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过的街道边
其他
蒙曼《古典诗词中的中国意象与中国精神》之梅兰竹菊、风花雪月(8集)
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蒙曼教授,为我们带来16期的系列课堂《古典诗词中的中国意象与中国精神》,一共分为四个主题:梅兰竹菊,风花雪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梅兰竹菊合称四君子,这就是拿花来比人了,或者放大一点儿说,叫做以草木比德。蒙曼讲《墨梅》蒙曼讲感遇慎独蒙曼讲《竹石》蒙曼讲《饮酒其五》我们的风,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浩荡东风;我们的花,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怒放百花;我们的雪,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地风雪;我们的月,是“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的思乡之月。这样的风花雪月里,有家有国,有悲壮,更有希望。蒙曼《次北固山下》蒙曼讲《春日》蒙曼讲《书愤·其一》蒙曼讲《西江夜行》好文推荐
2021年11月17日
其他
蒋勋说唐诗音频集
蒋勋说唐诗-初唐盛世-1蒋勋说唐诗-初唐盛世-2蒋勋说唐诗-初唐盛世-3蒋勋说唐诗-初唐盛世-4蒋勋说唐诗-初唐盛世-5蒋勋说唐诗-初唐盛世-6蒋勋说唐诗-初唐盛世-7蒋勋说唐诗-初唐盛世-8蒋勋说唐诗-初唐盛世-9蒋勋说唐诗-初唐盛世-10蒋勋说唐诗-初唐盛世-11蒋勋说唐诗-春江花月夜-1蒋勋说唐诗-春江花月夜-2蒋勋说唐诗-春江花月夜-3蒋勋说唐诗-春江花月夜-6蒋勋说唐诗-春江花月夜-8蒋勋说唐诗-春江花月夜-9蒋勋说唐诗-春江花月夜下-1蒋勋说唐诗-春江花月夜下-2蒋勋说唐诗-春江花月夜下-3蒋勋说唐诗-春江花月夜下-4蒋勋说唐诗-春江花月夜下-5蒋勋说唐诗-春江花月夜下-6蒋勋说唐诗-春江花月夜下-7蒋勋说唐诗-浪漫的贵族文学-1蒋勋说唐诗-浪漫的贵族文学-2蒋勋说唐诗-浪漫的贵族文学-3蒋勋说唐诗-浪漫的贵族文学-4蒋勋说唐诗-浪漫的贵族文学-5蒋勋说唐诗-浪漫的贵游文学下-1蒋勋说唐诗-浪漫的贵游文学下-2蒋勋说唐诗-浪漫的贵游文学下-3蒋勋说唐诗-浪漫的贵游文学下-4蒋勋说唐诗-浪漫的贵游文学下-5蒋勋说唐诗-浪漫的贵游文学下-6蒋勋说唐诗-浪漫的贵游文学下-7蒋勋说唐诗-浪漫的贵游文学下-8蒋勋说唐诗-浪漫的贵游文学下-9蒋勋说唐诗-李白-1蒋勋说唐诗-李白-2蒋勋说唐诗-李白-3蒋勋说唐诗-李白-4蒋勋说唐诗-李白-5蒋勋说唐诗-李白-6蒋勋说唐诗-李白-7蒋勋说唐诗-李白-8蒋勋说唐诗-李白-9蒋勋说唐诗-杜甫-1蒋勋说唐诗-杜甫-2蒋勋说唐诗-杜甫-3蒋勋说唐诗-杜甫-4蒋勋说唐诗-杜甫-5蒋勋说唐诗-杜甫-6蒋勋说唐诗-杜甫-7蒋勋说唐诗-杜甫-8蒋勋说唐诗-杜甫-9蒋勋说唐诗-白居易-1蒋勋说唐诗-白居易-2蒋勋说唐诗-白居易-3蒋勋说唐诗-白居易-4蒋勋说唐诗-白居易-5蒋勋说唐诗-白居易-6蒋勋说唐诗-白居易-7蒋勋说唐诗-白居易-8蒋勋说唐诗-白居易-9蒋勋说唐诗-白居易-10蒋勋说唐诗-李商隐-1蒋勋说唐诗-李商隐-2蒋勋说唐诗-李商隐-3蒋勋说唐诗-李商隐-4蒋勋说唐诗-李商隐-5蒋勋说唐诗-李商隐-6蒋勋说唐诗-李商隐-7蒋勋说唐诗-李商隐-8蒋勋说唐诗-李商隐-9蒋勋说唐诗-李商隐-10蒋勋说唐诗-山水诗-1蒋勋说唐诗-山水诗-2蒋勋说唐诗-山水诗-3蒋勋说唐诗-山水诗-4蒋勋说唐诗-山水诗-5蒋勋说唐诗-山水诗-6蒋勋说唐诗-山水诗-7蒋勋说唐诗-山水诗-8蒋勋说唐诗-山水诗-9蒋勋说唐诗-社会的关怀-1蒋勋说唐诗-社会的关怀-2蒋勋说唐诗-社会的关怀-3蒋勋说唐诗-社会的关怀-4蒋勋说唐诗-社会的关怀-5蒋勋说唐诗-社会的关怀-6蒋勋说唐诗-写实诗与叙事诗-1蒋勋说唐诗-写实诗与叙事诗-2蒋勋说唐诗-写实诗与叙事诗-3蒋勋说唐诗-写实诗与叙事诗-4蒋勋说唐诗-写实诗与叙事诗-5蒋勋说唐诗-写实诗与叙事诗-6蒋勋说唐诗-写实诗与叙事诗-7蒋勋说唐诗-写实诗与叙事诗-8蒋勋说唐诗-写实诗与叙事诗-9蒋勋说唐诗-写实诗与叙事诗-10蒋勋说唐诗-王维-1蒋勋说唐诗-王维-2蒋勋说唐诗-王维-3蒋勋说唐诗-王维-4蒋勋说唐诗-王维-5蒋勋说唐诗-王维-6蒋勋说唐诗-王维-7蒋勋说唐诗-王维-8蒋勋说唐诗-王维-9蒋勋说唐诗-王维-10蒋勋说唐诗-晚唐的靡丽-1蒋勋说唐诗-晚唐的靡丽-2蒋勋说唐诗-晚唐的靡丽-3蒋勋说唐诗-晚唐的靡丽-4蒋勋说唐诗-晚唐的靡丽-5蒋勋说唐诗-晚唐的靡丽-6蒋勋说唐诗-晚唐的靡丽-7蒋勋说唐诗-晚唐的靡丽-8蒋勋说唐诗-晚唐的靡丽-9蒋勋说唐诗-晚唐的靡丽下-1蒋勋说唐诗-晚唐的靡丽下-2蒋勋说唐诗-晚唐的靡丽下-3蒋勋说唐诗-晚唐的靡丽下-4蒋勋说唐诗-晚唐的靡丽下-5蒋勋说唐诗-晚唐的靡丽下-6蒋勋说唐诗-晚唐的靡丽下-7蒋勋说唐诗-晚唐的靡丽下-8蒋勋说唐诗-晚唐的靡丽下-9好文推荐【名著电影】合辑一【高分电影】合辑一
2021年11月14日
其他
俞敏洪,我敬你是条汉子!
1这几天,有条消息上了热搜,却又转瞬被淹没,却看得我不胜唏嘘。热搜的主人公,是新东方的俞敏洪。11月4日,俞敏洪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并附上文字:“教培时代结束,新东方把崭新的课桌椅,捐给了乡村学校,已经捐献近八万套。”说的是,“双减”政策后,因为业务调整,新东方各地的学校退租了部分校区。但遗留下的数以万计的崭新桌椅,没有机会再次使用。于是俞敏洪,和新东方各个城市的校长决定,把它们捐赠出去。他们选择的,是有需求的乡村学校。从郑州到西安,从合肥到成都,从武汉到乌鲁木齐,新东方共捐出了73366套新桌椅。这些课桌椅,当时都是新东方为参加培训的孩子专门定制的。有些可以根据孩子的身高调节高度,有些做了圆角的设计,避免孩子不小心磕到头。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每套在六七百块钱。在一些乡村学校,学生们的课桌使用多年,已经陈旧破损。因为新东方崭新的课座椅,教室马上变得宽敞与可爱起来。一些学校,听说新东方运送课座椅的车子要来,校门口一早就站满了等候的同学。“他们知道,这些桌椅里,有自己的一套。”迄今为止,捐赠还在继续。用俞敏洪的话说,就是“不糟蹋”。是的,俞敏洪说的似乎云淡风轻:“教培时代结束了”。国家大势所趋,一个时代结束了,新东方和它代表的教培机构必须退场。但它捐赠桌椅的卡车,仍然行驶在路上。两者的对比,让人莫名有些心酸。谁也没有想到,俞敏洪作出了这个有些“悲壮”的决定。他选择了以一种谁也想不到的方式退场。他终究是个体面人。2有人怀疑,这是俞敏洪的一种炒作,是在沽名钓誉。但你不知道,现在的新东方是什么状况。捐出去的座椅,如果换算成钱,又对俞敏洪有多重要。将近八万套桌椅,已在5000万以上。加上可能更贵的运输费用,总价值差不多1亿。然而,8月后,迄今为止,新东方市值,已经缩水2300亿港元。9月开始,新东方就开始全面停止中小学生的招收。今年的9月10日,俞敏洪在朋友圈里坦言,“这是我最难过的一个教师节。”随后,在公司的内部高管会议上,俞敏洪说:业务调整迫在眉睫。“大不了尝试所有业务都失败了,新东方账上没钱了,我们喝顿大酒就散伙。”然而,期间,除了捐献课座椅,俞敏洪还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对已缴费的学生家长,承诺无条件按比例退款。对于报名后未开课学生的退费要求,无条件给予退费。对于已开课学生的退费要求,按照已完成课时扣除相应学费,其余全部无条件退费。另一件事是,有序迅速结清了员工工资,不拖欠。那段时候打开微博,看到的都是新东方员工的感慨,“庆幸自己工作在这样一个靠谱的机构。”如何来处理自己企业的固定资产?不管是捐赠还是转手低价甩卖,都是企业的自由,不必道德绑架。但对比那些“双减”后跑路的培训机构,对比那些费尽心机欠薪的同行。俞敏洪领先的,已不止一个身段。落幕中,犹能信守合约,不拖欠工资,捐赠爱心。两者胸襟与气度的差别,已不言自明。3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看一个人的品性,要看他在低处时,看他在落魄时的言谈举止。退场时,也是满满的慈悲心。这就是俞敏洪的格局。但发生在他身上,并不意外。俞敏洪三次高考,才考上北京大学。出身农村,大学期间,他一直是班级里被忽视的那个。但整整四年,俞敏洪都坚持一个人打扫宿舍,为舍友打开水。2003年,非典爆发。一夜之间,新东方报名人数锐减,现金流出现了
2021年11月7日
其他
精通9国语言,留着辫子的倔老头!却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型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文图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1917年,大清帝国这座风雨飘渺中轰然倒塌的大厦,一晃已凋零了五年。往后年年,皆为多事之秋。国土之上,洋人横行,西学涌入,西方种种附着遍地狼烟荡过了北平城中的片片焦土。今日城中西郊,海天春番西餐馆内,如同往常一般,来往之人络绎不绝。餐馆之中刀叉碰撞,音乐绕耳,无一不在粉饰,这乱世之中的太平。餐馆之中,唯有一位老人独为醒目。一身黄马褂,一袭前朝辫,手指漫不经心随着口中若有似无的小曲敲击着桌面。这全然一副前清遗老的形象,与这馆内富丽堂皇,显得格格不入,引的旁人一阵窃窃私语。此人却不以为意,旁若无人的自饮自食。若你再仔细一看,他在盘中娴熟的刀叉姿态,仿佛与生俱来,这不入时俗之态,又不禁令人瞠目。门铃响动,又来了食客。从他们的穿着打扮不难看出是两位大学生。好巧不巧,他们坐在老人附近,眼角余光上下打量着老人。刚一落座,便用英文交流起来,彰显一副新青年的模样。辜鸿铭像不过显然,他们的英语学习并不到家。说的磕磕绊绊极为生硬,在外人看来的拙劣口语,他们却鸣然自得。似乎是因为迎合了西餐厅的餐饮氛围而感到雀跃。老人眼见这副情形,似笑非笑地撇过了头。不想这一举动,似乎却刺激了他们的内心。其中一位,用着不大却轻蔑的声音,和同伴谈论着老人的衣着打扮。与其说是谈论,话语中却尽显讥讽之意。嘲笑着他的一身行头,满是迂腐之味,如此装扮来到此处用餐,尽失国人脸面。他们断定老人不懂洋文,说的更加肆无忌惮。反观老人,只是得抹抹嘴,一脸淡然。浑浊的眼里不失锐利,他看着那两人,用一口纯正的英语说到,“我吃西餐的时候,不知道你们还在何处。”辜鸿铭与民国名家这突如其来的声线,似如雷贯耳,让两名学生目瞪口呆,脸上满是错愕之情。老人再度发问,“身为国中之人,为何如此崇洋媚外,国语之本在你们身上荡然无存,还算得上称为国人吗!”如此句句诛心,令两名学生无地自容。两人慌忙解释,自己是国人,还是北大的学生,不知先生如此博学,此番行为我们羞愧难当。说完谎称有事,便匆匆离去,桌上的食物都还没吃上几口,狼狈不堪。看着两人的模样,老人背过手摇了摇头。想到了多年以前初到英国之时,也是如此。面对洋人的嘲弄,还是少年的他毫无畏惧,用流利的英文回击。那时的他装扮依旧,长袍马褂,一袭长辫。带着当时国人极度缺乏的自信,步入了伦敦的晨雾之中。那个少年,名叫辜鸿铭。辜鸿铭泥塑父辈教诲,永远记住我是国人1840年,英国宛如野蛮巨兽用利爪破开了残破不堪的旧中国大门。中国大地满目疮痍,人人自危,对洋人避而远之。如此情况下的十七年后,辜鸿铭出生。不同底层一般,出生便是陷入无尽黑暗。辜鸿铭的家境殷实富庶。父亲辜紫云,在南洋马来半岛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做着总管。辜鸿铭日后语言上的天赋,多半来自父辈的遗传。父亲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和马来语,母亲是金发碧眼的洋人,说着葡萄牙语,在当时的社会,中国人与西洋人结合也实属少见。这样环境之下成长的辜鸿铭,从小在语言方面便有着超乎常人的天分。尽管年幼,但依旧不妨碍他熟读国外名家文学。如此的聪慧,令他得到了庄园主布朗先生的赏识,收他成为了自己的义子。辜鸿铭书法作品世界格局的变化多端,外面的一切残破不堪,对于在橡胶园内的辜鸿铭来说似乎都毫无关联,橡胶园给了他幸福快乐的童年。但不知道为何他了解到了,他了解到国家正在被人鱼肉,侵略者的屠刀正在肆意挥动,和自己不同,大部分的人都生活在水生火热中。他年幼的心被撼动了,或许在这时,他就明白了自己一生的信念,他要学贯中西,要担起富国治国的重任,教化这世间的不公。他找到了义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要去英国。”年余方才十岁的他声音虽弱,却说的异常铿锵有力。他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的更多学的更多。布朗先生被他的想法动容,十多岁的辜鸿铭就这样踏上了去往世界另一方的路程,迈向了英吉利帝国。临行前,辜紫云让他跪拜在列祖列宗的排位前焚香,说出了让他铭记一生的话。“不论你走到哪,身边是哪国人,都不要忘记,你永远都是一个中国人。”不忘故土,盛名之下,回归东方初到英国的辜鸿铭,在这异国之中,纵然是他也深感彷徨无措,他也只是年幼的孩童。他不知为何身边的洋人都对他冷眼相看,或许是因为他们天生傲慢,或许是因为自己祖国积弱。他要改变,改变这不公的一切。在布朗先生的指引下,他开始系统学习着西方文化。从经典的文学名著,再到深奥的哲学文思他都统统涉猎。布朗先生对这个养子寄望极高,不留余力地培养着他。布朗先生告诉辜鸿铭,倘若他也有着这般天分,他多希望能成为一名学者救世。造福自己为小,救济世人为大,布朗先生的这番话,更加坚定了他的心中所想。辜鸿铭与家人他也得知,尽管世界列强都想瓜分故土,但各国学者却对中华文明神往。他学习并不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担起中华文明,教化列强,给国人指出光明的路,过上真正的生活。辜鸿铭没有辜负布朗先生的期望,天资聪慧的他很快掌握了九门语言,其中包含了极难的拉丁文,希腊文。并以极为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成为世界文豪达尔文等人的校友。1877年,辜鸿铭获得硕士学位,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研究文学与哲学,这时的他才年仅20岁。他已然成为了风云人物,声名显赫,往后来此求学的国人,无不得知他的盛名,他的著作更是校园内的指定读物。其中就有着后来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一代文豪林语堂。辜鸿铭做到了,他靠着自己的博学多才,极深的见识。甚至在欧美上流社交圈内崭露头角。但傲慢成性的洋人,却始终无法消除对其他种族的蔑视。辜鸿铭与家人就算辜鸿铭已经达到了他们无法企及的高度,他们依然对眼前这个略显矮小,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抱着不屑与质疑。在一次学术宴会上,洋人们毫不忌讳地对他展开了嘲笑。“听闻中国人是出了名的迷信,每逢节日便要给祖先三叩五拜,这样做你们的祖先便能吃到贡在桌板上的饭菜了吗?”“辜先生如此学识渊博,不知是否也是如此?”说完便对着辜鸿铭一阵挤眉弄眼,眉眼之间满是尖酸,引来周围一阵哄笑。辜鸿铭听罢,倒也不显恼怒,依然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但嘴上却丝毫不留情面,反讽相讥。“在先人的墓地前,你们摆满了鲜花,难道如此他们便能够闻到花香了么?你也身居高位,难道也是如此?”短短的几句话,便让洋人无话可说感到汗颜。面对这般嘲弄却不畏惧,依旧保持着高昂的身姿反击,令人无比钦佩。他也因此赢得了应有的尊重,身边的洋人无一再敢对他抱有一丝轻视。但做到如此他真的满足了吗?满足于现状,满足于金迷纸醉?事实上,他无比痛苦。他的名气越大,学问越深,他就更加深知列强对于中国的瓜分还在持续。纵然是他有这番成就,依旧饱受质疑,更何况祖国苍茫大地上数以万计的国人不知正遭受着什么样的苦难。西方列强对于东方人民,东方文学的侵入从未停歇一刻。辜鸿铭书法作品造福自己为小,救济世人为大,他没有忘记这句话。无数次他梦见了入侵者身居高位之上,百姓的羽衣染血,掌权者贪婪啃食着金箔。若他生来便知,此生碌碌无为,他或许会放任自流,但他心中肩负着作为中国人应该做的事。在异国他乡漂泊十余年,越了解西方,便越觉得东方文化之博大。他要回国,回到中国,回到他的故土之上。辜鸿铭图片辫子,不过是我的证明回国后,辜鸿铭在北大担任英国文学教授。此时的他早已声名远扬。无数学子都对这位学贯中西,才华横溢教授的到来充满期待。开课的第一天便是座无虚席。不仅是北大学子,甚至许多名声在外的教授,也早早到来,为的就是一睹辜鸿铭尊容。当所有人都翘首以盼时,辜鸿铭的到来却惹来一阵哗然。这穿着黄袍马褂,留着一袭长辫,步履蹒跚的老头竟然就是辜鸿铭。这和简直他们心中所想相差甚远。谁都无法想象,人们口口相传的大学者,竟然是个还留着专制标志的糟老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轰然倒塌,全国都剪去了长辫,并对此感到深恶痛绝,将他视为民族耻辱的象征。尤其是在北大这样一个新文化的中心,新思潮的摇篮,更不容许这样的存在。这样的存在,是要被强烈批判的。底下的人群开始窃窃私语,许多不堪入目的言语开始漫出,是耻笑,是讥讽。辜鸿铭静静地在台上看着,这样的时候他遇到过太多太多。他不在乎这些谩骂,听到这些的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心中所想。他目空一切,自顾自地讲了起来。那娴熟的英语发音,讲着英国诗讲着对东西方文学的独到见解。大家再度被震惊了,留着长辫穿着马褂,却能侃侃而谈这让人深思的话题,世界上能有几人能做到?唯有辜鸿铭。尽管如此,台下依旧有着好事者。把他当作一个笑料,大声的质问他,“您留着这一条长辫子是为了什么!此番举动是否为了哗众取宠!”辜鸿铭停下了,他依旧平静的注视着乌压压的人群,他毫不胆怯的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型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我深知这条辫子给我带来了许多非议,众人皆笑我愚忠于清廷,但绝非如此,此生我只忠于中国之政教,忠于华夏之文化。鄙人要做的,是华夏文明末了的一个代表。剪掉一条辫子是极为容易的事情,但抹去心中的辫子那是有些人竭尽一生都难以做到的事情。辫子可去,但融在骨子离,血液里,思想里的华夏文明是永远不可去的。”杂志中的辜鸿铭如此一番言论,台下那些吵闹起哄的声响不见了,换来的是一片引人深思的静默。辜鸿铭是如刀锋一般尖锐的,他刺痛了大家心中不堪言于的地方,将他曝光在这世光之下。大家只看到了他的外在,却忽略了他内心也曾彷徨苦痛,大家看不见他对这片土地爱的深切。看不见他为了这片故土所做出坚定而绝望的挣扎。后来他经常对学生们说,为何学外语,学好外语又是为何。那是为了和他当初一样,为自己为小,为世人为大,将中华传统,千年优良晓喻外邦,抬起中华脊梁。那是一场北洋政府举办的华府会议。辜鸿铭作为代表,应约而来。酒会之上,觥筹交错宾客满座。辜鸿铭只是坐在角落默不作声。他的身边坐满了肆意嬉笑的美国女人,尽管她们个个穿着雍容华贵,却也掩盖不住那骨子中的浅薄之味。百无聊赖的白人女士,看着这个与人群充满违和的古怪老头辜鸿铭,蠢蠢欲动想要揶挪一番,却迟迟找不到机会。终于在呈上餐前汤时,让她抓住了机会。她故意用着拙劣的英文口音,一字一顿地向辜鸿铭问道:“like
2021年11月5日
其他
“原子弹之母”的传奇人生——没有她,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许会延长
杨振宁为她墓碑题字陈小简|文吴健雄大才子胡适曾这样向一个女子“表白”:我一生到处撒花种子,绝大多数都撒在石头上了,其中有一粒撒在膏腴的土地里,长出了一个你,我也可以万分欣慰了。能够让胡适这个“妻管严”忍不住表白的,究竟是怎样优秀的女子?她就是吴健雄,一个身着中国旗袍,手拿实验器械,号称“原子弹之母”的中国物理学家。她与居里夫人、迈特勒并列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科学家,被誉为“核物理之王”“物理学第一夫人”“东方居里夫人”。就在今年,美国邮政署还发行了一枚以她的头像为主题的永久邮票,纪念她的伟大贡献。作为一位在物理学界能与男人争天下的女性,吴健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01吴健雄是名副其实的名门之女,1912年出生于苏州市太仓县浏河镇。父亲吴仲裔参加过辛亥革命,思想先进开明,对教育尤为重视。吴健雄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在浏河开办了免费的“明德学校”,动员家乡的孩子们,尤其是女孩子都出来读书,接受先进教育。对于最疼爱的女儿吴健雄,父亲更是相当上心。以“积健为雄”之意,取“健雄”之名,正是对她的殷殷期望。在父亲的积极支持下,吴健雄从小就能跟哥哥一起读书学习。聆听着父亲讲述的科学家故事,吴健雄一天天长大。一天,吴健雄放学回来,看到父亲正专心致志研究一堆看不懂的大小零件,不一会,父亲手里的铁家伙竟然发出了声音,这可把她惊讶坏了!原来父亲在装矿石收音机,而这个神奇的矿石收音机,在吴健雄心里种下了科学的种子。吴健雄天资聪慧,而父亲给予的良好家庭环境和教育启蒙更让她如鱼得水,她自小学习优秀,思想更是少有的理性独立。吴健雄11岁那年,从明德学校毕业,考入了苏州市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在这里,她遇见了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之一。那时候,学校经常邀请大师胡适来演讲。有一次,胡适作了主题为《摩登的妇女》的演讲,号召妇女从思想上走出旧传统,接受新观念。这次演讲对吴健雄影响至深,她开始思考人生,也对未来有了更大的抱负。在后来写给胡适的信中,吴健雄说,自己后来的升学、出国留学,都是因为那次演讲。吴健雄为胡适的才识所着迷,一路追逐,最后成为了胡适的学生。胡适一直鼓励吴健雄做科学,做自己的研究,博学笃志,才能有大成功。在胡适的影响下,吴健雄不仅文理兼通知识面极其广泛,在思想上也更为开阔包容。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胡适思想”,也成为她后来在物理学研究中所遵循并受用终身的金牌思想。021930年,吴健雄考入中央大学学习。一入校,吴健雄发现班上就她一个女生,同系也几乎没有女孩子。难道女生在理科上就一定比男生差吗?吴健雄才不相信,她就要学出个样子让大家看看!得知曾师从居里夫人的施士元教授回国在中央大学任教,对物理学念念不忘的吴健雄果断从数学系转入物理系,在施士元教授的引领下,正式开启了物理学研究的新征程。在施教授的悉心教导下,大学时期的吴健雄就成功发表了题为《证明布喇格定律》的论文,顺利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1936年8月,24岁的吴健雄前往美国留学,计划在密歇根大学研究光谱学。船在旧金山靠岸,吴健雄便顺道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看望同学。在伯克利分校,吴健雄有幸参观了著名物理学家劳伦斯的放射性试验室,这里有最先进的核物理研究工具,尤其是高科技的回旋加速器,让吴健雄看得惊喜万分。这时,吴健雄敏锐地意识到,光谱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核物理才是大有可为的“潜力股”。就这样,吴健雄当即决定改变行程,在伯克利分校学习核物理。由于华人女性的特殊身份,吴健雄的求学之路并不顺畅。为了成为物理学巨头劳伦斯的学生,吴健雄天天守在他的实验室门口,几天后,劳伦斯被吴健雄的诚意和热情所打动,才同意收她为徒。物理实验是个苦力活,常常一站就是一整天,有时甚至顾不上吃饭喝水,但吴健雄乐在其中,每一次试验都能做到尽善尽美。老师塞格瑞曾这样评价她:极有天分,并且十分聪明和才气纵横,对工作十分狂热,对物理几乎到了着迷的地步。1940年,吴健雄以β衰变和铀原子分裂的研究获得了博士学位,学位论文发表在物理学最权威的《物理评论》上。铀原子核分裂试验的屡屡成功,使得吴健雄成为伯克利学校的传奇人物,人们都称她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尽管学术成果斐然,因为身份问题,吴健雄的求职之路还是充满艰辛。当时美国最顶尖的20所研究性大学,尚无女性进入物理系任教的先例。她四处求职,却没有一所学校愿意聘用。后来,经导师劳伦斯推荐,吴健雄才得以在普林斯顿大学任职。1944年,美国启动了利用核裂变反应研制原子弹的计划,亦称“曼哈顿计划”。“曼哈顿计划”中有一个超级难题:核反应的连续性无法得到保证。当时多位顶尖科学家已进行数次实验研究,但一直没有突破。吴健雄之前在伯克利分校上学时有一篇未发表的论文正好涉及这个问题,老师塞格瑞向校方建议:应该去问吴健雄!随之,吴健雄被调入哥伦比亚大学担任战时研究部门资深科学家。作为这项计划中唯一一位女科学家,吴健雄仅用几个月时间,找出了造成β反应堆间歇停止运作的元凶,并开发了将不可裂变铀238与可裂变铀235分开的方法,顺利解决了核反应连续性难题,为该计划的顺利实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当时的《纽约时报》曾这样评价吴健雄在“曼哈顿计划”中的作用:如果没有她的参与,该项目可能会失败,也许会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延长到1946年及以后。吴健雄也因此名声大振,被称为“原子弹之母”。03战争结束后,吴健雄留在哥伦比亚大学继续研究基础原子核物理。1956年,李政道与杨振宁找到她,请求她参与一项实验。他们两人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假设,但由于缺乏实验支持,无法得到有力论证。而当时,吴健雄是公认的这方面的学界权威,如果吴健雄参与实验,论证的速度和力度都将得到大幅提高。对科学的热爱和执着让吴健雄义不容辞地答应了。由于所在哥伦比亚大学没有实验所要求的低温条件,为了确保实验的精准性,吴健雄选择去华盛顿国家标准局实验室做实验,每天在纽约与华盛之间来回奔波,只能睡三四个小时。那段实验时光堪称艰苦卓绝,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吴健雄的实验成功了!她用强有力的实验论据证实了“宇称不守恒”假设的成立。1957年1月15日,吴健雄将这项研究成果写成论文,提出并分析了在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并邮寄到《物理评论》期刊编辑部。编辑看后震惊不已,第二天就激动地通知哥伦比亚大学召开记者会,向世界宣布:物理学上的宇称守恒定律已被吴健雄推翻!随后的美国物理学会上,吴健雄的实验报告引起轰动,全场座无虚席,报告实验结果的时候,有些人甚至爬上吊灯来听。世界物理界为之哗然,吴健雄的名字响彻国际。然而,该项研究结果的成功,将杨振宁与李政道推上了诺贝尔奖的颁奖舞台,为其提供充足实验支撑的吴健雄,却被遗忘到了幕后。背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依然是吴健雄华裔女性的特殊身份。业界很多科学家都为吴健雄感到不平,也曾有人站出来为西方世界对东方女性的偏见提出质疑,但都无济于事。人们每每谈起,都说世界欠吴健雄一个诺贝尔奖。吴健雄没有说什么,没有纠结于名利角逐与恩怨是非,很快便投身于下一项研究。诺奖风波之后的几年,吴健雄几乎囊括了除诺贝尔奖之外的物理学领域所有大奖。但吴健雄并不在乎荣誉,她更关注的,是如何努力消除学术界对女性的偏见。几乎在每次演讲中,吴健雄都会对社会偏见提出批评:“我十分怀疑,微小的原子和核子,数学的表征或者生物的基因分子,难道也会对男性或者女性有着不同的偏好吗?”她总是鼓励身边的女性科学家:不要因为你是女性,有家或者其他原因而放弃科学。04当然,吴健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如同科学界的“居里夫妇”,吴健雄也有志同道合的丈夫站在身后。无论留美之前还是在伯克利大学,吴健雄一直是校花级的“名人”,爱慕者众多。不过,吴健雄只醉心于读书研究,根本无暇顾及这些。袁世凯的孙子袁家骝是吴健雄在伯克利的同学,苦追吴健雄五年,陪她听课,陪她上图书馆,陪她吃饭,无奈吴健雄就是“不开窍”,只顾埋头于学习研究。吴健雄晚年时回忆起大学生活,也这样说:“我没有时间谈恋爱,我把青春年华忘记了。”直到毕业以后,袁家骝离开加州大学,两人通过书信联络,吴健雄才慢慢地发现,这个老实又不乏温情的“战友”,好像让自己动了心呢!1942年5月,两人举行了婚礼。婚后的日子,快乐又辛苦。当时他们的家在普林斯顿,而吴健雄还在哥伦比亚大学,周末才能回家,家务全由袁家骝操持。其实袁家骝也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物理学家,但他对妻子的支持更甚于自己的事业。婚后多年,他始终毫无怨言地全力支持吴健雄的工作,让她能够心无挂碍地将全部精力投入研究,得以一直活跃在核物理研究的前沿。因为丈夫的爱,在最为受伤的与诺奖失之交臂的遗憾中,吴健雄才会冷静地与人开玩笑:诺贝尔奖又不是我爱人,我爱它做什么,我爱人叫袁家骝!相濡以沫,互相扶持,“没时间谈恋爱”的吴健雄,却把婚姻过成了人人艳羡的样子,两人被称作中国的“居里夫妇”。05从1936年赴美,到1973年第一次回国,吴健雄生命中的绝大部分时光,都是在美国度过的。因为战火硝烟,她回国回家的归程曾屡屡被阻断。但是,吴健雄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没有忘记根在何处。在美国,吴健雄家客厅的茶几上,一直摆放着一只圆盘,盘中清水养着的,是南京的雨花石,那是她思乡的寄托。1973年,经过多方努力,吴健雄终于踏上了归国的旅程。离家37年,父母兄弟都已故去,吴健雄来到父亲当年创办的明德学校,感慨万分,数度掉泪。当初选择物理学研究,是想为国争光,而今日回来,吴健雄依然想的是如何为国效力。她主动请缨,受聘为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名誉教授,不遗余力地讲课交流,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科学思维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国家科技建设。后来,吴健雄又与丈夫一起参与研发了被称为“科学神灯”第三代同步辐射加速器,将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推向亚洲第一。为了改变乡村教育基础薄弱的状况,吴健雄邀请东南大学帮助明德学校发展,她郑重向东南大学表态:“学生是将来的栋梁,我们要重视他们,关怀他们,协助他们发展,我身在国外,心怀中华!”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275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向这位功勋卓著的物理学女王表达出最深的敬意。061997年2月,85岁高龄的吴健雄在纽约病逝。遵照吴健雄生前的遗愿,丈夫袁家骝亲自护送她的骨灰回大陆,安葬于苏州太仓。墓地就在明德学校紫薇阁旁。她的碑文是这样写的:“她绵延一生的工作,展现了深思力作和真知洞见,她的意志力和对工作的投入,让人联想到居里夫人。她的入世、优雅和聪慧,辉映着诚挚爱心和坚毅睿智。她是一位卓越的世界公民,和一个永远的中国人。”她更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作为女性,她打破了科学界的男性主导局面,她凭借超群的智慧和努力,取得了许多男人都望尘莫及的成功。没得诺贝尔奖又如何?不让须眉,积健为雄。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在浩瀚的宇宙中,那颗“吴健雄”星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令世人仰望。杨振宁为吴健雄墓碑题字本文作者:陈小简责任编辑:柳叶叨叨图片编辑:尔新图文转自网易号“鬼谷子思维”,版权归作者所有。本号转载并致谢意。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往期精彩内容:1、国家的礼物2、上海记忆(太全了!)3、法庭上,震撼亿万人的三个鞠躬4、白居易与湘灵:魂牵梦萦一生情5、巴金与萧珊:最后的深情,是守着你的骨灰过余生6、比翼双飞追梦人:中国空间站首位女航天员王亚平与丈夫赵鹏的人间烟火情7、中国最硬骨头:他不服文革判决,越狱14年,流亡3万里,居然活着熬到平反您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喜欢”
2021年11月2日
其他
白居易与湘灵:魂牵梦萦一生情
贞元十四年(708),27岁的白居易(字乐天)离开符离去往江南。一路上每到高处,他都禁不住回头远望,然而每次回顾却不见想念的身影。但他知道,在符离的西楼之上有个女孩正凭栏思念着自己。这个女孩名叫湘灵。是与他共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及少年时光的邻家婵娟女。
2021年10月22日
其他
中国最硬骨头:他不服文革判决,越狱14年,流亡3万里,居然活着熬到平反
文图均来源于公众号:深度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有些鸟儿是注定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这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句台词。从这部电影诞生以来,它一路披荆斩棘,打败一众佳作,稳居豆瓣排行榜第一名。然而,这部诞生于美国的经典艺术作品,却曾真实的在中国上演。故事的主角叫徐洪慈,他是现实版的安迪。他15岁入党,18岁成为华东局青年干部,20岁在全国青代会上受到毛主席和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接见,21岁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精通英德俄三国语言。人们都说:徐洪慈红得发紫,这个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许多人甚至叫他老前辈。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毫无疑问,他将成为贫弱的新中国,所急需的顶级医学专家。然而,一场意外正在悄悄到来,改变着他一生的命运。让他在此后的日子里14年间越狱4次,生死逃亡3万里。故事要从1957年讲起。这一年,24岁的徐洪慈正在上海第一医学院读书。这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希望大家大鸣大放,和党交心提意见。徐洪慈的学校却一个贴大字报的都没有,这不是对党不热情嘛。于是全院开大会,进行动员,并希望第二天就看到成果。于是,回到宿舍后,徐洪慈就和14个同学一起开始拟意见书:多派一些除苏联以外的专家,因为各国都有自己的学术精华。除了俄语以外,是不是可以学习日语德语。党内民主不够,不能总是报喜不报忧……就这样,对党、对学校、对专业设置,他们拟了51条意见。第二天就贴出去了,整个学校掀起了贴大字报的热潮。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这51条意见,竟成为了他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证据。徐洪慈委屈极了,就跟女友安娜(化名)倾诉心声。他说:到底是我正确,还是他们正确,三百年以后见分晓。如果我在这呆不下去,我就想出国。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分国界的。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两句话无异于找死,女朋友转身就举报了他。于是,徐洪慈被打成右派,接着便是开除党籍学籍,关进监狱。在安徽白茅岭农场,劳动改造大半年之后,徐洪慈想起了临行前学校说的话:如果劳改表现好,可以把你要回来。于是,徐洪慈偷偷给上海的母亲写信,让她去找校领导,然而,没想到的是学校却拒绝了。徐洪慈的母亲质问学校:我们在国民党时代,把儿子培养成共产党员。为什么在你们手里又倒退成右派?是你的责任还是我们的责任?字字掷地有声,但是学校根本不理睬,徐洪慈的最后一线希望也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他心里想:我一定要回家,你们不让我回,我就自己逃回去。于是,1958年12月14日凌晨,他和小伙伴从白茅岭逃出,坐长途汽车,回到了五百公里外的上海。然而,往家里打的一通电话,却暴露了他的行踪。其实从发现他逃走开始,警方早已在他家布控,很快徐洪慈就被抓回了白茅岭。回到白茅岭后,徐洪慈又迅速策划了第二次出逃。经昆明到泸水,然后越境到缅甸。根据当年的老地图,泸水离边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徐洪慈不知道的是,解放以后地图居然改版了,这里早已是国境边缘。于是,就在这么敏感的地方和时期,一头长发,操着外地口音,还穿得破烂不堪的徐洪慈。大摇大摆到食堂去吃饭,到理发店去理发,一下就被当不法分子抓了。两次逃跑两次被抓,第一次因为一通电话,这一次因为一张地图。然而,徐洪慈依然不死心。他心里想:我这个高材生,怎么能这样窝囊地被抓起来呢?我要到国外去干革命,要用行动证明自己。于是,第三次逃跑计划开始了。泸水地处边境偏僻落后,看守所的墙虽然厚,但是是土墙。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一样,徐洪慈搞来一把不锈钢小勺,开始在墙上挖洞。挖不动的时候,他就对着墙撒泡尿,土软一点就继续挖,挖出来的土都堆在床底下。一段时间之后,土墙终于被挖通了,徐洪慈美滋滋地在心里偷着乐——居然没有被发现。那一天,他从洞里往外爬,开始最后的出逃。手刚伸出去就被一把钳子叉住了虎口。原来,徐洪慈这点小伎俩早就被发现了。看守所的人,一直在守株待兔,就等这一刻了。1958年这一年间,徐洪慈三次越狱不但没有洗清自己的冤屈,还给自己扣上了“越狱”的罪名。1959年,在云南泸水,徐洪慈因越狱外加非法越境被判六年。在狱中,这个曾经红得发紫的人,因为多次逃跑成为了十恶不赦的坏人。管教对他更是讨厌至极。幸运的是,辗转多个关押地之后,在大盐农场,他遇到了管教王金如。王金如赏识他的才华,把他调到了医务室。徐洪慈被这种知遇之恩感动着,他发誓:我再也不逃跑了,六年就六年。晚年的王金如和徐洪慈徐洪慈在那里安心服刑,好不容易熬过六年。1965年,徐洪慈刑满了,他只想回家。然而,当时的政策却不允许,徐洪慈和监狱大吵一架。于是,监狱领导说:不行,就你这恶劣的态度,继续留场。明明六年刑期已满,徐洪慈却只得继续劳动改造。更不幸的是,他遇到了管教木世勤,木世勤会在半夜开着喇叭,对犯人进行轰炸,美其名曰“思想改造”。徐洪慈自然不能忍。一次次和木世勤理论,两人关系迅速恶化。于是,1966年文革爆发,徐洪慈成了第一批批斗对象。他之前的所有罪状,被一条条拿出来挨个批判,尽管他已经为此服过刑。万人批判大会上,他被五花大绑游街示众。人们踢他打他用枪托砸他,徐洪慈再次被判刑二十年,他彻底绝望了,六年完了,还有二十年!听话、改造有什么用呢?他再次被关进了丽江五零七农机厂一所重刑犯监狱。云南丽江重刑犯监狱大门不过,在这里,徐洪慈竟成了监狱中的智多星:犯人的鞋臭,徐洪慈让他们含一口白酒,往鞋里一喷就不臭了。大家的毛巾硬,徐洪慈说:在水里烧一下,点几滴醋就好了。诸如此类,只要人们找过来,徐洪慈便用曾经的生物化学一一应对。慢慢地,他越来越有威望。这一切,都被监狱长李德荣看在眼里。他知道徐洪慈的足智多谋,却也更加忌讳他在犯人中的威信。对于强大到无法战胜的东西,唯一的办法,就是摧毁。1969年,一份关于徐洪慈的报告,在悄悄起草。内容是:徐洪慈组织犯人集体暴动越狱。一旦这个报告送上去,徐洪慈毫无疑问要被枪毙。幸运的是,徐洪慈的威信帮了他。一个在监狱中打杂的犯人,冒着风险通知了徐洪慈。此刻,逃跑是唯一的生路。第四次逃跑准备工作开始了。路上要经得起盘查,那就需要单位的文件。学生时代已经练就一手漂亮仿宋体的徐洪慈,自己刻了最基本的汉字笔画元素。点、横、撇、捺、直、弯、勾,组成了“云南省云县革命委员会”几个字,就像单位的专用信笺抬头。他又找来扔在监狱里几年的干肥皂,刻了一个公章。然后搞来了印泥,三张介绍信就搞定了,出行理由是探亲。接着,攒粮票、备干粮、搭梯子,一切搞定。然而,监狱四面高墙环绕,电网、机枪、看守、警犬,要想逃离谈何容易。徐洪慈决定,等待停电。细心的他观察到,夏天用电高峰期定会停电,八月份的可能性最大,于是,他七月份就开始准备。果然,8月7日早上,监狱宣布断电。白天,他把东西都转移到钳工间,从钳工间里面把可拆卸的木梯零件扔到那个早已看好的死角。出逃的时间必须选在晚上九点点名之后。早上九点点名之前。他担心有人找他说话暴露他的行动。那天,他故意谁都不理,连晚饭都没吃,假装闹情绪睡觉,点名时他也响亮地答到。然而,在同时他早已做好准备,用衣服卷成人形塞在被子里。点完名,趁人们洗漱,他趁乱一下躲进花坛。夜深人静时,徐洪慈用他准备的梯子开始翻墙。他这才发现梯子居然不够长。也许连老天都在帮他,墙角居然有两根扁担,徐洪慈用短绳绑好,终于翻过去了。徐洪慈撒腿就往南跑。在云南的大山里徐洪慈一路狂奔。他拿机械表看方位,渴了就喝河水,饿了就吃昆虫幼虫和蚯蚓。生火的时候,就在茂密的树冠下,在树根挖个十字槽,形成穿堂风,让树枝充分燃烧。烟雾在茂密的树冠中过滤疏散,人们很难发现。第二天,李光荣恼羞成怒,一场地毯式搜捕彻底拉开。路上遇到了民兵盘问,徐洪慈赶紧拿出了介绍信。刚下过大雨的金沙江,河水咆哮着向前,路边的农民劝他不要过去,会死的。可是想到随时有可能到来的警犬,徐洪慈顾不了那么多,他在几乎没顶的河水中,居然活着过去了。十四天后,徐洪慈终于走出云南。在四川买了张火车票,回到上海看了次妈妈。母亲一见他就激动地说:你是我的儿子,有骨气啊。但是家里不能久留,拿到母亲塞的100元钱后,他马上又离开了家。徐洪慈一路北上,一个月后,他来到了中蒙边境的二连浩特。本来这里戒备森严,然而,当他走近边防站的灯光时,亮着的灯光突然灭了。后来边防战士说:这是千分之一的概率,三年才可能碰到一次,否则他绝对过不了。徐洪慈没有考虑到雷达,他只是贴着岗楼走,没想到那竟然刚好是雷达的盲区。就这样,徐洪慈顺利偷越国境,他在地上蹲了几分钟,面向南方,向多灾多难的祖国告别。1972年9月10日夜里,蓬头垢面的徐洪慈走进了蒙古边防。倘若再早一点到来,他一定会被遣送回国。可巧的是,蒙古刚刚颁布了新法:凡是越境的,未经审判,不能马上送回。审判开始时,蒙古对这个知识分子的遭遇深表同情。可又担心徐洪慈是间谍,让他提供证据。徐洪慈说:你翻阅一九五七年八月二日的《人民日报》,上面有关于我的对我批判的文章,我可以背一段给你听。就这样,嫌疑彻底洗清。法官却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救了你,你应该告诉我们一些我们感兴趣的事情。比如说,中国现在的经济情况。你曾经长期在党内工作,曾经在华东局工作,按你所说,一直和华东局的高层领导有接触。你应该告诉我们你所知道的一切。还有,听说监狱里大量饿死人。你在监狱呆了这么长时间,而且,三年自然灾害,你也在监狱里,你应该告诉我们监狱里的真实情况。然而,在祖国饱受苦难的徐洪慈却怎么都不肯说。他觉得:黑暗是暂时的,祖国一定会变好的,他不能以此来博取好处。于是徐洪慈对法官说:好比我们两家是邻居,我们家出了事情,我投奔你这家邻居。你却说,我是可以帮助你的,不过,必须把你父母的隐私告诉我,你说这样的邻居有道义吗?就这样,法官收回了要求。徐洪慈为他的非法越境到宗哈拉的大森林服刑一年。那是一个夏天牛氓肆虐,冬天人会被冻掉脚趾的地方。徐洪慈却觉得躲开了李光荣,这里简直幸福太多。他在祖国被驯化,在这里又慢慢地野化着。一言不合就打架解决。一年刑满之后,他到医院去看眼睛,饱尝爱情之苦的他,居然在这里邂逅了爱情。姑娘叫奥永,是这家医院的护士。徐洪慈已经40岁,可奥永才21岁。可她欣赏徐洪慈的才华和学识。他们在蒙古腹地的后杭盖省安家,还有了两个孩子。经历了太多苦难的徐洪慈,全心全意疼爱奥永。才华在这里没有用武之地,他就去给人家搬木头、石头养家。还顺便把家务活和一日三餐全做了。徐洪慈默默地操持着家,从没有跟家人联系。因为一旦被引渡,他将再次回到原点。只是,流落异国他乡的苦终究是难尝。每当夜深人静,他便会止不住地思念家人,思念他又爱又痛的祖国。于是第一次领到工资,他就想方设法买到了一个半导体收音机,他开始一点点了解国内的情况。1976年,文革结束了,1979年,他隐约觉得形势将会大变。终于,他日夜期盼的希望在一点点到来。在1981年冬天到来,母亲给他写信:上海第一医学院为他的右派问题平反。1982年春天,上海市公安局对他的劳动教养问题平反。然而,徐洪慈呆的最后一个地方——云南却不同意给他平反。回国的强烈愿望,在推着徐洪慈往前走。他决定给中央领导写信,其中两位是他曾在华东局工作过得老领导:黄辛白和乔石。全国都在为右派平反,两位领导自然是作出指示。然而,事情并不顺利,云南省法院和丽江法院表示:他错划右派不是我们的事情,是上海方面的事情,在我们这里,他犯下了不容原谅的错误,不能赦免的错误,就是越狱。可1972年那次越狱对徐洪慈来说本就是一场生死逃亡。他继续给中央写信:冤案在前,死亡逼迫在后。如果我不越狱、不自救,那么今天的平反书,恐怕只能对着徐洪慈的墓碑朗读。于是,中央明确表态,指示直接下发云南。1982年6月,被冤枉整整25年,四次越狱,亡命三万里,流落异国十余载的徐洪慈终于得到了平反。这年十月,中国驻蒙古大使馆致信徐洪慈告诉他可以回国。徐洪慈欣喜若狂。然而蒙古国家安全局却也找到了他,说希望他加入蒙古国籍。徐洪慈却不大开心了,在蒙古十年,因为担心被引渡,他许多次希望加入蒙古国籍,却都没有被准许。这会儿倒站出来了,不就是不想让回国嘛。蒙古人却很直接:这是常理嘛,你吃香了,我们就看中你了。徐洪慈却直接答:祖国的魅力就在于永远令人难忘。蒙古人却直接来硬的:你没有那么容易拿到护照,徐洪慈觉得又气又好笑,难道要因为一个护照回不去家了?这时候,奥永站出来了。她穿过排排蒙古卫兵,硬闯大使馆,拿到了徐洪慈的护照。1983年,流亡11年后,徐洪慈终于踏上了回国的征途。在上海的弄堂里他和母亲相拥而泣。就如11年前一样,母亲抱着他说:你真是我的儿子。弄堂里的所有人都跟着留下了眼泪。他回到曾经的学校,曾经留校的同学一眼就认出他。然后大吃一惊:你居然还活着?!轰动的医学院特地为他开了个欢迎会。在会上,这个向来不轻易流露感情的五十岁男儿泣不成声。他以前的同学,已经成为中国著名医学专家的朱世能说:当时你的成绩比我都好,没想到你吃了那么多苦,相比之下,我们都还算是顺利的。我们经常埋怨命运对我们不公,但命运对你是最不公的。朱世能在同学的安排下,他见到了安娜(化名),他当年的女朋友。两人面部肌肉抖动抽搐,各自尴尬,长久无言。末了,他只一句:你还好吗?安娜也回:你还好吗?你父母还好吗?相逢一笑泯恩仇,两人再无瓜葛。一切恩怨了结之后,徐洪慈带着妻子儿子和刚出生的小女儿一起回到了上海。徐洪慈在上海石化总厂教育中心当了一名高级讲师,奥永做回了护士,他们的生活恢复往常。然而,对于徐洪慈来说,这一切在心理上并没有过去。他常常半夜惊醒,突然坐起,然后便再也睡不着,就拿出纸笔写东西。云南那个地方,还有要置他于死地的监狱长李光荣,成为了他一生的梦靥。于是,1991年徐洪慈再次回到了云南,他迫切地想要见到李光荣。在狱友的安排下,二人见面了。即使二十多年过去,徐洪慈说:一听到李光荣进来的声音,我浑身血液凝固。李光荣愣了一下,伸出手要握,徐洪慈看他一眼,并没有伸手。两人尴尬地站了一会儿,狱友打破沉默道:老李,关于徐洪慈逃走的细节,你不是一直打听吗?你不是老是问我吗?我怎么知道,我知道我变共谋犯了。现在当事人在,你不问啊?刚才显得萎靡苍老的李光荣眼睛里一下子精光四射,开口道:我最想不通的就是,你没有梯子怎么上墙的?徐洪慈说:这是你判断的致命处,致命点,你怎么知道我没有梯子?任何事情都可以分解的,梯子是可以分解的。李光荣瞬间明白。这一番话打开了他们的心结,二人终于把前程恩怨都放在脑后,一起拍了张照片。从云南回来,徐洪慈彻底安心了,前尘往事皆已了结。组织上恢复了他的党籍,2008年4月14日,徐洪慈的单位还给他颁发了老干部离休证书。仿佛已经完成了来到这个世界的全部使命。就在拿到证书的第三天。徐洪慈因癌症引起的呼吸衰竭去世了。3个月后。组织上下发了《关于徐洪慈同志享受局级待遇的批复》。只是,他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一生从未享有财富地位,在社会边缘苦苦求生的人,让无数人震撼着敬佩着。人们感叹着:这远比《肖申克的救赎》更精彩,拍成电影必然是影史神话。的确,在那个荒谬的时代,55万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被错划为右派。在国家急需人才的时候,这些最珍贵的人才却被剥夺了最基本的人格和尊严,甚至是生命。而徐洪慈以一己之力,成为唯一一个成功越狱并逃出国境的人。他爬过、跪过又顽强站起,转身给身后的那个黑暗时代一记响亮的耳光,然后矗立在风中成为时代荒原中的一面旗帜。他告诉后来者:你可以一生清贫,可以无权无势,但你该永远记得,一个直立行走的人,应该是什么模样。往期精彩内容:1、国家的礼物2、特殊的“退休仪式”3、上海记忆(太全了!)4、法庭上,震撼亿万人的三个鞠躬5、品最美唐诗(全100集音频31~40)6、蒋勋细说红楼梦全80集音频(第76~80回上、下)7、封杀、入狱、转行成名,《还珠格格》演员23年后的四种人生,提醒所有人您点的每次“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2021年10月19日
其他
蒋勋细说红楼梦经典语录摘抄(四)
1.刘子骥是最后一个去找桃花源的人,以后就再也没有人去了。这表示已经没人相信有一个地方是个美丽的世界。那个悲哀不是它真的存在与否,而是你相不相信。与信仰、道德有关的东西都是相不相信,而不是有没有的问题。
2021年10月12日
其他
蒋勋细说红楼梦经典语录摘抄(三)
1.人最大的谦卑莫过于能意识到身边所有的人你其实都无从判断,能明白每个人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实现自我。文学创作最大的领悟就是彻底的谦卑,它意味着你看到一个生命,虽然不能理解,甚至并不认同,可是你却明白和尊重他的生活方式。
2021年10月11日
其他
蒋勋细说红楼梦经典语录摘抄(二)
5.人生的可爱就在于常常是刚领悟完,又执迷了,正是这种领悟和执迷构成了人生中很多有意思的转折,当然你的人生一定会有进步,但很可能会陷入下一个迷障。
2021年10月6日
其他
蒋勋细说红楼梦经典语录摘抄(一)
1.《红楼梦》写情写到极深,我甚至担心这样的深情在今天是不是能被理解。眼下人们的情感越来越粗糙了,或者准确地说,大家对这样的深情缺乏耐心,以为寄张卡片、送盒巧克力就是情了,其实情到深处,就是理不清的爱恨交织。我觉得《红楼梦》其实要深读,应该读懂这种深情,才能知道人生在世,有这种深情是很美的。有些人会说:我不要这么麻烦。可是他一生到最后是会很空虚的,因为他缺少为之生、为之死的那份深爱。
2021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