下来,以警世人。柳宗元首先讲了事情的缘起:“永州龙兴寺东北陬有堂,堂之地隆然负砖甓而起者,广四步,高一尺五寸。始之为堂也,夷之而又高,凡持锸者尽死。永州居楚越间,其人鬼且讥。由是寺之人皆神之,人莫之敢夷。”这段话的大意,是说永州龙兴寺东北角有一个大堂,大堂中间的地面居然能把砖瓦之类往上顶起来,长宽大约四步左右,高可达五寸。奇怪的是,刚建大堂时,是把地面顶起来的部分平整了的,谁知大堂建成之后,又恢复原貌,重又顶起来,请人去铲平,想不到这些用铁铲去铲这块地的人全都死于非命,永州这个地方的人,平时迷信鬼神,相信吉凶征兆,由是寺里的人都视此为神物,不敢再去铲平它。柳宗元说的这件事情,与郝懿行所举例证几乎一致,都是地踊,但柳宗元是何等之人,岂肯轻信这种无根无据的坊间传闻?他心中比谁都明白,这种地面隆起不过是普通自然现象,稍有怪异而已,拿来与息壤挂钩,实在是莫名其妙。柳宗元并且还推断,所谓凡持锸者尽死,极有可能是瘟疫或劳累过度所至,与铲除隆起地面并无丝毫关联,于是毅然提笔写了这篇文章,指出其荒诞不经,藉此以正视听,以免谬误流传。我非常敬重柳宗元事事较真的治学精神,他旁征博引,坚持以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出此种现象的荒谬,这在当时,真是难能可贵。但我心中疑窦似乎仍未完全消除,柳宗元虽然对一些异书的错谬有所指责,但对上古“息壌”到底为何物并沒有一个明确交待。要弄清楚这个问题,还得继续翻书。终于,我看到了明杨慎的一篇《息壤辨》。杨慎经过大量考证,最终得出结论,所谓息壤,并非是传得神乎其神的神土,不过就是大地上松而软的土壤,即现代人所称熟土。熟土,也就是经过反复翻耕,播种过庄稼的土地。就这么简单,沒有一点神秘的成分。那么,杨慎是何许人?他的说法有依据吗?杨慎这个人,大家应该不算陌生,《三国演义》开篇引用的那阕《临江仙》便是他的大手笔: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对此,想必大家都已耳熟能详。扬慎是明正德(明武宗)年间宰相杨廷和之子,24岁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这个人书读得好,满腹文才,但性格偏于固执,遇事喜欢较真。明武宗去世后,因无子嗣继位,不得其己,只好找其弟朱厚熜接脚,这就是后来的嘉靖。嘉靖虽然接位了,但按皇室规矩,只能称自己父亲为”皇叔父”,不能享祀太庙,嘉靖对此很是不爽,后来决定一意孤行,要把自己父亲弄到太庙里去,并改称为”恭穆皇帝”。这下臣子们不干了,认为这是公然挑战传统礼法,于是以杨慎为首,組织数百人列队嚎哭死谏,这事惹恼了嘉靖,一不做二不休,果断将杨慎抓捕充军到云南边彊,以平息风波。杨慎到云南后一辈子再沒回过中原,直到七十二岁在昆明离世。杨慎是个才子,他在云南一直没闲着,著书立说,据说著作可达一百多种,前面所说《息壤辨》便是其中之一。杨慎举许慎的《说文解字》为例。许慎说:“壤,柔土也。”——息壌,就是柔软的土;又拿大儒孔安国举例,孔安国说:“无块曰壤。”——不成块的土就是息壤;而所举《周礼·地官·十三壤》则说的更直接:“……以人所耕树艺则曰壤。”——人在上面耕种过的土地就是息壤。至此,似乎再明白不过,息壤就是农民已经耕种过的土地,也就是田地里的熟土。那么问题又来了,神话传说中指鲧窃取上帝息壌以堙洪水又是怎么回事?这个其实不难理解,只是人们把一件普通事件神话化了。当时统管天下的是尧,管具体事务的是舜,这里的“上帝”,自然是指尧,指舜,中华文化,历来就是作为帝王的“君”代表天的意志。鲧图省事,以当时工具的原始程度,取生土自然比较吃力,时间上也不允许,于是投机取巧,就拿田地中松软的熟土去填塞洪水,这自然是犯了大忌,因为当时开辟出来一块田地是非常不容易的,鲧不经请示,贸然行事,尧和舜岂有不怒之理?当然,诛杀鲧并不仅仅是他偸窃息壤,主要是他治水失败所至。历史是神秘的,就像一条河,奔泻千里,偶尔几个转弯,就把人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以。譬如息壤,本是极明白的事情,却被一些小说家搞得扑朔迷离,需翻遍典籍,方能揭示其真相。当然,这或许正是历史之所以吸引人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