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灾防治

其他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 这些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常识,一定知晓!

地质灾害风险分为哪几个等级?在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评价基础上,采用统计模型方法(信息量、证据权等)将结果叠加运算,形成风险评价结果,划分为极高、高、中、低四个等级。08
2022年5月12日
其他

【防灾减灾宣传周】地灾防治跟我走,5·12系列活动抢先看!

更多精彩文章1、贵州召开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2、贵州省2021年度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及2022年第二季度趋势分析3、我们的地球
2022年5月5日
其他

成功预报 | 我国去年成功预报地质灾害905起

2021年,我国地灾防治基础工作、基层防灾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共成功预报地灾905起,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3.49亿元。自然资源部党组高度重视地灾防治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科学防灾,认真谋划部署,聚焦地灾防治基础工作和基层防灾能力建设持续发力。基
2022年5月5日
其他

宣传活动进行时丨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机关、进村寨、进隐患点”

为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认真落实2022年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铺天盖地宣传工作,4月28日,贵州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先后来到六盘水市自然资源局、水城区鸡场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机关、进村寨、进隐患点”活动。在“进机关”活动中,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研究员刘秀伟就工程建设活动地质灾害防治进行了专题讲座。来自六盘水市辖区内各市县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各市(特区、区)自然资源局、技术保障单位,各乡镇分管领导、自然资源所所长等约280人,通过现场学习或远程教学互动等形式参加了讲座。左右滑动在水城区鸡场镇坪地村开展“进村寨、进隐患点”活动,中心工作人员和六盘水市自然资源局及水城区自然资源局的工作人员组成联合宣传小分队,通过张贴“识灾避灾三看一听”宣传海报、发放宣传卡、讲解科普手册向村民普及地灾防治知识。目前,全省各地正把铺天盖地开展宣传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入户宣传、院坝会、现场培训、远程教学等形式,营造全民参与防灾的良好社会氛围,特别引导群众实时关注自家房前屋后和周边区域的异常情况,提高群众自我防灾避灾能力,实现从“要我防”到“我要防”的转变。更多精彩文章1、贵州召开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2、贵州省2021年度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及2022年第二季度趋势分析3、【严防微信泄密
2022年5月5日
其他

配强工作力量 强化值班值守

为扎实有效做好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值班值守工作,严肃值班纪律,提升值班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和业务水平,切实加强24小时值班值守工作。近日,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开展应急值班值守业务培训,并对本年度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职值班人员进行现场考核测试。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值班室负责同志授课并作动员部署。培训重点讲解了应急值班值守职责及任务、灾险情等信息报告流程、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平台的操作流程、做好交接班及存档工作等方面的知识和相关要求,确保值班值守人员能上岗胜任工作。会上重点学习了《全国政府系统值班工作规范(试行)》,强调值班人员要高度重视值守工作,时刻紧绷地灾防治这根弦不放松,务必将灾险情划分标准熟记于心,严格执行突发情况的处置流程和信息报告时限,做到及时上报,不得出现漏报、瞒报、谎报现象,认真做好上传下达,做到事事有记录、件件有追踪。培训会最后,对值班室各位同志在2021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各位2022年度的专职值班人员能继续保持“值班工作无小事”的思想,认真履行好岗位职责,为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战线打好头阵!更多精彩文章1、铺天盖地!2022年贵州地灾防治宣传工作启动!2、快来参与!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科普作品征集大赛正式开启3、2022年贵州省威胁5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人和监测员公示!4、江口:“六个三”抓实防治工作,“一对一”落实避险帮扶(投稿邮箱:gzcenter2016@163.com)
2022年4月15日
其他

我们的地球 | 中国湖泊,散落神州的宝石

西藏高原的崛起,无限风光缘起何处2、中国峡谷,大地上美丽的疤痕3、最全的岩溶地貌知识,一文Get!4、经典地质图,高清可保存!(投稿邮箱:gzcenter2016@163.com)
2022年4月15日
其他

【严防微信泄密 筑牢保密防线】机关单位工作群保密管理须知

来源:贵州自然资源更多精彩文章1、贵州召开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2、贵州省2021年度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及2022年第二季度趋势分析3、【六枝特区】关寨镇社勒村地质灾害点村民搬出危险点圆了“安居梦”4、省自然资源厅夯实全省自然资源安全生产工作(投稿邮箱:gzcenter2016@163.com)
2022年4月15日
其他

贵州省2021年度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及2022年第二季度趋势分析

导语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省份,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危害性强等特点,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划定地质灾害风险隐患28221处,潜在受威胁群众共计287.2万人。按照风险隐患现状分类,I类风险隐患(已发生变形的)10025处,其中:滑坡4842处、崩塌3091处、泥石流114处、不稳定斜坡1377处、地面塌陷523处、地裂缝78处,威胁89.53万人生命和668.32亿元财产安全;II类风险隐患(具备成灾条件,尚未形变的)18196处,威胁197.67万人。总体情况(一)2022年第一季度总体灾情2022年第一季度全省无地质灾害发生。(二)分布情况全省无地质灾害发生。(三)与去年同期对比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减少。其中地质灾害发生数量较去年减少1起,同比减少100%;直接经济损失减少50万元,同比减少100%;死亡失联人数减少与去年持平,均为0(表1)。(四)成功避让情况2022年第一季度全省没有成功避让。典型地质灾害及特点(一)典型地质灾害今年暂未出现极端降雨情况,暂未发生地质灾害。(二)主要特点今年暂未发生地质灾害。趋势分析01根据气象部门3月25日提供的降雨预报,2022年第二季度降雨趋势如下:全省降水量为300~700毫米。其中,遵义市大部、毕节市北部、贵阳市大部、黔南州东北部及黔东南州北部降水量在300~400毫米之间;六盘水市大部、毕节市南部、安顺市及黔西南州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其余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400~500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除省之西部偏多1~3成外,其余地区偏少1~3成,具体见图1。02地质灾害发育趋势分析。根据地质环境背景条件、隐患点岩土特性、岩体坡度、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等条件,结合2022年第二季度降雨量趋势预测综合分析判别,第二季度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域主要分布于毕节市南部、六盘水市大部、安顺市大部、黔西南州大部,其余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大,具体见图2。对策建议当前我省已经进入汛期,必须时刻紧绷防灾这根弦,扎实做好2022年第二季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加强日常防灾工作的基础上,有效防范因极端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一)高度重视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要及早对第二季度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压实地方政府及部门地灾防治责任,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担当。密切关注强降雨影响范围和强度变化,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根据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对地质灾害风险等级较高地区及时进行调度,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二)深化地质灾害群众报灾工作按照“属地管辖、分类管理”的方式,推行全民查灾报灾,打响地质灾害防范人民战争,形成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全民参与的防灾新格局。强化群测群防网格化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村支两委堡垒作用,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地质灾害防治。以自然村寨为单元,成立地质灾害安全风险群测群防工作队,完善“包村、包组、包户、包人”的联防制度。利用电话、微信公众号等广大人民群众易接受、易操作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报灾,适时兑现报灾奖励,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防灾减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三)严格落实各项防灾措施突出重点区域,对山地斜坡附近群众聚居区、切坡建房宅基地区域、公路铁路沿线、矿山开采区域、旅游景区、学校、医院等特殊区域开展隐患排查,做好汛前、汛中和汛后巡查。要及时关注,深入分析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实时把握隐患点的动态变化,有针对性采取措施予以防范。(四)切实做好避险工作对存在地灾隐患的地方要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按照“一点一案”的原则,逐点发放“两卡一案”,加大紧急避险演练力度。重视高位崩塌、远程滑坡等地质灾害。继续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切实提高人民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坚决落实“早动员、早部署、早防范、早准备”和“危险隐患点强降雨时紧急撤离、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紧急撤离、对隐患点险情不能准确判断时紧急撤离”等工作措施,坚决避免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当机不断等情况发生。做到思想动员不懈怠,防灾措施不落空,扭住重点不放松,责任落实不含糊,全力以赴、用心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五)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在强化群测群防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省已建立的地质灾害专业自动化监测设备作用,推进“群专结合”。不断完善会商、协同预警、预警信息发布、预警响应机制,健全地质灾害预警处置制度。认真落实《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平台监测预警系统使用暂行办法》,对监测预警设备发出的红、橙、黄、蓝四级预警分级别进行相应预警处置,并对异常设备进行维护;加强地质灾害值班值守,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平台预警信息和异常数据。(六)强化在建工程防灾工作联合和协调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合理确定项目选址布局,避开危险区域。尤其注意矿山、公路、铁路、建房切坡等在建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更多精彩文章1、铺天盖地!2022年贵州地灾防治宣传工作启动!2、快来参与!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科普作品征集大赛正式开启3、2022年贵州省威胁5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人和监测员公示!4、江口:“六个三”抓实防治工作,“一对一”落实避险帮扶(投稿邮箱:gzcenter2016@163.com)
2022年4月8日
其他

【六枝特区】关寨镇社勒村地质灾害点村民搬出危险点圆了“安居梦”

3月30日,毛雨纷飞、大雾弥漫,空气里透着丝丝寒意。但是关寨镇社勒村地质灾害搬迁安置点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里正在举行六枝特区关寨镇社勒村地质灾害抽签分房仪式。77户村民开心抽取新房钥匙,圆了自己的“安居梦”。在关寨镇社勒村干鱼塘点,一排排布局合理、色调和谐的白墙蓝瓦的崭新小楼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在大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如仙境般,美丽而神秘。上午11点,分房抽签仪式在一首慷慨激昂的《不忘初心》歌曲演唱结束后正式开始。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抽签群众排队依次把手伸进抽签箱抽取房号、领取新房钥匙。向左滑动查看“特别理想,特别开心,比我们自己住的那个都还漂亮,很满意,这回搬家到这里可以放心睡大觉了”村民龙玉忠拿到新房钥匙后一连说了几个理想和满意,开心的笑容溢于言表。“我拿到这串钥匙很开心,因为我一看到分得的这个房子布局合理,和人口分配很协调,最主要的是这回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不用担心山会垮下来了。”村民王洪在填完选房确认协议后高兴地说。2020年的3月,特区自然资源局在组织汛前排查中,发现关寨镇社勒大坡由于强降雨、根劈作用、岩层风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成山体开裂,严重威胁着社勒村小寨组77户360名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该局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立即邀请、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踏勘,并安装了自动化监测设备,将该地列为地质灾害搬迁点,向省自然资源厅申报了搬迁项目,获批项目资金2160万元。项目获得批准后,关寨镇举全镇之力,积极开展地质灾害点治理和搬迁避让工作。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传承乡愁、乡情、乡音,延续亲情友情,因地制宜选址在社勒村干鱼塘处作为地质灾害搬迁安置点。安置点占地面积约45亩,房屋建筑面积达到13680平方米。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情况下,对77户360人量身定制符合村民需求的A、B、C、D、E、F、G等7种户型,家家有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户户有小菜园、停车位、大阳台,水通、电通、路通、室内外全部装修,拎包即可入住。“这里距离村委很近,到镇里面办事也近了,学生上学很方便。搬迁来这里,我们社勒村老百姓的生活方便多了。”村支书陈义伦高兴地数着搬迁点的好处。据介绍,群众搬迁后,关寨镇将继续在搬迁点建设牲畜养殖中心、村民活动中心、篮球场等相关附属设施,持续绿化美化人居环境,主动为村民做好宅基地确权登记,村民拿到属于自己的“房产证”。在东西部劳务输出方面优先考虑安置点的劳动力,无法外出务工的优先考虑政策兜底,真正做到让搬迁的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安全”,真正做到外出务工者安心,居家留守者舒心。更多精彩文章1、最新!贵州出台多项措施严防严控人为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2、【防灾微课堂】为什么要开展自动化监测?3、温故知新
2022年4月8日
其他

贵州召开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4月7日,贵州省召开2022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传达中央、省委、省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关于防灾减灾的指示批示精神,分析研判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形势,部署全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贵州省副省长蔡朝林出席会议并讲话,省自然资源厅主要负责同志,省交通运输厅、应急管理厅、省气象局和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就各工作领域提出具体要求。据省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全省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大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1-3成,多地极易出现局部极端强降雨。省自然资源部门结合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历史灾情统计及近年发生的典型灾害成因等综合研判,2022年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时段在汛期的5月至9月,高峰时段为6月至8月。重点防范区域在安顺市中西部、黔西南州北部及南部、六盘水市、毕节市南部、遵义市北部、铜仁市东北部等地。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灾害不受季节影响,各级各部门需要持续防范。会议指出,各地要抓住当前尚未全面入汛的窗口期,进一步开展拉网式排查,尤其是对学校及周边、医院及周边、旅游景区、人员生活区、工程建设区、交通干线、河道及水库周边等区域进行重点排查,做到排查无死角、隐患无盲区、责任无空白。通过扎实做好精准查灾、精准防灾、精准避灾、精准治灾工作,实现“隐患早发现”,“风险早预防”,“危险早避让”,“隐患早治理”。蔡朝林副省长在讲话中强调,贵州地质环境脆弱、气象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频发,危害严重,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复杂严峻。各级各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极端负责的精神,强化责任担当,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高度自觉,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防止麻痹松懈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抓牢抓细抓实各项防范治理工作,严格落实“三个紧急撤离”(危险隐患点强降雨时紧急撤离、隐患点发生异常灾情时紧急撤离、对隐患点灾情不能正确研判时紧急撤离),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此次电视电话会议主会场设在贵州省人民政府五号楼会议室,各市(州)、县(市、区、特区)设分会场。来源:贵州省自然资源更多精彩文章1、最新!贵州出台多项措施严防严控人为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2、2022年贵州省威胁5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人和监测员公示!3、省自然资源厅夯实全省自然资源安全生产工作4、一图读懂
2022年4月8日
其他

最新!贵州出台多项措施严防严控人为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程活动日益增多,各类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3月30日,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印发了《关于严防严控人为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地对诱发地质灾害的人为工程活动进行严格管控。《通知》要求,要深刻汲取金海湖新区“1·3”生产安全事故教训,强化地质灾害风险源头管控,督促地质灾害性评估制度有效落实,避免和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知》提出,各地各部门要强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综合评价规划区域内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和受威胁对象分布情况,科学划定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和防治区划。高风险性区域划为用途管制“限建区”,引导新建工程建设项目在选址阶段进行避让;中、低风险区域划为用途管制“慎建区”,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开发强度,在项目可研阶段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时,同步设计配套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设立工程建设项目,《通知》明确要求,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具有地质灾害防治危险性评估资质的单位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未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程项目,不得批复立项,不得动工建设。《通知》强调,各地要切实加大排查整治力度,组织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能划分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工作:1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可能引发人为地质灾害隐患的违章建筑、违法施工、违法堆放等进行全面排查整治;2对人为形成的高陡边坡,以及自然斜坡下的不合理切坡建设活动进行全面排查整治;3对高陡斜坡下、泥石流沟谷区的临时厂地、工棚,以及其他生产生活区进行排查整治;4对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输油(气)管线、公路铁路、水电工程、旅游景区、医院、学校等受威胁情况进行排查整治;5对矿山企业人为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整治。在排查整治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的,立即责令限期改正,通过提醒、约谈、告诫等手段强化监管。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生产、施工活动,并视情节轻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涉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END更多精彩文章1、铺天盖地!2022年贵州地灾防治宣传工作启动!2、2022年贵州省威胁5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人和监测员公示!3、快来参与!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科普作品征集大赛正式开启4、江口:“六个三”抓实防治工作,“一对一”落实避险帮扶(投稿邮箱:gzcenter2016@163.com)
2022年4月1日
其他

温故知新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摘编》(2013-2022)

重温习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2013——2022)邀您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讲话和指示摘编》日前,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李克强总理等领导同志批示要求,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东航“3·21”坠机事故为警示,清醒认识当前世纪疫情、外部复杂环境冲击下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全面排查整治各行业领域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以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一系列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一再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让安全发展理念入脑入心。要立即开展民航安全隐患排查,深入排查安全思想认识、专业队伍建设、规章标准执行、安全管理链条、安全保障能力、安全责任落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确保动态清零。对于问题突出的及时采取行政处罚、行政约见、进驻督导、典型曝光等措施,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要督促各航空运输企业按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要求,建立健全重点风险管控机制,提高全链条、全过程风险防控能力,确保航空运行绝对安全,确保人民生命绝对安全,坚决守住民航安全生命线。要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整治重大安全风险。紧紧扭住遏制重特大事故这个牛鼻子,深入研判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交通旅游等收入大幅下降、制造业成本上升等带来的安全风险,突出易导致群死群伤的重点单位,及时采取有力有效管控措施。要紧盯传统高危行业领域,矿山要突出大班次和瓦斯、水害、冲击地压等灾害严重矿井,强化火工品安全管理。危化品要以化工园区、储油基地等为重点“一企一策”全面排查,对化工产业转移新上的危化项目重点把关、指导帮扶,严格落实重大危险源包保责任制。消防要加强疫情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和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城乡群租房等安全治理,坚决整治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等突出隐患。建筑施工要加强桥梁隧道、城市轨道等高风险工程安全检查,严格重大项目安全把关,坚决整治“边审批、边设计、边施工”及不顾安全盲目赶工期、抢进度行为。交通运输要紧盯载客量大的客车、校车、客船、滚装船等,严格落实安全检查和设备维保等措施。要盯紧小水电、小渡口、小液化气站等“小、散、远”单位和油气管道、工贸、特种设备、农业机械、民爆等长期不发生大事故的行业领域,组织骨干力量和专家全面排查治理。对排查出的重大隐患,要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整改时限,逐一挂账、逐一销号,对重大隐患久拖不改、拒不整改的,坚决采取停工停产、追究刑责等果断措施,坚决守住安全红线底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2013——2022)
2022年4月1日
其他

自然资源部印发《2022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点》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2022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点》的通知自然资发〔2022〕5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部有关司局:《2022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点》已经部领导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4月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2022年贵州省威胁5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人和监测员公示!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工作责任制度的通知》(黔府办函〔2015〕2号)有关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现将2022年贵州省受地质灾害威胁500人以上252个隐患点的责任人和监测员予以公示。公布的信息中留有责任人及监测人员电话如果群众发现有隐患出现可以第一时间拨打对应电话赶紧看过来~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铜仁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地质灾害猛于虎,发现异常情况,一定要记得上报监测员或负责人!!更重要的是!跑!更多精彩文章1、紧急通知!全省开展汛前地质灾害大排查2、省自然资源厅夯实全省自然资源安全生产工作3、一图读懂
2022年3月24日
其他

江口:“六个三”抓实防治工作,“一对一”落实避险帮扶

前言“宁听群众骂声,不听群众哭声”这是江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的原则之一。为了防治突如其来的地质灾害,守护人民群众美丽家园,江口县自然资源部门严防死守,通过“六个三”的工作要求,高质量推进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据介绍,“六个三”的工作要求,即是抓实“三个全覆盖”、抓实“三查”工作制度、抓实“三个精准对接”、抓实“三类人群”管理、抓实“三个保障到位”、抓实“三个紧急撤离”。其中,抓实“三个全覆盖”,要求通过各地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让群众做到能识灾、会逃生,全面提高群测群防能力。自2021年4月以来,该县组织召开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六进”宣传90余场次,张贴宣传海报800余张,悬挂宣传标语150余条,开展地质灾害避险演练41次,群众识灾、防灾、避险逃生意识和能力大幅提升。弱势群体避险工作一直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难题,该县通过抓实“三类人群”管理,做到老幼帮、伤残扶,化解弱势群体避险难题。为切实化解以上三类人群避险难题,明确左邻右舍在家有自救能力的人,在灾害来临时,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实施“一对一”对“三类人群”进行避险帮扶。目前,江口县通过组织各乡镇(街道)对地质灾害在册隐患点基础信息再次摸排核实,该县现有地质灾害在册隐患点41处,威胁人员622户2345人,常年在家人员391户952人,其中60岁以上223人,留守儿童52人,残疾74人。在坚持“三个紧急撤离”方面,该县要求做到不犹豫、行动快,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遇强降雨天气、发现险情、灾情和不明险情情况及时组织人员紧急撤离的要求,坚持“宁可防空,不可空防”原则。2021年6月28日,为了应对极端的强降雨天气,该县果断对坝盘镇铁广村夏家冲、芭蕉溪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家群众71人进行紧急避险撤离,妥善处置群众生活问题,最大程度的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END更多精彩文章1、紧急通知!全省开展汛前地质灾害大排查2、省自然资源厅夯实全省自然资源安全生产工作3、【防灾微课堂】什么是地质灾害的自动化监测?4、主题党日活动--厉兵秣马强素质,不负春光锻精兵(投稿邮箱:gzcenter2016@163.com)
2022年3月24日
其他

快来参与!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科普作品征集大赛正式开启

更多精彩文章1、主题党日活动--厉兵秣马强素质,不负春光锻精兵2、【实践学习】贵州商学院赴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观摩学习3、省自然资源厅夯实全省自然资源安全生产工作4、【防灾微课堂】什么是地质灾害的自动化监测?(投稿邮箱:gzcenter2016@163.com)
2022年3月24日
其他

铺天盖地!2022年贵州地灾防治宣传工作启动!

3月23日,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日前印发了《2022年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铺天盖地宣传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方案》要求在全省范围内铺天盖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据悉,此次宣传工作旨在教育和提醒社会各界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铺天盖地的宣传工作,讲深讲透贵州省特殊地质地形条件、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特征,让各级各有关部门深刻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进一步明确“管行业管地灾”总体要求,压实各行业主管部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强化部门协同、各司其职,分头推动防治工作落实。《方案》要求各县级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组织辖区内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地质灾害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防灾知识。其中,灾前教育以了解地质灾害种类、特点和危害为重点,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知识;灾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识为重点,普及地质灾害基本防护方法和防护措施,告知群众在地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如何迅速做出反应;灾后教育以经历地质灾害的公众为重点,抚平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此外,《方案》还对“点面双控”措施、先进典型、针对性培训等具体宣传教育工作做出了明确要求。根据《方案》内容,此次宣传工作分为全面部署(3月底前)、有序推进(4-5月)、集中攻坚(6-8月)、巩固提升(9-10月)四个阶段,各地每月25日前将工作汇总报送至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更多精彩文章1、紧急通知!全省开展汛前地质灾害大排查2、省自然资源厅夯实全省自然资源安全生产工作3、【防灾微课堂】什么是地质灾害的自动化监测?4、贵州省2021年度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及2022年第一季度趋势分析(投稿邮箱:gzcenter2016@163.com)
2022年3月24日
其他

紧急通知!全省开展汛前地质灾害大排查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委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省政府有关部署安排,3月17日,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汛前地质灾害大排查有关事宜的紧急通知》(下称《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按照“属地管理为主、分级分部门负责”的组织形式,以去年国内特大暴雨灾害为教训,于3月30日前深入开展本地本部门地质灾害汛前大排查,找出防治工作短板弱项并予以补齐,确保防治各项措施落实落地。《通知》要求各县级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以县域为单位,严格部门分工,组织本级自然资源、能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教育、卫生健康、生态移民、应急等部门,全覆盖、无死角地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汛前排查。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新增隐患点、已有隐患点、风险斜坡等地质灾害源头管控,提升综合防范能力。《通知》还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汲取去年国内特大暴雨灾害教训,坚决防止官僚主义。各地各部门要压实防治各项责任,将责任压实到基层、到隐患点、到责任人员。不得出现“应对部署不紧不实,应急响应严重滞后,应对措施不精准不得力,关键时刻统一指挥缺失,缺少有效组织动员”等问题。《通知》强调,今年是基层政府换届后第一年,部分政府新任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严峻性、长期性、复杂性认识还需加强。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强化自我学习,恪守为政底线,对本地区风险隐患和防治工作薄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亲自研究,深入一线安排落实。更多精彩文章1、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清零行动”取得显著成效2、干货分享
2022年3月17日
其他

主题党日活动--厉兵秣马强素质,不负春光锻精兵

厉兵秣马强素质不负春光锻精兵三月,草长莺飞,春回大地!近日,中共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应急中心党支部,在参加地质灾害防治综合技能培训之机,来到贵安新区马场镇嘉禾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支部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共约2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REC2022/3/10点击插入视频“田间地头变学习课堂
2022年3月17日
其他

【实践学习】贵州商学院赴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观摩学习

3月14日,来自贵州商学院2021级应急管理专业的60名师生来到贵州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开展教学实践和现场观摩。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副院长李阳春现场授课,并和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贵州山区地质环境极为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易发,不断呈现新特征,危害日趋加重,防治任务现实而紧迫。”这是在开课时,李阳春副院长向同学们所说的。为了能让同学们对贵州山区地质灾害的特点和防治工作有更直观的认识和体会,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的专家们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案例解读课。一线专家介绍了近十年贵州地质灾害灾险情的情况,并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亲身参与2017年纳雍县张家湾镇8·28滑坡、2019年水城县鸡场乡7·23滑坡等多起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的经历和实战体会,也讲述了不少来自基层的防治故事,引发同学们的深思。
2022年3月17日
其他

省自然资源厅夯实全省自然资源安全生产工作

近日要闻为确保全年自然资源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近日,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安委会专题部署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坚持“标本兼治、重在防范,责任到人、守住红线”的工作要求,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重要抓手,认真研判自然资源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和巩固提升,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严查重处自然资源违法行为,从根本上防范违法事件诱发安全生产事故。持续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违法占地建设、违反规划建设等违法行为,严防涉及自然资源违法事项安全事故的发生。落实好“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打两头、卡中间”(打击非法采矿源头、打击销售渠道,卡住非法矿产品运输通道)的工作方法,压实政府、部门、企业的综合监管责任,及时发现违法行为。加强矿山批后监管,落实监管责任,督促矿山企业按规定提交由资质单位绘制的井上井下对照图和采剥工程平面图,认真检查矿山是否越界开采。压实县乡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尤其是乡镇自然资源管理机构一线监管责任,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占地行为,不能制止的必须按规定报告。对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提前谋划系统部署,坚决扛起地质灾害防范责任。统筹目标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专项。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地质灾害防治专项工作,同新国发2号文件贯彻落实,本地区“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施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深入推进地质灾害调查排查。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地质灾害汛前排查,尽可能发现台账外的隐患点,纳入台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将风险斜坡作为特殊区域纳入国土空间管控,避免项目在高风险区域选址。坚持“土”“洋”结合,确保监测全面、预警及时、响应到位。结合实际完善“消息树”机制,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短信、微信、广播、电视等现代预警手段,又要用好大喇叭、铜锣、哨子、手摇报警器等传统工具,拓宽预警预报发布渠道。毫不松懈抓实防治科普宣传。开展目标导向明确、内容通俗易懂、形式丰富多样的地质灾害宣传动员工作,竭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防灾的浓厚意识氛围。全覆盖开展临灾避险演练,让受威胁群众熟知隐患点撤离信号、逃生路线和避险场所等,通过演练提升基层临灾快速反应能力、提升受威胁群众避险逃生能力。落实“三必管”要求,尽职履责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三必管”的要求抓工作落实,全力以赴查隐患、控事故、保安全,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地勘、测绘行业管理。抓好测绘企业资质管理改革,落实好矿产勘查、生态修复、地灾治理等项目立项审查和实施过程监管,压紧压实项目业主的首要责任、承担单位的主体责任、监理单位的巡查责任,监督指导其严格按照规程规范和标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狠抓常态化巡查排查整治,全力确保项目实施全过程安全。做好规划编制和用地审批。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充分考虑实施安全生产规划、管道发展规划必要的空间需求和时序安排,科学合理布局危化品生产、存储区域。在村庄规划建设选址、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工作中,严格落实安全要素管控要求。作者:贵州省自然资源厅
2022年3月17日
其他

主题党日活动--厉兵秣马强素质,不负春光锻精兵

厉兵秣马强素质不负春光锻精兵三月,草长莺飞,春回大地!近日,中共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应急中心党支部,在参加地质灾害防治综合技能培训之机,来到贵安新区马场镇嘉禾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支部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共约2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REC2022/3/10点击插入视频“田间地头变学习课堂
2022年3月17日
其他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清零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自2021年7月12日全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清零行动"以来,通过制定整改措施、倒排工期,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清零行动”,取得明显成效,解决了部分项目长期处于实施状态、拖欠工程款、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一是省市联动贯通
2022年3月12日
其他

提升防灾减灾水平 增强野外救援能力 | 贵州省首届地质灾害防治综合技能培训班开班

贵州省首届地质灾害防治综合技能培训班综合培训超/越/自/我一/专/多/能近日,贵州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2022年第一届地质灾害防治综合技能培训班开班。本次培训班将通过为期5天的综合技能培训,全面提升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队伍的防灾减灾水平和救援支撑能力。据悉,本次技能培训是根据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全省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支撑工作,通过专业系统的课程培训、接近实战的科学训练,进一步加强地灾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一专多能”的队伍素质建设。Live
2022年3月12日
其他

干货分享 |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技术要点与示范

针对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进行详细解析,并提供了几个不同比例尺的成果示例。1、新一轮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分三个等级:一般调查区1:50000,重点调查区1:10000,单体地质灾害≥1:20002、一般调查区和重点调查区按照风险评价流程依次开展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风险评价。3、单体地质灾害按照一般调查点和勘查点,分别开展定性和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价。—
2022年3月1日
其他

地质传奇 | 西藏高原的崛起,无限风光缘起何处

一文阅尽西藏高原山川雄奇,犹如大片在线,必让您惊奇连连!01撞击很久很久以前,青藏高原是一片汹涌的海域,海水载着海兽出没于波峰浪谷之间。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14公里的小行星,撞在了地球上,将厚达百公里的岩层板块给撞裂了,印度洋板块被激活,撞向了欧亚大陆板块,青藏海域为之愈合。巨大的撞击力,激起滔天的海浪,海浪达数公里之高,形成一波波伟岸的浪墙传向远方。只是这海浪已不是海水,是一道道惊天雄伟的山脉。青藏高原山脉示意图惊天的撞击浪遏群山,在西藏高原,惊起6条宏伟的山脉,分别是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唐古拉山脉、昆仑山脉。此外,印度洋板块继续北征,在她的东偏北方向受到了古华夏扬子板块的低抗,两军交锋处,著名的横断七雄出现了。02神奇的地质由此可见许多的山脉的形成,就像两大板块军团对垒处冲撞形成的波浪。高空俯瞰,青藏高原的山脉犹如动荡不安的海面,波浪起伏。在地壳运动,板块争雄的大背景下,看似坚硬的岩石,巍峨的山脉犹如孩童手中的橡皮泥一般,随意弯曲犹如龙行。甚至弯如拉满的硬弓,硬生生被折断。据有些科学家论证,珠峰在1300万年前曾经高达12000米,后在褶皱弯曲处,因不堪自重,被硬生折断山崩了。这仍不算神奇!国际科研团队研究表明,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内部竟然是空的,且面积广达12-15万平方公里,可以塞下一个江苏省加台湾省!如此高耸惊天的山脉,空而不塌,是如何做到的呢?科学家解释是:“俯冲地壳之下的刚性地幔很可能与俯冲地壳发生折离”。简单的说就是上下两层巨厚的岩层,就像硬塑料片一般,在受挤压状态下,上下两层发生了折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对于青藏高原来说,这种力量不算什么!借助高科技得知,巨大的青藏高原,正以每年7~30毫米速度,向北东方向急行军。板块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两
2022年3月1日
其他

2022年全国两会自然资源热点前瞻

时间从未改变前行的脚步,2022年的春天如约而至。回眸过去一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我国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召开。这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风云际会的节点,我们将开启怎样的新航程?站在历史的交汇点,自然资源部门又将如何找准发力点,为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贡献力量?让我们进入“两会时间”寻找答案。稳中求进“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后,如何确保中国在新征程上行稳致远?“稳中求进”,成为今年各项工作最突出的关键词。过去一年,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自然资源部全力支撑服务“六稳”“六保”,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以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作为配置用地的依据,服务重大项目用地用海保障;做好煤炭保供工作,加强能源矿产资源保障;优化土地拍卖规则,进一步稳定房地产市场,着力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大局。新的一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如何以更全面的“稳”,保障更高质量的“进”,努力实现多重目标的动态平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新考卷。自然资源处于供给端重要位置,如何完善资源市场化配置,破除资源无效低效供给?如何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促进新动能形成?这些话题必将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点。粮食安全食为政首,谷为民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从餐桌溯源农田,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耕地面积还在减少。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刻不容缓。2月22日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2022年,自然资源部将在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基础上,深入推进一揽子措施,包括完善耕地保护的法律制度,强化责任考核,对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实行年度“进出平衡”,强化执法监督。耕地保护还有哪些行之有效的“中国策”?期待代表委员们的真知灼见。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也是发展进步的动力源。过去一年,自然资源领域一系列宏观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相继出台,既展改革蓝图,也促改革落地。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全面启动,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投入机制不断完善,“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自然资源系统治理能力、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今年自然资源领域还有众多改革举措将会加码,划定“三区三线”,编制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深化落实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加强生态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都将持续深化。如何以改革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人们期待着两会声音。绿色发展极端天气频发、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由气候变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作为非传统安全问题,给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我国向世界作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十四五”开局之年,各地各部门紧锣密鼓,迅速行动起来。自然资源部正在制定并组织实施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探索突破碳捕集、碳封存和地质碳汇等固碳增汇新领域。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在此过程中,我们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从排放端来看,如何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并与可再生能源互补;从固碳端来看,我国生态修复、建设工程的固碳潜力如何?关于“碳中和”的话题,必将成为今年两会的一大看点。乡村振兴“农,天下之大业也。”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如何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关乎当下,也影响着未来。脱贫攻坚的成果如何巩固?脱贫之后的乡村如何振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必须立足长远目标,通过法治化、规范化、常规化的制度安排,建立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为了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自然资源扶贫政策没有在脱贫攻坚胜利后改弦更张、偃旗息鼓,而是持续发挥效力。自然资源部继续专项安排每个脱贫县每年计划指标600亩,继续实施脱贫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内调剂,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能够用好、用活资源,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相信代表委员们一定会贡献出他们的智慧。资源安全“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铁矿石、原油、天然气、铜铝矿……件件桩桩,连着国运。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常敲警钟,“我敲警钟是为了让大家警惕起来,居安要思危。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矿产资源支撑着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和跨越发展。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矿产资源消费国,石油、铁、铜、镍、钴等紧缺战略性矿产品的供应长期依赖国际市场。而当前,随着全球地缘政治不稳定性大幅增加,境外资源供应面临较大风险,加上国内供应能力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我国矿产资源供应链体系变得更为脆弱,资源安全形势愈发严峻。百年大变局之下,“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不断。世纪疫情冲击下,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如何在紧缺战略性矿产品对外依存度高的情况下,突破矿产资源供给的约束堵点,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和全产业链安全?这必将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有着深深的海洋情结。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确定了战略目标。十年过去,从认识海洋,了解海洋,到经略海洋,我们从未放弃寻找与海洋的和谐相处之道。自然资源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严格管控围填海和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不断提升海洋资源节约利用水平,优化海岸带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实现海洋资源严格保护与高效利用的有机统一,推动建设美丽海洋。海洋是地球的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的生存之基。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应该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有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留下永续造福人类的“蓝色银行”,共同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这些问题必将引发代表委员们的热议,成为今年两会的一大看点。数字经济仰望星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我们定位着方向;俯瞰大地,无人矿山、智慧国土、智能生态修复,因数字而发生“蝶变”……与我们每个人的未来息息相关的数字中国,正在向我们走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已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和革命性关键要素。谁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数字化大势,更好适应和引领新生产力发展方向,谁就能赢得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自然资源部系统测绘地理信息和自然资源调查在数字中国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智能化、综合性数字化时空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将不断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座”。以数字为杠杆,未来中国将有哪些深层次变革?数字中国还需补上哪些短板?这必将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科技创新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喊出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开始,科技强国便成为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一百多年来,我们不断与历史赛跑,如今,我们可以“上天入地”“登峰下海”,科技创新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距离真正的科技强国,我们还有一定距离,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顶层设计、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人才梯队的密切配合,也离不开财政的投入、金融的润滑、商业的造血和普罗大众对科学精神的尊重。为了破解科技创新“卡脖子”难题,近年来,自然资源部沿着基础投入、人才建设和市场机制不断修炼内功,不断向科技强国的目标迈进。迈入“十四五”,自然资源领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战场,大有可为。地质矿产、海洋、测绘地理信息和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能力亟待加强;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地球系统科学、水平衡、全球气候变化、千年尺度中国地理格局演变、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关联耦合和影响机理、地球关键带等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都呼唤更多担当和更多作为。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我们期待代表委员们汇智献策,共商更多高含金量的科技创新大计。来源:i自然全媒体更多精彩文章1、【图解】贵州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2、榜样的力量
2022年3月1日
其他

【图解】贵州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

来源:贵州自然资源更多精彩文章1、2022年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召开2、贵州省2021年度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及2022年第一季度趋势分析3、一图读懂
2022年2月23日
其他

地质传奇 | 看上天如何造中华之 沧海横流中华本色

中华,960万平方公里辽阔,纵横万里河山,拥有世界最雄壮的山脉,最多元的地貌,最灿烂的文明,诸多神奇尽数在此,都是怎么形成的呢?今日于茫茫地质知识海洋中,择一招半式为你解说,助你未来行旅天下时,带着骄傲看山看河闯江湖。燃烧吧!骄傲!走起!01沧海横流、中华本色2亿年前,中华本无高山,没有大江大河,沧海横流才是中华本色。彼时,骄傲的青藏高原仍深藏于波涛汹涌的海底,全无后来雄霸天下的迹像。青藏高原彼时,多彩的云贵高原,仍沉浸在一片浅海里,海洋生命已是多彩多姿。(据考古,远在5.3亿年前的寒武纪,海洋生命就在这里爆炸。对此云南澄江、贵州关岭等地的古生物化石群可出庭作证。)云贵高原彼时,广袤的新疆或隐或现,天山刚刚在海面露出背脊,准葛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高耸海面,并有广阔的森林在这里郁郁葱葱,凶猛的恐龙在这里繁衍生息。对此可以从准葛尔盆地出土的硅化木及恐龙化石上探得端倪。新疆硅化木,亿年前的葛尔木曾是壮观的森林彼时,华东华南,大海与陆地总是交替演变,时而海水入侵山岛耸峙、沧海横流。时而海水退去,沧海成陆地。亿年前的华东华南,海洋陆地总交替上演彼时,道教仙山三清山,如独峰般高耸海面,周边或是茫茫的海水相围。三清山彼时,苍茫云海里,天下第一奇的黄山,在大海与山岛之间排徊,时而海浸,时而海退,不知何时是个了局。黄山彼时,匡庐天下秀的庐山,还要沉睡在海底约六千万年。庐山中华大地众多的名山大川是如何演化而来的,小编也会在未来的文章里,以新奇的笔墨为你大话名山大川成长史,敬请关注。02大陆在哪里1~3亿多年前,青藏高原大部分沉没海底,新疆大部也是若隐若现于大海之中,云贵高原搁浅在浅海里还没有上陆,华北、华南陆块又在亿万的时光里不断上演海陆争夺战。彼时的中华大地,稳定的大陆在哪里?大约在东三省、内蒙、华北、宁夏、陕北一带。何以推论?动植物化石与煤矿。下图是中国主要煤矿分布图,所标地点,3亿年前左右必是浅海或、沼泽地带,而且多为海水陆地争夺胶着的地方。为什么会这样呢?需要说说煤矿是怎么形成的,所以这里稍作停留,简单做下科普。地球有个时期叫石炭纪,历时约8000万年(2.8~3.6亿年)。为什么叫石炭纪?因为这是个产煤的大时代,世界50%的煤炭都出自这个时代。这一时期气候温暖湿润,广袤的森林在地球上疯长。但森林疯长的地方有很多,为何上天偏偏眷顾这里,将这里变成矿山煤海。这需要满足一个条件,是浅海与沼泽。这样海水退却时,森林可以疯狂的成长,海水入侵时,又成片的将森林淹没。隔绝了氧气倒毙的树木,烂而不腐成为炭泥。在漫长岁月的加持下,炭泥一层层的叠加,底部的炭泥受重压,水气排出成褐煤,后随地壳的下层继续埋入深处,于是自重增加,在高温高压的锻造下,慢慢形成石炭。变成石炭不易,需要千万乃至亿年时光,且收益率十分的低,5%。也就是说每1米厚木材仅能煅烧成5厘米厚石炭,以此推算上百米厚的煤层,则需要2000米厚的森林。那么地球又是如何做到,在亿万年的时光里,保持一个地方时总是浅海沼泽的水平呢?再来点关于地球的知识。03地球是个会呼吸的蛋地球其实是个不规则的蛋,世界万物长在蛋壳的表面。这层蛋壳我们称之为岩石圈,厚约60~120公里,(岩石圈不同于地壳但包含地壳,地壳平均厚度约17公里)。岩石圈是汹涌澎湃的岩浆,颜色与热度你可以想像成炼钢炉里的溶化的铁水,温度达700~1200度之间。地下浩瀚无边的岩浆,承载着上面的大陆板块。大陆板块面积广大无边,就像一艘超级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极其庞大厚重,所以在浩瀚无边的岩浆海面上行走的十分平稳。行走的速度十分缓慢,以千百万年计,地质学上称之为大陆飘移。板块下的岩浆总量是不变的,有浮就有沉,浮者成为高山,沉者变成盆地或是海洋。因此可以把地球想像成一个会呼吸的蛋,甚至是个聪明的蛋,且自带平衡调节能力。在没有板块冲撞外力条件下,陆地上风化的沙石颗粒被带到海洋,轻了就浮点(这是从极宏观大陆的角度来看,不以某座高山)。海里不断积累的沉积物,重了就下沉点。就如云贵高原的石灰岩,据科学推测曾达到10千米之厚,却一直保持着浅海状态;而青藏高原更是有30千米厚,且在极慢长的时间里保持海洋的状态。所以保持浅海状态,堆积2000多米厚的森林木材成煤炭,根本就不算什么!所以地球是个聪明会呼吸的蛋,岩石圈就是蛋壳,而岩浆就是蛋白,最深处的地壳就是蛋黄,而当蛋壳破裂了,蛋白就会就沿着蛋壳溢出来,这就是火山喷发。04判断陆地海洋的线索因此我们想知道,3亿年前,中华大地哪些地方是浅海沼泽,海陆频繁交替的场所,我们就去看看哪里盛产煤矿。下图是2017年全国产煤最多的城市。可以发现前十名有九名都在山西、内蒙、陕北一带。说明这里曾是浅海,或是大陆的边缘。这片大陆地质学家称之为劳亚大陆。2亿年前,整个北半球只有一个大陆,叫劳亚大陆。南半球也只有一个大陆,叫冈瓦纳大陆。中间是特缇斯海,又称古地中海,浩瀚无边。既然北半球只有一块大陆,而我们又可以借助煤田煤矿留下的痕迹,于是推论华北、陕北、内蒙南缘,东北边缘或是劳亚大陆稳定的陆地边缘。其他的如华南陆块,则较不稳定,随着岁月在海水里浮沉。其它推论海洋与陆地的证据,就要看古生物化石,是海洋生物还是陆地物。其中最有名最直观的证据,就数恐龙化石了,因为地球人都知道,在2.5亿年~6500万年,地球陆地上生活着一群大家伙,叫恐龙。在东北的辽西地区,宁夏的灵武,新疆的葛尔木等地区都发现了恐龙化石群,这说明在它们的脚下,彼时已有坚实的土地,成片的森林供其生儿育女,繁衍生息。世间万物皆有缘,缘在时岁月静好!缘去时化石、化炭,化尘土,甚至灰飞烟灭。属于恐龙的末日来了!05天外来客,亿万年雄风化尘土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14千米的小行星撞在了地球上,地球称雄1亿6千万年的霸主——恐龙,被砸出了三界之外。电光火石之间,撞击处海水汽化,并直冲云宵达数万米高空,惊起的海浪有5公里高,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陆地。电影《2012》里的诺亚方舟,若遇到此劫,也必束手就擒,粉身碎骨。何况彼时的青藏高原还吞没在海水里,又何处安放诺亚方舟呢?受到行星袭击的地球,地壳破裂,被百十公里厚镇压了亿万年的岩浆,沿着裂缝从火山口喷涌而出,于是全球各地是漫天的火星四射,将天空烧的通红。末日来临,地球霸主恐龙,回望世代居住的地球家园,唯有仰天长啸!亡族灭种在等待着它们,奈何!奈何!奈若何!此后数年,天空依然尘烟翻滚,乌云密布,地球因终年不见阳光而进入漫长的冰河时代,大地苍茫一片,75%~80%的物种相继步恐龙后尘,告别世代居住的家园,灰飞烟灭,一个恢宏的时代结束了。06劫后重生路万物更替,旧时代落幕,新时代崛起,地球缺了谁都照样转!这个暂新的时代叫新生代(6500万年~至今),一个更为精彩的时代,因为哺乳动物,有花植物,开始渐露头角。更为有意思的是,中华大地渐渐形成,并影响着世界。哺乳动物的兴起。天外行星将恐龙砸出了三界之外,哺乳动物终于有了上位的机会。同样是天灾,为何恐龙灭绝,哺乳动物兴起。因为恐龙太强,哺乳动物太弱,听起来是不是很滑稽,但事实如此!恐龙因为体形庞大,大灾之年发生粮荒时,只能等着饿死。而哺乳动物常年在恐龙的压制下,身形瘦小如鼠,且十分不挑食,随便来点残羹冷炙就能活命,于是弱者胜出,强者灭亡,且其中哺乳动物中的人类,更是一路逆袭成为地球霸主,上天入海无所不能。会开花的植物在6500万年前,恐龙称雄时代,与恐龙巨大身型相匹配的裸子植物主宰着植物世界。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杏仁桉树,裸子植物,身形可达150多米,相当于50层楼高裸子植物是个什么东东?或高大如乔木,或低矮如灌木,但都有个特点,不开花。裸子植物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种子是裸露的,就象动物里的卵生一样。6500万年前,惊天一撞,天气极端恶劣,许多过分乐观,相信气候永远静好的裸子植物,因受不了这种糟糕的气候,就灭绝了,于是为被子植物提供了生存的领地,当然经此一役,气候可能也因此变得更适合被子植物的生长。那么何为被子植物?就是会开花的植物。你可以将被子植物理解为,那花苞花瓣如被子一般,严严实实的层层包裹着种子,保护着种子度过寒冬与恶劣的天气。待到春暖花开,风清气爽的时节,花瓣吐蕊,随摇曳春风飘向远方,实现生命的轮回。所以,今日繁花似锦之世界,或要感谢6500万年前,那一场惊天大撞击。正所谓,福之祸所伏如恐龙,强大到无法应对恶劣气候;正所谓,祸之福所依,如哺乳动物,恰因其弱小所以才充满韧性,可以应对巨大的天灾。这真是伟大的智慧啊!万事万物行径其中。中华大地渐渐成形。6500万年前的惊天撞击,不仅激起了5公里高的巨浪袭击全球,其巨大的动能仍无法消遣,余威震裂了地壳,地球板块被激活。激活的板块中,有一支劲旅名唤印度洋板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载着印度大陆,从南半球向欧亚板块俯冲而来。其力量之刚猛无可匹敌,以至重塑山河,并影响千万平方公里。于是在印度板块的撞击下,一个蔚然壮美的中华大地渐渐形成了。来源:地质公众号更多精彩文章1、贵州省2021年度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及2022年第一季度趋势分析2、2022年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召开3、2022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4、一图读懂
2022年2月23日
其他

2022年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召开

2月11日,2022年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论述以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贵州“两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学习贯彻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总结回顾2021年工作成绩,安排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会议传达了李克强总理和韩正副总理对全国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批示,以及近期李炳军省长、李睿副省长对全省自然资源工作的指示批示。省自然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周文代表厅党委向大会报告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省自然资源工作,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按照“一二三四”工作思路,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认真履行“两统一”职责,为全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和空间支撑,促进我省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会议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感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贵州的亲切关怀,准确把握当前自然资源工作面临的形势。做好2022年全省自然资源工作,实现省委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高质量发展预期目标,要牢记“国之大者”,突出把握好八个方面:●一要坚持战略引领、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二要坚持保障发展、强化资源要素支撑。●三要坚持保护优先、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四要坚持生态优先、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五要坚持节约集约、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六要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活力。●七要坚持以民为本、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八要把握重大机遇、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必须深刻认识新国发2号文件出台的重大意义,必须准确把握新国发2号文件明确的战略定位,必须深刻领会新国发2号文件带来的政策红利,必须细化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确定的支持政策,积极主动做好重大项目要素支撑和服务保障,形成最大合力,放大政策效应,努力争取年年有成效、5年大突破、10年上台阶。会议要求,2022年全省自然资源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国发〔2022〕2号文件,聚焦“四区一高地”战略定位,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认真履行“两统一”职责,强化规划引领、严格耕地保护、保障要素支撑、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生态修复、切实保障民生、不断夯实基础,重点以“十个抓手”为突破,在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中担当作为。以精准服务重点产业、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化资源要素支撑。以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为抓手,破解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困难,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守耕地红线。以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抓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强化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实施盘活存量专项行动为抓手,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以实施重大工程为抓手,强化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以实施隐患风险管控为抓手,强化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深化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改革为抓手,强化统一调查监测和确权登记,切实履行所有者职责。以从重严处实质性违法行为为抓手,强化督察执法检查,切实维护自然资源管理良好秩序。以“两支撑一提升”为抓手,强化测绘地理信息保障能力建设,助推数字经济发展。以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为抓手,强化重大工作基础,不断提升支撑保障服务水平。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党对自然资源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自觉将“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作为第一立场、第一原则、第一要求和第一检验,让忠诚核心成为自然资源系统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各级党组织书记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成员要在履行“一岗双责”上狠下功夫,既要抓好业务工作,也要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党建工作。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深入开展“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年活动,大力整治慢作为、大力整治不作为、大力整治乱作为、大力整治文山会海、大力整治官僚作风、大力整治弄虚作假,建设高质高效的效能机关。进一步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强化政治监督,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育好、选好、用好重实干重实绩的干部,让忠诚干净担当、能作为善作为的人有机会、有平台,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严的总基调不动摇,持续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初心使命,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抓工作落实中,真正做到干字当头、闯字为先、实字为要,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环环有人抓、件件抓到底。会议号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稳中求进、砥砺前行,全力完成好年度目标任务,推动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和省委第十三次党代会。会上,各市(州)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围绕2021年工作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及2022年工作打算作了发言。会议以视频形式开到市(州)县。省自然资源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杨真贵主持会议。省自然资源厅党委委员、其他厅领导,厅机关各处(室、局)副处级、二级调研员以上干部、厅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以及省直相关单位有关同志参加会议,各市(州)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有关同志在分会场参加会议。来源:贵州自然资源更多精彩文章1、2022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2、一图读懂
2022年2月15日
其他

贵州省2021年度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及2022年第一季度趋势分析

01/导语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省份,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危害性强等特点,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截止2021年底,全省共划定地质灾害风险隐患28221处,潜在受威胁群众共计287.2万人。按照风险隐患现状分类,I类风险隐患(已发生变形的)10025处,其中:滑坡4842处、崩塌3091处、泥石流114处、不稳定斜坡1377处、地面塌陷523处、地裂缝78处,威胁89.53万人生命和668.32亿元财产安全;II类风险隐患(具备成灾条件,尚未形变的)18196处,威胁197.67万人。02/总体情况(一)2021年度总体灾情2021年度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28起,共造4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590万元,其中特大型地质灾害1起,大型地质灾害2起,中型地质灾害5起,小型地质灾害20起。(二)分布情况全省所有市(州)均有地质灾害发生。其中,贵阳市1起,直接经济损失145万元;遵义市11起,直接经济损失616万元;六盘水市2起,直接经济损失1550万元;安顺市1起,直接经济损失90万元;毕节市5起,受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190万元;铜仁市3起,直接经济损失250万元;黔南州2起,受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1194万元;黔东南州1起,直接经济损失45万元;黔西南州2起,死亡4人、受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510万元。(三)成功避让情况2021年全省共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6起,避免人员伤亡1618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0420万元。2021年防灾减灾成果显著,全省共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4起,占灾害总数的14.3%,造成人员伤亡4人,平均每起0.14人;成功避让地质灾害数占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总数的57.14%,避免人员伤亡数约是全年度地质灾害造成实际伤亡人数的404.5倍。03/典型地质灾害及特点(一)典型地质灾害3月10日,黔西南州安龙县普坪镇总科村总科组发生滑坡地质灾害,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50万元。6月10日,黔西南州兴仁市潘家庄镇褚皮田村马路组彭家洞发生滑坡地质灾害,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460万元。6月20日,黔南州三都县三合街道拉揽村高寨2.3.4.6组发生滑坡地质灾害,造成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192万元。8月13日,毕节市七星关区碧阳街道流仓社区瑞丰铭城小区发生滑坡地质灾害,造成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50万元。(二)主要特点1、已发生的28起地质灾害,有24起发生在汛期(4月3日-9月30日),占比达85.71%。从发生灾害的时间段看,汛期是地质灾害主要发生时段。2、已发生的28起地质灾害中,滑坡灾害有23起,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经济损失4378万元;崩塌灾害5起,经济损失212万元。从发生灾害的类型看,滑坡地质灾害数量最多、损失最大(表2);强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3、已发生的28起地质灾害中,特大型灾害1起、大型灾害2起、中型灾害5起、小型灾害20起,占灾害总数的比重分别为3.6%、7.1%、17.9%、71.4%。从发生灾害的灾情等级来看,小型地质灾害居多。04/趋势分析及对策建议(一)趋势分析1.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降雨预报,2022年第一季度降雨趋势如下:全省降水量30~275毫米,其中黔东南州大部、铜仁市东部、黔南州东部地区降水量150毫米以上;毕节市西部地区降水量50毫米以下;其余大部分地区降水量50~15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除省之东部略多1~2成外,其余大部分地区略少1~2成,具体见图1。2.地质灾害发育趋势分析。根据地质环境背景条件、隐患点岩土特性、岩体坡度、地质灾害易程度发分区等条件,结合2022年第一季度份降雨量趋势预测综合分析判别,第一季度全省均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大区域,具体见图2。(二)对策建议当前我省处于非汛期,降雨量较小,但由于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局地仍有发生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风险。仍然需要高度重视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行业部门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部门责任制,必须时刻紧绷防灾这根弦,扎实做好2022年第一季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加强日常防灾工作的基础上,有效防范因极端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一)高度重视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要及早对第一季度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压实地方政府及部门地灾防治责任,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担当。密切关注强降雨影响范围和强度变化,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根据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对地质灾害风险等级较高地区及时进行调度,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二)深化地质灾害群众报灾工作按照“属地管辖、分类管理”的方式,推行全民查灾报灾,打响地质灾害防范人民战争,形成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全民参与的防灾新格局。强化群测群防网格化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村支两委堡垒作用,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地质灾害防治。以自然村寨为单元,成立地质灾害安全风险群测群防工作队,完善“包村、包组、包户、包人”的联防制度。利用电话、微信公众号等广大人民群众易接受、易操作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报灾,适时兑现报灾奖励,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防灾减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三)严格落实各项防灾措施突出重点区域,对山地斜坡附近群众聚居区、切坡建房宅基地区域、公路铁路沿线、矿山开采区域、旅游景区、学校、医院等特殊区域开展隐患排查,做好汛前、汛中和汛后巡查。要及时关注,深入分析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实时把握隐患点的动态变化,有针对性采取措施予以防范。(四)切实做好避险工作对存在地灾隐患的地方要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按照“一点一案”的原则,逐点发放“两卡一案”,加大紧急避险演练力度。重视高位崩塌、远程滑坡等地质灾害。继续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切实提高人民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坚决落实“早动员、早部署、早防范、早准备”和“危险隐患点强降雨时紧急撤离、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紧急撤离、对隐患点险情不能准确判断时紧急撤离”等工作措施,坚决避免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当机不断等情况发生。做到思想动员不懈怠,防灾措施不落空,扭住重点不放松,责任落实不含糊,全力以赴、用心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五)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在强化群测群防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省已建立的地质灾害专业自动化监测设备作用,推进“群专结合”。不断完善会商、协同预警、预警信息发布、预警响应机制,健全地质灾害预警处置制度。认真落实《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平台监测预警系统使用暂行办法》,对监测预警设备发出的红、橙、黄、蓝四级预警分级别进行相应预警处置,并对异常设备进行维护;加强地质灾害值班值守,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平台预警信息和异常数据。(六)强化在建工程防灾工作联合和协调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合理确定项目选址布局,避开危险区域。尤其注意矿山、公路、铁路、建房切坡等在建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更多精彩文章1、2022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2、一图读懂
2022年2月15日
其他

雨雪凝冻天怎么防范地质灾害?我们这样做!

自入2022年后的贵州的第二三四五六场雪接踵而来而且还是大!范!围!降雪!春节期间雪花飘飘开工第一天阳光灿烂假期结束冷空气复工今天夜间到9日早晨我省中北部地区有雨夹雪或小雪局地有中到大雪地势高处夜间到早晨有道路结冰9日白天雨雪天气有所减弱各地以阴天为主9日夜间开始北部地区又将出现雨夹雪或小雪中西部局地有雨雾
2022年2月8日
其他

一图读懂 | 贵州山区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

更多精彩文章1、通报表扬:2021年度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群测群防员2、2022,虎虎生威干劲足3、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雨雪冰冻天气地质灾害防控4、【地灾防治情景剧】保护地质灾害监测设施,人人有责(投稿邮箱:gzcenter2016@163.com)
2022年2月8日
其他

2022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20日上午,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贵阳隆重开幕。图为李炳军作政府工作报告。闻双
2022年2月8日
其他

大年初一:有愿望

2022·虎虎生威HAPPY
2022年2月1日
其他

2022,虎虎生威干劲足

大年初一,送您一副对联上联:管防避治多措并举
2022年2月1日
其他

通报表扬:2021年度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群测群防员

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关于通报表扬2021年度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群测群防员的通知黔地灾防指发〔2022〕2号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各市(州)、各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战线上各级各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和群测群防员恪尽职守,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6起,避免了1618人伤亡,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群测群防员。为充分调动我省地质灾害防治战线工作者热情,发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进一步推进责任落实,使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决定对石阡县人民政府等23个先进集体单位,高玉平等38名先进个人,李定福等39名优秀群测群防员进行通报表扬。希望受表扬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群测群防员把荣誉作为新的起点,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战线上的每一名干部职工,要以受表扬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群测群防员为榜样,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努力开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局面,为我省实现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上做出更大贡献。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2022年1月26日附件更多精彩文章1、领航|2022年,让我们扬帆起航!2、星河万里,感谢一路有你!3、【速来围观】微信表情包强势上线!4、【防灾微课堂】如何避免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投稿邮箱:gzcenter2016@163.com)
2022年1月30日
其他

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雨雪冰冻天气地质灾害防控

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雨雪冰冻天气地质灾害防控的工作提示黔地灾防指办发电〔2022〕2号各市(州)、贵安新区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据省气象局发布天气预报,
2022年1月30日
其他

全省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暨2022年度工作部署视频会召开

1月29日,全省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暨2022年度工作部署视频会召开。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副指挥长、省自然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周文出席会议,向荣获2021年度先进集体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并就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周文向荣获2021年度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周文指出,2021年,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迎难而上、协力共进,全面动员形成强大合力、创新方式集中防控区域、争取支持夯实防治基础,沉着应对恶劣气象带来的重大挑战,进一步加大防范力度,完成了各项防控任务,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营造了安全稳定的地质环境。周文强调,我省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我们必须牢记“国之大者”,清醒认识2022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特别要认清我省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三大挑战:一是客观自然条件险峻;二是隐患识别未完全攻克;三是责任落实不平衡。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灾害防治的重要论述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遵循我省山区地质灾害发生规律,强化灾害“全生命周期”过程管控,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能力全面升级。周文要求,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防灾理念,加快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格局。要进一步深化风险源头管控,继续做好隐患点巡查监测防范,落实风险斜坡管理制度,压实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强化受极端天气过程影响的地质灾害防控。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应用,推动查灾、识灾、监测、预警、治灾全过程科技能力提升,不断推进在册隐患点自动化监测全覆盖。要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防灾自救能力,强化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识灾、查灾、报灾;强化基层预警预报能力,切实畅通“一体五位”预警信息传输通道;强化临灾避险能力,完善风险隐患防灾预案,全覆盖开展临灾避险演练,提升基层临灾快速反应能力、提升受威胁群众避险逃生能力。要进一步强化防治责任落实和督促指导,坚持把督促、检查、指导作为推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做到早部署、早落实、早防范、早检查。杨兵向2021年度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个人颁发荣誉证书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省自然资源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杨兵宣读《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关于通报表扬2021年度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群测群防员的通知》,并向2021年度先进个人代表颁发荣誉证书。会上,先进集体代表、先进个人代表分别作了经验交流发言,与会人员观看了优秀群测群防员先进事迹视频。会议还就春节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强调。此次会议以视频形式开到市(州)。各市(州)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有关负责同志,先进集体有关人员、先进个人代表在主会场、分会场参会。来源:贵州省自然资源厅更多精彩文章1、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切实做好全省“两会”和春节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2、【地灾防治情景剧】保护地质灾害监测设施,人人有责3、贵州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图解4、自然资源系统庆祝建党百年30部优秀短视频名单出炉!(投稿邮箱:gzcenter2016@163.com)
2022年1月30日
其他

自然资源系统庆祝建党百年30部优秀短视频名单出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力营造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浓厚氛围,根据中央宣传部有关要求和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自然资源部办公厅组织开展了自然资源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短视频征集活动。各单位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参与,共收到86家单位报送的178部短视频。参选作品以自然资源人的独特视角歌颂党的丰功伟绩,抒发对党的热爱之情,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选,最终评选出30部优秀作品。具体名单如下:《75年的初心与坚守》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宣传中心《新唱支山歌给党听》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百年征程葆初心
2022年1月20日
其他

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切实做好全省“两会”和春节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今日要闻1月20日,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全省“两会”和春节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贯彻落实2022年1月17日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全省“两会”及春节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通知》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认清抓好防治工作重要意义。进入2022年以来,我省多地频繁遭受低温、雨雪、冰冻、寒潮等灾害性天气影响,诱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增大。各地要充分认识当前防范形势的严峻性,保持高度警觉,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求。要强化组织领导,将抓好全省“两会”及春节期间地质灾害防治重要性、严峻性传达到基层,层层传导压力,确保防治工作不断,干劲不减。要完善防治工作措施,细化防治工作流程,弥补防治工作短板,狠抓防治工作落实,最大限度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通知》明确,要强化平台应用,提高监测预警科技水平。各地要依托已建成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平台,结合实际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提高监测预警准确度,为临灾避险赢得主动。一要强化部门联动协作,结合极端降雨和降雪天气信息,适时研判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发挥好监测预警和应急协调联动机制的作用。二要落实专门人员熟悉平台操作,发挥平台实时监测功能,及时预警响应和处置异常信息。三要主动做好普适型监测站点方案设计和协同建设,推进在册隐患点自动化监测全覆盖。四要充分发挥技术保障队伍专业优势,突出专家作用,指导做好临灾处置工作。《通知》提出,要完善“两个清单”,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各地要严格按照《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全面排查建立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的通知》的要求,充分利用各县域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成果,完成地质灾害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并实行台账管理、挂图作战,逐个销号。要全面调度每个隐患点群测群防人员,发挥他们在汛前隐患排查的主力军作用,确保非汛期隐患有人“盯”。要按照“管行业管地灾、管生产管地灾”的要求,压实相关行业领域监管责任,确保非汛期隐患有人“管”。《通知》指出,要加快项目实施,确保工程早日发挥防御作用。各地要利用好“非汛期”窗口期,在保证工程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确保工程早日投入使用,尽快发挥防御作用。要巩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清零行动”,避免产生项目实施推进、资金拨付方面问题增量,并制定执行遗留问题处理计划。对截留、挤占、挪用、转移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的,按照“发现一起严处一起”的要求,坚决依法移交纪委监委调查处理。《通知》要求,要严格值班值守,推动抢险救援快速科学。各地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值班值守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要对地质灾害值班工作进行抽查检查,督促值班工作落实,确保值守人员在岗在位。要充分考虑值班工作困难,积极解决值班人员后顾之忧。要提高灾情险情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前收集地质灾害预警性、苗头性、倾向性信息,严禁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严禁因报告不力贻误抢险救援最佳时机的情况发生。更多精彩文章1、贵州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图解2、【防灾微课堂】如何避免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3、贵州省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工作视频会议在贵阳召开4、学习时间|党领导土地管理事业的历史经验与启示(投稿邮箱:gzcenter2016@163.com)
2022年1月20日
其他

贵州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图解

来源:贵州自然资源更多精彩文章1、领航|2022年,让我们扬帆起航!2、【防灾微课堂】如何避免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3、3D模型|您有一份地质3D模型图,请查收!4、地质调查工作如何支撑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投稿邮箱:gzcenter2016@163.com)
2022年1月12日
其他

中国峡谷,大地上美丽的疤痕

亿万年大地的震动千百万年流水的切割形成巍峨险峻、曲折蜿蜒的峡谷它带来阻碍也带来生机它凶险却也成为生命的避难所峡谷是大地上美丽的伤疤亿万年的山水相逢造就了多姿的峡谷是极致的风光是地质历史的见证
2022年1月12日
其他

学习时间|党领导土地管理事业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自然资源部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生态之依。土地制度是国家基础性制度,是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始终与江山社稷、人民福祉息息相关。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对土地问题高度重视,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调整土地关系,将建立适应各个历史阶段的土地制度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建设,开展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法律和政策。土地管理事业的与时俱进,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作出了巨大贡献,有力支撑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土地管理事业创建、发展与改革(一)土地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最重大的社会变革。这一时期,我们党根据革命斗争需要,把握不同阶段社会矛盾,及时制定并调整土地政策,赢得了民心,为革命胜利提供了保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平均分配土地的政策;1929年4月,在总结赣南土地革命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制定《兴国县土地法》,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一原则性的改正更加符合土地革命实际;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颁行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在土地革命实践中,党形成了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党的土地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实施“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各抗日根据地适当调节了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战最后胜利。解放战争阶段,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实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政策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过渡。1947年7月至9月,在西柏坡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到1948年秋,我们党在大约1亿人口的区域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充分发动了群众,壮大了人民力量,革命胜利获得了可靠保证。(二)土地公有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新中国成立掀开了土地管理事业历史新篇章。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实施,实现了新中国土地制度的第一次重大变革,彻底推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了以农民土地所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土地制度。通过土地改革,3亿无地少地农民获得7亿亩土地,打破了旧中国土地的长期不平等占有,为农业互助合作和国家工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随后,我国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农村土地的公有化,建立农村土地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并实行至今。建设用地方面,国家通过多种方式逐步完成了城市存量建设用地的公有制改造。1953年开始“一五”建设,百业待兴,政务院颁布《关于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国家主要通过土地征收增加可支配建设用地,无偿划拨给用地单位,并强调妥善安置被征地者的生产生活,保障了国家建设。这一时期,我国基本实现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土地使用制度,对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起到了支撑作用,为之后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下的土地管理事业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构建起了以公有制为基础,以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为主线,以产权保护、用途管制和土地有偿使用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土地管理制度体系。1978年,安徽小岗村等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开创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先河,充分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国务院作出配套规定,对中外合资企业计收场地使用费,拉开了城镇土地有偿使用的序幕。1982年,我国宪法修改,对土地制度作了根本性制度安排,构建了适合中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土地的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制度体系。1986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首次提出“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决定建立健全土地管理机构,成立国家土地管理局。1986年6月25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土地管理的基本制度,确立了土地登记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城乡土地统一管理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建设用地管理制度等,我国土地管理进入法治化轨道。同年,国家土地管理局应运而生,负责全国土地、城乡地政的统一管理工作。1987年12月,深圳敲响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第一槌”。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土地作为生产资料进入要素市场,是中国真正有市场经济意义的重大改革。1990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构建了中国土地市场的基础框架。从靠计划和行政指令配置土地,土地无偿、无期限、无流动使用,到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规范化建设土地市场,党领导下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践行“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时代理念,有力支撑了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1993年2月,国务院批准的《1986—200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部国家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一时期,国家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土地管理制度,包括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分等定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建设用地有偿使用中土地征收、土地储备、土地供应、土地估价等制度,为地政管理、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撑。199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印发,这是我国新时期土地管理事业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土地用途管制、耕地占补平衡等系列重大制度。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面修订,确立了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统领,以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为目标、以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土地管理基本制度。1998年,国土资源部组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对全国土地、城乡地政实行统一管理的目标。1999年4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97-2010年)》颁布,新一轮以耕地保护为重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全国开展。200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发布,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切实规范土地市场管理秩序,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首次提出建立土地储备制度。2003年下半年,针对国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大决策,突出强调把好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并采取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改革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200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明确了耕地保护责任制度,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2006年,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正式建立并实施。为遏制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低成本工业用地过度扩张等问题,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发布,强化对土地管理行为的监督检查。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土地制度成为物权法的核心内容,规定了我国土地权利、土地登记、耕地保护、土地征收、城乡建设用地等制度。物权法在基本经济制度、财产权制度上为土地管理提供了依据,在法律上肯定了我国土地管理改革的成果。2008年1月,《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发布,对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提出具体要求。2008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强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施最严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规划城乡建设的重要依据。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就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改革征地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中央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改革重要方针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土地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保障。这一时期,国土资源部门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通过实行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夯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开展土地整治等工作,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和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体系;通过强化建设用地标准控制、节地评价考核、完善土地供应政策等手段,倒逼节约集约用地;在卫星遥感和信息技术支撑下,实施土地资源“批、供、用、补、查”全流程监管;国家土地督察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机制,组织开展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等专项督察。我国土地管理努力做到保护资源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持续有力,维护权益切实有效,服务社会全面优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二新时代党领导土地管理事业的新使命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2018年,自然资源部组建,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为全面加强土地管理事业提供了组织保障。党领导下的土地管理事业在“生态文明”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维度上全面升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保护和发展,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进行系统集成改革,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推进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有力保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中国以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土地管理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印发,要求统筹推进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断强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管好用好耕地,始终是一个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自然资源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控制“非粮化”;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带位置下达各地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规范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补充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严格核实认定,逐地块“上图入库”,在网上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运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建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动态监测监管机制;压实地方各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刚性指标考核;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激活城乡土地新动能。2018年9月,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新时代土地管理事业的新创举,自然资源部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部署开展试点工作,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发布,建立健全自然、农田、城镇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激励机制。(二)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开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党中央作出“多规合一”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划等空间类规划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形成。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印发,明确要求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建立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标志着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顶层设计完成。自然资源部牵头开展《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全国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指导地方编制省级及以下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编制,积极推动“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建立。统筹推进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落实国家意志,严守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安全底线;统筹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优化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现代农业格局、城镇开发格局、海洋空间格局,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科学解决各类国土空间交叉冲突问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不断完善。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等要求,自然资源部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通过改革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以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作为配置计划的依据,保障地方合理的用地需求;深化“放管服”改革,赋予省级人民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权;推进规划用地审批“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周期。(三)全面深化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以高效土地利用促进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部坚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土地管理的主攻方向,推进土地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集约利用。全面完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推动资源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优势地区倾斜;推动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向纵深推进;调整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建设用地使用标准,按照突出节约集约、保安全生产、保基本功能的原则,强化土地使用标准和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加强节约用地审查。全面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建立“增量安排与消化存量挂钩”机制。2018—2020年,共消化2018年以前批准的批而未供土地1041.3万亩,处置闲置土地290.1万亩,是“十三五”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总量的40.9%。“十三五”期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超20%,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初现成效。(四)全面推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土地权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我国不断完善土地产权制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土地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探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2021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方案》,为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积累实践经验。2021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国务院关于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审议和监督。自然资源部以推进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配置制度建设为重点,研究自然资源资产统一配置规则;加强土地储备业务创新管理;探索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扎实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拟定清查技术标准,推进资产核算研究,初步构建国家级价格体系。确权登记发证让群众吃下“定心丸”。2013年我国开始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2014年《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颁布,2015年不动产登记职责机构整合到位,2016年“颁发新证、停发旧证”全面完成,2017年所有省、市、县级不动产登记机构接入国家级信息平台,全面实现了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的改革目标。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营商环境优化、促进不动产登记提质增效。201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通知》,实施信息共享集成、流程集成或人员集成,优化办理流程,压缩办理时间。当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实施了“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等便民利民服务,2350个市县建成网上“一窗办事”平台并接入部“一窗办事”门户,所有市县基本实现一般登记和抵押登记办理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2021年,化解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登记难”问题房屋645万套,涉及群众1400万;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全面完成。亿万群众合法财产权得到保障,为我国进一步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助推乡村振兴。部署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试点成果纳入新《土地管理法》。建立以充分尊重被征地农民意愿为核心价值的新型征地程序;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对农村宅基地规划、审批、有偿退出、权益保障等作出明确规定,保障村民宅基地权益。坚持集体所有权不变,稳定承包权,通过流转放活经营权;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土地之基。合理增加住宅用地保障住有所居。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部署,稳定合理增加住宅用地供应;向市场全面公开各类住宅用地存量信息和土地出让过程中关联地块重要信息,优化竞拍规则,维护市场公平;在住宅用地年度计划中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应保尽保,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综合施策助力决胜全面小康。脱贫攻坚战中,自然资源部每年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832个贫困县进行专项用地保障;出台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扶贫产业用地政策,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和省域内流转,提供资金4400多亿元支持脱贫攻坚。土地政策在决胜全面小康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五)良法与善治“双轮驱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自然资源部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土地综合监管效能大幅提升。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全力配合立法机关完成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修改,稳步推进耕地保护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法、国土空间规划法等立法工作。我国基本形成以宪法为统领,以民法典等民事基本法律为基础,以土地管理法等专门法律为主体,以《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等近10部行政法规为细化,以近20部部门规章和200多部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为补充的比较完善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土地现代化治理效能大幅提升。充分利用遥感、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调查技术,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等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以国土三调等成果为基础,推动构建反映地下资源、地表基质、地表覆盖和管理要素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集成整合基础地理、土地、林业、地质、矿产、海洋等数据,形成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构建服务建设项目土地和规划全流程管理地籍调查工作机制,深化应用不动产单元代码开展“一码管地”。土地执法坚持“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推动执法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部立案查处、挂牌督办、公开通报重大典型土地违法案件;先后开展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专项督察、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落实情况专项督察、不动产登记职责机构整合情况专项督察、“大棚房”问题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围填海问题整治、“三调”督察、耕地保护督察等重大专项,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自然资源。三党领导土地管理事业的历史经验和启示(一)始终坚持党对土地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土地制度是国家基本制度,关系国家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路线;土地管理事业是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百年奋斗中,我们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符合国情的土地政策,团结和带领人民创造了不同时期的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确保中国土地管理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逻辑和胜利密码,也是土地管理事业砥砺前行的不变遵循。土地领域的每一次改革,都是以满足人民诉求为出发点,及时上升为政策、制度、法律,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我们必须始终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土地管理事业的目标,让人民群众从土地管理事业发展中得到更多红利,更好地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始终坚持胸怀“国之大者”。地者,政之本也。土地问题始终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土地管理事业始终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巩固国家政权、发展国民经济、保障民生安全、维系社会稳定、建设生态文明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土地管理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坚持系统观念,始终把土地管理工作放在“两个大局”中来认识和把握;坚持问题导向,始终聚焦问题推进土地领域重大改革;坚持底线思维,始终确保土地领域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在多目标平衡中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四)必须始终坚持中国道路。百年奋斗历程证明,坚持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是中国道路;基于人多地少的国情,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是中国道路;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中国道路;农村土地改革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是中国道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中推进自然资源和土地管理工作是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五)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方法。在党的领导下,土地管理事业始终以解决时代课题为导向、以基层实践经验为源泉,一代代土地管理工作者深入研判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敢于坚持真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断在探索中开创新局面。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对土地问题既不能安于现状、盲目乐观,也不能掩盖矛盾、回避问题,要更加坚定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瞄准当前土地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与新发展理念不相符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首创精神,积极稳妥推进各项重大改革。来源:自然资源部更多精彩文章1、学习时间|为什么说“党大还是法大”是个伪命题?2、【防灾微课堂】如何避免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3、3D模型|您有一份地质3D模型图,请查收!4、地质人眼中的世界,看完竟无言以对!(投稿邮箱:gzcenter2016@163.com)
2022年1月12日
其他

2022年大事件提前“剧透”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我们眺望前方也回望过去时间长河千淘万漉将一桩桩或改写历史或影响你我的事件打磨成岁月最厚重的注脚2022,总有一些大事件值得关注关键词:党的二十大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2022年下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这次历史性盛会,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资料图:人民大会堂内景关键词:体育盛事12022北京冬奥会踏入2022,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北京!北京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北京冬奥会开幕日2月4日是星期五,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也是星期五。2月4日,同样呼应了北京冬奥会是第24届冬奥会。而巧合不止于此,今年还是中国体育实现冬奥会奖牌零突破30周年。1992年2月,在法国阿尔贝维尔举行的第16届冬奥会上,中国选手叶乔波先后获得女子速度滑冰500米和1000米两枚银牌。2杭州亚运会1951年3月,第一届亚运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当时只有489人参加,到1978年第八届时,参加人数已超过了4000人,亚洲运动员已成为世界体坛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2022年杭州亚运会,是继1990年北京亚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后,我国第三次承办亚运会。从9月10日至25日,杭州将向世界展示一场“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精彩纷呈”的体育文化盛会。2021年11月14日,杭州奥体中心,建设者用手机记录他们参与建设的美丽城市。3卡塔尔世界杯自从2022世界杯举办权“花落”中东国家卡塔尔后,这届大赛就引发诸多关注。卡塔尔世界杯将于2022年11月21日揭幕,这是世界杯首次在冬季开踢。对以梅西、罗纳尔多为代表的同辈球星而言,卡塔尔世界杯很有可能成为他们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届世界杯,他们各自的战绩也将成为本届赛事的看点。2019年5月16日,卡塔尔,阿尔·瓦克拉体育场举办落成典礼,这是卡塔尔世界杯的比赛场馆之一。关键词:峥嵘历程1邓小平南方谈话30周年1992年,88岁的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南巡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驱散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迅速在全国范围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1992年,广东深圳,深南大道上的邓小平巨幅画像。2香港回归25周年1997年7月1日,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旋律在香江之畔响起,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多少人在那一瞬间热泪盈眶——因为这一天,我们等了156年之久。1997年6月25日,在深圳沙头角的中英街上,商铺的一名店员悬挂起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迎接香港回归,一位老人在旗下留影纪念。3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服役10周年10年前,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正式交付海军,这艘航母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舰”,舷号为“16”。10年来,辽宁舰不负众望,劈波斩浪,捍卫海疆,不断延伸的航迹,见证了我国航母战斗力的飞跃。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在中船重工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关键词:勿忘历史1“七七事变”85周年卢沟桥,位于北平西南十余公里处、宛平县城南端。85年前,这里是北平重要门户,联结平汉铁路和北宁铁路,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1937年7月7日,桥畔的一声枪响,震醒了沉睡的宛平城。侵华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名,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挑起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1937年7月,日军向宛平城发动攻击后,遭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二一九团的反击。图为第二十九军向日军还击的照片。2南京大屠杀85周年1937年12月13日,人类历史迎来了“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夜”,日本侵略者攻陷了南京。从这一天开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从2014年12月13日开始,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1937年底,进入南京的日军将中国军民送到下关江边以机枪扫射,尸体堆满了江边,惨不忍睹,行凶后的日军站在尸体旁,若无其事。这张照片是由日军目黑辎重兵联队兵站第十七中队村濑守保所拍摄。关键词:觉醒年代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去年主旋律电视剧《觉醒年代》实现“破圈”,受到不少90后和00后的追捧。历史书中的传奇人物,成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有志青年,带我们看100年前风雨如磐中的青年觉醒。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年来,几代人殚精竭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李大钊(左二)等在北平中央公园(即北京中山公园)合影。2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登上历史舞台。九十五年浴血荣光,九十五年红旗漫卷,这是支英雄的人民军队。201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演练。关键词:外交风云1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结束双方不正常状态,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为纪念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中国政府向日本赠送了大熊猫“康康”和“兰兰”,由此在日本掀起了经久不衰的“熊猫热”。1972年11月5日,日本东京,民众排队观赏大熊猫。在《樱桃小丸子》中,小丸子的奶奶回忆说,熊猫第一次到日本时,老中青三代共同疯魔:“排队3小时,观看10秒钟。”关键词:世界记忆1“泰坦尼克”号沉没110周年1912年4月10日,从建造开始就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顿出发,开启了第一次跨越大西洋的航行。四天后,这艘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巨轮与冰山相撞,断成两截,沉入深海。船上2200多名船员和乘客,只有705人生还,其余1500多人全部遇难,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震惊的一次海难,是和平时期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泰坦尼克”号沉没以后,关于打捞的动议就没断过,但是直到73年后,人们才真正找到残骸。1985年9月1日,水下探险家罗伯特·巴拉德找到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沉船——“泰坦尼克”号的残片。关键词:生活变迁1空调问世120周年每年酷暑,当我们在房间里惬意地吹着冷风,我们都应该感谢一个叫威利斯·开利的人。1902年7月17日,美国工程师威利斯·开利发明了"第一套空气处理系统",解决了当时纽约一家印刷厂由于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印刷质量问题,并首次向世界证明了人类对环境温度、湿度、通风和空气品质的控制能力,因而也被誉为“空调之父”。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威利斯·开利展示了他发明的制冷系统。他手中的温度计显示,这栋建筑的温度保持在了20℃。2高考恢复45周年1977年,中断了11年的高考制度正式恢复,当年12月,至今唯一的一次冬季全国高考举行,共有570万考生报名。这些考生从山村、渔乡、牧场、工厂、矿山、营房、课堂奔向考场,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1977年12月,北京五中高考考点,学子们正在认真答题。3世界上首张CD唱片发行40周年“给你一张过去的CD,听听……”
2022年1月12日
其他

3D模型|您有一份地质3D模型图,请查收!

水库立体图油气开采相关示意图石油开采示意图冰
2022年1月7日
其他

学习时间|为什么说“党大还是法大”是个伪命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共分7个板块、100个问题,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
2022年1月7日
其他

地质人眼中的世界,看完竟无言以对!

每一位地质工作者,都是一个天生的摄影师。但是,作为地质人,我们眼中的世界,不仅仅是风景,更多的是……大家眼中的地球地质人眼中的地球大家眼中的中国地质人眼中的中国大家眼中的华北平原地质人眼中的华北平原大家眼中的海滩地质人眼中的海滩大家眼中的山水美景地质人只看到了背斜大家眼中的桂林山水地质人眼中的桂林山水大家眼中的周口店地质人眼中的周口店大家眼中的出野外地质人眼中的出野外大家眼中我们的工资实际上我们的工资大家眼中的美丽的黄金我们眼中的美丽的黄金女票眼中的水晶我们眼中的水晶大家眼里的恐龙我们眼里的恐龙别人眼里地质人的爱情女票都没有哪来的爱情别人用的表情包我们用的表情包来源:矿业界更多精彩文章1、最全的岩溶地貌知识,一文Get!2、地质调查工作如何支撑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3、加强汛后复查:强化工作短板弱项
2021年12月30日
其他

贵州省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工作视频会议在贵阳召开

今日要闻12月30日,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在贵州省地质博物馆4楼地质灾害指挥中心会议室召开全省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工作视频会议。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杨兵,贵州省自然资源厅总工程师、地质勘查管理处处长高玉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介绍了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平台建设情况、展示了核心功能,对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平台管理办法进行了研究讨论,并就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交流发言。会议强调,临近元旦春节,更要时刻绷紧地灾防治这根弦。在做好年度工作总结,和扎实回顾的同时,更要查缺补漏,坚持问题导向,及早谋划2022年防治工作。要按要求做好疫情防控,保护好自身安全,打好防灾、防疫“双防战”,在巡排查中保护好干部职工、巡排查员人身安全。省自然资源厅相关处室负责人、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在贵阳主会场参会,各市(州)、贵安新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地质勘查处(科)、地灾中心负责人在各分会场参会。更多精彩文章1、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2021年12月30日
其他

地质调查工作如何支撑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

什么是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是指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以各类生态空间为对象,通过用途管制措施,约束人们对国土空间的利用行为,并对空间格局失衡、资源利用低效、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系统受损的国土空间,按照保证生态安全、突出生态功能、兼顾生态景观的次序,以自然恢复为主,进行适度人为引导和修复的活动,以达到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目标,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是什么?一是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一张图”的需要。构建统一的生态修复“一张图”,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统一保护、统一修复、统一监管,迫切需要构建统一、科学、实时、多尺度、业务化的全国生态监测评价体系,系统掌握生态-水-土壤-风化壳-岩石等地上地下一体化信息,获取生态数量、质量、结构、功能、分布以及相关人文地理等多维度信息,形成生态状况本底数据。二是科学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的需要。基于自然的生态保护修复解决方案,需要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理论指导,统筹考虑岩石类型、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条件对生态空间格局的影响和制约,强化生态—土壤—水—成土母质—基岩相互作用过程机理分析和生态系统水平衡研究,探索生态系统演化规律和趋势,系统分析以水土条件为主的生态要素对生态空间格局、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保护修复对策的影响,为多尺度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水土优化配置与管控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生命周期动态监管的需要。落实中央生态修复资金项目储备制度,实现国家重大项目的规划可查、实施范围可看、管理流程可溯、实施效果可评等全业务链管理,需要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等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过程监测与实施效果评估工作。四是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科学管理的需要。为切实提高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管理、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监测监管预警处置、绩效评估评价、智能辅助决策支持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业务管理能力,需要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信息集成和分析系统,汇聚分析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大数据,为重大生态问题研判、政策制定及行动部署提供信息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提高生态风险防范能力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地质调查支撑服务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工作目标是什么?建立生态状况定期调查监测评价制度,动态掌握我国国土空间生态状况,及时识别预测重大生态问题;加强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分析,提出适应中国国情的基于自然的生态保护修复解决方案;建立天空地网相协同的调查监测—定量评价—预测预警—修复示范—动态监管体系,构建科学整合的生态保护修复支撑平台,全业务链支撑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与部署实施、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动态监测、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标准制度科学制定,促进生态空间格局优化,提升生态保护和修复效益,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地质调查支撑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工作任务有哪些?一是统一开展数量、质量、机理三位一体的国土空间生态调查。系统掌握国土空间生态本底,识别重大生态问题及其成因机理。二是开展国土空间生态监测。及时掌握我国生态与生态问题年度变化等信息,动态跟踪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区生态变化情况,系统掌握生态系统演化规律和内在机理。三是开展国土空间生态评价。定期评价我国生态系统质量、服务功能、空间格局、退化程度与恢复力,有效评估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工程区生态保护修复成效,科学评估国土空间生态现状与发展趋势。四是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划。综合考虑区域自然地理格局、气候变化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生态问题发展趋势等综合要素,分类分级划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单元,优化水土资源配置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格局。五是智慧服务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预测预警重大生态问题及生态风险,参与国家和地方生态保护修复系列规划编制与实施评估,支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大工程监测监管,支撑专项应用产品与权威信息发布。六是建立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科技体系。创新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理论,构建空天地网一体化的国土空间生态调查监测—定量评价—预测预警—修复示范—动态监管技术体系,研究生态调查监测评价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和基于自然的科学生态修复模式,总结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推进新方法技术应用示范。支撑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会形成哪些成果?紧紧围绕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科技发展需求,面向政府、社会、公众等服务对象,建立国土空间生态调查监测网络,形成全国、重点地区等不同尺度的生态本底、变化情况以及生态修复实施效果等系列监测评价成果,创新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破解重大生态问题内在机理、形成基于自然的生态保护修复解决方案,生态调查监测评价与生态修复技术等科技成果、生态调查监测评价报告及图集等基础产品、生态修复区划与白皮书等智慧服务系列化产品,为全力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来源:自然资源社圈更多精彩文章1、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2、加强汛后复查:强化工作短板弱项
2021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