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倩姐访谈:做自己,就最好!集智俱乐部的“乐夏”
前言这是上次专访的续篇,上篇中我讲述了张江高中时期的经历,本篇讲述的是从大学之后到创办集智俱乐部的过程,以上海为背景,从“乐队的夏天”来展开话题,我们看到了张江身上那种另类的摇滚特性,科研和摇滚看上去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有着共同的性质。本文共11377字,全部阅读完需要10分钟。一、规模:书店里面的讲座今年的夏天似乎非常漫长,尤其是上海,现在已经是11月初了,但是气温仍然在最舒服的25度左右,上海的街头仍然涌动着身着清凉夏装的帅哥美女。这应该是全年最舒服的季节了。上海静安区一个小小的书店此刻非常热闹,这个书店叫“重影书局”,隐藏在商场儿童区的最里面一个角落里,外面摆放了各类图书,我掀起一扇轻薄的棉布门帘,看到里面有一个活动室,几张四方的桌子摆放在里面,投影幕布已经布置好,投影前的桌子上摆放着两堆崭新的《规模法则》。这是张江的新书,刚刚出版,这也是给上海特有的福利,他将会在讲座后签名售书。房间里还有一些陌生的面孔,有人坐在那里在三三两两聊天,也有两三个人忙忙碌碌调试设备。我一眼就认出了调试设备的一个高个子帅哥就是老韩,他是集智上海站目前的轮值主席,已经把上海站运营的初具规模,核心团队已经形成,清一色VIP,活跃成员有雅文,立丹,小鱼等。这时,张江也来到了现场,场地已经开始坐满了人,大家停止说笑,目光全部投射到讲台这边。张江这次的讲座题目是《打破规模天花板:复杂科学怎样框定企业幂律增长路线图?》,不出意外,张江的台风还是一如既往的好。他从生命讲到组织,指出了生命和组织之间遥远的相似性,组织和生命一样,有规模大小之分,但是现在的财务报表都是按照一个指标,所以针对企业的财务研究,应该把幂律加上去。这听上去是一种很伟大的创新,而且张江的工作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我在思考这个成果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难道可以颠覆现在的企业财务评价方法?我看着台上这个似乎不接地气的科学家,想起了上次对他的专访,那次访谈他着重讲述了中学时如何从一个游戏迷成为学霸的经历,他最终沉迷到他所钟爱的事情上,是因为找回了自我,自我在实现的过程中激发了巨大的潜能。所以他才能一路开挂,学习成绩从班级垫底一路扶摇直上,直到遥遥领先别的同学。找回自我是幸运的,但是在这个社会上坚持自我,而且能坚持这么多年,甚至坚持一生,我想,可能很多人会巨服现实而做不到。但是我看到了张江一直在坚持做自我,而集智俱乐部,其实就是张江这个强大自我的显像。张江是如何这么多年仍然坚持自我的呢?带着这些思索,我决定这次要找时间约张江访谈一下他坚持自我的经历。《规模法则》签书二、相似:乐队与集智俱乐部上海的晚上仍然非常舒适,琳琅满目的酒吧、喧嚣的音乐、各种肤色的老外,无时无刻都在提醒我,你身在魔都。我定了一个清静的西餐厅准备约聊张江,就在我们去往餐厅的路上,一个酒吧传来的音乐吸引了我们,我们在落地玻璃窗外面看到一支年轻的乐队在里面演出。这支乐队的风格明显和别的酒吧的风格不太搭,主唱是个微胖的女生,没有穿着性感暴露的衣服,而是朴素的白色西装外套,边跳边唱着一首非常好听的英文歌,她摇晃着身体,非常自由和随意,并非提前演练的舞步,而是一种投入唱歌后自然的摇摆。“吞吐!”张江随口说了一句。“什么?”我完全没摸着头脑。“噢,这是这首歌的名字,就叫《吞吐》。你看《乐队的夏天》吗?这首歌就是乐夏最受欢迎的歌之一,它的原作者是‘八仙饭店’乐队,一支非常有特色的年轻乐队。这个女生主唱和八仙饭店的女主唱声音像极了,都是那么的空灵通透,非常好听!咱们来这里听会吧。”好在这个酒吧并不喧嚣,于是,我们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来,这样可以一边欣赏乐队的演出,一边聊天。直到点完餐后,我才转过弯来,原来张江又抓住了一个时机,给我安利《乐队的夏天》,这已经是第N次了。不过,幸好这段时间我做了一些功课,第三季《乐队的夏天》,我已经一集不落的看完了。不过,说实话,我是真的记不住那里面的歌曲。只有一首,我印象深刻。这就是在朋友圈刷屏的歌曲《大梦》。它的创作者瓦依那乐队是一群特立独行的人,边种地边创作音乐,生活异常潇洒。张江说,“《大梦》这首歌我也很喜欢,我是含着眼泪听完整首歌儿的。而且,它非常有禅意,安静的旋律下唱出了一个人的一生,并画了个圆,又重新回到起点。整首歌有一种跳出世俗,回看整个人生的感觉!”我也深有同感,我接着说:“那我们就从瓦依那聊起吧!你说,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欣赏瓦依那这样一个看起来有点土的乐队?”一提到瓦依那,张江开始兴奋起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