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化学

其他

预告 | 纪念傅鹰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即将举行

09:00-09:05开幕式09:05-09:15北京大学领导致辞09:20-09:40傅鹰先生生平介绍09:40-10:05追忆傅鹰先生10:05-10:20胶体化学在北京大学
2022年9月8日
其他

祝贺我院谢有畅教授荣获中国化学会催化成就奖,王蒙副研究员及校友余达刚教授、林丽利教授荣获中国催化新秀奖!

2021年10月16日在第二十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上,“第八届中国催化奖”获奖名单公布。北京大学化学学院谢有畅教授因其在创建自发单层分散理论的原创性发现以及该理论对工业应用的重大贡献,荣获“第八届中国催化成就奖”(冠名“张大煜奖”)。谢有畅教授应邀出席了大会授奖仪式,并作了题为《自发单层分散理论: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的主题报告。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向谢有畅教授(左二)颁发奖牌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王蒙副研究员和2007级研究生校友、四川大学化学学院余达刚教授,2012级研究生校友、浙江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林丽利教授因其在各自研究领域的突出成绩获得“中国催化新秀奖”。该奖授予在催化科学和技术研究中独立做出具有一定显示度或创造性成果、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国青年催化科学工作者。第八届中国催化新秀奖获得者(左四为王蒙副研究员,左五为林丽利教授,右二为余达刚教授)谢有畅教授介绍01谢有畅教授1934年出生于广州,1957年从北大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致力于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和固体表面化学的教学,以及催化剂、吸附剂和纳米材料等的研究开发工作。1973年,他与唐有祺教授在北京化工研究院合作研究聚乙烯高效催化剂及氧氯化催化剂的过程中,发现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存在单层分散现象,且催化活性达到最大值。1979年7月,相关论文“聚乙烯高效催化剂的结构和机理研究”在《中国科学》上发表。1990年他与唐有祺院士应邀在《Advances
2021年10月21日
其他

化学学院举办师德专题教育讲座——“北大化学的育人初心”

2021年9月15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师德专题教育讲座在学院百廿纪念报告厅举办,学院党委书记、师德委员会主任马玉国教授应邀作了主题为“北大化学的育人初心”的报告。共有170余人参加,会议由学院院长陈兴主持。首先,马玉国老师强调指出,师德师风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要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北大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设定更高的目标,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接下来,马玉国老师梳理了北大化学学科的历史。在北大化学学科11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北大化学人与国家发展同心同向同行,如俞同奎先生、王星拱先生、范鸿劼先生等等。建国以来,更是有一大批北大化学人为化学系和化学学科的建设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在救国、卫国、建国和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最能体现出来的是这些老先生们作为化学学科的先行者、作为北大化学人的责任与担当。一百一十年以来,北大化学学科不仅取得了诸多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学术成果,并且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化学研究与教育人才,几代人薪火相传,形成了“人为本、德为先、业于精”的优良传统。最后,马玉国老师带领大家回顾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北京大学教师行为规范》和《北京大学师德考核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在教学科研过程中的日常行为准则。
2021年9月16日
其他

以文学的笔调写科学,叶永烈先生的北大化学情缘

在《开讲啦》节目中,叶永烈先生曾说,“科学并不难,观察身边也可以发现很多科学原理……生活当中很小的事情,只要你做有心人,去发现科学、发现原理,把一个问号拉直变成惊叹号,那你就是一个科学的发现者。”
2020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