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天津经济发展2021年十大亮点亮点一:“十四五”高质量起步开局,宏观经济运行企稳向好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开局之年。我市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打好“治引育稳促”组合拳,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关键作用,安排重点建设、重点储备项目共702个,投资规模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前三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亮点纷呈,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3.6%,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6%,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7.0%。民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我市经济运行趋势向好、结构向好、质量向好的局面进一步加强。亮点二:京津冀“三链”联动显成效,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京津冀三地产业对接和创新协作不断深化,三地携手打造产业链,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三链”联动成效初显。前三季度,引进京冀地区投资同比增长18.2%,中国核工业、中国通用技术等44家央企在津新设机构127个。实施“京津冀产业链金融支持计划”,设125亿元货币政策资金支持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生物医药工程实验室、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等先后揭牌。京津冀产业协作“串起来”,协同链条“联起来”,握指成拳的力量越发强劲。亮点三:国务院“点赞”产业链经验,制造业立市吹响“集结号”坚持制造业立市,实施《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高技术制造业项目投资增长42.0%。出台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全面推行“链长制”,在链企业产值、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61.4%、75.1%,同比增长23.5%、11.7%。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经验获得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成为制造强市的坚实支撑。亮点四:连续揭牌五家海河实验室,创新创业持续迸发澎湃动能2021年,我市加强基础研发投入,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建设重大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连续揭牌现代中医药、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细胞生态、合成生物学、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等五家海河实验室,助力产业跨越式发展。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8家,位居全国重点城市三甲。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计划硕果累累,全市高企总量达到742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8556家,完成全年任务的106.95%。把“创新”融入城市血脉,越来越多的津版“国之重器”亮相。亮点五:入列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逐浪新消费新商业蓝海我市成功入选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着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建设。海河国际商业中心“一带九轴九商圈”格局加快形成,推出海河国际消费季活动,累计组织600多场促消费活动。爱琴海购物公园等14个新建商业综合体建成开业。天津金街成功入选“全国示范步行街”,东疆湾沙滩景区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双十一”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4.5%,跨境电商出口销售全国排名第四,中心城区便利店覆盖率达到98%。消费领域新场景、新业态、新应用不断涌现,提高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亮点六:东疆港租赁业务领跑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意盎然天津自贸区多领域持续释放改革红利。2021年,自贸区两大联动创新区正式挂牌,是我国第一批自贸区联动创新区。截至2021年8月底,自贸区新增市场主体近6万户,是设立前新登记市场主体之和的3倍。东疆港租赁业务持续领跑全国,1至10月,新增飞机、船舶、海工等跨境租赁资产同期增长112.6%;保税租赁海关监管新模式案例成功入选国务院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商业保理基本确立全国领先地位,资产总额、发放保理融资款余额双双跃居全国第一。自贸政策效应不断外溢,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资产支持票据、全国首批“高成长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自贸区高质量发展掀起澎湃之势。亮点七: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天津港实现历史性跨越高质量推进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建设。2021年,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正式投运;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标准箱,实现历史性跨越;前三季度,船舶直靠率达到94%,集卡平均作业时间18次刷新码头作业效率纪录,成为全国大型沿海港口中唯一一个外贸船舶等泊时间为零的港口;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对比2017年压缩近80%。做优做强内贸航线,开启“海上高速-FAST”品牌,海上行驶时间平均压缩10%以上。环渤海“两点一航”内支线运量增长40%以上,海铁联运作业量和中蒙过境班列运量分别同比增长20%以上,跨境陆桥运量稳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凝心聚力的天津,跑出了因港而兴的加速度。亮点八:国家会展中心(天津)迎来首展,引领会展经济新起点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是绿色技术与产品应用最多、智慧化水平最高的现代化国家级展馆。2021年6月迎来首展,陆续举办了大型展会,展览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显著增长。会展经济功能片区建设取得突破,正式公布《天津国家会展经济片区规划》,累计落户会展企业900余家,初步形成绿色会展经济产业体系,打造海河中下游高端服务业发展带和中国北方国际会展城。会展活动带动周边住宿餐饮业业绩提升,前三季度,国家会展中心周边18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企业合计营业额同比增速超过50%。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日益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节点。亮点九:跻身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打造数字发展新优势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天津正持续发力。引入和培育了天津港智能码头、天河三号、华为数字经济示范基地等数字经济龙头项目和一批具有潜力的数字服务企业。赛迪顾问《2021中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白皮书》,我市位列数字经济城市第8位,成为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腾讯研究院等联合发布《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2021》,我市用云量规模全国第9,赋智量增速全国第6。中新天津生态城获批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打造辐射我国北方的全链条数据交易服务基地。“数字城市”成为天津城市建设新名片。亮点十:重大突破纷至沓来,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加速跑”生物医药是我市城市产业发展的重点“赛道”,产业规模超600亿元,经济效益水平在全市工业行业中名列前茅。生物医药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康希诺与军事科学院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单针有效疫苗。瑞普生物是动物疫苗领域唯一拥有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赛诺医疗研发的冠脉支架填补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空白。协和干细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千亿医疗IPO凯莱英医药集团完成“A+H”两地上市之旅。全市涌现一批高水平产业创新平台,集聚了150余家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累计引进培育科技企业340余家,累计注册资本35亿元。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步入快车道。天津经济发展2022年十大看点看点一: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格局不断夯实2022年,我市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创新动能引育,落实“揭榜挂帅”制度,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对外开放层次水平,推动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动力和活力。坚持“双碳”目标牵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巩固拓展我市高质量发展态势。看点二: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跑,协同画卷日日展新颜2022年,我市将持续深化京津冀三地科技合作,加强三地技术市场信息数据互联互通,提升对产业转移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京津冀三地形成资源集成、人才集成、成果集成的原始创新协同体系贡献“天津之为”。实施轨道交通系统工程,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预计2022年底京滨铁路、京唐铁路将建成通车。未来,天津市到北京将拥有多条高铁通道,加速形成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时高铁交通圈,“轨道上的京津冀”越跑越快。京津冀三地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协同画卷日日新。看点三:高标准绘就国土空间蓝图,双城重塑发展新势能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是我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未来,“津城”将充分发挥区域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驱动内需和消费增长升级,形成若干现代服务业标志区,现代活力“津城”建设加快推进,高端服务业加速集聚,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不断展现。“滨城”将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配套能力,强化创新功能培育。谋划实施美丽滨城“十大工程”,共安排重点项目221个,总投资5731亿元。“津滨”双城建设将开启“相映成辉、竞相发展”新格局。看点四: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出”新格局,经济发展基石愈发稳固坚持制造业立市,着力实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串链补链强链工程、智能制造赋能工程、制造业品质提升工程、绿色制造工程等六大工程。到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3.5%,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4%,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5%。打造形成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链,为制造强市建设提供坚实产业支撑。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多层次产业创新平台的加快建设。看点五:“双碳”目标引领经济绿色转型,释放发展最大效能2021年11月实施的《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是全国首部“双碳”地方性法规。落实“双碳”目标,我市将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城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和交通结构、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持续削减煤炭、增加天然气供应、本地非化石能源使用,加快推动电力、钢铁、新能源等领域率先行动。加速推进电力“双碳”先行示范区建设,打造能源低碳转型的“天津模式”,为实现“双碳”目标持续贡献天津力量。看点六: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打造城市数字化发展新底座出台《加快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55%,数字化发展整体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梯队,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新高地。2022年,天津将以场景牵引和数字赋能为主线,协同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发展,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科技创新攻关、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数字生态营造四位一体保障体系。看点七:“双中心”城市建设按下快进键,激发市场消费巨大潜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建设。《天津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打造消费地标、聚焦消费国际化、打造引领消费新高地、创建国际水准消费环境、构建国际消费自由便利制度环境和构建区域消费联动发展新格局等重点任务。我市将打响文旅品牌、促进商业繁荣、提升城市形象、做大产业规模、增强集散功能、畅达交通网络,成为具备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全球消费资源聚集地、全国消费者向往地和展示国内大市场风范的靓丽名片。看点八:百业互联,全国一流5G城市建设“智领未来”我市围绕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打造5G应用试点示范,累计建成5G基站3.5万个,重点打造了282个应用场景,每万人5G基站数位居全国前列移动宽带、固定宽带下载速率跃居全国第三,被评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5G、千兆光网的加速建设和应用为新动能发展拓展了新空间、提供了新活力。2022年,天津将推动5G应用推陈出新,为千行百业发展持续赋能,重点打造一批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港口等5G应用示范标杆项目,建设全国一流5G城市。看点九:向海图强,“蓝色经济”赋能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我市蕴含着强劲的“蓝色实力”。《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明确建设海洋强国支撑引领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国家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国家海洋文化交流先行区、国家海洋绿色生态宜居示范区。2022年,我市将着力培育海水利用业、航运服务业等新兴海洋产业,积极谋划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做强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及石油化工业等优势海洋产业;优化海洋渔业等产业发展,促进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蓝色经济”正逐步成为天津城市发展的新引擎。看点十:世界智能大会持续添彩,提升城市发展新能级世界智能大会已经成为世界智能科技领域学术交流、展览展示、开放创新、深化合作的顶级盛会。五届大会共签署563项合作协议,协议投资额达到4589亿元,紫光云、360、TCL、麒麟软件、华为鲲鹏生态、腾讯IDC数据中心等一批好项目落户天津,打造了天津城市发展的“新名片”。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将于2022年5月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本次大会展览面积和论坛数量将实现新突破,世界智能大会持续为天津高质量建设再添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