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本文刊载于2022年10月8日《文汇报》第1版:要闻“编者按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文汇报社、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出品的《大家聊巨变》系列纪录短片第一季8集,今天起在全网推出。这是继《老外讲故事》《百姓话思想》后,上海全新推出的大型系列纪录短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亲临上海,作出重要指示、交办重大任务、赋予重大使命,为上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掀开了新时代上海接续奋斗、再创奇迹的新篇章。《大家聊巨变》系列纪录短片以学者视角,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生动实践。第一季邀请沪上8位知名学者——熊月之、权衡、诸大建、孙建平、陆铭、张兆安、伍江、杨建文,以亲身经历和感受,娓娓道来这座城市的十年巨变,以纪实的影像,描绘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中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动人画卷,探索提出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上海智慧和上海方案。第一季8集包括《巨变之源》《共富在上海》《蝶变崇明岛》《守护生命线》《节点新城》《幸福水岸》《梧桐树下小美好》《科学之门向未来》,从红色传承、共同富裕、绿色生态、城市治理、新城发展、宜居宜业、风貌保护、创新引领等多个维度,讲述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现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成就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10月8日至15日,《大家聊巨变》每日更新一集,本市主流媒体所属新媒体平台、东方卫视等电视频道、各商业网站及平台同步播出。十年巨变,每一朵浪花都有说不尽的精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幸福的生活奔涌而来。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上海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在创造新时代发展新奇迹的征程上破浪前行。《大家聊巨变》剧组近日跟随沪上8位知名学者一路行走,登高楼、穿隧道,新城看景、湿地观鸟,在梧桐树下品味街区更新的小美好,在“一江一河”沿岸感受人民城市的新风貌……在充满烟火气的生命空间里,触摸城市的脉搏,看见身边的变化。“巨变之源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这座被誉为“近代中国光明的摇篮”的城市,以高度的开放性、国际性,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以开放的红色文化,开启了中国的巨变。跟随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熊月之的脚步,从渔阳里到艾黎故居,一路寻找红色记忆。“上海是出故事的地方,是出了不起的人才的地方。”熊月之说,近代上海是全国进步思想文化的中心,全国志士仁人来这里寻求精神食粮,也活跃着很多形象高大的国际友人,他们对于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愚园路1315弄4号,一幢砖木水泥结构的三层西式楼房,从露天的水泥台阶可以拾级而上至二楼,这是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在上海的寓所。1932年到1938年在此居住期间,他把住宅毫无保留地提供给中共地下工作者作为联络点和避难所。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如今,这里的社区布置了路易·艾黎微展厅,成为愚园路上一处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也为社区注入了更丰富的红色资源。“城市是一个生命体繁忙的周家嘴路、黄兴路地下,北横通道新建工程正在完成一次次穿越挑战。国庆前,这里的“巨无霸”盾构“纵横号”开始新的掘进,创造了国内15米级盾构首次不拆解“井内平推过站”的纪录,比以往方案缩短近3个月工期。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快步穿行隧道,这位曾战斗在城市建设一线的管理者记得,当年建设中的西藏南路隧道要下穿8号线,采取了地铁停运措施。现在,盾构穿越高密度管线和轨交线,有了充满智慧的安全方案。“在大家不知不觉当中,完成了美丽的转换。”孙建平说,“城市是一个生命体,能安全有序地运行,是有很多看不见的力量在日夜守护。比如今年的台风‘梅花’,大家感觉到它对日常生产生活影响不是很大,这其实反映了整个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作为生命体,城市在新陈代谢中,迎来城市更新的新的时代。城市的历史风貌保护水平,在持续更新中,也不断地提升。”来到外滩,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伍江讲述起当年参与外滩综合改造规划的一个个细节。如今的外滩,百年历史建筑群与市民休闲空间融为一体,露天的景观咖啡座“一座难求”,外白渡桥上留影的新人络绎不绝。“上海是有温度的,它的一草一木、每一个空间,都是对公众敞开胸怀的,日常的烟火气、城市厚重的文化积淀,都是美好温度的所在。”伍江说。“回答人民之问上海的不少公园、校园最近纷纷打开围墙,与周边的苏州河、风貌区融为一体。走在拆除围墙后的中山公园沿万航渡路一侧,全国人大代表张兆安回忆起,儿时经常到中山公园来,“那个时候都是有围墙的,现在这座百年的公园把围墙拆除后,同苏州河沿岸的公共空间连接在一起。”公园离我们更近了,离老百姓的心也更近了。从梧桐树下的微更新街区高安路、南昌路,到黄浦江、苏州河两岸的滨水空间,十年巨变,城市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杨浦滨江的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一年多来已迎接数十万参观者,“一江一河”两岸的“生活秀带”里,绿地、步道、驿站、画廊、咖啡馆星罗棋布。与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诸大建一起来到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作为最早参与崇明东滩规划的专家,诸大建见证了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历程。“跟纽约、伦敦、东京、巴黎这些国际大都市相比,崇明岛是上海独有的一块宝地。”他认为,崇明要在世界上有影响力,就要走出“生态+”的新绿色发展模式,把生态的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一张生态名片。“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非凡十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更多的上海智慧和上海方案探索而出。“上海这座城市,它从一个点折射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先富后富以及共同富裕方面,迈出了很坚实的步伐。”研究收入分配20多年,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权衡深深感到,全球收入不平等在扩大的背景下,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一般的其他国家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特点。权衡说:“最终我们城市的发展,让人人都能够有出彩的机会,能够共享这个城市,能够共同治理这个城市。”从虹桥国际商务区到远香湖畔、水城门上,研究中国城市发展的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感受着“五个新城”面貌的新变化。在陆铭看来,上海地处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与亚太沿海城市带的交点处,在上海都市圈的发展态势中,“五个新城”的建设可圈可点,它们与虹桥国际商务区建设交相辉映,将构筑新的战略支点。“一个现代化的上海都市圈正在加速形成,这个‘龙头’也将带领整个长三角城市群更快地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走进张江药谷、人工智能岛,正在建设中的张江新地标“科学之门”高高矗立。“实体经济是国之命脉,高端产业是支撑,是引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研究员杨建文说,十年来上海推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升,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科创的任务和担当,上海必须挑起。通过科创成果产业化,高端产业带动引领,加速抢占产业发展新高地。从这个角度讲,科学之门,也是通向未来之门。”来源:文汇报制作审核:院党委宣传部(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责任编辑:陈灿斌扫码关注上海社会科学院积极响应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号召,以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为目标,大力实施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强阵地,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成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