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其他

海外优青 | 诚邀全球英才依托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创新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1月,是学校人工智能科研成果转化与对外交流的统一出口,积极组织校内研究中心建设,统筹校内人工智能领域科研。研究院作为学校人工智能研究的跨学科平台,积极整合学校人工智能领域相关院系、学科的研究力量,坚持高标准、高定位,建设若干研究中心,培养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形成交大特色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体系,建成世界—流的人工智能研究院。科研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及大语言模型、大数据智能、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智能(AI
2024年1月20日
其他

WAIC 2023 | 白玉兰科学大模型发布

7月7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闵行论坛暨智能机器人产业高峰论坛在大零号湾科创大厦会议中心举办。本次论坛由闵行区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硅谷人工智能研究院创始人、《硅谷百年史》作者皮埃罗·斯加鲁菲,闵行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华文,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汤文侃,闵行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皋,副区长李锐,区政协副主席谢辉等出席活动。丁奎岭院士发表致辞“会上,闵行区政协副主席谢辉、百度智能云中国区解决方案总经理宋雪思、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小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俞凯、上海白玉兰开源开放研究院执行院长金耀辉共同发布“白玉兰科学大模型1.0版”。“白玉兰科学大模型1.0版”包括三个领域模型,其中化学合成(BAI-Chem)代表了以分子结构为中心的学科方向,神经流体(BAI-NeuroFluid)代表了以动力学为中心的学科方向,科学评测基准(BAI-SciEval)是一个跨学科、跨模态的基础模型。今年3月,为贯彻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科技部会同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工作,推进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创新,发展针对典型科研领域的
2023年7月7日
其他

海外优青 | 诚邀全球英才依托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6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并在新的历史节点,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综合性、创新型、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景目标。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1月,是学校人工智能科研成果转化与对外交流的统一出口,积极组织校内研究中心建设,统筹校内人工智能领域科研。研究院作为学校人工智能研究的跨学科平台,积极整合学校人工智能领域相关院系、学科的研究力量,坚持高标准、高定位,建设若干研究中心,培养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形成交大特色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体系,建成世界—流的人工智能研究院。科研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多媒体智能、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大数据智能、智能无人系统等。科研环境1.
其他

NeurIPS 2022 | 视觉感知质量攻击:NR-IQA模型鲁棒性的试金石

2022接收。论文提出了一种人在环路的感知攻击算法,为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的视觉感知鲁棒性研究奠定了基础,有望推动智能时代的图像视觉质量保障体系发展。论文作者:Weixia
其他

开源力量助力上海疫情信息可视化

2022年3月以来,上海本土疫情呈多点散发、多链并行、隐匿传播、快速蔓延态势,被报告的感染者主要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2分支,截至4月27日,总感染人数已超过54万。为了向公众提供更直观的疫情信息,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白玉兰开源开放研究院联合发起了“Shanghai
其他

AI时代数据开放共享创新论坛顺利举行

v2)成为中国首个通过国际开源组织OSI批准的通用开源协议。白玉兰和木兰属同一科,在开源开放的事业上木兰开源社区与白玉兰开源共同推进、深度合作。
其他

白玉兰开源与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成立开源开放创新示范基地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宣传推广的官方平台,分享人工智能领域独到的专家视角、最新资讯、技术干货等,发布研究院招生招聘、会议、比赛等通知公告。
其他

活动报名 | 白玉兰开源·青年学者论坛第一期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宣传推广的官方平台,分享人工智能领域独到的专家视角、最新资讯、技术干货等,发布研究院招生招聘、会议、比赛等通知公告。
其他

CVPR Workshop最佳论文奖:2D照片到三维人脸转化技术

表情驱动动画、电影或游戏的虚拟角色、人脸识别等众多应用场景对2D照片到三维人脸重建的需求越来越多,然而现有的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局限。本文研究发现,利用人脸照片库中同一人的照片的身份和材质特征相同,而表情和光照可能不同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半监督对抗学习(semi-supervi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