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怎样才叫有能力?一个人究竟由哪些能力组成?为什么每个人的能力千差万别?怎样才算一个好的产品设计师/开发工程师?随着接触的同事越来越多,面试的候选人各种各样,这些问题越来越有困扰。一直在想,应该怎样结构化人的能力组成,应该以何种角度来区分能力之间的差别,一直没有好的思路。2018年度复盘时,给小组同事分享了吸收+消化+产出三步分法,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处理过滤器,吸收信息,消化信息,然后产出属于自己的成果,每个人在三个环节上能力侧重都不相同,但解释不了,大多能力相当且差不多勤奋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别越来越大,不能解释选择的重要性大于努力或勤奋。也尝试以理性或感性、人或事物、输入或输出的器官等等方面来思考,效果不太好,也见过有文章将人的能力以:技术、人际、概念三方面拆解,技术随着年龄增长重要性逐渐降低,概念能力相反,人际能力一直比较重要但一直都不是最重要,虽然这个角度也很简洁,但总觉得过于简洁,不够全面,没有体现出能力的综合性。想起之前奇葩说有一期知识自动共享的辩题,对陈铭分析的信息、知识、能力的概念差异印象深刻。最近又看到另外三个词:技能、方法、理论,感叹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简单的两个字,包含的含义精简却内涵丰富,各自边界鲜明。信息,知识,技能,方法,理论,能力这几个词构成了我们日常能力成长的基础,结合名词释义,我的理解是:信息,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今天在坐有11人。本栋3楼提供午饭。世间万物。知识,自己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早10分钟下楼吃饭,不用排队。3楼的饭菜巨难吃,但还是要吃,要不然会饿死。自己所掌握人类学科体系。技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打死不吃3楼,被逼成外卖达人,随便在哪里都能2分钟内找到最好吃的餐厅。不吃3楼和外卖,每天带饭,昼夜厨房与爱,丰衣足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理论,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出书《外卖达人的自我修养》八大菜系信手拈来,自立第九大菜系,创立《本菜纲目》学派。进化论、万有引力等科学理论体系以上除了信息本身不体现主体信息,后三者,默认一般都指自己,当然,也可表示别人或一个群体。如果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上四者的关系,如下:能力,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强,执行力突出,善于思考和总结,乐于分享,团队精神领袖。聪明,皮实,有要性。能力作为一种综合素质,包含了信息到理论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所体现的综合素质,每一环都体现能力也沉淀能力,无论是学习,还是知识的使用,技能的思考沉淀,抑或是理论的输出,都属于能力的构成。本来准备用方法替换理论,但,方法,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的方式本质上方法也属于一种理论,但更偏向个人化,为了体现普适性,采用更理性的“理论”。以上是结合名词解释以及自身理解的定义,从这个角度来看,能力模型就基本成型了。任何人、任何职业、任何时候,都在经历这样的循环,直到生命的完结,这是一个永久螺旋上升的过程。人与人的差异性就体现在各个环节的差异,比如所处行业的不同,决定了信息获取来源有差异,知识的运用方式不同,决定了技能的差异,技能的思考深度决定了理论沉淀的高低,理论的输出的多少决定了信息处理学习的质量,依次循环。学生时代,我们更多的是将信息学习转换为自己所用的知识,只会学习不会用,那是书呆子;工作让我们的知识派上用场,最终沉淀掌握成学会的技能,比如老师、工人或白领,当技能精进到一定程度,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理论,能力将脱颖而出,输出的影响力越多,向上发展的空间越大,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大多职场人士差别就在于理论环节,跨不过这个槛,就只能做螺丝钉,重复劳动,跨过了这个槛,也就可以做拧螺丝的人,突破瓶颈往上爬升套用这个模型,应用到产品经理的能力结构上:你的职业是什么?又由哪些能力构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