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学史悟道 | 抗战中的中医药
不忘初心抗战中的中医药07/071937年的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而在整个14年的抗战期间,中医药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药人与全国各界人士一起,投⼊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争,在全国各地及各条战线挥洒热血,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延安在1935年至1948年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医务工作者冲破重重封锁,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积极利用中药资源,创造性地研究开发中药制品,有效地保障了军民的身心健康,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光华制药厂旧址现状1938年之后,八路军在陕北建立了八路军卫生材料厂、光华制药厂,并与卫生部、八路军卫生学校联合成立了中西医研究室。中药部的医务工作者因地制宜,在当地开展深入细致调查,并广泛发动老百姓采集中草药。1941年11月,延安国医研究会、保健总社制定颁行了延安地区各种中药材标本及其名称,作为边区群众采药的对标参照,确定了药材收购办法。中医药工作者研究与改进中医中药,并鼓励民间中医公开秘方、验方。他们打破中西医界限,用黄芩精制黄芩素,用醋中和碳酸钾结晶成醋酸钠等。还在改进中药剂型上下功夫,逐步以浸膏来取代中药丸剂的传统做法。一些西医专家也加入到中西医结合防病祛疾的研究中来,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医学专家马海德主动向中医大夫学习,了解中草药的药性、功效。药厂大量生产中药制品,年成品数量有几十个种类、重量达3500余公斤,主要有甘草片、健胃片、当归油等数十种,大大缓解了边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有力支援了前线。1941年,毛泽东主席为药厂题词:“制药疗伤,不怕封锁,是战胜敌人的条件之一。”陕甘宁边区保健药社"防疫丸"药品单1938年,陕甘宁边区政府筹建并成立了边区第一个医药社——陕甘宁边区保健药社,该社坚持以“改良中药,中药科学化”为宗旨,实行看病、制药、卖药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该社不仅经营药材,也改良和生产包括正气散、汗必灵、当归精麻等80多种药品。边区保健药社的成立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40年6月,边区政府民政厅主持由各县国医代表及边区政府各卫生机关代表数十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