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张伟,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江西省委会主委,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专业技术岗位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她曾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中国医师奖、江西省“三八”红旗手、江西省道德模范等荣誉。她在呼吸学科深耕多年,一直担任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再次临危受命,担任江西省疫情防控指挥部高级别专家组组长,日夜坚守在疫情最前线,奔赴多地指导全省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今年3月,南昌市新建区发生输入性疫情,她又迎来了新的考验。未雨绸缪,她是疫情防控的建议人2022年,随着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全球流行,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持续增大,短短一个月时间,国内多省份的部分地区发现了奥密克戎输入病例,国内防控形势严峻。江西刚刚打赢上饶疫情防控阻击战,周边省份均已报告确诊病例,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面临着极大挑战和考验。凭借多年和呼吸道传染病斗争的经验,张伟快速做出判断,起草疫情形势分析报告,针对前期防控暴露出的短板,给出专家建议,要着力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筑牢疫情防控基层防线。与此同时,她作为省疫情防控指挥部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参与到江西疫情防控指挥调度工作中。张伟医疗团队研判疫情3月,南昌市报告多个阳性病例,出现了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原本处在本轮国内疫情少数几个“安全区”的南昌市也迎来了考验。张伟立即召集医院班子成员疫情形势研判会议,“我们要提前拿出方案,做好患者救治准备,同时严格加强院内防控,做好全员检测工作”,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隐匿性强,不利于早期发现,容易造成扩散和外溢,张伟感受到了当前的防控压力,她带头推动全院提前做好处置应对准备,确保特殊情况下医院能够最快速度实现平急转换,迎接患者收治工作。在张伟的提议下,医院迅速形成了工作方案,完善疫情防控领导指挥机制,医院疫情防控指挥部由她与党委书记谭友文担任总指挥,下设综合协调、医疗救治与应急酸采样、感控防护、物资保障、监督检查等12个工作组,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各小组组长,同时快速组建多个多学科专家团队,分别负责不同类型患者的收治工作。条块化的组织体系保障了指挥口令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最大限度调动各种力量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同时,她要求加快织牢织密防线,完善院内就诊流程、管理制度,加强重点人群、物品的管理,并做好防疫物资储备。面对疫情,南昌大学一附院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靠前调度,她是坐镇一线的指挥员根据对疫情防控形势的判断,南昌市发出了开展全市较大范围区域核酸检测的通知,张伟按照制定的工作预案,迅速作出部署,作为省级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全院上下要做到“三个一律”:凡是指挥部交办的任务一律全力落实;凡是有诊疗需要的病人一律竭力救治;凡是南昌市提出的要求一律尽力支持。“三个确保”:确保全院医务人员安全,确保住院病人安全,确保正常就医就诊平稳有序。实现“两个目标”:确诊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医院正式开始迎接战斗检验,多条战线迅速动员,战斗快速打响。她来到一线督导防控救治,腾空感染大楼、梳理应急预案、调配医疗物资、成立多学科救治团队……仅用48小时迅速到位。她集结号召医护人员,一支由980余名护理人员组成的“核酸采样队”火速聚集,分赴南昌各区县开展核酸检测。她亲自调度各类物资,摸清医疗设备、防护物资状况,加紧急缺设备配置;加强生活物资储备,保障好医护人员衣食住行。她强调要严防死守,穿梭的楼层间检查医院感染防线,要求严把出入口关,筑牢院内抵御疫情的铜墙铁壁。每天上午,由张伟牵头的医院疫情防控调度会准时召开,各相关部门及时反馈防控救治的问题,会上快速调度、安排、部署、落实各项防疫工作。她日夜坚守在一线,工作在一线,处理院内防治工作的同时,还要指导全省的新冠疫情防治工作。“接到紧急通知,某地又有新的情况,我要去现场了解督导防治工作,请大家按照刚才确定的分工把工作落实到位”。疫情发生以来,她没有停歇,来回穿梭,指导好全省的救治工作,完成好医院的救治任务,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挑战,她坚定从容,毫不迟疑。她常常讲“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要站稳政治立场,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张伟在上饶市城北方舱医院慰问刚刚下班的医务人员张伟在上饶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指导医疗救治工作4月27日,上饶万年突发疫情,张伟带领160余人的医护团队再次冲锋,坐镇一线指导全市患者救治工作,将分类分区分层的救治经验带到基层医院,把最精湛的技术、最科学的态度、最专业的素养带给基层医院,让每一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助力本次上饶万年疫情防控阻击战早日取得胜利。看病救人,她是救治患者的名专家“全院上下要牢记‘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全力打赢打好南昌疫情防控阻击战”,为了保障特殊时期的患者看病就医需要,张伟提出要分类分区分层的救治患者。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分类救治阳性感染者“要组建高水平的专家队伍救治患者。”张伟抽调呼吸、重症、感染、急诊、消化、心血管等多学科专家,组建了一支高水平专家团队负责患者的救治工作。针对无症状、轻症、普通型患者,组建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为组长的医护团队;针对基础疾病较多尤其是高龄患者,医院建立了ICU主任担任组长的多学科团队。对儿童、孕产妇患者也分别组建了儿科、妇产科主任为组长医护团队。同时在病房外组建了多学科远程会诊专家团队,张伟担任专家组长,每日远程连线并动态调整病人治疗方案,她坚持要把每位患者的情况都了解翻阅一遍,保障每位患者多学科诊疗全覆盖,得到最精准有效的治疗。“要发挥中医药力量全程保障患者救治。”张伟安排治未病中心主任带领医护团队,通过中西医联合查房,对每位患者把脉,通过脉诊来判断病毒侵犯脏器的程度,并进行列表评分,确定用药方案。通过一人一方,实施辨证施治,运用中药、中医针灸、中医养生操等帮助患者恢复肺动力。医院收治的第一例产妇,在“中医药+针灸”的治疗下,迅速转阴,接受了个体化中医治疗的患者大多在数天内症状得到改善。张伟医疗团队在检查病房“要加强患者心理干预和人文关怀,打消他们的忧虑。”张伟安排由心身医学科医生组建心理团队,对患者全程进行心理干预,同时加强对孕妇、儿童等特殊患者的人文关怀,医生护士同时扮演好患者的“父母”和“子女”角色,给儿童患者购买一些玩具、图书,针对不同的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营养食品,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保障患者得到充分的治疗和生活照料。同时,派出康复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康复管理,患者转阴后,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恢复的有氧训练,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心肺功能。分类分区分层保障日常看病就医需求张伟指导医院将疫情防控、医疗救治、院感控制全过程深度融合,根据就诊者的疫情风险程度、急危重症程度、发热与否、重点人群与否等予以分类。创新提出设置“缓冲门诊、缓冲病区和专科过渡病房”,专门用于收治高风险人员。普通门诊、缓冲门诊、发热门诊和急诊,各个区域相互独立,实现不同风险及境内外患者分类、分区、分层收治,确保各类患者得到安全、及时的救治。例如,绿码患者来院能够快速就诊,即时满足就诊需要;黄码患者(未发热)设置了专区就诊,发热患者隔离出独立区域就诊,10分钟内就能接诊处理;红码、隔离点转运等风险级别较高的患者在严格符合“三区两通道”要求的感染大楼就诊,不出楼即可完成全流程诊疗活动。张伟团队在每天早上准时线上交班,部署工作疫情期间,缓冲诊疗区和“三分”收治法取得重大成效。南大一附院多次为急危重症患者保驾护航,为家住中高风险区的一名84岁高龄急危患者开展紧急手术;为病情危重的一线抗疫英雄开通“绿色就医通道”;医院门诊秩序井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医患的不便。人文理念更是促进了医患之间的和谐,医院为一位无症状感染者进行剖宫产,5名护士充当“临时妈妈”,轮流照顾产下的婴儿,受到了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新华社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暖心关怀,她是战疫尖兵的贴心人“医院党委、行政以及全体职工始终在你们身后,做你们坚强的后盾,期待着你们顺利完成任务,平安凯旋!”4月3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到疫情援助上海疫情防治任务,医院选派了108名医护精锐,支援上海疫情防治工作。出征仪式上,张伟向全体医护人员表示了关心。她协调后勤保障部门全力保障队员的随行物资,做到“暖行、暖心、暖身、暖胃”。除了生活必备的洗漱用品,从怕队员们吃不饱而准备的饼干,到怕吃不惯而增添的香辣菜;从方便步行的运动鞋,到担心温度变化穿不暖而准备的应急队服,张伟细细审核,多次调整,只为了让队员们感受到贴心与温暖。在出发的站台上,张伟为队员们搬运、整理行李,不舍地将队员们送上开往上海的列车。连续数十天,张伟吃住在医院,一线医务人员直言,“看见张院长,就有了主心骨,多了干劲,少了恐慌。”张伟与全院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在一起,守卫生命在一起,以“主心骨”的动员力激发了战疫尖兵们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