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如果你喜欢《1984》,就一定要读《失明症漫记》。这是【老稻读书会】第21期以下是我的讲稿:【简介】一场突如其来的“白色眼疾”,让所有人都失明了。感染者和家属被集中关押。这之中有一个女人没有失明,默默地帮助大家料理生活,并且小心翼翼地保守这个秘密。除了将感染者集中关押之外,还让媒体请专家来安抚大家的情绪……后来这些人也都失明了……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一本书《失明症漫记》。接下来进入正题,说说这本书的内容(以下含有三分之二的剧透,并且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讲述):停在路口的一辆车的司机突然失明。围观群众里有个好心人,说我开着你的车把你送回家吧。这段写得挺有意思。好心人一路安慰第一个失明者。好不容易找到家之后,把他扶上楼。进了家门俩人又寒暄了几句。我看到这就突然意识到,这个好心人不会趁火打劫吧?结果作者马上把它提出来。盲人也意识到这一点了,赶紧礼貌地把好心人劝走。怕他偷家里的东西。等盲人的妻子回来之后,想要送他去医院,结果发现车丢了。于是那个好心人在这个故事里就被命名为“偷车贼”。说到这儿,有句题外话。我不知道这应该算作者的高明之处,还是在藏拙:这个故事里没有出现任何一个人名。所有人都用这种指代法。比如在路口瞎了的人,就叫第一个失明者,送他回家那位就叫偷车贼,以及后来的医生和医生的妻子等等等等。第二天,第一个失明者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一个眼科诊所。注意啊各位,主角出场了。眼科医生仔仔细细检查了两遍,眼睛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患者的症状不是眼前一片漆黑,而是无边无际的白色。后来这个病被官方称之为“白色眼疾”。医生百思不得其解,回到家之后,翻看各种医学资料,但是在翻阅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被传染了,眼前除了一片白,什么都看不见了。紧接着,昨天在诊所里的所有人都被传染了:戴眼罩的老者、斜眼的小男孩、戴墨镜的女孩。眼科医生想到的一件事,就是上报这起罕见的医学事件,并且广而告之,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引起重视。但是给好几个相关部门打了电话,态度和结果都是一样的,要么认为医生在耸人听闻,要么就是踢皮球和稀泥,说这事不归我们管。无奈之下,他把这事告诉了一位德高望重、学术上有发言权的眼科专家,由这位专家上报给上级机构。这可是一个葡萄牙作家写的,而且发表时间是1995年。我当时看到这儿汗都下来了。紧接着就进入到我们最熟悉的环节:官府得到消息,也确实发现了这个病扩散的势头。怎么办呢?挨家挨户把所有感染者,和感染者的家属全都找出来。送到哪去呢?找了一个废弃的精神病院,武装押送,武装看护。已经感染上的人,住在一排屋子里,感染者家属,也就是密切接触者,被关在对面的一排房子里。中间隔着一个天井当院。每天大喇叭广播,一日三餐送到天井当院。衣服自己洗,垃圾要自己焚烧,如果死了人,大伙自己埋。一旦越过警戒线,格杀勿论。没有志愿者充当导盲员,不提供任何医疗救助和生活上的服务——因为这个病的传染性太强了。第一批被抓进来的都有谁呢?第一个失明者、眼科诊所里当天所有的患者,当然了,还有眼科医生本人,还有这个故事的绝对女主角——眼科医生的妻子,唯一没有失明的人。这就是科幻小说的特点。同时也是这个故事唯一的一个梗:所有人都失明了,只有一个人还能看见。就这一个梗推着剧情发展,勾着我们继续往下看。所以我说这是故事绝对的女主角,一个女神一样的人物。值得一提的是,医生的妻子没有失明被当成一个秘密,一直没有让其他人知道。一开始只有四个人,大家还是惊慌失措,震惊之余都在为如何在这里生存发愁。但是第二批失明者来了之后,矛盾出现了。因为那个偷车贼进来了。看到这,我本以为,第一个失明者会指责偷车贼,没想到反了。偷车贼对第一个失明者骂骂咧咧,抱怨他把病传染给自己,俩人还打了一架。当这里的人数增加到六、七十人的时候,出现了混乱的场面。因为精神被崩得太紧,又毫无希望可言。一些人试图冲出去,结果被看押者击毙。尸体就暴露在天井。都是盲人,谁也没办法准确地找到厕所,于是这个精神病院里的情景可想而知:臭气熏天,怨声载道,饥饿、肮脏、暴力、抑郁,弥漫在整个隔离点之中。但是当人数到达二百人以上的时候,这里出现了自发的秩序。这真的是神来之笔!很多人提议,讲讲故事,或者听听音乐,或者读一读《圣经》,让大家平静下来。这个时间点是什么呢?“白色眼疾”爆发后的一周。我理解,人类的文明和秩序出现,是要有一个人口基数的。在这个小说里,这个基数就是200人以上。一个人患病被关起来,感到的是恐慌,六七十人被关在一起,仍然是一个个的个体,会出现矛盾,甚至暴力。但是当人数达到200的时候,大家似乎就没那么慌了。我理解这就是一个从众心理。所有的人都和我一样了,我还慌什么?这里边干什么的都有,大家各司其职,开始想想怎么继续生存下去。新人的到来也带来了外边的消息。媒体召开各种研讨会,组织各种专家座谈。研究各种预防的方法、感染途径,以及复明的可能性。口吻一致,都是十分乐观,并且预测疫情很快就会结束。但最终被现实打脸。座谈中有几个专家当场失明,导致这种闹剧因眼疾而终。外边的做法分为三段式:第一阶段:也就是“白色眼疾”爆发之初,将失明者和密接者拉走,集中隔离;第二阶段:眼看控制不住了,主张居家,不要外出;第三阶段:大规模启用废弃的厂房、无人的庙宇、体育馆、仓库作为集中隔离点。公共交通部门都干什么了呢?一开始是把司机失明导致车祸的事件,说成是人为的事故。安抚大家不要恐慌,对社会上的传言一一辟谣……各位,看到这儿眼熟吗?1995年到现在小30年了。这是30年前,一个葡萄牙作家的预言。他把最坏的情况全都展现给我们看了。刚才说,人数超过二百之后,出现了文明和秩序。但是这个过程非常短暂。紧接着,在人数上了三百之后,什么出现了知道吗?政权和阶级。怎么出现的呢?新来的一伙人里边,有几个是先天的盲人,对看不见的世界已经相当熟悉。而且最重要的,他们有一把手枪。这就是政权。原来定时定量,每人一份的免费食物,现在必须得用钱买了。这几个强盗把每个宿舍值钱的东西全都搜刮了一遍,但是食物却比原来给的少了。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就在所有人的财物都被抢走之后,这帮人传出话来,说要女人。换句话说,以前是用财物换吃的,现在呢,得用女人去换。这时候几个宿舍里的男人们,尤其是丈夫们面临着一个两难抉择:要么保住尊严,大家都饿死;要么让自己的女人去服“Yin役”。但是这间宿舍里,真正意义上的夫妻只有两对,一是医生夫妇,再有就是第一个失明者夫妇。小说在这里有好长一段的讨论,我觉得特别精彩:大部分男人其实内心都是同意让女人们去服役的。但是女人们说了句什么呢?如果他们需要男人呢?你们会去吗?厉害吧?到此,所有人的人性全都暴露出来了。“心甘情愿忍受的耻辱,是双重的耻辱。”——原文后来发生了一个什么事儿呢,反正我是想不出这种情节来。争论归争论,女人们不能眼瞅着大家都饿死,而且如果不去,自己也会饿死。但是想要在被强迫之前,再次享受一下自愿的愉悦感。于是这个宿舍里的男女们呈现出了一个自由组合的状态。最让人感到吃惊的是,就在妻子眼睁睁地注视之下,之前一直以圣人被看待的医生,悄悄爬到整个宿舍最漂亮的女孩床上去了。我们的女神,医生的妻子什么都没说,就在旁边看完了全场。所以为什么我前边说这是一个女神啊,女圣人。教科书上老说,作者得钻到每个人物的心里去,明白他/她是怎么想的。但是这个时候,我真的没想明白这个“女神”是怎么想的。作者后来也没交待。然而在大家自愿组合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敢提出和医生的妻子发生关系,足见她“女神”的光芒有多耀眼。转过天来,这些女人排着队去歹徒们的宿舍服役。其中为首的,就是医生的妻子。在服役过程中,女神其实看到首领后腰上那把手枪了,内心戏演了一万遍也没敢真的抢过手枪,将对方击毙。我认为这一点还是挺合理的。女神归女神,毕竟不是女战士。没有经过任何这方面的训练,而且,这可是杀人啊,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胆量以及力气的。这三样在她第一次服役的时候都没有。但是,几天后的第二次,女神就动手了。在手里藏了把剪子,因为她是唯一能看见的人,瞅准对方的要害一刀刺进去,还转了个圈儿。可想而知现场的混乱程度。女神拉着其他的几个女伴往回跑。后来是个什么结果呢?匪首死了,二把手拿到了手枪,艰难上位,成了新的头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女神回到自己的宿舍之后发生了什么呢?大家得知老头领死了之后,有一种声音,说:应该把凶手找出来,给新的头领送去,以继续换取食物。各位,这种论调儿不陌生吧?但是在小说里,这种论调后来也没兴起什么风浪,不知道是道德战胜了饥饿,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最后大伙一致决定,组织一次全体的进攻,推翻这个临时“正拳”。进攻一共进行好几次,都以失败告终。死了好多人。最后这个临时“正拳”是怎么被推翻的呢?不是得定期去服役么。其中有一个女人不堪其辱,忍无可忍。从随身的行李里翻出一个打火机。点燃了床单,扔进新首领的宿舍。结果可想而知,不仅所有的歹徒都被烧死了,而且连整个精神病院都被点燃了。火光之中大家往外逃,发现值守的警卫全都不见了。因为没听见来自头顶的枪声。被蜂拥而出的人踩踏,和被大火吞噬的死者,不计其数。但是,幸存者在医生妻子的带领下,成功地逃出来了。按说作为小说,写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这在戏曲的术语里叫做“小收煞”。也就是说,大部分问题,大部分情节都已经讲完了。但是故事还缺一个强有力的结尾不是吗?所谓“虎头、猪肚、豹尾。”结尾我就不讲了,一来是,结尾和我想说的主题关系不大;二来,也是为想看看这本书的朋友们留点儿念想儿。我留了大概100页的内容没有讲。*关于这本书,还有一些需要补充的:这本《失明症漫记》,虽然是用一个医学灾难作为外壳,但是实际上推动情节的,是人伦,是哲学和政治学。我觉得,这个故事实际上就是把一次重大的医学灾难,做了一个推演。灾难之初,大家还处于惊恐当中,客客气气,相互试探着;随后出现了矛盾,矛盾升级为暴力;然后出现了短暂的文明;紧接着,文明就被阶级给取代了。小说里那把枪是个关键元素。谁握着它,谁就说了算,即便这个握着手枪的是个盲人。这给我感觉是,任何人类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也是唯一的过程。但是小说里还设置了一个比手枪更厉害的“武器”:一双眼睛。我认为,这是作者真正想传达的讯息:一双眼睛,不仅可以看到,并且记录持枪者的种种恶行,还能以它为武器,最终战胜对方。附录:《失明症漫记》作者:若泽·萨拉马戈(葡萄牙)首次出版是在1995年;2014年第一次被国内引进;2022年再版。↓相关推荐↓应鸣而尊,迫默则辱向死而生:在灰暗的日子里相互取暖↑原创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