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视觉中国供图“人还在,钱没了。”2021年春节过后,随着基金行情一路下跌,不少年轻人“梦碎”基金场。90后小武也是其中一员。不过,他同时也是投资课程制作人,俗称“卖课的”。这个身份,让他来不及为自己的亏损忧虑,反倒得先想办法抚平客户“破碎的心”。小武供职于一家规模不大的私企,除了基金付费课程外,公司还有一些股票、房地产和奢侈品等投资课程。他们时常会邀请一些基金经理、银行高管等金融行业人士来录制课程,再由公司分发给各大互联网平台。相对于其他课程的价格,基金课定价并不高,一套10节的课程,价格在99元左右。“这种小体量的课程比较适合年轻人,看完不可能立马变‘大神’,只是引导他们投资更理性。”小武说。此前,某平台发布的《中国家庭理财趋势报告》指出,2020年新增“基民”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了一半以上,年轻化趋势明显。2020年行情大好,过完春节,小武的公司就开始忙起来,准备迎接下一个红利期。然而,他们发现,此前市场的狂热并未在课程销售数字上体现出来。相反,一些打着“限时0元”旗号的理财课,更受基金“小白”的青睐。小武表示,这类“免费”理财课一般采用“短期赚百万”“保证收益率”的话术进行推销,并不断强化“限时低价”“限额低价”的概念,让年轻“基民”产生“收益大于成本”的强烈对比感和紧迫感。记者加入了某平台“小白理财训练营”后发现,培训老师会在微信群满200人时开始授课,短短半小时内,有30多人扫码进群。套路出现在基础课程结束后。老师推荐了进阶课程,而该平台的页面显示,“进阶训练营”费用标价高达1080元。这还不是最狠的。在知名消费服务维权平台黑猫投诉App上,关于“基金课”的投诉已达200多条。有消费者表示,自己交了7999元学费,进入所谓“金卡进阶班”微信群后,只上了一天课,群就被关闭。“对于基金与股票投资来说,除了固收类定期理财产品,承诺收益率的课程一般是假的,毕竟市场有风险。此外,投资人需要在市场上经历牛市熊市波动,用时间来提升自己的‘财商’,对短时间‘从入门到大神’的课程也要保持警惕。”小武分析说。盯上年轻“基民”的不只“免费”财经课。小武和同事观察,大部分年轻“基民”不具备传统投资者分析财务报表的基本能力,越专业的课程越不容易吸引人。反倒是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的博主,轻轻松松就用简单直白的话术吸引了大量粉丝。“日赚5000!史上最全基金教程”“全职妈妈一年200万入袋,最好的投资机会在这里”……小红书上,不少博主满心喜悦地分享着自己的“喜讯”。每当看到这些视频,小武都不免冷笑:“又是‘割韭菜’的套路。”这些套路在小武看来太易识破,但动辄十几万的点赞量,还是不得不说“买单”的“基民”不在少数。小武注意到,这些好为人师的“理财大神”大多非专业出身,有的甚至还是美妆博主半路转型,也没有相关的从业经历和证书。吸引年轻“基民”,除了这些“荐基”博主,还有一类是调侃金融市场的段子手。2017年,在入职现公司之前,小武也曾在一家自媒体工作。这家自媒体的主要账号是财经圈的“知名财经博主”,在微博上拥有300多万的粉丝。在微博上,这类博主比比皆是。他们往往没有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等资格证书,也不会涉及专业金融知识。但幽默风趣的调侃段子像一把精准的镰刀,收割了一批又一批的流量,成为基金频上热搜的强大推手之一。显然,这类博主瞄准的,并非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需要覆盖更多“普通人”,通过流量、投放等等方式获利。“年轻人在前一类博主的推荐中积攒‘怨气’,接着在另一类博主中得以宣泄情绪,也是一个有意思的闭环。”小武笑称。除社交平台外,金融平台的推荐机制也在无形中助推年轻人对基金的追逐。小武表示,为了吸引用户眼球、促进购买,不少平台会将短期内收益高的基金展示在首页或推荐位。一位微博网友抱怨,“某平台自选基金里,连涨几天就推荐,持续下跌的基金,却不见标注。”小武身边不少年轻朋友急于“追涨”挣钱。他们入手的大多是排行榜里的前几名基金,代表高收益率的红色数字,就是催促他们“及时上车”的利器。可是,当2021年的第一盆冷水泼下来,这些朋友们已经忘记了“上车”时的不由分说,争先来问小武“怎么办”。特别推荐:自2020年上半年开始打着“商学院”“财商教育”“小白理财课程”等相关关键词的所谓教育机构(培训机构)开始泛滥,以几块钱、9.9、12元等低价诱导一些由于疫情原因多待在家中的宝妈及年轻人学习相关的网络课程,后诱导学员学习需要花费5000、6000元以上的高级课程,并在所谓的培训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推荐一些理财产品(软广告)(当然后续一般都死不承认),相关的运作模式雷同早年售卖炒股软件的套路,低价吸引后诱导高价产品(课程),据了解的最新情况微淼诱导小白(学员)表面和国内证券公司合作,涉嫌荐股同时引诱学员参与香港、美国的金融产品投资,这个和之前的国内非持牌的金融公司(投资公司)套路都是一模一样的,只是这次从以前各类群的投资指导老师变身为现在的财商教育老师。很可悲,老师一词在金融投资中已经彻底臭了,这次“财商”二字极可能臭了!其中相关的这类企业已经泛滥,中国之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已经曝光了相关细节。我们无意中发现其中不少“商学院”就是此前地方交易场所会员转型建立的,地方交易场所在国内攻坚清理还未结束,但是乱象已经溢出到教育机构(培训机构),其实也只是改一个名字罢了。请相关监管层,特别是证监会(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引起重视,目前互联网这些财商机构的推广已经无孔不入,据知情人士介绍,目前其中一家在百度上每日的投放的广告费用就达近百万,其他在微信和抖音里面投放费用可能更多,而导流的小白有多少?【特别关注】饱受诟病财商教育机构微淼商学院原来是地方交易场所会员机构转型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