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

其他

莫言:今天收到了余华的投稿

大家好,我是莫言。我的朋友余华给我发了一条微信,说要向我的公众号投稿。我认真地读完了这篇文章,发出了来自内心的赞叹,并认真写了按语。(点击上方可收听)《妙哉此风》昨夜我在国家大剧院观看瓦格纳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这是一个与诅咒和爱情相关的故事,更是一个与风有关的故事。因为无风不起浪,而无浪的大海,也就失去了神秘雄壮和狂暴。这部戏是国家大剧院的大制作,舞台上那艘巍峨阴森、不断地动荡摇摆着的红帆大船,既显示了国家大剧院的技术实力,也表示着剧情要求的风的存在,而那首优美的咏叹调《舵手之歌》里出现最多的词就是风,南风,温柔的南风,能把帆船吹回故乡,能将水手送到姑娘身边的多情的南风。正在我看戏入迷的时候,余华用微信发来了他新鲜出炉的散文《山谷微风》。这篇文章的内容,是记述他今年春节期间在三亚小住时,感受到的令他流连忘返的山谷微风,他对这微风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并旁征博引了莎士比亚、杜甫等古今中外的诗人关于风的金句,然后温馨地回忆了他少年时为避暑而寻找穿堂风与“蒲扇风”的故事。文章一如既往地显示了余华散文的幽默风趣以及精彩造句。读来如坐春风,并让我产生许多关于风的联想。40多年前我曾写过《岛上的风》《大风》这两篇与风相关的小说,但我写的是龙卷风与台风,这样的风极具破坏力,写时也感到剑拔弩张,读者读时也不会轻松。这样的风,作家爱写,因为风里可能产生传奇,而微风里一般不产生传奇,但很可能产生爱情。尽管还有“风话”要说,但不能再说了。请大家欣赏余华的美文《山谷微风》吧!甲辰三月初七日午时莫言《山谷微风》——余华二月下旬,我和家人离开寒冷的北京,来到冬季时气候宜人的三亚,住在朋友提供的阿那亚二期公寓里。阿那亚坐落在吉阳区的山谷里,地势狭长,绵延而上。傍晚时分,我们坐在公寓的阳台上,沐浴微风,眺望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势,辽阔壮观,心旷神怡。心旷神怡不只是视觉的向往,还有微风徐徐吹来的惬意悠然。七年前的冬季我们在三亚海棠湾住过一些日子,领略了什么是风急浪高。我们每天在海边的木栈道上行走,嚣张的海风吹得我一阵一阵的头痛,所以这次来三亚带上三顶帽子,心想当三顶帽子都被风吹走后,差不多是我们回北京的时候了。我的想法当然错了,这里的微风彬彬有礼,会让我把三顶帽子安然如故带回北京。山谷微风柔和清新,亲切友好,来到身上仿佛是不间断的问候。初来这里时,我常去下沉式的Y酒店,要一杯咖啡,坐在西班牙餐厅的长桌旁,感受微风吹拂。敞开风格的建筑结构让微风有了细致的变化,我因此想到了一个词汇,这是莎士比亚派遣记忆的信使前来告诉我的。莎士比亚本能地把风和自由组织进一个句子,在《暴风雨》中,普洛斯彼洛对爱丽儿说,“你将像山上的风一样自由。”在《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里,阿伽门农对埃涅阿斯说,“请你像风一样自由的说吧。”就是自由,山谷微风来到通透的敞开式建筑里,依然自如进出,可是墙体的存在试图要规定它的进出,它的自由诉求因此表达出来了。我感受到了与公寓阳台上不一样的微风,阳台上的微风坦率直白,方向一致,扑面而来时毫不犹豫,西班牙餐厅里微风的方向并不总是一致,有些迟疑,有些暗示,有时候迎面而来,有时候在背后提醒,似乎要表达什么,又不知从何说起。这是什么样的微风,我找不到准确的表述语句,只找到一连串的不是,不是杜甫“细草微风岸”的风,不是高骈“水晶帘动微风起”的风,冯延巳的“吹皱一池春水”是因为“风乍起”,过于突然,也不是,更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里的风,山谷微风不是壮志凌云之风,不会去送别荆轲,它知道自已普通微小,所以低调,其低调有点像我少年时期在炎热夏天里寻找的穿堂风。卷起来扛在肩上的草席,这是我少年时有关夏天的意象。那时候我们家搬到了海盐中学后面,不再与医院的太平间面对面了,我的午睡也从太平间凉爽窄小的水泥床转移到中学教学楼走廊通风的水泥地上。当时海盐中学的位置是现在的向阳小学,如今已是全新的建筑,但是这幢两层的旧式建筑完好保存下来,楼上楼下都是五个房间,当时上下各是四个教室、一个教师办公室。当时一层走廊的两端没有门,中间有大门,空荡荡的大门,我中学的四年只见过门框没见过门,这应该是穿堂风乐意光顾的原因。暑假的时候,我经常在午饭后光着上身,穿着拖鞋,卷起自己床上的草席,扛在肩上,走过池塘,走进海盐中学那幢教学楼的走廊,探寻穿堂风,从这头走到那头,既感受风向,也感受风力,然后选定一个和风习习的位置,铺开草席,席地而睡。可是穿堂风是自由主义的风,一会儿从这边过来,一会儿从那边过来,有时候风吹不断,有时候突然没风,像是风扇遭遇停电。我少年时期夏天的午睡因此充满了缺陷,经常是躺下后还没睡着就没风了,就得起身卷起草席去找下一个风点,确定那里的风还会吹一会儿,再躺下去,可是马上又没风了。躺下,起身,再躺下,再起身,如此反复,睡意全无,这是穿堂风留给我的清晰记忆,在此后的日子里时常出现一下。如今的穿堂风只剩下名字,它在炎热夏天里已经不受重视。凉风习习不再是从自然界长途跋涉而来,而是人工凉风了,从私人和公共建筑里的制冷空调里出来,在房间里在大厅里在建筑里旋转扩散。我童年时享受过人工凉风,准确的说法是手工凉风,那时候人们的家里没有电风扇,空调是闻所未闻,人们习惯在夏天的晚上坐在户外乘凉,人手一把蒲扇,一边给自己扇风一边与邻居聊天。童年的我假装认真听他们说话,站在扇过来的风这边,搭上一阵子顺风,这个大人手累了放下蒲扇,我就走到另一个仍在扇风的大人旁边,继续假装听他们说话,继续搭顺风,他们笑的时候我也跟着笑,其实我根本听不懂他们说的话。这里的山谷微风不是当年海盐中学教学楼里的穿堂风,这里白天的上坡风和晚上的下坡风持续不断,这是山谷狭长地势给予的礼物,因此我坐在Y酒店负层的西班牙餐厅长桌旁时,感受的不是微风的离去和到来,而是微风的细致和变化,还有微风的不可知,我开始了无边的遐想。多少豪杰壮举,不论是壮士一去不复还,还是壮士凯旋归来,只要进入历史的长河就会无足轻重,维吉尔说:“一丝微风勉强把他们的名字吹入我们耳中。”2024年4月9日
4月15日 下午 9:01
其他

莫言:你可以尝试这样开始写作

阅读,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文学创作和小说创作有什么技巧的话,那就是阅读,它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作家真正的文学之路,都是从阅读开始的。
3月11日 下午 9:01
其他

莫言:女性的力量

01很多读者问我,你的小说里为什么总是有一种女性至上的感觉?好像女人是坚强的、包容的、创造的,而男人大多数是病态的、软弱的、破坏的。为什么会这样?我想这可能来自我从小对村子里的家庭,当然也包括我的家庭的观察。我看到每当社会大乱,家庭生活出现重大转折时,母亲们和奶奶们的表现,总比父亲们和爷爷们更有理性、更冷静也更坚强。后来我分析,女性为什么在特别危急的关头,能够表现得比男性坚强,那就是母性的力量。母性的力量使她能够排除一切外在的压力,能够使她变得非常坚强、非常勇敢。而男性身上的力量不如母性的力量大,当然也有父爱,但是父爱跟母爱的分量不一样。父亲当然也可以在危急的关头保护孩子,但好像不完全来自天性,更多的好像是来自后天的教育。后天的教育就是要男人承担重任,要保护女人和自己的子女。而母性的力量更多是原始的、本能的。从动物身上也可以看到,动物更多的是母兽在保护自己的幼崽,父亲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当然,这是玩笑话,大家不要太当真。02接受采访的时候我也讲过: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坚强的女性,我们这个社会才能够发展,稳定。这也是我能在《红高粱》里及其他小说里塑造出大智大勇、越在危险的关头越是能顶天立地的母亲的形象和女性的形象的原因。尤其是《丰乳肥臀》里的母亲形象,倾注了我全部的感情。也许有读者说我写的母亲,按照传统道德来衡量是行为不端的,甚至可以说是个荡妇,跟那么多的男人生那么多的孩子。但这只看到了表面,没有看到我真正的用意,真正的用意就是借这样一个女性,借这样小说里的一个母亲对封建制度发出最强烈的控诉。因为在那个年代,一个女人如果结婚之后不生孩子,她会被赶出家门、赶回娘家的。不能生育就休妻,这是没有什么好争执的。再者,如果你能生育而不能生男孩的话,你在家族里是没有地位的,大家都瞧不起你,你也不会受到家庭的、丈夫的和公婆的尊重。正是这样一种环境,小说里的上官鲁氏为了生存,而她的丈夫又是性无能,她只好用这样一种方式来使自己存在,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对整个封建制度、男权社会进行反抗和控诉。这个脉络,这个人物的血统,也是从《红高粱》里面的“我奶奶”一路下来的。“我奶奶”骨子里、本质上也是这样的人,她那种敢做敢为也是这样的。巩俐在《红高粱》中饰演“我奶奶”所以《丰乳肥臀》这个母亲,这种大爱,是超越了政治利益和经济关系的,我觉得也是人类能够生存下来的一个重要的保障。这种大爱也是无疆的。这种对于母性的描写,我觉得是一个作家的神圣的职责。有了这种伟大的母性,所以使女人比男人更包容,比男人更勇敢,比男人更镇静,也比男人更伟大,所以我是一个女性主义者。*摘自我的演讲集《贫富与欲望》2005年4月8日点击关注我的公众号和莫言一起探讨文学和人生👇👇
3月7日 下午 9:01
其他

莫言:什么是真正的悲悯?

悲悯是好东西。但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刚吃完红烧乳鸽,又赶紧给一只翅膀受伤的鸽子包扎的悲悯。不是苏联战争片中和好莱坞大片中那种模式化的,煽情的悲悯。不是那种全社会为一只生病的熊猫献爱心,但置无数因为无钱而在家等死的人于不顾的悲悯。悲悯不仅仅是“打你的左脸把右脸也让你打”,悲悯也不仅仅是在苦难中保持善心和优雅姿态,悲悯不是见到血就晕过去或者是高喊着“我要晕过去了”,悲悯更不是要回避罪恶和肮脏。《圣经》是悲悯的经典,但那里边也不乏血肉模糊的场面。佛教是大悲悯之教,但那里也有地狱和令人发指的酷刑。如果悲悯是把人类的邪恶和丑陋掩盖起来,那这样的悲悯和伪善是一回事。《金瓶梅》素负恶名,但有见地的批评家却说那是一部“悲悯之书”。这才是中国式的悲悯,这才是建立在中国的哲学、宗教基础上的悲悯,而不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和西方宗教基础上的悲悯。长篇小说是包罗万象的庞大文体,这里边有羊羔也有小鸟,有狮子也有鳄鱼。你不能因为狮子吃了羊羔或者鳄鱼吞了小鸟就说它们不悲悯。你不能说它们捕杀猎物时展现了高度技巧、获得猎物时喜气洋洋就说他们残忍。只有羊羔、乖小鸟的世界不成世界,只有好人的小说不是小说。即便是羊羔,也要吃青草;即便是小鸟,也要吃昆虫:即便是好人,也有恶念头。站在高一点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坏人,都是可怜的人。小悲悯只同情好人,大悲悯不但同情好人,而且也同情恶人。编造一个苦难故事,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那种在苦难中煎熬过的人才可能有的命运感,那种建立在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基础上的悲悯,却不是能够凭借才华编造出来的。描写政治、战争、灾荒、疾病、意外事件等外部原因带给人的苦难,把诸多苦难加诸弱小善良之身,让黄鼠狼单咬病鸭子,这是煽情催泪影视剧的老套路,但不是悲悯,更不是大悲悯。只描写别人留给自己的伤痕,不描写自己留给别人的伤痕,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揭示别人心中的恶,不袒露自我心中的恶,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有正视人类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才是真正的悲剧,才可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悯。写于2005年11月
1月22日 下午 9:01
其他

莫言:我走到爱的尽头,遇见了母亲!

大家好,母亲节到了,祝全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今天我想分享一些我写给母亲的俗句。我走到语言的尽头,听懂了鸟的鸣叫;我走到颜色的尽头,看清了花的本质;我走到生命的尽头,梦见了初生的婴儿;我走到爱的尽头,遇见了母亲。献给母亲莫言
2023年5月14日
其他

莫言:作诗一首,庆祝五四!

近日从淄博归来,特作打油诗一首,顺祝青年朋友们节日快乐!大鸟止于齐之庭,三年不飞亦不鸣。一鸣惊破世人胆,一飞冲天压鲲鹏。左手撸串右手酒,说罢威王说桓公。癸卯夏初高密莫言最后,送上一个小彩蛋,来自书单狗的画作——左手撸串右手酒!
2023年5月4日
其他

莫言:世界读书日,分享3本书

朋友们好,我是莫言。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跟大家分享3本我阅读过的好书,都是我非常喜欢的经典。01《普鲁士军官》读这本书时,我正在军艺文学系学习。当时流行写“感觉”,同学们之间,夸奖一个人小说写得好,就说他有“感觉”,批评一个人小说不好,就说他没有“感觉”。此时我的《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等小说已经发表,我被认为是有“感觉”的,为此我沾沾自喜,甚至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但当我读了《普鲁士军官》后,才知道什么叫作有“感觉”,比较劳伦斯,我的“感觉”实在是太迟钝了。02《白净草原》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选自《猎人笔记》,是一篇优美的儿童小说。我只读过一遍而且是在二十多年前。但那堆篝火、那群讲鬼故事的孩子、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故事、那些不时将脑袋伸到明亮的篝火前吃草的牲口,让我至今难以忘怀。03《死者》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文章极力推崇,我可能永远也不会读完它。这部小说并不难读,但乔伊斯精雕细琢的那些发生在客厅舞厅里的琐事,实在是令人心烦。一直读到临近终篇,伟大的乔伊斯才让男女主人公的内心,彻底向读者敞开。犹如微暗的火,终于燃成了明亮的火,犹如含苞待放的花朵绽开了全部的花瓣。但这两颗狂乱的、光芒四射的心很快就冷却了,就像火焰渐渐熄灭,像花朵渐渐凋零。我曾经试图用他的调子写作,但总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下面是我手写的读书壁纸,直接下载保存,就可以使用啦!
2023年4月23日
其他

莫言:衣食无忧,就不存在痛苦了吗?

因此,布农族与地下人交往多年,从他们那里得到过无数的食物,但由于一直恪守规定,始终没有发现地下人长着尾巴的秘密。后来,有一个好奇的人,去地下人那里拿食物时,故意没有发出tu-pu-zu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莫言:影响过我的10位诺奖作家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莫言。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了。首先,恭喜获奖者—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我的写作生涯中,也曾受过一些诺奖作家的影响,也有许多作家,为我提供了写作灵感。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些优秀作家。01
2022年10月6日
其他

莫言:我眼中的项羽和刘邦

司马迁《史记》的最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彻底粉碎了“成则王侯败则贼”这一思维的模式和铁打的定律。以全新的角度,画出另一面——失败了的英雄的英雄本色。听我的老师说,司马迁所处的时代,是富有浪漫精神的大时代。浪漫的时代才能产生浪漫的大性格。回首楚汉相争时,代表着时代精神,具有浪漫气质、堪称伟大英雄的人物,非项羽莫属。项羽的精神,引起了司马迁的强烈共鸣。一篇《项羽本纪》,字字有深情。我们从中读出了项羽这位举世无双的青年英雄的天马行空的本色。他少时学书不成改学剑,学剑不成改学兵,学兵不求甚解,草草罢休。这应当是好事,因为任何太具体的知识都会成为束缚这匹天马的缰绳。他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是天生的英雄。他临危不惧,英猛果断,是天生的战士。少时我在高密,听到过许多传说,其中就有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我爷爷说:楚霸王能“气吹檐瓦”。怎么算气吹檐瓦呢?就是说项羽站在房檐下,呼出的气流能把房檐上的瓦吹掉。这已经非常玄乎了,但更玄乎的还在后边呢。我爷爷说,楚霸王除了能气吹檐瓦外,还有“过顶之力”,何为过顶之力呢?就是自己拔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拔离地面。楚霸王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能把自己提离地面的人。这等神力,的确是匪夷所思了。等到我读了《史记·项羽本纪》后,才猜测到,我爷爷所说的“力能过顶”,很可能是“力能扛鼎”之讹。老百姓不大容易把“扛鼎”理解好。于是,“力能扛鼎”便成了“力能过顶”,而“力能过顶”便成了自己提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离地面。我想,项羽在民间,之所以不是乱臣贼子面目,而是盖世英雄形象,实得力于文坛英雄司马迁的旷世杰作《史记·项羽本纪》。读了项羽的本纪,我感到这家伙从没用心打过仗。他打仗如同做游戏。这是一个童心活泼、童趣盎然的英雄。每逢交战,他必身先士卒,不像个大元帅,就是个急先锋。不冲不杀不呐喊他就不痛快。他斗勇斗力不斗智,让他搞点阴谋什么的他就头痛、心烦。到了最后的时刻,他还对着美人和骏马唱歌。惨败到只剩下二十八骑时还跟部下打赌,证明自己的神力。最后他孤身一人到了乌江边上,还把名马送给好汉,将头颅赠给旧友。他不过江东,并不是不敢去见江东父老。这家伙是打够了,打烦了,他不愿打了。不愿打了,就用刀抹了脖子,够干脆,够利索。影视剧中乌江自刎场景他其实从没十分认真地考虑过夺江山、做皇帝的事,那都是范增等人逼着他干的。他的兴趣不在这里。他分封诸王、自封西楚霸王时其实也就是皇帝了,但他做得一塌糊涂。听听他为自己起的封号吧,西楚霸王,孩子气十足,像一个用拳头打出了威风的好斗少年的心态。他是为战斗而生的。英勇战斗就是他的最高境界、最大乐趣。中国如果要选战神,非他莫属。不必为他惋惜,项羽只有一个。当然,我们也要感谢刘邦。在楚汉战争的广大历史舞台上,他使这台大戏丰富多彩,好看至极。如果是两个刘邦或是两个项羽打起来,那这台戏就没有什么看头了。从战争的角度看,刘邦胜利了,项羽失败了。从人生的角度看,这哥俩都是成功者。他们都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而且都做得很好。刘邦成功在结果,项羽成功在过程。*文章节选自我的散文集《月光如水,马身如漆》。此文是在北师大与鲁院合办研究生班学习时,听韩兆琦老师讲《史记》时的作业,作于1988年冬。
2022年8月15日
其他

莫言:这些作品真不是我写的

大家好,我是莫言。我在网上看到过许多挂在我名下的作品,其实都不是我写的。点击观看下方视频之前我也曾澄清过,但依然有很多朋友,误以为网上流传的许多文字出自我之手。一位朋友特来信询问,我的回复如下:(文字版附在文末)林泉:你来信问网上流传的《酒色赋》是否我的作品,我明确地告诉你,这不是我的作品。就像那首我认为写得很好的诗,《你若懂我该有多好》不是我写的一样。我钦佩这些作者的才华,也为他们放弃自己的著作权而感到惋惜。说实话,我还收到过此诗被选入某大学教材后出版社寄来的一笔稿费,大概是四百余元。因此我希望此诗的作者赶快把自己的“孩子”认领回去,同时也把稿费领回去。现代文学史上,靠一首诗成就诗人之盛名的例子很多,你这么好的诗寄在别人名下,在网络上流浪,实在是太可惜了。还有那首充满智慧的《我》,很多老年朋友都很喜欢。但遗憾也不是我的作品,我也衷心希望原作者速速把《我》认领回去,你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根本无须借助我的虚名。网上挂在我名下的诗词金句还有不少,限于篇幅不能一一例举。这些作者都是才华横溢,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发自己的作品,用我的名字,岂不是便宜了我。另,请你告诉贺老师,网上流传的我写给小崔的那两首诗也不是我的作品,在此也敬请原作者出来认领。还有诸如《我只对两种人负责——我生的与生我的》等名言警句,均非我作,但有些人据此批评我的三观,对此我只有哭笑并叹息了。我前年写了一部中篇小说《红唇绿嘴》,塑造了一个游弋在网络上的“网鳄”形象,你得空时不妨一读。即祝
2022年7月11日
其他

莫言:你一定想不到,我竟然这样寻找灵感

我也从偶遇的事件中获得过灵感,譬如我在地铁站看到了一个妇女为双胞胎哺乳,由此而产生了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的构思。我在庙宇里看到壁画上的六道轮回图,由此产生了长篇小说《生死疲劳》的主题架构。
2022年6月27日
其他

【莫言和你聊聊天】我的奇人朋友

书)一声呼啸山林动,万顷波涛上案头。说起当年快意事,犹如火把照微幽。左书绝句于南山
2022年6月13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莫言:陪女儿高考

明天就是高考第一天。我回忆起当年陪女儿高考的情景,依然感慨不已......在此祝福年轻的朋友们,考试顺利,金榜题名,前程似锦!那天晚上,带着书、衣服、药品、食物等诸多在这三天里有可能用得着的东西,搭出租车去赶考。我们运气很好。女儿的考场排在本校,而且提前在校内培训中心定了一个有空调的房间。既是熟悉的环境,又免除了来回奔波之苦。信佛的妻子说这是佛祖的保佑啊!我也说,是的,这是佛祖的保佑。坐在出租车上,看到车牌照上的号码尾数是575,心中暗喜,也许就能考575分,那样上个重点大学就没有问题了。车在路口等灯时,侧目一看旁边的车,车牌的尾数是268,心里顿时沉重起来,如果考268分那就糟透了。赶快看后边的车牌尾数,是629,心中大喜,但转念一想,女儿极不喜欢理科而学了理科,二模只模了540分,怎么可能考629?能考575就是天大的喜事了。车过了三环路,看到一些学生和家长背包提篮地向几家为高考学生开了特价房间的大饭店拥去。虽说是特价,但每天还是要400元,而我们租的房间只要120元。在这样的时刻,钱是小事,关键的是这些大饭店距考场还有一段搭车不值、步行又嫌远的尴尬距离,而我们的房间距考场只有一百米!我心中蛮是感动,为了这好运气。安顿好行李后,女儿马上伏案复习语文,说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我劝她看看电视或者到校园里转转,她不肯。一直复习到深夜十一点,在我的反复劝说下才熄灯上床。上了床也睡不着,一会儿说忘了《墙头马上》是谁的作品,一会儿又问高尔基到底是俄国作家还是苏联作家。我索性装睡不搭她的话,心中暗暗盘算,要不要给她吃安定片。不给她吃怕折腾一夜不睡,给她吃又怕影响了脑子。终于听到她打起了轻微的鼾,不敢开灯看表,估计已是零点多了。凌晨,窗外的杨树上,成群的麻雀齐声噪叫,然后便是喜鹊喳喳地大叫。我生怕鸟叫声把她吵醒,但她已经醒了。看看表才四点多钟。这孩子平时特别贪睡,别说几声鸟叫,就是在她耳边放鞭炮也惊不醒,常常是她妈搬着她的脖子把她搬起来,一松手,她随即躺下又睡过去了,但现在几声鸟叫就把她惊醒了。拉开窗帘看到外边天已大亮,麻雀不叫了,喜鹊还在叫。我心中欢喜,因为喜鹊叫是个好兆头。女儿洗了一把脸又开始复习,我知道劝也没用,干脆就不说什么了。离考试还有四个半小时,我很担心到上考场时,她已经很疲倦了,心中十分着急。
2022年6月6日
其他

莫言:致所有青年朋友的一封信

大家好,我是莫言。后台有年轻朋友问我,“如果人生中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趁着五四青年节,我以此为主题,录制了一封写给大家的信——点击下方视频,即可观看最后,送大家一幅我写的书法——不被大风吹倒。祝每一位朋友,五四青年节快乐。点击关注我的公众号一起交流困惑,探讨文学和人生👇👇
2022年5月4日
其他

莫言的作家朋友系列:高人阿城

阿城的确说过我很多好话,在他的文章里,在他与人的交谈中。但这并不是我要写文章说他好的主要原因。阿城是个想得明白也活得明白的人,好话与坏话对他都不会起什么反应,尤其是我这种糊涂人的赞美。
2022年4月11日
其他

莫言:写给母亲的诗

我记着医生剖开那疮脓血溅上她衣衫我大声哭喊,我记着她汗流满面因为无钱打针开了白色药片我记着那被淘汰的药之名医生的大眼镜,我记着掏出包钱的破手绢时她的手在抖颤
2022年4月4日
其他

莫言开公众号100天啦!

大家好,我是莫言,明天就是我开公众号的第100天了。这100天里,我和网友“隔空聊天”,受益匪浅!我录了一段视频,表达了一下我的“冲浪”感想。点击观看视频点击关注我的公众号一起交流困惑,探讨文学和人生👇👇
2021年11月8日
其他

莫言:40年前我是这么“出道”的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莫言。今天我想来聊聊,40年前,我是怎么“出道”的。点击下方视频看看我是怎么“出道”的👇👇👇点击收听完整版音频👇👇👇朋友们好,前些天,我回老家开了一会儿联合收割机,圆了一个多年的梦,过了一把瘾。坐在高高的驾驶室里,听着机器的轰鸣,嗅着青玉米被粉碎时散发出来的气味,感觉很不错,心情很澎湃。有人问,这样短暂的体验对你的写作难道真的会有帮助?我坦率地告诉大家,确实会有帮助。如果我在未来的小说中要写一个开联合收割机的驾驶员,有了驾驶的体验,总比凭空想象要好得多。当然如果能长时间地体验,感受会更加深刻。当然了,有的人不体验,也有可能写得很好。我今天主要想跟大家谈谈我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我的第一篇小说题目叫做《春夜雨霏霏》,发表在1981年第5期《莲池》上。距今整整40年了。1981年第5期《莲池》《莲池》是保定市文联主办的文学双月刊,当时的主编是写《小兵张嘎》的文学前辈徐光耀先生。那个时候我在保定满城县的石门当兵。营房坐落在山沟沟里,山都是光秃秃的,山上有老百姓在放羊在唱歌。那个时候,部队有好多人热爱文学,刊物来了,大家都抢着看,看完以后还在一起讨论。看多了,就跃跃欲试,偷偷学着写。写完了就专找那些地区级的小刊物投稿,大刊物不敢投,总感觉小刊物投中的几率更高一些。稿子寄出去就天天盼夜夜想,希望能够被发表。结果总是退稿。退稿嘛,就是一个大信封,里面装着你的稿子,再附上一封打印的信。有一天我收到了《莲池》编辑部的一封薄薄的信,是个小信封,不是大信封。“有戏!”我的心怦怦地乱跳!拆开信封一看,果然是一封手写的信,薄薄的一张纸,钢笔字,那个笔画写得很粗,写得龙飞凤舞。大意是看了我的小说,感觉基础很好,希望我能到编辑部去面谈。这可是大喜讯!我的战友们好像比我还要高兴,嚷嚷着让我请客。于是在星期天,我请假去了保定市,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找到了编辑部,就在保定的著名公园古莲花池对面的一个小院子里。给我写信的老师,名叫毛兆晃,福建莆田人。他是50年代初毕业的,是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戏剧专业的大学生,据说他曾经在老舍先生的话剧《龙须沟》里边扮演过群众角色。毛老师说你的小说语言很好,心理描写很细腻,尤其是对大海和海岛的描写很传神。他问我是不是在海岛上当过兵。我说没有,只去大海边上转过两次。毛老师笑着说,那你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嘛。毛老师跟我又简单地把小说的情节捋了一下,希望我能拿回去再充实一点细节。我拿回去感觉没法改,没法充实,索性就以海岛为背景重新写了一篇,寄到了编辑部。几天后,毛老师打电话来让我到编辑部去一趟。我心里想,这回行了。到了编辑部,毛老师说你怎么搞的,这一篇还不如前面那篇好。不过里边有几个细节还不错,可以移到第一篇小说里去。我回去就将这两篇小说稿子合并在一起,起了个题目叫做《雨夜情思》,恭恭敬敬地抄好,又寄到编辑部。然后就没了消息。过了很久也没消息,我想写封信问问吧,也不好意思。有一天我在办公室里翻报纸,忽然看到《光明日报》的边角上登载着《莲池》第5期的目录,头条是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作者是莫言。说到“莫言”,我还想在这里插两句。其实在黄县当兵的时候,我就开始投稿了,那个时候使用的名字还是我的原名“管谟业”。1979年9月份,我调到保定之后,就忽发奇想,把我的原名中间那个字一拆两半,就变成了“莫言”。《春夜雨霏霏》这篇小说的发表,也标志着“莫言”这个笔名正式启用。
2021年9月6日
其他

莫言日记

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莫言。前几天,我回到老家,体验了一下开收割机的快乐,跟大家分享:点击下方视频,给大家表演一个开收割机我曾经是一个农民,在农村生活了二十年。我曾经有七八年的时间,面朝黄土背朝天。但受限于低效率的生产资料,那个时候我们付出了很多汗水,但收获却很少。当时主要的大生产资料,就是牛和骡马,以及铁犁、铁锹等一些延续使用了数千年的工具。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我们生产粮食是主要目的,现在也会生产苜蓿,也把这种玉米当做饲料。像视频中这种玉米,高达三米,是专门用来做青贮[zhù]饲料的。大概有八成熟的时候,就把它收割下来,随即粉碎成很小的片段,然后打成包,运往世界各地,用来喂养奶牛或者羊。我想,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的农民朋友杨树林,他是1967年出生的,他在胶州承包了4000多亩土地,用来生产苜蓿和这种做饲料的玉米。他还在东营承包了7000多亩土地,也用来生产这种饲料。同时他还在哈萨克斯坦承包了30万亩土地,也用来生产上等的喂养马牛羊的饲料。这样一个农民,我想在过去也是不可思议的。他有国际性的眼光,他对国际市场上的畜牧业信息非常灵通,对饲料价格的涨跌也非常敏感。所以我想他是一个新型的农民,是一个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式农民。他年龄50多岁,但是他的精神,我觉得还是非常年轻。因为他有很多理想,他还计划着去承包更多土地,生产更多的产品,创造更大的财富。今天这样一次短暂的劳动,对我也是很好的教育。
2021年8月23日
其他

莫言回复网友提问,画风超颠覆!

大家好,我是莫言。上周,我的公众号来了很多新朋友,让我受宠若惊。你们的留言,我都认真看了,非常开心。我选了一些有趣,或者“难住了”我的留言,想公开回复一下。👇点击观看视频👇还有更多的留言,我在第三条做了回复,大家可以点开看。还有非常多非常多的留言,抱歉不能一一回复。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喜爱。朋友们,我们下周见。
2021年8月16日
其他

莫言开公众号啦!

大家好,我是莫言,这是我新近开设的一个公众号。我想先用一段视频,带大家了解一个更加全面的我,以及我开设这个公众号的原因。👇点击观看视频接下来,每周一晚上10点,我都会在这里发布两条图文。头条,我会发布我的一些文章,二条,会发布一条音频。同时,我也想多多向年轻人学习,欢迎大家常来做客,多多沟通。
2021年8月9日
其他

我为什么叫“莫言”?

我的家乡高密东北乡是三个县交界的地区,交通闭塞,地广人稀。村子外边是一望无际的洼地,野草繁茂,野花很多。我每天都要到洼地里放牛。因为我很小的时候已经辍学,所以当别人家的孩子在学校里读书时,我就在田野里与牛为伴。
2021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