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BeSaaS

其他

为什么那么多SaaS,最后都成了鸡肋?

这个问题,无数次被客户问过,也被投资人问过。这个问题无法回避了。所谓鸡肋,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对于一个做成鸡肋的SaaS来说,因为没有什么业务价值,所以做这样一个服务,自然也成不了一门赚钱的生意。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工作在一家鸡肋SaaS公司,无论做什么岗位,都非常痛苦。把创业变成了一份糊口的工作,毫无乐趣可言。这种公司无论做到多大,都很容易衰败,然后还得再换工作。有些创业者把自己的SaaS做成了鸡肋,但不愿意承认。或者他们真的认为,自己的SaaS不是鸡肋,只是价值没有被发现而已。那么,怎么判断一个SaaS是不是鸡肋呢?通常,大张旗鼓地营销和推销,是鸡肋SaaS必须要做的活动。因为如果不那样做,鸡肋的一系列困扰马上就会显现。实际上,一个SaaS是不是鸡肋,最有表决权的是业务线的用户(注意,不是客户哦)。一个不能帮助客户实现业务成果(Business
2022年6月7日
其他

SaaS创业的最大陷阱,很多公司深陷坑底却不自知

01别以为SaaS是个躺赚生意,实际上它的风险很大因为ARR和订阅模式,让很多创业者和投资人认为:SaaS是个“躺赚”的生意。这只是一个美好愿望而已,实际上,订阅模式的风险非常高。从下图可以看出,一个SaaS业务初期,呈现出高成本和低收入的特点,财务上表现为亏损和负现金流。这种状态直到到达盈亏平衡点为止,后面才可能是“躺赚”。但问题是,绝大多数SaaS创业公司,最大风险是走不到盈亏平衡点,就因长期现金流问题而结束创业。不过,大多数人并不认为这是个风险,因为处于这个阶段的SaaS公司多得是,有的还看着很风光。但这离不开外部资金撑着。看一家SaaS公司的风险,只需看其达到盈亏平衡点的时间。而这个时间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获客的效率。所谓获客效率,包括销售效率和交付的效率。在交付周期很短的情况下,获客效率也可以认为是销售效率。获客效率可表现为给定时间内(每年、每季、每月)的获客数量,也可以用获客周期衡量。显然,高获客效率,是化解SaaS模式风险的重要途径。02获客效率:SaaS企业的生命线每次培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做SaaS销售,挣钱好难啊。的确,因为完成销售目标很难,所以能挣到钱不容易,能拿到满意的提成就更不容易。实际上,不但销售员难,公司其实也难。很多销售认为销售没起色,是因为产品不好卖,所在赛道的竞争太激烈。其实不是的,达不到销售目标,最重要的原因是销售效率太低。因为本质上,SaaS销售是一场效率游戏。我们通过一个例子说明这点。公司在设计目标销售额时,容易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交易的数量。比如说,一位销售员的年销售目标是300万,如果是软件销售,假定平均客单价是30万,只需完成10笔交易就能完成任务。但如果是SaaS的订阅销售,假定年订阅费为10万,这样完成300万销售任务,就需要合作30家客户。这说明完成同样的目标销售额,SaaS销售员的销售效率,至少要比软件销售员高3倍才行。这的确是个很大的挑战。我们看到海外SaaS企业,不但发展出成熟的销售模式,也定义了很多相关销售角色,其目标都是指向了销售效率。我看到一份数据,说海外IPO的SaaS企业,平均拥有的客户数达到35000家,多者更是超过了20万家。要知道这发生在短短的数年间,获客效率提升之快,是软件行业销售很难想象的。03老方法玩儿不转新模式纵观国内SaaS公司,虽然销售打法不断翻新,但销售效率始终没有明显提升。初期很多SaaS公司,采取了传统的ToB销售方法,比如地推、陌拜、扫楼等方式。这些方法使销售效率不升反降,成单率不高,留存率更低。随后的SaaS销售,开始向软件销售方式转变。这表面上看起来更加专业,但实际上对于提升销售效率没起什么作用。因为软件销售是基于RFP(Request
2022年5月30日
其他

SaaS销售的终极命题,太重要了

无论卖什么,销售都必须面对一个终极命题:你卖什么,你卖给谁,你怎么卖?SaaS销售也不例外。这个终极命题,我无数次问过SaaS销售员、销售leader,也问过一些CEO。几乎每次毫无例外得到的回答是:卖什么?卖软件;卖给谁?卖给行业客户;怎么卖?围绕需求和功能去销售。当然,这样回答不能算错,但也没什么意义。具有思考性的回答应该是:卖服务;卖给使用服务的用户;围绕客户业务成果去销售。这只是通俗地讲法。其实还可以讲得更高大上一些:我们销售的不是软件,而是服务;我们直接向业务使用者销售;我们采用基于业务价值的销售方式。这种销售形式,即订阅销售。对比软件销售和订阅销售,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从销售模式到销售对象,再到销售的内容,都是不同的。原来,很多SaaS公司,都在用非价值销售方式,向模糊不清的目标对象,卖着错误的东西。难怪SaaS的销售会如此困难,是有原因的。如果不关乎有KPI的业务成果,就没人愿意买单;SaaS的买家,已经由IT部门,变为业务用户;对于大多数SMB来说,它们不需要什么软件,它们只想解决业务问题。用错销售模式,最直接的后果,是降低了销售效率。这不但增加了获客的成本,也使规模化增长变为不可能。所以,重构SaaS的订阅销售模式,就成为销售组织的当务之急。实际上,不只是销售,包括产品、营销、实施交付和客户成功,都是通过业务价值这条主线串联起来的,它贯穿整个客户生命周期。正是SaaS销售的这一终极命题,驱动了SaaS公司从软件销售模式,向订阅销售模式的转型。扫码加入知识星球,与我一对一交流
2022年5月29日
其他

智能客服才是SaaS的金矿,那么什么样的公司才能胜出?

先说一下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来自之前的一个调查项目:在SaaS的各个业务领域:CRM、HR、OA、客服,以及其它更细分业务,企业更愿意投资哪个?先说结论,调查结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并不是SCRM等“热门”赛道,而是客户服务。为什么?因为越来越多的客户认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差距,就是客户服务水平和能力的差别。其实这个研究的框架早就完成,但因为只有使用侧(客户侧)的需求验证,而没有合适的供给侧(SaaS服务商)的验证,所以就一直没发。直到不久前,经客户推荐,与智能客服服务商-网易七鱼(后称七鱼)的交流,才顺利完成服务提供侧的实践验证。所以必须感谢七鱼的支持,特别是总经理段毓铮先生,全程的配合与访谈。01客服SaaS为什么这么火?在SaaS的很多业务领域,中外客户的需求强度都相差很大。唯有在客服业务这个领域,不但中外需求差异不大,而且我还觉得,国内现阶段需求会更强一些。就连我们一直认为是热门赛道的CRM,从客户业务增长角度,也只是客服的一个配角,后面我也会解释原因。一句话,SaaS化的智能客服,是目前企业客户当之无愧的刚需。这个结论有什么根据吗?当然有。客户动因智能客服的刚需性,归纳下来有6个动因:1)因为纯新客户的获取越来越难,所以在次新客户和老客户身上,进一步发掘营销的潜力,使用客服就成为了必需。2)据统计,90%的交易能够达成,都建立在客户体验(CX)基础上。所以重构CX就成为企业生存之本,但这必须通过客服来完成。3)人工客服的成本越来越贵,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通过劳动力优化,也就是混合人工服务和AI服务,形成数字化劳动力的智能客服,将为企业降本增效起到关键作用。4)客服驱动增长,已是各个行业的增长共识,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5)劳动力的数字化,不但支持了服务的度量、分析、质量管理和绩效管理,还实现了服务的实时、准确、可预测和可评价的要求。6)最后,因为客服是直接面向客户的交互,所以它比CRM等其它支持业务需求更迫切。业务目标调查显示,客户利用客服实现的业务目标,主要有5个:1)增强和改进客户体验2)降低服务的成本和提高服务的效率3)增强客户关系4)提升客户满意度5)提高客户留存率和复购率这个结果与访谈七鱼时得到的结论相同。不同的是,七鱼把1和2顺序调换了。即他们认为降本增效是企业选择智能客服的首要目的。转型困惑虽然客服市场已经存在,但国内外企业对转型SaaS化智能客服的认知有很大差别。通过对七鱼的访谈,他们洞察到企业在转型智能客服过程中,存在6个方面的困惑:1)如果只是提供一套软件或服务给客户,它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2)也想改善CX,但没有可行的整体方案。3)不能确定上智能客服的ROI。4)缺少行业最佳实践的参考。5)正在使用传统客服,对怎么转型到SaaS化智能客服没有概念。6)对客服上云存有疑虑。目前的现状是,国内客户对智能客服的认知,与智能客服能力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的鸿沟。“也正是因为存在这个GAP,才给我们智能客服SaaS服务商带来机会”。七鱼总经理段毓铮如是说。02为什么要重新定义客服?CS-LG(客服驱动增长)“客服已不再像它字面上的理解那样,只是客户服务;而是贯穿整个客户生命周期中的连接和互动触点”,段毓铮开头就说。以往的客服,定位于一个依靠知识库,对客户的问题,提供标准的解答。现在,智能客服已经成为CX的代名词,它代表了客户的全周期参与和长期的客户关系。客服这一业务角色,也从后台走向前台。高质量的客服,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从发现线索,到建立私域流量,再到帮助客户选择和达成交易,最后到复购和交叉销售,都可以靠智能客服完成。所以,客服驱动增长(Customer
2022年5月9日
其他

为什么软件企业转型SaaS很难成功?

01企业上ERP时,常说的一句话“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这句话套在软件转型SaaS上,可能更加贴切:不转型SaaS是等死,但转型SaaS是找死。先说软企为什么要转型SaaS呢?即使放眼全球来看,软件的复合增长率早已进入个了位数;而SaaS以超20%的增长速度,正在快速占据企业软件市场。软件企业为了获得增长,就必须要转型SaaS。那现实情况下,为什么那么多软企要么就迟迟未转,要么就在转型的半道上终止了呢?原来,有三个关键财务指标,是软企在转型前没看清楚的,或者是没法解决的。SaaS业务除了有高增长能力外,初期还有关键财务指标的“三低”:毛利低、运营收益低和现金流低。这种财务表现短期内尚可,如果长期没能经营扭转,那就很难扛下去了。实际上,大部分软企转型不成功,皆因于此。02所谓的转型,实际是业务模式的转型,即从销售软件的交易模式,到销售服务的订阅模式。从而导致收入模式的变化,从一次性收入,变成经常性收入。与生于云端的SaaS公司不同,软企在转型过程中,从增长和收益组合角度,可以有四个状态,如图所示。第一种状态,低增长、高收益。这也是最为纠结的阶段,虽然没有多少增长,但有利润,转型意味着放弃既有利益,而要冒未知的风险,还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比如资本市场。第二种状态,低增长、低收益。进入转型风险区,成败也由此决定。这个阶段可能长达数年,多数软企转型,都终结于这个阶段。第三种状态,高增长、低收益。至少看起来已经转为一家SaaS公司了,真正的SaaS运营,是从这里开始的。第四种状态,高增长、高收益。彻底突破了软件业务模式,SaaS持续的订阅模式已发挥作用,标志转型成功。实际上,这种转型的时间跨度可能相当长,难度也是相当大的。即使在全球范围看,真正成功转型的软企也为数不多,如Adobe、Microsoft等。03很多软件人把转型SaaS这件事看得太简单了,也是转型失败的原因之一。所谓转型,不就是把软件做成标准化,然后放到云上,然后收订阅费吗?做企业软件的公司有着天生的自信,凭自己对企业客户的理解,这事不难。也有很多软件公司把SaaS化业务当作副业,对于标准化需求的客户,卖SaaS;对个性化需求而又有钱的客户,卖项目。迄今为止,能这样干成的SaaS公司,还真没见过。软件与SaaS看起来很像,但其实它们是两码事,或者说,是不同的两种生意。我经常跟咨询转型的朋友开玩笑说:与其转型的负担这么重,不如重新做一家SaaS公司好了。实际上,二者差异化的内容太多,也无法一一列举。我把主要特征差异,简单整理如下表。04我把软件和SaaS的业务叠加在一张图上,这样有助于看清它们各自业务方式的不同。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出几个差异点:1)业务过程差异软件业务过程较短,销售签约收款就结束了(后面的实施和维护都属于附加业务)。SaaS的业务过程,一直到客户生命周期结束,客成、实施、运营都是必不可少的核心业务。2)驱动因素差异软件业务过程中,销售是最重要的驱动。而在SaaS业务过程中,销售+客成是主要驱动因素,而且重头在客成。3)获利点差异软件的获利点主要集中在交货后的一次性收入。而SaaS的获利点是N个,即除了首年的ACV之外,每年的续费和增购(扩展)是收入的大头。4)组织架构不同这个就不用细说了。但有的软企虽然模式上是转SaaS了,但业务组织的架构上,还是原来的结构。如原班销售卖SaaS、原班PS当作CS使用,这都是非常不科学的,也竞争不过原生的SaaS公司。5)评价体系不同SaaS有一个数字化、体验化、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而软件业务没有。05形似而非神似,即转型的不彻底,就不如不转。SaaS外在的模式,需要内在的转变配合,否则经营就会磕磕绊绊,四处踩坑。比如,向我咨询最多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定价问题,另一个是渠道代理商问题。这两个方面原本都是软企可控的强项。转型后怎么做?我们先说定价。教科书上讲的定价方法,只适用于软件,而不适用于SaaS。软企的定价方式,主要是按照功能、模块、特性等来定价。其实,这些都跟用户毫无关系,这样定价客户就不容易接受。目前SaaS的最佳定价方式,是基于价值的业务成果(Value-Based
2022年5月7日
其他

SaaS销售的两个歧途,你走了多远?

大部分公司,对于销售团队的要求,首先强调狼性销售文化,即敢于进攻;然后还要善于战斗,即向更加专业化的销售方向进化。非常不幸,销售界这两个真理级的准则,对于SaaS这种订阅服务的销售来说,是两个歧途。01在订阅服务销售中,狼性其实是一个劣势首先说明,销售的狼性,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事实上它一直是个褒义词。因为销售狼性,代表了一个销售强大的成交能力。对于销售组织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不过对于SaaS销售,也就是销售订阅服务来说,销售的狼性如果发挥过度(事实上这没法控制),却是对客户合作的一项最有杀伤力的破坏,都没有之一。为啥呢?根本上,订阅服务销售与B2B或软件销售,虽然都是销售,但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路径。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二者的路径差异:1)厂商或服务商的销售责任范围不同软件销售是把客户放在半路(A点),让客户自己探索后面的路,导致客户很大可能到不了目的地。而SaaS销售会深入到客户业务价值实现,即双方先对业务的绩效目标达成共识,“说好”而不是“好说”。2)获利点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责任范围的不同?因为获利点不同。软件销售在交付的同时获得收入,关闭销售(A点);而SaaS销售除了首年第一个获利点外,之后还有N个获利机会。3)买家身份发生变化在SaaS销售领域,90%以上的情况是,销售面对的是业务买家(business
2022年5月3日
其他

如果一家SaaS公司越来越像软件公司,那离失败就不远了

01中式SaaS的窘境就像English被变成Chinglish一样,更多的SaaS也正在被变成“中式SaaS”。如果说Chinglish只是一句调侃的话,而中式SaaS,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商业失败。所谓中式SaaS,其实是SaaS业务模式和软件业务模式的一个混合体。它完美地避开了二者各自的优势,“创新”成一个奇怪的“商业模式”。中式SaaS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它没办法增长,更不用说高速增长了。因为无论它多么努力创新,这种混合模式都不支持增长。中式SaaS随处可见。虽然它们看起来与SaaS非常形似,比如云原生、订阅模式、标准SaaS公司的业务组织和岗位设置等等。但如果用SaaS评价体系来衡量,如ARR增长、CAC、LTV、销售效率(Sales
2022年4月23日
其他

销售复杂度,正在把更多SaaS公司拖入泥潭

01国内SaaS公司,究竟困在哪?网传有赞大规模裁员,SaaS圈一片哗然。2021年亏损约32.9亿元,有赞的解释是,亏损原因由三方面组成。首先,受互联网行业环境不确定性叠加疫情影响,有赞业务表现未达预期;其次,为促进销售业绩并配合SaaS业务发展,销售开支同比增长约23%,该等开支增长未在2021年度取得明显收入效果。最后,2021年度有赞的研发支出同比增长约30%。从第二个原因中,可以解读出一个关键信息:在营销和销售上的高投入,既没有增收,也没有增利,增加的只有亏损。其实不只是有赞,国内很多SaaS公司今天都面临相同的困境:如果不增加销售投入,营收数据就很难看;如果增加,亏损就会持续扩大,最终很可能会把整个公司都拖入泥潭。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是,这些公司始终没有突破SaaS的商业门限:LTV>CAC。等等,不是说LTV/CAC>3吗?那是优秀企业的标准,不是决定生死的天花板。实际上,这个问题已经威胁到很多SaaS公司的生存,也让业外对SaaS生意模式产生了怀疑。只是因为资本的大笔投入,暂时掩盖了这个事实;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数据已经已经揭示出,这个生存空间正在变小。实际上,很多SaaS公司根本没有意识到商业门限的存在,更不要说怎么突破它了。所谓突破SaaS的商业门限,实际上也就是降低CAC、提高LTV,这是做SaaS人尽皆知的道理。但如何降低CAC、提高LTV,对于很多SaaS公司来说,可以说是束手无策。现在一提要降低CAC,好像除了销售裁员别无他法。要想提升LTV就更没思路,因为它是一个未来指标,现在也提升不了。于是,很多SaaS公司都在商业门限之下,靠烧钱获客维持生意。说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下面我们就进入正题:如何从销售复杂度入手,突破商业门限。02销售复杂度是如何影响CAC的?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销售复杂度。我们知道,把一样东西卖出去,不但要考虑需做多少工作,还要考虑花多长时间,更要考虑失败的概率。销售复杂度就是这些因素的综合考量。我在做SaaS销售培训过程中发现:销售复杂度跟CAC关系非常密切。大量的案例也充分证明:降低销售复杂度,就能大幅降低CAC。那么,销售复杂度是怎样影响CAC的呢?我们知道,SaaS的销售模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在线销售,在线+现场,现场销售,现场重度销售。销售复杂度与CAC的关系如图所示。一句话,销售复杂度越高,CAC随之陡增。这对于传统软件来说没什么影响,羊毛出在羊身上,再高的CAC,最后都会从合同额上找补回来。但是对于订阅模式的SaaS来说,巨高的获客成本,所获年订阅收入不可能太高。用CAC
2022年3月30日
其他

生态才是SaaS的未来

提供SaaS全业务运营咨询服务,以及SaaS的服务产品设计、销售和客户成功等专业培训服务。
2020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