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前面写科研狗和秘书帮的文章火了,很多人说咱没有讲具体的论据,其实是大家不了解村里的历史。作为村里出生,拼娃已经三代的骨灰级当事人,就再给大家多讲讲村里拼娃的历史,从历史当中,大家就可以明白很多事情了!《科研狗村里三代拼娃史》很多时候事情是怎么样的,只要你混在中关村和黄庄的村里,很多的事情你自然就知道,连来执法的基层人员,都会透路一点,这里的拼娃的历史和故事,我们家可以算是三代了,说这个算是老资格了。所以在这里给大家讲讲在村里的三代拼娃历史,你就会了解很多了。第一代是我母亲她们,那个时候科学院刚刚建立,刚刚有科研人员,我母亲是考试进入的北京101中学,文革前的101中学是北京最好的中学,原因不是它历史展现的八路军高级干部子弟学校,而是这个学校进京以后,我们的师大男附中就并入了,现在的师大附中什么的,是当年弱一些的师大女附中改成的学校。北京101中学是军干子弟加牛娃的模式,我母亲要考入北京101中学,需要考200分满分才可以,一般人也考不进。老妈是北京101中学第一届女生,也是学校里面的名人名媛,她的很多同学,也是中国的著名人物了。她考北京101中学当年没有课外班,家里偶尔辅导一下,关键是建立好习惯。我妈成绩吃紧的时候,我外公是亲自教授的,而我妈大姐,在北大念书,也可以提供支持,这比得不到支持的其他同学,肯定有便利,但要考200分,北京全市的佼佼者,刻苦才是必须的,我外公对她要求很严格,即使是顺路也是不许搭车的。而父母当年,他们学生时代,就在一个大院,后来中央研究院进京变成科学院,科学院有多个地方办公,村里是新建的科学院新区。我爷爷一家是在城里,所以父亲选择北京四中;外公一家则来到了著名的中关村15楼,所以母亲去考北京101中,这两所学校是北京当时最顶尖的学校。到高考的时候,我父亲是北京四中第一名,母亲是北京101中的第二名,这都是要在北京高考高分里面能够争得前几名的成绩,当时没有排名谁是状元,父亲不是状元也距离状元不远。所以他们考入了当时最最难考的中国科技大学,一个学习核物理研究核弹,一个学习空间科学研究卫星。谁能够想到,在科学院家属子弟们到来的1958年,这里是彻底的荒郊野岭。当年中关村可荒凉了,可以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有野狼出没,有这样的食肉动物你想想吧!现在中国能够有野狼的地方不多了,中关村最后一只狼是在1960年才打死的。到我小时候,中关村还是楼与楼之间是菜地,后来才种了树,加盖了某楼甲、某楼乙的新楼。而黄庄地区,除了宇宙大校的前身,则彻底是农村和田野,海淀南路都没有。真正的黄庄是在食宝街的南面,DNA双螺旋雕像是当年黄庄路口的位置,后来这里变成了环岛,中心竖起来了这个雕像现在食宝街南面的小四合院,是黄庄里面的标志性建筑。而银网、理想、海淀剧院等等,过去叫做小泥湾,是大水坑,现在小泥湾村民还在北大附东墙,拆不动了,旁边的楼上还有挂小泥湾地名的。不过好未来占到了风水宝地,他们的那个楼以前是海淀区少年宫旧址。我们小时候在黄庄这里捡过麦穗,绑过西红柿架子,抓过蜻蜓和青蛙。当年中关村的地名,能够知道一下老虎洞、灯光球场的就可以说老资格了,有谁记得15楼下可以树洞里面躲进去十个孩子的老槐树?当年这棵树是中关村村东的标志,过了这棵树就出村了,村子不大的,南边不到科贸,北边就是二小,西边不过中关村大街,不是现在的千户大村,讲中关村科学院到来之前村子的历史,应当以此为界,不要按现在中关村的边界算。这些地方现在都不在了,连照片都不容易找,只不过在记忆当中了。而又有谁知道大合作社、服务楼、四不要礼堂、小院托儿所都在哪里?这些地方现在都还在中关村呢!这些要能够知道的,都是要年过半百,从小在中关村长大的人才可能。中关村的学区高地,就是科研狗的子弟们生生的给创造出来的。本人当年指点江山在黄庄大路!黄庄的一中二中的历史,如果你知道的话,那么很多事实就清楚了。1950年1月,中央教育部直接领导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工农速中。从1950年1月筹备,到4月开学,仅三个月,真的是速成的。因为它肩负着探索和开创工农教育“速成”的任务,具有“实验”的性质,故而学校名称为“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这个是中央直管的,也就是中央部门里面的文员等干部才有的渠道。后来这个学校归了北京市教育局,再后来归了人民大学。文革时叫做北京市172中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于1960年,前身为1951年开办的“清华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也是速成中学的背景,以清华的顶级资源让党的干部们进修的,很多是机要秘书,当年能够有小学文化的就是军队里面稀缺了,就是秘书文员的身份。1957年,“清华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改制为“北京市104中学”;1960年,“北京市104中学”改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背景是清华的文理学科被调整到北大里面了,国家院系调整了,要理顺关系。而1952年院系调整的时候,成志学校的中学部与燕京大学附属学校中学部合并,更名为清华大学附设中学。所以清华大学一开始就有自己的附中的,这个相对是弟子学校。清华附相对是保守的,在六小强里面曾经地位低,清华子弟比较纯,但当时清华是工科学校,本身就是软件狗科研狗的地盘,但与科学院无关。清华附中开始抢好生源的崛起,也是近些年有龙校坑班以后的事情。我们必须介绍一下背景知识,工农速成中学不是正常的中学,是建国初期国家大力提倡的提高工农干部文化的一种正规教育渠道。招收参加革命或产业劳动一定时期之优秀的工农干部及工人,施以中等程度的文化科学基本知识的教育,使其能升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培养成为新中国的各种高级建设人才。招收的对象是“十八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具有相当于高小毕业的文化水平”的工农干部,而且还可以升入大学,这些人其实就是秘书,就是秘书帮群体。那个年代35岁的人孩子也该上中学了。所以黄庄的一中二中的历史,不是大学的附属子弟学校,是秘书及其子弟的进修学校,是让中国最顶级和最受信任的大学,为我们新中国代培秘书的。知道了这一段历史,就知道为啥后来是秘书帮的地盘也在宇宙中心,秘书帮会与科研狗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搏命冲突矛盾了。这些背景和历史都是公开可查的。所以这个的版图就是当初财经部委的子弟在八中,教育行政的子弟在师大实验中学,中央机关的子弟在四中,军队高干的子弟在101中学,低一点的在八一中学,秘书文员等再教育和他们的子弟在黄庄工农速成中学。因此帝都“四平八稳做实验,宇宙中心拼条子”的格局,具体的历史背景就埋下了。当年的秘书帮和一些酸文人也是很挤兑村里的科研狗的,村里的大师们经常是领导的谈笑有鸿儒,秘书是要好好伺候的。最著名的,就是说中关村历史上是太监坟墓的,其实太监的坟墓是在保福寺的,保福寺和中关村距离很近,现在都是中关村的范围,但历史上是两个地方。中官为太监古称不假,但乡野村夫是不知道的,当年中关村是翰林的聚居之地,旁边的成府街是王府,都是在此等待在圆明园的皇帝随时召唤。对科举点了翰林的,民间就是说考中(读四声)了官,因此才叫中官村。当年郭沫若也是很在意风水的,一定要到这个地方,就是因为这个地方历史上是天下英才汇聚之地。当年文人的嘴,都是很损的。当年到中关村的科研狗都年轻,所以开始的时候没有那么大的中学需求,所以科学院只办了小学。科研狗子弟就把中关村小学变成了宇宙牛校。当年这个牛校,还出了著名的黄帅。中关村小学成为超级牛校,除了科研狗的子弟是绝对优质生源意外,老师的优秀也是关键的。科学院建立从全国拔尖人才,人家一家子过来了,老婆也要安排工作吧?文化低的老婆在干辅助的工人,有文化的就进小学,所以家属的水平非常高,小学老师都是大学生,文革前的大学生多么的稀缺,正常情况是一个好中学都没有几个大学生当老师,中关村的小学就是大学生教了。我记得我的语文老师是正黄旗人,文化水平非常高,给了我们很深的影响。最初在海淀争好中学,开始就是拼101中学,而科研狗自身的教育能力优势巨大,也可以拼得一块地盘。到了后来浩劫开始,大学都不考了,中学当然也不考,就近入学,就是去工农速成学校。因为革命胜利几年后,需要速成的工农革命干部已经学完了,秘书进步了,新的秘书孩子也不愿意跑到城外上学,秘书帮子弟数量萎缩。当时附近新增的生源和教育需求,就是村里科研狗的后代。这些科研狗子弟的苦学,不参与当时的政治,结果高考放卫星,所在学校立即变成牛校,后来逐步发展变成了宇宙大校黄庄一中、黄庄二中。黄庄的一中二中牛了,同时小升初的考试也开始了,牛娃上一中二中,村里学的不好的去黄庄三中,要是不怕远一点,考101中学是折中的选择,101中学比不了一中二中,但比三中明显要好。如果这些考不上,那么你就没有学上,去农村中学。这个黄庄一中二中,都是科研狗子弟搞起来的,因为恢复高考,一考就牛了。那十年的时候,人民大学都不办了,人民大学是恢复高考以后复校的。此前的黄庄一中二中,就是村里科研狗的中学,所以科学院才没有办自己的中学。我们可以发现到78年恢复高考前,没有人民大学的,这个黄庄一中,就是科学院子弟学校,类似的黄庄二中也不是北大的子弟学校,北大子弟外是社会平等招生的,基本也是科学院的子弟去上学。但到了恢复高考,这两个学校被科研狗变成了牛校,而原来牛校101中学,甚至八一中学,因为科学院子弟少而变差了。海淀的牛校格局变了,利益就要重组,新的故事就来了。因为黄庄一中二中这两个学校的秘书帮传统,因为他们与人大、北大的历史联系,秘书帮那圈有能量的人,结合北大与人大的诉求,一下子就把两所学校变成了人大和北大的弟子学校,人大和北大的子弟进去可以受到特别的照顾。同时很多当年秘书也到人大等校挂职或者找关系,让孩子也可以得到子弟同等的照顾,这一下科学院的中学没有了,科研狗子弟可惨了。若是当初一中二中就是子弟学校,科学院建院的时候,肯定也会办一所自己的子弟学校,这个科研狗的学校必定如村里小学一样,被科研狗拼娃变成为宇宙牛校的。而其后一中二中变成子弟学校,根本没有考虑科学院的需求,科学院的科研狗子弟,就一下子变成了弃儿。这里要说的是文革前后科学院的地位急剧下降,当年科学院相当于孙中山办的五权分立当中的考试院的延续,地位是非常高的,包括现在的社科院、科委、政研室等都在里面,是副国级的概念,所以当年科学院的学部委员是副部级,学部常委是正部级,我爷爷是科学院的副所长,都是周恩来签发的任命。而文革后则科学院变成了一个部级单位,而且是没有权力也没有钱的,权钱部门都被剥离了。因此科学院的地位下降,直接就是在宇宙中心拼娃地位的下降。1978年说是科学的春天来了,这个春天是科学家的春天,不是科研狗的春天。这个春天也是当年工农速成的有一点文化的秘书帮笔杆子的春天,他们又有权了,不是凡是派和造反派当政了。而科研狗背后则是体脑倒挂,造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我的一个中学女同学,分配到了中关村的化学所,因为那一点工资实在入不敷出,还要去村里的加州牛肉面大王去扫地端盘子打零工,当临时服务员的收入都比体制内的那一点工资多。这个是95年以后工作的人不会知道的。当时的肉是4.90元一斤,工资是一个月79块,真的吃饭都困难。那个时候村里已经买电脑发达了,农民工还不多,打零工可以每天收入十块,还可以牛肉面管饱。我们当年这一代科研狗的孩子在村里的升学,一样是殊死的博弈,因为赶上了六十年代末的生育高峰,竞争空前激烈。当年小升初是区里的统考,语文数学总计满分200分,但这个里面就是得语文得天下,只有语文有区分度。数学是全班可以全部满分的,就看语文给多少分数了。而语文的基础知识也基本是满分的,就看作文给多少分数了,因为黄庄一中要收分196分,在其他满分的基础之上,作文必须是一类文。这里的竞争是白热化和内卷化的,竞争就是在你同班同学之间展开!秘书党制定这个考试政策是非常有心得的,一个班最多给几个一类文,三类文必须有多少个。结果就是给谁一类文,谁可以上人大附,给谁三类文,谁连中学都没有得上,或者你去农村中学,这些农村中学能够考上高中的很少,考上大学的可以没有一个。你学的再牛,也是同班竞争,总要有几个倒霉蛋。而此时给人大北大的所谓子弟是照顾多少分数呢?高达10分!也就是我们196,他们186就可以了。当然还有片区外的可能要198,但实际上因为不是一个考场,在外面的考场得到198可能比在中关村得到190分还容易,因为这个190分是需要数学满分语文基础知识满分作文不得三类文,而这个高水平考场的三类文,在其他考场就是一类文。中关村的小学生当年拼娃的程度,就是早上7点不到起床,要干到晚上11点的,与当时的同龄人都在傻玩是完全不同。当年中关村小学的任何一个小学生到其他地方,都可以是学校的第一名,但教委的政策是不让你转出的。因此能够有这个照顾,真的是天壤之别。当年我记得我们小学生直接做当时的高考语文试卷,就是可以全班80分以上(满分100分)的。结果就是作文分数的命运掷色子,考上黄庄一中二中的,大多数去了清北,考上三中的,都有大学上,其他嘛就呵呵呵了。这个拼娃的残酷,我是经历过来的。残酷与激烈的区别,就是激烈是比例低但还拼你的能力和分数,残酷是不光比例低而且是掷色子拼概率,失败了天壤之别。我小时候黄庄升学的矛盾就极为尖锐,我记得小升初考试前,老师是千叮咛万嘱咐的,就是不要考卷上漏出与中关村有关的字样,写作文不要带出地理位置信息和家长职业,否者整本试卷都会被压分,海淀其他学校和很多群体,因为你学得好挤占了他们孩子的机会,对中关村的牛娃是有仇的,你的疏漏,不光影响你自己,还影响全班。而在海淀的秘书帮等,对中关村牛娃的仇视,在看病都可以体会出来。当时中关村医院还是小诊所,海淀医院类似于现在地方上的县医院。去海淀医院,父母总说我们是小泥湾来的,如果说是中关村子弟,好药不给开,还给你白眼。当年还是紧缺环境,不是现在滥开药的时代。如果你知道当年矛盾就到这种程度,那么你对现在宇宙中心爆发的矛盾,他们会对牛娃使阴招放暗箭就可以明白很多了。当年还有一个,就是不同的孩子群体泾渭分明,背后也是要打架的。一般都是科研狗的孩子受欺负,但物极必反,后来中关村二小出了一个江湖盟主,外号叫张三(小学我与同班,实名略去),会武功又能够组织上百个孩子一起对外打群架,总算荡平了村里村外的江湖,因为当时村里的孩子要去西直门后面的北京卷烟厂搞烟盒,要去清河小营的瓷片厂搞马赛克,到圆明园里面摸鱼抓蛇,这些范围的孩子都打遍了才可以去的。有了张三的威震四方,村里的科研狗子弟总算不受外来的欺负了,在外被截住索要烟盒马赛克弹球,提起张三威名都是好使的。张三本人也是一个学霸,考上了宇宙一中,后来在一中上初中的时候,打了来访的米国总统安保人员,闯下大祸。本来校长想要开除他,结果他拐走了宇宙一中校长的女儿,让女儿打电话回来找校长谈判,那个是轰动村里的大八卦,我父母他们都变成了每日谈资。后来学校真的没有处分他,但他学习成绩再好也没有高中要他了,他消失于南方的商海了。据说早早的发了大财,谁也没有再见到他,不过我们知道的是他当年村里的小弟,在京城朝阳开了一个夜总会叫做天上人间。当时的升学政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初中决定论。你中考要换中学不容易,原来的中学是给你兜底的。你只要仅仅写本中学一个志愿,本中学的高中就必须要你!中考虽然可以报更高的志愿,但一般名额很少,你要是报外校考不上,就真的没有学上了,没有非常把握,谁也不敢的。所以初中考到哪里最关键,这样就保障了秘书帮等在小升初照顾的果实一直延续下去。而在当年高考指挥棒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背景下,不是如今的“降低数学物理难度”,为何小升初的时候,学校依然不要数学区分度,背后就是要照顾某些人的利益。孩子没有出路的局面不断持续和加深,科研狗们要集体闹事了,不断的有人上访,甚至罢工怠工。科学院在压力下,办了黄庄地区的第四所中学——中关村中学。这个中学一成立,立即受到一中二中的联合打压。打压的手段就是改变考试方式,利用已有优势抢数理优质生源。如果按照原来考试的局面,数学没有区分度,而高考还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则一中二中高考成绩必然下滑,新办的中关村中学如果高考放了卫星,则它就要被科研狗搞成牛校了。因此政策就做了相应的改变,小升初的考试风向大变,到我妹妹小升初的时候,变成了数学很难了。我们的排列组合C几几都出现在小升初的考试中了,我记得老妹是179分考进人大附的,分数低了数学区分度上来了,背后主要是数学上了难度。这么一搞,黄庄四中的生源就不成了,以后一直没有成为有效的竞争者;反而地理位置远一点的,十一学校崛起了,十一背后是军委万寿路,拔到了邻居石景山区的好苗,各类央企子弟当中的好学生,这些单位也有科研狗的,他们子弟到黄庄名校上学太远,去十一学校是一路之隔。我们当年的拼娃,个人得益于的就是邻居教授女儿的蹭课。当时唐山大地震,大家都在地震棚,楼下的宋阿姨是北大物理系毕业,给她女儿讲课我旁听,她女儿比我大一岁,发现我能够跟上,就当了陪读,后来又有几个孩子加入,算是小学就上了“奥数”,给我很大帮助。当时没有竞赛,但记得学校参加了一次区里的统一测评,说是我考了第三名。宋阿姨应当是有概念的,她的很多题目是她从小记住的,而经过他的培训,我就是在十岁出头在奥数的反应上,老爸也干不过我,因此对奥数该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我们是从小有概念的!而且你看看大师赛的口试题目,让十岁孩子秒杀的,大多数成人可能给多少时间也做不出来呢!孩子学习奥数,后来是华罗庚先生大力提倡,所以后来才有了华罗庚杯的奥数赛。华罗庚先生是我家世交,他亲自对我讲了要怎么样学习奥数,而且我们学习奥数最早的蓝本,就是华罗庚的数学科普读物。通过奥数的学习,我是受益匪浅的,因此对奥数的重要意义,怎样启发孩子的智慧,深有体会。然后在高中有幸遇到名师胡大同老师,他是第一届国家集训队的班主任。因此在当年资料无比稀缺的时候,我拿到了一份油印的国家集训队教案,是从第一届IMO开始一直到85年的大约三十年的真题,另外就是那了一本大学的组合数学教材自学,当时是一个暑假,自己哪里也没有去,在家独自解题,这个30年的真题是没有答案的,一个暑假刷完,真的很不容易,但当时就是有那股子劲儿,所以后来我也知道怎样去调动孩子要有这样的钻研劲头儿。后来就是奥数86年的联赛是全国优胜,因为一个省最多6个名额,没有进入国家集训队。我的生物名师是曹翠玲老师,在那里收获很多。我本来是要学生物的,得过生物的省一,所以现在我还爱好收藏昆虫标本。生物锻炼了洞察力,对以后分析事物,与数学的逻辑分析,其实都是很重要的层面。一般大家鸡娃是学奥数,奥数好的看不起学生物的,生物里面生化的看不起传统生物学的,理由是学不好奥数的去学,成绩还不错;其实是学得好奥数的去学生物分类等,成绩可能烂极了。两个学科要求的恰恰是完全不同的能力,洞察力不容易培养也不容易标准化考试。其实秘书帮的人洞察力都要很好的,会察言观色也是洞察力,文科生也有书呆子,文科也有科研狗的。奥数好逻辑好的,真的是洞察力弱智的很多,表现就是情商不高根本不看环境和别人的眼色。洞察力不行,恰恰也是别人妖魔化奥数和妖魔化科研狗的有力武器。因此我对孩子的培养,把洞察力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层面。搞物理与搞数学的差别也在洞察力,就如电磁感应怎么发现的?就是洞察力的作用不是数学逻辑。宋阿姨的女儿的拼娃结果是上了人大附,后来宋阿姨找到海外关系出国了,把儿女都带走了,没有在国内上大学。几十年后再见面,她女儿成为了外企派回来的高管,两个外孙子都是四中国际部的,然后去了藤校;儿子已经是纽约大学的终身教职了,现在宋阿姨80多岁了,在美国指导小孙子爬藤。我内心非常感谢她。当年宋阿姨指导我学习的时候,我父亲更多的是在拼搏呢,父亲是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他是第一个去那里的大陆人。我母亲后来更多的是督我语文,在当时语文是关键,当时的压力非常大。当年我数学测评海淀第三,却一点招生优惠都没有,101中学的校长知道了,来做工作,记住了我的考号,考完了在招生时按图索骥的拿到了我的档案,然后非常得意的到处说,结果还被人举报了,有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后来我妹妹的很多数学问题是问我的,她后来去了人大附中,最后她是清华金融系本科优秀毕业生,作为优秀学生选派到香港汇丰银行实习,现在她操盘的资金是数千亿人民币的规模,在中国金融圈里面比我有名。我父母当时的观念就是我的数学足够好不用上了,对英语则当时就是大家不惜血本。我小时当年的课外班在村里就很鸡血了,家长下血本与现在海淀几千块一个小时的名师课费,是一个量级的,因为那个时候一次课就是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父亲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工资不菲,当时美国一个小时的刷盘子,就是国内一个月的工资。我当年也是一个大班一个小班一个一对一的同时上的,这个花费是多少呢?是我父母两个人国内的工资收入等加起来,都不够我的学费的!只能是花他们在美国赚到“大钱”的积蓄,而中关村其他家庭也是一样的,科研狗拼娃是无所不用其极,所以现在高压不让他们的孩子努力学习,真的会出现不稳定因素的。一对一请了人大附的名师石老师,石老师以前是我党培养的特种作战人员,特训了外语,还参加了珍宝岛的一线战斗,有伤后回来当老师了。小班是找了北外的张教授,张教授是可以常常陪领导人当翻译上央视的那种顶级外语专家。张教授这个小班还有傅作义的外孙与我一起上,另外他还教著名数学家杨乐的两个女儿。我的课外大班则是父亲单位办的,直接在单位会议室里面上课,当时都是孩子重要,其他让路的,当年D院士的女儿也在班里。这个在如今肯定是有问题的,但在当时,科学院各个单位,都在本单位组织子弟的课外班,算是职工福利什么的,因为当时科学院没有自己的子弟中学,外面也没有培训机构。各个单位都办子弟培训班不干活了,也是科学院后来办中关村中学的原因之一。当时是名校名师可以出来授课的,因为当年流行的是开辟第二职业,而且教的不是自己班上的学生。那是一个一致的向钱看搞创收的时代,科技干部在所在单位门口摆摊卖早点,都可以上报纸头条获得一片赞扬,语境与现在根本不同。这个大班,请的是“天价”请的人大附中著名的赵老师,这个是大美女老师,是美得孩妈和班上女生也很认可的那一种,给我很深的记忆。不过当时父亲的课外班上全部是女生就我是党代表,他们搞核辐射的生男孩就没有,我父亲当年被斗了不在一线。这个班上有人大附中的第一名女学霸范迎久,我是被碾压的,但美女老师喜欢男生,所以女生们对我很不友好。我这辈子总是遇到女学霸,到奥数吧,当年中国第一也是IMO满分金牌的是藤浚,奥数都是女生;到中国科大物理系吧,结果是女学霸庄小威独占鳌头。这奥数和物理可都是很少见到女生的领域。那个时候课外班不是补课班的,也只有宇宙中心可以开,其他地方,是老师自己的水平不济都考不上好大学去了师范,对高中那些要考名校的牛娃,水平已经不如学生了,怎么有教的能力和学的必要?但北京不同,我那个大美女赵老师,记得就是中央领导的夫人,那个时候的领导还比较清廉的。我当年是裸分比清华北大提档线多20多分,同时有奥数30分的加分,但在八十年代最好的收分最高的是中国科技大学,最热的是学习物理,因为物理有CUSPEA(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hina-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