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其他

全球征集!一份来自国际红树林中心的邀请 Global Call for Logo Design for the IMC

黄建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均来自主流媒体及服务方,非商业用途,如有发现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系编辑,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侵权内容。往期推荐·一周年!深圳稳步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筹建工作
4月10日 下午 7:46
其他

深圳两项自然教育活动喜获中国林草行业最高科技奖

近日,中国林学会公布第十二届梁希科普奖评选结果,深圳两项自然教育活动喜获科普活动类奖。梁希科普奖是经科技部批准,由中国林学会申请设立的面向全国、代表我国林业和草原行业最高科技水平的“梁希科学技术奖”的4个重要组成奖项之一。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红树讲堂”深受孩子们喜爱。“保护区红树讲堂跨学科融合实践系列活动”由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举办。2022年以来,保护区管理局积极响应“双减”政策与新课标要求,联合深圳市教科院,牵手中小学共同开展红树讲堂跨学科融合实践系列活动。活动以红树林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双师课堂”“云课堂”等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红树林,深入探究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跨学科进行童诗、自然笔记、绘画等现场教学与创作,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活动参与者超36万人次,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该活动是国内创新开展的将保护区科普教育与学校学科教育深度融合的成功案例,形式新颖,亮点纷呈: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双师课堂开启了牵手中小学跨学科、跨场域科普教育教学活动,取得了具有示范性、推广性的教育传播效果;“线上直播+线下课堂”相结合模式,突破了保护区人数、地域限制和疫情影响等瓶颈;结合当前热点,增加学生对红树林的科学认知和热爱之情,激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和创作灵感,理解国家红树林保护战略的意义,逐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第五届琵鹭节小小减灾官之“皮皮历险记”科普游园活动,由深圳红树林基金会(MCF)举办。一系列趣味互动环节,让市民在游园过程中了解各类气象灾害,以及对鸟类为代表的生物的影响,唤起大家对气候和气象的关注,提升防灾减灾的意识,感受候鸟的迁徙不易,做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2023年12月,活动举办两天就吸引了超过1500人参与。活动寓教于乐,提升了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知识性,许多家长与小朋友表达了对活动的肯定和喜爱。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张冰新审校:王芳
4月3日 下午 8:48
其他

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系列活动|野外“明星”重返自然

黄建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均来自主流媒体及服务方,非商业用途,如有发现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系编辑,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侵权内容。往期推荐·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逐步走深走实
3月30日 下午 11:14
其他

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逐步走深走实

日前,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召开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对2024年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任务、春季造林绿化工作及绿美示范点建设进行了动员部署。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尔剑出席会议,各相关处室、各管理局、深汕城管局相关负责同志参加。2023年,广东省委发布实施《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将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为省委“1310”具体部署的“十大新突破”之一强力推进。今年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的第二年,是必须提水平、见成绩的一年,深圳市于1月7日签发2024年第1号林长令——《加快推进2024年春季造林绿化工作的令》,1月10日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工作会议,高位推动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走深走实。今年起,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推进全市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工作,将林长制和绿美专班合并、统筹推进。深圳市山海连城绿美深圳技术指导工作组于3月11日成立,建立和强化覆盖区、街道、社区的绿化技术指导和专业支撑。会议传达学习了今年以来省、市关于推进绿美生态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县镇村绿化等工作的会议精神,听取了各管理局、深汕城管局对今年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推进绿美生态建设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牵头部门推进绿美深圳生态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各区要抓紧以“6月底完成造林任务、9月底前完成抚育任务”为节点,挂图作战,确保造林抚育任务完成。要精心打造一批绿美深圳示范典型,少点硬底化工程,切实把资金用在林分改造、林相提升上。要全力做好技术指导,统筹做好苗木供应,把好种苗质量关。会议要求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形成推动绿美工作的强大合力,加强信息共享和宣传发动,拓宽全民参与植树造林途径,营造全民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浓厚氛围;要充分借助林长制工作平台,推动各级林长解决资金、苗木等问题,将绿美重点任务纳入林长制考核,确保绿美重点工作落到实处。会议还邀请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马海宾同志对省绿美工作重点任务要求进行讲解,对造林绿化工作进行技术辅导。编辑:张冰新审校:王芳
3月20日 下午 9:22
其他

全市古树名木线索征集活动开启啦

古树名木是绿色文物、活的“化石”,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为进一步发掘古树名木资源价值,切实做好保护管理工作,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即日起开展深圳市古树名木线索征集活动,向社会各单位、广大市民征集古树名木线索。龙华古樟树公园征集内容:对尚未在深圳市古树名木系统登记及挂牌,估算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树及古树群,或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纪念意义和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可提供相关信息(如树种、地理位置、现场特征照等),或相关历史文化资料(典故传说、珍贵影像资料和史料记载等)征集范围:深圳市各区(含深汕特别合作区)征集时间:即日起至2024年6月30日线索提供方式:纸质资料可邮寄至“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西路8009号规划大厦403室”,封面请备注“古树名木线索”电子版资料可发送至邮箱:lyglc@pnr.sz.gov.cn联系人:寻工,联系电话:0755-83949291热忱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本次征集活动,线索一经核实为有效信息,提供者将获赠古树名木保护文创产品一套。大家来一起保护深圳的古树名木吧~编辑:张冰新审校:王芳
3月19日 下午 6:14
其他

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丨城际铁路为百年古樟树让道

城轨建设呼啸而来,百年古樟静静伫立。植树节前夕,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深圳机场至大亚湾城际铁路白坭坑站古树原址保护方案:为古树让“道”。两株国家三级保护古树深大城际轨道横跨深圳、惠州两城,在龙岗区白坭坑站,有两株国家三级保护古树位于规划的三线换乘枢纽核心区。一场关于古树保护的讨论与探索徐徐展开。2022年2月,古树权属社区、街道首提“迁移保护”;2022年4月至8月,建设单位3次组织多部门、专家论证“古树迁移具备必要性和不可避让性”;2022年11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函复“白坭坑站设计不符合古树迁移不可避让唯一性要求,应优化线路和施工作业方案,原址保护古树”;2022年12月,深圳市政府办公会议一锤定音,“白坭坑站两株古樟树原址保护、不迁移,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古树的影响”;2023年1月至9月,建设单位3次组织专家论证,形成“保留站厅层、局部降低顶板”“增加土壤、水分等多项监测”意见。两年间,古树保护方案已十易其稿。如今,深大城际施工在机器轰鸣中一路向前,两棵古树在城轨环绕下依然郁郁葱葱。它们的年轮,记录着城市历史文脉,也标注了未来新征程。工作人员在大鹏西贡村勘察古樟树在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深圳将古树名木及其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林长制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提级、从严、精细、规范、科学管理。目前全市在册古树名木1714株,100%落实“一树一档”和养护管理责任,280余株古树名木经科学抢救后复壮。越来越多古树名木在发展与保护的平衡中,从原址难留,转为安扎故土。2024年3月,坪山区昌盛路市政工程对1株120年榕树原址保护;2024年1月,深圳外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对坪山区茜坑村一株155岁榕树原址保护……大鹏新区坝光古银叶树群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生态、经济、科研价值也不断得到挖掘活化:盐田区为520岁古樟树建起保护广场,喜迎9对新人疍家婚礼;坪山区为120岁古榕树划出绿岛,绘就深汕公路优美绕行弧线;大鹏新区将33株古银叶树纳入湿地保护,打造“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生态名片。爱绿、植绿、护绿皆是植树节倡导的文明风尚。深圳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让重大项目建设屡屡为百年古树留出生命之道,也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留下了最美春天。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张冰新审校:王芳
3月12日 下午 6:55
其他

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

3月5日,李强总理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要点如下:一、2023年工作回顾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全年新增税费优惠超过2.2万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二、今年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三、今年部分重点工作财政:赤字率拟按3%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政府投资: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特别国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未来产业: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数字经济: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住房: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就业: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乡村振兴: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城镇化: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教育: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医保: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开放: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便利度环保: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编辑:张冰新审校:王芳
3月5日 下午 4:13
其他

林长制主题活动 | 给古树改道造岛,为坪山延续乡情

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推深做实林长制,深化居民群众对于古树名木保护的认识,近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坪山管理局(坪山区林长办)举办“保护古树名木,留住乡情乡愁”林长制主题自然教育活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市林长办副主任张谦,坪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林长赵嘉,坪山区副区长、副林长金良富,坪山区林长办相关成员单位、企业代表、热心市民等参加。活动现场,参与人员见证了大榕树广场内两棵近百年榕树专属护树员聘任以及“大榕树广场”揭牌,并一同观看了大榕树广场故事的视频。百年古榕不仅是弥足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也是一座城市和谐生态的“绿色名片”。位于碧岭街道沙湖社区的这两棵大榕树,树龄均接近百年,是周边居民长久以来的精神寄托,承载着一代一代新老坪山人的乡愁情思。在城市建设中,坪山区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21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坪山管理局了解到项目建设方计划在项目建筑方案设计阶段迁移地块内的两棵大榕树,立即提出实行原地保护大榕树的要求,并积极协调、指导建设单位转换设计思路,因地制宜将两棵大树打造为小区特有的风景,为居民留住乡愁记忆,延续城区文脉。两棵大榕树,从发现到保护,再到因地制宜、创新利用,打造以“树”为核心的人人都爱去的社区公共新客厅,是坪山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绿美坪山的生动实践。在坪山,像这样“城区建设为百年古树让路”现象还有很多:为保护好坪山大道红线内一棵树龄120多年的大榕树,优化调整了地铁站点和坪山大道线位的规划设计方案,特意为其打造了一个绿岛;对高新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区内一棵树龄超377年的“榕树王”实施活化利用,留出近7500平方米的空间打造古树广场,让其焕发盎然生机……目前,坪山区现存超百岁的古树156株,接近百年的老树10余棵。以“绿”为底,坪山始终向美而行。近年来,坪山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水环境质量目标精细化管理、加强保护古树名木等举措,深入推进绿美坪山建设。“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超过4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近三成。为进一步提升坪山区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保障人民群众生态福祉,坪山以系统观念统筹山水林田湖一体治理,积极开展国土绿化活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坚持“先种树、后占林”;持续提升森林质量,营造马峦山多彩森林景观;在河道蓝线、公共绿地、街角路边开展科学绿化造林行动,打造市民可在树荫下休憩、慢行、骑行的人性化森林城区……接下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坪山管理局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林长制为抓手,以绿美坪山为目标,守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自然生态资源,坚持历史文脉保护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为“活的文物”撑起保护伞,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坪山力量。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坪山管理局编辑:张冰新审校:王芳
1月3日 下午 4:06
其他

林长制主题活动 | 听“福德先生”的故事

为切实提升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水平,引导社会群众参与古树保护工作,近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福田管理局在新洲村古树下开展了一场古树名木保护主题宣传暨“古树之下”传承故事会活动。跨过百年峥嵘,每棵古树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渊源和故事。新洲村古榕树枝叶繁茂,枝干苍老而遒劲,已有624年树龄,被亲切的称为“福德先生”,是福田发展的见证人和精神文明的守护者。现场邀请了村内老人和小朋友共同朗诵古树名木保护主题诗歌《我们的守护神》,以此歌颂这棵古树。活动还邀请了专家在古树下分享人与古树、城与古树的故事,以及目前保护古树的措施。此外,现场还开展了古树科普知识展览、手作一棵树等互动环节。通过专家的生动讲解和趣味互动,进一步引导市民了解辖区古树名木资源,关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传承古树精神。古树名木是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要历史承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也是林长制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下一步,福田管理局将深入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及林长制相关工作,努力营造人人关注、人人参与林业资源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福田管理局编辑:张冰新审校:王芳
2023年12月26日
其他

林长制主题活动 | 快来围观宝安科普游学教育

黄建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均来自主流媒体及服务方,非商业用途,如有发现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系编辑,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侵权内容。往期推荐·深圳自然教育创新模式
2023年12月1日
其他

深圳自然教育创新模式 | 车轮上的自然教室

深圳,是国内最早由政府推动自然教育的城市,也是国内自然教育的起源地。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深圳自然教育起步早、基础好、发展快,在全国较早涌现出了一批关注和从事自然教育的机构与社会群体。从全国第一家自然学校,到政府主导设立的自然教育中心、近两百家成员单位的自然教育联盟、“山海连城
2023年11月30日
其他

林长在行动 | 大鹏:一林一护网格管理 一树一档责任落实

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林长在行动。《第一现场》栏目对各区各级林长履职情况进行了系列报道,首批介绍了光明、龙岗、大鹏、罗湖、深汕5区,本期走进大鹏,跟随镜头了解大鹏如何实行一林一护网格化管理,落实古树名木养护责任制。
2023年11月29日
其他

第三届“山海连城·自然深圳”生活节缤纷时刻大盘点

第三届“山海连城·自然深圳”生活节暨第六届福田琵鹭节圆满收官各位亲临生活节现场的朋友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休闲假日市集、影展、手作、好物、快闪……一起来回顾生活节当天各展区的缤纷时刻吧!自然野趣的欢乐“嘉年华”启动仪式,眼前一亮!童声合唱,精彩开场~一本本科普读物从自然嘉宾的手中送到了儿童怀里,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自然的热爱。“市民分享会”的几位嘉宾带来了多年积累的自然实践经验。山海间市集&“研·自然”滑动查看关注我们的朋友都知道,山海间市集是生活节的“重头戏”,非常“接地气”地以逛集市的休闲方式,感受在闹市中“自然+教育+潮玩+艺术”共融后,所带来的一番全新沉浸式体验。滑动查看今年新设的“研.自然”自然教育产品展示区,更为大家准备了丰富的自然文创和体验活动,现场可谓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我们也期待有更多人加入到推广队伍中来!红树之约滑动查看今年,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生活节特别设置了“红树之约”红树林中心展区、红树王国、红树画廊、红树小屋三大板块,让来访市民收获满满。“琵特”亮相滑动查看大眼睛、长嘴嘴……来到生活节现场,这位新朋友带领市民走进琵鹭的世界,它就是黑脸琵鹭IP形象“琵特”。巴士课堂滑动查看“山海连城·自然深圳”巴士课堂在本届生活节现场首发启动,这是深圳自然教育的一大创新,一路欢声笑语,我们一边学习红树林知识,一边畅游市区,这是真正的“移动课堂”!携手湾区滑动查看今年的生活节主打一个朋友多多,来自香港、澳门的多家公益组织和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澳门市政署带来了充实的自然教育内容,一起回顾一下吧!光影里的生态滑动查看走进这个方形盒子,你能看到时光在深圳流动的痕迹,更能看到生态最鲜明的足迹,这就是“绿美深圳”影像展。梦幻夜场滑动查看夜幕降临,白天的喧嚣渐渐散去,但生活节现场却依旧热闹非凡。夜场的生活节灯火辉煌,大家齐聚主舞台,一同观看电影《雪豹和她的朋友们》。音乐和心跳同拍,光影与故事沉浸在自然风光与动物野性中,大家全心全意感受这个晚风沉醉的夜晚。今年的生活节已落下帷幕一年一度自然野趣的欢乐“嘉年华”成为了与热爱大自然的你们最浪漫的约定期待明年的生活节让我们继续相遇一起度过美妙的自然时光编辑:张冰新审校:王芳
2023年11月2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全面提升森林质量,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建设

2023年3月,深圳市委书记、市第一林长孟凡利,市长、市林长覃伟中签发了2023年深圳市第1号林长令——《关于全面提升森林质量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令》。林长令要求全市全面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依托重点生态区域开展示范点建设,各级林长要挂点推动一批林长惠民示范工程建设,着力提升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统筹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建设。距离2023年1号林长令签署已过去大半年时间,林长令实施成效如何?深圳森林质量提升情况怎样?绿水青山美城共融
2023年11月9日
其他

筹备入列!深圳3000吨级海洋执法船顺利交付

深圳3000吨级海洋维权执法船“中国渔政44002”于近日完成生产并正式交付使用。11月8日上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在广州南沙黄埔文冲船厂龙穴厂区举行交船仪式。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尔剑,局相关处室、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一研究所、中国船级社等单位代表出席了交船仪式。深圳3000吨级海洋维权执法船于2022年6月9日正式开工建造,2022年10月28日上船台,2023年5月28日顺利下水,2023年9月14日完成试航,是深圳市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该船船舶总长116.4米、型宽15米、型深5.9米、满载吃水4.37米、满载排水量3334.5吨,配置2台现今世界最先进的MTU8200kW主机,能实现柴-电供能自动转换,最大持续航速不小于25节,同时拥有新一代导航雷达、卫星通信、光电取证、遥控水炮、无人机等先进科技设备,配备情报指挥系统、智能机舱系统、智能航行系统等先进信息化系统,是全国首艘取得中国船级社智能船级符号i-ship(N,M,I)的执法船。交船仪式上,高尔剑回顾了该船建造历程,对所有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表达了敬意与谢意。他指出,该船作为海洋维权执法的一把利器,将进一步加强深圳海域监督执法和守护国家海洋权益的能力,为推进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仪式结束后,参加人员还登上深圳3000吨级海洋维权执法船,随船从广州南沙出发返回深圳盐田港码头。下一阶段,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将启动该船入列筹备工作,确保该船顺利投入使用,更好地履行海洋维权、综合执法、宣传教育等职责任务。编辑:张冰新审校:王芳
2023年11月8日
其他

一周年!深圳稳步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筹建工作

2022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时宣布,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时隔一年,国际红树林中心筹建工作稳步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持续取得成效。一年来,国家林草局和深圳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致辞精神,积极谋划、协同合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筹建任务,努力在促进红树林知识共享与科研合作,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及合理利用技术交流,发展红树林自然教育体系和公共服务,提高红树林保护修复及合理利用能力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福田红树林保护区
2023年11月5日
其他

2023深圳国际海洋周将于11月下旬开启!

一场兼具大众性、科普性专业性和国际性的全球海洋文化盛宴深圳国际海洋周将于11月23-27日正式开启!2023深圳国际海洋周,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承办,主题为“同一片海洋
2023年10月31日
其他

营商面对面|“多规合一”提升审批效能

日前,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市营商办)邀请深圳市优化营商环境咨询监督委员会的委员代表走进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启“营商面对面”第十站活动。委员代表们参观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智慧治理实验室,深入了解深圳国土规划的历史进程,实地感受深圳城市空间治理的规划蓝图。随后,各位委员来到规划大厦开展座谈交流活动。近年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依申请行政职权事项共计670项,其中依申请事项342项(行政许可160项,其他公共服务182项)均实现全流程网办,网上申请率96.9%,网上办理率100%。深圳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详细规划“一张图”深圳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空间论证截图在助力提升审批效能方面,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建设“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成为支撑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全市性业务协同平台。该平台整合全市各部门各领域空间规划信息,形成全域覆盖、要素叠加、协调一致的“一张图”体系,供全市各部门共享使用。平台在项目前期提供全过程、全类型、多元化的多层次空间论证服务,有效支撑建设项目策划生成,改变工作模式,由以往项目单位向多部门反复咨询协商反复跑,转变为政府部门通过多规平台主动服务、统筹解决问题,为后续项目审批提速增效。在优化登记服务方面,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突破部门协同“边界之域”,实现57类中高频业务全流程网办。其中,登记系统与住建、税务、公安、市场监管、法院、金融等数据平台集成共享14项电子证照和35项结构化信息,实现在线信息核验,材料免提交。同时,实现一手、二手商品房交易、登记、纳税、水电气视网开过户“一网一次申请、并联办理、全程网办、零次跑动”。此外,登记、税务、财政深化业务联办,解决税费系统分离、缴款程序复杂、缴款环节众多等难题,实现只扫一次码(或只刷一次卡)、一次缴清税费。来源:深圳商报编辑:张冰新审校:王芳
2023年10月24日
其他

鹏城地名说文解字之“圳”

地名文化是记录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保护与传承地名文化,是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动力。为深入挖掘地名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助力城市建设,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委托深圳市地名学会开展了地名用字研究,对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用字进行了梳理、筛选,整理出村落地名用字和自然实体地名用字40个(组)以上(含常用字、方言字及生僻字)。即日起“鹏城地名说文解字”专栏将陆续推出地名用字研究成果,供地名爱好者探讨交流。第一期探秘自然实体和村落地名中出现的“圳”字。“圳”之正解“圳”字指田间小河涌(chōng),但并非媒体上所流传的“小水沟”。在深、港、莞大部分村落中,不论广府抑或客家村落,村中多有“圳边”“圳头”“圳口”“新圳”等地名,均指流经田边的小河涌。由此衍生的村名有深圳、圳口、圳尾、长圳、二陂圳、高圳头等。根据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在深圳,带“圳”字的村落名称有隔圳、圳美、长圳、圳埔岭、高圳头等;自然地理实体(陆地水体)有深圳河、新圳河。“圳”于岭南对于岭南地区的人来说,“圳”字并不罕见,在广东的粤、客、闽三大民系中皆有“圳”。有人说,“深圳”之名源于客家话,其实是缺少依据的。深圳墟(或者是惠民桥附近的“深圳”)周边的湖贝、黄贝岭、罗湖、笋岗、蔡屋围等村子,村民均操莞宝粤语,而莞宝话中亦有用“圳”来称呼河流的习惯,比如“圳美”“圳口”及“长圳”等。长圳的“圳”,指村旁流过的大陂河;圳美,原写作“圳尾”,“美”系“尾”的方言谐音,圳美的“圳”,指楼村水;圳口的“圳”,指新陂头水。圳埔岭和高圳头属客家村落。圳埔岭的“圳”,指村旁的梧桐山河;高圳头的“圳”,则指村旁的一条溪流。除了深圳,广东还有广州的大水圳(即现在的天河村),东莞清溪也有两个“圳”。一是三桠圳村,清嘉庆间,杨氏由重木村析居此成村。村前一条水圳,分成三支水流灌溉农田,故名三桠圳。另一个是深圳仔村,明宣德间,黄肖公由长乐(五华)徙此“东莞县七都洞清化约”成村,村前有一较深的小水圳,故名深圳仔。全国范围内,还有浙江丽水的甽岸、永康的圳头,江西进贤的温家圳(最早见于明代)、萍乡的圳口、何家圳,湖南新宁的圳源垌,广东大埔的圳头坑、梅县的高圳,福建泉州的圳林等。除了深圳市,全国还有深圳镇(现写作深甽镇,位于浙江宁海县)、深圳村(宁海县深圳镇、福建晋江市内坑镇)。由上所见,“圳”为南方地名常用通名。“圳”论不休“圳”是个非常古老的字,原写作“甽”。“甽”字见载于史书非常早,《汉书》《后汉书》均有记载。宋代戴侗《六书故》指出“圳”是“甽”的后起字。该书(卷五):“甽,子浚切……按今作圳,田间沟畎也。”也就是说,最古老的“圳”,指的是田边的水沟,后引申出“田野间通向泽、海的水道”或“田间灌溉工程”等含义。据《汉语大字典》:“圳,方言。田野间通水的小沟渠。”清徐珂《清稗类钞•经术类》:“(广东)圳,音浸,通水之道也。”陈炜萍《闽西歌谣》:“耕田冇水要发愁,陂塘要开圳要修。”“圳”在粤客闽三民系语境下是有所区别的。粤语区中的“圳”,和“涌”类似,指田间小河涌。那么,圳和涌的区别是什么?一是“圳”较小,且不直通海,往往汇入“涌”之后入海。“涌”较大,直流入海。如大冲(原为“大涌”),即大沙河直流入海。二是“圳”流经田间,可引水灌溉农田。而“涌”因较大,不流经田间,且往往“涌”边有壆(bó)(或坝或垄)拦水以防水淹。三是“圳”较小,往往没有名称,称“圳”或“新圳”“大圳”等。“涌”较大,往往有其“涌”名,如“灶下涌”“虾山涌”“坳颈涌”“塘尾涌”“蚬涌”等。宝安县1952年向南村和横龙冈村地契中分别有“圳壆南”、“圳边”的地名。客语区中的“圳”,指田间灌溉的河沟,也就是目前网上最为流行的说法。闽语区中的“圳”,多指灌溉水利工程。清同治十年(1871年)台湾的《淡水厅志》载:“凡曰圳,在水源所出处,屈曲引导,或十里,或二三十里,灌溉田甲,此水田之利也。”“深圳”溯源“深圳河”之名的历史只有120余年,自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起,将滘水写成“深圳河”,作为英国租借香港新界部分的99年界限时期的界河。深圳河因深圳墟而得名,而深圳墟则因为附近有“深圳”流过而得名,多位专家分析,这个“深圳”其实就是现在的布吉河。左右滑动查看。由左至右分别为:民国地图上的深圳墟和深圳河;康熙《新安县志》“惠民桥”词条,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人民桥;“深圳”地名的衍生顺序(郑浩胜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林长制主题活动 | 课堂、林间、城区…自然教育不重样

黄建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均来自主流媒体及服务方,非商业用途,如有发现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系编辑,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侵权内容。往期推荐·深圳首批地名保护名录公示,拟入选112个地名
2023年10月11日
其他

深圳首批地名保护名录公示,拟入选112个地名

地名文化是记录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保护与传承地名文化,是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动力。为保护、传承、弘扬地名文化,根据《地名管理条例》(2022年),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对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具有红色革命和改革开放特色的地名进行评定,并组织开展了网络投票、征求各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意见、专家论证等工作,形成了第一批地名保护名录共112个,包括63个传统文化与历史地名、17个红色历史地名、32个改革开放地名。深圳河日前,深圳市第一批名录及地名简介于2023年9月28日至10月27日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示(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在此期间将公开征求社会意见。阳台山鹤湖新居传统文化与历史地名指深圳市地域内自有人类居住痕迹至近代,具有悠久历史与丰富传统文化内涵,或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具有较强关联的地名。清平古墟永兴桥红色历史地名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深圳市地域内曾发生过红色革命事件,或与红色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相关联的地名。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改革开放地名指1979年建市至今,深圳市地域内的改革开放地标建筑地名,及与曾发生过改革开放重大历史事件或与改革开放重要人物相关联的地名。因深圳是全国改革开放前沿,具有改革开放特色的地名数量较多,本次拟入选的改革开放地名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初期,以20世纪80、90年代为主的地名。国贸大厦快来看看你家附近的地名入选没?👇👇👇传统文化与历史地名(63
2023年10月10日
其他

创纪录!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以485元/吨成功拍卖

9月26日,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以485元/吨由深圳市家化美容品有限公司竞得,该笔成交价格成为了全国碳汇市场的最高单价。此次拍卖所得将上缴深圳市财政,反哺红树林保护与修复。这是深圳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优质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最鲜活的“深圳实践”。红树林、海草床、盐沼是国际认可的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建于1984年,是我国唯一处于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包含19种红树植物、262种鸟类,其中包括黑脸琵鹭在内的59种国家保护珍稀濒危鸟类。2022年10月,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列入《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23年9月6日,《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会议审议通过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标志着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成立。结合“国际红树林中心”建立契机,深圳市积极谋划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选取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的红树林,率先开展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今年5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全国首个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为目标的《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填补了国内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类碳汇项目方法学空白,加快推动海洋蓝碳价值转化。此次红树林保护碳汇拍卖共吸引17家企业和组织参加。随着拍卖师“183元/吨起拍”,多家竞买人纷纷举牌,经过92轮激烈竞价,最终以485元/吨的价格由深圳市家化美容品有限公司成功竞得。拍卖结束后,在市纪委监委、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及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等相关负责人见证下,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与深圳市家化美容品有限公司签订《成交确认书》,标志着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交易圆满完成。竞得人深圳市家化美容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鹏表示,参与这一历史时刻,共同见证全国红树林保护碳汇第一拍、深圳自然资源系统碳汇第一拍,作为深圳人、深圳企业,感到骄傲和自豪,未来,将继续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相信通过政府搭建的蓝碳交易平台,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深度参与到红树林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中来。开展蓝碳交易试点是深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举措,也是完成自然资源部赋予的试点创新任务之一。此次拍卖不仅会为竞得人颁发深圳市自然资源领域的首个碳汇凭证,还会为竞得人办理自然资源碳汇登记,未来落成的红树林湿地博物馆也会为竞得人预留一席展位。接下来,深圳将继续厚植城市蓝绿基底,聚焦红树林保护,积极推动社会资本参与红树林等重要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努力构建蓝碳交易机制、应用场景和全周期管理模式,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深圳。编辑:张冰新审校:王芳
2023年9月26日
其他

第六次中欧海洋综合管理高级别对话举行

9月22日,第六次中欧海洋综合管理高级别对话在深圳举行。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和欧盟委员会环境、渔业和海洋事务委员辛克维丘斯共同主持对话。双方围绕海洋政策和最新进展、气候变化的海洋解决方案、海洋经济与创新、变化中的全球海洋治理、中欧“蓝色伙伴关系”对联合国“海洋十年”的贡献等共同关心的五个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共同谋划和推进双方在海洋领域的务实合作。围绕海洋政策和最新进展议题,双方介绍了各自的海洋政策,提出合作方向;围绕气候变化的海洋解决方案议题,双方交流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船舶脱碳、IMO框架下的温室气体排放,海洋观测、监测和数据信息共享等工作;围绕海洋经济与创新议题,双方分享了发展蓝色经济的政策和举措、海洋空间规划的理念和实践并提出合作建议;围绕变化中的全球海洋治理议题,双方沟通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深海采矿规章、南极海洋保护区、国际渔业治理等事项,展望中欧在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4方面的合作前景;围绕中欧“蓝色伙伴关系”对联合国“海洋十年”的贡献议题,双方回顾了近年来的相关工作,提出深化“海洋十年”框架下合作的建议。欧盟委员会海洋渔业总司、欧盟驻华代表团官员,中国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对话。来源:自然资源部编辑:张冰新审校:王芳
2023年9月24日
其他

意见征询中│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将这样规划

2023年8月,《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由国务院正式印发,明确提出要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为切实推动合作区建设,落实发展规划要求,支持香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支撑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化粤港创新合作,促进创新要素在大湾区内便捷高效流动,经深圳市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领导小组同意,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法定图则(草案)》。合作区的缘起深圳和香港,仅一河之隔的地理优势让彼此相连。1997年,深圳河治理截弯取直形成了0.87平方公里的河套地区。河套地区独特的区位条件,处于深港边界的地缘优势,成为两地合作的空间起点。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建设始于2017年深港两地签订的《关于推进河套地区共同发展合作备忘录》,确定了深港协同共建的“一区两园”空间格局。两个园区隔深圳河相望,共同组成国家重要的科创合作平台。其中深圳园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南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壤处,规划面积3.02平方公里,包括两大口岸(福田口岸、皇岗口岸)、福田保税区和赤尾村片区;香港园区位于落马洲河套地区,规划面积0.87平方公里,背倚香港新硅谷-新田科技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规划范围合作区格局的重塑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支持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即香港园区)和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即深圳园区)建设,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区,建立有利于科技产业创新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实现创新要素便捷有效流动,将河套地区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节点。2021年香港北部都会区战略提出,展示了在湾区时代,香港拥抱湾区、联动发展的态度。在紧邻港深边界建设集中城市建设区,不仅重构了香港的空间结构,从以维港都会区为中心的单核,转变为维港都会区+北部都会区的南北双核;也重塑了深港之间的空间格局,即双城三圈深港紧密互动的融合格局。根据《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未来深圳园区将建设成为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推动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规划发展北部都会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深圳园区的未来规划“一心两翼”的空间结构“一心”:包括福田口岸、皇岗口岸旅检区及周边生活区,规划建设国际高端科技服务枢纽,承担口岸综合服务和高端科技服务功能。“两翼”:西翼包括福田保税区,规划建设高端科研区和中试转化基地;东翼包括皇岗口岸现状货检区及其东北侧生活区,规划建设国际协同创新区和国际人才社区。空间结构图浓厚的科研氛围科技创新是深港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未来深圳园区将联动香港原始创新优势,整合深港科研能力,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三大科创环节的完整链条。深圳园区内的福田保税区目前不仅吸引了大批的深圳科研机构落户,比如深圳量子计量院等,还吸引了包括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5所国际领先的香港高校的研发中心或研究院。未来结合皇岗口岸货检功能的迁出,深圳园区将整合原口岸货检区用地,规划为协同创新区,距离香港园区直线距离不足200米,与香港园区统筹规划,布局各类实验室和科学研发功能,建设国际一流的科研实验设施集群。协同创新区规划效果图便捷的交通枢纽现状河套片区与香港直接跨境接壤,拥有福田口岸和皇岗口岸两个连接深港两地的陆路口岸,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未来深圳园区将整合两大口岸和各类交通设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口岸门户,规划引入穗莞深城际、香港北环线支线等,携手香港园区链接香港新田科技城、深圳光明科学城、西丽科教城、东莞松山湖、广州科学城、中新知识城等湾区重大科创平台,促进香港、深圳及湾区科学活动的交流互动。未来深圳园区还拥有深港之间密度最高的跨境通道。在现有皇岗口岸、一号通道华丽变身的基础上,引入香港北环线支线,并在协同创新区规划新增跨境通道,便于深港园区的深度跨界互动。整体运营的协同创新区还将引入24小时运行的智慧交通,便于深港科研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皇岗口岸规划效果图适合科研人员的公共服务一流的园区必须配套一流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空间。深圳园区面向全球科研人员,未来将提供便捷的城市服务和科研服务,与香港园区实现无缝对接和高效协作。这里有世界级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丰富的科学交流活动。深港两地的科研人员齐聚一堂,在这里碰撞知识的火花。这里有国际一流的教育、健康、文体设施和生活空间,步行十五分钟就可以到达。这里有活力广场、知识街道、运动环径、滨河步道等多种公共活动空间。为全球不同年龄段科学家和科研人员提供静思、休憩、交流的场所。公共空间规划效果图鸟类友好型的生态格局深圳园区位于深圳河入海口,两岸分别是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和深圳红树林两大生态保护区基地,不仅是深圳河湾岸线的重要交界点,也是每年近10万只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站”和“补给站”。深圳河岸规划效果图深圳园区将重点建设深圳河沿河景观、链接深圳湾和深圳河两大岸线,构建河湾一体,可游可赏的超级岸线。深圳园区充分尊重河套地区的生态格局,建设鸟类友好型园区,严控高层建筑,引导采用鸟类友好建筑外表皮材料,减小对鸟类飞行影响。深圳园区效果图未来深港园区携手共进,协同创新的格局全面形成,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动,将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创新载体和顶尖科技企业研发中心,成为具有持续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世界级科研枢纽。目前,《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法定图则(草案)》正在公开展示并征询公众意见,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往展示现场参观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法定图则草案,期待您的宝贵意见或建议。编辑:张冰新审校:王芳
2023年9月22日
其他

《湿地公约》批准在中国设立国际红树林中心

日内瓦当地时间9月6日15时23分,《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提交的关于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标志着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成立。去年《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宣布将加强湿地保护的国际合作,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近一年来,中国与相关缔约国和公约秘书处共同努力,向公约第62次常委会提交了红树林中心建设方案,得到了常委会的认可和批准。该区域动议通过后,将有利于我国通过公约平台与各缔约方,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的国际合作和对话交流,有力促进全球红树林保护修复及合理利用,不断扩大中心影响力。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专门设置了红树林条款,组织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建立了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模式,出台了营造林、生态修复等10多项技术文件。经过努力,中国红树林面积比本世纪初增加了7200多公顷,彻底扭转了面积减少的趋势,进入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下一步,国际红树林中心将通过建立开放包容、共建互利的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国际合作机制,推动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的国际合作和联合行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对深圳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深圳市也将以此为契机,大力加强湿地保护的法规体系、工程规划、调查监测、国际合作等基础工作。同时,结合国土空间,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不断提高深圳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为全球湿地和红树林保护创造更多生态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编辑:张冰新审校:王芳
2023年9月6日
其他

深圳开展2023测绘法宣传,强化国家版图意识维护“图上河山”

黄建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均来自主流媒体及服务方,非商业用途,如有发现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系编辑,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侵权内容。往期推荐·山海连城的绿美深圳故事,献给首个全国生态日
2023年8月30日
其他

首次全市域普查已启动,诚邀您提供线索

古树名木,是一座城市的“绿色文脉”,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和写照。截至2023年7月底,深圳(含深汕)在册古树名木共1707株。为进一步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于2023年6月启动深圳市古树名木全面核查及补充调查工作,这是深圳首次在全市域范围内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现场作业此次普查的重点是对在册古树名木进行全面核查和对新增疑似古树以社区为单位逐片逐株开展补充调查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测绘树木坐标、冠幅范围、保护范围及树木胸径、树高等生长属性数据;二是更新及补充古树名木的树龄、保护等级、树木生长势、生长环境、地面保护、养护复壮等相关信息;三是鉴定认定新增古树;四是按“一树一档”要求建立古树名木图文档案和电子信息数据库等。此项工作预计2024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届时深圳将基本摸清古树名木资源“家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也将再上新台阶。龙华古樟树公园对此,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积极鼓励社会公众主动报告提供疑似古树名木线索,任何单位或个人如有线索,可在工作时段(工作日9:00-12:00及14:00-18:00)拨打辖区管理局古树线索热线电话:
2023年8月16日
其他

全国率先实施│打造安全韧性城市范例

根据深圳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应急管理局组织编制的《深圳市应急疏散救援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于近日正式印发实施,标志着深圳市持续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加快打造国际一流安全韧性发展示范城市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规划》着眼于应对极端灾害性天气频发趋势,构建应急疏散救援空间体系,拓展国土空间韧性,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安全空间保障。《规划》印发后引起了业界人士关注,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解读点评。深圳人才公园全景(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是深圳韧性城市建设最新举措《规划》基于深圳小地盘、高密度、超大型沿海城市特点,全面分析城市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风险,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强化空间资源的功能复合和整合利用,构建由应急避难场所、应急救援设施、应急医疗卫生设施、应急物资储备与配送设施、战略预留应急用地和应急交通设施组成的“5+1”分级分类应急疏散救援空间体系,确定以上各类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指引并提出近期建设、机制完善等行动计划。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工程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充分肯定了该项规划,他表示全球气候变化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与发展,城市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提高城市应对极端灾害的能力成为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规划》在应急疏散救援空间体系建设、空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等方面做出了新尝试,是深圳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韧性城市的最新举措。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况凯骞也表示,目前国内外针对城市应急救援空间规划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应急避难场所、疏散救援通道等方面,规划成果的综合性及系统性有待提升,该《规划》在国内率先系统完整地提出“5+1”应急疏散救援空间的设计理念,为提升深圳等超大城市安全韧性能力开辟了新路径。此外,《规划》充分考虑城市多灾种复合应对,突破了传统单灾种情景评估局限。应急救援设施布局图应急物资配送设施布局图《规划》为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实保障《规划》统筹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应急救援设施、应急医疗卫生设施、应急物资储备与配送设施、战略预留应急用地和应急交通设施“5+1”应急疏散救援空间,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更加坚实的安全空间保障。该《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立综合性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以满足多灾种综合应对、多资源综合利用、多功能综合配置、多人群综合适用为原则。这意味着整合利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馆、学校、福利设施、公共人防工程等资源,规划布局24处中心避难场所、150处普通长期固定避难场所和106处高龄群体特定避难场所,可满足约228万人中长期避难。深圳市体育中心鸟瞰图(应急避难场所)对此,陈湘生院士表示,《规划》考虑高龄老人、婴幼儿、孕妇、行动困难的残疾人和伤病员等特定群体的避难需求,设置特定群体避难空间,并规划建设高龄群体特定避难场所,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是深圳市应急疏散救援空间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高龄群体特定避难场所布局图该《规划》还着眼于“全灾种”“大应急”新时代应急救援目标,建立“综合+专业”救援互为补充、覆盖全域、高效协同的应急救援设施体系。全市共规划5处综合应急救援基地、196座城市消防站、10座森林消防设施、16座海上应急救援设施;构建“综合+专业”应急医疗卫生设施体系,以加强生命与健康安全防线。其中专业应急医疗卫生设施包括传染病应急医疗卫生设施和核事故应急医疗卫生设施。全市共规划了184家综合应急保障医院、1家传染病定点救治医院、1家传染病后备定点救治医院、6家核辐射紧急医学救援定点医院、3家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应急医疗队伍派出医院,满足不同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医疗卫生需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医疗卫生)深圳大学总医院(应急医疗卫生)另外,《规划》还突出了“预防为主、有备无患”的原则,构建动静结合、分级响应的应急物资储备与配送设施体系。全市规划新建、改扩建应急物资储备设施24处,重点保障基础民生需求;规划新建应急物流配送设施18处,主要结合物流场站弹性预留,满足应急物资的临时存储、分拨、配送等。同时还在南山区、宝安区和大鹏新区设置3处战略预留应急用地,作为城市安全发展的弹性空间,可应急用作方舱医院、临时应急指挥中心等应急设施的建设,或承担救援设备部署、救援队伍驻扎等功能。中心和长期固定应急避难场所布局图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邹兵认为,新形势下的规划新理念很强调战略留白,《规划》设置战略预留应急用地,既满足应急救援需要,也是为转型升级留机遇、为持续发展留弹性、为功能优化留空间的重要举措,是应对未来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战略对策。《规划》还构建了陆、空、水等多种途径协同高效、层次清晰的城市立体应急交通体系。全市规划17条救灾干道、36条疏散主通道和123处直升机起降点,为城市提供人员紧急救援救护、避难疏散和应急物资保障等交通运输保障。应急通道(应急交通)将从三大方面打造安全韧性宜居家园《规划》从实施评估、政策法规、人员队伍、资金投入、科技信息、宣传培训等方面提出实施保障措施。按照近远结合的原则,提出各类应急疏散救援设施的近期建设计划,从实施机制完善、政策法规制定、科技信息支撑三大方面制定近期行动计划。在实施机制完善行动方面,将结合国土空间分区规划、详细规划或编制区级应急疏散救援空间专项规划,落实、细化应急疏散救援空间规划内容。完善规划应急避难场所与公共设施规划建设的联动反馈和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部门和规划建设管理相关部门的联动反馈制度,制定公共设施建设与应急避难场所、方舱医院的协同推进机制。制定应急避难场所近期实施方案、年度建设计划,定期开展应急医疗卫生、应急交通设施的承灾能力、保障能力等评估并制定相应实施方案。在政策法规制定行动方面,将应急避难场所、应急救援设施等设施建设纳入相关地方性法规,完善酒店设施应急征用相关政策、多元应急物资储备政策,建立健全应急物资配送设施紧急调用/征用机制、综合应急救援基地等设施共用共享制度。分类制定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和运行管理规范,制定大型公共建筑应急需求转换设施设备配置标准、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和应急通道建设标准。编制应急避难场所启用和安置救助应急预案,制定大型公共建筑转换、综合应急救援基地应急转换预案,完善应急交通和物流组织预案。在科技信息支撑行动方面,将完善规划信息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加强应急疏散救援空间数据的动态化管理,推进动态资源的调度和管控。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公众宣传,联合主流地图应用,推进应急避难场所信息服务的“互联网+”工程。结合全市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应急物资配送设施和应急交通设施规划建设情况,动态更新设施台账,构建设施综合管理平台。陈湘生院士建议,各部门认真落实《规划》要求,加快推进“5+1”应急疏散救援空间建设,并进一步提升供水、能源、交通、物流等各类城市生命线系统韧性水平,强化极端情景下生命线工程保障能力,为深圳市民打造一个安全、韧性、宜居的家园。
2023年8月8日
其他

全国首单红树林碳汇指数保险落地深圳

7月25日,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共同见证下,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签订《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碳汇保险捐赠协议》,标志着全国首单红树林碳汇指数保险在深圳落地。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精神,落实《深圳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施方案》的工作任务,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积极探索建立蓝色碳汇保险补偿机制,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指导下,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通过“保险机制+生态维护”有机融合,利用保险服务手段多维度地对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红树林碳汇提供风险减量服务,为红树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下一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积极推进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碳汇交易试点工作,建立健全蓝色碳汇保险补偿机制,深入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红树林等重要自然资源保护和修复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助力我市蓝碳交易高质量发展。7月26日,我国首次举办的国际红树林保护高级别论坛在深圳开幕。本次论坛是落实去年11月召开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成果的一次重要行动,也是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凝聚全球共识,共同推进红树林保护事业,向世界展示我们的行动意愿。论坛共邀请到29个国家、《湿地公约》秘书处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的160名代表参加。编辑:张冰新审校:王芳
2023年7月26日
其他

深圳市梅林关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优胜方案揭晓

深圳市梅林关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优胜方案最终揭晓!国际知名设计团队AREP+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的方案夺得桂冠。优胜方案的最终确定标志着历时4个多月的梅林关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工作进入新的阶段。未来该片区将从交通咽喉地区跨越式进化为“大湾区数字经济核心引领区、数字科创先锋示范区”,在立体便捷交通枢纽升级、融汇复合城市公共功能的同时,实现产业活力与自然活力共生,打造创新中轴上的未来新活力中心。获奖方案及设计单位名单一览表前三名设计单位(有排序)备注
2023年7月24日
其他

深圳:中国内地自然教育起源地

深圳陆域面积1997.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45平方公里,由一片陆地、三湾一口和51个岛屿组成。温暖湿润的气候、丰富的山海资源和多样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丰饶的生态空间。凭借丰富的生态资源,加之受香港影响,深圳自然教育起步早、基础好、发展快,是中国内地最早由政府推动自然教育的城市,也是内地自然教育的起源地,具有发展完善的自然教育机构和山海连城的自然教育联盟。现已拥有10家省级自然教育基地、22家自然学校、27家自然教育中心,山海连城自然教育联盟成员单位150家。公园里的城市深圳有陆生野生动物585种、野生维管植物2080种,森林面积77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39.2%,排在全国同等级城市前列。还拥有自然保护地27个,总面积约8.10万公顷,陆域国土面积占比24%,海域占比29%,远高于全省、全国水平,各类公园约1200个,是“公园里的城市”。深圳自然教育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1世纪初至2013年的探索期。这起源于围绕深圳湾开展的观鸟和湿地参观体验等自然活动,以红树林保护区为代表的机构初步探索了依托重点宣传日、联合中小学校的自然教育路径。二是2014至2018年的发展期。2014年中国第一个自然学校在深圳华侨城湿地公园诞生,2015-2018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期间,首次由政府主导创建了13个自然教育中心。三是2019年至今的繁荣期。明确了自然教育牵头部门为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搭建并壮大了全市的自然教育平台——山海连城自然教育联盟,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工作室等自然教育机构发展起来。发展完善的自然教育机构依托于红树林湿地设立的自然教育机构是深圳起步最早、发展最完善的一类,目前较为典型的有5家: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深圳湾公园自然教育中心、坝光自然学校。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源:摄影者李健祥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也是深圳自然教育的发源地。保护区通过新建教育径、增设展板、修缮书吧、建设苗圃体验基地等措施逐步完善提升区内的教育设施;开发内伶仃福田自然保护区小程序,利用高清直播镜头打造保护区特色的“直播+自然教育”服务品牌;常年举办红树讲堂等公众教育活动,开发中小学自然教育课程;保护区管理局携手福田区教育局、福田区科协、红树林基金会启动了“福田区中小学生科普红树林科普教育活动”,让学生走进保护区,引导学生认识、了解红树林湿地。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
2023年7月11日
其他

深圳,奔“海”

深圳的海岸线有多长?260.5公里深圳的海域面积有多大?1145平方公里深圳是一个海滨城市。人们陶醉在这个城市无限迷人的山海风光里,却鲜少有人能一次性给出上面两个问题的确切答案。事实上,靠海吃海一直都是深圳的先天优势,蓝色大海给深圳带来的东西远比人们想象得多。近年来,深圳出台一系列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深耕蓝色经济“高产田”,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涉海企业做大做强、海洋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打造全国“深蓝样板”。向海而生,逐梦深蓝。日前,深圳市出台《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深圳方案”。作为国内首个编制出台这一类型规划的城市,深圳发展“海洋经济”的路径越发清晰。在深圳,蓝色大海的“传说”愈加闪耀和动人。
2023年6月16日
其他

深视新闻|深圳持续推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日前发布了《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3)》和《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深圳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成绩亮眼。深圳卫视《深视新闻》栏目对相关工作进行了报道。来源:深圳卫视、壹深圳编辑:洪蓉君审校:王芳
2023年6月15日
其他

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

16.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划拨供地程序。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土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经批准实施后,直接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决定书。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全时全域”线上服务|二手商品房转移登记网上申办指引

点击蓝字市民王先生网上能够办理二手商品房转移登记吗?该怎么办理呢?深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当然可以啦!目前有32项高频不动产登记“全时全域”服务已上线,详情可以查看《深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全力打造“全时全域”线上服务》一文。下方视频详细讲解了二手商品房转移登记网上办理流程,请大家接着往下看吧。来源:深圳不动产登记编辑:洪蓉君审校:王芳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回顾|蔚蓝深圳谱写海洋日华章

近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组织开展的“蔚蓝深圳·无限畅享”海洋日主题宣传活动圆满落幕。活动努力推动全社会形成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强烈共识,共同谱写了海洋华章,助力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靓丽名片。唯美前奏拉开序曲4月下旬,海洋主题摄影作品征集首先启动,面向全网征集深圳海洋定格之美,拉响深圳2023年海洋日系列活动前奏。部分获奖佳作自5月中旬深圳正式发布《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以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一图读懂”、公众论坛、纸媒专版报道精细解读等一系列专题宣传随即铺开,多层次引导全民深入了解学习《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充分挖掘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内涵,推动“规划图”“路线图”向“施工图”“实景图”转变。青春乐章逐梦未来5月下旬,一系列面向青少年群体的海洋主题活动遍地开花,唱响海洋日的青春乐章,为建设“全国海洋中心城市”贡献深圳青少年力量。市海洋发展研究促进中心组织的海洋日防灾减灾科普进校园活动在盐田区外国语学校开展;南山管理局邀请厦门大学刘毅博士,举行《潮汐之间——赶海的正确打开方式》主题讲座;大鹏管理局在大鹏、南山、宝安等涉海各区开展了多场海洋科普实地研学活动。主旋律惊艳四座自6月7日起,罗湖、福田、南山等地的深圳地标建筑纷纷为世界海洋日亮灯,“蔚蓝深圳·无限畅享”等主题词在高楼之上滚动刷屏,为海洋日活动造势。6月8日海洋日当天,深圳市2023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活动在大鹏所城举行,奏响了海洋日活动的主旋律。从海洋主题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陈列一堂,定格了深圳市海洋的魅力瞬间;由全市多家涉海企业、机构组成的互动摊位汇集形成的海洋主题集市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游客互动打卡;青少年代表宣读了海洋发展倡议,稚嫩嘹亮的声音迸发出强有力的倡议号召;面向青少年的海洋主题公开课直播开讲,大鹏第二小学多名学生在树荫下展开的别开生面的海洋科普户外课堂。重磅协奏共谱深蓝与此同时,近200名预约市民参加了深圳海洋综合执法船市民开放活动,分批登上深圳目前吨位最大的海洋综合执法船中国海监9012船参观。大鹏湾畲吓对开海域开展放生活动,将从执法活动中救助的国家一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绿海龟放归蓝色家园。深圳市海洋发展研究促进中心参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多家单位围绕“关注蓝色生态、共筑和谐海洋”主题开展的大型直播活动,呈现深圳海之精彩。蓝色终章接续精彩被誉为“中国海洋第一展”的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6月8日许下蓝色之约,诚邀全球蓝色伙伴在2023年11月下旬相聚深圳,深化海洋国际交流合作、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联合国“海洋十年”官方活动之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海洋大学筹备办联合协办的第三届印度洋前沿地球科学国际研讨会在深圳召开,响应了国际海洋科学联盟的迫切需求,将提升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海洋科创国际影响力。中国南山集团在赤湾海洋科技产业园举办2023深港海洋产业大会暨第三届赤湾海洋发展论坛,深港协同,就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研讨……海洋日主调引领下,社会各界和声鸣盛。在近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海洋日系列活动不断掀起全城海洋热潮,海洋已经与整座城市的方方面面紧密相融,蔚蓝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魅力底色。2024年,海洋日活动主会场将会移师福田,人海和谐、向海发展的生动画面将会以更新的姿态与大家会面,期待明年以福田为主场的海洋日活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市民参与,演绎更多的深圳蓝色精彩,让海洋与城市生活相交汇、与未来发展相融合,进一步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编辑:洪蓉君审校:王芳
2023年6月12日
其他

世界海洋日|六年持续关注 护送海龟重返家园

2023年6月8日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暨第十六个“全国海洋宣传日”,深圳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在大鹏湾畲吓对开海域开展绿海龟放生活动。活动特邀南山区海洋奇梦馆相关救护人员共同参与。绿海龟是国家一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旗舰和指示物种。此次活动放生的2只绿海龟,由支队执法人员于2017年在罗湖区一家商户内查获,并交由南山区海洋奇梦馆进行专业救护。当时,该两只海龟负伤在身,体质较弱。六年来,支队执法人员保持与救护机构的联系,持续关注两只绿海龟的健康状况。获悉2只海龟当初的旧伤已痊愈,背甲长度由被救护时的30cm、29cm分别增长至73cm、63cm,体重由当初的4kg分别增加至62kg和36kg,且经过长时间休养恢复及进行生长、捕食训练,2只绿海龟已符合放生条件。执法人员特别给这两只海龟起名“团团”和“圆圆”,寓意期望它们在大海中团圆,并安排在海洋宣传日这一良辰吉日,选择水质较好的东部海域作为绿海龟繁衍生息的良好场所。在现场人员的目送下,执法人员合力托起“团团”“圆圆”,通过已安装好的放生滑梯,将其放归大海。在碧波白浪的欢唱中,“团团”“圆圆”重返海洋母亲怀抱,欢快地游向远方。下一步,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将继续加强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执法监管,讲好海洋故事,助力深圳市全面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编辑:洪蓉君审校:王芳
2023年6月9日
其他

世界海洋日|深圳现役最大吨位海监船向市民开放

为庆祝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暨第十六个“全国海洋宣传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于6月8日在深圳滨海休闲带海监广场码头举办了海洋执法船市民开放活动。本次活动由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承办,向市民开放的是目前深圳最大吨位的海洋综合执法船中国海监9012船,共计176名预约市民分批有序登船参观。中国海监9012船于2009年正式入列,总吨位631吨,长66.5米,宽8.8米,航速24.6节,目前累计航程数万海里。该船曾远赴台湾、广西等海域参与国家海洋维权巡航执法任务,多年来坚守深圳海上执法一线,有效保护海洋资源,切实维护渔业秩序。在执法人员的引导和讲解下,市民分批登船有序参观了船舶甲板、会议室、驾驶台,了解了船上液压折臂吊机、消防水炮、海图机、舵机等设备装置的作用,观看了海洋综合执法宣传片,聆听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维权等一线执法故事。市民与执法人员还面对面交流了深圳海漂垃圾治理、海洋倾废监管等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活动中,市民们还踊跃参与了各类海洋知识问答,并在参观结束后驻足合影留念。本次海洋执法船开放日活动得到市民的广泛赞誉。下一阶段,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将围绕“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2023年6月9日
其他

世界海洋日|深圳海洋主题活动演绎无限蔚蓝精彩

2023年6月8日是第15个世界海洋日暨第16个全国海洋宣传日。2023“蔚蓝深圳·无限畅享”海洋日主题活动在深圳大鹏所城举行。活动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大鹏管理局承办,得到了大鹏新区管委会的有力支持,旨在进一步向全社会展示海洋魅力、宣传海洋文化、培养海洋生态保护意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同志出席活动并致辞,大鹏新区相关部门、有关涉海单位代表和青少年代表参加了活动。现场精彩纷呈,为市民游客送上了一场海洋与生活交汇的盛宴。现场舞台位于大鹏所城北广场中央,海蓝色的主视觉装点着古朴的城墙和街巷,营造了仿佛置身大海的蓝色氛围。活动上,青少年代表宣读了海洋发展倡议,他们将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认识海洋做起,从树立海洋观做起,守护海洋的蔚蓝底色,种下热爱海洋的种子,打好逐梦海洋的基础,展望属于他们的蓝色未来。树荫之下,一场面向青少年的海洋主题公开课正在开讲,来自大鹏新区鹏城第二小学的三十名学生安静地坐在树荫之下,聆听着深圳资深海洋人士的科普授课,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畅想。作为本次活动的前奏,海洋主题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此前在全网火热进行,围绕海洋自然风光、海洋人文景观、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经济科技四大主题,36幅优秀作品经过征集评选脱颖而出。在活动现场,这些取材自深圳海洋的作品陈列在展架之上,呈现着深圳独特的蓝色魅力。在活动现场,十多个来自全市涉海企业、机构,涵盖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文化等多种主题的互动摊位,汇集形成了琳琅满目的海洋主题集市。在这里,可以DIY一件海洋文创,看一场海洋科技产品展示,认识一种海洋生物,参与一次海洋生态保护,领略一项乘风破浪的海洋运动,尝一口大鹏所城特色雪糕,收获一份来自海洋的馈赠……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打卡。为鼓励和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海洋日,自4月起全市范围已组织开展一系列海洋主题宣传活动,以进一步提升全民海洋意识,为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社会共识、舆论氛围、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主题活动的亮相,进一步壮大了全市范围海洋日主题宣传的声势。明年海洋日活动主场将移师福田。在主题活动的海洋日主场交接仪式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福田管理局接过了象征海洋日主会场的旗帜。期待明年以福田为主场的海洋日活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市民参与,演绎更多的蓝色精彩,提升全民海洋意识,推动公众海洋生态保护,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拥抱蓝色海洋,畅享无限未来!更多的海洋盛事,诚邀您的参与。编辑:洪蓉君审校:王芳
2023年6月8日
其他

2023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11月下旬举办

山海深圳,金秋再会,“中国海洋经济第一展”又将盛大启幕!11月23-25日,2023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将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并以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大影响力,充分发挥国家级国际性展会平台作用,培育壮大海洋产业、促进海洋科技创新、深化海洋国际交流合作、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海博会将沿用“开放合作,共赢共享”主题,按照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要求,打造国际一流的国家级国际性展会,使海博会成为展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促进世界沿海国家在海洋经济领域合作共享的重要平台,积极拓展蓝色市场、分享蓝色技术、共促蓝色增长,在新发展格局中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连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持续贡献新的蓝色动能。本届海博会主要包括展会、论坛、配套活动三方面内容:展览,规模突破往届,馆内面积6.75万㎡,同时计划创新设置海上分会场,综合展览面积超10万㎡。采用线上+线下模式,设置1个主馆+N个专题展。其中主馆集中展示海洋领域最新成果、前沿科技、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成就,设置政府展区。专题展区突出展会交流交易功能,覆盖船舶及港口航运、海洋油气与矿产资源开发、海洋工程与环保、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与医药、海洋旅游与文化六大应用场景。论坛,采取1+N、线上+线下模式,举办1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论坛和超20场专业论坛。其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论坛拟邀请国内外海洋“大咖”参会,讨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宏观话题,搭建前瞻务实的国际交流平台;专业论坛采取开放合作模式,发挥海洋领域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等专业优势,打造海洋领域研究和解决行业前沿难题的经贸学术共享平台。配套活动,将举办多场产业招商、政策解读、新品发布、成果展示、行业对话、合作签约、奖项颁发、投融资对接等活动,搭建海洋领域供需精准对接平台,打造经贸文化协同发展的海洋生态圈。海博会自2019年移师深圳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累计吸引近1500家国内外展商参展,达成签约及意向合作金额超220亿元,举办高端论坛54场次,邀请20个国家和地区的749位官员、院士、企业家等嘉宾发表演讲。海博会已成为观察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盛会为媒,链动世界,海博会诚邀全球蓝色伙伴,相聚深圳,挺进深蓝!来源:海洋经济博览会编辑:洪蓉君审校:王芳
2023年6月8日
其他

明天,来一场海洋之旅吧

海纳百川,向海而生蔚蓝深圳,无限畅享海洋滋养着万物生机勃发在最美好的季节我们迎来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2023年6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暨第十六个全国海洋宣传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将以“蔚蓝深圳
2023年6月7日
其他

全国放鱼日|近600万尾鱼虾苗放流,增殖深圳渔业资源

6月6日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全国放鱼日”,今年的主题为“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今天,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洋渔业局)主办、市渔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深圳市2023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暨全国放鱼日活动,在大鹏新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附近码头举行。
2023年6月6日
其他

看漫画有奖答题,龙岗林长制惠泽千万家

森林被誉为地球的“绿色之肺”,也是大自然的“调度师”,更是我们的“水库、钱库、粮库、碳库”。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森林,离不开爱绿护绿植绿人员矢志不渝的努力,也离不开林长们坚定不移的守护。绿水青山留下了他们的奋斗身影,丛林鸟语诉说着他们的忠于职守。龙岗林长制,惠泽千万家扫描下方二维码参与答题即可抽取现金红包!自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龙岗区林长办建立了三级林长制度体系,全面落实森林湿地资源监管、古树名木保护、森林灾害防控及造林绿化等各项林业重点工作,全方位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不断强化生态治理水平,还生态于民。2023年是深入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林长制的关键一年。龙岗区林长办将进一步完善林长制体系,高质量推进林长制重点任务,强化支撑保障能力,全面推深做实2023年林长制工作,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编辑:洪蓉君审校:王芳
2023年6月5日
其他

植树+骑行巡林,点亮光明林长制之旅

春意藏,夏初长。5月27日上午9点,由光明区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新湖街道办共同主办的“科学新湖·点亮未来”2023光明科学城“新湖骑迹”逐梦骑行之旅暨林长制主题植树骑行巡林活动正式开始。区政府副区长、党组成员、区副林长谭权,政协副主席席卫忠,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光明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光明管理局、区水务局、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等单位负责人,各街道林长、社区林长代表约25人出席了活动。随着鸣枪发令声响起,300多名来自全市的自行车运动爱好者,整齐有序地从光明科学城展示中心骑行出发,穿过广阔农田,畅游光明湖畔,眺望苍翠青山,近距离见证光明之绿、森林之美,同时在游园会环节畅享科学乐趣,共享一场森林科技盛会。“湖光山色入城,蓝绿活力交织”的光明为骑友们洗去了努力工作奋力拼搏后的疲惫,唤醒了亲近爱护山水林田湖草的激情。三级林长通过骑行这一绿色出行方式,对光明森林公园范围的部分林地进行了巡查,同时为支持全区造林绿化工作,在光明湖坝下区域进行了植树,种下铁冬青、小叶榄仁、宫粉紫荆等乡土树种,用实际行动向全区传递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一锹土,种下的既是树苗,也是生态文明的希望;一桶水,浇灌的既是土壤,也是美丽中国的梦想。林长制光明在去年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林长制体系,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林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今年继续推深做实林长制,深入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各项任务,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提高森林覆盖率、推动全域自然教育,打造山水田园都市新风貌,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品质人居环境,努力让绿色成为光明高质量高颜值发展最鲜明、最厚重、最牢靠的底色。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科普、骑行、植树等方式,用好资源禀赋,聚势聚能持续擦亮“田园都市”“科学新湖”两大名片,在新湖营造全民爱自然、爱科普的良好氛围,掀起一股群众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之风,澎湃新湖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活动现场设置了多个拍照打卡点及有趣的科普游戏,盲盒问答大挑战,急速分类三子棋、科普知识投篮、“一站到底”等新颖有趣的游戏,并将天文、人工智能、AI科技等知识融入其中。市民陈先生表示:“这次活动很充实,既通过骑行锻炼了身体,游览了光明的好山好水,还参与了有趣好玩的科普游戏,希望以后可以多举办这种骑行活动。”本次活动秉承人文骑行、活力骑行、绿色骑行的理念,围绕科学普及、爱林护林、体育休闲,将“骑行+趣玩+科普”与自然风光进行融合,打造独具新湖印记的骑行品牌活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彰显“绿色风、国际范、科技韵”的光明风貌。下一阶段,光明将继续全面推行林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总牵引,朝着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发展目标奋勇前进!编辑:洪蓉君审校:王芳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精彩不停,2023年世界海洋日主题活动来啦

2023年6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暨第十六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届时全市范围各涉海单位将组织开展一系列群众性海洋经济、科技、文化普及,海洋保护公益宣传以及学术、产业研讨活动,旨在引导全民了解海洋、认识海洋、保护海洋。​(部分活动需预约参加,敬请关注后续推文)编辑:洪蓉君审校:王芳
2023年5月26日
其他

3000吨级!下水!

5月24日,深圳3000吨级海洋维权执法船建造项目下水仪式举行。广东省海洋综合执法总队副总队长罗蒲清、一级调研员陈福军,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尔剑,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各相关处室、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一研究所、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和中国船级社实业有限公司等代表出席了下水仪式。深圳3000吨级海洋维权执法船建造项目自2022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历时将近一年。期间克服各种不利因素,顺利完成35个分段和9个总段的船台总装、百余项重要设备验收等工作。5月24日,深圳3000吨级海洋维权执法船建造项目下水仪式在广州南沙举行该项目由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负责实施。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分别承担了船舶的设计和建造工作。该船将采用钢质结构船型,配备有双机、双轴、双桨、双舵、首侧推装置以及直升机悬停平台,船舶的抗风浪性能和防碰撞能力达到国内领先。船舶总长115米、型宽15米、型深5.9米,最大持续航速不小于25节,续航力6000海里,自持力60昼夜,拥有新一代智能航行、卫星导航、无人机巡查、光电取证、模拟执法等先进科技设备。船舶在国内公务船建造领域首次申请“智能船舶”符号,以信息化船舶为基础,配备先进的船舶智能系统、情报指挥系统、远程通信管理系统,推行光伏清洁能源应用,力争在智能航行和节能减排方面打造国内执法公务船新样板。3000吨级海洋维权执法船是深圳市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是落实挺进“深蓝”发展战略,构筑基于“天、空、海、岸”四大平台的立体化、信息化巡航执法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提升深圳海洋综合执法装备能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打击各类违法用海行为、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将发挥重要作用。深圳3000吨级海洋维权执法船顺利下水,标志着该船舶建造项目正式进入收官阶段,预计将于今年10月建成交付。接下来,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将继续落实跟踪监造,协调各参建单位以更强的合作、更高的效率、更优的工艺,全力将深圳3000吨级海洋维权执法船打造成科技智能、绿色低碳的公务标杆船舶。来源:深圳商报编辑:洪蓉君审校:王芳
2023年5月25日
其他

解读|深化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有这些要点!

阅读提示为加强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融合管理,推进用途管制制度改革,自然资源部近日印发《关于深化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以“多规合一”为基础,以精简审批环节、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推动“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提高审批效能和监管服务水平。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国土空间规划局、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司、国土测绘司相关负责人,针对新政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重要作用及其落地实施的保障政策等进行解读。推动规划用地审批事项深度融合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要求,以“多规合一”为基础,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推动“多审合一、多证合一”。为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同年9月自然资源部出台《关于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2号,以下简称“2号文”),按照“一类事项一个部门统筹,一个阶段同类事项合并”的原则,对城乡规划许可、建设用地审批等用途管制事项进行改革,合并审批、优化流程、简化材料。各地反映,2号文推动了原有审批事项的“物理整合”,但目前规划许可、用地审批还存在事项交叉重复、衔接不够、效率不高和重土地轻空间、重审批轻监管等问题。当前,《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已印发实施,省级及以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加速推进,“多规合一”基础不断巩固,后端规划实施的相关审批事项进一步优化简化具备了更好的条件。因此,需要在前期改革实践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规划用地改革,推动相关事项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审批效能和监管服务水平。《通知》的起草出于多方考量:一是夯实规划基础,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为规划许可、用地审批提供法定依据。二是精简审批环节,区分不同情形,以合并、同步、豁免、承诺等方式,推动规划用地审批许可提质增效。三是加强规范管理,针对地方和行政相对人反映问题集中的审查事项,明确规范实施的具体要求。四是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用途管制全周期数字化管理,有序推进规划许可电子证照应用,加强政府信息共享。总体来看,《通知》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围绕精简、规范、服务提出了深化改革的要求,相关政策举措将进一步便民助企,有效降低行政相对人的办事成本,促进投资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夯实国土空间规划基础目前,地方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已启动审查报批工作。《通知》进一步强调地方要加快推进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对于尽快完善以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具有推动作用。鉴于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前,下级规划突破上级规划、详细规划或专项规划突破总体规划的问题时有发生,“三区三线”划定试点过程中,各项专项规划空间需求过大、部分空间的规划用途存在交叉重叠等问题较为突出的客观现实,《通知》进一步落实《若干意见》《纲要》要求,规定下级规划要服从上级规划,总体规划要统筹和综合平衡各相关专项规划的空间需求。同时,考虑到各地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功能定位的差异性,也要求上级规划应给下级规划留有合理空间,除上级规划明确的强制性内容外,地方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确定差异化规则,分类精准施策。这既是维护国土空间规划权威性、严肃性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类空间开发保护行为依法依规开展的现实需要。《通知》再次强调了相关要求,为更好实施“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打下了空间基础。3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3〕43号,以下简称“43号文”),强调详细规划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等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以及实施城乡开发建设、整治更新、保护修复活动的法定依据。《通知》提出及时开展详细规划编制或修编与43号文进行了衔接,进一步强调了详细规划的法定作用。精简规划用地审批环节《通知》提出,整合现行的规划选址论证、耕地踏勘论证、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补划论证、生态保护红线不可避让论证、节地评价等事项为规划选址综合论证,是与《关于加强用地审批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通知》的充分衔接。可行性研究阶段,统筹规划选址、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等要求,在满足功能需求、技术安全和合理投资的前提下,多项论证合并办理,编制节约集约用地论证分析专章,有助于促进建设项目不占或少占耕地,合理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提升项目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项目建设单位在申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时,只需提交节约集约用地论证分析专章,不再单独编制相关技术报告。《通知》鼓励同步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因市政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具有通用性、配套性、标准化等特点,《通知》鼓励这两类项目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编制、审查前移,实施“带方案供应”,将土地供应与规划许可两阶段变串联为并联,在完成供地的同时建设单位即可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降低企业时间成本,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其中,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大多符合以划拨方式配置的要求,其建设单位在申请用地时可一并提出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方案经审查同意后纳入供地方案;市、县人民政府出让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用地时,可由政府产业主管部门、产业园区等组织编制标准厂房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经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核后纳入供地方案,在出让公告和出让文件中应予以公开,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和相关出让条件不得违反市场公平竞争原则。《通知》同时鼓励地方探索同步发放不动产权证书,依法依规实行“交地即交证”,即不动产登记机构提前介入、主动服务,采取优化流程、信息共享、并联办理等举措,对已完成地籍调查、缴清土地出让价款等具备不动产登记法定条件的新供应土地,在交付土地的同时,办理不动产登记并发放不动产权证书,助力用地单位尽早融资贷款和开工建设。在总结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知》还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清单并提出底线要求。其中,在豁免条件上,要求不影响周边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不改变建筑主体结构、不破坏景观环境、保证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在项目类型上,限定为老旧小区微改造、城市公共空间服务功能提升等微更新项目;在保障措施上,提出要完善监管机制、“放”“管”并举。此外,《通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要求,提出各地可区分项目类型、风险程度,探索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告知承诺制,进一步利企便民。加强规划用地规范管理一是依据规划审批城镇用地。为落实“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通知》规定报批城镇用地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应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土地使用标准等要求,并按照《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明确土地规划用途和建设项目用地类型,旨在引导地方充分考虑实际用地需求报批城镇用地,既节约集约用地,也避免建设项目因规划依据不充分、规划许可手续不完整而难以开工建设。二是分类规范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核心审查要素,但各地对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表达内容、审查要求不尽相同,这既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权责界限造成影响,也不利于营造公平高效的审批环境。去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的通知》,提出持续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通知》再次重申“详细规划—规划条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规划传导和实施管理要求,强调将涉及安全、主要控制线、景观风貌等管理要求作为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查重点,并区分建筑工程、交通工程、管线工程三种项目类型明确审查内容。三是优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针对乡村规划管理这一薄弱环节,《通知》从许可依据、审查内容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通知》强调村庄规划是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依据,一般性村庄可在县或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中形成“通则式”村庄空间用途管制规则,重点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村庄建设边界、安全风险底线、历史风貌保护控制线等,加强乡村建设、风貌管控和环境整治等方面引导,随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依法报批后,作为乡村规划管理的依据。《通知》还规定了农村村民住宅类项目的审查内容,充分考虑乡村建设项目实际,对农村村民住宅、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储运、公厕等简易项目,鼓励地方提供通用设计方案,简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的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用途管制全周期数字化管理《通知》推动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各地加快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丰富时空信息数据供给,为用途管制全周期数字化管理提供统一的时空数据基础底板,推动国土空间现状信息、规划信息、管理信息有机融合,促进用途管制供给与需求在时空上快捷、精准、智能匹配,为实现用途管制数字化管理提供高效支撑。同时,《通知》明确地方要依托现有信息平台和监管系统,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业务全周期数字化监管,以高效、公平、透明的监管倒逼规范审批、提升效率。《通知》还规定,有序推进规划许可电子证照应用,强化规划用地审批信息共享,避免重复提交材料,积极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为行政相对人提供在线办理等服务,降低企业和群众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图
2023年5月24日
其他

深圳发布推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渔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内容,是实施海洋强国、农业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深圳推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践行“大食物观”,贯彻落实《“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深圳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近日,经市政府审议通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印发实施。《实施意见》是深圳现代渔业“实施意见+发展规划+扶持政策”三位一体顶层设计中的战略性、全局性和综合性指引,为深圳渔业在现代产业体系、渔业科技创新、全球渔业治理和综合管理等方面指明了具体发力方向,为支撑深圳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战略引领作用。高起点谋划,明确三阶段发展目标《实施意见》提出“民生优先,绿色发展”“集聚资源,融合发展”“开放共享,创新发展”三项原则,明确2025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三阶段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达百亿元,带动全产业链产值超1000亿元,成为全国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和示范区”;到2035年,“全面实现渔业现代化,基本建成在全球渔业产业革新、世界渔业科技创新、国际渔业事务交流、现代渔业绿色发展和全国渔业管理改革等方面创新示范的创造型现代渔业之都”;展望未来,“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全球创造型现代渔业之都,成为彰显渔业综合实力和世界影响力的先锋”。
2023年5月23日
其他

以省林长督导为动力 助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5月18日至19日,省林长办二级巡视员蔡应华率督导组到深圳督导全面推行林长制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相关区领导及市区林长办、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负责同志参加了现场督导工作。甘坑秀峰收费站东侧森林督查违法图斑现场督导督导组一行先后深入塘朗山郊野公园、梅林山公园、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镇、圆墩林场等现场,详细了解全面推行林长制、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森林防火等工作,现场督导相关进度和问题。督导组指出,一是要深入贯彻坤明书记关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相关指示批示精神,抢抓造林时机,加快植树造林步伐,坚持“绿了就美了”,因地制宜选择绿化树种,多种植乡土阔叶树种,防止片面追求美化和形式主义。二是要强化责任担当,推动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建设,加强林地绿地的规划发展,为人民群众谋求丰富的绿色生态福利。三是要严格执行处罚和复绿标准,确保森林督查违法图斑查处整改到位,街道级林长要通过巡林及时发现、制止违法占林行为,要加快违法案件查处整改进度。四是要坚持“监测全覆盖,普查无盲区”和“动态清零”原则,持续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和除治,严格辖区疫木监管,落实年度防控指标。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镇松材线虫疫区现场督导省现场督导调研为深圳全面推行林长制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指明了方向,深圳将针对督导组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强化整改举措,扎实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补短板、强弱项,按照6月底完成全年造林任务的要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完成造林任务;加快森林督查违法案件整改进度,提高案件查处整改质量,确保问题图斑案件查处、林地回收、追责问责“三个到位”。二是加强示范点建设,突出生态建设的主题,以提升市民身边生态环境为着力点,树立精品意识,将示范点建设成展示绿美生态建设成效的综合窗口。三是坚持系统谋划,以林长制为抓手,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加强部门协同,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形成共同推进深圳林业生态建设的强大合力。编辑:洪蓉君审校:王芳
2023年5月23日
其他

深·耕大讲堂丨看中国农作物的演变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耕种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从以种植主食为主发展到如今的主食、蔬菜、杂粮等百花齐放。我们种植的水稻、小麦、玉米都是在哪里起源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是如何演变成今天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农作物的?农耕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5月21日,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的第二场“深·耕大讲堂”耕地保护系列专题宣讲在深圳中心书城北区开展,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李向阳专家与市民群众共聚一堂,一同走进中国粮食的过去、现在与将来。李向阳以水稻、玉米、小麦及蔬菜的起源为切入,结合农作物品种、种植面积与区域、生产技术的演变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我国农作物的演变史,并图文并茂、案例并举地分析了我国先进农耕技术。通过讲解,现场市民群众了解了我国粮食发展大体经历遵循着两种路径:原生粮食的种植与扩大和外来作物的传入,知道了域外蔬菜传入的重要途径与高峰期,还认识了古代的五菜葵、韭、藿、薤、葱。现场市民群众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互动问答和扫码上墙互动,学习气氛浓厚,反响热烈。一位市民表示,以前总是搞不清哪些农作物是国外引进的,哪些是我国本土起源的,通过讲座终于都知道了,填补了很多知识空白,受益匪浅。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试验田,深圳将继续在探索耕地保护模式、科技赋能农业方面持续发力,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让高度城市化的农田与城市相得益彰,和谐共生。编辑:洪蓉君审校:王芳
2023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