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华中大

其他

金奖总数湖北省第一!第九届“互联网+”大赛省赛我校再创佳绩!

7月30日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现场赛在湖北工业大学圆满落幕我校参赛队共获13金、7银、15铜金奖总数居全省高校第一同时包揽产业命题赛道冠亚季军本次大赛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来自全国范围内的投资行业、企业和高校的96名专家担任大赛评委,湖北省共有109所高校的407个项目进入省级复赛现场赛的最后比拼,四个赛道共决出170个金奖、237个银奖,涉及农业、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我校在前期举行的校级初赛中,共有来自学校30余个院系,700余项项目报名参赛,最终20个项目代表学校进入湖北省复赛现场赛。我校参赛队伍在全省高校激烈的角逐中,高教主赛道我校5个项目获得金奖。其中,来自电信学院的“全息智联:基于全息波束赋形的5G信号智能增强系统”项目获本科生创意组第一名。产业命题赛道我校5个入围复赛现场赛的项目全部获得金奖,包揽产业赛道前四名。其中,来自计算机学院的“鲲鹏BoostKit大数据算法加速库创新与实践”项目获湖北省冠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我校3个项目获得金奖,来自第二临床学院的“扶正护苗——中国脊柱侧弯多维救治平台领航者”项目获公益组第一名。
2023年8月2日
其他

我校学子在全国SLAM竞赛中首次夺冠

近日,2023年全国SLAM竞赛挑战赛决赛结果揭晓。我校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杨欣教授担任指导教师,2020级博士生袁子康、2022级硕士生汪潇翔、2023级硕士生郎丰天、2021级硕士生徐天乐组成的参赛队伍Peach-SLAM斩获了全国SLAM竞赛“激光雷达里程计”赛道冠军。图1
2023年7月29日
其他

我校生命学院师生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中再创历史最佳成绩

7月23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重庆大学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决赛圆满落幕。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6个团队项目进入现场决赛,并摘得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参赛成绩再创历史新高!生命学院本届决赛参赛项目团队合影参赛项目领队、生命学院辅导员田博文(右五)代表我校领取优秀组织奖由蔡超老师指导,郭安欣、沈瑞、吴春阳等同学完成的项目《基于ANC耳机声学传感的可穿戴心音检测系统》;胡军老师指导,陈雪、宋成、吴美婵等同学完成的项目《工程化益生菌肿瘤原位药物合成增强光热联合免疫治疗》分别荣获一等奖。由刘笔锋老师指导,李顺基、刘景轩、章英等同学完成的项目《基于离心式微流控技术的高通量酶联免疫分析系统》;邱武老师指导,李锦鹏、黄彦玮、王杨婷婷等同学完成的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CT增强影像侧枝循环自动评分》;丁明跃老师指导,张以祥、申伯阳、王昊等同学完成的项目《乳腺UCT图像识别》;王植炜老师指导,邱天、谢高翔、张嘉乐等同学完成的项目《穿戴式心电图
2023年7月28日
其他

我校学子在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佳绩

01获奖情况✦7月15日至18日,由中国水利教育协会主办、郑州大学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在郑州大学举行。我校土木水利工程学院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我校获优秀组织奖,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黎育红、刘颉获优秀指导教师奖。02参赛情况✦本届大赛参赛学校、参赛人数和参赛作品数量创历史新高,吸引了119所高校320组作品报名参加比赛。本届大赛主题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旨在鼓励参赛队伍利用多种技术围绕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进行实物作品的创新设计与制作,注重节水优先、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及新技术的应用。03大赛介绍✦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被称为全国水利类大学生的“奥林匹克”,由中国水利教育协会高等教育分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各含水利类专业的高校承办。比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是全国高校水利专业领域的最高级别赛事,已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大赛旨在激励广大水利类专业本科学生踊跃参加创新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我国水利事业建设和发展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04我校风采✦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高度重视水利创新赛事,由具有丰富创新竞赛经验的老师们组成指导教师团队,通过赛事宣传、经验分享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投入本类赛事。参赛学生通过选题分析、总体方案设计、创新总结、实物模型制作、系统软件开发和答辩汇报等环节的科创锻炼,提升了创新意识,增强了工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水利学科未来发展前景的认识。在历届赛事中屡获佳绩,获奖质量和数量均居全国高校前列。编辑:孙婧怡审核:
2023年7月25日
其他

我校生命学院本科竞赛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再发重要科创成果

Biomaterialia》(IF=9.7,JCR分区Q1)上成功发表题为“Bioinspired
2023年7月23日
其他

2023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武汉赛区决赛 圆满落幕

由华中科技大学承办,启明学院、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联合组织实施的2023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武汉赛区决赛,于7月18日下午在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圆满落幕。经激烈角逐,定癌神针——肿瘤术中高精准定位及多模态成像系统等七个创客项目将代表武汉赛区参加全国总决赛。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总经理常学武、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创新创业办公室主任詹必胜、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副总经理田卫卫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清华大学、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英特尔公司和中国大学科技园联盟承办。活动现场今年,大赛以“数字化技术应用”为主题,鼓励参赛选手应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趋势,开发前瞻性解决方案,推进社会数字化转型,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活动现场武汉赛区报名工作自6月9日开始至7月4日结束,共收到107个创客团队报名,吸引了来自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江西等地,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三峡大学、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等45所高校的400多名创客报名参与。经过评委们的初赛筛选及复赛评审,共有22个项目脱颖而出,进入武汉赛区决赛。活动现场经评委们初赛筛选及复赛评审,共有22个项目脱颖而出,进入武汉赛区决赛。决赛现场,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总经理常学武发表致辞。常总介绍了本次武汉赛区的报名情况,鼓励广大青年创客以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践行创新创业,并通过此次赛事真诚交流、相互学习,为创客精神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总经理常学武随后,决赛路演正式开始。本次武汉赛区决赛采取“5+3”模式进行,即“5分钟PPT展示陈述+3分钟评委提问”。今年武汉赛区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卫平,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郭炜,武汉光谷创客空间创始人晏文临,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主任罗龙君,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后、启航孵化器创业导师赵宁,公牛基金副总经理郑旭东,唯理科技总经理、美国莱斯大学博士王家奎,武汉华科育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惊等八位专家参与了决赛评审。活动现场滑动查看更多专家评委点评答辩现场,22支团队通过实物展示、项目ppt等多种方式进行产品和技术分享,专家评委则从项目的创新创意优势、作品完整性、技术合理性、应用前景方面综合评选,最终产生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8名、优胜奖9名(详见获奖名单),其中,前5名的团队(定癌神针——肿瘤术中高精准定位及多模态成像系统、金蝉子:听障人士唇语辅助训练系统、基于超高精度四维传感的光电再生塑料分拣系统、智控配网—配电网智能开关领航者和清源——基于新型易降解探针试纸的毒害气体智能检测系统)和2支职院团队将代表武汉赛区参加2023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全国总决赛。滑动查看更多参赛团队未来,武汉赛区将继续以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为契机,支持青年创客成长成才,积极发挥在双创工作的主力军作用,助力创新创业多重目标的实现。获奖名单编辑:孙婧怡审核:
2023年7月20日
其他

全球仅5名!“亮相”这一国际研讨会,我校团队捧回“最高奖”!

2023)于捷克布拉格举行。我校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刘世元教授、朱金龙教授团队成员在会上作报告,引起广泛关注并获得多项荣誉。硕士生李泽迪、博士生陈文宇、博士生张劲松分别获得了最佳学生论文奖(Best
2023年7月20日
其他

我校网安学院在第二十五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中再创佳绩

近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十五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共300多所高校进入总决赛。经过校赛、省赛和全国总决赛的激烈角逐,华中科技大学网安学院荣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并在省赛中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Vol.1
2023年7月19日
其他

我校在“第二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事”中再创佳绩

ROBOCON7月9日,第二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落下帷幕。本届大赛设置“吴哥之花”赛和“机器马术”赛两个赛项。我校ROBOCON机器人团队在“吴哥之花”赛项中表现出色,获得全国十六强、国家一等奖;在“机器马术”赛项中,全自动四足机器人运行稳定,算法出色,获得障碍赛全国亚军、竞速赛全国八强的好成绩。ROBOCONROBOCON赛事是亚太广播联合会(ABU)发起的一项国际性大学生机器人赛事。中国于2002年开始举办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选拔冠军队代表中国参加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ABU
2023年7月18日
其他

我校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安工程和设备资产通过学校专项预验收评审

7月13日,我校组织对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安工程和设备资产进行学校专项预验收评审。湖北省发改委、武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副校长、工程建设指挥长高亮,工程总经理、工程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周泽兵,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设施主要建设成员参会。会议由科学技术发展院副院长、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万青云主持。
2023年7月15日
其他

贴上这种剪纸“窗花”,夏天能降温冬天能保暖

一张薄膜用剪纸工艺加工后,固定在窗户上,夏天能降温、冬天能保暖。我校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胡彬教授团队将传统剪纸技术与建筑围护巧妙结合,用剪纸技术将二维平面薄膜材料快速变身为三维立体结构,设计了一种面向节能窗的薄膜材料,该剪纸薄膜能够通过调节窗户的热辐射角度,使窗户在被动制冷—保温模式间切换,为低碳建筑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在《Research》(Research,2023:6,0103)上。胡彬教授和他设计的剪纸薄膜窗。胡彬教授致力光调控材料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的研究。三年前,在国家碳中和目标的牵引下,胡彬关注到建筑围护是助力低碳节能的重要途径,他从古老的剪纸艺术上获得灵感,在窗户外加上一层剪裁过的薄膜,通过轻轻拉伸,这个薄膜就能从二维平面变成可以动态控制窗户热辐射角度的三维结构,“剪纸艺术可以做到这一点”。老家浙江慈溪的胡彬,自小就看奶奶做剪纸,寥寥几刀剪出的各种美丽窗花让他印象深刻。有了把剪纸结构引入建筑节能研究的设想后,胡彬带领两名硕士生周熙书、殷涵之开始攻关设计,他们用激光替代剪刀做成的剪纸薄膜与“窗花”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控制“窗花”的翻转角度就可以调控室内温度。他们估算了全球各地不同气候区特定建筑的能耗,表明安装了剪纸围护结构窗户的建筑由于更能适应气候的变化,理论上每年节约的暖通空调能耗最高可比常用的Low-E节能窗高一倍。双模式剪纸结构的设计概念和工作原理。“有效调节建筑热辐射是减少建筑能耗的有效途径之一。”胡彬介绍,窗户是建筑中的节能薄弱环节,通过窗户的室内外热交换占比可达45%,优化窗户的热性能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的节能效率。通常窗户在夏天烈日暴晒下会变热,通过控制剪纸薄膜偏转角度就可以引导窗户的热辐射最大限度地进入户外,从而实现窗户的降温。在这种制冷模式下,具有剪纸结构的模型日间温度相比于普通窗户低3.3℃。若将剪纸薄膜的辐射角度调整到保温模式,剪纸薄膜上的低辐射层能抑制窗户热量的散发,夜间能将温度保持在高于环境温度3.9℃。“这种窗户设计尤其适用于类似武汉这种冬冷夏热的气候环境”。只要给“窗花”加载不同方向的预应力,剪纸结构可以实现翻转,在保温和制冷模式之间切换,就像给窗户穿了一件冬暖夏凉的衣服。胡彬表示,窗户面积在建筑中的占比越来越高,透明的剪纸薄膜围护不仅能让可见光进到室内,也能控制窗户的热辐射,既不影响白天采光又能降低室内调温能耗。可以预见,在已有建筑改造及未来装配式建筑节能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面向建筑节能窗领域,材料的耐候性及大尺寸加工技术仍是需要克服的问题。”编辑:杨炅然审核:
2023年7月13日
其他

为电子元器件穿“热隐衣”!华科大突破热学超材料智能设计瓶颈

如何解决电子元器件遭遇高温环境使用效能大打折扣的技术瓶颈?近日,国际期刊《先进材料》在线刊发了华中科技大学高亮教授团队关于热学超材料拓扑优化设计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有效突破了热学超材料智能设计的技术瓶颈,设计了“热隐衣”,可屏蔽外部温度场对器件内部物体的干扰,实现主动隔热,可用于热敏元器件的热防护。多种自由形状的热隐身超材料设计及数值仿真结果。受访者供图一般情况下,通过设计热学超材料的结构构型,科研人员可实现热流的操纵与控制,从而获得超常热功能,如:热隐身、热集中、热伪装、热旋转等。热学超材料设计涉及高维设计空间、多个局部极值、巨大计算成本,以及热学属性与单胞结构间存在多种对应关系等,给热学超材料的智能设计带来了挑战,即自动、实时、可定制化地设计热学超材料。针对上述挑战,研究团队提出了深度学习赋能的热学超材料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实现了自由形状热学超材料的智能设计。该方法采用深度生成模型,将拓扑功能单胞概率表示在隐空间,根据热学超材料的定制功能需求,可自动、实时地生成具有目标热传导张量的拓扑功能单胞,进而快速生成热学超材料。基于上述思路,研究团队设计了多种具有自由形状、背景温度独立、全方向功能的热隐身超材料,并通过数值仿真和热学实验验证了其良好的热隐身效果。高亮介绍,此项研究工作为热学超材料的智能设计提供了全新思路,可灵活实现不同背景材料、自由形状和不同热功能的热学超材料的快速设计,解决了传统热学超材料设计中大规模有限元计算与反复优化迭代所带来的计算效率低的难题,进一步推动了热学超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的工程应用。相关论文: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02387编辑:林思怡审核:文芳
2023年7月11日
其他

第九届“广东工研院杯”创新创业大赛暨中国国际“互联网+”校赛圆满落幕

7月5日,我校第九届“广东工研院杯”创新创业大赛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决赛在启明学院亮胜楼落下帷幕。本届校赛最终评选出金奖8项、银奖13项、铜奖21项、优秀奖17项。前期,启明学院组织了校内初选、网评及会评,61个项目脱颖而出晋级小组排位赛;根据路演及答辩成绩排名,来自高教主赛道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两个赛道的21个项目入围金奖争夺赛。比赛现场,入围参赛队从项目背景、产品创新、商业模式、教育引领等多维度全方位展示本项目情况。各参赛项目团队以高质量的内容展示、自信得体的台风体现了我校学子创新创业风采,彰显了学校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成果,为大家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双创大赛。所有项目路演结束后,主持人公布了本届校赛获奖名单。“扶正护苗—中国脊柱侧弯多维救治平台领航者”等8个项目获得金奖,“锦囊妙计—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新一代载药囊泡纳米制剂开发”等13个项目获得银奖,“万荷互联—虚拟电厂负荷端聚合通信系统”等21个项目获得铜奖,“烟气中CO2与N2共电解还原合成高附加值乙酰胺的反应装置”等17个项目获得优秀奖。获奖团队将有机会代表学校参加全省乃至全国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讯员
2023年7月8日
其他

我校光电信息学院张诚教授课题组发表超表面AR显示综述文章

OpticalMaterials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并获得多个研究项目资助。编辑:李炎璟审核:詹必胜
2023年7月4日
其他

2023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专场成果转化创新大会举行

为深入贯彻国家智能制造创新战略,积极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和科技成果转化运营协同,共同促进学校科技成果高效转化,6月29日下午,2023·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专场成果转化创新大会活动在梧桐语问学中心举行。
2023年7月4日
其他

“互联网+”银奖|智多“芯” :抗生素用药检测战士

抗生素耐药性(AMR)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抗生素用药检测对遏制抗生素滥用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检测方法耗时长,价格贵,普及率低导致抗生素滥用现象进一步恶化......“智多芯”团队创新性地采用微流控病原药敏快检让细菌药敏检测“久旱逢甘霖”智多“芯”
2023年7月1日
其他

“互联网+”银奖 | 磐登动力:直驱电机,负重勇攀高峰

破解直驱电机在重载车应用难题全新研发自主路线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助力我国实现重载车辆全电驱动创新热情成就绿色未来磐登动力提供中国动力今天一起来见证华中大“磐登动力”团队的双创征程!磐登动力——重载车辆直驱电机开拓者项目负责人:徐百川指导教师:杨凯、李黎、罗珺、李健、许文立参赛队员:黄煜昊、罗超月岭、陈雨楠、梁鸿元、王雅丽、王星宇、吕佳佳、谢佳琪、崔玥琦、王翼、孙宋君、姜峰、杨帆、贺昆推荐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获奖情况: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
2023年7月1日
其他

“互联网+金奖” | 一直游到云上存储的蓝海深处

4|“互联网+”金奖|“巨安储能”——以先锋科技,助双碳革命!
2023年6月28日
其他

“互联网+”金奖 | 基于FPGA的图计算加速器:引领中国“芯”时代

姚鹏程推荐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所获奖项: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023年6月26日
其他

“互联网+”金奖 | “芯动视行”:极致视觉感知,赋能国产AI芯片

面向自动驾驶场景他们研发软硬件协同视觉感知系统提升国产芯片上视觉算法的运算效能使相关视觉感知算法有效适配国产AI芯片让国产智能汽车更好地在宽阔的街道驰骋项目负责人:方杰民指导老师:王兴刚
2023年6月25日
其他

“互联网+”金奖 | 华中大人,造中国芯!

以三大自主创新技术改良传统芯片成本降低90%填补国内相关技术空白一起来领略华中大“光迹融微”团队的追光创新之旅!光迹融微——新一代高性能激光雷达芯片领军者项目负责人:魏子琛参赛队员:石明锐、王晓雨、刘荣武、黄晴毓、张星、陈雨禾、曾洋、向曾、赵昊、严进、胡晓峰、郭翔宇、石洋指导教师:余宇、李玲、卫平、刘冬生、姜波、黄静琦推荐院系:光电信息学院、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获奖情况: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初创组
2023年6月21日
其他

“互联网+”金奖|“巨安储能”——以先锋科技,助双碳革命!

研发出全铁液流电池系统解决锂电池成本高、储能时长受限等核心问题具有大容量、高安全、高效能等特点获诺奖得主认可被评价为“电化学储能领域的革命性突破”“巨安储能”——以先锋科技,助双碳革命项目负责人:孟锦涛参赛队员:刘沛、孙宇轩、汪涛、汪林锋、廖梦怡、郭锦华、何爱琦、曾逸麟、洪阳、余帛阳、班承力、姜英黄清、Eric
2023年6月18日
其他

“互联网+”金奖丨“博济慧眼”——博济众生,慧眼救世!

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定于2023年5月-10月举办。我校第九届“广东工研院杯”创新创业大赛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初赛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在此之际带大家一起回顾我校在第八届“互联网”+大赛中获奖团队的创新创业故事,期待今年有更多优秀的团队脱颖而出!我校“博济慧眼”团队十年磨一剑集结华中大人智慧打造多光谱多模态智能内镜系统讲好双创故事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博济慧眼”——博济众生,慧眼济世(团队部分成员合照)项目负责人:肖俊参赛队员:胡颖洁、殷明明、谢子为、蒋仕昕、韩宏鑫、骆安澜、周诺、徐江南、葛越、王亚楠、薛萌、汤子毅指导教师:王志华、罗亮、王健、袁响林、王少刚推荐院系:同济医院
2023年6月16日
其他

齐“芯”聚力谋发展,集微峰会首届“华科大校友论坛”完美收官

6月3日晚,我校校友论坛首次亮相本届集微峰会在华科大半导体行业校友会副秘书长蒲璐主持下,来自产业、资本、政府、高校等半导体领域的华科大校友汇聚一堂,共同就人才培养、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产教融合、机遇与挑战、产业投资、资源共享等话题展开了研讨与分享。华科大半导体行业分会,是华科大校友总会旗下第一个行业性校友会,由我校百余名半导体行业资深校友共同发起成立。成立半导体行业校友会的宗旨是凝聚校友力量,分享投资及产业资源,与学校合作共同创建产学研投平台,为校友们创建新的科技、产业、金融全链条深度交融的载体平台,助力Huster为国家半导体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会上,华科大半导体行业校友会会长黄沛作为校友代表率先发言称,多年以来,华科大培养了大批半导体人才,已经成为了半导体行业的生力军,行业许多关键岗位都有华科大校友担纲、领衔挂帅;而于2022年成立的“华科大半导体行业校友会”是半导体行业校友献给母校70周年诞辰最好的礼物,期望以此给华科大校友在资源对接、创新创业、投融资等各个方面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切实给校友提供帮助。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雷鑑铭表示,“我们虽然是个年轻的学院,但却有着深厚的学科历史沉淀,我们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在红旗下长大,现在正在努力向世界一流学科方向发展。”此外,雷鑑铭还详细介绍了我校集成电路学院目前的学科建设、最新科研成果等情况,同时指出华科大“对武汉从重工业城市转型科技城市作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我们深知半导体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今年以来,整个行业都不景气,行业发展道阻且长,”黄沛认为,“在这样的时刻,更需要广大校友齐心聚力、互相取暖、互相支持。半导体是个周期性行业,熬过寒冬腊月必将迎来春暖花开之时,希望各位校友牢记‘明德厚学、求是创新’校训,守望相助,薪火相传,发愤图强,为中国半导体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编辑:席琳审核:郭菁来源:集微网往期推荐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华科大 x ColorOS 双向奔赴,共促产学研生态发展

手机使用时间过长,日积月累下会产生很多缓存碎片,不仅占用空间,还会阻碍新文件按照连续排列形式进入硬盘,导致存取文件速度下降,这是影响系统持久流畅的一大难点。基于这一用户体验痛点,此次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我校与广州南沙区牵手共建新型研发机构

6月10日,我校与广州南沙区签署《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交叉科学创新研究院(广州)(以下简称“研究院”),促进学校科研人才实力与南沙创新产业生态全面对接,助力南沙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卢一先,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校长尤政见证签约,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谢伟、我校科发院院长廖小飞代表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研究院将重点围绕科学仪器、医疗器械、高端制造装备、高性能先进材料、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等方向开展共性技术研发、中试验证、成果转化等工作,重点建设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交叉技术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国际合作交流中心等平台。谢伟表示,南沙因创新而强,华中科技大学因创新而名,各自优势和特色明显,双方共建合作伙伴关系,是飞跃长江、击水珠江的“开放融合”之举,是从武汉喻家山到南沙黄山鲁的“科技攀登”之旅,将有力推动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南沙也将积极营造一流营智环境、一流政策环境,推动与高校的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共建共享,不断开辟合作发展新空间。尤政校长介绍,希望签约双方能够紧密围绕和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以研究院平台为学校汇聚引育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等一流科技人才力量,聚焦南沙产业需求,通过研究院整合集聚龙头企业创新资源,以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为重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学校更多的优秀科技成果在南沙转化、落地生根。尤政校长表示,研究院未来将致力于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新型研发机构,助力南沙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科技创新引擎,成为华中科技大学支撑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编辑:杨炅然审核:詹必胜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我校学子获CVPR 2023 UG2+挑战赛两项全球冠军

日前,2023年CVPRUG2+挑战赛结果揭晓,我校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颜露新教授、钟胜教授、昌毅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图像识别与智能系统”团队2022级硕士生郭赟、2021级硕士生肖雪尧、2019级本科生王枭雄、2020级博士生李祎组成的参赛队伍HUST_VIE,斩获了“单帧图像去雨”赛道全球冠军;2022级硕士生许晟旗、2021级硕士生肖雪尧、2020级博士生曹舒宁、2022级博士生刘昊岳组成的参赛队伍VIELab-HUST,斩获了“大气湍流校正”赛道全球冠军。CVPR是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国际公认的三大顶级会议之一,UG2+挑战赛由CVPR、政府机构、计算机视觉领域权威学术机构以及知名企业共同举办,主旨是挑战和探索恶劣成像条件下的图像复原与增强算法,凭借着严苛的竞赛标准,成为全球AI领域团队检验自身基础研究成果的试金石。“单帧图像去雨”赛道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组织,吸引了世界各地275支参赛队伍参加。我校HUST_VIE参赛队提出一种两阶段渐进式雨天图像增强方法,有机结合模型驱动优化方法与数据驱动学习方法,兼具强表达能力与泛化性,以综合指标最优取得冠军。“大气湍流校正”赛道由普渡大学智能成像实验室发起,吸引了世界各地40支参赛队伍参加,比赛围绕“远距大气湍流扰动下目标识别”主题,设置两个子赛道:大气湍流下文字识别、大气湍流下编码靶标识别。我校VIELab-HUST参赛队伍提出了一种模型与数据联合驱动的大气湍流校正复原框架,先通过多帧配准自适应融合校正图像畸变,进而通过神经网络模型校正图像模糊,实现远距湍流图像畸变与模糊退化效应校正,在两个子赛道都取得冠军。“图像识别与智能系统”团队隶属于多谱信息智能处理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成像目标探测识别领域深耕多年,在CVPR、ICCV、AAAI等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顶级国际会议上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相关成果已在军民重要领域应用。编辑:杨炅然审核:詹必胜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2023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武汉赛区,启动报名!

2023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武汉赛区启动报名春秋积序,寒木春华又是一年六月2023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武汉赛区正在报名正在报名正在报名作为教育部认证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项目,众多高校将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纳入校内学科竞赛并奖励创新学分。大赛还有丰厚的比赛奖励心动不如行动创客们快来激情创造!2023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武汉赛区
2023年6月10日
其他

我校学子获CVPR 2023工业异常检测竞赛全球亚军

01全球亚军!6月5日,2023年CVPR(IEEE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VAND(视觉异常和新颖性检测)Workshop零样本异常检测挑战赛正式宣布比赛公布。由我校机械学院沈卫明教授、高亮教授担任指导教师,“运筹与优化”团队2020级博士生曹云康、2020级硕士生孙晨、2019级本科生徐晓豪、2023级博士生程育奇组成的参赛队——“SegmentAnyAnomaly”(分割一切异常),取得了全球亚军的好成绩。02比赛介绍本次比赛由亚马逊人工智能研究院发起,谷歌、因特尔、慕尼黑工业大学等企业、高校共同举办,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众多参赛队伍。比赛围绕工业视觉检测的“冷启动”问题,旨在降低视觉异常检测方法对训练数据的依赖,更符合实际工业需求。03我校成果我校机械学院“运筹与优化”团队已在工业视觉检测领域耕耘多年,在IEEE
2023年6月10日
其他

德国科学院院士Ingrid Fleming教授受聘我校顾问教授

6月5日,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医学院科研院长Ingrid
2023年6月8日
其他

我校物理学院黄胜友课题组在冷冻电镜结构建模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Today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61133002,62072199)和学校人才引进基金的资助。编辑:岳明审核:
2023年6月6日
其他

华中科技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正式成立

✦5月26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成立仪式在主校区举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于俊清,OpenHarmony技术指导委员会主席陈海波,OpenHarmony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张兆生,我校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委书记王学东,软件学院副院长沈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鹏,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陈凯、党委副书记高飞,OpenHarmony
2023年6月3日
其他

华中科技大学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吸引世界“目光”!

从“追光”到“发光”华中科技大学的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吸引了世界“目光”5月30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湖北省委共同主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北的实践”专题对外宣介会在武汉举行。此次宣介会以“中国式现代化:新理念、新格局”为主题,通过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以及湖北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践和成效,展现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给中国发展注入的强劲动力和为世界各国提供的新发展机遇。蒙古国家大呼拉尔副主席、民主党妇联主席奥登图雅,“摩尔多瓦社会主义者党和共产党人党”联盟议会党团主席、副议长巴特雷恩察等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和拉美28个国家的170余名政党领导人或代表现场出席会议。当日上午,170余名党宾政要来到我校,参观考察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和湖北省的科技创新成果。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我校党委书记李元元院士,湖北省委外办主任章笑梅,湖北省经信厅厅长刘海军等陪同考察;我校副校长陈建国、于俊清参加活动。在研究中心展厅,考察团现场参观了学校在信息光电子、能量光电子和生命光电子三大领域开展的基础性、前瞻性、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研究成果。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技术(MOST)能够制作出现今世界上最清晰最完整的小鼠大脑地图;全数字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仪(全数字PET)仅20秒就能完成全身检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板比传统晶硅电池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污染更小,是强势崛起的下一代光伏技术……一系列前沿科技和创新成果,让考察团嘉宾连连称赞“太厉害了”。“这个大数据光盘库体积虽小,容量却不小,它的总容量能超过1.5PB……”李元元向巴特雷恩察介绍道,华科大注重原始创新,开展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技术攻关,多项科研成果已经转化落地,并且走出了国门、迈向了世界,希望能够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也希望与摩尔多瓦加强交流与合作。“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巴西进步党宣传事务副书记、党主席办公室主任米里昂·维奥莱塔一边参观一边用手机拍摄,遇到感兴趣的地方,还会请翻译帮助询问讲解员。“武汉非常具有创新性,这里的大健康产业、电子设备产业都非常有发展前景,将来或许会成为南非与中国制造业开展合作的关键领域。”南非克里斯·哈尼研究所所长斯腾比索·班固对一系列“从制造迈向创造”的科技项目印象深刻。“我认为两国之间的合作可以延伸到各个方面,希望我们有更多学生能到湖北这所美丽的大学进行学习交流。”贝宁国民议会财政和贸易委员会主席热拉尔·贝农西对“森林大学”的校园环境和科研成果很是肯定。考察团还参观了湖北省制造业创新成果展。华工激光、华中数控、高德红外、长飞光纤等一批科技领军企业的仪器装置、设备模型、宣传视频纷纷亮相。由华科大孵化、培育的华工激光研发的激光打标机吸引了多名外国友人现场体验。拉美中国政治经济研究中心社交网络和媒体运营负责人奥尔内利亚·科尔德罗·阿莱打印了自己的个性书签,她直呼:“不仅速度快,而且很精准,太神奇了!”在户外展位前,5款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吸引了蒙古民主党干部考察团成员们的目光。询问了汽车各方面的运行参数后,他们坐进东风猛士车内亲身感受驾乘环境,欣喜地说道:“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上前景广阔,这辆车内部空间非常宽敞,驾驶体验一定很棒!”津巴布韦鲁兹沃媒体资源中心高级研究员菲利帕·贾贾在了解展示成果之余,还收集了满满一沓宣传手册。她说:“我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和报道中非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希望回去以后能给津巴布韦的人民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参观完后,保加利亚共产党第一书记阿列克桑达尔·帕乌诺夫谈到,2011年他曾率团到汉访问,这次再来湖北,感受到“新的巨大变化”,“无论是交通、科技还是人文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的很好例证,中国发展的成绩与拥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密不可分。他直言:“‘中国奇迹’的出现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发展的历史经验十分宝贵,这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期待双方在交流中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据悉,此次宣介会是党的二十大之后举办的首场“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地方专题宣介会,也是近年来在湖北省举办的外国政党最多、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外事活动。宣介活动历时6天,共举办36场活动,包括集体会见、专题宣介会、招待晚宴及夜游长江、主题教育宣讲会,以及在武汉、襄阳、宜昌、十堰等市州参访等。与会外宾高度评价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带领中国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表示通过此次访华和参加专题宣介会,聆听“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见证中国各地蓬勃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深入探究中国成功的“密码”,进一步增加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方式的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向世界表明,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中国的发展成就极大提升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未来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系列重大全球性倡议,对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希同中国共产党加强治党治国经验交流互鉴,共同推进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编辑:吴京爽审核:
2023年6月1日
其他

全国首个!又是华科大

5月26日,国内首个数字空天技术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数字空天技术研究所揭牌暨所长聘任仪式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航空航天学院院长于登云,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教授共同为数字空天技术研究所揭牌。许晓东为李志颁发学校双聘教授聘书,于登云为李志颁发研究所所长任命聘书。许晓东表示,如何把握发展数字经济的历史契机,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插上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双翼”,是当前一个重要命题。华中科技大学高度重视力学和航空航天学科的发展,航空航天学院成立数字空天技术研究所是正当其时。他希望研究所进一步凸显华科大航空航天学院的研究特色,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增强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能力,在航空航天领域贡献更大力量。据悉,数字空天技术研究所的成立直接面向国家对航空航天领域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彰显了华科大在充分发挥高校推动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以及科技强国、航天强国中的重要战略规划。目前,研究所已汇聚了一批产学研高水平人才,下一步将寄托现有基础建设数字航空航天技术研发基地、飞行器设计教研基地、数字航空航天产业孵化基地、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等一批科研教学基地,进而引领数字航空航天新业态发展规划,探索数字技术,创造数字资产,赋能航空航天产业升级,牵引多学科协同发展。编辑:岳明审核:庞秀梅
2023年5月30日
其他

我校举办《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创刊首发仪式暨“信息技术与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

2022年12月31日,《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创刊号首发式暨“信息技术与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在校以线上会议形式举行。校长尤政院士,副校长许晓东参加活动。创刊首发仪式上,尤政在致辞中指出,《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的创刊是学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该期刊的创办将进一步加强我校的跨学科合作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学科建设。他对办刊提出四点要求:一是严守政治立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刊宗旨,坚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质量意识;二是聚焦研究重点,发扬学科交叉优势,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管理创新的需要,推动我国管理实践改革;三是扎根祖国大地,充分提炼信息技术在中国管理领域的实践经验,切实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促进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源源动力;四是充分发挥期刊学术委员会和编委会专家学者的聪明才智和学术影响力,将刊物打造成为学者认可、同行瞩目、社会关注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副校长许晓东宣布《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学术委员会、编委会组成名单。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3所高校的45名知名学者分别被聘为期刊学术委员会和编委会成员,其学科领域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新闻传播学等。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燕继荣教授在致辞中提出,《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要有远大志向,要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术刊物,成为中国的学术品牌,努力成为公共管理和信息技术领域的Nature。他希望期刊发挥思想和学术引领作用,为应用学科不断拓展新领域。国家杰青、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朱旭峰教授在致辞中提出,该刊的创办有助于学界对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国式现代化开展学术研讨,促进理论创新,推动成果转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手段,助力我国成为全球数字治理的引领者。“信息技术与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同期举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朱旭峰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孟庆国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开峰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郁建兴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姜晓萍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陈振明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叶强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敬乂嘉教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黄新华教授、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张雷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教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孔繁斌教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谭安奎教授围绕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领域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先后作主旨发言。新成立的《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编委会围绕如何创办高质量的学术期刊进行了研讨。公共管理学院王冰教授向专家们介绍了期刊发展规划,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章文光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周忠良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魏玖长教授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湖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的20余名期刊编委会成员就如何办好期刊进行深入讨论并提出中肯建议。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毅对编委会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希望将期刊打造成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学术共同体和学术交流平台。据悉,《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是由教育部主管、我校主办的学术刊物,为双月刊。该期刊瞄准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的前沿学术方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计算机学院、公管学院、管理学院、新闻学院等校内相关单位负责人和50多位国内相关学科知名专家学者参加活动。编辑:王茁铖审核:
2023年5月30日
其他

我校赵彦兵/杨祥良课题组研究重要进展:双价金纳米簇的射频场激活肿瘤细胞焦亡用于癌症免疫治疗

Nano)在线发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赵彦兵教授和杨祥良教授的研究论文“Radiofrequency-Activated
2023年5月30日
其他

15倍提升!我校师生联手名企再破超算存储世界纪录!

近日,从德国汉堡召开的国际超算大会ISC2023传来消息,我校并行数据存储实验室(HUST-PDSL)联合华为分布式存储和济南超级计算技术研究院研发的OceanFS2超算文件系统,运行在配备了华为OceaStor
2023年5月27日
其他

如何培养本科生创新人才?看华科大材料学院怎么做

5月13日至5月14日,材料学院2019级本科生周丁涛代替远在英国帝国理工深造的梁昊樾师兄完成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总决赛答辩,他们的团队项目《构筑
2023年5月25日
其他

《人民日报》关注我校武汉光电工研院:让新型研发机构发挥更大作用

5月15日,《人民日报》科技版创新谈栏目刊登《让新型研发机构发挥更大作用》文章,论述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重大意义。在文中以我校武汉光电工研院为例,解释新型研发机构相较传统科研机构的体制机制突破和运营方式创新。现将报道全文转载如下: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意义重大。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发布的《2022年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共计2412家,同比增长12.7%。新型研发机构一般被称作“四不像”,是因为这些研发机构“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不完全像事业单位”。凭借全新的组织形式和体制机制,新型研发机构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传统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主要“新”在体制机制——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这样的特质决定了新型研发机构在成立之初,便树立了面向市场、服务产业的创新目标,围绕实际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以武汉光电工研院为例,他们瞄准光电子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打通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近年来,伴随着一系列支持政策出台,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加速落地并稳步发展。这些新型研发机构在集聚高质量人才、为企业提供有效技术供给、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作用显著,成为推动创新的生力军。同时,在协同创新、人才吸引、科研合作、前沿技术增量供给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探索了科技、产业、资本等要素结合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要看到,这些新型研发机构整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技创新成为关键变量,新型研发机构在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可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意义重大。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挥更大作用,需要继续强化政策引导。要进一步细化新型研发机构分类、经费资助、人才引进、税收优惠、股权激励等支持政策;支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发挥优势,和企业共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扶持政策。比如,在经费资助上,要鼓励多元化投入;在资源配置上,增强其资源聚集和产业提升能力。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挥更大作用,还要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优势,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充分释放创新主体活力。如深化科研自主权、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等改革,探索建立更加科学的激励机制;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建立健全关于新型研发机构的绩效评价机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支持。通过政策引导和措施保障,不断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从而进一步优化我国科研力量布局,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编辑:鲁建明审核:郭菁
2023年5月23日
其他

华中科技大学众创空间第十二批项目入驻名单发布

2023年5月18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众创空间第十二批项目路演答辩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亮胜楼12楼路演中心举行。路演现场本次路演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创新创业办詹必胜老师、庞秀梅老师,创业导师赵宁,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武汉自贸区)创始合伙人许水玲,启航聚力基金经理杨立丰作为评委,共15个申请项目进入路演答辩,路演项目涉及智能制造、图像识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文化创意、互联网+等多个领域。路演现场本次项目路演分为:项目陈述及评委提问两个环节。申请入驻的项目负责人通过PPT演示、视频、产品展示等多种方式进行陈述,并分别从项目内容、市场财务、商业模式、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项目汇报。随后,专家评委分别从项目可行性,市场前瞻性,产品发展前景与产品不足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提问。路演现场会后,根据项目路演答辩情况,专家评委们评选出了发展潜力较好、创新点突出、发展前景较好、有一定科技含量的10个创业项目,免费入驻华中科技大学众创空间。接下来,华中科技大学众创空间将为入驻项目和团队提供全流程的孵化服务和资源对接,推进成果转化,促进创业项目落地。★入驻名单公布(注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关于华中科技大学众创空间华中科技大学众创空间,位于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亮胜楼11-12楼。由学校和企业共建,依托启明学院与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旨在引入企业、政府及社会各界优质资源,为创业搭建高水平、开放式的平台。目前,华中科技大学众创空间,已形成创新创业各类资源和要素集聚,推动创意创新创业线上贯通,面向全体师生及校友的创新创业实践和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华中科技大学众创空间,已累计孵化学生创业团队63个,其中成立公司进行专业化运营的团队32家,各入驻团队获奖无数,包括但不限于:获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获评光谷3551人才认定、获评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光谷创业明星称号等。
2023年5月23日
其他

“强场超快光学”创新研究群体实现时域界面折反射的规范势调控

Longhi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资助。近年来,创新研究群体在合成维度光子学领域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多项成果接连发表在Phys.
2023年5月20日
其他

我校物理学院本科生在中子星物理研究中取得成果

Pais博士的热情帮助。目前其已获得世界顶尖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资助,毕业后将继续从事引力波天体物理的研究。编辑:刘陈审核:
2023年5月18日
其他

大二就进全校顶尖实验室!我校率先面向本科生开设实验室轮转课程

5月11日,我校未来科创学术论坛上,未来技术学院120名大二学生,自信地站在自己主要参与的科研海报前,向全校10余名教授专家做汇报。120张科研海报分为“信息与人工智能、机械制造与集成电路、生物医学与大健康”三个领域方向,这是他们上学期实验室轮转课程的汇报展示。我校未来技术学院是全国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之一。目前,未来技术学院在全国率先面向本科生开设实验室课程轮转课程,并设置学分。实验室轮转课程涵盖学校43个顶尖实验室,学生自主选择三个实验室轮转学习,每5周轮转一次。未来技术学院院长丁汉院士表示:“我校未来技术学院通过实验室轮转课程,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率先体验到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为我国新工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新样板。”学生展示120名学生进顶尖实验室,跟随院士专家学习走进学生的科研海报展区,我校未来技术学院2021级120名学生的科研海报分组依次排开,展板上各类科研课题应接不暇。光学芯片的非线性激活函数测量、软件磁机器人的调研和仿真模拟、人工智能文字识别、结构光照明调制显微镜……120个科研课题各具特色,但均是各自领域的前沿课题。唐明(右)和学生交流未来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唐明教授介绍,实验室轮转课程涵盖了学校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和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5个王牌科研单位,李培根院士等一批专家学者直接参与学生项目指导,带领学生直击学术科研最前沿。学生和导师进行双选,2101班的学生卢笑笑就在李培根院士的指导下开展科研。“在学校最好的实验室跟随院士,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科研,真的很幸运。”卢笑笑说。在李培根院士及其团队教授的指导下,她聚焦连续结构拓扑优化进行研究。五个星期的实验学习中,她学习了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仿真实验,收获颇丰。2104班的学生熊佳旺在第一个实验室学习时,跟随唐明教授和严思琦副教授聚焦光学芯片的非线性激活函数测量展开研究。搭建实验设备时,熊佳旺学习使用高精密的光学仪器,“光谱仪、光放大器、光功率计等光学仪器在做实验时都运用到了,以后再需要使用这些仪器时我已经掌握了方法。”熊佳旺说。熊佳旺还参与了课题组每周的组会:“学术氛围真的很好,讲到一个难点的时候,唐老师或者严老师就直接在黑板上板书,跟师兄师姐们交流,让我感受到了真实的科研氛围。”在生物医学与大健康领域实验室学习时,熊佳旺在上一个实验室学习的科研方法得到了进一步运用。学生在实验室轮转期间需要前往三个领域的实验室,学习交叉学科知识。与此同时学院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要求,如文献阅读、实验实操、实践报告等,指导学生深度参与实验室科研项目,了解科研前沿知识、学习科研方法。率先面向本科生开设,让学生提前明确科研方向“未来的科研必定是跨学科,未来技术学院就是培养未来科创领军人才。我们的学生要掌握交叉学科的知识,一开始就要在多元化的环境中学习。”唐明说,实验室轮转学习在国外比较普遍,我校在国内属于开创先河。通过这个课程,学生在学校最好的实验室走了一圈,全面系统地了解相关研究领域,明确未来的科研方向。实验室轮转过程中,唐明指导了朱正、许绍航、万金鹏、卢振澎等9名学生。展示汇报环节,卢振澎就汇报了他在唐明指导下的《飞秒激光加工光纤制备传感器器件的研究》项目。做这个项目时,起初的文献阅读就让卢振澎感觉到困难,但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认真完成了数篇科研论文的阅读,学习了解该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并在科研中对这一领域产生了浓厚的科研兴趣,目前已经选择了这一方向作为以后的科研方向。学生展示未来技术学院2102班的吴垂云则把科研方向瞄准了生物医学与大健康领域。“之前对三个领域了解很局限,但在实验室轮转学习时,我去深入学习了解了,这对我帮助也很大。”吴垂云说。实验室轮转期间他先后跟随袁菁教授、段国韬教授和刘冬生教授学习。其间,吴垂云发现自己对于袁菁教授所研究的脑部成像十分感兴趣。汇报时,他详细地向老师们汇报了自己在袁菁指导下的关于结构光照明显微镜的相关研究。未来技术学院2021级辅导员老师李梦叶介绍,目前学生们大都留在此前实验室轮转的老师课题组,也明确了未来要继续做科研的方向,“刚入学时,可能会存在扎堆在某一热门领域实验室的情况,但是经过实验室轮转,大家更加明确了各自的兴趣所在和未来研究方向。我想,这就是实验室轮转带来的重要启迪。”16周的轮转学习,学生们的整体表现怎样?唐明谈到,“学生们都很有冲劲,提出的一些科研想法都很有希望产出优质的成果。我们进行实验室轮转尝试的‘小目标’算是达到了预期。”据悉,目前120名学生将实验室轮转的科研项目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题,将科研项目进一步向前推进。活动现场作为人才培养的特区,下一步我校未来技术学院将继续面向2022级学生开设实验室轮转课程,全体学生在大二年级时就进入全校顶级实验室学习。与此同时,未来技术学院还会在课程建设上进一步探索,强基固本的同时,引导学生们广泛接触科学前沿,学习交叉学科知识。编辑:鲁建明审核:詹必胜
2023年5月16日
其他

我校张新亮、张驰研究团队在超大带宽实时光学矢量示波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Wong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响教授、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张红广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硕士生蔡宇翀及博士生李耀帅为共同作者参与相关工作。Lun
2023年5月13日
其他

治疗肺癌转移的新方法,我校同济医学院最新研究

导读:肿瘤转移的特征是肿瘤细胞扩散到新的部位,导致继发性肿瘤的形成,转移过程中,恶性细胞具有迁移性和侵袭性,从原发肿瘤向外扩散,通过血管或淋巴内渗进入血液循环。5月4日,我校同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cell
2023年5月11日
其他

【招募令】华中大众创空间邀请创业团队免费入驻!

华中科技大学众创空间项目招募正在报名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双创”升级版,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完善我校创新创业实践和服务平台,营造校园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我校依托启明学院与大学科技园建设了华中科技大学众创空间(以下简称华中大众创空间)。目前,华中大众创空间已被认定为教育部中美青年交流中心、省级众创空间、湖北青创园首批试点单位。2022年,华中大众创空间,从全省14个市(州)107个青创空间中脱颖而出,获青创空间专项赛决赛金奖。自2018年3月,华中大众创空间揭牌成立以来,与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结合,为服务学校双创工作,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发展,华中大众创空间搭建了完善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在校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的孵化服务平台,已成为学校创新创业资源的流量入口。
2023年5月9日
其他

专家学者齐聚武汉共议中国建造新未来

5月6日,以“中国建造2035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3智慧城市与智能建造高端论坛暨中国建筑学会智能建造学术委员会年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活动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中国建筑学会等单位指导,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科学技术局、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建筑学会智能建造学术委员会等单位主办,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政府、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数字建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开幕式环节,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高亮,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王翠坤,武汉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盛继亮,汉阳区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郭笑撰分别致辞。本次论坛共计举办40余场主题演讲和2场互动讨论,吸引了千余名嘉宾线下参与。论坛上,多名院士及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建造2035高质量发展项目研究以及相关技术前沿、产业应用、人才培养等热点问题进行主旨演讲,助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为智慧城市与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烈云作《中国建造2035高质量发展战略》项目总体报告。从战略层面研究推动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的“四大任务”和“五大工程”,强调以绿色建造为发展目标,以智能建造为技术支撑,以建筑工业化为产业路径,以建造国际化提升企业品牌和国际竞争力,以行业治理现代化为改革动力,助推“建造大国”走向“建造强国”。在2023智慧城市与智能建造高端论坛召开之际,丁烈云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中国建造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实现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面向数字经济复合型人才。推进工程建造转型升级我国工程建造总体上仍然是粗放型生产方式,存在产品性能欠佳、资源浪费较大、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益低下等痛点问题。当前,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发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并与各产业深度融合,催生产业发生深刻变革。我国建造产业应当深刻理解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变革和紧迫性,充分把握行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建筑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支撑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化、智能化、工业化、全球化发展以智能建造为技术支撑,以建筑工业化为产业路径,以绿色建造为发展目标,以建造国际化提升企业品牌和国际竞争力,以行业治理现代化为改革动力,助推我国从“建造大国”走向“建造强国”。根据中国建造发展战略目标,到2035年,硬技术和软实力全面提升,成为全球建造强国。工业化和智能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智能装备和建造机器人广泛使用;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融合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责任事故实现零死亡;碳排放从峰值向中和迈进,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形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产业集群和新业态。培养工程科技复合型人才从业人员能力提升是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的前提。随着智能建造发展的步伐逐步加快,需要培养大量具备扎实专业基础,又能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复合型人才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工程科学基础,在掌握原有专业核心知识基础上,增加学科交叉知识。还要特别培养学生“数据驱动工程”的能力,让学生具备“掌握算法、驱动设备、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实现建造过程从“人工建造”向“机器人建造”转变。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的学习,强调学生对不同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针对工程问题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探索解决方法。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烈云展览部分及其他系列论坛活动将于5月9日至11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持续举办,届时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家参展企业携带新产品、新技术参展。武汉国资国企主舰队将集中亮相,全面展示国资国企改革成果及在支撑城市建设、增强城市功能、促进产业转型、保障民生服务、提升城市品质、强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彰显国企担当。编辑:岳明审核:吴芳
2023年5月9日
其他

“喻”见智能|“数据智能”团队招新

Foundry边缘计算通用框架、调度算法、文件备份策略等。小组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向云边端协同的新型数据管理理论与方法”,由周可老师和李春花老师指导。创新小组3:AI
2023年5月7日
其他

厉害了华科!国内首创“一针T走”红斑狼疮 !

“被称为世界难题的红斑狼疮,如今有了治疗新方案。”5月4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宣布:成功运用CAR-T细胞免疫疗法根治系统性红斑狼疮。该院血液病研究所专家团队将CAR-T疗法瞄准肿瘤外的“新靶点”——红斑狼疮。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专家团队与患者合影。(右起第三位为胡豫教授,左起第三位为梅恒教授)治疗效果显著面貌判若两人4日,小饶的面部和手部红斑、红肿发紫、脱发、口腔溃疡等症状均明显改善,与来协和救治之前判若两人。21岁的小饶在山东某高校学医四年,遭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折磨近11年。“10岁时确诊,医生说这病很难治好,只能吃药控制。”小饶苦笑着说,11年间她每个月都得复查开药,还做过激素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和生物治疗,但效果差强人意。大量脱发、身上多发红疹和周身疼痛等让她苦不堪言。通过网上搜索,小饶得知国外已将CAR-T成功应用于红斑狼疮治疗,而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和多方打听后得知,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正在进行CAR-T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注册临床研究,小饶立即与该项目负责人梅恒教授取得联系。经过各项前期检查,小饶符合CAR-T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各项临床指标。梅恒教授团队依据她的病情精心制定方案,周密进行采集前的治疗准备。2月28日,开始进行单个核细胞采集。3月22日开始清淋化疗。3月28日进行细胞回输。两千万个经过CAR修饰的T细胞,缓缓地从小饶的静脉注入体内,直接靶向红斑狼疮的B细胞,开启“精准打击,各个击破”的战斗。4日是小饶回输的第38天,她再次来到协和医院复查。检查结果提示,各项重要指标已降至正常范围内。“再也不需要激素药物,感觉生活刚刚开始。”小饶欣喜地说。她也成为华中首位采用“CAR-T”成功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2023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