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

其他

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8月18日18时联合发布橙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

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8月18日18时联合发布橙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预计,8月18日20时至8月19日20时,新疆西部和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较大(黄色预警),其中,新疆西部局地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大(橙色预警),预警区域涉及的县(市、区)见下表。其他地区也可能因局地短历时强降水引发山洪灾害,请各地注意做好实时监测、防汛预警和转移避险等防范工作。
8月18日 下午 6:00
其他

水利部发布2项水利行业标准

2024年5月6日,水利部发布2024年第7号公告,批准发布《绿色小水电评价规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文件收集与归档规范》等2项水利行业标准,2项标准将于2024年8月6日起实施。《绿色小水电评价规程》(SL/T
5月11日 上午 8:36
其他

南方地区将迎新一轮强降雨 水利部会商部署防范工作

据预报,5月9日至12日,西南东部、江南、华南西部北部等地将有一次强降雨过程,以中到大雨为主,累计面雨量将有30毫米~60毫米。受其影响,长江上游干流及支流乌江、赤水河、洞庭湖水系湘江、资水、沅江及鄱阳湖水系赣江、抚河、信江,珠江流域西江干流及支流柳江、桂江,浙闽地区闽江上游及钱塘江上游等河流将出现明显涨水过程,暴雨区内部分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高度重视本轮强降雨过程,要求全面做好暴雨洪水防御工作。5月8日,水利部组织防汛会商,分析研判近期雨水情和汛情,细化部署本轮强降雨防范工作。会商后,水利部向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部门和长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及太湖流域管理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水利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和会商研判,强化中小水库和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措施,逐库落实水库“三个责任人”和“三个重点环节”,突出抓好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防御和局地内涝防范,严格落实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月8日 下午 9:19
其他

韩江发生2024年第3号洪水 水利部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有力应对汛情

今年4月1日入汛以来,珠江流域北江、韩江已分别发生2次编号洪水。受近日强降雨影响,珠江流域韩江、东江、北江仍有涨水过程。4月28日12时50分,韩江干流三河坝水文站(广东梅州)水位涨至42.01米,超过警戒水位(42.00米)0.01米,依据水利部《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编号为“韩江2024年第3号洪水”。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高度重视,要求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全力做好暴雨洪水防御工作。针对广东省汛情,水利部已于4月28日10时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要求广东省、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加强雨水情监测预报,强化中小水库、病险水库、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措施,抓好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防范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信息传送及时、畅通。目前,水利部派出的工作组仍在韩江一线指导暴雨洪水防御工作。
4月28日 下午 2:37
其他

水利部针对5省区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预计4月19日至22日,江南大部、华南及贵州等地将有强降雨过程,以大到暴雨为主,部分地区将有大暴雨;受其影响,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珠江流域西江、北江、东江、韩江,福建闽江上游将出现明显涨水过程,暴雨区内部分干支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依据《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水利部决定于4月19日11时针对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5省区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赴防汛一线协助指导地方开展洪水防御工作。向5省区水利部门和长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太湖流域管理局发出通知,要求密切关注雨水情变化,强化应急值守和会商研判,加强监测预报预警,科学调度水工程,做好江河防汛、水库安全度汛、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月19日 下午 2:03
其他

司法部、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节约用水条例》答记者问

2024年3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776号国务院令,公布《节约用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日前,司法部、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Q1请简要介绍一下《条例》的出台背景水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节水是解决水安全问题的关键。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节水工作,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与此同时,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依然严峻,水资源刚性约束不足,节水工作仍面临用水管理有待加强、节水措施有待完善、激励政策有待健全、监督力度有待加大等问题,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根据加强节水工作的实际需要推进节水立法,制定节水的专门行政法规,全面、系统规范和促进节水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国家水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Q2制定《条例》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条例》制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在立法总体思路上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立足我国基本水情,针对节水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从加强用水管理、完善节水措施、强化保障监督、严格法律责任等方面,着力构建全面系统的节水制度体系。二是认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节水工作的丰富实践,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转化为制度规范。三是做好与水法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衔接,形成制度合力。Q3《条例》从哪些方面来加强用水管理一是加强用水定额管理。规定国务院水行政、标准化主管部门组织编制主要农作物、重点工业产品和服务业国家用水定额;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行业用水定额;用水定额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资源状况、产业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等情况适时修订。二是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和计划用水管理。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年度用水计划,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对用水达到一定规模的单位实行计划用水管理。三是规范用水计量和水价制度。规定不同水源、不同用途的水应当分别计量并实行计量收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擅自移动用水计量设施;建立促进节水的水价体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资源状况、用水定额、供水成本、用水户承受能力和节水要求等,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四是控制高耗水产业项目建设。规定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地下水超采地区应当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项目建设。Q4《条例》在完善节水措施方面作了哪些规定一是推进农业节水增效。规定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和农业用水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和旱作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村生活供水设施以及配套管网建设改造。二是推进工业节水减排。要求工业企业采用先进、适用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高耗水工业企业推广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措施,用水水平超过用水定额的限期进行节水改造;新建、改建、扩建工业集聚区统筹建设相关设施,实现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三是推进城镇节水降损。规定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建立供水、用水管网设施漏损控制体系,支持老旧供水管网设施改造;推动降低建筑运行水耗;要求水资源短缺地区城镇园林绿化优先选用节水耐旱型植被,采用节水灌溉方式,严格控制人造河湖等景观用水。四是促进非常规水利用。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将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水资源短缺地区制定非常规水利用计划;统筹规划建设污水资源化利用基础设施;城市绿化等优先使用再生水;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水平;积极开发利用海水资源。Q5《条例》对节水的保障和监督措施作了哪些规定激励和保障方面,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健全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对符合条件的节水项目给予补助;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节水项目建设运营;鼓励发展节水服务产业,引导推动节水服务机构与用水单位或者个人签订节水管理合同;培育和规范水权市场,支持开展水权交易;对节水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监督考核方面,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明确监督检查措施;建立举报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将节水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范围。Q6《条例》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作了哪些规定对侵占、损毁、擅自移动用水计量设施或者干扰用水计量,高耗水工业企业用水水平超过用水定额且未按期进行节水改造等违法行为,规定了罚款、吊销取水许可证等严格的行政处罚。对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的、耗水量高的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等违法行为,规定依照水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Q7为确保《条例》顺利实施,有关方面还将开展哪些工作为确保《条例》顺利实施,有关方面将着重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持续抓好宣传贯彻。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条例》的宣传解读和培训等工作,使有关各方充分知晓和准确掌握《条例》内容,为《条例》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及时跟进配套制度建设。《条例》确立了节水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要及时出台更为具体、操作性更强的相关配套规定,进一步细化制度措施,确保《条例》落地落实。三是加强监督检查。不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格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切实做好《条例》的贯彻实施。来源:司法部
3月21日 上午 10:40
其他

水利部印发2024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要点

2024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要点2024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锚定确保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目标,立足最不利情况,向最好结果努力,牢牢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一、切实强化预防预备1.提前做出工作部署。水利部召开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对年度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压紧压实水旱灾害防御责任;针对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蓄滞洪区建设管理等重点环节分别作出专题部署。协调召开各流域防总工作会议,对所辖流域防汛抗旱工作作出安排。指导督促各地扛牢水旱灾害防御主体责任,提前研判汛旱形势,作出针对性部署。2.系统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准备情况检查。水利部由部领导、总师带队,深入重点地区、重点环节、重点工程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准备情况检查。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各流域各地针对责任制落实、水情监测预报预警、预案修订与演练、“四预”工作、大中型水库调度运用和小型水库安全度汛、蓄滞洪区建设管理及运用、山洪灾害防御、抗旱保供水等开展全面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逐项整改消除度汛隐患。3.修订防汛方案预案。水利部组织编制淮河大型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及年度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运用计划、雄安新区起步区安全度汛方案、珠江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运用计划等,强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流域管理机构根据流域工程体系、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等情况,汛前完成大江大河大湖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修订,进一步细化防汛准备、水情监测预报、水利工程调度、蓄滞洪区运用(含堤防弃守)、堤防防守抢护、人员转移安置等工作措施。指导督促各地及时修订完善各类方案预案,坚决打好有准备之仗。4.完善应急水量调度预案体系。各流域管理机构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流域区域干旱、咸潮发生规律和重大水污染、水工程运行故障等预设场景,按照调度管理权限和应编尽编、急用先行原则,编制修订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工程应急水量调度预案。5.组织开展培训演练和科普宣教。面向市县级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开展水旱灾害防御行政首长培训,面向水利系统开展水工程调度、蓄滞洪区建设管理、抗旱等业务培训。运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成果,以提升防洪“四预”和水工程联合调度能力为重点,开展模拟复杂环境、极限条件下的实战化防洪调度演练。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防灾减灾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科普和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6.组织开展基础数据更新复核。各流域管理机构组织完成全国大型和重要中型水库汛限水位核定。有关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深入排查跨沟道路桥涵阻塞壅水、沟道泥石淤积等涉河风险,纳入山洪灾害危险区清单管理;组织做好蓄滞洪区运用准备工作,修订完善运用预案,更新运用补偿基础数据。7.抓紧完成防洪工程设施水毁修复。各流域管理机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执行“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压茬推进项目实施。对确需跨汛期施工的项目,逐项落实安全度汛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工程安全。海河、松花江流域有关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配足力量、倒排工期,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修复。二、全力抓好水旱灾害防范应对8.强化滚动会商和调度指挥。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凌情、旱情、咸情)、险情、灾情,滚动会商分析研判,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绷紧降雨—产流—汇流—演进、流域—干流—支流—断面、总量—洪峰—过程—调度、技术—料物—队伍—组织“四个链条”,依据规程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并落实各项联动措施,以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的确定性、系统性、前瞻性应对和防范水旱灾害风险发生的随机性、突发性、致灾性。9.科学精细调度水工程。坚持系统、科学、有序、安全原则,以流域为单元,统筹考虑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科学精准调度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强化河道、堤防、水库、闸泵、蓄滞洪区等流域水工程统一联合调度,系统运用“拦、分、蓄、滞、排”措施,最大程度发挥防洪减灾效益。坚持旱涝同防同治,根据抗旱抗咸潮需要,提前储备、科学调度抗旱水资源,实施大江大河大湖和骨干水工程抗旱应急水量调度,全力发挥抗旱减灾效益。10.确保水库堤防安全度汛。对防洪工程而言,无论发生多高标准的洪水,都要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坚决防止水库垮坝、重要堤防溃决而导致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以病险水库和小型水库安全度汛为重点,严格落实防汛“三个责任人”和“三个重点环节”。强化汛限水位执行线上监管,严禁违规超汛限水位运行,病险水库主汛期原则上一律空库运行。强化水库巡查防守,采取抢筑子堤、铺盖彩条布、开挖非常溢洪道等措施,及时有效处置险情,提前组织做好人员转移避险。11.加强堤防巡查防守。做好河道洪水过程演进分析和水位流量监测预报,根据分析预报成果,针对重要保护对象堤防、重大险情堤段、险工险段和超警幅度大堤段,预置巡查人员、技术专家、抢险力量,做到抢早、抢小、抢住。12.及时启用蓄滞洪区。根据洪水预报和实时水情,按照权限和程序及时作出调度决策。一旦决定启用蓄滞洪区,督促地方严格执行调令。切实加强组织协调,提前高效转移区内群众。蓄滞洪区运用后,及时组织开展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数据汇交,配合地方政府依据国家政策开展运用补偿。13.做好北方河流防凌工作。密切监测黄河、黑龙江、松花江等北方河流凌情发展变化,动态掌握天气、水情、冰情、河情、工情,精准预报封开河时机、凌峰流量等,精细调度水工程,做好河道巡查、人员转移避险、应急分凌区运用和浮桥拆除等工作,及时应对处置突发险情,确保防凌安全。14.全力防御山洪灾害。强化山洪灾害风险预警和临近预报预警,充分运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预警第一时间直达基层。加快推进动态预警阈值分析应用,修订完善县乡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强化山洪叠加泥石流、桥涵淤堵漫溢改道等极端场景下转移避险演练,落实基层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全力防范化解山洪灾害风险。15.做好抗旱保供保灌工作。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墒情、农情,加强中长期旱情预报,滚动开展供用水形势分析,制定供水保障方案,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时段、精准措施,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落实水工程调度、建设应急水源工程、增打机井、引水提水、拉水送水、节约用水等抗旱措施,确保城乡供水安全和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16.强化信息报送和新闻宣传。及时报送汛旱形势,工作动态,突发险情、灾情及处置工作情况,切实增强信息报送时效性、准确性。及时发布汛情旱情态势、预报预警信息、风险防范提示和防御工作动态,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17.提供有力指导支持。及时下拨中央水利救灾资金,全力支持受灾地区做好水毁震毁防洪工程设施修复和抗旱减灾工作。加强专家库动态管理,完善专业匹配、就近派遣、直达一线的专家派出工作机制。视情迅速成立专家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抢险和抗旱技术支持。18.及时开展复盘检视和查缺补漏。立足防住为王,及时复盘总结,客观还原防御过程,从实战中及时总结固化经验、查找短板弱项,针对复盘中发现的短板弱项,定期跟踪改进落实情况,提升防御工作水平。三、持续夯实水旱灾害防御基础19.强化政治引领和作风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激励广大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者用行动书写忠诚,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担当作为、依法履职尽责,在新时代新考验下顶在一线、冲在一线、拼在一线、建功在一线,不断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让党旗在水旱灾害防御阵地高高飘扬。20.增强防洪抗旱“四预”能力。加快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进一步延长洪水预见期、提高洪水预报精准度。强化局地暴雨、江河洪水预警,预警信息直达一线。动态模拟预演洪水演进和工程调度过程,迭代更新防御预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数字孪生蓄滞洪区建设,实现数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拟、前瞻性预演。强化江河湖库旱警水位(流量)管理,推动应用于干旱预警及应急响应决策,持续完善全国旱情监测预警综合平台基础数据及旱情监测评估功能,提升抗旱“四预”水平。21.扎实推进山洪灾害防治。开展山洪灾害监测能力提升、小流域山洪灾害“四预”能力建设、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等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建立健全“预报预警、监测预警、现地预警”多阶段递进式山洪灾害预警体系。高质量推进增发国债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建设,提高沿河村镇防冲能力。着手谋划编制2026—2035年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持续完善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综合防御体系。高标准试点推进门头沟区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22.大力推进蓄滞洪区项目建设和监管。加快推进杜家台、华阳河、康山、洪泽湖周边、大陆泽、宁晋泊等在建项目。力争淮河干流浮山以下段行洪区、峡山口至涡河口段行洪区,海河献县泛区、东淀等蓄滞洪区建设项目开工。加快其他具备条件的蓄滞洪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组织开展国家蓄滞洪区工程建设管理监督检查。研究开展国家蓄滞洪区边界划定。23.强化灾情统计报送和水利救灾资金管理。逐级落实防范统计造假五类责任人责任,严格执行《水旱灾害防御统计调查制度(试行)》,及时准确报送洪涝和干旱灾情。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前做好救灾资金项目储备,确保救灾资金对准灾情、对准项目;强化救灾资金项目台账管理,加快救灾资金支付进度,最大程度发挥救灾资金使用效益。24.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组织做好防洪法修改立法调研、专题研究、条文起草、征求意见等工作,积极协调推进防洪法修改立法程序。出台加快构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指导性文件,着力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推动修订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优化补偿对象、标准和程序,出台加强蓄滞洪区内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指导性文件,调整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审批权限,完善和规范蓄滞洪区建设和管理;研究建立重要水库防洪运用临时淹没补偿机制,为充分发挥水库防洪效益提供保障。25.健全技术标准。推进《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技术导则》《防洪治涝工程项目规范》《堤防抢险技术导则》等制修订,检视评估现有标准,完善水旱灾害防御技术标准体系。
3月12日 上午 9:16
其他

实录 | 李国英部长在“部长通道”答记者问(附视频)

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时提到,全国水利建设投资大幅增长。能否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去年水利建设投资的总体规模、资金投向,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效益?谢谢。李国英
3月5日 下午 4:35
其他

水利部启动珠江2023—2024年度第三次压咸补淡应急调水 保障春节期间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

据预测,2024年春节前夕珠江河口将现天文大潮,其中2月6日至7日咸界上溯最远、取水口咸度超标时间最长,可能影响珠海、中山等地抽取淡水。水利部未雨绸缪,指导珠江水利委员会2月3日8时启动珠江2023—2024年度第三次压咸补淡应急调水,计划持续至10日8时,期间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日均出库流量按2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控制。通过实施应急调水,预计西江梧州站平均流量增加640立方米每秒以上,可有效压制珠江河口咸潮,为下游沿线地区抽取淡水创造有利条件,充分保障澳门、珠海等地春节期间供水安全;同时将显著提升广西梧州长洲水利枢纽通航效率,有效缓解西江“黄金水道”通航压力,全力护航春运“回家路”。目前,东江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三大水库有效蓄水量50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5%,香港、深圳、东莞等地供水无虞。
2月3日 上午 11:36
其他

揭秘!凌情监测新技术

受近期气温回升影响黄河下游封冻河段冰凌逐渐消融1月7日8时黄河河口垦利东大堤至生产村护岸最后一处封冻河段顺利开通至此黄河下游封冻河段开通开河形势总体平稳面对复杂凌情凌情监测预报不可或缺今天小编就和您一起盘点那些凌情监测的新技术水位观测水位在线监测常用设备有浮子式水位计、电子水尺、雷达水位计。雷达水位计(摄影
1月15日 上午 9:14
其他

李国英在2024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在2024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4年1月11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
1月12日 下午 3:57
其他

水利部迅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 抓紧组织排查水利工程震损情况

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发生后,水利部迅速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关于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部署推进水利工程震损排查除险工作。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迅即部署对震区水利工程震损情况进行全面深入摸排,要求及时采取有效修复措施,确保水利工程运行安全。水利部已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紧急要求甘肃、青海两省水利厅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做好水库、堤防、农村供水设施等水利工程以及可能发生的滑坡泥石流等震损排查、险情处置、危险区人员转移和信息报送工作;通过全国“水利一张图”,梳理了距震中10公里、20公里、50公里范围的水库名单,并通报两省进行重点排查;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密切关注震区天气变化,滚动分析研判震区雨情水情汛情,提醒有关地方进一步加强水库河道巡堤查险,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处置,严防次生灾害发生。震区水利部门迅速行动,立即组织对震区水利设施开展震损排查处置。甘肃省水利厅组织临夏州、甘南州等11个市(州)水务局对207座水库、133座水电站、7座调蓄水池、17座水厂开展排查。青海省水利厅组织10个技术工作组共37人、395名专业技术人员,对西宁、海东、黄南3市(州)11县(市、区)开展震后排查,对337座水库(水电站)、311座淤地坝、480.5公里堤防、750处饮水安全工程、45处灌区工程、22座净化水厂开展排查。排查发现,甘肃震区农村饮水管道受损较为严重。青海省民和县人饮管道震损30余处。两省震区部分灌溉渠道垮塌、水利工程管理用房出现裂缝,暂未发现较大险情。震中附近黄河干流、支流张家沟等河道水文断面水位流量无明显上涨或陡落,水情平稳。震区昨日无降水,预计未来三天仍无降水。目前,两省正在组织力量紧急排查,并对震损水利工程进行紧急抢修。此外,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5.5级地震发生后,水利部立即指导新疆水利厅开展水利工程设施震损情况排查处置。目前暂无险情报告。来源: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
2023年12月19日
其他

表彰!

近日,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决定,授予胡云云等20名个人“绿色卫士奖”,授予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油茶科技创新团队等20个集体“绿色团队奖”,授予中国绿化基金会“幸福家园——种下希望树”项目等20个项目“绿色项目奖”,授予陕西省宝鸡市辛家山林业局等20个单位“绿色贡献奖”,授予共青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委员会等20个参与单位“优秀组织奖”。其中,水利部河湖保护中心高级工程师李鑫荣获“绿色卫士奖”,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黄河小浪底研究中心荣获“绿色团队奖”,南京江北新区长江岸线湿地保护与环境提升项目、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黄河河务局“关爱山川河流
2023年11月29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更多体现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文艺精品。”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1月13日《人民日报》学术版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学苑论衡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造就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更多体现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文艺精品。”一部长江文化史,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浇灌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奋进新征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长江千年文脉,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长江文化源远流长、璀璨夺目世界上许多原生文明都诞生于大河流域。中华文明在黄河、长江的孕育滋养下发展至今。长江绵延6300余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长江从西到东穿越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几大地理单元,长江流域河网密集,拥有岷江、沱江、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黄浦江等众多支流,沿着长江还有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等重要湖泊。长江贯通名川大湖,形成一个十分巨大的自然区域。文化如水,水脉亦文脉。这些地理环境共同提供了流域内文化孕育生长的生态条件,浇灌出长江文化的绚丽花朵。长江文化的宏阔气象,离不开千万年的深厚积淀。从时间维度看,长江文化源远流长。长江流域发现过约200万年前的龙骨坡遗址及“巫山人”化石、安徽繁昌“人字洞”石器,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化石等。从直立人到智人化石,长江流域都有发现,序列清晰。数千年前,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和下游的良渚文化交相辉映。两周之际,形成巴蜀、荆楚和吴越三大文化圈。至秦汉时,南北区域的共同发展推动长江文化在不断交流中取长补短,奠定了其规模和内核。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宋室南迁的历史变迁,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文化资源持续向南方集聚,确立了长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版图中的重要地位。明清两代长江文化臻于繁盛。步入近代,工商文化成为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原始石器文化到现代工商文化一脉相承,长江文化记录了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结出灿烂的文明硕果。从空间跨度看,长江流经11个省区市,青藏地区的藏羌文化、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长江中游的楚湘文化、长江下游的吴越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交汇融合、互联互补,最终汇集为兼容并蓄、意蕴深厚的长江文化,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聚集带。可以说,长江文化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通观中华文明发展史,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流域人杰地灵,陶冶历代文化精英,涌现无数风流人物。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使得各区域之间的交流沟通非常频繁,形成经济社会文化大系统。今天,长江仍然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焕发着勃勃生机。长江文化具有独特内涵和突出特质长江流域拥有我国古代最发达的稻作农业经济与商业市镇经济,与这种经济生产方式相伴而生的,是人们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思维方式、衣食住行、岁时节令、风土人情等文化风貌。长江文化是依托长江流域自然地理空间形成和发展的文化体系,是长江流域文化内涵和文化特征的总和与集聚。它既包括历史长江文化和当代长江文化,也包括长江物质文化和长江精神文化。就领域而言,长江文化包括农业文化、都市文化、工业文化、商贸文化、建筑文化、水运文化、教育文化、科技文化、文学艺术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是一个悠久博大、丰厚精深、不断演进、持续发展的精神宝库。在漫长历史发展中,长江文化形成自身的突出特质。一是根深叶茂、传承有序。人工驯化水稻、早期玉器工艺、大型人工运河、大型水利设施、浪漫主义文学等等,都与长江流域的自然历史条件密不可分。长江文化根脉之深厚、体系之绵长,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是多样竞辉、开放包容。长江流域地理单元复杂,山体多、支流众,在这种多样生态中孕育出来的文化,如藏、羌、巴、蜀、滇、楚、赣、皖、吴、越等区域文化,呈现出多样竞辉的宏大格局。长江通江达海,长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三是创新超越、与时俱进。史前的上山文化、高庙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等各有风姿;良渚文化展现了玉器文化的精美;商周时期的三星堆文化独特鲜明,神奇壮美;春秋战国时期的荆楚文化缤纷多彩,瑰丽浪漫;唐代“扬一益二”、陆海兼通,宋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从宋代到明清,江南丝绸“衣被天下”、名扬海内外,瓷都景德镇货通四海;近代以来,汲取西学,善于创新,工业、商贸、教育、科学等领时代之先,等等。这些无不展现了长江文化既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的特质。四是精勤内敛、家国天下。长江流域有精于工艺的文化特点,丝绸、织锦、刺绣、陶瓷、玉雕、漆艺、建筑、茶道、园林、雕版印刷等工艺都在长江流域形成体系。长江流域崇文重教,先贤辈出。从屈原的爱国忧国情怀,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近现代一大批仁人志士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彰显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宏伟远大的爱国志向。五是诗情画意、浪漫自由。长江流域山高水长,峰峦竞秀,鬼斧神工,天造地设,涵养出人们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由此带来文学艺术、思想哲学的蓬勃发展。谢灵运、李白、苏东坡留下千古名篇,徐渭、八大山人、扬州八怪创造艺术高峰,《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文学作品传诵至今。推动长江文化赓续不绝、传承发展当今世界,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日益成为一个整体。长江文化既是长江流域历史发展的产物,又成为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21年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2023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一系列切实举措推动长江文化赓续不绝、传承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文培元,以文铸魂,传承长江千年文脉,让长江文化更加熠熠生辉,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和现实创造力。加强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的大量文物和文化遗产,见证着长江文化的源远流长,昭示着长江文化的创造与魅力,是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根基。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激活长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展示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加强战略对接和区域统筹,着力健全系统保护、协同保护的体制机制,更多借助科技手段、调动社会力量,不断加大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传承好中华文化基因,守护好中华历史文脉,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聚合文化力量。推动长江文化育民、惠民、利民。保护不是将文物和文化遗产束之高阁,最好的保护是让文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浸润人们的精神世界。要加强文艺作品创作生产,聚焦长江题材,讲好长江故事,推出更多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体现长江文化内涵的优质文化产品,用长江文化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固本培元,让人们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长江流域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优化供给、创新机制、提高效能,加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推动长江文化融入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发挥长江文化的教化功能,成风化俗,推动长江文化融入基层治理和社会建设,用长江文化引导人、凝聚人、激励人。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提质增效。文化和旅游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长江流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找准点位,提升效能,发挥旅游在传播弘扬长江文化方面的独特优势。推进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大力培育体现长江文化的优质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引导和支持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区市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纵深推进“文化+”“旅游+”“数字+”,推动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深度融合产城景、农文旅等资源,丰富相关产业文化和人文经济内涵,提高行业发展能级,培育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作者:贺云翱学术随笔推动长江文化展现新气象新风貌大江大河对中华文明的产生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中华民族的先民利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创造出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将长江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场景相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深刻影响了中国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持续地将中华农耕文明推进到人类社会的极高水准。黄河流域的麦(粟)作文化、长江流域的稻作文化形成不同的文化形态。发达完备的稻作经济结构,为人口繁衍和文化传承提供重要支撑。目前,全国考古发现多处8000年前的水稻农业遗址。其中,除了广东的牛栏洞遗址和河南的贾湖遗址以外,其余遗址都位于长江流域。水稻种植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业革命”,它让人们有能力获得相对稳定和丰富的生活资料。经历数千年驯化,易于采收、颗粒饱满的水稻,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主粮之一,为人口繁衍生息提供了坚实食物支撑。据考证,西汉平帝时中国人口已达5900多万。乾隆初年,人口达到1亿,乾隆末年增长到3亿。人口增加固然有多方面原因,其中粮食供养能力是一大关键因素。长江流域水稻的供养能力,很大程度上也弥补了黄河流域小米和小麦对人口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为了把长江流域的粮食运到黄河流域,中华民族开凿了连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贯通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成为沟通南北的经济大动脉。绵延千年的大运河同样深刻影响了古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长江流域先民丰富的生产活动和文化创造,积累了大量文物、遗迹、遗址资源,造就了长江流域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例如,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江西崇义上堡梯田等展现着古老农耕文化。2006年我国公布的第一批10大类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与长江流域有关的超过半数,如蜀锦、昆曲、南京云锦、安徽宣纸等,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村落、世界遗产,还包括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工业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还有长江流域的近现代革命遗迹旧址资源等,构成了规模巨大、类型丰富的长江文化宝库。长江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独特品质。长江通江达海、联通天下,自古就是一条开放包容的大河。长江流域水稻种植技术向外传播,影响亚洲文明的发展格局。长江与“海上丝路”连接,一直是瓷器之路、万里茶道的重要生产集散之地。四川邛窑、湖南长沙铜官窑、江西吉州窑、景德镇御窑厂等也利用长江走向世界,让长江发展成为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通道。近代以来,长江促进了中西文化汇聚和交流互鉴,如近代洋务运动等都与长江的运输和文化沟通功能相关。新时代的长江文化展现着新气象新风貌,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长江文化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国土空间管控、负面清单管理等,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长江生态系统不断得到保护修复,“一江碧水向东流”美景重现。长江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持续加强。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2021年起实施长江保护法,2021年底正式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2023年出台《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等。2022年,长江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8.1%,比2015年上升16.3个百分点,长江干流连续3年保持Ⅱ类水质,“微笑天使”江豚数量增加,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正在去除沉疴、焕发活力。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历史人文内涵的滨江城市、小城镇和美丽乡村,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长江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是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做好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借助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将长江流域的文化遗产、历史遗迹、非遗活动、传统农业景观、商业体验场所、旅游景区等进行整合,为人们提供文化、游憩、审美以及教育等价值体验,真正让人们了解中华民族是不懈奋斗进取的民族、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作者:傅才武专题深思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古代长江治理的智慧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万古奔腾中书写了雄壮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源地、生态宝库、黄金水道,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环境支撑。历史上,中华民族的先民发挥聪明才智,兴利除弊、开发维护,让长江发挥出农业灌溉、生活饮用、水运交通、捕捞养殖、工矿用水等功能,为大江大河治理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不同历史时期,长江发挥的功能不尽相同。在早期人类活动中,长江主要承载着农业灌溉、生活饮用、自然捕捞等功能。随着生产技术进步,水运交通、人工养殖、工矿用水的功能日渐增强。同时,长江发挥功能的具体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差异。如早期的农业灌溉和生活饮用主要靠人工担负、兴建堤堰、人力水车等来实现,这方面留下了许多史书记载和文物遗迹,如都江堰水利工程、长江上游宏大的梯步担水场面、独具特色的龙骨水车等。特别是闻名于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深淘滩、低作堰,将灌溉、防沙、防洪等功能集于一体,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堪称古代世界内河水利工程的典范。在水运交通方面,早期主要依靠木船运输的时代,面对长江的不同水文状况,人们创造出数百种船只。特别是长江上游河道复杂,为方便航运,人们因地制宜设计木船船型,在世界上较早使用水密舱位技术。而在长江下游地区,河道宽阔,航运较为便利,人们开凿了沟通南北的人工运河。如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使东西交通与南北交通互联成网,进一步放大了长江的航运价值,由此出现了历史上的南粮北漕、皇木进京、滇铜京运等重大国家工程。水运交通的发展,为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物流和人流基础。日积月累、不懈探索,人们用水、防水、治水逐渐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历史上长江上游地区不断实施炸除险滩、开凿纤道、修筑束水坝等航道整治工程,人们为航运的顺利和安全费尽心力。到了近代,机动船进入长江后,上游航道的整治更加频繁,航运的现代化与航道治理同步发展。同时,内河航运的繁盛也孕育出独特的长江航运文化。如规模宏大的拉纤场面、梯级码头与城门景观、特殊的河道滩险地名、内容丰富的川江号子、大量川江路引文书等,特色鲜明、内容丰厚。在古代经济重心不断东移南迁的背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渐成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区域。近代开埠通商往往也是沿长江而上,长江干流边的许多城市成为工商业重镇。这种沿江而成的工商布局充分利用长江工业用水和物资运输之便,逐渐形成了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长江下游,人们充分利用水土冲击扩展形成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在岸边和江心洲发展农业、养殖业、手工业等,推动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日益发达。长江在惠及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自然灾害,几千年来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在防灾减灾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长江流域的先民们较早认识到,上游泥沙东流形成的淤积往往会加大洪灾程度,而这多是由于“伐山砍木”“土石随流而下,以致停淤接涨”所致,因此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并治理上游水土流失。长江中游的荆江地区,河道蜿蜒如九曲回肠,泥沙淤积形成悬河,历代先民不断兴筑加固河堤,形成著名的荆江等江防大堤,同时也兴建了荆江、汉江等许多分洪区。在长江下游航运中存在风灾危险,人们开辟了许多避风港湾。治水特别是治理长江这样难度大、规模大的水利事业,需要集中决策、统一指挥、团结协作,要求社会成员统一意志、汇聚力量,形成足够强大的战斗力,这对中华文明中集体主义、团结合作精神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历史上,中华民族的先民在长江治理方面采取综合治理方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多措并举、扬长避短,不仅推动长江流域的经济社会繁荣发展,而且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让生态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在漫长历史岁月里彰显并积累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作者:蓝勇来源:人民日报
2023年11月13日
其他

李克强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习近平等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

李克强同志遗体在京火化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胡锦涛送花圈表示哀悼李克强同志抢救期间和逝世后,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胡锦涛等同志,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李克强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11月2日,李克强同志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前往八宝山送别,胡锦涛送花圈表示哀悼。这是习近平与李克强亲属握手,表示深切慰问。新华社记者
2023年11月2日
其他

财政部、水利部下达中央水利救灾资金2.768亿元 支持受灾地区水毁修复、抗旱等工作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决策部署,支持相关受灾地区做好水毁修复、抗旱等工作,财政部、水利部于9月1日下达中央财政水利救灾资金2.768亿元。其中,安排洪涝救灾资金1.314亿元,支持吉林、黑龙江等省应对台风、强降雨导致的持续洪涝灾情,及时开展防洪工程设施水毁灾损修复等相关工作;安排抗旱救灾资金1.454亿元,支持内蒙古、甘肃等省(自治区)做好抗旱保供水等相关工作。来源: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
2023年9月2日
其他

水利部部署受灾地区做好农村供水保障

近期,海河流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松花江流域发生强降雨,对部分地区农村供水工程造成较大损毁。水利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要求,加强组织调度,对京津冀、黑吉辽等地灾情影响农村供水及采取的应急措施跟踪了解,指导地方抢修损毁的农村供水设施,积极协调调配应急物资,加强水质保障,提早谋划灾后重建,全力做好应对洪涝灾害、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各级水利部门行业监管责任,督促地方人民政府落实农村供水保障主体责任、供水单位落实运行管理责任,千方百计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让老百姓喝上安全放心水。指导地方采取应急供水措施。截至8月5日,河北省及时出动送水车70车次,新辟水源166处,设置集中供水点73处,管网延伸171.35公里,修复供水工程71处,解决饮水困难人口45万人。北京市通过应急水车送水拉水,在各受灾点安排应急消毒设备,加密水质检测频次,随时监测掌握水质情况,对水质不达标的及时处置,保障农村供水需求。天津市妥善解决蓄滞洪区撤离人员的供水保障,安全转移可以撤出的农村供水设施,对人员返迁的供水保障提前部署。黑龙江、吉林、辽宁省通过开辟水源、设置集中供水点、应急送水车、修复工程、强化水质监测等措施,保障了21.55万群众基本生活饮水需求。协调调配物资支援灾区。与受灾地区密切沟通,了解到河北涿州市10个农村供水站中还有3个供水站急需20台应急送水车、20台发电机,河北省内资源难以协调解决。水利部积极联系各流域管理机构和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支援。经协调,内蒙古水利厅协调安排乌兰察布市水利局,连夜从各旗县市区抽调10辆载荷为12立方米的应急水车,已于8月8日凌晨到达涿州。目前,应急拉水送水车正在10个乡镇、97个村开展工作,可解决7.7万人口农村群众基本生活用水需求。指导灾区谋划灾后重建,其他地区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部署指导受灾地区尽快组织对农村供水工程水毁情况全面摸排,将农村供水工程灾后重建纳入当地灾后重建方案。科学规划农村供水工程布局,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指导其他未受灾地区未雨绸缪,实时掌握雨情、汛情、险情、灾情信息,及时研判农村供水工程受洪涝灾害风险;摸清应急供水物资底数,足量储备洗井设备、管材、消毒药剂、储水装置等,提前培训抢修人员,做好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加强技术指导。印发《关于做好应对洪涝灾害
2023年8月9日
其他

松花江发生2023年第1号洪水

受上游来水影响,松花江下游干流佳木斯水文站8月7日20时水位已涨至警戒水位(79.30米),且仍在上涨。依据水利部《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编号为“松花江2023年第1号洪水”。水利部要求相关地区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洪水预警,切实做好堤防巡查防守和险情抢护,提前转移受威胁区人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目前,水利部维持对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洪水防御Ⅲ级应急响应,共有3个工作组在吉林、黑龙江协助指导洪水防御工作。来源: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
2023年8月7日
其他

水利部将东北地区洪水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受8月2日以来强降雨影响,松花江干流右岸支流拉林河、牡丹江上游相继出现超警以上洪水。预计拉林河、牡丹江下游干流将相继发生超保洪水,其中拉林河下游干流控制站蔡家沟水文站可能于8日前后出现6300立方米每秒左右的洪峰流量,洪峰水位可能超过保证水位2.10米左右;牡丹江下游干流控制站长江屯水文站可能于7日前后出现7500立方米每秒左右的洪峰流量,洪峰水位可能超过保证水位0.80米左右。根据《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水利部决定8月6日10时将针对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的洪水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要求有关省区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滚动开展雨水情预测预报,强化会商研判,科学实施水工程防洪调度,充分运用水库拦洪削峰错峰,加强堤防巡查抢护,抓好水库安全度汛、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来源: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
2023年8月6日
其他

海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

受7月28日以来强降雨影响,海河流域北三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南运河5大水系有21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6条河流超保、8条河流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经初步分析,永定河、大清河及子牙河均发生较大及以上洪水,其中大清河和子牙河发生大洪水,依据水利部《全国流域性洪水划分规定(试行)》,初步判定海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来源: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
2023年8月3日
其他

先期通水目标达成!这一重大水利工程实现长江黄河在关中握手

7月16日,历经十余年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成功实现先期通水,汉江清流穿越秦岭润泽秦川大地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引汉济渭工程平面布置图本次通水从引汉济渭年供水能力5亿立方米的三河口水库取水,经过秦岭输水隧洞,自流12个小时进入黄池沟配水枢纽。通过黑河供水连通洞进入黑河金盆水库西安供水管线,实现引汉济渭工程向西安先期供水。先期通水标志着引汉济渭工程取得决定性成功,实现了长江和黄河在关中大地握手。“引汉济渭工程的先期通水,构建了陕西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网络格局,有利于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显著增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和供给能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民在采访中如是说,“加快完善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就需要引汉济渭工程等大规模水利工程体系充分发挥优势和综合效益,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河口水利枢纽引汉济渭工程是破解陕西省水资源瓶颈制约、实现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的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五纵十横”陕西水网的重要干线,是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确定的南北输水骨干通道,也是陕西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水利民生工程。工程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从陕南汉江流域调水至关中渭河流域,解决西安、咸阳、渭南、杨凌等4个重点城市,西咸新区5个新城,渭河两岸长安区、临潼区、兴平市、富平县等11个县城以及渭北工业园区生活与工业用水需求,受水区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1411万人,可支撑受水区内1.1万亿元GDP,新增5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用水。同时,可有效改变关中超采地下水、挤占生态水的状况,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防止城市环境地质灾害;可増加渭河入黄河水量年均6至7亿立方米,通过水权置换,为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从黄河干流取水提供用水指标,保障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构建陕西水网、实现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保障水安全、改善渭河水生态环境、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池沟配水枢纽引汉济渭工程由调水工程(一期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组成,总投资约516亿元。调水工程(一期工程)被列入“十三五”期间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2011年7月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复,2015年4月初步设计获批后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建设内容包括黄金峡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利枢纽和98.3公里的秦岭输水隧洞。黄金峡水利枢纽于2023年7月9日实现下闸蓄水,电站泵站正在抓紧安装调试,计划年内投运;三河口水利枢纽于2021年2月实现下闸蓄水,12月电站投产发电,累计发电上网1.61亿度;秦岭输水隧洞于2022年2月22日实现全线安全精准贯通,2023年6月通过通水阶段验收,具备通水条件。黄金峡水利枢纽输配水工程(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分布于渭河两岸,由黄池沟配水枢纽和343.5公里的南北干线组成。二期工程于2021年6月17日全面开工,黄池沟配水枢纽已建成,与黑河西安供水管线连接,已投入使用;南北干线计划2026年全面建成投运。三期工程可研报告已通过陕西省水利厅技术审查,计划本年内完成可研、初设审批。在引汉济渭工程建设中,陕西省引汉济渭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发挥引汉济渭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秦创原引汉济渭研究中心等科创平台作用,聚焦“卡脖子”关键技术,联合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攻关项目130多项,攻克隧洞超硬岩掘进、强岩爆预测防治、超长距离通风与贯通测量以及大坝混凝土温控防裂、洪水预警预报、高扬程大流量离心泵选型等技术难关,申请专利116项,获专利授权72项、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32项,编撰著作7部,牵头编制各类标准12项,先后荣获大禹水利科技进步奖、中国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有力有效促进了工程建设。坚守安全底线,强化质量管控,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推行质量终身责任制,未发生一般等级及以上安全质量事故,单元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持续稳定在80%以上。践行绿色环保理念,按照“三同时”原则,严格落实环水保措施,加强全过程监管,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打造生态文明示范项目。高度重视移民安置,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按照移民规划,高质量完成移民搬迁和专项建设任务,努力做到近万名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秦岭输水隧洞内景
2023年7月16日
其他

水利部全力做好暴雨洪水防御工作

5月5日以来,我国江南大部、华南北部、西南东北部等地出现强降雨,累积最大点雨量江西抚州三源406毫米、福建南平邵武313毫米。受强降雨影响,江西、福建等地21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3条河流超保,2条中小河流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我国3月24日入汛以来,江河汛情总体平稳,南方部分地区发生暴雨洪水,汛情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降水量总体略偏多。全国面平均降水量7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6%,其中西北东部、华北大部、黄淮、江淮北部及湖北东北部等地偏多5成至2倍,西南南部、华南西部、江南东北部、东北中部西部及新疆中北部和西部等地偏少3~9成。二是大江大河水位总体偏低。当前,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较常年同期偏低1.52~2.77米,黄河中下游干流水位偏低0.93~4.27米,珠江流域西江、北江、东江水位偏低3.07~4.27米。三是部分中小河流超警。局地强降雨造成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等6省(自治区)50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较近三年同期偏多8成。今年以来,水利部先后召开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和水库安全度汛会议,指导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太湖流域召开防总工作会议,全面部署重点工作。派出由部领导带队的检查组赴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工程检查水旱灾害防御准备工作。公布全国726座大型水库大坝安全责任人名单,对3400多名地方水旱灾害防御行政首长进行培训。指导督促各地加快水毁防洪工程设施修复,目前全国修复率已达92%,其中南方地区除个别项目正在收尾外其余全部完成修复;全面排查整治水库泄洪设施、堤防工程、山洪灾害等风险隐患,畅通河道行洪通道,做好蓄滞洪区运用准备。组织修订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各类方案预案,以历史典型洪水为背景,逐流域开展防洪调度模拟演练。入汛后,迅即全面进入防汛值班状态,启动汛期工作机制。针对近期南方地区的暴雨洪水,水利部密切监视雨水情变化,加强监测预报预警,滚动会商研判,以“一省一单”形式向预报降雨较大的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发出通知部署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水库安全度汛、堤防巡查防守等工作。特别是江西等地发生暴雨洪水和突发险情,水利部及时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暴雨洪水防范应对、水工程调度和险情处置工作。来源: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
2023年5月7日
其他

小小白蚁要小心!

4月17日至19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赴湖北省长江干支流堤防河北省卫运河堤防就白蚁等害堤动物防治工作调研他强调要高度重视白蚁等害堤动物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提高防治工作能力和水平确保河道堤防和水库大坝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水利部印发通知部署白蚁等害堤动物隐患应急整治工作要求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做好白蚁等害堤动物隐患应急整治工作严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害堤动物——白蚁学习水利工程白蚁危害等级判定及检查方法白蚁的危害白蚁是南方地区最主要的害堤动物之一,其在土中建立巢穴,在临近水源且有适宜食物的温湿地带栖息繁殖。白蚁危害具有隐蔽性、反复性和长期性,由于其在水利工程主体中筑巢繁殖,修筑四通八达的蚁道,极易导致工程渗漏、跌窝等险情,严重的甚至造成垮坝、崩堤等事故,是影响水库大坝、堤防等水利工程安全的重大生物隐患。堤坝白蚁检测方法对我国水库堤坝造成危害的主要白蚁种类是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分属土白蚁属和大白蚁属。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白蚁防治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采取具体的防治措施前,需先对白蚁危害的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明确白蚁种类、危害范围和危害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白蚁防治方案,采取有效的白蚁防治措施,从而达到最高效的防治效果。►目前蚁情检查主要依靠人工通过表面迹象查找判定白蚁危害程度及部位,或者通过安装白蚁引诱监测装置,通过定期检查掌握白蚁危害动态。►
2023年4月25日
其他

2022—2023年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工作圆满完成

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近日,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珠江委”)组织实施的2022—2023年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圆满结束,调度期共实施了8次应急补水调度,累计向澳门和珠海供水1.54亿立方米。自2005年启动水量调度以来,连续19年确保了澳门、珠海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供水安全。2022年10月以来,受流域降雨、江河来水持续偏少影响,西江流域遭遇特枯水年,为1950年以来历史第2枯,导致河口咸潮上溯偏强,西北江三角洲澳门、珠海、中山等地供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珠江河口磨刀门水道咸潮最远上溯约53公里,珠海、中山等地主要取水口含氯度超标时间较常年偏早1—2个月;珠海主力取水泵站平岗泵站枯水期平均取淡几率为2005年有咸情监测记录以来最低。受咸潮影响,澳门、珠海本地水源储备一度快速消耗至仅剩20余天正常用水需求,中山市坦洲镇供水水库蓄水严重不足;长洲水利枢纽船闸多次出现船舶滞航,最高峰时期滞航多达近2300艘次;发电、生态等多方用水矛盾突出,协调难度大,用水压力陡增。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珠江委坚持“预”字当先、“实”字托底,提前部署、科学谋划,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强化流域统一调度,主汛期统筹考虑防洪和供水安全,珠江“22·6”洪水期间科学调度西江、北江水库群拦蓄洪水126亿立方米,后汛期及时实施西江骨干水库汛末蓄水共拦蓄水量15亿立方米,为枯水期储备了关键水源。同时有序推进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加强与广东省水利厅联合会商,督促指导珠海、中山等本地水库群蓄水工作,增加淡水水源储备。进入枯水期后,面对严峻的供水安全保障形势,珠江委从流域全局着眼,会同广东、广西水利厅和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先后组织实施8次压咸补淡应急补水调度,累计下达64道调度指令,调度历时长,次数多。西江、北江骨干水库群集中向下游补水76亿立方米,其中将西江梧州站平均流量提高近5成,有效压制了珠江河口咸潮,磨刀门水道咸界最多下移约41公里,有效提高了珠海、中山等地主要取水口的取淡几率,尤其是在春节、元宵等供水关键时期,经科学有效调度,珠海各供水水库均止耗回蓄,中山西灌渠连续多日可开闸置换优质淡水,调度成效显著。2022—2023年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期间,累计向澳门和珠海供水1.54亿立方米,其中向澳门供优质淡水0.44亿立方米。同时,最大程度兼顾了电力、航运部门等用水需求,极大缓解了长洲水利枢纽滞航情况,单次调度期内最多纾解船只1100余艘次,保障了西江“黄金水道”航运畅通;改善了河道水环境和水生态,实现了多方共赢。目前,我国南方已进入汛期,珠江委将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加强值班值守,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工情,强化“四预”措施,科学调度水工程,牢牢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来源: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李国英出席联合国水大会系列主题边会

当地时间3月22日至24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先后出席由有关国际组织主办的联合国水大会主题边会并致辞。李国英出席“面向2030议程的国家水路线图”边会在“面向2030议程的国家水路线图”边会上,李国英指出,中国特殊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决定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中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水利对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全国灌溉面积达到6960万公顷,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近十年在粮食产量连年丰收的情况下,农业灌溉用水基本实现“零增长”。全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中国依靠自身力量,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李国英出席“平衡保护与发展——水与乡村振兴”边会在“平衡保护与发展——水与乡村振兴”边会上,李国英指出,中国致力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统筹推进农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李国英出席“为人类和地球打造韧性河流和健康海岸:一种流域综合管理方法”边会在“为人类和地球打造韧性河流和健康海岸:一种流域综合管理方法”边会上,李国英指出,中国致力于推进流域统一治理管理,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七大流域设立流域管理机构,国家出台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法律,国家批准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规划、防洪规划,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生态保护,建设数字孪生流域,一体提升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李国英出席“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经济—生态纽带关系:纽约—北京—巴厘路线图”边会在“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经济—生态纽带关系:纽约—北京—巴厘路线图”边会上,李国英指出,水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也是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最为直接的敏感性资源。中国围绕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健全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加强河湖保护治理,处理好水资源—经济—生态纽带关系。李国英出席“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加强区域合作,推动落实全球可持续发展涉水目标,践行联合国水十年倡议”边会在“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加强区域合作,推动落实全球可持续发展涉水目标,践行联合国水十年倡议”边会上,李国英指出,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是中国与欧洲国家在水领域的一项重要合作平台,双方拥有坚实深厚的合作基础、务实灵活的合作机制、专业奉献的合作团队,先后举办9次部长级高层对话会、发布5次部长级联合宣言,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交流研讨与合作项目,成为深化区域间水资源国际合作的良好范本,为全球水治理贡献了智慧良策、积累了宝贵经验。李国英在系列边会上强调,中国水利部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加快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在保障国家水安全方面采取更多有力有效措施。中国水利部期待与各国水利部门和国际组织一道,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引领下,进一步加强水治理政策、经验、技术、人才交流合作,为推进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贡献更多力量。联合国副秘书长李军华、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曲星,世界水理事会主席福勋、亚洲开发银行管理总干事严友钟,荷兰气候特使帕尔梅、葡萄牙环境与气候行动部秘书长卡瓦霍等外方代表分别出席有关边会并致辞,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上述边会并作报告。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水利部印发母亲河复苏行动河湖名单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水利部近日印发《母亲河复苏行动河湖名单(2022—2025年)》,推进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水利部聚焦河道断流、湖泊萎缩干涸两大问题,在组织全面排查断流河流、萎缩干涸湖泊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河湖生态环境修复的紧迫性和可行性,从各地的母亲河做起,将永定河、潮白河、白洋淀、西辽河、黑河、石羊河等88条(个)河湖纳入2022—2025年母亲河复苏行动河湖名单,其中河流78条、湖泊10个,跨省河流14条、省内河湖74条(个),涉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年来,水利部推进华北地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永定河两度实现865公里河道全线通水,白洋淀生态水位达标率100%,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好评,也为母亲河复苏行动积累了宝贵经验。水利部通知要求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母亲河复苏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母亲河复苏行动“一河(湖)一策”方案编制工作。“一河(湖)一策”方案要坚持以流域为单元,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上地下,科学设定河湖复苏目标指标,细化主要任务、重点措施、进度安排,明确实施主体、组织分工、管理措施和保障措施。水利部要求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完善监测体系,优化监测方式,加强动态监测,做好河流生态流量、湖泊生态水位、河道外取用水、关键断面过流状况、地下水位变化、河湖水质、水生态变化等情况的动态监测与评估,动态掌握母亲河治理修复情况。要求流域管理机构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流域内、区域内母亲河复苏行动的组织实施进行协调、指导和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典型案例评选和推广宣传,鼓励与引导社会公众发挥监督作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母亲河复苏行动。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母亲河复苏行动河湖名单(2022—2025年)》来源: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我国今日进入汛期 水利部安排部署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3月21—24日,我国南方出现强降雨过程,连续3日累积雨量50毫米以上雨区的覆盖面积达37.1万平方公里,最大点雨量江西南昌南矶194毫米。依据水利部《我国入汛日期确定办法》中的入汛标准,今日(3月24日)进入汛期,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4月1日)偏早8天。据预测,今年汛期区域性、阶段性旱涝重于常年,极端水旱灾害事件多发。黄河中下游、海河流域、松辽流域、珠江流域等汛情偏重,江淮、江南等地可能发生阶段性干旱。3月24日,水利部召开防汛会商会,分析研判入汛形势,安排部署防御重点工作,要求各地水利部门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防御目标,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筑牢抵御水旱灾害防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迅速进入值班值守状态。水利部自今日起24小时防汛值班值守,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地方水利部门按照相关规定进入防汛工作状态,做好重要防御信息、突发险情灾情报送等各项工作。二是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滚动监测雨情水情发展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直达防御一线。三是紧盯防御重点环节。加强水库、堤防等安全监测,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确保中小型水库度汛安全。四是充分做好防汛准备。加快推进汛前检查、方案预案修订、防洪调度演练、山洪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蓄滞洪区运用准备、水毁工程修复等各项工作,打有准备之仗、有把握之仗。五是加强宣传教育。主动发布汛情及防御工作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强化科普宣传,引导公众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为水旱灾害防御营造良好氛围。来源: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水利部组织开展“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 携手共护母亲河”主题活动

3月22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到来之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即将实施之际,水利部在山东省东营市组织开展“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李国英在2023年联合国水大会全体会议上作一般性辩论发言

李国英在2023年联合国水大会全体会议上作一般性辩论发言当地时间3月22日,联合国水大会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水利部部长李国英率中国水利代表团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在全体会议上作一般性辩论发言。李国英指出,中国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是因地制宜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工程规范化建设,农村供水工程网络覆盖所有农村人口,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到8900亿立方米,可有效应对大旱之年的水资源危机。二是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2022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5年降低了33.4%和50.3%,中国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保障了全球近20%的人口用水,创造了全球18%以上的经济总量。三是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全国120万名河长、湖长上岗履职,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有人管护,加快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越来越多的流域重现生机。四是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水治理水保障能力。李国英基于中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的实践和经验在本次大会上提出四点倡议:一是保障人人享有安全饮水的基本权利,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对处于贫困、干旱、偏僻乡村的居民而言,获取这种权利仅靠个人努力而不能及,各国政府、社会组织乃至国际社会要提供公平获取这种基本权利的支持和帮助。二是充分认识淡水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替代性,这种属性要求地球村居民共同履行可持续利用淡水资源的义务和责任,积极推动和实现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和水平。三是尊重自然界河流生存的基本权利,把河流视作生命体,建构河流伦理,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四是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加剧的挑战,充分发挥联合国机构作用,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智库、社会组织等发挥各自优势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交流合作平台,凝聚应对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的智慧和力量。李国英表示,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在习近平总书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引领下,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共同谱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水新篇章。联合国水大会是近50年来联合国召开的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涉水专题会议,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约6千人参加此次会议。194名国家领导人、水资源主管部门部长、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机构代表在大会上发言。大会期间将举办6场全体会议、5场互动对话会议及200多场边会,全面审查联合国“水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行动十年目标中期执行情况。会议将凝聚全球政治共识,通过《水行动议程》,推动加快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2023年联合国水大会开幕式
2023年3月23日
其他

“世界水日”永定河再次迎来全线流动

2023年3月22日,“世界水日”当天、“中国水周”首日,天津市屈家店水利枢纽于当日12时开闸放水,永定河865公里河道再次迎来春季全线流动,较2022年提前51天。永定河是首都北京的母亲河,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生态廊道,也是国家水网建设骨干水资源配置通道。近年来,水利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立足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立足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强化永定河水量统一调度,坚定不移恢复永定河健康生命。在2021年、2022年实现永定河三次全线流动基础上,2023年力争实现全年全线有水,维持全线流动100—120天。为确保目标实现,水利部科学谋划、系统推进2023年度永定河水量调度工作。1月初,水利部印发了永定河年度水量调度计划。2月初,永定河部分封冻河段冰面逐渐消融,水利部会同相关单位,强化融冰期水量调度管理,春季生态补水与永定河融冰开河安全有序衔接,为实现年度调度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水利部将组织海河水利委员会等有关单位,强化统筹协调,进一步细化调度安排,优化调度方式,科学精准调控河道过流流量,利用有限水资源实现全年全线有水目标。来源:水利部调水管理司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李国英出席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第九次年度高层对话会

李国英出席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第九次年度高层对话会当地时间3月21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出席在美国纽约欧盟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驻地举办的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第九次年度高层对话会并致辞。李国英指出,在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建立十周年暨联合国水大会开幕之际举办本次会议,具有承前启后、开拓未来的重要意义。水资源合作是中欧合作重要组成部分。十年来,中欧双方在水领域开展了全方位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李国英指出,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水资源安全保障形势日益严峻,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而紧迫的使命。李国英对未来中欧水资源交流与合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深化水治理政策交流与合作。中方将坚定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扎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中方愿与欧方深入开展多领域、多层次水治理政策交流,分享借鉴应对气候变化、防洪减灾、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流域系统治理等方面的理念、政策和经验,推动对话合作取得更多成果;二是强化水治理技术交流与合作。中方致力于发挥先进适用技术对保障水安全的重要支撑作用,提升水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中方愿与欧方开展更广泛的水利科技交流、人员互访、人才培养和合作研究,加强在应对极端天气、河湖生态修复与保护、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地下水基础研究和监测回补、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等领域的科技合作;三是携手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中方愿与欧方一道,更好发挥中欧水资源合作在全球水治理合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李国英强调,中欧双方应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引领下,不断提升水资源交流平台功能和水平,共同寻找变革性措施,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水挑战作出更多贡献。本次高层对话会主题为“推进中欧水资源合作,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舒伊察致辞,欧盟有关国家高级官员发言,有关各方共同签署了联合宣言。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人民日报》发表李国英部长署名文章: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

携手共护母亲河——写在黄河保护法施行和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之际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水利部召开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工作推进会

3月20日,水利部在京召开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工作推进会,通报数字孪生灌区进展、解读技术指南,交流经验做法,明确工作要求和重点任务,进一步推进先行先试工作。会议指出,数字孪生灌区是智慧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灌区的重要标志,也是新阶段灌区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开展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灌区现代化的内生需求。会议强调,数字孪生灌区建设需要统筹谋划,稳步推进。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把握建设要求和任务。围绕信息感知、资源共享、决策支持、泛在服务等体系构建,按照提高灌区“四预”能力的要求,加强灌区数字化、监控自动化、调度智能化建设。到2025年底前,探索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数字孪生灌区建设的技术、方法、产品以及体制机制模式,带动引领全国数字孪生灌区建设。会议要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以地方投入为主,多措并举落实建设和运维资金,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牛鼻子”,吸引社会资本,两手发力确保建设资金需求;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充分发挥专家作用进行跟踪指导,强化对共性需求的研究,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四是抓好组织实施,抓紧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积极引入“揭榜挂帅”机制;五是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确保各项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及时总结提炼经验做法,边试边用边完善。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山东、宁夏两省(自治区),山西大禹渡、江苏高邮、安徽淠史杭、陕西东雷四处灌区作交流发言。水利部总工程师,机关有关司局和部分在京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流域管理机构、京外有关直属单位、开展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分管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会。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水利部组织开展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工作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决策部署,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等多渠道投入灌区建设与管护,进一步提升灌区支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力,水利部决定开展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要求如下。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按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等要求,坚持有利于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有利于灌区可持续发展和良性运行、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化灌区建设、总体不增加农民种粮负担的原则,以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抓手,科学分类,精准施策,试点先行,示范推广,通过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和投融资方式,“两手发力”建成一批“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二、试点范围和目标分别以灌区、县(市、区)为单元开展试点,通过2—3年左右时间,达到以下目标:——试点灌区。区分建设时间(新建灌区、新改造灌区、老灌区)、取水方式(自流灌区、提水灌区、机井灌区)、作物种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选择典型灌区,设计灌区建设路径,实施不同政策供给,基本建成“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新建灌区要切实落实“先建机制、后建工程”要求,确保工程建成、机制落地。——试点县(市、区)。全面落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各项机制,区分不同类型工程特点和作物种植结构,形成科学精准、有利于“两手发力”的政策供给体系,建立相应的投融资平台,形成政府、企业及用水户广泛参与的机制,整县推进,全面提升灌排工程建设和管护水平,实现专业化、社会化、标准化管理,分类建设一批现代化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高度重视,总结凝练不同类型地区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的经验做法,以省、市为单元出台文件政策,整省或整市推进。条件具备时鼓励申报试点省、试点市。三、试点任务(一)进一步夯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各项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确保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建立农业用水权制度,因地制宜开展水权交易。建立精准补贴机制,重点补贴种粮农民定额内用水水费。完善节水奖励机制,多渠道落实奖补资金。参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水价政策,建立“准许成本+合理收益”的水价机制。井灌区水价应高于当地地表水,促进地下水采补平衡。(二)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设施完善。统筹灌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从水源到田间完整的高标准灌排工程体系,设施状况明显改善,工程完好率达到90%以上;灌排能力显著提高,达到设计保证率以上水平。节水高效。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骨干工程计量率达到90%以上,供用水断面实现全部计量;因地制宜推广管道输水技术;井灌区全面实现管灌、喷灌或微灌;节水灌溉面积达到80%以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明显高于同类灌区平均水平。管理科学。灌区实现专业化、社会化、标准化管理,用水户参与,达到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评价标准;大中型灌区管理机构精简高效,“两费”落实到位,新建灌区万亩管理人员不超过2人;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备,建成高效实用的业务应用平台,应用服务覆盖90%以上区域,基本实现管理数字化、监控自动化、调度智能化。生态良好。建立灌区良性生态系统,灌区工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渠道生态显著改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强,灌溉与排水水质达标,灌区水环境、水生态明显改善。(三)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灌区建设管护资金筹措渠道,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统筹整合相关资金和资源,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多渠道落实灌区建设和运行管护资金。建立健全政银企合作机制,充分用好各类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产品和金融支持水利优惠政策,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金融信贷资金。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完善政策供给体系,采取多种方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灌区建设管护。对社会资本投资的试点项目,实行一项目一策,结合落实农业水价政策,综合运用购买服务、特许经营、财政支持、金融优惠等措施,保障社会资本合理收益。四、申报条件申报试点应具有较好的改革基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快,灌区建设和管护水平高,相关部门通力协作,资金投入有保障,干部群众参与改革积极性高,所属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具体如下:(一)试点灌区。初步建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各项机制。灌区管理机构健全,工程基础良好,“两费”落实率高,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新建灌区和新改造灌区能通过“两手发力”多渠道落实投资。优先选择已纳入“十四五”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方案、开展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灌区。(二)试点县(市、区)。已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耕地灌溉面积占应改面积的80%以上,相关政策、机制基本健全,落实专项奖补资金。县域内灌排工程布局合理、基本配套、标准较高,与高标准农田有机衔接,管护组织基本健全,管护经费基本有保障,有较好的专业化、社会化、标准化管理基础。优先选择具备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条件的县。五、工作安排(一)地方申报。申报试点的灌区管理单位、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分别组织编制试点实施方案(提纲见附件),报经本级地方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择优报送水利部,抄送相关流域管理机构。拟纳入第一批试点的,应于3月31日前报送。(二)部级遴选。水利部组织专家对试点实施方案进行评审,择优确定试点名单。(三)组织实施。试点灌区、试点县(市、区)根据实施方案,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各项试点任务。(四)总结推广。水利部适时开展试点总结评估,指导地方组织验收。及时总结提炼试点成功经验做法,加强宣传推广。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试点灌区、试点县(市、区)本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要素保障,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完成试点任务。(二)加大政策支持。水利部通过现有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等渠道对试点倾斜支持。试点灌区、试点县(市、区)本级政府要积极出台支持试点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整合相关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试点。(三)强化跟踪指导。水利部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抓点到底,全过程跟踪,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流域管理机构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本区域试点的跟踪指导。(四)加强监管。各地要注重试点工作实效,力戒形式主义,严禁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做好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的前期论证,推动规范发展、阳光运行,严防隐性债务风险。附件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参考提纲)一、概况基本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水利工程现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等。二、总体思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试点目标、主要任务。三、工程建设方案总体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标准等。四、改革措施从农业水价形成、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灌区建设和运行管护、用水管理、投融资等机制方面提出适合灌区、县(市、区)特点的政策供给体系。引入金融和社会资本的说明具体方案。五、费用概算与资金筹措试点所需资金测算、构成及筹措渠道。六、实施安排明确各项改革措施及工程建设各阶段时间节点。七、效益分析对试点实施后各方面效益进行预测分析。八、保障措施组织、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保障措施。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全文如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重要意义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必然要求,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是应对新时代新征程前进路上的风浪考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是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回答“六个如何始终”的现实需要,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二、总体要求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和把握,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必须坚持攻坚克难,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勇于涉险滩、破难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情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三、调研内容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各级党委(党组)要立足职能职责,围绕做好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突出重点、直击要害,结合实际确定调研内容。主要是12个方面。1.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2.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扩大国内需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吸引和利用外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3.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生产、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等安全,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中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4.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5.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大问题,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建设法治社会等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6.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新闻舆论引导、网络综合治理中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7.推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中的重大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8.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9.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方面的差距和不足,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中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10.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大问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短板,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和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11.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够强,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不担当不作为,应对“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和防范化解风险能力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等重点问题。12.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长期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四、方法步骤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分为6个步骤。(一)提高认识。各级党委(党组)要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读书班等,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二)制定方案。各级党委(党组)要围绕调研内容,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研究制定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案,明确调研的项目课题、方式方法和工作要求等,统筹安排、合理确定调研的时间、地点、人员。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主持制定方案。(三)开展调研。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每人牵头1个课题开展调研,同时,针对相关领域或工作中最突出的难点问题进行专项调研。要坚持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调查、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要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掌握实情、把脉问诊,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要转换角色、走进群众,了解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发现和查找工作中的差距不足。要结合典型案例,分析问题、剖析原因,举一反三采取改进措施。要加强督查调研,检查工作是否真正落实、问题是否真正解决。(四)深化研究。全面梳理汇总调研情况,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和科学决策。特别是对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问题、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以及难题积案和顽瘴痼疾等,要研究透彻、找准根源和症结。在此基础上,领导班子交流调研情况,研究对策措施,形成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确保每个问题都有务实管用的破解之策。(五)解决问题。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明确目标,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六)督查回访。各级党委(党组)要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加强对调研课题完成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领导干部要定期对调研对象和解决问题等事项进行回访,注意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五、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作出专门部署,科学精准做好方案设计、过程实施、监督问效等各个环节工作。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抓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调查研究的推进落实;班子其他成员各负其责,抓好分管领域和分管单位的调查研究工作。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调查研究,改进调研方法,以上率下、作出示范。(二)严明工作纪律。调查研究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轻车简从,厉行节约,不搞层层陪同。要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开展调研,防止嫌贫爱富式调研。要加强调研统筹,避免扎堆调研、多头调研、重复调研,不增加基层负担。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防止走过场、不深入。要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提出的对策建议不解决实际问题。对违反作风建设要求和廉洁自律规定的,要依规依纪严肃问责。(三)坚持统筹推进。对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对涉及多个地区或部门单位的问题,上下协同、整体推动解决。统筹当前和长远,发现总结调查研究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完善调查研究的长效机制,使调查研究成为党员、干部的经常性工作,在全党蔚然成风、产生实效。(四)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党报、党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传播平台等,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大兴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大兴调查研究的具体举措、实际成效,凝聚起大兴调查研究的共识和力量,营造浓厚氛围。来源:新华社
2023年3月19日
其他

2023年联合国水大会即将召开

2023年联合国水大会将于3月22—24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中国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会。本次大会是近50年来联合国层面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涉水专题会议,大会将全面审查联合国“水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行动十年目标中期执行情况,推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6等涉水目标。2023年联合国水大会由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和荷兰王国联合主办,主要日程包括开闭幕式、全体会议、互动对话会、边会等活动,会议成果将提交给2023年9月召开的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大会互动对话会包括五个主题,分别为“水与健康”“水与可持续发展”“水与气候、韧性和环境”“水与合作”“水行动十年”。其中,“水与可持续发展”互动对话会将由中国与欧盟共同主持。大会还将举办数百场边会,中方拟在大会期间与合作伙伴共同牵头主办“平衡保护与发展——水与乡村振兴”边会等多场边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水利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深入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涉水目标,同各方开展水资源合作,参与全球水治理,为全球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和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更加深入参与全球水治理进程,践行全球发展倡议,中国水利部牵头组织中国政府代表团,积极参与2023年联合国水大会各项筹备进程,同时将充分利用联合国平台讲好中国治水故事,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水危机、推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中国智慧和经验。联合国“水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行动十年高级别会议由塔吉克斯坦政府和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联合国水机制等共同主办,旨在动员各国政府、联合国机构、国际组织和民间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国际行动十年计划,增进国际社会对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6的关注,全面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涉水目标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6是:为所有人提供水和环境卫生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本次联合国水大会将促进各国审查和评估在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6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所面临的差距和限制,努力提高人们对全球水危机的认识,共同寻找变革性措施,解决水危机背后的全球问题,以实现国际商定的与水有关的目标和指标。来源: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
2023年3月19日
其他

水利部发布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画

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3年“世界水日”主题为“Accelerating
2023年3月19日
其他

总投资42.05亿元!又一重大水利工程今日开工

3月18日,宁夏贺兰山东麓防洪治理工程在银川市西夏区高个子沟开工。该工程纳入水利部2023年全国重点推进的重大水利工程,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一项重大基础性、战略性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发展工程。工程总投资42.05亿元,通过新建加固导洪堤86处133公里、治理泄洪排洪沟道95条502公里、新建改造拦洪库24座、构建防洪“四预”系统等,完善集“导、拦、滞、蓄、泄”为一体的防洪工程体系,切实提高区域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有效保障沿线4市、11个县(区)、379万人民群众以及工矿企业和产业发展安全,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宁夏水利厅负责人表示,将坚持“抓发展必须抓项目,抓投资就是抓发展”,发扬“严细深实勤俭廉+快”的工作作风,坚定不移“落实+干”,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抓工程建设黄金期,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开足马力加快进度,以水利建设加速度助力扩大有效投资上台阶,把工程建成经得起历史检验、人民检阅的优质工程,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
2023年3月18日
其他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17日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宣布国务院领导同志分工和国务院机构设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国务院工作规则》,对政府工作作出部署。李强强调,要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新华社记者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黄河封冻河段全线开河 2022—2023年度防凌工作顺利结束

3月16日,黄河内蒙古河段全线开河,凌汛洪水安全进入万家寨水库,标志着黄河2022—2023年度防凌工作顺利结束。本年度黄河凌情总体平稳,全河未发生凌汛灾害。2022年11月29日,黄河内蒙古三湖河口河段首次出现流凌,11月30日内蒙古三湖河口水文断面附近出现首封。至2023年1月30日全河达到最大封河长度985.69千米。2月初,受气温回升影响,封冻河段开始解冻开河,至3月16日全线开河,凌汛期历时108天,开河日期较常年偏早9天。水利部高度重视黄河防凌工作。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多次召开专题会商会,视频连线部署黄河防凌工作。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在防凌关键期带队赴宁夏、内蒙古防凌一线检查指导。水利部密切关注天气、水情、冰情、河情、工情“五情”,指导督促黄委和有关部门采取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视及地面巡测等“天空地”立体监测手段,准确预报主要水文站流凌、封河、开河日期。科学调度骨干工程,精准调控刘家峡、海勃湾、万家寨等水库确保行凌顺畅、凌情平稳,同时兼顾洪水资源综合利用;及时调度启用河套灌区及乌梁素海、乌兰布和、杭锦淖尔和小白河应急分洪区分凌,累计分凌2.72亿立方米。督促指导内蒙古、宁夏等沿黄地方政府和水利部门加强对薄弱堤段和易出现冰坝河段的巡查检查,加强涉河工程项目监管,及时拆除跨河浮桥等行凌障碍,前置抢险力量、物资、设备,落实滩区群众避险措施,确保人员安全。沿黄有关省(自治区)、水库管理单位和电力调度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形成强大防凌合力,实现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黄河干支流堤防不决口”的黄河防凌目标。延伸阅读本年度黄河凌汛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气温整体偏高,冷暖起伏大。上游宁蒙河段和下游河段整体气温较常年均偏高,除2022年12月气温较常年偏低外,凌汛期其他月份气温均较常年偏高。二是首凌日期偏晚,流凌封河发展快,首封日期略偏早。本年度首凌日期较常年偏晚9天,首封日期较常年偏早3天,流凌至封河仅间隔一天,为有资料记录以来最快。三是冰下过流能力较好,槽蓄水增量偏小。头道拐水文站小流量过程仅持续7天,较常年偏短18天,巴彦高勒至头道拐河段最大槽蓄水增量6.2亿立方米,较多年均值偏少3.9亿立方米。四是封河长度偏长,部分河段冰层偏厚。宁蒙河段最大封河长度为862千米,较多年均值偏长76千米,内蒙古河段固定冰情巡测断面平均冰厚0.63米,为2002年以来最厚,较2002年以来均值偏厚0.11米。五是开河偏早,开河凌峰较小。开河期气温整体偏高,开河速度较快,石嘴山、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水文断面开通日期分别较常年偏早5天、11天、11天、6天;头道拐水文断面开河期最大流量950立方米每秒,较常年偏小54%。六是黄河下游出现两封两开过程,开河日期偏早。2022年12月17日黄河下游出现首次流凌,12月20日河口河段首次封河,2023年1月24日河口河段再次封河,2月6日全线开通,开河日期较常年偏早8天。来源: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全文)

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2023年3月15日,北京)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尊敬的各位政党领导人,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很高兴同大家相聚,探讨“现代化道路:政党的责任”这一重要命题。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面对这一系列的现代化之问,政党作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有责任作出回答。在这里,我愿谈几点看法。——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政党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努力实现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既增进当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不能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什么样的现代化最适合自己,本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发展中国家有权利也有能力基于自身国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尊重和支持各国人民对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我们要树立守正创新意识,保持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面对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政党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探索优化方法路径,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为现代化进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活力。要携手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不断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努力中推进人类社会现代化。——我们要弘扬立己达人精神,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人类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任何国家追求现代化,都应该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走在前面的国家应该真心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要坚持共享机遇、共创未来,共同做大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蛋糕”,努力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坚决反对通过打压遏制别国现代化来维护自身发展“特权”。——我们要保持奋发有为姿态,确保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通过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干出来。作为现代化事业的引领和推动力量,政党的价值理念、领导水平、治理能力、精神风貌、意志品质直接关系国家现代化的前途命运。自胜者强。政党要把自身建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踔厉奋发,勇毅笃行,超越自我,确保始终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应对好时代挑战、回答好时代命题、呼应好人民期盼,为不断推进现代化进程引领方向、凝聚力量。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经过数代人不懈努力,我们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我们将坚持正确的方向、正确的理论、正确的道路不动摇,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将始终把自身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发展繁荣。我们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随着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推进,我们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为世界提供更大规模的中国市场和中国需求。我们将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为缩小南北差距、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我们愿同各国政党一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全球发展倡议落地,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我们倡导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以团结精神和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世界不需要“新冷战”,打着民主旗号挑动分裂对抗,本身就是对民主精神的践踏,不得人心,贻害无穷。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国际正义力量的壮大,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我愿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我们要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我们要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要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加强政党交流合作,携手共行天下大道。我们愿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深化交往,不断扩大理念契合点、利益汇合点,以建立新型政党关系助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夯实完善全球政党伙伴关系助力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中国共产党愿继续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一道,开展治党治国经验交流,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上阔步前进。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征程难免遭遇坎坷,但前途终归光明。中国共产党愿同各方一道努力,让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事业汇聚成推动世界繁荣进步的时代洪流,在历史长河中滚滚向前、永续发展!谢谢大家!来源:新华社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李国英主持召开水利部部务会议

会议要求,要完善堤防、水闸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划定管理保护范围,明确管理对象,确定管理标准,落实管理责任,定期开展安全鉴定,加强检查监测,及时实施维修养护和除险加固,确保水利工程始终保持安全运行状态。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特稿|习近平:众望所归引领中国新征程

2023年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习近平全票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这是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新华社记者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
2023年3月14日
其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公布(附全文)

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2023年3月14日
其他

水利部召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4”重要讲话精神会议

3月14日,水利部召开会议,推动水利系统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14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关于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出席会议并讲话,部领导田学斌、王新哲、刘伟平、朱程清出席会议。李国英指出,习近平总书记“3·14”重要讲话,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治水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治水文化相结合,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形成了科学严谨、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治水理论体系,为新时代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要坚持不懈、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3·14”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常学常新、常学常悟、常学常用,确保水利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李国英强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要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总书记“3·14”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扎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优化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加快建设国家水网,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全面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推进华北等重点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提升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构建具有“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提升水利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能力。全面强化河湖长制,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健全两手发力工作框架体系,健全涉水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强化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等机制落地见效,提升水利治理能力和水平。
2023年3月14日
其他

水利部党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

3月13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党组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会议指出,今年全国两会是一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心任务,只争朝夕、团结奋斗,在新征程上作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水利业绩,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锚定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总体目标,加快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适度超前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水网,扎实做好农村水利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水利任务,着力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扎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水利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会议要求,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确保水利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要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一刻不停推进部属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2023年3月13日
其他

习近平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这次大会选举我继续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我对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表示衷心感谢!习近平说,这是我第三次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人民的信任,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也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以国家需要为使命,以人民利益为准绳,恪尽职守,竭诚奉献,绝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习近平说,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了无数辉煌,也经历过许多磨难。近代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受列强欺凌、四分五裂、战乱频繁、生灵涂炭之苦。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紧紧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百年奋斗,洗雪民族耻辱,中国人民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说,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在新征程上作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业绩,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应有贡献!习近平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习近平说,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不断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习近平说,我们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要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钢铁长城。习近平说,我们要扎实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统一大业。推进强国建设,离不开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积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裂活动,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习近平说,我们要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要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既用好全球市场和资源发展自己,又推动世界共同发展。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世界和平发展增加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习近平说,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推进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勇于自我革命,一刻不停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证。习近平说,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要只争朝夕,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持守正创新,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攻坚克难,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来源:新华社
2023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