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卒中论坛

其他

用组织窗代替传统时间窗指导急性脑梗死的再灌注治疗

作者:吴川杰,马青峰,陈健,耿晓坤,宋海庆,吉训明卒中目前仍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致死性和致残性疾病之一,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卒中是我国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超过40%的缺血性卒中由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引起,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卒中使患者6个月的死亡率增加3.5倍,良好预后的比例下降67%。早期的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可以使闭塞的血管再通,血流再灌注,从而减小梗死体积,降低残疾的发生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整体预后。因此,如何使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再灌注治疗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时间窗存在的问题目前临床中急性脑梗死的再灌注治疗有着固定的时间窗,国内外指南推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时间窗均为4.5h,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治疗的时间窗为6h。固定的时间窗使多数患者不能接受再灌注治疗,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按照指南推荐的标准,所有到急诊就诊的急性卒中患者,仅有6.4%的患者能够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澳大利亚一项纳入148027人的研究显示,按照指南推荐的标准,仅有13%的患者能够接受机械取栓治疗。此外,目前临床中均依据最后正常的时间来计算时间窗,而约20%的患者为醒后卒中,按照时间窗的标准这些患者也多数不能进行再灌注治疗。
2018年9月21日
其他

三七总皂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120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丽,陈少贤,杨敏,刘邦德,孙盛同脑梗死是中老年疾病中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极高,不仅会严重损伤患者的脑部神经,而且会对患者的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临床上较多采用阿司匹林片对患者进行治疗,主要是通过减弱患者的脑部损伤程度,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起到治疗的作用。但是治疗过程中容易损坏患者的其他器官,而且会诱发较多的不良反应,因此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有研究证实,中医活血化瘀药物能够减少血栓的形成,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此次研究旨在探讨三七总皂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46~78岁,平均(63.87±11.02)岁;病程2~8月,平均(4.92±1.95)月。对照组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48~77岁,平均(64.29±11.36)岁;病程3~8月,平均(5.04±2.13)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018年7月13日
其他

世界卒中日丨“预防卒中,你我同行”

预防卒中,你我同行2017年10月29日是全球第十二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预防卒中”,宣传口号为“预防卒中,你我同行”。“世界卒中日”是由世界卒中组织(World
2017年10月27日
其他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有症状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因,以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著称。在中国,每年有新发卒中病例250万,而年均死亡人数近160万,卒中成为第一大死因。1995年,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NINDS)试验心剖表明,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转归。随后,多项大样本多中心试验都证实了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然而,这种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法可能伴发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颅内出血。静脉溶栓治疗后的颅内出血分为无症状颅内出血和有症状颅内出血(slCH),前者通常不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而后者则会影响神经功能恢复,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确定slCH的危险因素以帮助选择合适的静脉溶栓患者显得非常必要。出血性转化(HT)的概念和分型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CASS)根据颅脑CT表现将HT分为4种亚型:(1)出血性梗死(HI)1型:围绕梗死灶边沿的小出血点;(2)HI2型:在梗死灶内出血点融合,但无占位效应;(3)脑实质血肿(PH)l型:血肿体积≤梗死灶的30%,仅有轻度占位效应;(4)PH2型:致密血肿体积>梗死灶的30%,有明显占位效应,或在梗死灶以外任何部位有任何出血性损伤。
2017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