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思享汇

其他

惊人真相!一个沿海发达地区县城财政供养困局

转载:债市研究我称这种现象为财政供养困局。例如我县实际常住人口九十万人,拥有五家A股上市企业,另有三十几家制造业上市企业在我县开立了分公司,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四百多家,三个省级工业园区,一个国家级战略园区。全国百强县排名前三十。单从账面数据来看很不错,但是!但是!我们整个县的工资收入极度不均衡,造成了问题中的困境。举例,我县上市企业的一线工人的平均工资是六千多,一天工作十二小时,月休四天。办公室研发人员工资全包也仅只有二十万一年,而且学历普遍为研究生学历,996很正常。更不提普通工厂打工的工人及自由从业者了。据我了解,我县人均工资收入2021年是四千多每月,对应政府发布的我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五万四千多是匹配的。但是,我县财政供养人员是一万五千余人,普通事业单位员工第一年收入全包是十六万,普通公务员第一年收入全包是二十万,财政局,也就是女性公务员居多的单位第一年收入全包是二十二万。而等到五年后,工资收入全包分别为十八万,二十万和二十五万。而普通主课老师,第一年工资收入全包是二十万,但是我县潜规则每年每个学生是两千元到五千元不等的红包,而一个班有三十名学生,大家可以估算下他们的收入。在我们县,靠着财政吃饭的一群人和贡献财政收入的一群人的工资收入是完全倒挂的。而且我相信,这种现象放眼全国都是适用的。例如我熟知的河北某县,属于较为知名的旅游县,其中普通新入职公务员全包年收入是十万元,但是该县常住人口80万人,全年GDP还没超过300亿元,全县人均可支配收入刚过两万五千元。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地国有平台下辖的混改旅游公司,给景点售票员开出的工资是1800元每月,就这样的工作居然还要托关系找门路上下打点五万元才能进去。而每当我跟当地的公务员朋友深夜从市里回到县城,看到沿着古城墙开着的一排排小吃店都亮着灯,就为做那么一单或者两单生意时,我心中是酸楚且不解的。我那时还很好奇为什么当地不发展轻工业或者其他制造业,他们总是笑笑不说话。后来我住到当地亲戚家时,才惊讶发现当地居民居然在2020年还没普遍安上洗衣机,我问为什么?他们说为了保障北京供水,所以三点以后就集中断水了,而且还会时不时停水,如果买了洗衣机,很容易就把洗衣机洗坏,所以还是干脆手洗。当地公务员可以买房子买到市区,那里自来水是二十四小时不会断的,但是普通人呢?普通人如何生活?制造业如何在当地发展?如果我的女儿考上北方的公务员,她愿意嫁进普通的,连洗衣机都不能装的家庭吗?说回我现在所处的县,我县财政供养人员这么高的收入依托就是收税和卖地了。我县2021年全口径税收收入是一百四十亿元,其中每年上缴70%到80%不固定。而我县出让土地收入才是大头,每年工业土地出让收入是六亿元左右,商业土地出让收入是十亿元,住房土地出让收入基本在十二三亿元左右。所以我县园区内工业用地价格是十五到二十万元一亩,住宅最高价格是一万四千元每平。对于普通人,需要不吃不喝十五年才能买的起一户60平米的小房子。对于企业主,开办一个普通企业前期投入就需要两百万元。而对于新入职的公务员,他们眼中永远对标的是苏州的公务员,银行支行行长,上市企业财务负责人,烟草局科长和特级资质建筑企业项目负责人的收入。每次在饭桌上他们跟我探讨的都是他们的工资如何低时,而我只能埋头一饮而尽。我县每年新招聘财政供养人员在三百到四百人左右,其中三分之二为女性,而应届毕业生又占到三分之二。恕我说句不讲道理的话,她们完全不理解也不想理解整个县是如何运作的,普通人是如何生活的。因为,他们只看到老一辈的公务员当年新城改造三千买到的住房现在因为是学区,涨到了一万三。只看到老一辈的公务员拿着上百万积蓄去买国有平台的私融产品,三年利息是8%,五年是10%。只看到老一辈女性公务员遇到车辆违章只需要打个电话给交警老公就能销掉违章。想看电影,想吃蛋糕,想做SPA,想干洗衣服,只需要打个电话给从公务员调到国有平台企业做领导的老公,而国有平台领导再去问银行客户经理要各种兑换券,她们只需要让银行客户经理把券放在政府大门的门卫那里,她们去取就行。为什么不让银行客户经理直接送到办公室?是她们不想吗?不是,是进政府办公大楼需要专门的进出证件。她们的生活已经跟正常人的生活完全脱节。那你让这种情况下的女性如何去向下选择?换作任何一个人也不会去选除体制外或者资产不超过五百万元的配偶,因为那意味着阶级下降,信息渠道减少,满足感下降,可支配收入减少,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了。那这种情况可持续呢?目前我县新建未售住宅两万余套,二手房挂牌一万六千余套。八个外部评级为AA级及以上国有平台共有银行负债一千四百余亿元,每年支出利息八十亿元。外加各类公开,非公开公司债,美元债等各类金融负债六百余亿元。我县每年新增出生人口一千四百多位,但每年人口流出及死亡近万人。我县2022年截止到今天倒闭关停企业七十几家,新增个体户和企业创历年新低。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员工平均年龄已经到了四十周岁,而我县每年过年返工的包车在一年年的减少。覆舟水是苍生泪,不到横流君不知。当去企业走访时,我面对的一线员工是满脸皱纹,穿着粘上油污的工作服的中年人和在硕大的办公室里抽烟,跟我侃侃而谈如何走出疫情困境,两鬓斑白的企业老板;然后再去政府时,我看到的是青年才俊在那里做着精美的PPT,商讨着平台承接县保障房项目,用底价接拍今年新挂牌的土地时,我真的觉得这个我呆了三十年的县城很陌生,短短十五分钟的路程,铁栅栏里面和外面是天地悬殊的社会。说点题外话,十年二十年前,我县公务员虽贪但是做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时某局员工周六周日去开垦滩涂,问大海要土地,开垦农田,保住农田红线,这样才能有多出的土地去建厂房。某局局长能跪在省里发改委的办公室里,只为求一个能源指标。工商局的公务员在每年招工时期都愿意陪着企业主坐硬皮火车,去往西部城市的各类中职中专院校招工。现在呢?我接触到公务员,尤其是部分的年轻女性公务员,只把躺平写在了脸上。反正工资不能少,因为需要每周去苏州,上海购物。市里有什么小京都适合拍照一清二楚,但上级部门要什么数据,就把表格直接发给企业会计去填,而真的需要填什么却一问三不知。我做为一个生于小县城,长于小县城,大概率会死于小县城的普通人,面对这个问题只能说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做为普通人,如果我也有个女儿,我也会倾尽所有让她在家看书复习考个公务员,如果西部县城财政崩溃了,那就让她考东部县城的,如果东部县城甚至百强县的财政崩溃了,我会让她考地级市的,地级市的财政崩溃了,我会让她考北京,上海的,然后再让她找个同为公务员的老公。因为做为普通人,我知道,普通人的生活实在太苦了。分割线…………………………………………1、我这里说的工资收入全包不光指拿到手的工资,还包含五险一金,年终绩效,工会福利,创文明城市奖金等,很多人觉得我说的太夸大其词了,我这里截取了我县某单位的决算报告,该单位核定编制人员25名,人员经费是1206万元。下面截图为证:2:如果大家猜到是某县就是某县吧,因为我觉得我说的应该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且我写这篇文章的本意不是去攻击体制内的女性。因为体制内的某些男性更烂,如果我写了他们做的事,那么我就在写真正违法犯罪的办法。相较某些男性公务员,虽然某些女性公务员不愿做事,但是她们也不徇私枉法,化公为私。3:针对老师收红包这个事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困惑,我以为这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我县是教育百强县,大家普遍对孩子的教育很上心,如果想要帮我举报的请私信我,我能提供的证据远超想象。举例:我县有一家综合贸易体,其中一楼开设有SKII,毛戈平等二线品牌,二楼则是均价在一千以上的休闲服装。每到九月一日开学或者教师节前,该综合贸易体会较常规月份多进账三千万到五千万元不等,销售商品多为不记名消费卡。而这个综合贸易体也会在开学及教师节后出账很大一部分流动资金用于补货。而最妙的是该综合贸易体是采用会员制的。中国太大了,大家遇到不理解的事情很正常。-END-
2022年8月17日
其他

吴敬琏:重新反思改革四十年之得失

转载:凝听oi10导读吴老曾说:我们当前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都可以从我们过去四十年所遇到的问题、出现的各种偏差找到根源。然而,四十年改革历史进程,时间跨度之长远;改革过程中,意识形态冲突之巨、利益博弈之激烈;以及经济改革与政治变革的互相牵引,各种重大决策的前因后果、历史细节、经验教训,仅一篇文章的篇幅绝对无法详述。吴晓波评价说:吴敬琏拿了一把解剖刀来解剖中国社会的经济关系。反思之一:全面深化,坚持整体改革之必要中国改革从一开始,采取了一种不是整体变革,而是在维持原有主体经济不做根本性变动的条件下,在国有经济以外推进的增量改革战略。这种做法能够较好地保持经济在改革过程中的稳定增长,但也带来了双重体制并存、行政权力干预交易活动的寻租条件广泛存在的问题。而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明确时,大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有不同的理解。相当多的人把东亚国家所谓“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当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常态。因此,中国在世纪之交初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系,就带有浓厚的政府强力干预经济活动的重商主义色彩,重商主义社会乃是一个腐败的寻租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腐败行为必然出现在有寻租条件的每一个角落。于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后,我国社会始终存在一个“向哪里去”的选择问题。或者说是限制行政权力,走向法治的市场经济制度;或者是沿着重商主义的道路走向权贵资本主义的穷途。在这种情势下,坚持建立市场经济改革大方向的人们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建设法治的市场经济。然而某些能够从寻租活动中获得利益的既得利益者不愿意继续朝着法治市场经济的方向前进,他们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来阻止进一步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以免自己的寻租和设租权力遭到削弱,甚至假借“改革”、“宏观调控”等名义扩大权力的干预,以便扩大寻租活动的空间,使自己能够攫取更多的财富。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改革在世纪之交有很大进展,但是当改革推进到特大型国有垄断企业改制的最后阶段,改革进程就慢了下来,开始停顿不前。在有的领域甚至出现了“再国有化”、“新国有化”等“国进民退”的“开倒车”行为。除了国有部门的改革推进乏力之外,21世纪之初还出现了各级政府利用自己对土地、信贷等重要资源的配置权力,大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或者利用工程立项、市场准入、资金投放等权力徇私舞弊。所有这些,都使能够接近权力的贪官污吏、“红顶商人”获得暴利。反思之二:寻租等现象所导致的消极后果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政治改革的滞后。邓小平在1986年多次指出,不搞政治改革,经济改革也难于贯彻,要求加快政治改革。不过这两次改革都没有能够进行下去。对于一个所谓“非人格化交换”占主要地位的现代市场经济来说,没有合乎公认正义的法律和独立公正的司法,合同的执行是得不到保障的。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活动的参与人为了保障自己财产的安全,就只有去“结交官府”。于是,就出现了寻租的“新动力”。以上这类“改革”引起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经济方面说,靠资源投入和出口需求驱动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的持续,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内外经济失衡加剧,金融市场面临系统性风险;从社会政治方面说,寻租基础扩大,腐败蔓延和贫富分化过大导致大众强烈不满,威胁社会安定。第一,以上体制在经济方面的消极后果。苏联式的集中计划经济把西方国家在18~19世纪早期经济发展中采用的资源投入首先是资本投入驱动的增长模式奉为圭臬,执行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起,也仿照苏联的先例,采用了这样的增长模式。改革开放以后,虽然一再明确提出要“实现由粗放增长方式到集约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由于命令经济旧体制的遗产这种体制性障碍严重存在,增长方式的转变始终未能取得明显的成效。在要素(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未能成功转变的情况下,又效仿东亚国家的榜样,采取“出口导向”的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用出口需求弥补由要素(投资)驱动造成的内需不足,于是形成了一种以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粗放增长方式。这样,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增大,投资驱动的增长方式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就变得愈来愈突出。到了世纪之交,资源短缺,原材料、燃料价格飙升,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至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地质灾变的频繁发生,不但影响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威胁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这种状况会造成最终消费不足,劳动者生活提高缓慢,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从中长期看,投资效率下降,银行体系中潜在不良资产增加,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等等,蕴藏着银行系统的系统性风险。除了上面讲到的内部失衡外,粗放增长方式的持续所造成的另一个经济后果是外部经济的失衡。这主要是指由出口导向政策长期未作调整所引起的国际收支盈余的过度积累和为了减缓本币升值速度而由中央银行大量收购外汇造成的货币超发,股票、房地产、收藏品等价格飙升(资产泡沫形成)和消费物价指数持续提高(通货膨胀),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大。第二,上述体制在社会层面导致的消极后果。由于寻租规模的扩大,腐败活动日益猖獗。巨额的租金总量,自然会对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和基尼系数的居高不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寻租行为的盛行,主要原因就是公权不彰,官员的个人意志能够决定企业的成败祸福。诚如阿克顿勋爵所说:“权力通常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目前社会上存在的种种弊病和偏差,从根本上说,是源于经济改革没有完全到位,政治改革严重滞后,权力不但顽固地不肯退出市场,反而强化对市场自由交换的压制和控制,造成了普遍的腐败寻租活动的基础。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扩大成就和克服缺陷的道路,在于推进改革,建设以民主法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反思之三:重启改革必须坚定民主和法治的方向40多年的改革历程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才是顺乎潮流、合乎民心的光明之途。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应当在以下方面积极推进: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在经济改革的实际推进上,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实现尚未完成的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完成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改制;加强商品和服务市场的反垄断执法和资本市场的合规性监管;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政治改革必须加快。民主和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上层建筑的保证。从建立法治起步,加快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通过法治建设在各种权利主体之间正确地配置权力,规范政府的行为,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民主,强化民众对政府的控制与监督,才有望稳步地实现民主和法治的目标。根据过去40年的经验,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症结在于政府自身。计划经济是由一个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直到人们的家庭生活无所不管的全能政府所控制和操持的。由于改革涉及每一个政府官员的权力和利益,要把这样的政府改造成为专注于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型政府,就需要政府官员出以公心,割舍那些与公仆身份不符的权力。政府改革的任务不仅是要减少和消除对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行政干预,使市场机制有可能发挥基础性作用,更艰巨的任务在于建设一个能够为市场机制提供支持的法治环境。没有这样一个制度平台,就难以摆脱公权不彰、规则扭曲、秩序紊乱、官民关系紧张的状态,难以使经济和社会生活进入和谐稳定的正轨。-END-
2022年7月30日
其他

阿里上演这出“双城记”,是个重大信号!

转载:智谷趋势(ID:zgtrend)现在,或许是内地企业可以给香港金融地位有所回馈的时候。昨天(26日)上午,金融圈传出一个重磅消息,阿里巴巴向港交所提交申请,将转为香港纽约两地双重主要上市。2019年11月,阿里巴巴完成在香港的“二次上市”,开始在港交所挂牌交易,但纽约仍然是阿里巴巴的第一上市地。提出此项申请之后,纽约和香港两个市场将从“一主一副”,变为阿里巴巴的“双主场”。目前,已有知乎、贝壳、理想、小鹏等9家中概股公司,实现香港和美国的“双重主要上市”,今年上半年B站也提交了相关申请,中概股回流香港,正成为一个现象。相较这些公司,阿里巴巴的选择无疑更具标志性意义。此前实行或申请“双重主要上市”的公司中,市值最高的理想汽车,市值也仅在2000亿港币左右,而阿里的市值超过2万亿港币。作为在美上市营收和市值规模最大的中概股龙头,阿里对其他中概股可能带来的示范效应,同样值得观察。毕竟,中美竞争日益复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频频就中概股问题喊话,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仍在风暴眼中。“双重主要上市”,正在逐渐成为中概股的一种常态。你可以从更大维度上,将之视为一个历史性的动向。和“二次上市”最大的不同是,只有完成了“双重主要上市”,阿里巴巴才真正成为了一家完全符合港交所监管标准的“港股公司”。与此同时,它也意味着今后普通内地人有很大概率可以通过
2022年7月29日
其他

这才是我国敢和美较量的真正原因!

中国制造让全球人民在服装上有了更多质高价优的服装、让家电产业的价格直线下滑,让全球人民体验科技的乐趣,甚至干掉了美国资本家暴利的珠宝行业,让中国制造的完美无瑕的钻石终结了美国资本家的暴利......
2022年7月28日
其他

​一个世纪大骗局被中国院士戳穿后,“最不想要”的后果来了

转载:大猫财经(ID:caimao_shuangkuan)中国人到底算不算人?对于这个问题,发达国家有自己的看法。美国前前总统奥巴马就曾在采访中表示,如果10多亿中国人都过上美国和澳大利亚标准的好日子,那将是全世界的灾难。咋限制呢?上欧美人最擅长的“大棒”,环保。2009年,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发达国家搞了个碳排放标准,按照这个执行的话,发展中国家不仅会在发展时处处受限,还要花钱从发达国家那购买碳排放份额和技术,司马昭之心。2019年,欧洲的“环保少女”通贝里用一句“how
2022年7月27日
其他

年薪50万是一条线,年薪100万又是一条线…...

转载:技术领导力(ID:jishulingdaoli)薪酬,向来是职场玄学。尤其是网上各评论区里,都是动辄30K+、50K+的薪水,看着这些“别人家”的工资,自己年薪要是低于三五十个W,就觉得不好意思和别人招呼。今天就跟你聊聊职场薪酬,聊的太“小“怕大家没兴趣,太“大”又担心超出我的想象力,索性就定在50万年薪和100万年薪两档。这两档K哥都真实经历过,还是有些发言权的。但谈这个话题之前,咱们先要聊一下,一个人的薪水和哪些因素有关系。01影响薪酬的主要因素1、行业因素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职场人所在的行业,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从业人员的薪酬天花板。5月下旬刚刚出炉的2022年各行业平均工资水平,不论是在“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私营单位”的分类排名中,IT业的平均工资水平都是最高的。有些人可能会说,IT人加班辛苦、职业寿命短之类的话,K哥做了20多年IT,这个道理当然懂,但看看现在的环境,哪个行业的员工不辛苦,哪份工作又能干一辈子?IT
2022年7月26日
其他

张维迎:林毅夫的八点错误

1.绝密计划:我在阿里打黑工2.经济和社会大趋势,机遇、挑战和企业应对3.2.5%!GDP数据的背后,揭示了下半年的投资主线4.越来越多的人另起炉灶,
2022年7月25日
其他

绝密计划:我在阿里打黑工

Test”(冒烟测试)。为表庆祝,公司组织大伙儿去三亚团建了一个礼拜。老毕听说每个人都要出节目,摩拳擦掌,把赵雷的《成都》重新填词改成了《新制造之歌》,还自己做了个
2022年7月24日
其他

越来越多的人另起炉灶, “不和你玩了”, 才叫最大的失败!

转载:新经济智库要是跑不赢大麻烦在后面01其实世界上的各种经济体制互相比赛一件事情,那就是纠错能力。哪有不出错的制度?资本主义了不起,《共产党宣言》说它创造了超越以往一切时代的革命性的经济成就,但为什么老要闹经济危机呢?还不是那个体制会出错?过去以为搞了计划经济就可以消除危机,实际上无论在苏联还是在中国,经济决策同样会出错,否则为什么隔几年就来一次“调整”?经验证明,出错不可免,问题是纠错能力强不强。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个优点,但前提是决策要对。决策错,又集中,那错误也大,且纠错比较困难。改革无非是系统性地纠错。这里存在一个悖论:计划体制本来就是因为纠错能力不够强,非积累起很多问题才需要改革。但打出改革的旗帜,我们体制的纠错能力就能自动变强吗?实践中还出现了一个新的偏向,千难万难,改革好不容易取得了一些进展,也因此取得了一些经济成就,有一种舆论就认为我们的体制是全世界最灵光的体制,再不需要改了。既然改革这么难,那么干脆不改了行不行?干脆宣布中国已经建成了新体制,再也无须改革,行不行?02想来想去,答案是“不行”。因为改了一半不再改,大的麻烦在后面。大体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不继续在一些关键领域推进改革,不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不推进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政治改革,很多社会矛盾会呈现连锁爆发趋势。联系到当下的经济形势,总特征是高位下行。老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就是下坡时容易出问题。很多的矛盾在高速增长时被掩盖,但往下行时,平衡的难度就加大了。第二个层面,更年轻的人群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对体制、政策以及自己所处环境的评价,有不同于上一代人的新参照系,也有他们对理想社会更高的预期。比如说,对经历过1959-1961年大饥荒,经历过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的这代人来说,看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变化,再怎么说也觉得进步巨大。但是,对“80后”、“90后”来说,他们的参照系生来就有所不同。他们生活在较开放的中国,对世界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认为这个世界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那样的,要是不达标,他们就不满意。现在社会人口的主体,也就是产业结构中最活跃的人口、消费结构中最活跃的人口、文化活动中最活跃的人口,他们的参照系究竟是什么,他们的预期值又是什么?他们对社会公正、对现代文明的标尺是不是比过去更高了一点,对改革不到位带来的负面现象觉得更不可容忍?要看到,中国经济总量已是全球第二位。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自己国家的期望,比过去更高。我们不能动不动就讲改革前怎么样,更不能讲新中国成立前怎么样,老靠“忆苦思甜”来维系人们的满意度。一个国家有希望,一定是一代一代对自己社会的期望值更高。所以改革还要和正在成为主流人口的期望值相匹配。要是改得过慢,跟不上年轻一代对社会的期望,也会出问题,也可能让失望情绪弥漫,那就无从动员一代代人面对问题、解决问题。03第三个层面,现在很多制度性的变量改得过慢,老不到位,正在激发越来越多的法外行为、法外现象。现在很多事情,法律上说一套,本本上说一套,人们实际上另做一套。不少人不在法内的框架里,而在法外的世界里讨生活。看到这类现象,人们习惯于批评中国内地有法不依,没有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这个问题是存在,但有的情况下,也实在是因为我们不少法律或规章,定得不合理。我举过一个很小的例子,民航客机落地时,广播里一定说请大家不要打开手机。可是你前后左右看下,差不多人人都在开手机。而搭乘香港国泰或港龙的班机,人家一落地就广播说现在可以打开手机了。我的问题是,要是落地之后开手机没啥不良后果,干嘛不痛痛快快让大家开手机得了?这是说,有的情况下,改一改法律或规章,不难做到有法必依。现在不少经济管制,或曰法规或曰政策,根本就很难执行,弄来弄去大家非得不守法,才容易过日子。讲到这些现象,“小道理”盛行——这个不让碰,那个不让改。但似乎忘了一条大道理,那就是要让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行为,在合法的框架里进行。在一个变化很快的社会,改革要提升制度化能力,也就是化解法外行为,把对他人与社会无甚损害的法外活动,尽可能地纳入法内框架。否则,越来越多的人另起炉灶,“不和你玩了”,那才叫最大的制度失败。改革本来就难。站在当下这个时点,改起来更难。但是拖延改革,不是出路。现实的局面,改革不但要跟腐败或溃败赛跑,还要和越来越年轻的社会主体的期望值赛跑,并有能耐把大量法外世界的活动,吸纳到体制里来。在这三个方向上,要是跑不赢,大麻烦在后面。-END-
2022年7月23日
其他

14亿人口大国正在变老,近2亿独生子女的困境已经来临

转载:智谷趋势(ID:zgtrend)作者:逍道一有一件“家事”正越来越成为“国事”——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养老问题已端端正正摆上台面。这个问题,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说它有多重要都不为过。在人们惯常的印象中,养老是各家的家事。不过,“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不要说3亿,1亿就足以深刻影响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已然显示了一些端倪,中国18.7%的老龄化程度,已属中度老龄化。但大部分家庭并未做好准备,也缺乏完善的养老设施和服务。庞大的人口,艰巨的形势,让解决这一问题,变得尤其紧迫。“七普”数据呈现的,是中国距离深度老龄化的国际标准仅有一线之隔。到2045年,老龄人口占比将超过25%。养老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社会问题。只不过几乎所有的欧美发达国家,解决这一问题都还算成功。比如在德国,65岁被视为人生刚刚开始。WHO将人的一生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未成年人(0-17岁)、青年人(18-65岁)、中年人(66-79岁)、老年人(80-99岁)和长寿老人(100岁以上)。相信这刷新了很多中国人的三观。按照上述标准,65岁还未迈入中年阶段。所以德国人自信满满。德国的华丽转身,用了多少年呢?133年。1889年,“铁血首相”俾斯麦主导颁布《伤残和老年保险法》。这被视为,德国现代养老福利制度的起源。可眼下的中国,缺的恰恰就是时间。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太快。更快的速度,也让中国进入老龄化的时间,比欧美发达国家更短。养老问题已让国家高度关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2022年7月22日
其他

2.5%!GDP数据的背后,揭示了下半年的投资主线

转载:格隆汇作者:深鹏上半年的宏观数据出炉,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近日A股三大指数均冲高回落,跌幅均超过了1.5%,且沪深两指尾盘有放量下挫,整体弱势很明显。跟前几天一样,如果不是一些成长股在支撑,大盘的跌幅恐怕更加明显,看看上证50,已经连续多日阴跌了,从高点下来,跌幅接近8%。这些两周的A股表现,确实契合了近期海外市场不断拉胯的走势。而从4月下旬开始的背离到如今的再同步,反映的是国内市场终于还是从“强预期管理”回归到面对现实。这种现实局面,从客观来说,确实压力是很大。我们此前也一直强调“最舒服的行情告一段落,接下来开始进入预测变难的阶段”,但这并不代表再没希望,接下来才是要认真检视投资逻辑的时刻。刚好今天公布上半年的宏观数据正式公布,其中GDP增长2.5%,距离全年目标的差距还有不小,数据也反映了很多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新变化,对指导我们下半年的投资方向,有很重磅的参考价值。012.5%的背后上半年GDP增长2.5%,二季度0.4%%,虽然很小,但基本符合预期。要知道,上半年好几个重要月份都因为疫情冲击大大拖累了经济,4月份工业、服务业、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均陷入负增长,所以上半年能取得这个成绩,已经非常难能可贵。更关键是我们从6月的数据中看到了经济运行的高速复苏动能,这是我们的信心所在。上半年2.5%,如果要完成全年目标,那么以最简单的算术平均看下半年的增速要在8%以上才行,这几乎没有可能性,对此很多人观点一致。其实中央对年度目标的调整在近期讲话中也给出了明确表示,决策层在近几次的用词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改成了“争取今年经济发达到较好水平”,这是面对全球现实形势作出的合理调整。我们要知道的是,即使最终没有完成目标,但一定会以最大努力去向目标靠近。既然上半年表现不够,那么对于下半年的政策刺激广度和深度,更值得期待才是。另一个事实是,上半年全球经济形势确实很糟糕,又是加息,又是地缘政治,又是通胀危机,很多中小新兴国家倒的倒,乱的乱,即使是美欧日的发达经济体,都陷入各自难以有效解决的各种危机。而我们是所有重要经济体中,唯一仍在非常稳健的经济正增长,国际贸易大幅顺差的国家。所以上半年中国真的实在是足够给力了,甚至连一向高傲的海外国际机构,都纷纷把我国作为当下最好的资产避风港。下半年,这种趋势一定依然强于海外,也依然会是全球最好的避风港。02值得关注的几大变化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4%,其中6月当月开发投资同比-9.4%,较上月的-7.8%继续回落,加上近期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这个行业被投资者冷遇将是必然趋势。目前这个领域是市场最担心的风险因素,也还在发酵中,影响甚至大于国外爆炸的通胀和加息预期,很大程度左右了近期股市的波动。从某种程度看,房地产业和其他成长行业,如同一个花园里的大树与其他树苗,存在一定的资源竞争关系。此前地产业对我国经济的拉动贡献很大,如今刹车拐弯肯定对经济结构带来冲击,但等到这一波事件最终有惊无险过去,这个产业链的投资在往后可能继续慢慢式微,把阳光和养分让步与其他成长型产业,这其中的资源转移将是极其庞大的,也会为后者带来更加确定的生长机遇。生产方面,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1.3%,改善迹象明显,但相对来说力度还不够大,意味企业信心的有恢复但还需增强。但企业主要不要复工复产和扩张,是要看到实际经济增长才会行动,并非完全由政策刺激驱动,所以趋势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投资方面,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相对弱是反映信心还不足。但上半年的基建投资同比增长7.1%,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4%,反映了在上半年大量逆周期政策刺激下,确实取得了很大成绩。应该明确的是,因为疫情和天气原因,这两方面的投资被压制了很多,所以我们不应对其中一些数据还不够好看失望,下半年集中释放的动能会很大,反而大概率存在超预期。消费方面,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3.1%,明显好于上月的-6.7%,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其中,可选消费明细反弹,必选消费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和促消费政策刺激,确实带了需求加快释放,金银珠宝、化妆品、通讯器材、家电音响的增长都超过10%。但总的来说,居民储蓄意愿还比较高,二季度城镇居民储蓄意愿已经上升至58.3%,刷新有统计以来最高水平,反映对未来收支的担忧。那么接下来,就是考验国家在稳就业、促消费方面的如何有效统筹,这也将是下半年市场炒作的热门题材。03下半年的投资逻辑不变说了那么多,那么这些数据如何指导投资?如上述,下半年要对冲上半年的低速,必定是要采取最有实际效用的方向作突破口,它们也因此会是我们最应该注重的方向。这些方向,一定包括产业体量大(有助稳就业和GDP)、市场成熟、资金愿意去(业绩预期有盼头)的领域,比如老基建和部分新基建(耗资巨大但短期难带产生大量GDP的产业可能短期让步,如芯片半导体),出口贸易、大消费等。过去两个月,新能源基建和电动车是最火热的板块,也是涨幅最大的板块,原因只有一个,政策刺激。5、6月份不断发布的加快新能源基建的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从投资端和消费端,双管齐下,给板块注入充足的上涨动力,很多公司尽管经历了此前的大跌,但最终都迎来大反弹。从拉动GDP的三驾马车看:出口方面,虽然目前出口数据还是增长,但海外主要消费国家都陷入经济衰退,出口压力可能会加大。当然,随着美国强力收缩货币,美元强势之下,一定程度上利好我们商品的出口价格,但能在多大程度上对冲需求的下滑,还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在统计概念里,投资通常被细分为基建、房地产和制造业,真正是政府掌控自如的,只有基建。所以,下半年政策最大的发力点,大概率还是基建,兼具新基建和老基建。对于老基建,鉴于大中城市已经较为完善,所以主要发力点在于小县城、乡镇和农村,类型还是铁公基项目,但这些项目在投资端热度不高,顶多就是刺激一下钢筋水泥这类建材;真正有看头的还是新基建,当中又以新能源为重点,如光伏、风力、储能,所以这些板块毫无疑问还是会受到资金的追捧。唯一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的上涨动力。经过两个月的炒作,上面这些板块的估值预期都比较充分,并没有考虑太多外部风险因素的压制。导致现在的新环境下,资金的信心不足,出来怕错过后续上涨,没有政策刺激又不想进去。但长期看,这些领域一定是还有很大增长性的,即使当前外部环境很糟糕,也不要轻易下车。(参考昨日《股民又开始迷茫了,怎么看?》已经分析很透)最后说一下消费。现在疫情放松,消费复苏,对经济目标贡献会逐渐加大。基础消费的逻辑在于现在上游粮油价格开始回落,但经过提价的下游价格还是坚挺,尤其在促消费政策下,企业端开始不错的利润修复,现在一些消费企业中报也反映出了这个趋势。可选消费上面也说了,尽管居民储蓄意愿还比较高,但化妆品、电子等新消费增速开始提升,也是很好的趋势。汽车消费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好处就不多说了,这个政策能够同时刺激制造业投资,能够产生非常庞大的上下游拉动作用,国家已经很认同这个思路。所以,下半年继续出台新能源汽车的刺激政策,可能性还是有的。所以对于近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回调不必过于担心,我们真正需要关心的,是在消费力不太高的现在,国家究竟还有多少实打实的电动车购买补贴。换句话说,只要国家继续拿出真金白银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相关产业链的业绩增长就有保证,股价自然就有继续上涨的动力。一言以蔽之,不管是新能源基建还是电动车消费,投资要紧盯政策面,越来经济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地跟政策走。-END-
2022年7月21日
其他

腾讯在命运的棋盘上砸下一颗钉子

转载:浅黑科技作者:史中2013年,腾讯市值冲破千亿美元,反超百度,一骑绝尘。在当年举办的腾讯WE大会上,人们眼巴巴等着马化腾说出豪言壮语。他说:“我们很怕。”(一)“危险的土地”和“迷惘的动物”张志东的QQ号是10002。自1998年和马化腾一起注册腾讯,他就撑起了底层技术架构,坊间传说,他写的QQ架构,直到用户过亿,还能微微一笑,轻松扛住。腾讯16岁时,张志东急流勇退——辞任首席技术官。从那之后,鹅厂
2022年7月16日
其他

股债汇三杀!欧洲越来越危险了

转载:格隆汇作者:墨羽枫香今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期。前有英国首相被“逼宫”下台,后有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被悍然枪杀,近有斯里兰卡宣布国家层面破产……金融市场,全球动荡加剧。欧洲兑美元今日一度跌破1:1,较去年1月高点大幅贬值18.5%,创下20年新低。不仅如此,欧洲还遭遇了股市、债市的抛售潮。桥水基金为首的美国资本犹如深海的鲨鱼嗅到了血腥味一样猛然扑过来做空欧洲。欧洲正在上演股债汇三杀的惨烈局面。少有人关注的是,欧洲银行巨头们跌幅非常大,远远高于大盘。其中,德意志银行-51%,意大利西雅那银行-51%,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40%,英国巴克莱和法国巴黎银行均挫近40%。另外,瑞士信贷银行自去年高点回撤更是高达60%以上。欧洲银行巨擘遭遇集体暴跌,二级市场究竟在交易什么逻辑?是在担心什么?恐慌什么?01恐慌什么?今年6月9日,欧洲央行宣布利率决议,决定从7月开始停止资产购买,计划加息25个基点,并在9月进一步采取行动。7月9日,欧洲央行管委霍尔茨曼表示,欧洲央行应该在7月加息50个基点,寻求在9月前累计加息125个基点。欧央行会追随美联储开启较为激进的紧缩政策以应对通胀。加息有利于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放贷利率,在一定程度会上扩大净息差,但金融市场并不认可这个逻辑,银行巨头们反而加速下跌。为何?在我看来,市场正在交易欧洲经济衰退带来坏账率显著提升的逻辑。其次银行们持有大量债券以及金融衍生品,会在利率退潮的大环境下暴露巨大风险。今年6月,欧元区通胀高达8.6%,较5月继续上升0.5%,创下1997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德国8.2%,意大利8.5%,西班牙10%均处于高位。此外,波罗的海三国通胀率高达20%左右。如此之高的通胀水平,将严重冲击经济表现。欧元区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跌至-23.6%,几乎与2008年金融危机、2020年新冠危机齐平。为了遏制高通胀,欧洲央行还会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加息,对于经济的冲击和灭活效应会很明显。此外,欧洲直面俄乌之战,能源危机愈演愈烈。俄罗斯断掉欧洲天然气的比例越来越大,一旦持续数月,经济遭遇的打击将会是超预期的、灾难性的。几个因素基本决定了欧洲爆发经济衰退,乃至危机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已经提前预演了。5月,德国贸易逆差为10亿欧元。要知道,德国进口商品平均价格上涨31.7%,能源进口价格同比上涨157.4%,而出口商产品价格平均上涨15%。这是1991年以来首次发生贸易逆差。而在2021年之前,德国连续4年蝉联全球贸易冠军,在2021年被中国赶超位居第二,但贸易顺差额度仍然高达2610亿美元。外贸占德国经济比重的70%,远高于中国的34%、美国的20%以及日本的28%。5月贸易逆差,证明了德国经济出了问题。另外,法国3月贸易逆差为115亿欧元,创历史新高;英国4月贸易逆差为85亿英镑;意大利4月贸易逆差为36亿欧元,西班牙4月贸易逆差为64亿欧元。欧洲直面俄乌战争,经济衰退的风险很大。近日,英国央行警告银行业,应该为经济风暴做好准备,并将逆周期缓冲资本(CCyB)比率提高一倍至2%,以确保能渡过难关。一边加息收水,一边经济出问题,欧洲银行持有的大量金融资产将面临巨大的风险敞口。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欧洲本土大型银行普遍加大了本国国债的持有比例。其中,意大利银行持有国债占总资产的比例一度回升至12%以上,创下历史新高。另外,欧洲银行普遍存在交叉持债现象。比如意大利的国债,被本国以外的欧洲商业银行以及金融机构持股20%左右。在2008年次贷危机以及2011年欧债危机之后,欧洲实施了极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利率一降再降,甚至到了负利率,但欧元区经济总量几乎0增长。这决定了欧洲银行的信贷利润被大幅压缩。面对困境,欧洲大行加大了金融衍生品交易,去博取高额回报。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德意志银行。2015年,衍生品风险敞口高达2150亿欧元,而净公允价值仅为183亿欧元,前者是后者的12倍。到了2019年一季度末,这一风险敞口达到了3310亿欧元,是其净价值的15.8倍。2020年爆发新冠疫情之后,欧洲央行更是水漫金山。资产负债表从2008年的1.3万亿欧元急速扩张至当前的8.8万亿欧元,膨胀了5.77倍,基准利率从4%下降至0。长期超低利率之下,均有利于各类金融资产的膨胀,包括国债以及金融衍生品。但通胀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逼迫欧央行收水加息。那么,欧洲银行此前大量持有的主权债券以及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大增。银行巨头超跌这么多,反过来暗示经济衰退危机、以及金融市场动荡的风险愈来愈大。02风险掩盖1999年1月1日,欧盟开始实施单一货币欧元和统一的货币政策。面对欧元的巨大威胁,美国在里面埋了不少大雷。华尔街投行高盛通过做假账,把并不符合欧元区要求的希腊抬了进去。以同样手法,高盛在西班牙和意大利上通过粉饰账目,把两者也送进了欧元区。欧元区成立之后,成员国的融资成本大幅下降,尤其是希腊、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等主权信用较低的国家。发债成本的大幅下降促进了欧元区经济的持续繁荣,但也留下了巨大隐患。一方面,德法为首的经济强国的银行大量借债给外围国家,催生了资产泡沫。另一方面,希腊为首的成员国违反《马约》,扩大财政赤字水平,占GDP的比例在2007年已经提升至6.5%。要知道,财政政策都捏在成员国自己手里,且违反规则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惩罚。欧元区一切安好,一直到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不巧的是,欧洲银行是美国次级债券最大的债主,因此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和系统性崩溃的风险。为了救欧洲银行,欧元区成员国纷纷向本国银行系统注入大量资金维系金融稳定,将银行的次贷毒资产、垃圾资产转移到政府债务之下,从而大幅提升了政府债务水平。据统计,欧元区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从2008年的69.7%飙升至2009年的80.2%,并在未来数年持续飙升。次贷危机之后,欧元区经济遭受重创,深陷泥潭。在这个时候,美国开始谋划精准狙击欧元,捍卫美元霸权。要知道,欧元一诞生,就可与美元分庭抗礼,是后者最大隐患和威胁。2009年,高盛联合两家大型对冲基金通过购买信用违约互换保险的方式专门针对希腊展开了金融攻击。与之配合的是,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几乎同时把希腊的主权评级大幅下调(惠普、普尔从A-至BBB+)。没过多久,三大评级巨头又对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等国进行主权信用降级,导致债务危机逐步蔓延开来。高盛领携的国际投行大势做空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的CDS头寸(信用违约互换),赚取巨额利润。另外,相关主权国的CDS价格飙升,严重打击市场信心。与此同时,资本大举做空欧元汇率,从2009年末到2010年3月巨贬10%左右。欧元区外围债务违约势头如星星之火燎原开来,开始向核心经济强国蔓延。尤其是意大利和西班牙作为欧洲第三、第四大经济体,如果一旦出现债务违约,将对市场的冲击非常之大。随着后两国危机的逼近,法国也开始面临债务违约风险。当时,市场也有迹象在做空法国主权债券,危机步步逼近。为了缓解欧洲债务危机,欧洲央行早早出手救市。第一个大招是大幅降息。欧元区利率从2011年11月的1.5%快速降低至2013年的0.25%,降息幅度高达125个基点。第二,紧急QE印钱,进行资产购买。2010年5月至2012年9月,欧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购买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主权违约风险较高的政府和企业债券,以压低债券利率。第三,引导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在2012年9月宣布OMT计划,承诺央行可以无限量购买符合条件成员国的短期政府债券。这一点类似2020年3月美联储的无底线QE计划。三招之后,欧洲债务危机得以缓解。但欧元汇率持续疲弱,开启了长达数年的贬值之路,美元霸权地位得以巩固。次贷危机叠加欧债危机,让欧元区银行遭遇了灭顶之灾。雷曼兄弟倒闭后的9年内,欧洲银行数量锐减了25%。幸存的大行,市值持续缩水,变成了美国大行眼中的小行。其中,德意志银行从08年股价最高的105美元跌至目前的不足8美元,跌幅高达92.4%。两次危机因QE得以缓解,但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巨大的风险仍然隐藏着银行系统之内。另外,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欧洲银行的信贷质量再度遭遇巨大冲击。在欧央行的货币洪水以及成员国的财政政策刺激之下,资产质量严重恶化的风险再度被掩盖。今年,高通胀席卷而来,将会是欧洲央行的噩梦,逼迫其大幅加息。低利率潮水褪去,欧洲银行被深深隐藏的风险可能会在某个时间点集中爆发出来,量能可能会远超欧债危机。03尾声欧洲明知绕不开俄罗斯的能源,但仍然壮士断腕,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高达5300项。对此,俄罗斯用能源作为武器反制欧洲。目前,欧洲的通胀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已经出现,还有接下来因遏制通胀不得不大幅加息,可能诱发债务危机、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等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当前,全球投机资本疯狂做空欧洲市场的股债汇,金融层面的危机迹象愈发明显。一旦全面爆发,烈度会很大,因为当前债务规模、资产泡沫等远超历史周期。巴菲特曾说,当潮水褪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在本轮全球大退潮中,欧洲无法挣脱裸泳者的角色,将会输的彻彻底底。-END-
2022年7月14日
其他

丁磊50条关于商业和人生的建议:想创业,你必须知道哪些人的钱最好赚

转载:和牛商业网易这家公司似乎什么都做,养过猪、又做着音乐社区。又似乎什么风口都不去赶,当BAT都在争先恐后抢占各种风口时,网易却“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当吴晓波笑问丁磊,为什么网易什么风口都能错过,丁磊却不屑一顾“我其实觉得过去十年的各种风,不管是手机、金融还是共享经济,其实我觉得都是妖风”。相比网易,人们更感兴趣的是丁磊。帮丁磊渡过难关的段永平,在18年9月做客斯坦福大学时,坦然提起:已基本卖掉了网易的股票,“丁磊就是个大孩子,那么多钱放他手里不放心。”网易创始人丁磊,上世纪70年代,出生在宁波一个知识分子家庭,32岁便成为中国首富,如今身价超过260亿美元。但也穿着花裤衩站在过道修电脑,在电梯里找员工借钱麦咖啡,下班与员工抢富康出租车。这样一位坦率又带着着一点孩子气的神奇人物,是怎么走到今天,掌管市值超过580亿美元公司的。以下内容,整理自丁磊各个场合的讲话,值得细读。一、如何做企业1.做企业的,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还是比较幸运,1995年的时候,我一边工作一边寻找机会,那时候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一本书告诉我如何创业,教我怎么做老板,路是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2.做企业的时候,一些优秀的人才对公司非常重要。同时,我也认为公司人才贮备很重要。3.公司人不是越多越好,而是优秀的人才越多越好,一个精彩的人才能顶好几个人。5.动作可以慢,但战略一定要正确,看准了再跟上去,这样风险比较小,这样别人犯过的错误就不会再犯。6.公司的驱动力来自于消费者的需要,你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你也不会为了技术而技术吧,你不会为做paper(展示)去研究这个东西,我觉得网易一直是,包括世界上很多公司,都是以客户为导向的公司,就消费者想要什么。他们就做什么。7.实际上,我觉得创新风险特别大。是一个年轻的公司,一不小心创新就把这家公司给搞死了。创新的风险为什么很大,因为你做一个新的事情要投入很多钱吧,那是比投资第二个,你新的东西做出来,要考虑用户的接受程度,他重新学习使用你的产品。他要花很长时间,用户也是个接受的过程。还有呢,一个新的产品在做的时候,很多技术的难关等等,这些都是风险。8.一个企业的成功,产品是至关重要的。我很郁闷。媒体总是在说资本运作(当年共享单车的资本炒作),可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资本运作到底是什么。9.互联网业的新陈代谢本是常态,但引发我思考的是:比如苹果,为什么这些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创新不是来自于传统的手机行业领军者,也不来自于日本那些最顶尖的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苹果为什么能够横空出世?Google为何会模糊了眼睛,Facebook又如何坚定自己的方向?我也没有确定的答案,需要我们在未来一一作出回答。而这些答案来源于我们的实践与思考,出自我们不止息的学习10.企业最后一定不是被竞争对手打死,是被谁打死的,是自己把自己打死的。11.网易从1997年创办到现在,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遇到过各式各样的挑战。尤其是2000年刚上市的头一两年,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如果不是对互联网的热爱,这家公司很可能早就在泡沫里消失了,没办法走到现在。12.当你做一个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做精做深,除非你有很多资源的时候,才可以选择去做出一些创新的东西。13.我对创新的一个建议,是要小心要谨慎,但对于员工呢,我是鼓励员工创新的,如果你要尝试新的东西,我们都会提供足够的这个实验设备和环境给你。美国有家公司叫3M公司,我看过他的介绍,做得很好,他们一直给15%的时间给员工自己去做一些事情,他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个方法我们也觉得挺好的。14.企业倾听消费者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公司曾经有人说,老板你雇了400个人听电话。我们可以外包。我说胡说八道,不能外包,这个东西很重要,是你倾听消费者需求的一个窗口,你把它外包给a公司,他哪有像你员工那么用心的做事情。15.没有创业热情一定不要创业。网易从1997年创办到现在,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遇到过各式各样的挑战。尤其是2000年刚上市的头一两年,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如果不是对互联网的热爱,这家公司很可能早就在泡沫里消失了,没办法走到现在。二、对互联网和元宇宙的看法1.一定要做正确的事情,这个在我们企业里面叫战略,你的战略一定要对。你可以慢慢跟在别人后,这样战略错误的风险就会小很多,就因为别人很多犯过的错误,你不会再犯了。2.我的互联网思维中“快”不是特别重要,精益求精、极佳的用户体验,这两个是非常重要的。3.产品要有质感,而在用户看得见的质感背后,是网易科技的内核4.2003年我读了《基业长青》,2005年我读了《赢》,这两本书我相见恨晚。《基业长青》回答了我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企业存在的价值是什么。5.在互联网上有几大需求,最高层级是通讯,这是腾讯的地盘;网易拥有邮箱入口,它更低频,比较商业导向。第二层需求是搜索。剩下的需求,京东也好,阿里也好,都是有机会被超越的。虽然现在的电商送货快,产品多,但仍有一个巿场缺口,就是产品本身没有做到极致。6.中国正从赚机会财的年代,向赚管理财的年代转移。以前一个商机出现,大家都有机会,例如制造业、房地产,但现在随着人民收入提高,消费者更加重视品质,消费升级比拼的就是谁能够赢得他们的心。我们以品味为核心竞争力,再透过工匠精神完成精品,符合消费者发展的趋势。7.网易把一些基本的产品,拖鞋、毛巾、浴巾、钱包做得非常精美,性价比很高,然后你根本不用动脑筋去别的地方挑选,消费者愿不愿意来我这里?事实证明他们是愿意的。这个过程就是品味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是我们创办网易严选的原因。8.对于元宇宙,在技术、规划各个层面上,网易已经做好了准备,元宇宙真正降临的那一天,我们可能跑的比谁都快。9.我认为,所谓的元宇宙是下一代的互联网,过去的10年我们见证了计算平台,从PC逐步迁移到智能手机,接下来的10年我们很可能会再次见证智能手机逐步切换到AR/VR。10.互联网世界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创造消费。元宇宙又将是一个新的未来型消费幻想,有需求就会有供给,就会有投资。至于未来是什么,回答就是:可以把未知的未来,拿到今天来消费。三、对年轻人的建议1.世界上只有一个比尔·盖茨,不要总想着成为比尔·盖茨——丁磊表态反对大学生退学创业。2.孔子曾经跟他们的门生说过一段这样的话,他问他的门生,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门生答,每天能在收工后,在河边跟一群好友喝酒聊天,看落日;第二天还能是这
2022年7月13日
其他

美国高校全球第一,为什么在产业上输给中国

Anyon曾在上世纪70年代末,全程跟班考察了不同阶层小学的教学情况,然后发表了一篇至今看来都毫不过时的经典论文《社会阶层与隐含教案》,这项研究所揭示的美国教育体制让人深感失望。Jean
2022年7月12日
其他

世界中药市场,日本、韩国所占份额高达80%-90%

日本的汉方馆世界中药市场,日本、韩国所占份额高达80%-90%,日本中药制剂的生产原料75%从我国进口。简单一句话就是,让中国的药农为他们种植中草药,种好后,
2022年7月11日
其他

华为怒批的北大陈春花教授,其爱尔兰欧洲大学博士竟是假文凭?

转载:咱们事实有力量作为自媒体,前一段时间有一些因缘际会,深入调查总结了北大中文系的一些人和一些事。参见:唐山有恶棍欺辱女生致伤,当年温儒敏请的教材编写者侵害女生致死因此还被“北大”投诉。不过,现在基本可以判断为,某些个别人找了北大中文系的行政人员出面,搬出“北大”的名义投诉侵犯名誉。参见:被北大投诉侵犯名誉权,过分了,本号必须反驳,请公众号公正评审经微信公众号平台核实,该投诉不成立。后来写到了前北大中文系主任陈晓明有学校鄙视链情结,多次向学生鼓吹所谓全国只有两所大学,一所是北大,一所是其他大学,他“以身作则”,在北大官网上隐去自己的南平师专本科学历和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历。参见:前北大中文系主任陈晓明:曾子当成孔子,怼资本的文学批评像坐台没想到,陈晓明这个避谈本硕学历,和这次所谈相比,只是个小儿科,小心思。那毕竟还是他真实的高等教育经历。本来也没有特别留意华为一句犀利的“陈春花不可能了解华为”上热搜的事。结果今天一条推送,让本号目瞪口呆,说陈春花教授毕业于野鸡大学?按耐不住一看,原来是指陈春花的“爱尔兰欧洲大学”博士文凭是野鸡文凭。第一反应,不可能吧?有人搞学位鄙视链,这还可以理解。但一个北大教授整了一个野鸡文凭,还是分量最重的博士文凭,还是北大的教授,还是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都2202年了,这是不是太魔幻了?本号自己不亲自验证一下,是无法相信的。先说考证结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陈春花博士毕业的“爱尔兰欧洲大学”不是野鸡大学。以下是考证过程。第一步,确认陈春花教授的博士学位文凭她的完整学历,不在北大官网,而在华南理工大学官网。因为陈春花以前是华南理工大学的教授。在华南理工大学官网页面上,清楚写明,陈春花的确是在“爱尔兰欧洲大学”获得工商管理博士文凭。网址“https://cnsba.scut.edu.cn/2020/0309/c28031a365496/page.htm”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也挂着陈春花教授的完整学历。网址是“https://cnsba.scut.edu.cn/_t2524/2020/0309/c28031a365496/page.htm”。很奇妙的,在北大官网,是不能一眼看到陈春花教授的教育简历。她的官网介绍网址是“https://www.ccer.pku.edu.cn/szdw/qzjs/c/246273.htm”截图中很清楚看到,对陈春花的教授综述,只有她的任职情况,无教育背景。要在北大官网上查看陈春花教授的简历,要下载一个她的简历PDF文件。网址是“https://www.ccer.pku.edu.cn/docs/a59e1645d14f44139f314fb6ed259fa6.pdf”在这个PDF截图清楚可见,陈春花的教育背景仅仅写了:南京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博士后(2005)
2022年7月9日
其他

全球都在贸易逆差,到底谁在顺差?

转载:远方青木德国,传统制造业强国,产品畅销全球,欧洲经济火车头,自1991年东西德合并以来一直是贸易顺差。2022年5月,德国持续30年的贸易顺差被打破,首次出现贸易逆差,金额为10亿欧元。能看到德国贸易逆差,也算见证历史了。但事情还没完,在5月数据出炉后,我惊讶的发现,全球各大主要经济体几乎全都在贸易逆差。这个月,法国贸易逆差60.1亿欧元。这个月,英国贸易逆差155亿美元。这个月,日本贸易逆差178亿美元。这个月,韩国贸易逆差17.1亿美元。这个月,美国贸易逆差855亿美元。这个月,印度贸易逆差242亿美元。就连最近被吹上天,被公知吹成东亚新星的越南,在5月都出现了17.3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放眼望去,全是逆差,那些主要经济体几乎都是逆差。欧美日韩都在逆差,连印度越南都在逆差。众所周知,贸易是守恒的,有逆差就一定有顺差,逆差之和一定等于顺差之和。全球范围内,我们熟知的强大经济体全部都在逆差,那到底谁在顺差?这一轮全球突然出现的普遍贸易逆差,是因为全球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突然暴涨,翻倍,翻几倍的那种涨。谁进口资源多,谁就要大出血,因此所有的工业国基本都出现了贸易逆差。出现巨额顺差的,是资源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印尼和中东国家,最近都赚肿了,本国资源不仅畅销,而且高价,巨额贸易顺差源源不断地涌入自己的口袋。资源暴涨的背景下,工业国逆差,资源国顺差,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在5月的贸易顺差名单里,有一个奇怪的国家混进来了。中国,作为一个资源进口大国,一个以工业品出口赚钱的国家,在5月录得了巨额顺差,当月顺差达到了787.6亿美元。所有的工业大国里,只有中国一家是顺差,其余全部是逆差。而在2022年1~5月,前五个月里,中国的顺差总共达到了3000亿美元之巨,同比2021年1~5月,增长50%之多。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据,因为在资源价格暴涨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一资源净进口大国,本应失血最严重,逆差最大,但最后却是顺差,还同比增长了50%。都是工业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人口大国,印度却在2022年1~5月,出现了101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日韩德全部逆差,放以前想都不敢想。除了靠卖资源为生的国家,其他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家都在逆差。为什么狂买资源的中国反而是顺差?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极其不合群。其实道理也很简单,都说烂了那种,奈何很多人一直将信将疑。所有工业国都逆差,就中国顺差,那只能说明中国的生产效率远高于其他国家,且差距巨大。中国人和以前一样的上班,甚至因为疫情影响还降低了很多生产效率,我们怎么就突然和其他国家拉开巨大效率差距了?因为有时候不需要我们进步,其他国家如果退步太多的话,一样可以拉开巨大差距。你好好想一想,很多人普通感冒发烧都要请假好几天不能上班,那“大号感冒”呢?你不会以为三五天就可以精神抖擞的上班了吧。就算不怕死,也得躺床上半个月,还得有人照顾你,家里老人小孩反复不断的来回大号感冒,一年里几个月就废掉了。到了年底,哦豁,病毒变异了,来年再重新“大号感冒”一轮。就这样,壮劳力一年的工作时间被养病和照顾家人给生生的拖掉了两三个月。如果全国普遍如此,那整体生产效率会出现可怕的降低。要是工业品普遍大涨价,也能把损失的成本抵消掉。事实上也的确大通胀了。但欧美自己就无法承受工业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代价,本身就强烈反对,再加上中国产品大量供应来压价。。。于是欧美日韩就只能贸易逆差了,连印度越南也跟着逆差。中国获得如此巨大的贸易顺差到底有什么用?有公知说,我们用那么多血汗换来的,是一堆废纸,那些贸易逆差的国家反而享受了大量消费品,生活的很幸福。顺差到底有什么用?早在1934年,《人民评论》就曾经说过这个问题,当时的原话是:“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年年贸易入超的债务国,这每年大量的贸易逆差并不表示国民一般消费力之提高,反之,它是表示了民族工业之绝对的停滞和衰落。”1934年的中国,年年贸易逆差,这并不代表中国消费力的提高,反而说明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绝对停滞和衰落。这话,说的很清楚了吧。为什么每一个国家贸易顺差的时候都会欢欣鼓舞,而且非常自豪,日韩德吹自己贸易顺差吹了几十年,这就是原因。大家都不傻,顺差到底代表着什么都很清楚,尤其是工业国的顺差,比资源国的顺差要可怕的多。只有那些坏透的人,才会说顺差是废纸。贸易金额是守恒的,只要你自己不逆差,那逆差的就一定是别人。而如今,主要工业强国都在逆差,只有中国是顺差。中国成了唯一的异数,和别人都不一样,会不会是我们走错路了,我们需不需要反思一下自己?那你有没有想过,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是别人都错了,只有我们是对的?拒绝反思怪,我们只承认客观数据。工业国几乎清一色逆差,只有中国在顺差,这情况是真的罕见。百年一遇不敢说,但近30年来是真没出现过。这几年,我们一直在不断的见证历史,今天又多见证了一个。开门,我们中国商船来自由贸易拉。-END-
2022年7月8日
其他

马斯克为什么说“经济衰退是好事”?

转载:秦朔朋友圈潮退了,风停了七国集团(G7)峰会于当地时间6月28日在德国慕尼黑结束。这是七国集团成立近半个世纪以来遭遇压力最大的一次会议。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经济貌似不可避免的衰退前景,让世界感到担忧。前美国财长、现哈佛大学教授萨默斯认为,当失业率低于4%而通货膨胀率高于4%(目前美国通胀超过8%)时,经济衰退总是会在两年内发生。“从历史上看,当我们遇到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我们实际上从来没有避免过经济的严重衰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出席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听证会时表示,美联储坚定地致力于让通胀回到2%。他承认,要在坚持紧缩的政策下不出现衰退、实现美国经济的“软着陆”,是极具挑战性的目标,他不排除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其实特斯拉、SpaceX的CEO马斯克在5月中旬就作出了这个判断。5月26日,他发起了一项投票,询问网友更信任政治家还是百万富翁。有网友留言问,这一问题是否就代表着认为美国经济正在接近衰退。马斯克回答说:“是的,不过这实际上是件好事。撒钱撒在傻瓜身上已经太久了,是需要发生一些破产现象了。”他又说:“还有,疫情居家什么的误导大家认为你实际上不需要努力工作。该醒醒了!”网友又问经济衰退将持续多久,马斯克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大约需要12至18个月。实际现金流为负的公司(即价值破坏者)应该消失,这样它们才会停止消耗资源。”这让人想起巴菲特在1994年股东大会上说的那句名言:“只有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另一个类似的表达是,当风停的时候才知道谁是没有翅膀的猪。在大水漫灌、大风四起的时候,效率低下、损毁价值的企业可以和效率高、创造价值的企业一样活得好好的。一眼看去,无法区分谁穿了衣服,谁没穿衣服,谁是长着翅膀的天使,谁只是风口上的猪。等到潮水退去、风停下的时候,才看到惊惶局促的裸泳者,还有一地摔死的猪。马斯克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个过程将社会资源从效率低下、损毁价值的组织中释放出来,被效率更高、创造价值的组织利用,这样这个社会的总体价值创造就更多,效率就更高。烧不死的是凤凰从企业层面来讲,这就是优胜劣汰的过程,和自然界一样。世界上最高的树是红杉树,它的树皮有富含水分的防火层,森林大火发生的时候,其它树都被烧死了,而红杉树却能活下来;烧死的树的木灰变成养料,滋养了红杉树,让它长得更高。所以,森林大火对于其它树是灾难,对于红杉树却是福音。烧不死的是凤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不同的比拟,相同的道理。任正非曾有一句灵魂拷问:“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2001年,他在《华为的冬天》中写到:“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工业化、城镇化的大风口成就了很多企业家。用知名经济学家许小年教授的话来说,“顺风船开久了”,对逆水行舟不太了解,也不愿了解。商学院教大家的也多半是如何管理增长,而不是如何管理衰退。任正非比较实在,有人问他华为的成功战略是什么时,他首先纠正说,华为还没有成功,只是成长,要像日本有些企业那样做成百年老店,才叫成功;其次他说,华为没有战略,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活下去。东方甄选成为现象级传播后,俞敏洪在其个人公众号“老俞闲话”发文讲到战略,他说:“做东方甄选很难说是一个战略。我一直说,事情做成了就是战略,做不成再大的战略也没有用。所以,东方甄选最多就是在摸索一条出路。”东方甄选是新东方的一大创新。有文化、有情怀的直播小哥董宇辉圈粉无数,连许小年都成了他的粉丝,在最近的讲座中许教授专门讲了东方甄选的故事,对俞敏洪的企业家精神深表敬服。俞敏洪的浴火重生印证了许小年关于现金在危机时刻的重要性的观点。一年前,新东方和其它教培企业遭遇不可抗力,其中不少已销声匿迹。而新东方账上充足的现金救了新东方。2003年,非典来袭,当时正在蓬勃扩张的新东方被迫紧急收缩,学生家长要求退款,公司账上没钱,俞敏洪向朋友借了2000万人民币,支付了所有退款。从此,俞敏洪定了一个规矩,新东方账上必须随时保持足够的现金,哪怕今天就地倒闭、关闭,也可以把学生家长的钱和员工的工资全部结清。如有富余的钱,再做扩张、投资。定这样一个规矩的另一个原因,俞敏洪自称是农民天生的保守意识,不能接受过分冒险的投资。此外,俞敏洪不太能接受理念上不契合自己价值观的投资,他认为孩子的教育更多的应该是面对面的相处、陪伴,所以一直没有参与互联网教育这个风口。不少股东劝他哪怕象征性地投资一下互联网教育,这样市盈率就能翻几番,市值就能翻几番。然而,他不以为然。这次新东方账上的储备金超过200亿,让新东方安然渡过最危险的时刻。去年差不多这个时间,新东方股价跌去九成,此后走势图惨不忍睹,时间单位只能选“日”,不能选周、月,不然根本看不清最近股价,只看到一根线从悬崖跌落,然后趴在地上匍伏前进。但是俞敏洪没有呻吟,没有抱怨,没有放弃,这忍辱负重,这顽强的求生欲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创造性破灭从社会层面来讲,经济危机会淘汰一批效率低下、损毁价值的企业,让资源得以释放出来重新配置,让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获得这些资源,这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总体效率和价值。1912年,美籍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发表了《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他认为经济的发展不是静态均衡的,而是动态非均衡的,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进化出来的。他提出了“创造性破坏”(the
2022年7月7日
其他

权力越大的人,越要提高“战略架构”能力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企业规模的扩张是企业的量变,量变具有渐进的、似乎具有无界限的演进特征,然而否定的因素也在增长,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招致不幸的扩张、财富的增加,最初被看作幸运的象征,这就是成长的悖论。所以,关键是量的扩张必须受到质的约束,这个质就是企业的长远目标,它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个什么企业?01确立战略意图企业要不要树立远大目标呢?显然,应当要有。孔子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真是千真万确的哲理,企业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根本上都是缺乏远见导致的。但远大的目标应当是什么呢?应当如何定义呢?这是需要首先搞清的问题。在战略管理领域远大目标被称为“战略意图”,让我们先来讨论战略意图的概念。1.什么是战略意图?日本企业在
2022年7月5日
其他

美国为啥宁愿与病毒共存却不愿与中国共存?

来源:猫哥的视界先简单介绍一下文章的背景。最近世卫组织发布了一篇报告,在这篇报告中世卫组织给了一个结论——全球因为新冠疫情直接间接导致死亡人数近1500万。随后有人撰文解读报告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中国不是选择动态清零政策,而选择与病毒共存或者躺平,按照世卫组织的测算模型计算,中国会死掉几百万人。以下是本文内容。1
2022年7月4日
其他

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

来源:泽平宏观导读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人才更是第一资源。我们在前期系列报告中提出“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的逻辑,指出人口正持续向大城市及大都市圈集聚。随着人口红利消逝、人才价值日益凸显,我们已经连续三年与智联招聘合作推出“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以期准确把握人才流动特点、持续跟踪人才流动趋势。核心观点数据说明:智联招聘拥有约2.6亿用户,月均活跃用户数约4632万;其中8成以上为专科及以上学历,远超全国就业人口总体的22.1%。在求职者中,约四成为流动跨城求职者,2021年跨城求职者比2020年增加7.4%。2021年流动人才特征逐渐恢复至2019年水平。从性别看,流动人才中男性占58%,高于求职总体的53%,男性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年龄看,流动人才中18-30岁人才占比64.4%,高于求职总体的59.4%,30岁以下人才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学历看,流动人才中56%为本科及以上学历,高于求职总体的47%,高学历人才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工资水平看,流动人才中30%月收入为8K以上,高于求职总体的26.7%,收入较高者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行业看,流动人才中52%分布在IT互联网、房地产、制造业,高于求职人才总体的49.5%。榜单概览: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且流动性下降。1)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京沪深居前三。从结果看,2021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长沙位居前十。2021年应届生、硕士及以上人才将简历投向一线城市的占比为20.7%、30.0%,均高于流动人才流向一线城市占比,应届生和硕士及以上人才更倾向往一二线城市集聚,尤其是硕士及以上人才更倾向往一线城市集聚。2)人才流动趋势: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且高能级城市人才跨区流动性减弱。分地区看,得益于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较高的战略定位,东部人才持续集聚,中部、西部、东北持续净流出。分线看,2021年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5.4%、0.4%、-1.0%、-4.8%,受政策放宽影响一线人才持续流入,二线人才集聚放缓、三线较为平衡,四线持续流出。分城市群看,超6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2021年长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续集聚,京津冀人才净流出趋势放缓,成渝基本平衡,长江中游人才持续净流出。重点城市:北上苏汉人才净流入占比上升,城市群内人才流动为主流。1)一线城市:北上人才净流入占比上升、深广上升趋势休止。北京因严控人口、疏解产业,人才净流入占比逐年下降,直至2020年有所回升,2021年继续创新高,主因收入水平最高且2021年人才引进政策放宽;上海2021年人才净流入占比重回榜首且创近五年新高,主因上海新经济促进政策初见成效且落户政策放宽;2021年上海代替天津,成为北京人才流出第一目标城市,人才从北京净流向上海;深圳近两年人才集聚明显,主因经济发展速度快、创新发展水平高,但是由于人口承载力有限,近年也开始控制人口有序增长;深圳和广州互为人才外流目标城市的第1位,人才从广州净流向深圳;广州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且持续稳定增长,主因广州经济发展速度快、生活成本在一线城市中最低。2)二线城市:苏汉人才净流入且占比呈上升趋势、杭宁人才净流入且占比稳定。杭州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始终为正且逐年攀升,人才吸引力排名稳居前列,主因杭州电商等产业发展迅速且平均薪酬超越广州在重点城市中位列第四;成都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呈现由负转正的趋势,主因成都经济发展活跃、创新产业发达,并且“筑巢引凤”吸引人才;苏州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苏州经济实力雄厚、2021年GDP增速位列重点城市之首,同时离上海最近、区位优势明显;南京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始终为正且较稳定,主因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且南京“宁聚计划”实施、落户政策宽松;武汉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呈现上升趋势,主因“学子留汉”政策实施效果好,落户门槛宽松;长沙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占比较稳定,人才流入主因长沙生活成本低、文娱产业繁荣。目录1
2022年7月3日
其他

再说一遍!千万不要选错城市!

来源:水木然1:选对城市比买房更重要!高考结果出来了,又到了很多家长和老师帮学生选大学的日子。07年我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15年了。如果你问我:这15年最大的感慨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回答:选择一个合适的城市,比选择一个大学/一份工作/一个伴侣要重要的多。我记得当年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有一位老师不断的提醒我们:你们不光要看学校,还要看城市。同等水平的学校相比,要优秀选择在沿海的大城市。可惜,当时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同学都无法理解这句话的价值。我还记得当时有一个老师,他让孩子放弃了西部地区的一所本科学校,反而去上海读了大专,当时很多同学因为无法理解这种行为。若干年以后的现在,我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一个城市的重要性。选择一个合适的城市,比选择一个大学/一份工作/一个伴侣要重要的多。奋斗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利用你周围的资源,再结合你本身的长处,不断借力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将你周围的资源变现。买房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购买一个城市的服务和未来。简单来说,买房就是买这个城市的股票。中国的城市资源分布很不均衡,资源类别也开始差异化,所以能选择一个适合的城市,有时比选择一个大学,选择一个工作更重要。你出生的城市,决定了你的性格。你发展的城市,决定了你的前途。那么,如何选一个合适自己的城市呢?每天能看到各种中国城市的排名,毫不夸张的说,这些城市排名毫无参考意义,完全都是泛泛之谈,谈不到本质。如果想真正参透中国城市格局,你只需花10分钟读完下面这篇文章。北京适合做局,做思想,做学问,那些底层出生却有想法的人,那些为人机智灵活的人,那些有崇高理想的人,都可以去闯一闯。上海适合扮气质,讲圈子,那些家庭背景良好的人,那些心思缜密比较谨慎的人,那些喜欢时尚/精通上流文化的人,可以奔赴上海滩。深圳适合做实效,务实/高效,无论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那些胆大勇猛的人,那些现实主义的人,那些想一心做生意的人,可以过去。北京出政治家/投资家/思想家,当然也出了很多吹牛/务虚的人;上海适合做CEO/高管/名流,也出了很多装x的人;广东则盛产各种老板,生意人,也出了各种不择手段的小商贩;既然选择了一个城市,除了可以享受它的资源便利之外,也要承受这个城市的阴暗面,这是大自然的平衡法则。这和你选择另一半是一样的道理。貌美的往往你得供着,有钱的大多桀骜不驯。不过有一点,只有在这种一线城市,才有这种大开大合的包容性,它的资源很便利,它的负面也很明显,如果驾驭的了,你就放马过来。2:为什么一定要去一线城市?首先,大家要铭记一个趋势:一个社会发达,
2022年7月2日
其他

俄罗斯可以卡欧美脖子,中国有啥能卡吗?

来源:今视点俄罗斯最近心情不错,仗打了四个月,拿下了4个州,石油天然气大卖了930亿欧元,远超去年,卢布也大幅升值到56,成了今年全球最强货币。稳住阵脚的俄罗斯,开始在天然气上主动反击:北溪1号线输气量减少60%;土耳其线年度检修1周,至于检修完能不能正常工作,那就要看心情了;而波兰、保加利亚、芬兰、荷兰这几个,不肯用卢布付账的,直接被断供。俄罗斯是想用高通胀逼欧美收手,结束俄乌战争。美国通胀的情况,大伙比较清楚,就不多说了,只补充一点,他们其实也买了不少俄油,现在要制裁俄罗斯,油价就会一直涨,目前已经到8.8元/升,今年几乎翻了个倍。欧洲这边要命的是天然气,目前是9.75元/立方,但现在还是夏天,到了冬天不知道会涨到多钱,英国、西班牙、比利时的老百姓已经受不了了,几万、十几万人的抗议活动轮番上场。可见,俄罗斯反击的效果还可以,但问题是能源大国有十几个,俄罗斯为啥敢用能源卡欧美脖子?美国可是拍着胸脯,给欧洲小兄弟打过包票。
2022年7月1日
其他

理想破灭,刘强东可能要离开京东了

来源:周伯通刘强东不是党员,但他把自己的祖籍改成了湖南湘潭,和伟人一个地方,我不太清楚这里面他的祖籍是否真实,但是他的信仰从头到尾没有变过,甚至比很多党员更有党性。司马南、莫言、柳传志、马云都是党员,然后我去查了下这些年搞金融P2P的人,居然全是党员。有一个美国媒体的人说,如果想弄倒对方,就得从他们的组织上的人下手,因为这里面的一些人是为了搞钱和保护而进去的,目的很不纯,只要给他们诱惑,就能为我所用。如果一个人不能为我所用,必须想办法让他性骚扰,犹太资本用这一招搞定了两百二十人,把法国治的服服帖帖的,如今为了驯服马斯克,居然用的还是这一招,犹如马克吐温写的小说一样,你并没有结婚,还是单身狗,突然一群小孩子上台来,抱住你的腿,叫你“爸爸”,这个情节我在读书的时候就知道,义务制教育的课本上就有。马斯克彻底否认他骚扰女性,但是架不住他们天天无中生有的瞎搞,也妥协了,和军方合作了一些项目。但是这一招用到刘强东身上来了,刘确实中招了,从此以后,他也不敢再说话了,隐退到了幕后,不过虽然隐退,京东这个公司仍然掌握在他手中。这两天,刘强东一直在股市上套现,减持他的股份,很多人开始嘲笑,哪有先富带后富,只是先富后跑路而已。很早以前刘强东就说过,假如有一天,我丧失了对京东的控制权,我会把公司卖掉,不再和京东有任何关系。海外媒体报道,一位“神秘中国女富豪”一次性支付5.6亿元人民币现金,购买了意大利撒丁岛一套顶级豪宅,而背后真正的主人疑似刘强东。报道说,购买豪宅的33岁女富豪Nani
2022年6月30日
其他

警惕“次级制裁”的新玩法

中国经济的十大预言,点燃希望突发!美国空前分裂,帝国黄昏已近?“福建”号航母下水,全球海权格局进入新篇章坚决遏制住杭州沦为内陆城市的不良势头疫情之后,80%的公司都需要推翻重建!
2022年6月29日
其他

全球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正确对待去全球化

中国经济的十大预言,点燃希望突发!美国空前分裂,帝国黄昏已近?“福建”号航母下水,全球海权格局进入新篇章坚决遏制住杭州沦为内陆城市的不良势头疫情之后,80%的公司都需要推翻重建!
2022年6月28日
其他

多极化浮出水面,冷战不可避免,中国准备好了吗?

中国经济的十大预言,点燃希望突发!美国空前分裂,帝国黄昏已近?“福建”号航母下水,全球海权格局进入新篇章坚决遏制住杭州沦为内陆城市的不良势头疫情之后,80%的公司都需要推翻重建!
2022年6月27日
其他

突发!美国空前分裂,帝国黄昏已近?

来源:李荣茂前段时间,关于比尔·盖茨和马斯克“互怼”的事件在网络上传播:马斯克指责盖茨没有认真应对气候变化,因为他花了“5亿美元”做空特斯拉;盖茨则称自己在气候变化方面投入的资金比马斯克或者其他任何人都要多……盖茨一再强调:“我捐赠了很多慈善资金,电动汽车大约占排放的16%,所以我们也需要解决其他84%的排放问题。”两位商界大佬的此次交锋,争执焦点似乎是在气候变化方面。其实从2020年以来,两人就冲突不断:盖茨发长文质疑电动卡车产品的可行性,马斯克则发文嘲讽:“他什么都不知道。”疫情时期,两人在疫情处理方式上存在根本分歧,马斯克对盖茨的批评直言不讳,甚至发布漫画进行攻击。2020年,马斯克还在推特上公开针对比尔盖茨:“比尔盖茨不是我的恋人,比尔盖茨和我的恋爱关系完全子虚乌有。”一度引起轩然大波。所以此次的互怼,可以说是之前剧情的延续。一、首富互怼,神仙打架,背后折射出的深层问题!从两人多次的交锋来看,似乎并没有直接性的利益冲突,但是从字里行间仔细琢磨,也还是能看出一些端倪。盖茨谈及马斯克,每次都离不开电动车,而马斯克则认为盖茨言行相悖,那大家有没有想过,这背后的实质到底是什么?从2020年开始,伴随特斯拉股价的变化,世界首富的排名也发生了变化。2020年11月,马斯克的净资产首次超过比尔·盖茨,并以1280亿美元登顶全球富豪排行榜第二;两个月后的2021年1月,特斯拉股价大涨,马斯克身价随之暴增至1948亿美元,超过亚马逊CEO贝索斯,登顶全球首富。从2022年发布的数据来看,拥有2190亿美元净资产的马斯克依然位列全球亿万富豪榜首,而曾经蝉联多年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则位列第四。两位商业大佬在社交平台的互怼,看似是一种相互不服气的调侃,实则折射出西方资本内部的分裂愈演愈烈。比尔·盖茨和马斯克,他们并非单独的个体,甚至也并非代表单纯的公司利益,而他们可以说是不同资本集团的代言人,代表了西方资本的两股不同势力。如今这两股势力纷争激烈,背后的实质是什么呢?那就是,当资本无法从外部获取足够资源的时候,其内部的争夺就会变得愈加激烈。美国的对外扩张无法延续之后,就会开始内部的纷争、相互撕咬。而我们所看到的资源问题,其实只是一个表象。在比尔·盖茨和马斯克的纷争中,还牵涉到被称为“淫魔大亨”的爱泼斯坦,其故事看似狗血,实际发人深省!去年,比尔·盖茨与妻子梅琳达突然离婚,盖茨表现的十分悲痛。但是在今年3月份,梅琳达在电视采访中确认:离婚的原因,是盖茨在婚姻中反复出轨,还与淫魔大亨爱泼斯坦多次见面。在大家追问之下,盖茨回应:“我确实犯了错误……”当记着问到:“你为什么要继续跟爱泼斯坦见面?你遇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名被定罪的性犯罪者了,对此你后悔吗?”盖茨回应:“我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不仅是和他见面,而是和他见面了很多次……我本意是为全球健康募集资金,却没有意识到,他实际上淡化了他犯下的罪行。”他声称自己跟爱泼斯坦“绝对没有商业伙伴关系,或者个人友谊”,但是你信吗?之后有媒体扒出,盖茨2013年乘坐“洛丽塔号”飞往爱泼斯坦的居所。还有消息称:“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虽然笔者也懒得再去扒出更多所谓证据,但是他去了,停留了,离开了……具体做了什么,在封闭的庄园、在疯狂的派对中,我们即使无从而知,但也不难想象。2019年8月10日,爱泼斯坦在狱中自杀,而爱泼斯坦在死前一个月,还曾表示:“我害怕疼痛,我精神没问题,我不会自杀的。”短短几十天后,他就在狱中自尽,死的悄无声息,死的格外离奇。他的案件牵扯到诸多的政要和名流,包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英国王室的安德鲁王子等等。更有不少声音,认为爱泼斯坦的死与希拉里有关。2019年,希拉里参加节目,主持人提问:“我必须问你一个困扰我已久的问题:你是如何杀死爱泼斯坦,并让他看起来像是自杀的?”面对这个问题,希拉里笑得前俯后仰。后经表情专家分析,她在这个问题上撒了谎。从更深的层次来分析,爱泼斯坦本质上其实是西方资本的一个工具、一个大棒,当他们需要清理门户的时候,就会拿出来!即使爱泼斯坦以后“死而复生”,我们也不用过于惊讶。不管漂亮国里发生什么奇葩事,至少笔者都不会再惊讶了,因为这和当年的“梦露之死”不过是异曲同工罢了。但马斯克要求重新调查这个案件,无疑会触碰到某些人的利益。当然对此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马斯克也是非常清楚的,他曾经发文:“如果我离奇死亡,那么很高兴认识大家。”所以,无论是比尔·盖茨和马斯克的互怼,还是希拉里对马斯克的威胁,我们看到的都只是表象。在这背后,是美国内部政治和利益纷争,愈加激烈!如果激烈到了一定程度,像爱泼斯坦这样的“工具人”,就会被再次利用起来!据英国泰晤士报消息,美国的政坛大佬、前国务基辛格在接受专访时非常无奈的表示,越战使美国陷入一种螺旋式下降的政治两级分化,而如今的美国比起当年的越战,分裂程度更要严重!二、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资本分裂,危在旦夕越南战争,是美国两党制在19世纪40年代形成以来,面临过的最大的一次政治生态大分裂。而作为分裂的直接结果是:一手奠定美国冷战胜利基础的尼克松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任职期内辞职的总统。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的五角大楼断定要打一场持久战,于是卯足了劲,疯狂地生产武器。结果没想到的是,原本需要消耗大量弹药的日本战场,被原子弹截胡,导致大量库存堆积如山,亏损严重,即使在朝鲜战场玩儿了命地扔,还觉得不过瘾。怎么办呢?对于被“军工复合体”所操控的战争狂热分子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另一场或者几场大规模的战争,来消耗掉这些库存。在当时,民主党坚决反对把军事重点再次转到亚洲。因为从战略利益上讲,美苏对峙的最前沿在欧洲,美军不宜大规模投向其他地区。且上次朝鲜战争的失败,已经使得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降低,许多西方国家纷纷选择跟中国建交了!如果越南战争再打输了,那美国很可能会丢掉争霸的主动权。而对共和党来说,他们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在其身后军工利益集团的支撑下,他们更清楚在欧洲引发战争的政治风险有多高,操作不好就会玩成末日核战,风险太大。最终,由于共和党背后的利益集团实力太过强大,民主党根本无力阻拦,甚至在肯尼迪和约翰逊两届民主党政府时期,还不得不扩大战争规模,以满足军火商和军方倾泄库存的需求。之后又发生“震惊中外”的水门事件,直接导致了尼克松的下台。两党纷争,明枪暗箭,内讧到总统下台,也是历史少见。而纵观如今美国的两党政治,显然要比越战时期更加撕裂。他们之间的互相反对,不再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更多的是单纯的给对方制造障碍,为本党获取更多的权力。为了斗争而反对,为了利益而反对,为了反对而反对!就像近几年,两党在金融政策方面的较量,可以说从未停止。特朗普印钱的时候,民主党说发的太多了,要加息;但是拜登上台以后,发钱力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下又轮到共和党喊加息了,可拜登丝毫没有停手的意思,如果加息后资金回流银行导致股市崩盘,这个锅谁来背?不仅如此,在对外战略方面,也是分歧不断。共和党要联俄反华,民主党则是既要反俄也要反华,但是反俄的优先程度必然置于反华事务之上。更令基辛格忧心的是,美国如今的这种大分裂,不仅仅是存在于两党之间,还存在于两党的内部和美国的各行业之间。比如在处理关税问题、能源问题等方面。共和党是化石能源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民主党是新型能源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各使手段。类似这样的例子,在美国数不胜数。如今美国的分裂,可以说是从政府到商界,再到社会的,一种自上而下的系统性的分裂。三、覆巢之下无完卵,美国下场已成定局多年以来,美国的种种霸权行为,种种违背道义的行径,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不满和愤怒。许多国家和组织,也正努力突破美国的束缚,突破美元的限制,争取更加自由、公正的国际环境。我们常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美国长期以来的强盗式行为,必然会导致人心背离,霸权丧失!众所周知,事物发生变化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外因需要通过内因来发挥作用,而内因起主导性作用,对于美国来说同样如此。从当前美国的情况来看,外部的影响因素还是次要的,相比而言,内部的问题将会加速美国的崩塌!这也是为什么,基辛格在接受采访时,发出各种无奈的叹息。他曾亲眼见证美国到达世界的巅峰,多年以后,又要亲眼见证美国从神坛跌落,个中滋味,无以言表。当然美国的分裂和崩塌,绝不是偶然。因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便缺少具有全球眼光的政治家了,他们拥有的,只是一个接一个的政客。在政党相争中,极力维护自身利益;在国际争端中,再也不讲求公平和正义。所以这些幕后大佬和资本代言人,已经坐不住了,却谁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一代风云传奇,即将会在无休止的纷争中凋零。美国的前路,注定充满了纷争;美国的分裂,也已成难以改变的现实。自古以来,终究是得人心者得天下。美国的结局,从开始就已经注定。“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不得不说:帝国已黄昏,国际秩序,将迎来新的变革!世界格局,将会重新洗牌。负责任的大国,将会共同致力于创建一个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体系。帝国陨落,世界光明!-END-
2022年6月24日
其他

“福建”号航母下水,全球海权格局进入新篇章

F35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只有一台发动机。虽然这台发动机的技术非常先进,动力也十分强悍,但单发结构客观上降低了飞机的战场生存概率。只要这台发动机出问题就全完了,尤其在茫茫的大海上,连迫降的机会都没有。
2022年6月23日
其他

中国经济的十大预言,点燃希望

大手笔!浙江选派万名干部进企业新华社怒发十问:我们的钱都去哪了?大国大港大布局,沪浙联手搞大事疫情之后,80%的公司都需要推翻重建!对话罗永浩:再创业可能后悔,不再创业百分之百后悔
2022年6月20日
其他

坚决遏制住杭州沦为内陆城市的不良势头

大手笔!浙江选派万名干部进企业新华社怒发十问:我们的钱都去哪了?大国大港大布局,沪浙联手搞大事疫情之后,80%的公司都需要推翻重建!对话罗永浩:再创业可能后悔,不再创业百分之百后悔
2022年6月19日
其他

疫情之后,80%的公司都需要推翻重建!

戴旭:深度解析乌克兰战争巨亏130亿!高瓴资本“跌倒”,又一笔投资暴跌40%重大信号释放!中国将彻底调整经济布局!消费经济下行,该如何高效破圈?马云的B面
2022年6月17日
其他

大国大港大布局,沪浙联手搞大事

戴旭:深度解析乌克兰战争巨亏130亿!高瓴资本“跌倒”,又一笔投资暴跌40%重大信号释放!中国将彻底调整经济布局!消费经济下行,该如何高效破圈?马云的B面
2022年6月16日
其他

新华社怒发十问:我们的钱都去哪了?

来源:知乎真的这次为新华社点赞,这些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都事关你我,群众利益无小事,其实,这十件事,也事关民生,更具体地说,关系到14亿人。这就是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陆续10次播发追问向公民征收的各类行政性事业收费或政府基金。“收得爽快,用得糊涂,去向成谜”,调查背后的发现令人触目惊心。以下就是十问,请大家细看。追问一:土地出让金调查:13年增长超30倍,近20万亿元土地出让金去哪儿了?据国土资源部数据,全国土地出让价款到去年首次超4万亿元为止,13年间增长超30倍,总额累计19.4万亿元。最近5年支出达13.49万亿元,部分省份已超过税收收入,土地收支账中存在诸多乱象。结果:于8月份启动的土地出让金收支全国性审计,已结束现场审计阶段。目前,审计工作待完成汇总、整理等程序后,将向社会公告结果。此次审计重点关注征收、管理和支出等方面。据一位审计系统的负责人介绍,此次土地出让金审计工作从各地审计部门抽调大批骨干力量参与,统一以审计署特派办的名义前往各地。搜集的资料和汇总的情况都不经过地方,直接向审计署上报汇总。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全国性土地出让金审计,不仅能够揭开一些地区土地出让金收支乱象的盖子,还能摸清地方政府公共财政对土地出让的依赖程度,为下一步对土地出让金强化刚性管理,以及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税体系提供支撑。追问二:民航发展基金调查:一张机票除了票价本身,还包含被称为“民航发展基金”的几十块钱。2012年,机场建设费被整合成民航发展基金。2013年,该基金收取超过250亿元,其背后是3亿多人次乘坐飞机。记者调查发现,这笔钱不少成为广州、北京等地机场上市公司的收入,还有数十亿元“其他支出”不知所终。财政部驻广东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有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民航发展基金合并后,白云机场并未就“能否将民航发展基金部分作为营业收入”向他们请示。结果:中国民航局的书面回应称:根据规定,民航发展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统一上缴中央国库,支出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报财政部批准后执行。基金在使用上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全部用于对民航企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补助和其他各项补贴,其中补贴预算方案在报财政部审批前在民航局政府网站上进行了公示。对于使用民航发展基金给予三个上市机场的补贴,也按规定履行预算管理报批程序,经财政部批准后执行。但是,这个回应似乎难以得到认同。追问三:住宅维修资金调查: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物业维修资金专委会的不完全统计,1998年实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至今,各地收取维修资金在5000亿元左右。这笔巨款长期被闲置在银行难以取出,似乎处于“沉睡”状态。但实际上,它们在暗中“钱生钱”,部分被挪用、炒股和理财,沦为某些部门的“生财工具”。结果:报道发出后,所涉及的南京市住建部门专门召开座谈会,向记者介绍了当地在清理住房维修资金方面的工作和做法,表示欢迎共同研究如何完善管理使用。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物业管理处处长陈伟表示,当前,针对住房维修资金群众反映强烈。因各地情况不一样,维修资金问题比较复杂,目前仍在进一步研究中,也在做相关探索。追问四:公交卡押金调查:公交一卡通发行量在我国已超1.8亿张,每张卡押金10元到30元。大多数人认为,这笔巨款一直躺在专用账户上“沉睡”、可以随时取回。但记者调查发现,数亿元押金层层被“截留”,还剩多少成“谜”;一部分押金以“运营”“折旧”等名义被腾转挪移甚至扣光,最终悄然落入公交卡公司的腰包。结果:针对公交一卡通巨额押金,已有北京、福州、广州、厦门、南京、郑州等十余个城市市民申请公开或提起诉讼。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此问题请采访各地交通部门,交通运输部尚无规定和具体办法。有关部委要求各地自行研究。不过,地方基层部门和企业却希望出台统一意见指导。北京市一卡通公司等多地企业呼吁,希望出台押金管理相关法规,让企业不再无所适从。追问五:涉农补贴调查:近一年来,全国查处各种涉农补贴问题6000余起,涉及资金20多亿元,克扣农民征地拆迁补偿款、挪用套取农业专项资金、违规发放农村危房改造和低保等涉农资金腐败问题突出,今年1至7月全国检察机关查处涉农领域贪腐逾万人。结果:针对财政涉农补贴存在的诸多问题,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提高补贴精准性、指向性,整合和统筹使用涉农资金,稳步推进从财政预算编制环节清理和归并整合涉农资金。但是,涉农资金腐败问题依然频发,暴露出管理粗放、制度“空转”、防线失守等问题。支农资金屡屡被套取说明制度的完善已经刻不容缓,如何在“大补贴”时代加强精细化管理是一道亟待破解的课题。追问六:科研经费调查:不少人把科研经费当做“唐僧肉”,通过虚列劳务费用、收集发票冲账、借壳套现等方式中饱私囊。仅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科技支出超过5000亿元,但学术成果和技术创新并不尽如人意。结果:稿件播发后,许多地方随即出台了加强对科研经费管理的细则。如为解决“问题科研经费”,山东省将改革科研经费使用政策,酝酿建立科研项目评审公开制度、强化科技经费使用法人责任制、加强监督建立评审专家“黑名单”等。上海市科委将依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承担科研计划项目(课题)的单位每年一次开展巡视检查,同时还公布《上海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巡查管理暂行办法》,对巡查工作的政策依据、主要任务、工作规程和违规行为处理等内容作出规定。福建省出台《关于改进加强省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从明年起对科研项目经费实行“公务卡”,采用非现金方式结算,实现“痕迹管理”。追问七:附加费调查:在关乎民生的水、电、汽油价格中,“附加费”普遍存在。按2013年全国用电量初步估算,仅电价“附加费”一年可达2000多亿元,其中居民生活用电的“附加费”就达270多亿元。结果: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回应,我国将清理规范包括民生资源“附加费”在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对于未列入财政部目录清单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拒绝缴纳。11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也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实施普遍性降费。追问八:城市停车费调查: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的财政部门没有一个公开披露巨额停车费的详细收支情况。据记者调查,车主缴纳的停车费与政府财政所得之间存在巨大差额,至少有一半收上来的钱最终没有进入政府的口袋,有地方财政甚至分文未取;作为公共资源的道路停车位,经营过度“私人化”,公共资源分配长期“暗箱化”。结果:北京市相关部门称“市级部门不掌握情况,停车属于区县政府管理”;广州市交通部门和停车协会特地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广州两家垄断管理企业年总利润为263万元,社会舆论哗然;天津交通部门和联华停车公司大股东市国资委表示,对联华公司“无法管理”;上海市交通委称,停车费出现“收不上来”的情况,但表示将从收支两条线加强对上海停车收费的管理。追问九:高速公路收费调查:山东交通部门宣布,2014年底到期的15条(段)高速公路将继续收费,主要理由是偿还银行贷款。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收费高速公路,将迎来收费到期的高峰。专家估算,全国高速公路一年收费在4000亿元以上。高速公路成为“印钞机”,微利公用事业变身暴利行业;收来的钱除了修路还贷,还用在了高福利养人或被挪用;而“统贷统还”政策将导致“东收西还”无限循环。结果:山东省交通部门回应称,15条政府还贷高速公路中,能还清银行贷款的项目2个,其他13个项目均不能按期偿还完贷款。截至发稿时,山东省交通部门仍在论证中,目前尚无明确结论。收费年限到期的京石高速路,日前以“扩建”的理由重新获得收费权,被质疑为“新的延期收费借口”。
2022年6月15日
其他

对话罗永浩:再创业可能后悔,不再创业百分之百后悔

如果是公司内部团队的拍摄,罗永浩到了现场发现按他本人的意见多次修改过的剧本仍有问题,会临时决定不拍。由于本文有幸成为罗永浩告别社交网络前最后一次公开采访对话,因此受到他本人高度重视。比起老罗的
2022年6月14日
其他

大手笔!浙江选派万名干部进企业

6月10日,浙江召开“万名干部助万企”精准服务活动动员培训会。浙江全省将选派万名干部进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突出问题。万名干部进驻万家企业,这么大规模力度,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停产减产损失,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稳住工业企业的发展从而稳住经济“基本盘”。事实上,万名干部和万家企业只是个概数,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超过15000家,加上各地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服务覆盖面,“点对点”重点帮扶企业的助企服务员也将超过1万人。那么这些服务员到企业会发挥什么作用呢?首先是防疫工作指导,开展落实好常态化防控工作。其次是帮助企业尽快享受到国家和省里以及属地和所在行业的各类优惠政策措施。再者就是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临时遇到一些困难问题,需要帮着协调解决。选派干部服务企业是提振经济的又一举措,派驻到企业的干部要转变观念,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更多的应该是深入一线,了解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努力解决问题,帮助企业克服困难,为企业提供真正有用的服务。新闻延长线:-END-
2022年6月13日
其他

戴旭:深度解析乌克兰战争

来源:华山穹剑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它为什么会在此时爆发?美国在此战中扮演社么角色?它使用的什么手段?俄罗斯如何应对?它的最终结局如何?它对世界格局影响如何?其他国家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作者:戴旭,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著有《C形包围》《盛世狼烟》《海图腾》等论文集与专著,以见解独到、思想敏锐、观点尖锐、文风犀利、独辟蹊径、语言生动见长。丘吉尔说:不要浪费一场危机。每一场世界级的危机,都意味着对现实的重大改变,灾难、伤害会波及到每一个人甚至长久地影响着后世。2022年2月24号爆发的俄乌战争就是这样一场世界级的危机。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说:“距离一场严重的全球危机、能源和粮食崩溃、所有集体安全系统都失灵以及很快就(可能)发生大规模核爆炸,只剩几步之遥了。”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没收(哄抢)俄罗斯资产的行为,正在打开“潘多蓝盒子”......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它为什么会在此时爆发?美国在此战中扮演社么角色?它使用的什么手段?俄罗斯如何应对?它的最终结局如何?它对世界格局影响如何?其他国家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中外思想者不能不回答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乌克兰战争是一场奇特的“战中战”,也可称之为大争中的小战,冷战中的热战。就其军事层面而言,乃是前苏军的内战,本无多少亮点。由于俄罗斯杀鸡不仅没有用牛刀,连菜刀也没用而是用了水果刀,前期只使用了不到10万人的军事力量,而乌克兰拥有六十多万平方公里,正规军25万多,预备役近100万。素有大陆军传统的俄罗斯军队,在战场上没有展现出如美国惯用的猛烈空袭,连对付车臣叛军时的斩首行动也没有实施,陆军甚至没有打出第二次大战时的气势,颇让世界军迷失望,也让美欧和以色列等现代军事先进国家的观察员感到困惑。后期俄军虽然使用了高超音速导弹和苏-57隐身战斗机,也只是用于对乌点状军事目标的打击,并未对乌克兰国家战略设施进行瘫痪。很多人期望中的闪电战变成了消耗战。另一边,乌克兰虽拥有以逸待劳的防守之便,且有欧美新式武器的支援,也没打出像样的反击。总之,此战缺乏现代战争的“观赏性”。但是,战争不是体育比赛的开幕式,而是政治的继续。普京从一开始就宣布不占领乌克兰,也不以推翻现政权为目的,而只是一场“特别军事行动”,说白了就是“教训”一下点到为止,只要乌克兰承诺不加入北约即可。其他条件能实现就实现不能实现以后再说。另一面,乌克兰总统在得到北约明确的拒绝之后,一度也非常失望,对尽快谈判结束战争态度积极。然而,美国不希望战争这么快停下来。于是,几轮谈判恍如儿戏,战事开始陷入焦着——这正是美国给俄罗斯设定的阿富汗式陷阱。此战,表面上是俄乌在军事层面上打,实际上却是美俄在经济和政治层面上“打”。特别是美国联合欧洲,发动世界经济大战,对俄罗斯在世界上财富的大哄抢,以及包括生物手段在内的全面绞杀,这才是真正触目惊心的——只是这种狠毒手段在幕后,很难直接“触目”。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说“虽然并未公开宣战,但西方国家其实已对俄罗斯发动混合型全面战争”,这就是拜登所说的“战略竞争”。这是最值得当今世界大国关注和警醒的地方,因为这也是美国日后对付其他大国的基本套路和战略底牌。一、战中战:俄乌两国恩怨与美俄三代“世仇”表面上看,是俄罗斯在战役层面上进攻乌克兰;本质上说,则是美国在战略层面上对俄罗斯进行围攻,而俄罗斯被迫进行自卫反击。这就是美国策划、俄乌执行、整个西方参与、其他国家被卷入的一场战争。乌克兰战争是美苏冷战的继续。至少从1991年苏联解体时起,美国就已经开始了肢解俄罗斯的战略计划,只不过这时的俄罗斯正满心欢喜地以为冷战结束,自己可以从此融入西方,和美国共度蜜月了。俄罗斯甚至提出加入北约。但是,它始终被友好地拒之门外,而其他独联体国家则被热情地邀请并接纳。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独立,并在美国的诱惑、怂恿、操纵下出现与俄罗斯的矛盾。关于俄、乌为什么会走到兵戎相见的地步,普京在战争开始时的讲话中进行了系统阐述。概言之,俄罗斯一直视乌克兰为自己人,而乌克兰却一直梦寐以求地想加入欧盟和北约,而北约和欧盟一直与俄罗斯作对。在俄罗斯与美欧关系陷入冷淡和敌意越来越重之际,俄乌矛盾于是加剧,各种问题日积月累,终于导致战争。俄乌两国的恩怨,几乎是立即就勾起了美俄间的三代“世仇”。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反俄癔病,19世纪和20世纪就已有之。在俄罗斯联邦(新)建立三十年来,美国及其仆从国已经培育起了这种疯狂的‘仇俄症’的土壤”。其实,这种“仇俄症”还可以上溯得更久远。俄罗斯一诞生就被西方视为“蛮族”,以后又因为东正教被西方主流基督教视为另类,再后来又被视为“残暴”的蒙古帝国继承者和大英海洋帝国的威胁者,20世纪初又因为俄罗斯成为苏联,其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与整个西方尖锐对立,苏联庞大的核武器数量和常规军团特别是坦克洪流,直接威胁整个西方生存。美国组织北约,就是以防御、猎杀苏联为目标。曾担任卡特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堪与基辛格齐名的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1986年出版的《竞赛方案》中这么说:美苏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两个国家的竞争,更是两个帝国体系间的竞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两个国家为了全球优势而竞争。双方既不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争,也不是基督教和东正教之争,更不是什么文化之争,虽然这些“之争”始终都存在。双方都是有着强大扩张基因的民族:美国是英国扩张到美洲后分家另立门户的亲生子;苏联则是从扩张成性的沙皇俄国变体而来。双方都是从一建国就扩张。一个擅长海上扩张,一个习惯陆地扩张。而地球就那么大,所以,双方迎面相撞,对抗、对决,是历史的必然,只是时间碰巧赶到了19世纪(英与沙俄)、20世纪(美苏),并在21世纪(美俄)继续展开。整个19世纪发生在欧亚大陆两端的著名战争如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与克里米亚战争等,背景都是英国试图封堵沙俄下海。直到20世纪的苏军入侵阿富汗,美国大力支持阿富汗游击队,战略意图也是如此。如果说美国英国和俄国还是远距离互相角逐,到了美苏时代则是短兵相接。其实,作为旁观者,稍加分析就能看出,当年英、俄远距离对抗隔空交手难分高下,到了美苏直接博弈,结果必是美胜苏败无疑。这是由美苏双方的国家性质和整体实力决定的。布热津斯基所说的“两个帝国体系”,其实有着本质的不同:美国是海洋性世界帝国体系,俄罗斯则是大陆性地区帝国体系。前者是装配着资本主义新发动机,后者则还是鞥建王朝的老发动机。美国想干掉苏联称霸世界,是资本主义到了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追逐利润的强大甚至疯狂的自然冲动。到20世纪,挟两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之威,美国已经是世界资本主义第一大国,没有全球的资源供应和全球市场保障,它的资本主义国家体系怎么运行下去?所以,美国必然会沿着英国全球扩张的老路走下去,走到全球,谁挡它它就弄死谁,即使不挡它但你只要有它想要的东西,它也会弄死你,比如伊拉克、利比亚;不能一下弄死,也会慢慢想法弄死,如伊朗、委内瑞拉等。它的军队战略直接以三个“全球”标明:全球机动,全球到达,全球交战。它在全球驻军,海外基地近千个,它的十个航母舰队,控制着全球最重要的十六条海峡。它的战区按照世界地图划,所有国家都在它的战区内。你要想活就得听它的,给它送钱,如日本、欧洲、中东很多国家等。它胃口大,吃得多,所以就需要更多的东西,它也因此更强壮。美国的鹰派政客说美国就是锤子,而其他国家都是钉子。在美国的眼里,它认为自己就是个猎人,而别的国家只有两类,或者是跟随它的走狗,或者是被它瞄准跟踪的猎物。他手里的一切东西,外交,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统统都是武器。俄罗斯在1917年以政治上的化学反应变体为苏联之后,迅速地使自己强大起来。这一年,英国人乔治.马嘉尔尼说:“俄罗斯不再是遥远星空中发着微光的一点星火,而是宇宙中不容忽视的一个伟大星球。它的运行影响着周围星球的轨迹”。苏联的强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惊人的实力表现出来。但是,当苏联和美国展开全球对抗的时候,它自身的一个天然“基因”缺陷也显现了;它已经拥有非常大的地盘,资源极其丰富,而它人口少,国家经济体制采取计划经济,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根本就没有抢占全球市场和资源以追求商业利润的内在需求。那它跟美国争什么“霸”呢?为了政治理想?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既然苏联并没有内在机体上的经济需求,所以,也就无法产生争夺世界资源和市场的原生动力。在持久的对抗中它体力不支败下阵来是必然的。更何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损失人口是全世界最多,物质损失也是全世界最大,可以说是个伤痕累累的伤兵;而美国却在二战中大发横财,膘肥体壮。苏联固然一度军事强大,但这是以牺牲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畸形催生出来的。军事为政治服务的,政治又是为经济服务的。没有健康的经济,绝不可能有持续强大的军事。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在全球采取战略攻势,根本就是无的放矢,空耗国力。美国顺势放大苏联的战略错误,故意搞出一个军备竞赛,诱使苏联把巨额资源浪费在毫无用处的陆地军事力量和茫茫太空,以及有用但不实用的核武器上,而它自己则连续实施高边疆战略、信息高速公路战略,集中全力完成第三次工业革命,在社会整体技术形态上完全超越苏联。由于苏联对世界发展趋势判断不清,特别是对自身国家战略定位失误,导致苏联在盲目的对抗中耗掉了社会主义给它带来的巨大红利,在有限的能力(动力)与无限的目标间出现可怕的断裂,在至关重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计算机和信息化革命中,完全落在美国和西方后面,并在科技、工业和经济层面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才是最根本最彻底的失败。加之苏联内在的政治体制缺陷,全党全民信仰丧失,内政方面的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层面特别是对华关系出现重大失误,美国持之以恒的信息思想战培育的力量厚实的“第五纵队”,在外部反苏势力的推动下日益坐大等等,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苏联终于一败涂地。苏联解体又随即引发后续包括乌克兰问题在内的一系列问题。普京此次对俄罗斯人民发表的长篇讲话中,对此有过深刻的阐述。似乎可以把美苏这两大帝国体系的冷战对决比作一个山头上的虎熊之争:美洲虎觅食巡山到欧亚大陆发现了棕熊。在熊看来,美洲虎是外来者威胁者,因此它必须奋力拼搏抓伤它、赶走它,然后冲下山去看看海;而美洲虎想的是如何制服它、吃掉它,将此山的猎物都作为自己的库存。虽然在其他动物看起来,二者是在争夺山头霸主地位,但其实二者各自的目的完全不同。代入到国际政治现实中,虽然看起来是美苏各领了一帮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小伙伴在冷战,但苏联从一开始就没有肢解、占领美国的打算;而美国正好相反,必欲置苏联于死地,将掠夺其势力范围及其本土的丰富自然资源为基本目标,用中国古语说就是“食其肉,寑其皮”。从传统文化基因上看,俄罗斯可以大体看做蒙古游牧帝国陆地扩张主义的继承者;而美国则是海洋霸主大英帝国世界扩张主义的继承者。前者的目光始终没有超出欧亚大陆;而后者从一开始就是跨洲际征服。时至今日,苏联也好俄罗斯也罢,影响和势力范围基本上就是在欧亚大陆上伸缩,基本没有超出欧亚大陆,尽管彼得大帝和他的后继者不停地向南方冲刺,想要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上拥有出海口。正如人们后来看到的,俄罗斯虽然冲破英美围堵,拥有了黑海、波罗的海和太平洋上的不少出海口,但是,它依然还是陆地大国,在卖掉阿拉斯加之后它再也没有立足过美洲;而继承了英国殖民遗产的美国则在控制了美洲、非洲、澳洲之后,又控制了大半个欧洲、大半个亚洲。在围堵俄罗斯下海的持续努力中,美国在继承英国海洋帝国遗产的基础上,成长为人类历史最大的海洋帝国,组建了全球海洋国家联盟,形成对俄、中、伊等半岛型或大陆型国家的全球包围。只看看中国周边就知道,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英国等组成的所谓“5432”阵型就窥一斑见全豹。以此为基础,它正在做的就是从欧亚大陆的两头向中心挤压,想像铁钳夹核桃那样,把欧亚大陆上代表三大文明的三个大国——俄罗斯、中国和伊朗,全部挤碎,以完成对欧亚大陆的全面控制,实现其全球帝国的最终目标。而要控制欧亚大陆,就必须控制中亚。这是从麦金德时期西方就有的共识,到了布热津斯基,只是把这一构想论述的更加详尽细致而已。在苏联解体后,布热津斯基仍然认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俄罗斯依然是美国最大的地缘对手,要持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活动空间,最终将其制服,纳入美国的全球秩序之下。为此,布热津斯基建议美国不仅要联合中国、印度、法国和德国等四个“地缘棋手国家”一起挤压俄罗斯,还要善加利用乌克兰、阿塞拜疆、土耳其三个地缘支轴国家,特别是乌克兰,因为“一个独立的乌克兰,将在根本上动摇泛斯拉夫统一运动的合理性”。布热津斯基很早就认为普京想要把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斯拉夫族兄弟组成复活苏联的核心。美国一边继续肢解俄罗斯,一边又严密提防苏联复活。而普京在独联体基础上推行的欧亚联盟战略,在美国和西方看来就是这样的计划。于是,北约东扩,挖俄罗斯墙角的同时把俄罗斯逼到墙角,伸展自己手足的同时砍掉俄罗斯手足,就成了美国和欧洲的共识。美国利用这一“共识”,既削弱战略对手俄罗斯,又恐吓、控制不断有离心倾向的欧洲。美俄关系在世纪之交,起起伏伏,停滞、重启,博弈渐趋激烈,终至白热化,根由在此。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和2022年俄乌战争,已经可以看到美俄冷战全面升温的前奏。而夹在美俄之间似乎没有存在感的欧洲,其痛苦焦灼也是显而易见。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美俄矛盾都将是国际政治的重心。虽然特朗普上台后试图把中国塑造为美国的主要敌人,众多美国政客也一再鼓吹中国威胁,但形势比人强,事实是最好的证明。中国虽然在经济发展上让一些美国人感到恐慌,但俄罗斯的核武库和巨大的资源诱惑,无时无刻不再刺激着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时代的美国潜在的贪婪而恐惧的神经。布热津斯基说:“对美国来说,俄罗斯实在太虚弱了,不配成为伙伴:但如只是作为美国的病人,俄罗斯又太强壮了。如果美国不创造出一种环境使俄罗斯人相信与跨大西洋的欧洲结成越来越有机的联系是俄罗斯的最好选择,俄罗斯就更可能成为一个问题。”可是,俄罗斯必须是不能“太强壮”才能融入欧洲。怎样才是不“强壮”的标准?那就是被肢解成几个或者更多小俄罗斯,到那时,这些小俄罗斯才会和那些前苏联共和国一样,放下武器(主要是核武器)被吸收进欧盟和北约。说白了就是掰成小块好消化。2003年,俄科学院院士,国家杜马议员利西奇金和数学物理学博士,俄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谢列平教授,在他们回顾苏联之死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信息心理战》一书中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新战争是原来那场反苏信息心理战的直接继续,但争夺俄国的资源和土地、使它肢解、消灭它的大部分人口将成为这场新战争的组成部分。新的信息战的特点是它的综合性.....美国是否实际上已经走上了希特勒的道路?希特勒用种族主义的因由来掩饰自己的地缘政治目的,而美国则是给地缘政治意图披上了人权和民主斗士的外衣....外部威胁越来越令人担忧。北约从国家的西面而来,已威胁到俄罗斯自身生存.....我们应该坚定地认识到,反对我们的信息战并非由于什么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它已经上升到文化的层面了。问题并不在于俄罗斯国家民主还是不民主,而是在于它是一个有雄厚资源和辽阔疆土的国家.....”这就是社会主义的苏联和资本主义的俄罗斯都不会被欧洲和美国接纳的真实原因。在美国战略家眼里,一个死了的俄罗斯才是好俄罗斯。布热津斯基的设想是把俄罗斯分成三块:即欧洲部分的莫斯科国、西伯利亚国和亚洲部分的远东国;而另一些美国人设想把俄罗斯分成6至8个国家。普京在此次乌克兰战争开始时的讲话中说:他们“公开支持北高加索地区的恐怖分子,不重视我们在北约扩大问题上的要求和安全关切,退出《反导条约》,等等。可能你想问:为什么,俄罗斯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好吧,你不想把我们看作你的朋友和盟友,但为什么要与我们为敌呢?答案只有一个:问题不在于我们的政治体制或其他原因,他们只是不想要俄罗斯这样一个独立的大国。这就是所有问题的答案。这就是美国对俄传统政策的根源,从这里衍生出了对我们所有的安全建议的态度”。如果说苏联和美国全球争霸是犯了第一个战略错误,那么幻想融入西方嫁给欧美则是俄罗斯犯下的第二个战略错误。在连续的被欺骗、羞辱、逼迫之后,俄罗斯面临最后的选择,要么愿意被肢解,要么进行大反击。俄罗斯选择了后者。二、乌克兰撬动美俄欧的战略支点美俄战略博弈从中东、北极等都一直在进行,但是,今年它们选择乌克兰作为战略摊牌的地方。这也可以视作双方最后一次本土较量,再打就是不共戴天的你死我活了。通过“反恐”战争,美国基本上把前苏联在中东的势力范围全部收入囊中,又通过联合空袭,肢解了前苏联在欧洲的最后一个据点南联盟,之后又连续五轮东扩,把俄罗斯逼入墙角。美国的战略家们得出结论,俄罗斯要么坐以待毙要么困兽犹斗,总之已经来日无多。在美国的帝国计划中,俄罗斯退居次要地位,美国准备转移战略目标对准下一个东方猎物了。这就是近十年来美国战略家们做的事。但是,次要不等于不要。对次要目标的策略性攻击,不仅可以达到阶段性目的,还可以对主要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于是,拜登出手了。美国当然想像它在一些中东和中亚国家一样,通过颜色革命直接搞垮俄罗斯,用另一个叶利钦取代普京。但“莫斯科之冬”和其他几次颜色革命都被普京成功平息。无奈之下,美国才决定从外围入手。它首先选择格鲁吉亚对俄罗斯进行撩拨。在格鲁吉亚被俄罗斯按住之后,美国选择了“大一号”的乌克兰。美国非常清楚,乌克兰对于俄罗斯的意味着什么。普京说:“乌克兰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国。乌克兰是我们自己历史,自身文化,是我们精神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我们同事、朋友中的同志和好朋友,更是有血缘的亲人....”不仅如此。在俄罗斯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不安全感。这大概是草原民族固有的潜意识。“攻其所必救”——美国知道,北约只需要给乌克兰抛出一张画饼刺激俄罗斯的恐惧感,普京就一定会像十几年前对格鲁吉亚一样大打出手。肢解苏联“老屋”的关键是首先推倒苏联门前的“墙壁”——东欧;而肢解俄罗斯也是如法炮制。在拉走波罗的海三国之后,美国还想拉走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特别是乌克兰,这是肢解俄罗斯计划最关键的一步。没有了东欧,苏联就成了没有手足的巨人;而没有了乌克兰,俄罗斯则相当于被挖去一块肚皮。这是素有不安全感的俄罗斯绝对不会容忍的。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布热津斯基说的:“失去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世界帝国,而只是一个亚洲帝国”。这对于俄罗斯人的大国自尊心无异于一次重创。大多数俄罗斯人可以接受波罗的海国家加入欧盟,但却无法接受乌克兰离俄罗斯而去。除了普京所说乌克兰是俄罗斯“有血缘的亲人”,从俄罗斯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来说,乌克兰也是不能“失去”的。原苏联时期重要的科学和军事技术潜力集中在乌克兰,其中的某些领域至今对俄罗斯依然至关重要。可以说,美国选择乌克兰对俄罗斯动刀,是身心双击,既打击俄罗斯的复兴计划,又打击俄罗斯的集体自尊。目标选准后,剩下的是时机。美国非常清楚,它当年肢解苏联用了将近50年时间,肢解俄罗斯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业。那它为什么选在2022年的今天?并不是拜登要在自己的风烛残年尽快完成俄罗斯解体,而是主要出于现实政治的考虑,在大目标下实现小目标,在推进小目标中,逼近大目标:一是前不久拜登仓促从阿富汗撤军,导致美国在国际上声名狼藉,也使其在国内的支持率大幅下挫,连带民主党受累。而今年美国要进行中期国会选举,这又攸关两年后的总统选举,拜登急于要在外交上有所斩获,以转移国内注意力,提升支持度。同时,极度分裂的美国,也需要一个世界级的敌人来激发同仇敌忾的“心气”;二是为配合美元加息。在欧洲地区制造动乱,以恫吓和吸引欧洲资金回流美国;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为日益紧密的俄欧关系踩刹车。俄罗斯通往德国的输气管线北溪2号即将开通,而法国和德国一直有欧洲独立的想法。如果俄欧因为能源和经济密切联系在一起,长期看美国将失去对欧洲的掌控,而这将从根本上让美国的大战略归于失败——因为作为美洲国家的美国,必须通过欧盟和北约这根撬杆和长刀,才能完成肢解俄罗斯的战略任务。而只有给欧洲树立一个永远的敌人,欧洲才会继续依赖美国。这就是俄罗斯必须被塑造成为欧洲敌人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不接受俄罗斯加入北约请求的根本原因——俄罗斯加入北约和欧盟,欧洲立即就会失去敌人,结果必然是俄德主导下的欧洲独立,不仅美国将彻底失去欧洲,连它的文化之父英国也将迅速沉沦、湮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综合考虑,促使美国利用乌克兰朝思暮想的加入欧盟和北约的夙愿,唆使乌克兰向俄罗斯再次挑衅。俄罗斯这边,在美国和北约一而再、再而三的挤压之下,屡次三番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决定把战略红线描上血色。在俄罗斯看来,面对无论如何无法避免的危机,此时亮剑已经有点迟了。后面的过程就是有目共睹的了:在乌克兰军队进攻其东部俄罗斯族居住的顿巴斯地区时,枕戈待旦的俄罗斯大军立即出动。而美国和欧洲及整个西方,也立即宣布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可以说。各方都按照早已写好的剧本,有条不紊地开始了血腥的政治演出:拜登成功地团结起了西方,甚至组成了不下于20世纪冷战阵营的外交盟友集团,一定程度上把俄罗斯变成了“世界贱民”,收获了国内支持率;成功阻止德俄北溪2号能源项目,进一步控制欧盟,并开启对俄总体战——这将大大推动美国肢解俄罗斯的战略进程;俄罗斯则基本熄灭了乌克兰加入北约念头。同时,俄罗斯也以如此决绝的摊牌做法,彻底根绝俄罗斯人对于美国和西方的幻想,从此踏上真正的自立自强之路。可怜的欧洲除了得到数百万乌克兰难民和高价油气以外,几乎一无所获。在两次世界大战的自我抵消之后,欧洲不仅失去了世界政治主导权,其作为一个整体,在文化层面也出现了令人唏嘘的堕落:欧洲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拿破仑一样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也没有俾斯麦那样纵横捭阖的外交家、政治家。曾经出现过文艺复兴,发生过工业革命的地方,居然不会进行基本的战略思考了。一个开启世界近代史的虎踞龙盘之地,在美俄的战略裹挟下,难以动弹。此次乌克兰战争,人们除了看到法国和德国的两个领导人不停地给美俄领导人打电话,似乎没有什么存在感。而两个国家做出的最重大的政策,只是按照美国的意图自废武功,把一个本来不错的俄欧关系,搞得一团糟。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接受采访时坦承,在发展对俄关系问题上,欧盟犯了错,错过了拉近与俄罗斯关系的机会。而喜剧演员出身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之无愧地成为自己国家悲剧的主演。它得到了伤痕,废墟,当然也有欧美杯水车薪的资金、无济于事的武器和阳光雨露般的同情。一个欧洲第二大的国家,完全没有能力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直挺挺地站成了美国大棋盘上的一个小卒。三、美国“混合型全面战争”的五把屠熊刀乌克兰战争最值得观察的地方不是俄乌军事战场,是美国对俄罗斯的“混合型全面战争”,以及俄罗斯的全方位反击。美国人在二战之后,就从日本的蘑菇云里看到世界军事帝国主义时代结束了。而美国在国家形态上,恰恰对于只在军事上格外突出的苏联,占有综合优势。所谓的冷战,其实就是今天所说的“混合战争”,即综合使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所有手段的国家(集团)总体战。打垮苏联之后,美国在对拥有强大核力量的俄罗斯进行战略评估后认为,当年对于苏联的套路依然有效。美国认为它相对于俄罗斯在整体经济实力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美国的科技和创新能力优于俄罗斯;美国人口比俄罗斯占有的优势更大;美国的价值观比俄罗斯更有吸引力;除核力量之外,美国在常规军事力量方面的优势大幅度领先俄罗斯。所有这些,构成美国继续对俄罗斯进行冷战的战略依据。俄乌战争一爆发,美国就在除军事以外的所有领域全面参战。第一把屠熊刀:经济帝国主义与俄罗斯宣布对乌克兰进行特别军事行动几乎同时,美国宣布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与欧洲一起把俄罗斯移出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系统)这被成为“金融核武器”;在全球范围内冻结、没收俄罗斯央行海外资产、俄罗斯富豪海外资产;冻结俄罗斯黄金储备……美国的全球小伙伴对俄罗斯群起攻之。甚至连一向以中立自居的瑞士,也对俄罗斯呲牙。与此同时,美国直接并带动欧洲拨出巨额资金支持乌克兰。这把经济屠刀美国一直在对很多国家使用,对俄罗斯也在用,但现在直捅俄罗斯命门,这还是第一次。2011年兰德公司发布了一份名为《对华冲突》的报告,说“两个经济体之间以及它们和世界其它国家的关联程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美国在继续保持科技和武器领先的前提下,可以采取相互确保经济摧毁战略。美国一直在对伊朗使用这一战略,只不过是单向摧毁。特朗普上台后曾经想对中国进行经济摧毁,而现在,拜登对俄罗斯使出了这一杀手锏。美国也非常清楚,俄罗斯只有核武器可以和美国相互确保摧毁,在经济领域,只有美国对俄罗斯的单向摧毁。此次乌克兰战争美国使出的这一夺命招式能不能把俄罗斯置于死地?现实正在提供答案。第二把屠熊刀:文化帝国主义美国对敌手经常性使用的是这把无影刀,其中对(苏)俄用得最多,效果也最大。正当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表面的军事战争和背后的经济战争的时候,普京3月16号突然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记得他们如何在北高加索地区支持分裂主义、恐怖主义、鼓励恐怖分子和土匪。就像在
2022年6月10日
其他

巨亏130亿!高瓴资本“跌倒”,又一笔投资暴跌40%

来源:侃见财经时代的高瓴,困在“时代”里面。一则裁员传闻,再次将高瓴资本推至聚光灯下。6月1日,网传一份高瓴内部人士的聊天记录显示,高瓴一级市场组正在进行大幅裁员。对于此消息,高瓴紧急回应称是:造谣。另外,昔日轰动A股的用友网络53亿定增项目,也令高瓴、高毅、葛卫东等一众明星机构、牛散巨亏。其中,高瓴最惨,账面浮亏金额接近4亿元,浮亏比例接近40%。用友网络的巨亏,或许只是高瓴资本“跌落神坛”的缩影。有数据预测,2022年初至今,高瓴资本在美股市场的投资亏损达35%;其在A股的投资也出现了更大的窟窿,重仓入股的格力电器,账面浮亏已超130亿元(未考虑分红)。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已然过去,但高瓴似乎并没有顺利地穿越周期,未来时间能否成为他的朋友,需要时间给出答案。高瓴“折戟”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A股定增市场吹起来的泡沫,正在破灭,“顶流”机构也未能幸免。随着2022年的投资时钟进入6月,A股即将迎来一波定增股解禁潮,多达77家上市公司的定增机构配售股份将解禁上市,总解禁股份数量达105.5亿股。这一波解禁的定增项目,几乎都是在2021年年末以及2022年1月,当时A股市场资金火热,各大机构抱团股享受着牛市狂潮,股价迭创新高,定增发行价格几乎都在高位。而2022年上半年,抱团股遭遇土崩瓦解,科技股、消费股、赛道股集体重挫,部分个股股价甚至被腰斩,导致参与定增项目的机构均处于浮亏、被套的状态,面对解禁上市,进退两难。以曾经轰动一时的用友网络(600588)定增项目为例,1月26日,用友网络披露的定增结果显示,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52.98亿元,发行价格为31.95元/股。用友网络的53亿元定增份额,被高瓴资本、高毅资产、中金公司、易方达基金、万家基金、葛卫东、摩根大通等17家明星内外资机构、牛散“疯抢”。其中,高瓴获配股份最多,达到3129.89万股,获配金额近10亿元。万万没想到,被一众明星机构加持的用友网络,也遭到了市场资金的疯狂抛售,股价一路下行,由年初最高点的40.11元/股,最深跌至16.44元/股,最大跌幅接近60%,令一众明星机构、牛散深度套牢。尽管,近期用友网络的股价有所回弹,但对于巨额的账面亏损,可谓是杯水车薪。以最新收盘价19.04元/股计算,截至6月1日,用友网络的股价相比定增发行价格已累计跌去了40.4%,上述17家参与定增的机构和牛赛合计浮亏金额超21.2亿元。其中,高瓴最惨,账面浮亏金额达4亿元,高毅浮亏约1.67亿元。美股的窟窿用友网络的巨亏,或许只是高瓴资本跌落神坛的缩影。2022年以来,高瓴资本的投资表现,的确不尽如人意。3月中旬,甚至有传言称,高瓴投资美股亏损超300亿美元,陷入被清算边缘。一度令高瓴资本的投资人非常紧张,高瓴紧急辟谣称,其美股总持仓金额只有60亿美元。根据高瓴后续发的去年4季度持仓情况,确实如此。截止去年底,高瓴美股持有75只股票,持仓总市值约64.75亿美元。其最新披露13F
2022年6月9日
其他

马云的B面

来源:跨越式企业(ID:dfy82853236)作者:东方赢01在网络上,曾有不少人批马云“装比与忽悠”。我觉得这个批评偏激了。但马云也确实存在与犯过一些毛病,给别人抓住了。比如说,马云预测的未来,他自己就没有做成过。早些年曾拒绝给马云投资的某风投人说:我虽然错过了今天的阿里巴巴,但马云到今天他拿来商业计划书我也一样不投,因为他当年要做的不是现在大获成功的C2C而是一个B2B,到今天他们也没有做出来,就是忽悠。02马云现在成了神一般的人物,其实他早些年很长一段时期,事业做得不顺,活得灰溜溜的。1992年,已经工作四年的马云成立海博翻译社,开始为他的第一个预测的未来而奋斗。为生存下去,马云背着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海博翻译社开始卖鲜花,卖礼品,还曾经销售过一年的医药,推销对象上至大医院,下至赤脚医生。到1994年,海博翻译社才营收持平。1995年3月,马云受来自西雅图的外教比尔介绍美国互联网的启发,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万多,凑足了2万元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他预测的第二个未来“中国黄页”正式上线。1997年,马云决定到北京的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发展,便放弃了中国黄页。
2022年6月7日
其他

消费经济下行,该如何高效破圈?

来源:笔记侠市场营销笔记君说:2022年,有一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事——经济环境波动变大。消费萎靡、企业困难、多方裁员,这些事在新闻上已经司空见惯。如何花更少的钱、办更大的事、活到下一个春天,这是现如今所有企业都关心的“痛点”。那么,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严峻的商业环境下,企业如何才能迅速高效地破圈?
2022年6月6日
其他

重大信号释放!中国将彻底调整经济布局!

来源:水木然近日,在刘鹤主持国务院金融委会议研究当前形势,中提到一个词:“资本市场无序紧缩”背后意义重大!会议还提到: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也是近日,最懂中国楼市的黄市长强调:“房地产依然是支柱产业,必须稳住,国家队可以入场,收购兼并。”“政府可以回购一部分库存房屋,回购高端的去做人才房,中低端的用户新市民的保障房。”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的转折点到了!中国经济的上半场结束了,经济的下半场正在开辟!就像打球比赛一样,下半场的打法和上半场一定是不一样的,无论你是哪一方,都必须调整打法,才能适应新的比赛节奏。世界处在在巨变中,每一次重大事件的发生,只能让变化加速到来。这场疫情让淘汰加快,同时也让创新加快。从上半场到下半场,赚钱的逻辑会发生哪些变化呢?简而言之一句话:上半场,我们的收入来自于“资本”型增长;下半场,我们的收入来自于“运营”型增长。先来搞清楚什么叫资本?比如土地,房子,股票,各种优势资源(矿产,厂房等等),也就是可以坐享其成的东西,这些东西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初期,往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他们可以盘活整个社会的资本,还可以加杠杆,带动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发展。任何一个国家、企业、个人要想快速发展,必须解决原始的资本积累问题,都必须经历一个资本的原始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跑马圈地”。一旦生产力得到解放,就加足马力直往前冲,谁的马力大谁抢的地盘就多,属于野蛮生长阶段,“跑马圈地”时代主要有两大红利:第一大红利:“人头红利”,针对的是制造业和房地产。第二大红利:“流量红利”,针对的是互联网行业。这两大红利让中国完成了三大基建任务:第一是实体的基建,主要靠房地产;第二是网络的基建,主要靠互联网;第三是产品的丰富,主要靠制造业。三大基建任务的完成,让中国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中国经济的上半场,也就是1979——2019的这40年,我们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值得一提的是,放眼世界,只有中国的原始积累过程是在没有对外侵略和殖民掠夺的情况之下完成的,而英国/美国/日本等等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一不是依靠对外殖民掠夺去完成和加速这个过程。比如为什么会有一战和二战?就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开始分赃不均,以及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德国等)需要重新瓜分世界。那么中国凭什么在短短40年就可以完成这个过程呢?这得益于现代贸易的全球化,尤其是我们加入WTO之后,本国产品迅速渗透到世界各地,这是我们完成原始积累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如今,我们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这种状态,中国接下来该怎么走?就像我们开头说的那样:中国经济的增长,正在从“资本”驱动,切换成“运营”驱动。那么什么是运营呢?就是靠管理、优化、配置去盘活这些资源,使这些资源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价值。比如,现在已不缺房子,缺的是如何把闲置的房子利用起来的办法;现在已经不缺产品,缺的是如何把合适的产品送到合适的人手里去的渠道。也就是说,跑马圈地时代的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必须经营好你的一亩三分地了。野蛮生长的时代过去了,未来是精耕细作的时代;淘金的时代过去了,未来是炼金的时代。
2022年6月4日
其他

不确定的世界里,哪些是中国经济最坚韧的企业?

“内生”指的是联想利用自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公司的战略转型,“外化”指的是将联想在内生过程中验证的解决方案推向市场,赋能实体经济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以技术创新赋能行业,推动产业链融通发展。
2022年6月3日
其他

盼复工,为何又怕复工?听一听疫情下中小企业的愁与盼

“一鲸落,万物生”的闹剧,该告一段落了!搞好金融,这五个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更可怕的来了,越来越多老板正主动躺平大曝光,境外势力操纵中国舆论的实锤证据美国全面与中国脱钩之日,就是东方雄狮归来之时!
2022年5月29日
其他

“十万人大会”稳经济大盘,“快、准、狠”是要诀

来源:亚当斯密经济学(ID:adamsmitheconomics)作者:刘胜军随着4月份经济数据公布,疫情冲击加剧下行压力,与市场主体现实感受吻合,更凸显了经济保卫战的紧迫性。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时指出:•
2022年5月27日
其他

离台湾回归还有三年

来源:之乎者野记2018年,大家还在留恋中美“夫妻情”时,我看到了生死。2020年,我说五年内台湾回归,当时都在说和统,几乎没人会把武统当回事2022年,历史进入了不可套用的周期,很多经验作废了后来,我看到了俄乌战争,在大家都说打不起来的时候现在,我说台湾回归还有三年,记得我说的话。讨论输赢是幼稚的,大国战略权衡的是目的与代价。拜登的亚洲之行,最重要的根本不是什么“印太经济框架”,那不过是良愿而已,最重要的还是那段话:美国将采取军事手段干涉中国大陆武力统一台湾,这是美国政府的承诺。这无疑是个重磅炸弹,你不要当总是当老年痴呆表象。为什么?因为这是拜登任后首访亚洲,除了为前些天的美国-东盟峰会踩实接下去的决策细节,毕竟韩日两个作为东亚最重要可能制衡中国的力量,在这里说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掷地有声,哪怕是让日本入常这种鬼话。否则,一切将会毁于起始。而台湾地区,则是这个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很多重要的节点性事件,大家更多追逐的是当下的爆炸性新闻,但其实发酵到今天这一步,则是历史的必然。梳理一下脉络,其实并不难分析。中美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历史的必然。在2018年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看到端倪。中美新冷战也是必然,因为彼此经济联系犬牙交错,暂不具备热战的条件。因此,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台湾问题必然会推上前台,被动加速。这都是确定以及肯定的事情,那么不确定的是什么呢?日本、澳大利亚在其中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美国到底会不会出兵干预,到什么程度?台湾地区是怎样谋划的?美国筹划的时间点是什么位置?高喊“中国必胜”,或者面对美国步步紧逼心发慌,在我看来都是不过是幼稚的情绪性行为,就事论事的分析,添油加醋的渲染,都无法为应对提供合理参考的指标。要摸清未来的趋势、动向,看问题我们需要站在更宏观的角度,但落笔却要精细。一、为什么我说印太经济框架经不起推敲呢?我不想光吆喝什么“必然失败”这类的话,要把其中的利害分析清楚,才能有针对性的去拆解这个框。前天美国东盟峰会时,朋友圈就在转,什么美国拉着东盟放了个核弹,中国的外贸要完蛋了。2020年美国开始构建“去中国化”产业链的时候我就不断在文章说,我们需要提请注意,我写过一篇文章《中国很重要,但还不是缺你不可》,为的就是给国内那种中国“世界工厂”无可替代的狂热泼冷水。看问题一定要看到两面性,既不自大也不自负,这一点,分析中美俄的基础框架都一样。我们的确很强大,但毕竟在产业链属于中下游,耐克阿迪在美售卖的服装,早就不再是made
2022年5月26日
其他

要高度警惕几大危机峰值叠加:引发超级经济和金融危机

来源:中美学者智库自2020年新冠疫情开始以来,几大危机先后接踵而至,分别是供应链危机、石油危机、粮食危机和地缘政治危机。幸运的是,这几大危机目前峰值都平行、独立和互相错落。但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开启,这几大危机的峰值极有可能在2022年下半年或2023年上半年的某一时间点峰值叠加,引爆超级经济和金融危机。供应链危机2020年疫情开始后,全球供应链因航运积压、劳动力短缺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而陷入严重的混乱和危机之中。
2022年5月25日
其他

“一鲸落,万物生”的闹剧,该告一段落了!

来源:冰川思享号作者:张明扬如果大企业因为做大了,其市场地位和产权就受到了舆论场中的各种合法性质疑,那么,创业者和中小企业者还有什么盼头?最近,一条消息引爆了市场情绪。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会上指出:支持平台经济、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支持数字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以开放促竞争,以竞争促创新。“支持平台经济、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本是常识,却需要监管层一遍又一遍的强调和重复,似乎不如此不能安定市场情绪和人心。当然,在这个时代,“常识”正在舆论场中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所谓社会缺乏“共识”,就是各阶层各群体缺乏可以共享的“常识”,哪怕是最起码的。在前一段“吴晓波留言区事件”中,很多人就先是惊奇继而沮丧地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常识”被一些年轻人弃若敝履,比如市场经济、比如民营经济的地位,甚至还有私人产权。01在这一连串的“常识崩溃”中,我最不可思议的还是私人产权。私人产权说大了是所谓的“私有产权”,是一些年轻人一听就“炸毛”的概念,似乎自己当下生活的一切不如意境遇都是私有产权造成的,靠一张“均富卡”或“均贫卡”就可以一键解决问题。但私人产权往小里说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个人财产权”,我三岁时就知道我的开裆裤只能是我的开裆裤,我的玩具枪别人不可以来抢,这么基础的“常识”,一个三岁小孩都应该知道,谁料却在这个时代突然成为了争议性问题,真是活久见。当然,你只要把这个正在网上发帖攻讦私人产权的年轻人手机“抢过来”,他就会大喊“你凭什么抢我的东西,还讲不讲法律了!”哦,原来,你的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别人的私人财产就可以予取予夺。所谓私人产权的争议,在我看来基本都集中于“我的私人财产是我的,但你的不是你的”之上,这样一种并不精致的“梁山式”利己主义,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新鲜,现在借由一种“反资本反私人产权”的貌似高大上话语体系摇身一变,还是无法改变其浅陋粗鄙的前现代本质。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是客观存在的,但所谓分配更多是一个“增量问题”,而不是“存量问题”;产权是一个不容侵犯的根本性法律问题,而分配改革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说白了,只有“你的是你的”,才能保障“我的是我的”。这样的常识并没有什么高级的,但都是前人在筚路蓝缕和苦难绝境中摸索出来的,教训大于经验,过来人冷暖自知,未经历者岂能轻浮视之?这种轻浮是一种漠视历史遗忘历史,是将前人的摸索与磨难视为无物。在这些人看来,经济繁荣、世事安稳、“我的财产”都是理所当然的,在互联网上喊几句偏激的口号,就是他们脑海中的一场社会实验,不,或许就是一场没有代价的电脑游戏,侥幸赢了就是“赢麻了”,输了就重启游戏再来一局好了。游戏玩砸了可以重启,但真实世界被搞砸了就是几代人的“Game
2022年5月23日
其他

更可怕的来了,越来越多老板正主动躺平

来源:华商韬略(ID:hstl8888)为什么这么多措施下来依然信心不足,制约信心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民营房企贷款业务,基本不接了。”恒大危机不久,一位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就告诉我,他们已基本不接民营房企的贷款业务了,包括当时还表现良好的,也不接了。“你怎么确保下一个不是它,君子不立危墙下。”所以,宁可错过,也不做错。不只是银行,还有不少跟房地产关联的企业,比如建筑商,材料商等等,也都跟着做了类似动作:不把现金给到一定程度,有生意也不做。还是:宁可错过,也不做错。今年以来,国家到地方,对房地产出了不少鼓励与刺激措施,但民营房企的信用危局依然,甚至进一步蔓延。一些老百姓也不买他们的房子了。除非是现房。甚至,即便是现房,说好的精装修,毛坯房都不行。这是有现实教训的。几百万几千万交出去,迟迟收不到楼的事情越来越多,更有甚者,可能永远也收不到楼了。先是大环境,然后企业与企业,再然后是企业与消费者,信任一层层塌下来,信用失灵,人人自保,别说共克时艰,就连很多本来能做的事也做不成了。一个生意,一个行业做到这个程度,不脱几层皮,基本上是很难重新阳光了。房地产行业的情况也正反映出这一点。截至5月7日,全国22个集中供地的重点城市中,除受疫情冲击比较厉害的上海、苏州、郑州、沈阳、长春,已有17个城市完成了今年的首次集中供地。从公布数据看,民营房企已基本被边缘化,央企国企成了拿地的主力。其中,深圳与南京的央企国企达到了100%,北京达到了97%,广州达到了88%,青岛、杭州也都超过50%。有人因此感叹,房地产行业的民企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但熬成主角的央企国企,面对这样的局面却高兴不起来。一位在地方国有房企的朋友就说,一些项目他们本身并无兴趣,但要积极参与,这是国企的责任。“不是民营的时代过去了,而是整个房地产的时代都过去了。”消费端的数据也反映着房地产的大势已去。根据央行《2022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2022年4月,我国住房贷款减少了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考虑到去年的房地产就已经不是那么乐观,这个少增还是有点吓人的。房地产是经济的重要一极,它的影响是全局性的。同样值得警惕的是,房地产之外,其他一些行业、企业,也有类似迹象了。一个做消费品的朋友,过去两年,即便有疫情冲击,也信心满满,并且实现了业绩增长,但今年的情况大不一样了。首先是,股权融资困难,但又不想、不敢借钱。这两年的资本市场,尤其中概股大跌,对创投的打击是灾难性的。疫情第一年,情况还不严重时,就有人开玩笑,有钱的没信心,有信心的没钱。现在,玩笑已越来越接近现实。市场低迷,投的公司难上市,上市的难退出,一些上市的股价还跌出大倒挂。这样的成绩单,让投资机构到市场上募集基金,也同样不被信任和看好。更何况——金主们的口气和口袋也都紧了。过去玩得风生水起的财技,就连股权质押这种最基本的也都不容易了。即使是已经腰斩的股价,也无人敢担保,不会继续被斩。股权融资的艰难,相信也是很多创业者今年最大的感受和困难。而这其中很多人或许也和我这位朋友一样,其他借钱的渠道有,但也不愿、不敢借,怕借了,亏了。央行数据也反映着这一点:4月,企业贷款增加5784亿元,同比少增了1768亿元。其次是,经销商们也越来越怂了。以往,市场好,即使手里还有很多货,也都主动囤,现在库存卖差不多了,也不敢轻易下单。因为,市场的疲软和不确定是显而易见的。以上海为例,全国消费重镇,消费市场基本上说没就没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4月居民消费的下降也是显著的。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了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了11.1%,其中,商品零售26874亿元,同比下降9.7%;餐饮收入2609亿元,下降22.7%。从经营地来看,城镇、乡村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双双下降,其中,城镇下降11.3%,乡村下降9.8%。面对这样的局面,经销商谨慎是可以理解的。更雪上加霜的是,这位朋友对一些经销商也不那么信任了。过去,对方一个电话就先发货,钱款到时候再说。现在,不把现金给到一定程度,他也不发货了。这些情况,整个生意链条上的人,心里也都有数。于是,个个做起了最坏的打算,个个都宁可不做,也不犯错,不亏本——又是一个现金现货的连锁反应开始了。包括一个企业服务的朋友,也正处于类似的境遇。他的公司以前给大多数企业的账期可以开到两年,现在也开始边付款边办事,甚至先付款后办事了。至于他们这行流行的垫资对象,则除了大央企,一般的国企都不谈。而对方也有担忧,万一钱给你了,你撑不下去,跑路怎么办?于是,一年一结,变成一单一结。而且不知道,下一单会不会继续。“生意人是要冒险的,但现在都是自保,差钱的不敢借钱做生意,怕亏掉;有钱的不敢借钱给别人做生意,怕别人亏掉;有单的不敢接,怕对方付不了钱……”有钱不敢接,有单不敢接。越来越多的中国老板们,都正陷入这样的新困局。“过去是有点看得见的机会就去做,现在是有点看得到的风险就不做。”如果要谈当下经济发展的困难,这种过度的谨慎、自保,以及随之而生的风险厌恶、信用失灵,这种被专家们称为“趋势性去杠杆”的龟缩,或许就是最困难处境的体现。而从最新统计数据看,企业、居民都在呈现出这样的特征。综合央行数据: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468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而去年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5万亿元。分部门看,居民贷款减少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贷款减少1044亿元,同比少增1861亿元;经营贷款减少521亿元,同比少增1569亿元。虽然有3月巨大放量以及季节周期因素,这个数据的下降可以算是正常。但其下降之大却是远远超出预期的。此前,财新、彭博都对4月的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做过预估,预估值都超过2万亿,但最终的数字比预估的腰斩还要惨。而且,这样的龟缩是发生在央行就差公开呼吁大家借钱,利率也不断优惠的背景之下。央行有关负责人即表示,“1-4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39%,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保持在有统计纪录以来的低位。”也就是,即便利息低到如此,能不借的也还是不借。今年以来,国家想了很多办法,采取包括加强财税、货币措施来强化经济。昨天,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亦表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变,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变。这样的背景下,这种不积极就更是值得重视了:为何我们出台了那么多的措施来提振信心,但大家的信心依然不足?包括一些很好的政策措施,落实到市场主体上,也是效果欠佳。比如股市,以往一个大的利好政策,至少支撑一波行情,但现在几天就打回原形;比如实体经济,以前上万亿的钱下去,市场是会显著反应的,比如2008年的4万亿,但现在,仿佛是只看到刺激措施,没看到经济热火朝天。这中间,很大的因素,或许就在于信任减退,信用失效的因素,把政策和钱的放大效应给吞噬了吧。归根到底,依然是个信心的问题吧。曾几何时,我们信心爆棚,几乎被杠杆淹没。房地产,几千亿,上万亿的整;股市,融资到熔断;包括居民,排队买房,翻墙拿号;年轻人各种消费升级,信用卡、花呗,能借钱的都给它借上。这种大幅透支未来是不健康的。但现在的集体龟缩,在本来就困难的时刻,同样是不健康的。这是不投资未来,这样下去,会失去未来。就像银行最怕挤兑,这种信心衰退,以及风险厌恶,也就是对整个经济的挤兑吧。前些天,中财办领导就如何应对疫情冲击经济做了回应,并且表示正在抓紧谋划和推出增量政策工具,该出手时就会出手。目前来看,再出手时,应该特别重视并考虑,为什么这么多措施下来依然信心不足,制约信心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并对症下药,甚至下猛药,力挽当前的沉闷与彷徨。让大家敢投资,敢消费,敢适度借钱,敢适度冒险,敢投资未来。让大家有这个敢,或许已经比单纯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甚至产业政策都更重要,也更需要了。市场情绪是很容易传染的。如果越来越多人龟缩、自保,越来越多企业有钱不借、有单不接,那恐怕小范围的困难会造成更大范围的困难,暂时的困难会变成更长久的困难。悲观情绪可以传染,乐观情绪也一样。当下,最需要的是:以磅礴之力,夯实对未来的十足信心,让乐观大面积传染。-END-
2022年5月20日
其他

美国全面与中国脱钩之日,就是东方雄狮归来之时!

来源:察局(ID:chajuchina)虽然理论上讲,考虑到中国极其庞大的经济总量,在现行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与许多国家建立起的极其深度、紧密的经贸关系,对中国实施大规模的经济制裁的成本与制裁俄罗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实际上我们的对手在这方面的毅力超出我们的预期,一些消息表明:美国白宫正在就冻结中国外汇储备进行实践性质的系统性研究。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刊文“战争模拟西方冻结中国外汇储备”称:西方可以没收的中国外汇储备与直接投资总额为3.4万亿美元,但与此同时,中国可以没收在国内的西方国家直接投资、证券资产、债券资产总计约5.8万亿美元。文章认为:冻结中国外汇储备以及类似的“经济全面战争手段”可能并不像美国在俄罗斯身上动用类似手段一样能够取得较高的收益,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相互摧毁”。当然类似的说法可能以前也有一些其他美国智库说过,不过我必须指出一点,就是“大西洋理事会”的地位和一般那些阿猫阿狗的智库是不一样的,因为许多留名史书的美国政要都在这个智库工作过。比如说当年秘密访华,在中美关系发展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被当成一大标志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除此之外,这个成立于1961年的智库也参加了美国几乎所有的对外颜色革命、舆论输出活动,包括2014年乌克兰政变在内的,所以可以将其看作是美国白宫的一个发声渠道。那么这代表了什么?首先,他们当然很清楚中国与俄罗斯的不同,具体而言,俄罗斯在冷战结束后仍然长期遭受美国封锁,以至于时至今日仍然没有深度融入当今的全球生产体系,这导致了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的成本相对比较低,并且阻力较小。而中国在改开之后已经对外开放了40年,中国与国际经济体系,特别是西方经济体系接轨已经过去很多年,比如说在2021年其实中国与绝大部分的欧盟国家的双边贸易额已经超过了他们与美国的贸易额。中国现在在国际经济体系内扮演的角色其实很类似于二战结束后,1945-1960年这期间美国在西方阵营内扮演的角色,即类似于“经济发展核心”的角色。通过强有力的产能基础平衡了整个经济体系内不同国家间发展不均衡带来的交易问题。因此实际上对中国实施冻结外汇,这种与“断绝双边贸易”完全没有任何区别的贸易制裁措施,其代价是极其高昂的,高昂到做这种事情与重新构建当今的国际生产体系没有太大区别;这与俄罗斯那种长期被西方封锁,除了能源贸易这种完全能够被替代的领域之外双方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截然不同。但这真的就代表美国不会做这种事情吗?指望通过贸易联系来确保国家安全,这种思维本质上是一个被殖民国家才应该坚持的思维,而不是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的本分!换个角度讲,如果说美国对中国宣战,都打仗了,届时冻结中国外汇储备的情况肯定也会发生吧?那么现在有谁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呢?虽然现在冻结中国外汇并中断双边贸易的成本很高,但要看到的是,美国真的在试图一点点降低这种成本。比如说过去一直存在于中美贸易之间的那根用于确保美国国家安全,阻隔双方在高附加值产业上的产业联系的“红线”,如今已经越来越清晰。而在一些具备可替代性,但战略意义重要且需要较长时间构筑的产业上,美国也已经开始了与中国的脱钩。比如说2021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要求本国军工业迅速建立起一套战略稀土储备体系,并且提出了在2025年之前完全中断在军工业的稀土供应层面与中国的往来,在2027年时建立起完全本土化的稀土战略工业体系。在一些重要领域与中国脱钩现在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从一些美国智库的文件上看,他们的战略脱钩的大前提条件还是比较清晰且存在可行性的。即在军工领域确保产业链完全不与中国发生任何直接、间接联系,而在可替代的非战略性产业上则不必与中国脱钩。总体而言服务于“对华经贸关系不对与中国开战的决策造成阻碍”这个前提;不会真的有人认为,给美国人卖衬衫大衣这种民用消费品能够建立起足够阻碍战争爆发的双边联系吧?而只要在产业链上具备脱钩、开战的可行性,那么接下来冻结外汇什么的其实就不重要了,因为在战时计划经济逻辑下,很多和平时期市场经济的规则是不适用的。在和平时期,美国军队从军工企业采购武器装备还要给钱,但在战争时候,是不用给钱的,至少是不用现钱,他们可以用国债等很多方式支付,当经济规律都被打破的时候,请问冻结中国外汇,这真的算是什么大事吗?至于说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各种资产因为战争爆发被没收,这重要吗?企业的利益给国家利益让路是天经地义的!更何况,要是战争胜利的话,届时的美国企业能够收获的利益,可不是正常做生意能够换来的啊!这样的事情其实现在就已经发生过了,这次乌克兰战事期间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在政策层面上其实白宫并没有拿出什么真正强力的对俄制裁办法。比如说他们其实有意没有对俄罗斯出口石油的结算渠道进行打击,虽然嘴上说动用Swfit的工具箱,但并没有打到七寸上,当然就算不让用Swfit结算也有其他办法。而在普京拿出“卢布绑定黄金”,允许用卢布购买俄罗斯央行储备黄金并以此稳定卢布汇率之后,白宫也没有拿出任何应对办法,甚至华尔街的大佬们自己都在买卢布。这就导致了后来俄罗斯卢布汇率迅速回升,一个月多一点时间就涨到了战前水平,甚至现在因为能源出口利好,俄罗斯卢布的汇率还涨到了比战前更高的程度。但与此同时呢,由于美国媒体的宣传引发的整个西方的反俄浪潮,实际上很多美国企业也被迫随大流和俄罗斯做切割,停止在俄罗斯地区的业务。那么这还仅仅是一场乌克兰战争!要是说中美开战的时候,绝大部分美国企业肯定也是顶不住压力要与中国做切割的,至于届时在中国的资产被没收?那都是他们被中国政府迫害的证据!以后可以拿出去证明自己成分的!损失其实都不重要;所以我想说,不要认为“钱”这个问题很重要,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是比“钱”更重要的。如果中国人认为台湾问题这种事关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问题比钱更重要,那么就应该承认:在中美敌对到如此程度的今天,经济问题绝不会成为开战的绝对阻力。诚然,在改开结束之后有将近10年时间里,中国对国际经济体系的正面价值确实成为了国家安全的一大保障,但今时不同往日了。当年交点保护费就能应付过去,一方面是钱值钱,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当时的中国对美国的威胁很小,所以能比较容易地应付过去。包括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就能促成中美关系解冻,这可不是说基辛格多厉害,他只不过是一个国务卿罢了,决定不了什么。以今天的眼光看,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上一次中美关系解冻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苏联才是美国的最主要敌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对美国实在是一点威胁都没有。我们看看今天的中美关系,2021年拜登上台之后到现在过去了十几个月时间,双方的高层外交活动也不少了,有一点成效吗?一点成效都没有,因为现在的中国就是美国的最大敌人了,外交办法解决不了问题了。虽然双方暂时仍然身处一个秩序下且双方往来密切,但这种联系逐步放松乃至于最终变成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且无法对两国外交政策带来影响,只是时间问题。过去二十年中国发展很快,而与此同时,中美关系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中国与西方世界关系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以至于今天的西方对中国的态度,与二三十年前截然不同了。怎么个不同呢?三十年前西方眼中的中国,是弱小的、丑恶的、专制的、极权的。而三十年后西方眼中的中国,是强大的、丑恶的、专制的、极权的。这就是中国发展带来的成果,他们至少确实承认中国不是“弱小的”,但与此同时,中国也没有强大到他们不敢抹黑的地步,所以丑恶、专制、极权的帽子还是要扣到我们头上。而与此同时,西方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他们的发展增量已经消耗殆尽了,他们从前现代一路走到后现代。现在继续发展就需要重新走回一整轮循环,回到前现代的状态,不过这需要一些外部因素的助力,或者具体来说,他们需要一个“苏联”,他们需要将中国变成他们人民眼中的“苏联”。至于说我们的意愿?其实不重要,无论我们想不想,都会被他们当成苏联。甚至回过头看,最早斯大林也是不希望冷战的,中国在2021-2022年间面对美国发动的冷战,我们的反应其实与1946-1947年时候苏联的反应一模一样。这是坏事,因为中国和平发展的岁月不剩下多少了,之后的和平,也必然是战争阴霾笼罩之下的和平;但这也是好事,说明至少中国发展到了一个西方重视我们的程度。说得直白点,自1840年英国海军在珠江口的一声炮响过后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西方对中国的侵略,其实就是顺手为之:我来,我见,我征服。其实根本没把中国当成个什么东西,直到1953年志愿军在朝鲜打赢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西方才稍微把中国人当成是人。在那之前,中国在他们的教科书里面,是和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一样并列的“文明古国”,甚至都没有针对中国系统性的、基于实用目标的社会科学研究。说好听点,1840-1953年这113年时间里,中国在西方眼中,是“文明古国”,说难听点:是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一样已经无法对现实构成任何影响的国家!所以当冷战结束的时候,一大票“中国崩溃论”的东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段历史里,西方对中国的轻视、敌意,其实都算不上什么,在他们眼中就是很稀松平常的东西!而现在不一样了,他们承认了:中国还是活着的!中国能够对这个世界施加自己的意志!所以他们稍微尊重一些了。这个时候,以往中国的外交政策的核心精神,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经贸联系、示弱、政策战略层面对西方的配合,已经换不来他们的宽容,而只会成为他们的突破口!现在别说五万亿,就是美国企业在中国有五十万亿的资产,也一样不能对他们开战的决心构成任何影响了!需要强调的是,美国强行与中国脱钩或冻结中国的外汇储备,世界将迅速形成两大势不两立的阵容。由于北约东扩,俄罗斯已经开始扩大集体安全组织成员国名单,至少10个以上,主要应对北约的军事威胁。假如美国进一步和中国全面对抗,势必把中俄推向全面结盟的境地,这种阵容之下,美国维持的单极世界将不复存在,美国在全球推行的任何政策主张,将遭到全面抵制,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势必全面稀释。反之,中国不得不强势出手,把综合国力迅速转变为全球影响力,与美国正面争夺全球势力范围。最起码,中国将无所顾忌的布局全球军事基地,延伸军事能力范围,为政治经济保驾护航。到那时,我们得感谢美国,你,唤醒了一头满血复活的东方雄狮!就问问美国,准备好了吗?美国,你确定吗?-END-
2022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