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1869年,美国作家、教育家爱德华·埃弗里特·黑尔创作了科幻小说《砖月亮》。小说中,一群有志之士为了解决精度测算问题,发射了文学史上最早的人造导航卫星。一张著名且略有克味的科幻史图像中《砖月亮》的位置它通体由砖块砌成,用两座飞速旋转的飞轮射向太空,飞轮的动力源自瀑布,其运作方式相当于一台永动机;载着乘客升天后,乘客带上去的种子和牲畜受进化论的影响,一代代开始发生进化,短短一年间就从庄稼进化出了乔木……档案中的《砖月亮》插图彼时的种种想象在今天看来多少有些荒诞不经。但难能可贵的是,《砖月亮》细致地呈现出这样一项艰巨工程的落实方式,完整阐释了完成这样一项空前绝后的伟大计划所必须执行的各种琐碎事务。这与作者身后的二十世纪中,包括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工程在内的诸多“大科学”项目的落地遥相呼应。从这个意义上说,《砖月亮》是科学的,它的过程处处遵循着科学的逻辑。1968年阿波罗8号宇航员拍摄的著名影像《地出》对历史的回溯让我们更能看清现在。揆诸当下,关于“科幻”与“科学”之间关系的讨论从未止息。但在讨论开始前,我们不妨先问一个问题,“科学”究竟是什么?如果科学仅仅指涉的是已经存在的技术,那么科幻毫无疑问是“不科学”的,因为显而易见,无数科幻作品对于未来技术的预测最终都落空了。阿西莫夫的作品中,一万年后的人类工程师依然在使用计算尺但如果我们把科学视作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那么科幻无疑能让我们离科学更进一步。在科幻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科研过程的“科学性”、科学家在科研过程中的心境变迁,我们能够短暂地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去,收获“拨开云雾见青天”的快乐。摆在你面前的这部作品集就是我们的这样一种尝试,它发轫于2019年11月中国科幻大会上的专题讨论“实验室里的怪东西”,这次讨论的结晶《真理的海洋》构成了本书的基石。这篇小说重点关注两件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以及科学人的生活和心路,它们都在本书的其他篇目中得到了回应。翻开本书,你将会看到:房间里,全人类的智慧沉睡在十五克的芯片里,从一个人手中,传递到另一个人手中,沾了些微汗水,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烁着。——《双脑筑城记》杨枫那将是一群勇于窃取神明的知识的盗贼,他们将成为技术家,重燃巨风之火。—小沃尔特·M·米勒《盗贼的奉献》,轮轴译恒星就这么形成了。你们现在见到的满天星辰,全是由它们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