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科研

其他

东南大学大医科平台葛丽芹/刘玲团队在《Small》发表医工交叉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东南大学江苏省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刘玲主任/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葛丽芹教授团队在材料科学权威期刊《Small》(IF:13.3)上发表了红外光激发的无药物穿甲微胶囊治疗股静脉血栓研究,文章题目为“NIR
3月28日 下午 6:16
其他

东南大学张永超教授及其合作者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关于中子星融合对类轴子粒子限制的重要成果

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32.101003来源:物理学院
3月25日 下午 7:18
其他

江苏省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邱海波/巢杰团队揭示远隔器官损伤新机制

16)上发表解析内皮源性细胞外囊泡介导的原发损伤导致远隔器官损伤新机制的原创性研究,文章题目为“Endothelial
3月21日 下午 5:40
其他

东南大学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在《Cell Report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东南大学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最新研究成果“Non-homogenous
3月20日 下午 10:17
其他

东南大学刘澄玉教授、李建清教授课题组在TPAMI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label)数据对模型精度的潜在影响这一普遍问题,提出了一种对特征层数据分布进行先验假设的损失函数构建方法,提升了对含有错误标签的数据集进行训练的学习效果。
3月19日 下午 5:43
其他

东南大学POCT课题组刘宏研究员与马标博士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仿生智能软体机器人最新研究成果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vs.202306129来源: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3月14日 下午 6:23
其他

东南大学李全团队在偏振光取向液晶弹性体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东南大学智能材料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化学化工学院李全团队提出了一项创新性的策略,成功实现了液晶弹性体的原位编程取向。相关成果以“In-situ
3月13日 下午 5:54
其他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亚原子级光辅助载流子传输机理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陶立课题组与孙正明/阮秋实团队合作揭示了光诱导质子传输机制对光化学电池稳定性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调节质子反应路径实现了具有长循环寿命的光辅助锌离子电池。相关成果以
3月7日 下午 6:55
其他

PNAS: 潘玉峰教授团队发现两类神经肽信号相反的响应社交隔离进而调节本能行为

本能行为是与生俱来的,但也会受到社交经历的调节。是否存在一套共通的调控机制介导社交经验对本能行为的调节?近日,东南大学生科院潘玉峰教授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研究论文“A
3月1日 下午 7:15
其他

东南大学居胜红教授团队在抗胶质瘤化学免疫治疗中取得新进展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Redox-responsive
3月1日 下午 7:15
其他

东南大学胡林峰教授课题组在金属离子输运动力学调控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胡林峰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多元离子纳米限域组装的策略,在水系电池的金属离子输运动力学调控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成果以《五氧化二钒薄层的多阳离子纳米限域诱导超快锌离子传输动力学及其水系电池应用》(“
2月22日 下午 8:17
其他

东南大学表面增强光谱研究课题组在等离激元诱导反应的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023)等国际期刊上。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3c04979来源:物理学院
2月21日 下午 5:01
其他

东南大学倪振华教授、吕俊鹏教授课题组在原子级相工程调控上取得新进展

近日,东南大学物理学院倪振华教授、吕俊鹏教授课题组利用原子簇密度和界面诱导的多重调控策略,通过理论结合实验,在二维碲烯(Te)材料中实现了原子级精准的相工程控制,相关成果以《相工程合成具有高开态电流密度的原子级碲单晶》“Phase-Engineered
2月20日 下午 7:48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东南大学姚红红教授团队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dg1323来源:医学院
2月19日 下午 4:32
其他

东南大学肖睿教授、骆治成教授团队在《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骆治成教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刘冲副研究员和埃因霍芬理工大学Alexandra
1月18日 下午 1:51
其他

东南大学POCT课题组刘宏、郝青研究员与中大医院童嘉毅主任合作在《ACS Nano》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POCT课题组刘宏、郝青研究员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童嘉毅主任合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CS
1月12日 下午 5:30
其他

东南大学施智祥教授、孙悦教授团队在《Matter》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东南大学博士生侯强、魏伟和周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施智祥教授和孙悦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matt.2023.11.014来源:物理学院
1月11日 下午 4:53
其他

东南大学王金兰教授、巨明刚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机器学习加速材料合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东南大学物理学院王金兰教授、巨明刚教授团队与浙江师范大学张毅教授实验团队合作,在机器学习加速二维钙钛矿材料合成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以“Universal
1月10日 下午 8:34
其他

东南大学张久洋教授课题组在高灵敏柔性电子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2104634等国际著名期刊。论文第一作者为彭燕博士;张久洋教授是论文的唯一通讯作者。该研究成果得到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无锡校区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73249,
1月5日 下午 6:33
其他

东南大学王金兰教授、马亮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扭角双层石墨烯可控生长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物理学院王金兰教授、马亮教授团队与化学化工学院孙岳明教授团队合作,基于材料多尺度模拟方法,在扭角石墨烯可控生长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成果以“Bi-Orientated
1月3日 下午 5:17
其他

东南大学王金兰教授课题组在光催化产生高附加值产物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CO2生产高附加值多碳产物是实现绿色能源可持续生产的重要途径,但受限于催化剂的转换效率仍较为低下。过渡金属氧化物因其相对较宽的带隙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来驱动缓慢反应的
2023年12月20日
其他

东南大学顾忠泽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顾忠泽教授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论文标题为“使用光子晶体对细胞力进行成像(Imaging
2023年12月14日
其他

东南大学梁高林课题组在《J. Am. Chem. Soc.》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1/jacs.3c10255来源: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2023年12月6日
其他

东南大学董帅课题组提出变铁性新概念

magnetoelectricity”(具有跷跷板型磁电行为的变铁性)为题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2023年11月30日
其他

东南大学逯学曾教授在《Science Advances》上报道超薄铁电和多铁材料薄膜研究成果

Kageyama教授,复旦大学向红军教授,东南大学董帅教授的支持。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126/sciadv.adi0138来源:物理学院
2023年11月29日
其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二届建筑领域发展规划战略研讨会在南京顺利召开

2023年11月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二届建筑领域发展规划战略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以下简称:基金委工材学部)作为指导单位,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单位,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协办。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彤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基金委工材学部王岐东常务副主任、基金委工程科学四处纪军处长、卿龙邦流动项目主任,东南大学吴刚常务副校长,刘加平院士、王建国院士、常青院士、吴志强院士、庄惟敏院士、段进院士,
2023年11月9日
其他

韩启德院士受邀在东南大学“六朝松”大师讲堂做学术报告

11月7日下午,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受邀来到东南大学大礼堂为师生做了题为《对当代医学发展的若干思考》的精彩学术报告,这是本年度东南大学“六朝松”大师讲堂重要系列讲座之一。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委、江苏省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岚,江苏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米其智,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黄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邱海波,相关院系领导,各学院师生、中大医院医生和外国留学生代表共1000余人聆听讲座,讲座由邱海波主持。邱海波首先代表东南大学对韩启德莅临讲学指导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他简要介绍了韩启德在心血管病基础研究、医学教育和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管理中所取得的杰出成就。韩启德追溯了科学技术催生和推动现代医学发展的历程,重点围绕医学技术发展、医学的社会属性、回归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医疗等十个当代医学发展中的前沿热点问题,深入剖析医学与技术、人文、社会的关系,透视医工交叉本质,呼吁医学回归初衷。他指出,人体作为复杂巨系统,决定了医学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未来要重视推动基于混沌理论开展复杂性研究,以进一步促进现代医学发展。全民健康水平主要由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决定,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应注意避免技术至上主义,要充分认识医学本身的科学技术属性和复杂的社会属性。应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以全民健康为目标,推进健康事业发展。韩启德认为,现代医学建筑在数理、化学和生命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同时兼有人文属性和社会属性。采用物理学和工程技术从器官层面提高诊治效果,仍是当下发展医学技术最有效的途径。虽然近年来人工智能等技术已在医学成像、药物研发、智慧医疗等领域显示出诱人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医学始终离不开情感关照和人文关怀,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无法完全替代医生。韩启德最后强调,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医学的根本目的是维系人类自身价值和保护人类自身生产能力,医学的初衷应回归以病人为中心。创造和提供有价值的医疗服务,已是21世纪世界各国医学发展的共同愿景。演讲最后,韩启德热情地回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并就如何培养医工交叉人才和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等师生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富有哲理地解答。他殷切勉励东南大学的医学生,要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优势,打好学业基础,守好做医生本行,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增进人类健康事业。讲座结束后,黄如向韩启德赠送了南华彝绣《六朝松》,表达师生们的崇高敬意。随后,在四牌楼校区礼东二楼报告厅举行韩启德来访东南大学座谈交流会。座谈会上,黄如对韩启德莅临我校讲学指导以及在学校百廿校庆上的致辞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学校科研创新、学科建设等方面情况,着重介绍了学校大医科建设的未来规划。韩启德充分肯定了东南大学所取得的成果,并围绕医学教育改革和医生科学家培养等问题与在场师生深入交流。座谈会由邱海波主持。来源:东大新闻网
2023年11月9日
其他

第二十五届海峡两岸信息技术研讨会在东南大学举行

10月24日,第二十五届海峡两岸信息技术研讨会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举行。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刚、台湾中央大学教务长王文俊,我校港澳台办、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相关负责人出席研讨会。研讨会开幕式由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敏灵主持,吴刚和王文俊分别致辞。吴刚表示,二十多年来,两岸学者抱着极大的热忱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学术交流为基石,以文化和情感交流为纽带,把研讨会办成了两岸两校的特色互动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次研讨会除台湾中央大学之外,参会代表还有来自台湾大学、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台湾淡江大学的学者,东南大学的参会院系亦从计算机扩大到电子、集成电路、信息、自动化等相关学科,研讨会的影响和效果在不断扩大。王文俊表示,从1999年至今的25年间研讨会从不间断,三年疫情间两校学者们也齐聚云端会议,这是一段不易的历程,让人深感动容。这些年,两校感情越来越深厚,期望这份友谊能够延续直至永恒,热烈欢迎东南大学老师们明年来访。同时,也期盼两校未来深化交流合作,将交流互动扩展到更加广泛的领域,共促两校发展。此次研讨会主题涵盖网络与云计算、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多个前沿领域方向,会议共收录论文39篇。根据研讨会日程,上午有来自两岸高校的4位专家学者作特邀报告,下午设置了网络计算与电子、人工智能理论、人工智能应用三个平行的分论坛。东南大学相关院系师生百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的特邀报告和分论坛学术交流讨论。据悉,海峡两岸信息技术研讨会是由东南大学已故原校长顾冠群院士,台湾中央大学原理事长余传涛先生、原校长刘兆汉先生共同倡议发起的系列会议。自1999年于台湾中央大学首次举办后,由两岸高校轮办,今年是第二十五届会议。海峡两岸信息技术研讨会以东南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同根同源为发起缘由,现已成为两岸信息技术领域专家交流业务和感情的重要窗口。对提高东南大学在两岸及国际上的知名度、加强两岸信息技术领域学者的交流与合作,都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研讨会的持续举办,能够加强彼此的联系,给两岸高校带来更全面的交流与深入的合作。来源: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大新闻网
2023年11月6日
其他

中国第七届果蝇生物学大会在南京召开

10月27日,由江苏省发育生物学学会主办,江苏省发育生物学学会和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的中国第七届果蝇生物学大会在南京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单位的五百多名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汇聚南京,共商果蝇模型在中国科学研究领域的定位和发展,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合作机会。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韩俊海主持了会议并详细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背景和主题——“共塑果蝇模型未来,携手共创共赢机缘”。他鼓励与会者热情参与,积极分享知识并建立有意义的合作关系,共同探讨果蝇模型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大会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郭爱克院士作为会议特邀嘉宾,以“演化之光照亮类脑智能之路——果蝇认知研究的一点感悟”为主题,分享了他的科研经历,并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果蝇模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在会议的专题汇报环节,与会专家围绕代谢与生理、生殖与胚胎发育、信号转导、干细胞与器官发育、宿主与免疫、疾病模型、非果蝇类昆虫学、行为调控、新方法新技术、遗传与进化、神经发育等11个专题展开交流。每个专题有5-6位专家学者进行汇报,就自己的研究工作作精彩的分享,为与会者呈现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次会议不仅展示了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果蝇生物学领域的科研实力及最新研究成果,而且充分展现了中国果蝇科学家正不断前进,努力提升中国在原创性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为未来的科学探索和创新奠定坚实基础的过程,对提升我国果蝇生物学研究的科研水平、扩大国内外影响力、培养青年学者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来源: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东大新闻网
2023年11月3日
其他

东南大学召开省部级平台负责人代表调研会

10月27日下午,东南大学在九龙湖校区召开省部级平台负责人代表调研会,讨论部署我校相关科研基地建设发展工作。校长黄如、常务副校长吴刚、副校长钟文琪,科研院、社会科学处部门负责人和省部级平台负责人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科研院院长陆卫兵主持。会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等9个省部级平台主要负责人代表从代表性学术成果、发展规划等方面汇报了平台的基本情况。黄如、吴刚、钟文琪同与会人员就平台研究方向、经费支持、院系-平台协同发展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研讨,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黄如充分肯定了各省部级平台所作的工作,强调了科研平台建设对学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对进一步加强省部级平台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紧紧围绕学术,培育科技高峰。平台发展应具有前瞻性,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学术前沿,聚焦重点研究方向,以产出新发现、新技术、新方法、解决真问题为建设目标,努力打造一批科研高峰工程,产出一批名片化学术成果。二是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学术治理。科研主管部门要精心谋划,实现有组织科研与有组织平台建设的有机融合。以院系为基础,重点理顺学院与平台的关系,调动学院建设平台的积极性,助力学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工作。三是要强调平台建设,纳入考核体系。结合国家需求布局重点方向,对各类平台进行分类定向精准支持;组织常规考核,鼓励优秀省部级平台对标国家级平台建设,对落后平台开展整改验收工作,并适时试点关停并转。
2023年10月31日
其他

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 | 钱七虎院士东南大学开讲信仰公开课

10月22日下午,在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创建暨土木工程系(学院)成立100周年之际,由共青团东南大学委员会和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主办的“八一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2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著名防护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钱七虎东南大学信仰公开课专场讲座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润良报告厅隆重举行。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刚、党委副书记邢纪红以及校团委、土木工程学院等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参加了活动,800余名校内师生问询前来聆听,现场一座难求,氛围极为热烈。信仰公开课由校党委副书记邢纪红主持。
2023年10月30日
其他

东南大学召开行政月度会(第四场)专题部署科研提升工作

10月25日下午,东南大学校长黄如主持召开2023年度行政月度会(第四场),围绕“谋划有组织科研,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题,专题部署科研提升工作。校领导吴刚、刘攀、黄大卫、钟文琪、孙立涛、邢纪红,各院系院长(系主任),各处、室、直属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常务副校长吴刚首先作报告。他对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与学校目前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需要通过强化研究布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高水平支撑平台、加强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以及塑造有利的创新生态来进一步做好东大基础研究。科研院院长陆卫兵作了学校科研总体情况汇报。随后,数学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负责人虞文武、倪振华、张敏灵、韩俊海分别围绕学科基础研究的总体布局、交叉优势、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以及未来发展态势、问题与建议和创新举措等进行了交流汇报。建筑学院、人文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医学院、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社会科学处等学院和部门负责人分别围绕会议主题从不同视角提出意见和建议。黄如对学校科研总体情况和各院系科研与学科工作的汇报表示肯定。她指出,全校要秉持学术至上理念,始终围绕强国建设目标,精准把握国际局势和国家经济转型、数字转型、低碳转型的创新要求,深刻认识高校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工作。当前,东南大学正处于加速发展期,急需打造一批科研高峰工程,产出一批名片化创新成果,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行业需求和学术前沿,以学院为主体、交叉为核心、机制为保障,精准凝练学科方向,精心谋划学术高峰,实现有组织科研、有组织育人和人才成长的有机融合,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黄如指出,一是要加强谋划,进一步营造学术创新氛围,培养一批醉心学术、崇尚学术的优秀学者;二是要提升服务国家战略意识,积极布局面向未来的科学创新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学术治理体系;三是要高度关注学术前沿,请进来、走出去,积极组织、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开拓学术视野,提升学术活跃度、敏感度;四是要以院系为基础,主动作为、吃透政策,推动科研与人才引进和成长的联动,其中传统优势学科要着力思考如何转型升级。黄如强调,要有章法地推进科研工作,通过科研项目、平台、人才一体化谋划等,助力教师在学术上成长为领域内领军人才。要以科学家精神为航向,重视科研育人,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在大平台、大项目、大场景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加强政策支持、精准配置资源、拓展外循环,着力强化学科交叉,做好科研国际合作,提升科研管理服务水平,重视科研宣传,聚力推动东大各学科迈向协同发展的新台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卓越的东大贡献。会上,党委常务副书记刘攀布置近期人才相关工作,副校长孙立涛布置关于实验室、信息安全等重要工作。来源:校长办公室
2023年10月30日
其他

活动预告|“东南大学学科交叉青年学者沙龙”第13期:智能穿戴

03.地点线下沙龙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大礼堂春晖堂线上直播腾讯会议号
2023年10月26日
其他

活动预告|“东南大学学科交叉青年学者沙龙”第12期:海洋科技

916-283-244欢迎全校师生积极参与主办
2023年10月25日
其他

“第五届全国固废处理与生态材料学术与技术交流会”在南京召开

10月20—22日,由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主办,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承办的第五届全国固废处理与生态材料学术与技术交流会在南京召开。会议围绕我国在“双碳”战略下固废处理和生态材料领域所面临的关键共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讨。开幕式由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副理事长、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亚梅主持。东南大学副校长孙立涛为大会致欢迎辞。他说,东南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土木工程是东南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今年迎来了学科100周年的庆典。土木工程材料作为土木学科和材料学科最重要的方向,在已故的孙伟院士的带领下,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在“双碳”背景下,高校在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方面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下一步东南大学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为我国土木建筑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刘波表示,当前,我国工业、矿业和建筑固废的年排放量几十亿吨,要实现碳中和,固废制备生态材料就是最直接的减碳方式。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积极搭建交流协作平台,汇聚广大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的知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开展固废资源化基础理论研究和生产技术创新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缪昌文说,目前,我国的各种固废堆存量巨大。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建筑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消纳利用固废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因此,固废领域的同仁们有责任肩负起重要历史使命,对促进固废在建筑领域的合理、科学、安全应用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刘建华表示,希望本次会议充分开展学术交流,围绕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迫切需要,加强与产业界的交流合作,争取实现更多更好的学术、技术成果产业化,助力建材行业的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作出更大贡献。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理事长王栋民在作分会工作报告时回顾了自2015年成立以来第一届理事会的工作,重点总结了第二届理事会成立后两年来理事会所做的突出工作,并对未来两年的工作作了部署。大会邀请了13位固废与生态材料领域的专家作主旨报告。此外,大会还组织召开了包括“煤基固废”、“建筑固废”、“冶金渣”、“工业副产石膏”、“3D
2023年10月24日
其他

东南大学举行土木工程学科成立100周年纪念暨高质量发展大会

累土九层,屹立不倒,根深万尺,生生不息。10月22日上午,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系、学院)成立100周年纪念暨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九龙湖校区体育馆举行。大会以“百载砼心结硕果,十秩宏图谱华章”为题,以《积淀》《传承》《凝聚》《奋进》四个篇章曲线铺陈,勾勒百年光辉,展示未来伟业。钱七虎、董石麟、王景全、欧进萍、程泰宁、黄卫、马克俭、张建云、周绪红、杨永斌、缪昌文、郭仁忠、杜彦良、王建国、陈政清、王复明、孟建民、卢春房、李华军、陈湘生、张喜刚、段进、马军、许唯临、唐洪武、李杰、杜修力、徐世烺、林鸣、高宗余、刘加平、王明洋等32位两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吴智深,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郝洪,加拿大工程院院士Aftab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学科交叉 | 2024年东南大学学科交叉青年学者沙龙活动主题征集

主题提交有兴趣承办学科交叉青年学者沙龙的单位,请至文末点击下载附件,填写活动申报表,由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后将扫描件发送至:联系邮箱101013440@seu.edu.cn联系电话刘长波
2023年10月18日
其他

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自主神经调控与疾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近日,自然科学基金委“自主神经调控与疾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主办,东南大学承办。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张学敏副主任出席会议并致辞,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滕皋军教授主持会议。张学敏副主任指出,自然科学基金委高度重视学科发展和资助布局,不断完善科学问题凝练机制。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要坚持“四个面向”,更重视立足临床实践,凝练科学问题,加强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基础研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持续完善医学领域人才资助格局和科学评价标准,激励医学人才追求卓越的医学创新,持续营造“十年磨一剑”的学术环境,不断提升科学基金资助效能。他强调,要聚焦创新药物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加快实现药物创新领域的自立自强。会议邀请了来自相关领域的26位专家学者围绕“代谢稳态的内感受及神经调控”“自主神经调控与心血管疾病”“肿瘤发生发展及肿瘤内环境与神经互作”“神经调控研究技术与方法”四个专题作报告,梳理了代谢性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等领域自主神经调控的基础研究现状及临床研究进展,重点研讨了该领域共同关注和多学科协同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与会专家对该领域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对未来我国在该领域亟需重点支持的方向提出了政策性建议。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孙瑞娟及相关工作人员、东南大学相关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官网
2023年10月12日
其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肿瘤演进与诊疗的分子功能可视化研究”2023年度学术交流会在南京召开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肿瘤演进与诊疗的分子功能可视化研究”2023年度学术交流会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主办,东南大学承办。指导专家组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滕皋军教授主持开幕式,指导专家组副组长田捷教授作项目进展汇报,上海交通大学顾宏周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强教授和澳门科技大学张康教授作特邀学术报告。2019年-2022年获资助的23个重点项目,9个集成项目和23个培育项目负责人分别进行了结题汇报、中期检查汇报和年度进展汇报。指导专家组和特邀专家与项目负责人进行了充分讨论交流,针对项目执行中所遇到的问题,逐条提出意见和建议。田捷教授表示,本项目围绕肿瘤演进过程中关键分子信息的提取与特征确定,功能可视化及诊疗意义的关键科学问题,已产出了众多成果,希望研究团队能够进一步聚焦肿瘤演进的精准定量,并且增益临床干预。指导专家组组长卞修武教授在会议总结中表示,希望获批项目的团队能按照项目指南,推进肿瘤演进和诊疗的可视化研究,以期最终实现人体活体的无创诊疗可视化。本次年度交流会增强了指导专家组及项目负责人对重大研究计划研究内容及进展的了解,为后续多学科合作、联合攻关奠定了良好基础。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孙瑞娟在讲话中指出,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推动解决肿瘤诊疗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希望指导组专家和项目负责人一道,带领团队,加强顶层设计,凝练科学问题,明确研究目标,促进交叉融合和临床转化应用,推动肿瘤诊疗水平提升。指导专家组、管理工作组、特邀专家以及来自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项目负责人共200余人出席会议。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相关工作人员参会。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官网
2023年10月12日
其他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办学百年庆祝大会举行

10月5日上午,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办学百年庆祝大会在四牌楼校区大礼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陈星莺,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刚、副校长黄大卫,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长杨庆新,中国电源学会理事长刘进军等出席大会。东南大学各职能部门和兄弟院系负责人,合作单位代表,电气工程学院各届校友、退休教师、在职教职工和本硕博各年级学生代表们等约800人参加大会。大会由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在军主持。
2023年10月8日
其他

低碳基础设施领域首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在南京举行

9月23日至24日,低碳基础设施领域首次全国性学术会议——2023基础设施低碳建造与运维学术论坛在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东南大学倡议发起,东南大学、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东南大学-中建生态环境低碳建造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等单位承办。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工程大学王景全,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桥梁研究中心主任张喜刚,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高性能结构研究所所长徐世烺,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刘加平,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特聘全职讲席教授苏志强,欧洲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特聘教授俞绍才等在内的来自近70所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300余人现场参会,围绕我国基础设施在规划设计、建材建造、能源运维、碳排管理等领域低碳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共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论坛开幕式由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刚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缪昌文,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秘书长吴景山,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双碳办副主任李丛笑分别致辞。本次论坛上,与会知名专家学者在大会报告中介绍了在其各自领域内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在“低碳规划与设计”、“绿色建材与低碳建造”、“清洁能源与低碳运维”、“低碳管理与碳排放核算”等4个平行分会场,与会专家共举办了68场专题报告。据悉,作为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百年庆典的系列活动之一,本次学术论坛的举行进一步促进了全国各地基础设施低碳建造与运维领域专家学者间的沟通和交流,总结并展示了基础设施低碳建造与运维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探讨了基础设施在规划设计、建造管理、能源运维等领域低碳转型所面临的关键共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必将有效助力“双碳”战略在基础设施领域的顺利实施。来源:土木工程学院
2023年9月27日
其他

关于申报2023年度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2023年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已经启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工作总体要求申报工作依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有关要求进行,有关申报文件可通过协会官网(https://www.cctaw.cn/)进入“科技奖申报”系统栏目下载。各申报主体认真做好申报材料审核把关工作。二、奖项设置及名称2023年度协会科技奖项设置为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英才人物奖、科技创新青年奖。科技进步奖重点表彰交通运输领域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创新性科技成果,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个人。技术发明奖重点表彰交通运输领域运用科学技术知识方法取得产品、工艺、材料、器件及其系统等重要技术发明中的组织、个人。科技英才人物奖重点表彰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做出较高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杰出贡献者。科技创新青年奖重点表彰45周岁以下,专业基础扎实,学术思想活跃,创新活动表现突出,取得社会经济效益的优秀青年人才。三、申报基本条件(一)申报要求1.
2023年7月26日
其他

第二届全国工程抗震与隔震减振技术论坛在南京举办

5月27日至28日,“第二届全国工程抗震与隔震减振技术论坛”在南京召开。此次论坛由东南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主办,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承办。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刚、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书记李军锋,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黄卫、周绪红、缪昌文、陈政清、王复明、张喜刚、吕西林、杜修力、刘加平,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吴宏伟、新加坡工程院院士苏志强,行业知名专家以及来自40余所高校、8所科研院所、15家企业及师生代表约400余人参会。吴刚、李军锋分别致开幕词。吴刚在致辞中对论坛的召开表达了衷心的祝贺,对参与此次论坛的领导、专家、学者、教师、学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全国工程抗震与隔震减振技术的发展与主办方在其间的突出贡献作全面的总结与感谢。论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围绕工程抗震与隔震减振技术领域的创新与应用开展学术交流,共同推动我国工程抗震与隔震减振事业的发展和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解决,为防范化解重大地震灾害风险,服务保障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技术力量。在论坛上,6位院士和4位全国勘察设计大师、8位国家级专家、12位行业知名专家围绕抗震与隔震减振的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难题,奉献了30场精彩纷呈的大会报告。报告内容既包括针对抗震基本理论的再讨论,也有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诱发振动控制等新问题的探索,还包括面向绿色低碳、智能设计与运维等领域的创新实践。
2023年6月1日
其他

第二届土建水交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学术交流会在南京举行

近日,由中国建筑学会和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主办,东南大学、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巴基斯坦重大基础设施智慧防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承办的“第二届土建水交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学术交流会”在南京举行。本次会议旨在弘扬时代精神,展现科技创新人才在土木、建筑、水利、交通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和学术成果,加强领军人才学术交流,促进土建水交领域创新人才思想碰撞、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技术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黄卫、缪昌文、王超、杜彦良、陈政清、徐建、张喜刚、段进、杜修力、胡亚安、王明洋、刘加平等12位两院院士,吴智深、吴宏伟、苏志强等3位知名专家,以及112位土建水交领域科技部领军人才共同参会,围绕土建水交领域前沿研究及行业发展方向开展学术交流。科技部、江苏省科技厅、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南京市委组织部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相关负责人应邀参会。会议开幕式由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苏博特研究院院长洪锦祥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缪昌文、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徐辉、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刚分别致辞。❖交流会上,包括黄卫、段进、胡亚安、刘加平4位院士在内的12位专家学者以“土建水交领域的绿色建造与安全”为主题,分别作了大会报告及特邀报告。在平行圆桌论坛与分组研讨中,与会专家围绕“土建水交领域绿色建造与安全的前沿研究方向”、“领军人才如何服务国家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军人才科技成果产业化遇到的难题”、“领军人才自身成长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等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和探讨。论坛期间,与会院士专家共同倡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国家重大工程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发挥领军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据悉,本次会议为从事土建水交领域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提供了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了解学科发展趋势、拓宽研究思路和促进学术成果产业化合作的平台。第三届土建水交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学术交流会将由中南大学承办。来源:土木工程学院
2023年5月5日
其他

智能电动底盘与动力学控制关键技术研讨会在东南大学召开

4月1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和江苏省智能电动运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承办的“智能电动底盘与动力学控制关键技术研讨会”在东南大学召开。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邢纪红、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赵莲芳、江苏省工信厅产业转型升级处处长熊斌谦,以及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和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比亚迪工业有限公司、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等领军企业相关专家学者,围绕智能电动底盘的开发展开交流。邢纪红代表东南大学致辞,他表示研讨会的召开能有效促成智能底盘和控制领域的优秀人才培养,并对各位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东南大学发展的支持和关注表示由衷地感谢。熊斌谦致开幕词,他期望可以通过研讨会搭建起多学科交流的平台,推动交叉融合,促进智能电动底盘与动力学控制的产学研合作和发展应用。赵莲芳在发言中对本次技术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祝贺,并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基本情况、服务宗旨和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所做的努力。❖本次研讨会邀请了相关业界领军企业的专家学者,围绕智能电动底盘与动力学控制关键技术的前沿与热点问题介绍进展、分享经验、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研讨设置了特邀专家报告4场、青年学者报告3场,共吸引了来自汽车工业领域的100多位学者线下参与。同时,研讨会全程通过网络直播,会议线上点击量达2000余人次。大会的举办为本领域国内外同行提供了一个车辆控制与智能化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的平台,有力推动了多学科交叉的融合与交流,增强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交流合作,促进了车辆控制与智能化领域的优秀人才培养。同时,本次大会展示了东南大学智能电动运载装备及智能网联汽车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强了科研团队与校内外学者、产业界的交流互动,提升了东南大学车辆控制与智能化领域的国内外学术声誉与影响力,为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人才高地奠定基础。来源:机械工程学院
2023年4月8日
其他

2023国际显示技术大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3月31日至4月3日,2023国际显示技术大会(International
2023年4月4日
其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磁感及其对磁通的调控机理”开题会举行

3月25日下午,由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程明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磁感及其对磁通的调控机理”开题会在江苏镇江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工业大学校长夏长亮教授担任开题会专家组组长,专家组成员由来自沈阳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江苏大学的多位电气工程知名专家组成。在该项研究中,程明教授团队发现了“磁感”现象,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磁感”学术思想,定义全新的磁路元件—磁感,建立了包含磁感元件的矢量磁路理论,推导获得磁电功率转换定律,进而解决了长期以来磁路中磁通相位难以定量阐释、磁路功率通过磁变量难以直接计算等问题。项目中所提出的磁感和矢量磁路理论在磁路研究方面具有普适性,可用于磁性材料损耗计算、磁性元件优化设计、构建磁场调制器、推演新型电机拓扑结构、提升电机控制器性能、分析超导材料物理现象等。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汇报,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认为磁感学术思想具有“从0到1”的原创性,填补了磁学参数的空白,有望结束铁心损耗计算长期依赖经验公式的历史,为电机、变压器等电磁装备设计、建模和调控提供新方法,实现电气工程学科重大理论突破,拓宽了电磁学疆界,将对电气工程、电磁学以及磁性材料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原创探索计划项目资助科研人员提出原创学术思想、开展探索性与风险性强的原创性基础研究工作,如提出新理论、新方法和揭示新规律等,旨在培育或产出从无到有的引领性原创成果,解决科学难题、引领研究方向或开拓研究领域,为推动我国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供给。据了解,该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20年启动实施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以来我校获批的第3个项目,标志着我校在基础研究原创探索领域取得新进展。来源:电气工程学院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第三届全国软土工程学术会议在南京召开

3月24至26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主办,东南大学和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联合承办的“第三届全国软土工程学术会议”在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龚晓南教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张建民教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黄茂松、王卫东、刘松玉、汪稔、张炜、郑刚、高文生、高玉峰、谢永利等700余位专家和代表参加大会。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刚致欢迎辞,黄茂松代表软土工程专业委员会致辞,张建民代表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致辞。会议开幕式由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刘松玉主持。❖大会以“软土工程智能建造”为主题,针对重大软土工程问题、软土工程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学科发展等方向组织了16个大会特邀报告,24个分会场特邀报告,66个分会场报告及24个研究生报告,展现了我国软土工程领域在理论创新和工程实践领域的最新成果。龚晓南、黄茂松、郑刚、王卫东、宋二祥、陈仁朋、刘松玉、杨光华、岳中琦、沈水龙、杨仲轩、刘爱民、张中杰、年延凯、陈平山、龚维明等16位专家分别作大会特邀报告。参会专家和代表共享新思想,激发新思维,拓宽新视野,促进了软土工程领域专家学者和同行之间的合作交流。软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同济大学梁发云教授主持大会闭幕式。第四届全国软土工程学术会议将于2024年在武汉举行。
2023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