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家风弘扬,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构建书香方城,7月28日至7月30日,方城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家庭教育培训班在光明学校举行。本次培训由方城县关工委和县妇联会联合举办,各乡镇(街道)妇联专职副主席、县直各单位妇委会主任、优秀家长代表和方城县读书会成员等近百人参加。道中书院宣导讲师胡小芳主讲。学习内容有晨练《八段锦》、日诵《读经家训》。开展《家训的起源与社会功能》、《新时代如何培养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经典诵读与妇联干部的自我修养之道》、《书香社区书香街道落地实操》专题讲座。学员自带笔、笔记本、行李和生活用品,食宿由光明学校免费提供,并有爱心人士免费赠送《论语》100本。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家庭是一台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家长是原件;单位是一台复印机,员工是复印件,领导是原件。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一个家族通过家训进行长时间的教育,形成的一种持久的风气。在家风的传承问题上,家训、家规和家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朱子治家格言》《诸葛亮诫子书》《崔瑗座右铭》《颜氏家训》《林氏家训》《曾国藩家训八字诀》《王阳明三字诗示宪儿》都是历代家训家规中的经典之作,被后人广为传诵,值得诵读学习,并从中汲取精华、化为己用。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既是一个人人生起点的地方,也是一个人梦想启航的地方。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只有每一个家庭都承担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的重担,承载起帮助孩子“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的重任,这样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够在“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以及为社会作出有益贡献等方面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品德基础和人格基础。一个家庭能否做到源远流长、薪火相传,其关键性的因素就是这个家庭里面的家风相传问题。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梁家河》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落户的七年知青岁月,真实还原了总书记在梁家河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生活细节。习仲勋从严教子,艰苦朴素,勤俭持家,不止一次写给孩子们“雪中送炭惟吾愿”。习近平总书记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做初心和使命,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这是优良家风传承的硕果。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经典根于人性,是最普遍的价值观。经典,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最柔韧最悠久的纽带。经典是圣人高尚人格和高度智慧的体现,她博大纯粹,圆满光辉,像一轮太阳永远闪闪发光。经典凝结着圣人对人类的千古大爱,是人类之爱的源泉。小时候读过的经典,长大了体悟更深,越长大,孩子越感恩父母,直到生命的尽头。他还会把经典传给下一代,直到无穷。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教子重在教德。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之大半,盖以母教为本也。相夫教子,乃女人之天职。自古以来,母教为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孩子童蒙养正的根本保证。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有教就有,不教就没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开发人性,让人性无限光明。人性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共同属性,是人才成长的根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良知就是独自知道而他人不知道的地方。只有通过明本体、开功夫、证境界,由他律道德走向自律道德,遵循“心-道-德-事”致良知。父母是孩子一辈子不下岗的班主任,身为父母,不能不懂教育理念。诵读经典是开发人性的最好方法,四库全书就是像金字塔一样的四个仓库,分别为经、史、子、集。最上面的也就是最有价值的,简称为经,即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易经》《春秋》《礼记》《尚书》。语文分为“语”“文”,“语”就是语言,语是不用教的,上学是为了“文”,文分为“文言文”和“白话文”,语文的基础是文言文,文言文会了,白话文不用学自然会,语文程度自然提升,自然可以贯通古今、汇通中西、成就大才。13岁之前是一个人记忆力的黄金期,是学习生活技能、构建聪明智能、萌化输入的最佳教育时机,通过大量记忆、储存、吸收、酝酿,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教育应该从有生命的那天开始,人生就是一个空瓶子,你装了什么它就有什么,3岁看大,7岁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