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江苏省名中医”访谈 | 朱杰
聆听新时代中医人的故事,聚焦百位“江苏名中医”,感受他们的心悟与思辨。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江苏省名中医专访》,江苏健康广播、江苏新闻综合广播《名医坐堂》节目特别呈现。朱杰|人物名片江苏省名中医,朱杰,兴化市中医院党委副书记,中医儿科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江苏中医药》审稿专家,《中医儿科杂志》编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励耘奖获得者,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首批江苏卫生拔尖人才。先后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泰州市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会职务。从事中医儿科34年,被誉为“水乡儿童健康的守护者”。他提出了“哮喘治气”、“肾炎从毒论治”等创新思路,对儿童抽动症采用“补虚泻实、平衡阴阳;形神同治、心身并调;针药同用,杂合以治”的治则,提高了疗效,潜心研究兴化医学流派,出版多本专著。记者探访走进江苏省名中医门诊聆听新时代名中医们的故事在兴化市中医院探访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朱杰的专家门诊,自1988年从医至今,朱杰一直坚持每周五、日在中医院儿科门诊坐诊。正在问诊的是一对外地在兴的夫妻带着女儿来找朱杰看病。孩子6岁了,打小有什么毛病,小淑瑶的父母都会来找朱杰给孩子把脉问诊。去年孩子因为心火重,在朱杰这开了两副中药回家煎服后,效果非常显著。今年,由于饮食失调等因素,孩子又出现了“流鼻血、咳嗽”等问题,淑瑶的父母再次带女儿来找朱杰,请他帮忙再开一些中药调理孩子的身体。随着儿科疾病谱的变化,源自黄帝内经的“上工治未病”,是朱杰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治疗中一直秉承的理念。这也与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断提升的用药安全意识不谋而合。卞女士因为淋巴结反复肿大两年来饱受折磨,一旦受凉,卞女士的嘴巴疼得无法进食。西药“治标不治本”的困境让卞女士想试试中药调理,达到“治未病”的效果。今天是她第三次来找朱杰复诊了。除了看病开方,朱杰还叮嘱病人或家属煎药的注意事项,“中药最好还是自己煎,一来节约看病成本,二来效果更佳。”此外,还包括日常饮食的注意点、心理或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调节。朱杰在看诊过程中,如此用心、用情,与他追求的那种“随拨随应、一药而愈”的成就感,密不可分。朱杰还经常组织“经方沙龙”的讨论活动。小小的会议室里,朱杰和医院的中医师们认真学习探讨经典药方的临床运用,同时让西医师旁听,也可参与讨论。会议室内,同事之间各抒己见、气氛热烈,那是常有的事。兴化市中医院主治医生王永艳说:“我与朱书记虽然是同事,但我们更像亲人。工作当中我们会就儿科治疗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病例进行中西医方面的探讨,尝试一些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他一直是我尊敬的师长,在我心里他就是一位医德医风并存的、我们儿科的楷模。”三十多年来,朱杰秉承着“精诚保赤、医者仁心”的精神,积极推广运用中医的新技术、新疗法,经常到中小学、机关、街道、社区、乡镇举办健康义务讲座。他以悬壶济世为理想,致力于医、教、研的第一线,年门诊量超万余人次。此外,朱杰多年来发表论文100多篇,多次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受聘为《江苏中医药》《中医儿科杂志》编委,参编国家重点图书《中华大百科全书·中医儿科学》,承担全国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等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参编《兴化文化史》(医学部分),独著《兴化中医学术流派》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近37万字。仁心仁术,至精至诚。从医30多年,朱杰被誉为“水乡儿童健康的守护者”“最美泰州人”,他还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评选出的百名“江苏省名中医”中,朱杰是最年轻的一位。你要问朱杰这一生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的回答是:愿为良医兴轩岐,化作春雨润杏林。朱杰诊室探访朱杰|江苏省名中医访谈“愿为良医兴轩岐,化作春雨润杏林”,是朱杰的从医格言。朱杰的父母都是乡村小学的教师,被大家敬称为“先生”。他说,“先生”的孩子将来当“先生”,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朱杰2岁时有一次突然高烧、惊厥、呼吸不畅,其母非常紧张,好在当时的“赤脚医生”对着小朱杰又掐又揉,三抹两抹,“终于哇哇哭出来了,这一哭出来以后呼吸就通畅了,这样母亲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下。”自此,“那个抹惊的老头”成了朱杰的救命恩人,一直被朱杰的母亲反复念叨,而这个民间医生的形象就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童年记忆中。转眼到了5岁,朱杰深夜醒来忽感肚子疼得厉害,于是其母又把他抱去找村医。“当时村医就住在诊所里,深夜起身、摸索着点灯开门,母亲很紧张也很着急劈头盖脸就对着医生一阵骂。”但是医生一点都不生气,脸上还是带着微笑,看了朱杰的情况后立即施以火罐治疗,“肚子果然轻松很多,妈妈一看到我这个样子以后立刻就舒展开眉头。”医生说“不要紧,这是盘肠气,马上就会好的”。我母亲一想到刚才行为和言语的鲁莽,急忙跟医生道歉,并感谢医生。伴随着病痛却又“妙手回春”的故事,深深地印刻在朱杰的童年记忆里,从此他便爱上了神奇的中医。“我悄悄地下定决心,也要学医,做一个好先生。”16岁高考第一志愿就是南京中医学院,最终被提前录取,还是全校最小的大学生。大三在大丰见习期间,朱杰碰到既是名医又是书法家的老师——沈同生。他曾给朱杰写过一副对联“志在岐黄除人疾,情系翰墨抒我心”,并勉励他要做一个有情怀的中医。在追随良师的岁月里,朱杰似乎“开窍”了,问病的时候有感觉了,连书本上的知识也鲜活了起来。大四的时候,朱杰和同学经常会到国医馆,跟着老师抄方。“老师看到我们都非常热情,有问必答,手把手教我们怎样看病。”细心的朱杰会记下老师在带教时的点拨、答疑,留心揣摩老师在平时闲聊中,迸发出的思想火花。此后,朱杰对中医儿科学产生了尤为浓厚的兴趣。“我后来追随江育仁先生的弟子汪受传教授进行实习,在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期间,又再次向汪老拜师。”江苏省名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