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书店思想历
其他
普通人与顶尖高手之间,相差的只是——批判性思维
普通人与顶尖高手之间相差的只是——批判性思维编:先知书店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曾提出一个著名的概念——信息茧房。意思是:在信息传播中,如果一个人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或者只关注使自己愉悦舒服的东西,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将自己桎梏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从而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美国社会学教授乔尔·贝斯特也提出过一个观点:“完全拒绝考虑其他观点,只会将社会世界过分简化。”信息茧房就像是专门为人类布置的舒适巧妙的陷阱,我们总是很容易陷入其中,难以逃脱。尤其是生活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我们。▌我们是如何落入信息茧房陷阱的?“信息茧房”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存在的痕迹,“我们很容易对自己不严密的思维产生一种选择性的盲从,这是极其危险的。”这种不严密的思维,正是产生于我们每天获取的信息之上。它和每个人的信息来源、认知程度以及个人喜好有关。而这些因明显偏好选择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等,又会造成认知冲击,进而形成固化的信息茧房。2022年3月中旬,国内各头部App陆续上线了算法关闭键,允许用户在后台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功能。而随后,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这项功能开展问卷调查。1144名受访者结果显示,53.8%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关闭算法推荐功能。从2016年大数据整合元年开启,到现如今,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为何个性化推荐的算法会屡屡被人诟病,甚至各大APP不得不上线一键关闭功能?除了越来越严重的隐私泄露之外,大数据另一未曾料到的隐患——对信息茧房的加固,也日益被人重视。大数据时代信息鱼龙混杂,我们的眼睛、大脑每天都会被数千万条来自五湖四海、内容迥异的信息抢夺。而人类,并不具备像计算机那样拥有超强信息处理的能力。非自愿性地接受信息,成为这个时代人类注意力的主要落脚点。如何帮助人类接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就成为了大数据主要在做的工作。平台会根据你的网络浏览足迹,根据既定的公式,锁定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然后将它们放在你打开APP时最显眼的位置。比如,某音乐软件按照每个人日常听歌的足迹,把“大家都在听”这个部分,放在APP的首页。社交APP也是如此。根据数据显示,某短视频社交APP的日活跃用户已突破8亿。点开软件,默认就是“推荐”页面,平台根据流量算法机制给每一个人的短视频作品贴上不同的标签,分配到不同的流量池里,等待着被无数次的定向推广和散布。然而,定向推广的内容,真的可以做到“人人皆是VIP”吗?事实,并非如此。关于大数据,网络上有这样一句有趣的话:“我点赞转发评论,不是因为我想点赞转发评论,是因为我怕大数据忘了我”。大数据收集的是每个人的倾向,然后根据这些人的倾向标签,重复的去推荐“猜你喜欢”“大家都在看”...于是,我们就很容易从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变成反复看自己喜欢的东西。久而久之,除了自己喜欢的,其他东西再难走到我们面前。有时候,我们期待大数据能“懂点事”,推荐自己想要的,更多时候,大数据也期望我们能“安稳点”,更好的被标签化、群体化。人类通过科技,实现了自我需求与信息的双向选择,然而,当我们选择走进大数据精心布置的“信息茧房”,等待着的不是破茧重生,而是一个过度简化的世界——碎片式阅读取代了深度阅读,被动观看代替了主动选择,人类的大脑就这么被流程化、简单化、标签化、无思考化。▌批判性思维到底有多重要?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欧阳康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最常规的人类思维,它与人的开放性、超越性联系在一起,是人类文明进步最为重要的主体性条件。以前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行星和恒星,事实向他们证明了是地球围绕太阳而转的,而这一结论与神学家们所坚持的“地心说”矛盾。后来,人们又用显微镜观察到可能致病的微生物,这又令医学专家们无奈地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病理模型(疾病由
其他
威尔·杜兰特丨他书写出了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
杜兰特比胡适更早投入杜威的门下,却完全超越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成为文明观念的捍卫者——15卷《文明的故事》,将这些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文明的故事》-2-文明是被设计出来的?还是自然生长出来的?
2022年11月12日
其他
文明的征服与连接:人类历史最具代表性的五位征服者
文明的征服与连接人类历史最具代表性的五位征服者文、编:先知书店哈耶克曾说:“长远而言,是观念,因而也正是传播新观念的人,主宰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这也衍生出另外一种说法:人类世界现有的文明,是由曾经那些伟大的征服者所传播的。亚历山大、凯撒、查理曼、成吉思汗、拿破仑...追溯到千年以前,国别的界限、文化的界限,世界各地的文明还处于互相封闭之状态;正是这些征服者们,用他们的“铁腕”,使得整个世界的因果链得以链接,他们虽然是土地的征服者,却也是文明的传播者;他们所开拓的世界版图,奠定了我们今天文明的基础,某种意义上也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如今的世界之所以文化得以交融、国别得以分明,都受惠于他们。本文,简单介绍世界历史上五位最为著名的“征服者”,并推荐关乎他们生平及思想的最好传记,通过阅读,以最轻松、最有效的方式走进这些“帝王”们的思想世界。亚历山大大帝“希腊化时代”的开启者亚历山大大帝的经历非常传奇,他20岁即位,一生中没打过败仗,仅用10年时间,就征服了从欧洲巴尔干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并开启了“希腊化时代”;他不仅是马其顿国王、希腊世界的盟主,还是“亚洲之王”,可惜天妒英才,33岁就去世了,从发病到过世不过十天时间。虽然英雄已逝,但他英勇神武身先士卒的形象,两千三百年来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彼得·格林的这部《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堪称亚历山大传记中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作者彼得·格林在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亚历山大学术史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现代考古学的成果,一方面对传统史料做出了别具一格的选用和甄别,栩栩如生地描述了亚历山大的一生。亚历山大身上的诸多迷雾,在本书中得以被拨开。让读者得以窥视这位世界征服者复杂的内心世界,知晓亚历山大何以集军事天才、独裁者和伟大领袖三者于一身。更重要的是,彼得·格林曾在雅典教学多年,因此十分熟悉希腊的地理状况,且他多年翻译古希腊诗歌的经验让他具备了出色的文学素养,因此,前希腊化时代地中海世界的风貌在他的笔下生动地呈现出来,让读者获得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凯撒大帝神圣的“尤利乌斯”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是史上卓著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获得了罗马共和国的至高权力,尽管并没有得到国王的头衔。他浪漫多才,挥毫记录下自己的南征北战,文采鲜有出其右者。作为仁厚的统治者,凯撒对落败的敌人往往宽大为怀。然而却被两个经他赦免的人刺死。他的养子屋大维成为罗马的首位皇帝,此后,罗马帝国的所有皇帝都采用“恺撒”之名,尽管他们与恺撒没有任何血缘或收养关系,但“恺撒”已经从一个家族的名号演变为至高合法权力的象征。在阿德里安·戈兹沃西
2022年11月9日
其他
保守主义之父柏克:封闭真知的大门,要比无知更可怕
封闭真知的大门要比无知更可怕编:先知书店英国自由主义者哈罗德·拉斯基曾这样评价过埃德蒙·柏克:“他的思想是永恒的政治智慧宝鉴。没有这一宝鉴,政治家们不过是在未经测绘的海面上航行的水手。”拉斯基甚至认为:“在英国政治思想史上,尚无一人比他更伟大。”爱尔兰史学家威廉·莱基说过:“到某个时候,柏克的著作可能就没人读了,但凡读过他的书的人没有不聪明的。”这后半句话虽未必灵验,但却道出了柏克思想的重要性。从中西方的思想“交通”史上看,中国学人多去拜访卢梭学说,却很少有人去探视柏克思想。事实上,重视柏克思想的“地方”、与轻视柏克思想的“地方”,其迥然不同的命运,足以证明柏克的重要性。埃德蒙·柏克(1729—1797
2022年11月8日
其他
如何使用多元思维模型看透事物的本质?
如何使用多元思维模型看透事物的本质编:先知书店查理·芒格:当手上只拿着锤子的时候,看什么都会是钉子。单一化的知识体系会造成狭隘的视野,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其实就是体现了一个人的视野有限,如果几个人加起来,多了不同的视角,就能更好的理解问题。芒格提到,当多种思维模型加在一起,往往能够带来特别大的力量,不仅仅是几种力量之和,而是叠加和放大的效果。因此多元化模型思维,是成为高手必备的高级思考方式。▌什么是多元思维模型了解多元思维模型前,我们先来看什么是模型。模型就是经验的抽象集合。比如我们所熟悉的物理学万有引力、数学中的勾股定理等公式定理,本质上都是模型,模型是我们对世界的数据化科学的分析结果。管理学家罗素·艾可夫曾提出一种DIKW体系,即从低到高依次为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智慧(Wisdom)。第一层,叫数据:比如我们看到数字37,100,12345等,在没有单位和使用场景的时候,它们只是单纯的一个数字。第二层,叫信息:当我们给这个数字添加单位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一个信息,比如37摄氏度代表温度。第三层,叫知识:把信息放到一定的场景中,形成了知识,成为我们做出选择和判断的依据。比如37摄氏度是体温的话,代表这个人体温正常,如果是38摄氏度就表示发高烧了,需要治疗,这个时候37摄氏度背后是一套判断人体温度的理论体系,通过它,医生就知道如何治疗病人。第四层,叫智慧:是指你面对不同的情况,在多个模型之间,做出选择切换的能力。比如当一个人发烧、拉肚子、头疼等多病症的时候,你用发烧的知识就不够用,还需要更多关于人体治疗的知识模型来帮助你解决问题。所以这里的智慧就是思维模型,如果你能掌握多个学科的思维模型,并且能够熟练切换,整合使用,这就代表你拥有多元思维模型。最高智慧的体现,就是同时掌握很多种模型,并且能够根据环境,自由切换使用的能力。▌为什么要用多元思维模型大部分人习惯于单一模型的思考,比如一个经济学家,他的知识体系建立在经济学上,所以他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都会优先使用经济学思维考虑问题,比如供需关系、价值交换、稀缺性等角度。假如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明星的收入为什么大大高于普通人?普通人会思考:因为他是明星呗,出名了就赚钱,看运气的。经济学人会思考:因为供需关系、稀缺性,明星是注意力经济,越有特色的明星,稀缺性高,市场上的注意力就会越集中导向它,从而产生的商业价值就越高。由此可见不同的思维模型,看问题的角度会完全不一样,理解事情的深度也会不一样,那么你基于这些做出的选择不同,每个人的命运就不同,所谓知识改变命运,指的也就是你所掌握的思维模型越高级,越有用,对你帮助越大。大部人为什么平凡,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模型缺乏深度、单一化和松散无联系;缺乏深度:指的是每个人至少应该在一个领域先达到较深的水平,因为所有学科的底层规律是相通的,如果你没有一门学科做深,代表你连一个点都没打通,对事物的理解就不够深刻。单一化:让你的视野太窄。比如职场中销售、产品、运营之间经常吵架,互相说服不了对方,就是因为每个人都以自己的专业角度思考问题,没有办法理解对方的角度。松散无联系:在生活中,很多现象可以用一个模型解释,比如幂律分布广泛存在于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经济与金融学等众多领域中。也有很多模型可以解释同一个现象。这就需要你不断地使用这些模型,让模型能够相互串联起来,形成体系化的用法。总结来说,需要掌握多门重要学科的理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经常使用它们,通过刻意的训练,使之融合,形成自己的思考习惯,把这些不同模型使用的经验沉淀总结之后,就形成了你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如何搭建多元思维模型每个人在工作几年之后,基本都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里的三观其实就是他所掌握的底层思维模型构建起来的。◎整理已有的思维模型你可以把自己的模型分为适用生活的和工作的两个方面。比如在工作上,你有哪些思考模型,SWOT、5W2H、黄金圈法则、九型人格、金字塔逻辑、番茄工作法、GTD等等,这些都是工作上常用的一些模型,这些模型你是否熟练并且可以交叉使用,是否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独有的思考模型。把你的知道的都一条一条写出来,然后进行分类,对模型进行重要性排序;哪些是最高原则,哪些是中原则和分原则,以及这些模型可以使用的领域,这些模型的定义和使用方法,你都需要清楚的知道。◎学习新的思维模型人生一直在不断经历新的事物,科学也不断的发展,因此终身学习需要像呼吸一样,成为我们日常的一部分,让自己不断成长以便应对接踵而来的新问题。我们都知道科学的建立分为基础学科和各种衍生学科,基础学科是世界运行的底层规律,因此我们应当优先掌握接近本质的学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学校首先学习的是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化学这些课程。比如你是一个设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但是你想要进入股市,请问你的设计专业思维模型足够支撑你在股市做出成绩吗?答案肯定是不行。那么哪些学科的思维模型可以解释股市的本质,这就需要经济学、财务管理、投资这样的学科来支持。根据自己的目标,判断是否已经掌握足够的思维模型来应对,如果不够,你需要在众多的知识海洋中,找到优先级最高的哪些思维模型进行学习。◎实践总结,打造自己的模型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我学了这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那是因为你只学了模型,并没有坚持执行。比如所有人都知道股市中不能追涨杀跌,但是真的股票疯涨的时候,你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贪婪去买入,结果就被套牢。知易行难,解决办法是,理性地把自己的错误和反思都记录下来,做一个“专业的犯错者”。一时的经验总结,在大脑中只是短时记忆,像电脑的临时内存,重启就清空了,因此一定要理性地进行记录和总结,并且经常回看自己的总结,提醒自己,严格执行,绝对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把不断重复犯错的事情,形成最高优先级模型,每次出现类似的场景,让你的大脑第一时间使用最高模型进行思考,提醒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逐步正确的使用模型,并且形成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美国社会学家,斯科特·佩奇说:“一个人是否聪明不是由智商决定的,而取决于思维模型的多样性。”需要注意的是,佩奇所说的“思维模型”与以往人们理解的“学科思维”,事实上,是两种概念。若把两者相混淆,则会出现上文中所说,一个人虽然学了越多越多的各个学科的思维方式,却往往会降低效率,产生重复性学习以及能力冗余。原因何为?只因通常的某一学科思维,虽然重要,但由于理论性、细节性占比居多,因此往往不能直接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去使用。而“思维模型”,则是将学科思维简化、精确化,剥离掉不必要的细节,并将其中抽象的东西形式化,让其更加适用于现实。当然“思维模型”并不只有一种,因此也有人说:“普通人总结经验,高手使用思维模型,顶尖高手使用多元思维模型”。为此,先知书店组成了一套“多元思维模型”七书,并在此诚挚推荐:◎本套书中,包含了统筹一切的《模型思维》,书中涉及了几十种模型思维方法,透过一系列不同的逻辑框架来生成智慧,且大道至简,每一种都是能够直接利用在现实问题当中,堪称现代人的“思维工具集锦”◎其余六本——保持清醒的《批判式思维》;厘清现实的《逻辑思维》;理解概率思维的《人生算法》;运筹帷幄的《策略博弈》;塑造世界观的《进化思维》,以及帮助人系统思考的《系统之美》;皆是作为对“模型思维”的重要补充和对比,让读者的思维模型更加多元,面对现实难题时精确判断,获得先机,变成“顶尖思维高手”。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收藏本套书+“复杂科学”五书系列,思维+科学,让思考事半功倍。)本文转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他
费孝通诞辰112周年丨他说透了中国人的秘密,道破了中国社会的本质
他说透了中国人的秘密道破了中国社会的本质编:先知书店同鲁迅先生一样,他曾弃医从文,用尽一生去了解中国和中国人;他放弃国外前程似锦的生活,抗战爆发后辗转回到中国,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他带领并开创了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历史上著名的“
2022年11月2日
其他
多元思维、创新者、同理心:亚当·斯密最容易被忽视的三大价值
一流头脑之间的碰撞,绝不可能如此精彩。斯密当然很聪明,也受过良好的教育,读万卷书,因此,他的人力资本存量很充足,
2022年11月1日
其他
国家、权力、因果:连接政治与现实的三大底层逻辑
国家、权力、因果连接政治与现实的三大底层逻辑编:先知书店经济学有一句著名的行话,叫做“要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强调的就是经济学思维模式的与众不同。那么,政治学也能说“要像政治学家一样思考”吗?事实上,政治学也有一套自成一体的思维模式。比如,拿研究问题来说,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学问,但其实,政治学也研究资源配置。回到真实的社会,你就会发现,通过权力配置的资源,并不比通过市场配置的资源少多少。这样一来,经济学不能解释的很多现象,就要靠政治学来解释了。再比如,拿研究假设来说,经济学大厦的第一块基石是理性人假设,它假定人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其实,人性中还有一股力量,那就是追求对人的支配最大化、追求影响力的最大化。政治学往往会更强调这个因素,并把人对权力的追求看成社会的重要驱动力量。我们在生活中时常能见到有人在激烈的讨论政治问题,但其所讨论的内容究竟是否专业并经得起推敲?内行讨论政治和外行讨论政治,到底有什么不同?究竟如何才能步入专业的政治学的大门?重点就在于,一个人是否掌握到了现代政治学的基本思维模式。▌国家思维: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前提外行容易把政治等同于宫廷政治,但内行更关注宫廷政治背后的国家问题。现代政治学的第一个基本思维模式,就是重视对国家的分析。在古代,宫廷是政治活动的重要发生地,但宫廷并不是唯一的发生地。拿唐朝初年的政治来说,公元626年发生的玄武门之变,就是宫廷政治的高潮,也是兄弟相残的最血腥时刻。但引发这一宫廷事件的原因,不全在宫廷之内。关于皇位继承的国家制度,李世民、李建成兄弟打天下所积累的军功,各自实际掌握的兵权,以及在高级官僚集团中的政治联盟,都是这场宫廷政变的关键因素。决定宫廷政治的力量,很多都在宫廷之外。到了明朝初年,朱棣要夺建文帝的大权时,那就不是靠宫廷政治了,而是直接诉诸于内战。当战场或其他因素决定国家权力归属时,宫廷就退居第二位了。因此,宫廷背后的国家,才是政治的核心。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正是国家,就像经济学最关注市场。在政治学中,国家思维强调的是——国家几乎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前提。英国政治哲学家霍布斯说,如果没有国家,就会陷入人与人的战争状态。这是有道理的。看看阿富汗、南苏丹、叙利亚这些失败国家,就更容易理解国家的重要性。国家还意味着权力关系的强制性。这完全不同于市场领域的平等交易关系。比如,无论国家提高社保费率,还是推迟退休年龄,对每个人都具有强制力。一个社会是繁荣,还是衰退,往往是经济学家最关心的问题。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说:“国家既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又是人为的经济衰退的根源。”经济繁荣与否的关键,在于有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就是政治学的国家思维。▌权力思维:谁来统治?如何统治?为谁统治?外行容易把政治等同于权力斗争,但这样一来,政治学就成了权术之学,而内行关心的不只是权力斗争,更是对权力的系统研究。现代政治学的第二个基本思维模式,是重视对权力的分析。民间的政治学最津津乐道的是,在《汉武大帝》中,刘彻是如何一步步登上大位的;在《甄嬛传》中,甄嬛是如何在复杂的宫廷关系中生存下来,避免活不过两集的命运的;在美剧《纸牌屋》中,男主人公弗兰克·安德伍德是如何不择手段坐上总统宝座的。权术受到广泛关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现代政治学与其说关心权力斗争的策略,不如说更关心权力背后的制度与逻辑。因此,现代政治学有着的三大基本问题都与权利有关——谁来统治?如何统治?为谁统治?权力需要有效管理社会,同时社会需要有效控制权力。这个道理听起来很简单,却很重要。权力不能管理社会,社会就会陷入内乱;社会不能控制权力,权力就会走向失控。权力还必然涉及到谁统治、谁服从的问题。问题是,你凭什么统治,我凭什么服从呢?这就涉及到合法性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即使像古代秦汉王朝那样强大的国家,反叛也随时都可能发生。另外,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权力运作往往有着完全不同的规则。比如,奥斯曼帝国下的皇位争夺战,基本是王室兄弟间的殊死搏斗,但现代欧洲国家的最高权力多数都实现了和平转移。权力规则的不同,就会导致政治后果的不同。这就是政治学的权力思维。▌因果思维:剖析复杂的政治现实外行容易把政治等同于意识形态口号,或者是各种简单的政治主张,但内行更关心的不纯粹是“主张”,而更多的是“解释”——就是剖析重大政治现象背后的原因。现代政治学的第三个基本思维模式,是重视因果关系。政治教科书、公共政治课、甚至新闻报道,都容易让人以为政治学是喊意识形态口号。当然,每一个国家都有意识形态宣传,西方国家的公民教育、宪法教育也可以算是一种意识形态宣传。只是说,它们内容是不同的,目标也不一样。跟政治口号相比,现代政治学更关注的是政治领域发生了什么、如何发生的以及为什么会发生。特别是,关注为什么发生,就是强调因果思维。在这种思维方式中,政治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要解释各种政治现象背后的原因。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总统选举中采用两轮多数制?其实,这里就有三个环环相扣的因果机制:一,是第二轮过半数提高了总统的合法性;二,是有利于塑造更大的共识;三,是有利于塑造政党联盟。这就是因果解释。强调因果思维,还意味着现代政治学是以解释现实作为重点的,而非贩卖廉价的政治希望。自古以来,人类在政治上的最大烦恼之一是,无数哲人认为政治应该如何,这当然很重要,但问题是,现实政治常常不是应该如何,很多人因此就感到失望透顶。因果思维认为,当现实政治偏离政治理想时,批判固然是必要的,但更需要回答的是,这种令人不满的、甚至有些不堪的政治,到底是如何造成的?影响变量都有哪些?实际上,政治的真正改善,往往有赖于这些重要变量的改变。我们经常说的变量思维,其实不过是因果思维的副产品。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某些貌似不合理的政治现象背后,往往都有着一个较为隐秘的原因。这也是政治学的因果思维,为我们带来的强大思考能力。比如,为什么政府干预未必有效,而政治家还是会选择干预呢?因为政治家要让选民们看到,他正在为选民们努力工作。为什么总统只要作出让步就能避免政府关门,但他还是选择不作让步呢?因为总统倾向于认为,一旦政府关门,反对党就会背负更大的政治包袱。因果思维其实为我们剖析复杂的政治现实提供了一把精致的手术刀。这就是政治学的因果思维。简单总结来说,国家思维、权力思维和因果思维是现代政治学的三个基本思维模式。掌握了这三个基本思维模式,你大概也能做到“像政治学家一样思考”了。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对于每个心系社会,忧思人类命运的人来说,政治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政治之所以重要,追其原因:虽然政治只是人类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但它却塑造了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的框架。按照常识性的说法,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然而,所有这一切得以实现的环境,恰恰是政治带来的。我们全部的社会生活都依赖于政治才得以展开。政治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必需品自不必多说,而在“国际关系”愈加复杂、“世界冲突”逐渐加剧、“社会矛盾”不断凸显的当下,普罗大众如何进一步认识社会、定位现实、理解自身;则亟需一个全面、专业且实用的,能够精准洞悉政治逻辑与结构的工具——“政治学思维”。正如上文所指出的,“政治学思维”是剖析复杂社会现实的一把精准的手术刀,更重要的是,“政治学思维”也能为我们带来强大的思考能力,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它都是帮助人们清醒立足当下的一把“利器”。为此,先知书店精心组成了一套“政治学思维四书”(共6册),并在此诚挚推荐:◎底层逻辑+三大视角,洞察政治学的独特路径本套书,以“政治学思维”这个底层逻辑为基础,且涵盖“政治哲学”、“国际政治”、“比较政治”三个政治学的重要分支,用这三个独特视角全面向读者展现究竟何为“政治学思维”,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们平常看不到的“政治内幕”是如何运作的?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独特、富有洞察力的探究政治学的路径。◎将政治逻辑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工具”如果仅仅是认识“政治学”显然不够,“政治学思维”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打破生活中的认知偏见,以及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国际大势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政治学思维”中的“国家思维”、“因果思维”等,即使将政治抽离,也同样适用于各种场景。同时本套书所具备的国际视野,更是能让我们走出固化、突破意识形态边界,从“世界的角度”看当下。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收藏本套装+“美国制宪会议六书”,带着中国的问题意识,生动还原史无前例的国际大实验。含独家好书。)
2022年10月27日
其他
常被忽视的“法律思维”,却是面对“现实问题”最有力的武器
常被忽视的“法律思维”却是面对“现实问题”最有力的武器编:先知书店“像法律人那样思考”是美国法学院流行的说法,本意在于鼓励法学院新生尽快熟悉实践中的制度环境与法律技术。但自从上世纪90年代这句话被引入中国,它就被误读为,仅法律人拥有且应当拥有一套独特的思维方式。事实上,所谓“法律思维”其实并不为法律人所专有,其中涉及的也多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思维方式,只不过加以组合和形式化,概括成关键词,就都能变成法律思维的一部分。虽然“法律思维”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其是个非常有价值的概念是毋庸置疑的,“法律思维”就如同一座花园,众多花卉在其中争奇斗艳,各显芬芳。▌“法律思维”究竟指什么?法律人在现实中的角色主要有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务、法学学者、法制媒体工作者等等。除了法律专业本身的专业能力,还需要有出色的洞察能力和异于常人的智慧。需要理解国情,理解市场规律,理解商业逻辑,理解历史、理解文化,理解人性。法律思维,既包括源于法律专业素养形成的思维,还包括拥有处理一切社会关系的智慧所体现的其他思维——像哲学家一样深刻理性,像政治家一样高瞻远瞩,像企业家一样务实创新,像经济学家一样注重效率,像文学家一样敏锐善言,像演说家一样雄辩有力,像科学家一样一丝不苟,像心理学家一样目光通透,像语言学家一样遣词造句……这里必须用省略号,因为社会关系是无限的,思维就是无法穷尽列举的。思维本质上是一种思考的工具。生产生活中,需要假借一些外部工具,它们大大延伸了我们身体的能力。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翘起地球。杠杆便是一种工具。同样,思考也需要一些工具,在工具的帮助下,思考可以更有深度,更能洞察本质,更有成效。“如果你手里有一把锤子,所有的东西看上去都像锤钉子。”马斯洛提出,被查理·芒格发扬光大的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丰富的思维工具的重要性。法律人拥有的独特的法律思维,不仅可以为法律职业者所属,同时也可以给一般大众以启发。“像法律人那样思考”是法律人的基本素养,但不是专利。于是,法律思维的概念既是法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必要,也是法律发挥广泛社会关系调整功能的要求。▌“法律思维”——专业性与职业性法律思维,可以拆解成两部分:专业性思维和职业性思维。◎专业性思维:概念、规则、逻辑、程序;专业性思维,即以一套法律概念为基础,根据法律上的程序,按照逻辑,适用法律规则,处理和解决问题。该思维是法律人观察、认识社会现象,洞察社会规律所具有的专业的思维方式,是法律职业群体共同的思考方法,具备一定的思维共性,体现了经过职业训练从而不同于一般民众的专业性。1.概念思维法律概念是理解法律的起点,是法律专业的基础,法律本身就是建立在一套概念基础之上的。法律人眼里的世界是法律概念定义的世界。概念思维要求在表达、写作时,要以客观规律为基础,对字词进行严谨地斟酌,精确地界定;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对词语的理解要寻找法律上的定义。2.规则思维规则思维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权利义务责任”的思维模式,二是尊重规则的效力。很多事情从别的角度有不同的角度,但是对于法律人来讲,“权利义务责任”是非常清晰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模式。规则思维中尊重规则效力也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尊重法律的权威,进一步说就是“信仰法律”。另一方面还体现在要甄别规则的效力,比如具体规则之间是否有冲突,有无废止或被修改,有无与上位法相抵触,这些都需要进行严谨的检索和判断,这也是规则思维的题中之义。3.逻辑思维将丰富多彩的现实与抽象的法律之间建立起关系来,逻辑思维是一道必要的桥梁。逻辑思维在法律领域的应用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归纳与演绎。归纳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不论在立法中,还是执法、司法中,逻辑思维都是法律人制定法律、应用法律、适用法律的基本工具。需要注意的是,归纳和演绎并不是单一地使用,而是双向交叉互动。逻辑思维的具体应用中,首先要求对前提进行检验,前提必须为真,如果前提是错误的,结论则南辕北辙。4.程序思维程序指的是经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实现目的的过程。法律上的程序是程序法。
2022年10月26日
其他
普通人总结经验,高手使用思维模型,顶尖高手使用多元思维模型
普通人总结经验,高手使用思维模型顶尖高手使用多元思维模型编:先知书店编者按: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人们可能会觉得这样的能力离自己很远,以自己的智商和阅历,永远也不会具备如此的洞察力。事实上,智力真的不能决定什么,至少我们99.9%的人都还达不到拼智力的时候。然而有些人好像真的可以能一下子就看穿事物的本质,甚至预测很多未来的东西。那并不是因为他聪明,而是因为其掌握了多元思维,站在很多巨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而已。▌让“盲人复明”的多元思维“盲人摸象”是个耳熟能详的故事,那时候课本讲的是,盲人无法摸到大象的样子。有人摸到大象像根柱子,有人摸到大象像把扇子,有人摸到大象像堵墙。但我们却从来没想过,盲人为什么不把大象全身都摸一遍呢?可能这个例子现在来看有点傻,但其实我们大部分人,每时每刻,终其一生,都在盲人摸象。大象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盲人摸象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对待真相的方式。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只具备摸到一个地方的能力,于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永远是从一个角度在看待问题。比如学经济学的人,他看待事物的方式,永远是从经济学去解读;比如学心理学的人,他看待事物的方式,永远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读;比如学政治学的人,他看待事物的方式,永远是从政治学的角度去解读。这样固然专业,但却有一个极大的弊端,那就是单一学科的思维方式,往往看不到事物的全貌。正如查理•芒格所说:“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但问题是,现实中大多数人连锤子都没有,像个裸猿。因此,查理•芒格这个理论一提出来,直接就在世界炸开了,几乎世界上最聪明的人都在贯彻这样的思维。像是贝索斯、马斯克、巴菲特等都信奉这个理论。再回到上面的问题,盲人能摸到大象的样子吗?答案是如果让盲人把整个大象都摸一遍,并且不断反复摸,就可以无限接近大象的样子。那么我们能看到事物的真相吗?答案是,如果我们能用多元思维去思考,并且不断完善,我们就能无限逼近真相。▌“快思考”与“慢思考”理解多元思维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一下人的思维是怎样的,大体上来说,有两种方式:一种叫感性直观,对应的就是快思考系统;一种叫概念模型,对应的就是慢思考系统;慢思考系统是其他的哺乳动物所没有的,表现为各种情绪以及思考。它是人所独有的。人是唯一能用概念模型理解世界的动物。人的快思考系统,可以感受这个世界的全貌,但是不能理解这个世界的层次关系,而慢思考系统是对世界层次关系的理解,但这种理解是在对这个世界抽象之后所做的概括。因为真实世界是混沌的,要理解这个世界,就要将其中一部分内容去掉,留下我们认为重要的那部分,并把这部分作为理解这个世界的关键。这个抽象后的东西就是概念模型。每一个视角,或者说是通过每一个概念模型所获得的视角,都意味着对这个世界理解在某种意义上的深入,但同时也意味着在这个视角上变的片面,因为为了建立这个模型,就忽略了很多其他的因素。这也是概念模型所固有的矛盾。也正是为了解决这个概念模型的内在矛盾,我们才需要建立多样性视角。▌单一思维、多个思维≠多元思维而现实中,大多数人的问题是,知识面狭隘,往往只是习惯于用一个熟悉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实际上现实中的很多问题可能涉及的是多个维度,往往是各种各样学科的综合体。多元思维可以让我们脱离原先的那种一个点思考的方式,从正反,前后等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若是只具有单一思维,大多数时候看到只是冰山的一角。拿做木工来比喻,单一思维就好像手里只有一个工具,往往效率低下,并且当脑子里只有一种思维方式,就会倾向于只使用这个方式去思考和做事,这很狭隘,也很容易扭曲现实,陷入到自己的偏见当中。只具有单一思维模式的人,所获取的知识也单一,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单一,那样做出的结论也必定会很片面。而掌握了多个思维,也不代表就能做到多元;多个与多元是有区别的。大多数人遇到问题,往往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垂直领域的知识,来想到有限的解决方案,从没意识到跨学科去寻找到答案。当我们真的践行把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思维用来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就建立了多元化思维。因为各个学科的思维之间通常都有贯通的地方,当把它们联合起来,便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一枚原子弹,当你把一些化学元素比如铀,加上一些条件,融合在一起就能发生核聚变,引发核爆炸。跨领域学习多元思维,不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是要形成对问题的全局性了解,从而更本质地理解问题。所谓的全局性理解,就是指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级全面地理解问题,从而接近问题的本质。正如查理·芒格所说: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在你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查理·芒格▌对多元思维的误解想要拥有多元思维,首先各学科思维的数量得足够多。因此很多人了解到多元思维之后,就开始疯狂地追求数量。有的人立下了学
2022年10月24日
其他
阿伦特诞辰116周年丨即使在黑暗时代,也有权期待一种启明
即使在黑暗时代也有权期待一种启明编:先知书店在很多人眼中,汉娜·阿伦特(1906.10.14—1975.12.4)是一位颇具争议的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她撰写了《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被欧美知识界和舆论界称为“大师的杰作”,甚至被学术界认为该书几与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著作相媲美。然而,阿伦特又因一本将二战罪犯描述成“平庸之恶”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而遭遇友人绝交、被犹太社会仇视,甚至在学术界也名誉扫地。在阿伦特自己的描述中,《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的发表使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颠沛流离与不安”——但即使面对这般坎坷的境地,她也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主张。阿伦特这种毫不妥协的人格源于她对命运的深度思考与不竭斗争。每一次与命运的斗争,都让她更大程度地保持自我人格;每一次跌入谷底,都让阿伦特在深度反思的同时重获智慧,以及再次战斗的勇气。今天是汉娜·阿伦特116周年诞辰,回顾她充满斗争与思考的一生,感受人性的勇气与智慧迸发的光芒。▲电影《汉娜·阿伦特》剧照▍动荡的童年,思想的萌芽1906年10月14日,汉娜·阿伦特出生在德国中部靠近汉诺威的林登镇。当时,阿伦特一家生活富足体面,在当地的犹太人社交圈中颇受尊敬。然而,父亲的早逝、母亲的再婚使阿伦特在十几岁时就要面对生命中突然发生的各种别离。这些人生变动使阿伦特产生了强烈的流离失所之感和叛逆。为了对抗这种“隐痛”,阿伦特开始全身心投入读诗和写诗,学习德语、希腊语和拉丁语。她仿效当时德国大学中的传统,与学校的朋友们一起组建了很受欢迎的学习小组,还拜读了哲学巨匠康德和卡尔·雅斯贝尔斯的书。在文学的熏陶下,阿伦特学会了为自己挺身而出。15岁时,她因试图组织罢课而被学校开除。阿伦特的母亲决定安排她去柏林大学完成中学学业。借此,阿伦特“逃离”继父一家,开始了十年的研究生涯。▲童年阿伦特和她的母亲▍阿伦特与海德格尔,从恋人到割裂1924年深秋,18岁的阿伦特进入马尔堡大学就读哲学、古典学,认识了时年35岁、已婚已育的教师、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不久后两人便坠入爱河。在这段感情中,海德格尔教会了阿伦特重要一课:“重新思考一切”;而阿伦特也曾在1969年写道:“思考重新焕发了生机。”
2022年10月14日
其他
深沉、广阔、真诚;他们的作品中蕴含的,是改变人心的力量
深沉、广阔、真诚他们的作品中蕴含的是改变人心的力量编:先知书店编者按:在19世纪,同欧洲其他先进的国家相比,俄罗斯仍然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农奴制国家。但确是这样一个国家,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便绽放出了诸多光辉灿烂的文学之花。在整个欧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史上,没有一个地方像俄国文学这样,如此年轻,又如此惊人,那些伟大的名字,灿若群星。▲左起: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索尔仁尼琴▍陀思妥耶夫斯基,苦难造就的深沉的灵魂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俄国19世纪“苦难”的集大成者,他的一生被告密,被流放,甚至经历过死刑。他永远欠债、永远不幸,这种经历是正常人无法承受的。“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这句略显得扎心的话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生写照。陀氏终生患有癫痫症,然而他从不认为这是一种痛苦,相反,他在描述自己发病的情景时说:“在这个瞬间里,我体验到一种平常不可能出现、别人无法理解的幸福。我感觉到自己和整个世界的完满和谐,这种感觉是那么强烈,那么甜蜜,为了有几秒钟这样的幸福,可以献出十年的生命,就是献出一生也行。”他能够看到人类最隐秘的心理动态,能够体验到在庸常世界中凡人无法体验到的与上帝同在的感觉。弗洛伊德认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丰富的人格中,可分出四个方面: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神经症者、道德家和罪人。这是从一个精神分析学家的角度来看的,而我们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一个对俄罗斯文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知识分子的层面来看,应当看到,在他身上存在着两个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个是作为思想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个是作为艺术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索尔仁尼琴,俄罗斯文学中的求真者索尔仁尼琴,197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获奖演说中,他说︰“一句真话要比整个世界的份量还重”。他又在回忆录中坦承道︰“我一生中苦于不能高声讲出真话。我一生的追求,就在于冲破阻拦而向公众公开讲出真话。”可以说,正是说真话,构成为他的著作的全部重量。在正常社会中,讲真话只是一个道德问题,但是,在警察国家里则首先是一个勇气问题。索尔仁尼琴是有勇气的。他的“讲真话”,便迥乎不同于其他作家那样,仅限于忆述禁锢时代与私人问题相关的某些具体的行为、对话、场景,根本不想去触及社会制度的真实的本质。他集中加以暴露的,惟是当时他所处社会中
2022年10月13日
其他
米塞斯逝世49周年丨社会、经济、人,米塞斯八大洞见
它存续的时间不会比使它得到形成的事实更长久。帝国主义造成的思想气氛,非常不适合于在国家疆域内促进分工的发展。它实际上禁止分工扩大到把国家隔开的政治—军事壁垒之外。分工需要自由与和平。直到18
2022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