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叮!恭喜你收到一份来自六合建筑工作室的招生宣传首先是我们的自我介绍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中国传统村落与建筑文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2019年-2022年)天津市首批高校智库六合建筑工作室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雄厚的师资队伍为坚强后盾,以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中国传统村落与建筑文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长期致力于聚落变迁与长城军事聚落、人居环境与生产性城市、遗产保护与信息技术应用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工作室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培养,教学、科研、交流等工作均围绕这一首要任务展开。进入工作室学习的研究生,有条件潜心某一科研方向,在国际会议、高水平期刊上直叙己见;有机会赴野外进行遗址调查,探究传统村落的文化底蕴,领略长城的雄壮巍峨;有选择一展身手拼搏竞赛,收获博得头筹的幸福与喜悦;也有可能赴国外著名学府访学深造,在学术前沿历练、提升、突破。工作室将为每一位研究生提供引导、支持和保障,只要努力付出、坚持不懈,就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知识,放眼全球、心向家国,立足现实、勇于创新的复合性高端人才,是本团队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进入六合我能收获什么?进入工作室学习的研究生有条件潜心某一科研方向,在国际会议、高水平期刊上直叙己见有机会赴野外进行遗址调查,探究传统村落的文化底蕴,领略长城的雄壮巍峨有选择一展身手拼搏竞赛,收获博得头筹的幸福与喜悦也有可能赴国外著名学府访学深造,在学术前沿历练、提升、突破工作室将为每一位研究生提供引导、支持和保障,只要努力付出、坚持不懈,就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知识,放眼全球、心向家国,立足现实、勇于创新的复合性高端人才,是本团队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壹六合团队团队人员配置合理,研究基础坚实,相关理论和技术兼备工作室现有教师及研究生近10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讲师3人,以及8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团队负责人张玉坤教授为中国建筑教育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奖——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教育奖获得者,中国民居建筑大师。团队成员包括(按姓氏笔画排序):孙莉、李严、李哲、贡小雷、张睿、苑思楠、郑婕、谭立峰等多位老师,集中了建筑规划、信息技术、历史理论、社会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力量,可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空间句法、建筑信息模型、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导师介绍张玉坤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2016年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建筑教育奖、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民居建筑大师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主任、“中国传统村落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同创新中心”CTTI智库负责人,曾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副院长、党委书记、天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传统民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村镇建设分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建筑学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中建筑》常务编委、《建筑与文化》《中外建筑》《中国建筑教育》《城市环境设计》等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聚落变迁与长城军事聚落、人居环境与生产性城市、设计形态学,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13项;主编中国首部《中国长城志卷四:边镇·堡寨·关隘》,主编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批专利10余项,完成遗产保护规划20余项。(邮箱:zyk.tj@163.com)王绚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访问学者。中国建筑学会会员、天津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影像专委会委员及智库专家。主要研究方向:聚落与城市空间形态、居住环境安全性研究、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基金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及省部基金14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独立出版学术专著1部,合著出版书籍5部。曾获得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设计优秀教案,指导学生获得诸多建筑设计奖项。(邮箱:xuanerwang@126.com)孙莉博士,讲师、佐治亚理工学院访问学者。曾获天津大学沈志康奖教金等荣誉。主要研究方向:绿色生产性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都市农业与食物系统规划。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1项天津市建设系统软科学课题研究项目、1项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共计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8篇。指导学生荣获2018中国建筑新人赛Top100、2016同济大学国际建造节三等奖。(邮箱:ling20050834@sina.com)李严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建设部村镇司传统民居调查核心工作组成员、中国长城学会会员,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美术系访问学者(CSC资助)、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访问学者(行知奖学金资助)、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所访问学者(“中国地方志”工作坊资助)。主要研究方向:明长城军事聚落和防御体系、人居环境与遗产保护。主持国家级基金3项、省部级基金7项。发表期刊和会议学术论文50余篇,合著出版书籍5部。(邮箱:liyan1@yeah.net)李哲博士,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北洋学者”、天津市“131”科技创新人才。现担任文化和旅游部“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分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测绘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中国长城学会会员。获得天津市社科二等奖、住建部“田园建筑”一等优秀实例、中国宇航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遥感影像艺术奖”等奖项。主要研究方向:遗产保护与信息技术应用、聚落变迁与长城军事聚落、人居环境与生产性社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住建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等纵向科研课题9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10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邮箱:lee_uav@tju.edu.cn)贡小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天津大学北洋青年骨干教师、CCDI天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励基金、“博地杯”2013国际绿色建筑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奖励。主要研究方向:可持续建筑设计,建筑拆解及废旧材料再利用。主持完成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与1项国家创新项目,参与6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2篇,主编并出版《设计从空间开始:建筑设计基础作业集》,指导学生设计获奖14次。(邮箱:gongxiaolei80@126.com)张睿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