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

其他

【生态·人文·社会】学术交流与行动网络系列活动(七):全球攫取主义下人与自然连接的可持续性危机(4月18日)

bonds主讲人|SPEAKER克塞尼娅·汉娜切克,赫尔辛基大学社会科学院全球发展研究系博士后Ksenija
4月16日 下午 8:34
其他

【生态·人文·社会】学术交流与行动网络系列活动(六):土地、水、空气与自由——全球环境变化的比较政治生态学(4月11日)

Change主讲人|SPEAKER乔安·马丁内兹-阿列尔,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环境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4月9日 下午 8:46
其他

【生态·人文·社会】学术交流与行动网络系列活动(五):菜市场在中国食物体系中的关键角色

密码:4021324联系人:彭梓怡,邮箱:peng_bttrqd@163.com1LANGUAGE:
2023年12月1日
其他

替代性农业食物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生态·人文·社会”学术交流与行动网络系列活动(四)成功举办

9月30日晚,由我院举办的“生态·人文·社会”学术交流与行动网络系列活动第四期讲座在线上顺利举行。日本京都大学经济学部(经济学研究科)久野秀二教授受邀介绍日本与荷兰的替代性农业食物体系,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经济学部特聘讲师兼日本岛根大学法文学部山阴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倪卉老师受邀参与评议。本次讲座由我院刘娟副教授主持,我院社会政策与发展研究系可靖涵老师负责联络协调。久野教授首先介绍了日本的替代性农业食物体系。在日本,主流市场模式为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农业协同工会,Japan
2022年10月14日
其他

【生态·人文·社会】学术交流与行动网络系列活动(四): 替代性农业食物体系的日荷比较(9月30日)

University评议人|DISCUSSANTS倪卉,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经济学部特聘讲师;日本岛根大学法文学部山阴研究所客座研究员Ni
2022年9月28日
其他

遗产旅游的前世与今生——“生态·人文·社会”学术交流与行动网络系列活动(三)成功举办

2021年12月10日,应我院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李耕副教授邀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研究中心高级讲师朱煜杰携其新著《遗产旅游:从争论到可能》做客“生态·人文·社会”学术交流与行动网络,介绍“遗产旅游的前世与今生”。朱煜杰老师首先梳理了旅游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他认为,西方宗教世界中的朝圣行为与现代旅游较为相近,宗教性活动其间伴随着餐饮、住宿等世俗活动的兴起。17世纪欧洲贵族的“壮游”风俗也被视作现代旅游的前身之一。而后,欧洲文明以航海、贸易、殖民等方式进行的长期对外探索都是具有很强功能性的游历活动。在非西方世界,“游”具有更广泛的方式与意义。比如,印度文明中的“游”或是为了通过仪式来获得能量,或是为了达到与世俗分离的最终目的。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游”可分为帝王巡游、外交游、考察游、商业游、民俗游等诸多类别,对不同的群体而言,“游”发挥着诸如巩固大一统王权、在自然山水中抒发情感、构建日常生活记忆等功能。对“游”的内在精神阐释中,儒家讲求“游方之内”,道家则强调“游方之外”。在东西方的古代文明中,关于“游”的差异是由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区别造成的,但东西方的“游”也具有统一性,二者都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在变化中寻找不变,这些均与后工业时期的“遗产”概念息息相关。近现代的“游”发源自启蒙运动,随着神圣世界的坍塌,理性、个人与精英主义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思潮,空间与时间加速分离形成了城市与乡村、劳动与休息、工作日与周末的区别和对立,休闲这一概念也由此产生。由此,近现代的“游”出现了新的特点与功能,推动了国家边界的扩张和文化的传播,促进了近现代城市由衰转兴,实现了旅游产业化,也滋生出后殖民主义的旅行文化。朱煜杰老师梳理了近半个世纪内,在旅游研究与遗产研究领域出现的批判性转型。他认为,旅游研究早期研究重点放在如何使利润率最大化这一问题,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管理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两种取向,70年代后期,旅游人类学诞生并受到后结构主义、人文主义、新马克思主义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等的影响,一并推动了旅游研究的批判转型。文化遗产研究的批判转型涉及概念的扩展、问题意识的转型、政治知识的建立、多元价值的关注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朱煜杰老师进一步反思了遗产旅游中的权力问题与关系问题,阐释了对全球与地方的对话、城市与乡村的分离、空间的重建、知识文化的再生产等的理解。他认为,在遗产旅游实践中要秉持共创的理念,在城乡重新建立连接的背景下,坚持赋权与社会正义的原则,促进不同学者与组织之间的交流与信任的建立,最终实现新时代遗产旅游的共创。遗产旅游中最重要的并非政治性或管理性问题,而是关系性问题。在当今世界存在广泛的束缚、矛盾、冲突与危机的背景下,遗产与旅游二者尚未建立合适的关系,而遗产旅游本身也是人类重建关系的工具。因此,我们应当通过遗产旅游的途径来重建乡村与城市、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种种冲突和不确定性中寻找和解和对话的机会。讲座最后,两位与谈人进行了精彩点评。中山大学孙九霞教授高度评价了朱煜杰老师的研究,认为旅游研究应当扩展至大众旅游之外的其他旅游形式,关注时空变化特征,反思当代应如何利用旅游与遗产更好地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四川师范大学彭文斌教授认为,这项研究将旅游上升为一种理性的知识现象,旅游本身既可以作为反思的对象,也可以作为一种批判的武器,可将其视作对意识形态、社会现象与知识结构的批判,旅游人类学应当结合知识社会学和思想概念史来发展,借此分析不同的社会思想和文化。据悉,本场讲座内容部分收录于朱煜杰老师新著Heritage
2022年3月13日
其他

【生态·人文·社会】学术交流与行动网络系列活动(三):游于何方?文化遗产旅游的前世与今生(12月10日)

University评议人|DISCUSSANTS孙九霞,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彭文斌,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SUN
2021年12月7日
其他

“生态·人文·社会”学术交流与行动网络系列活动(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6月1日)

it?主讲人丨SPEAKER埃里克·戈麦斯-巴格蒂洪,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环境治理研究教授、牛津大学高级访问研究员Erik
2021年5月31日
其他

“生态·人文·社会”学术交流与行动网络系列活动(一)

网/络/简/介全球环境变化攸关所有国家、地区和生命,愈发频繁的极端天气与气候灾难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位于地球每一个角落的生物及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人类社会对物质和能源的需求仍在不断攀升,相应的温室气体和各类废弃物的排放有增无减,减缓和应对环境风险的尝试亦面临巨大挑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必须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生态·人文·社会”为主题和理念框架,我们尝试突破学科边界,努力搭建一个内容丰富多元、形式活泼多样的学术交流与行动网络,通过讲座讲学、文化沙龙、纪录片公益展映、主题音乐会、合作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国内会议组办、期刊杂志组稿与对话、学术与行动网络构建等营造具有生态关怀、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怀的学术氛围以及行动空间。2021年度拟开展的活动主题包括:环境问题的全球视野:作为记录和研究工具的环境地图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我们应该给自然定价以保护大自然么?我们的经济真的可以循环么?二手物品与社会性别生态电影劳动与环境香蕉园、环境与健康艺术与环境社会行动社会科学如何研究能源墨西哥风车与能源转型日本乡村振兴与多功能农业发展乡村文化遗产旅游系列活动通常在周二或周五晚上举行,本年度涉及国际学者的活动仍将线上举办。欢迎大家参加!编辑/王树远
2021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