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引言疫情给中国企业带来了一系列运营困境。为控制疫情传播,各重点城市相继宣布暂停运营城市内部交通并暂时关闭离开通道,企业纷纷推迟春节后的复工时间或采用线上办公,民众响应政府号召减少外出,甚至足不出户。而上述情况对企业的影响则是:公司员工难以返城复工、上游企业无法提供原材料、消费者需求大幅减少、人流和物流全面受限,正常运营受到严重负面影响。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的中小企业纷纷反映:由于还受到工资、租金等成本压力,企业现有资金流维持艰难,部分甚至面临歇业风险。因此,全面了解疫情下中国中小微企业的具体现状,并由此提供更有效的帮扶政策迫在眉睫。为准确估计疫情对经济和企业运行的影响,了解疫情下中小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ESIEC)课题组(见文最后的介绍)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张晓波教授牵头,于2月10日起开展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微企业生存状态专项调研。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ESIEC)是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于2017、2018、2019连续3年开展的对于中国私营企业的田野调查,基于对企业工商注册数据的随机抽样,在7个省共成功完访了2010-2017年新建的近万家私营企业,收集了其创业史、经营情况等信息。疫情发生后,ESIEC项目联盟(由北京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按单位拼音排序)组成)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微企业生存状态专项调查”,共完成样本2701份(其中ESIEC代表性样本2344份,主动受访普通样本357份)。其收集样本的行业分布与总量数据的行业分布大体一致,在行业层面上对于中国中小微企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研数据具有微观、随机和追踪等优势。首先,本次调查得到的是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并由企业家本人提供当前公司运行情况及困难。相较宏观数据,微观数据能更细致地刻画疫情中不同地区和行业的中国企业所经历的不同情况、所面临的具体困难。其次,本次采访企业由企业工商注册数据随机抽样得到,并由访员一一进行线上回访,能较好避免受访企业由于具有某些特定特点,而无法反映疫情下中小微企业普遍现状的选择性偏误问题。另外,本次调研是对2017-2019年已访问过企业的追访,因此能形成面板数据。与之前数据合并后,我们能将每个企业在疫情前后的运营状况进行对比,准确分析本次疫情对企业带来的经济影响。注:本文结论基于现阶段于五省两市(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河南、辽宁和甘肃)收集的调研数据。完整数据仍在收集和清理中,本文所使用数据收集时间截至2月17日,最终数据可能略有调整,但只涉及极少数观测值,不影响基本结论。以下是本次调研的部分结论,课题组还将陆续报告本次调研的其他专题文章。二、企业整体现状与未来预期:企业预期营收整体较悲观,八成公司未复工但将较快恢复调查显示,疫情和疫情防控政策对近八成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了负面影响,但其中大部分预计能于3月恢复经营。由于疫情,大部分企业对2020年的营收呈较为悲观的态度,且有三成企业对未来预期尚不明确。关于企业的营业状况,在参与调研且ESIEC代表性的2344家企业中,有近八成(79.8%)的企业还未在2月10日前复工,而这部分还未复工的企业(1871家)中,有近四成(39.5%)的企业预计能于一个月内复工,剩下的企业中有近五成(47%)无法确定其具体复工时间。在疫情影响下,超半数(51.3%)的公司对其2020年整体营业收入呈负面预期,仅一成公司预期营收较上年增长。其中,预期营收较2019年减少10%以上的企业占40.8%,还有约30.2%的公司尚无法判断今年的营收状况。疫情预计将对半数(50.11%)出口型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其中较上年出口额预计减少20%以上的企业约占全部出口型企业的31.32%;同时还有约34.23%的企业无法判断影响。三、企业困难来源与企业应对策略:面临多重经营压力,15%公司考虑裁员疫情对企业正常运营造成的负面影响来自多方面因素,主要包括用工短缺、现金流短缺、原材料短缺等问题,形势难言乐观。针对上述问题,企业预计采用降低成本、向商业银行贷款及裁员等方式应对。1.用工短缺:近半数公司有超三成员工无法到岗有约四成(38.5%)的企业存在用工短缺问题,有近一半(45.5%)的企业有超过30%的员工由于疫情无法到岗;企业主要通过延期供货等方式缓解用工短缺带来的负面冲击。具体来说,采用涨工资、延期供货、减少用工量和订单外包的企业分别为13.14%、11.4%、10.4%和7.4%。2.现金流短缺:约半数公司难维持至5月在疫情期间,有近九成(86.9%)公司面临成本压力,同时有近七成(69.7%)公司存在现金流短缺问题。具体来说,约半数的公司难以在现有现金留下运转超过3个月,其中有近14%的公司难以支撑1个月。而公司成本压力的主要来源是租金以及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对于这两项有压力的公司分别占比59.13%和45.5%。为应对资金链短缺,企业主要采用商业银行贷款和降低运营成本的方式,其占全部受访企业的比例分别为31.23%和16.25%,较少公司考虑互联网金融贷款和与贷款方协商的方式。为应对资金压力,在调研的2553家公司中有近15%打算裁员。在预计裁员的公司中(296个),有近1/4的企业预计裁员30%以上,其中另有15.9%的企业预计裁员20%-30%。3.原材料短缺:超四成公司原材料短缺由于疫情,有超四成(42%)的公司存在原材料短缺问题,寻找新采购渠道和延期供货是较多企业考虑的应对原材料短缺的主要手段,分别约有16.34%和13.32%。4.合同履约问题:近半数企业无法按期执行合同由于疫情,有近半数(50.47%)企业合同履行出现问题,双方协商和希望政府协调是较多企业考虑的应对合同履约问题的主要手段,分别约有43.9%和13.5%;而通过法律仲裁或支付违约金的方式作为解决手段的较少,仅有4%和3%。5.企业面临多重挑战:订单减少、防护品不足是主要压力除了上述用工、现金流及原材料短缺问题外,公司还存在其他经营压力,其中较多企业面临的两个问题是订单减少和防护用品不足,分别有49%和21.8%的公司存在上述问题。在主观回答部分中,一些企业家吐露了更具体的心声:“封城、封村,交通不便,无法正常营业”、“当前本是营业旺季,但由于疫情无收入,损失很大”、“项目停业”、“只能线上经营”、“花都只能烂在地里”。四、纾困政策反馈:普惠政策更为有效,期待早日控制疫情面对疫情冲击,中央各部委、各级政府、金融机构纷纷公布纾困措施,而对于企业而言,最有效的两项政策为减免房租和电、气、物流等成本以及降低税率这类较为直接的政策,分别有60.1%和31.48%的企业认为有效。五、结语在长时间面对数据进行分析、冷静思考和写作之后,占用一点篇幅吐露一下我们的心声:虽然正在经历着重重困难,但是作为一个整体,中国民营中小微企业家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社会责任感和百折不挠的企业家精神。在调查过程中,有一些企业家正在抗击疫情一线做着志愿者的工作。在企业家自主填写的政策建议中,提及最多的是希望及时控制疫情,表达了战胜疫情的信心。这部分问题中,最常见的回应包括:“希望疫情早日得到控制”、“希望对于疫情的管控力度能够加大,早日恢复正常的运营”、“现阶段最重要的是控制疫情,中小企业的压力虽然也存在,但是与疫情相比还是可以克服的,希望中国能早日战胜本次疫情”。对于经济学者来说,在感动和敬佩之外,我们还多了一份因为专业知识而引起的深刻体悟:这个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而越来越丰富多彩的社会,是一个由多种机制协调治理的复杂有机体。这样一个社会需要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各司其职,需要价格机制、产权制度、道德伦理和企业家精神的密切配合。它们之间不是也不应该是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而是相互协调配合的互补关系。抽象的理论研究不可避免地为人性设置各种先验的假设,比如分析市场现象的时候,假设人是自利而理性的;在分析慈善行为的时候,常常假设人是利他的,等等。但现实世界中的人们和他们的行为,都不是抽象而是具体的。正如列宁所说:“具体意味着过程,意味着综合,意味着质的多样性”,现实中的人和人的行为,也是具体而综合地体现着“质的多样性”的。那些在为抗疫而不辞辛劳地从事志愿者活动的人,和市场上行为与利润最大化原则高度吻合的人,完全可以是同一个人。正是这样一个个具体而微的个人,构成了中国社会生生不息的微观基础;正是这样一个个具体而微的企业家和他们的创新创业行为,构成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微观基础。【ESIEC调查详细介绍及网上企业家调研问卷填写渠道】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Enterp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