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新奇教授心理堂

其他

抑郁症有哪些症状?心理专家教你如何从抑郁症中走出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患抑郁症的人口超过3.5亿,抑郁症俨然已成为现代人需要认真审视的议题。今天新概念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要带大家了解下常见的抑郁症症状有哪些?如何更好地从抑郁症中走出来。一、常见的抑郁症症状有哪些?可以做哪些自我评估?人类与生俱来就有感知喜怒哀乐的能力,抑郁也是情绪的其中一种,感到低落、失意都是正常的状况。如果负面情绪困住自己太久,久久无法离开这样的低潮的氛围,甚至有越来越严重的倾向,则要留意是否已经有抑郁症的前兆。抑郁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9个症状:1、抑郁情绪:时常感到负面情绪、无精打采。2、兴趣与喜乐减少:对于自己原本有喜欢的事物,突然都没有兴趣。3、体重/食欲突然上升/下降:在没有特意改变饮食习惯的状态下,体重和食欲突然发生变化。4、失眠/嗜睡:睡眠出现障碍,就算入睡也没有好的睡眠品质。或是即便睡了很久还是感到很疲劳。5、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动):思考和反应较平常状态缓慢,或是容易感到情绪激动。6、疲累失去活力:体力变差,整天都不想做任何事情。7、无价值感或罪恶感:常常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感,没来有的产生罪恶感。8、无法专注、无法决断:专注力降低,变得畏缩。9、反复想到死亡,甚至有自杀意念、企图或计划。以上症状同时符合5项以上,持续时间达两个星期以上,且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这样的状态,有极大的几率已经患有抑郁症。二、出现抑郁症症状好担心,但一定是抑郁症吗?情绪低落、失落、低潮等情绪的产生,都是正常的现象。抑郁与抑郁症最大差别在于,抑郁症会有自我伤害的倾向,且无法进行日常活动。若负面情绪已经困扰你太长的时间,即便试过各种方法也找不回快乐的感觉,那么建议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也可以通过线上自我检测量表、线上咨询等,判断是否为单纯情绪低落或是抑郁症倾向。三、抑郁症如何走出来,医生给出以下5个重点。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按照抑郁症程度不同,给予的治疗方法也有所差异。轻度抑郁症患者是有机会自行痊愈的。可以通过以下五点来协助轻度抑郁症患者痊愈:1.建立规律的运动习惯。2.维持规律的作息时间。3.多参与团体活动。4.为自己设阶段性的目标。5.积极保持正面思考。当然,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上面这些很难都做到,但这些建议能给身患抑郁症的患者一个灯塔作用,指引他们努力往正确的方向走。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建议寻求专业医疗协助,搭配服用药物,切勿自行停药,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我们应多正视抑郁症这项疾病,不要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心理疾病的人群。抑郁症患者的痊愈之路相当漫长,亲友体贴的心理关怀,能够带给患者更好的疗效。抑郁症自我检测可关注本公众号回复:抑郁症自测
2022年4月18日
其他

得了抑郁症是什么感觉?觉得自己有抑郁症怎么办?

抑郁症不同于一般的外伤,能明显的让人有所察觉,它经常悄然发生让人无法察觉,等到发现时,通常已有明显的症状、并为其所苦较久。很多人可能会有疑惑,究竟得了抑郁症是什么感觉?会让人产生怎样的反应?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抑郁症患者症状不一,虽然抑郁症是心理疾病,但其在身体、心理上都会有所表现和症状,且都有不同的表现,通常都有持续性的抑郁,或是失去所有生活兴趣的状况。如果觉得自己有抑郁症,并已深受困扰,应该尽快就诊检查与治疗。对不少没有患过抑郁症、或是不确定自己是否有抑郁症的人来说,是很难体会到抑郁症的感受的。荣新奇教授强调,抑郁症之所以称为心理疾病,在于其并非短期的情绪或状态,而是长期失去控制的负面感受、会强烈影响生活中的各个地方。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而这主要可以分为心理与身体感受两大方面。首先在心理症状方面,如:①、长期的情绪低落、对生活提不起兴趣。②、强烈的无价值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③、思维迟钝,长时间脑袋属于一种“浆糊”状态,想一个事情要想很久。④、难以做出选择,很纠结。⑤、严重的会出现自杀念头。抑郁症久了也会存在一定的躯体症状,具体可以表现为:①、睡眠障碍。嗜睡或失眠都有可能。②、食欲改变,影响体重(增加或减轻)。③、长久的疲累感。④、难以专注注意力,注意力不集中。(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要特别注意,这会导致学习成绩差。)如果被诊断于上面的症状有多项符合的,且持续超过两周以上,那就可能是患抑郁症了。如果还不能确定是否有抑郁症或有轻度抑郁症倾向,可以做一下抑郁症自测(可关注本公众号回复“抑郁症自测”免费进行测试)。那么抑郁症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其实,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感觉上会有很大的不一样!抑郁症依照症状、感受的严重程度,也会有不同的病症分级:轻度、中度与重度抑郁症。轻度抑郁症患者可能会感受到上面所说的不同症状困扰,但因为程度较轻,还能够维持生活。中度抑郁症患者程度较严重一些,病况会明显影响到生活、甚至萌生自杀念头。而如果得了重度抑郁症,患者会全面失去自主生活的能力,严重到什么程度呢?有时候起床都感觉到困难,走路都无法自主完成。在严重失去活动力的状况下,不只是工作困难,可能会出现整天卧床、不吃不喝等状况,而有些重度抑郁症患者还会衍生出幻觉或双相情感障碍等其他问题。我们可以了解抑郁症的基本症状表现,以及针对不同严重程度所区分的抑郁症分级。这几年,人们生活的压力变大,加上对于抑郁症不理解,经常碰到患者发生抑郁症,却没有及时察觉与就医的状况,甚至旁人还会说是“网抑云”。其实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我们应该时刻关心自身的身心健康,当发现自己有持续性的情绪低落,且开始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自己又很难通过自我调适来改变、感觉生活失去控制的状况,就应立即的就医检查,不要拖延。心里生了病就像身体生病一样,只要找到问题的关键,并对症下药就可以使生病的部位慢慢医治好。当然,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有抑郁症,不见得真的就是抑郁症。但及时就诊、心理辅导、规范预防总是好的,及时没有抑郁症,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于身心健康以及事业、学业发展都是非常有用的。【点击底部
2022年4月17日
其他

抑郁症是一种治得好的病吗?一位身患抑郁症心理学作家的自白

作为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已经有五年多的时间了。从一开始因为一段“追逃模式”的感情得了轻度抑郁症之后,原本以为自己只要吃个药,就会有好起来的一天。没想到,不但没有好起来,反而随着年纪增长,要面对的事情越来越多,从轻度抑郁症转为了重度抑郁症。不过既然身为一个患者,活久了多少也会遇到许多关于抑郁症的疑问,而作为一个心理作家,如果能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将自身所感所思传递出去,打破大家的迷思,我认为也是我能尽的微薄之力。因此,我决定写下这篇文章,虽然不能代表所有抑郁症患者的情况,但至少就我所知,有一些抑郁症患者确实会有这些情况。👉
其他

吃药十一年,为什么我的抑郁症还没有好?

几年前,在一次有关抑郁症的大型会议演讲上,当我向几百名听众提到心理咨询和催眠自我疗愈的乐观向上的一面时,一位中年女士忽然从人群中站了起来,愤慨激昂地说:“我想请教下荣教授,您说多数患者在一两年内会好转或痊愈,为什么我吃药五六年了,还是没有一点好转?”她的愤怒震撼了全场,另一位女士闻言也在位子上举手,感慨道:“我也是,我已经吃药十一年了,为什么还没有好?”这两位勇敢的女士开始哽咽流泪,分享绝望的心路历程,许多听众闻之动容。会议散场后,我和她们分别见面,发现两位女士都曾遍访名医,医生的诊断都是抑郁症。多年下来,都断断续续在吃药,两个人都担心越吃越重,而且有极大的焦虑情绪,面谈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我到底会不会好?我看我是不会好了,真想放弃算了......”“你有做过心理治疗吗?”我问第一位女士。“有啊!”“跟谁做的?开药给你的医生,还是心理师?”“什么医生心理师我不知道,就是我看门诊这个医生。人不错,每次都叫我放轻松,不要想太多。问题是,我就是做不到啊!”“你们每次的心理治疗时间多长?”“就是...有时候十分钟...有时候比较久,大概十五分钟——”“什么!这不是心理治疗吗?”于是我问第二位有没有做过心理治疗时,她回答得更妙:“什么叫做心理治疗?”什么叫做心理治疗?用最浅显的比喻来说,心理治疗就像爬山。时至二十一世纪,许多人会向咨询机构、精神科或身心科求助,并非由于严重的精神、心理异常,而是和环境压力有关自律神经失调,包括焦虑症、抑郁症、较轻微的抑郁症、睡眠障碍、饮食障碍等等。甚至,不少是未到生病程度的人际关系问题或情绪困扰。假如把人生比喻作爬山,我们可以说,很多当事人,是在爬现实里的一座座山,例如职场或学业、家庭或亲子、婚姻或感情、丧亲或年老、经济或病痛、人际关系等问题,当绊到一些大小落石而跌到谷底,出现身心行为各方面的失调,出现惶恐、无助、焦虑、抑郁、不平、怨恨,甚至失眠、暴食、酗酒、厌世的念头。症状比较严重的,则可能被诊断为“生病”(精神疾病、心理疾病),而成为所谓的“病人”或“患者”。我个人的看法是,一般情绪困扰和心理障碍、包括大部分抑郁症的辅导或治疗,应该有三个层次、具体如下:第一个层次,是追求症状缓解,也就是以药物或心理治疗作为拐杖,帮助当事人走出谷底,减轻病痛;第二个层次,则是追求问题解决,也就是辅助当事人,面临路上的大小石头(压力事件)时,如何搬开或跨过去,以预防下次又踢到类似的石头时,再次跌到谷底(发病);第三个层次,则是自我实现或自我发现,前者是向前看,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路上山,逐步迈向愿景,改善现实;后者是向后看,练习觉察性格里的坏习惯,把新的好习惯放进来。从第一个层次到第三个层次,治疗的重点渐渐由“治病”提升到“治人”,由“治疗”转化到“成长”。但是,药物只能在第一个层次帮助我们;第二和第三个层次是一段长期的“向上提升”或“内在探险”之旅,非自我努力、亲友协助、宗教修行或心理治疗才能发挥作用。如果从事心理治疗或咨询,这表示当事人可能要花好几周到几个月(极少数情况甚至要花上几年),每周至少一到两小时,和治疗师作长期会谈咨询,开始一段“自我的探险”或“发现之旅”。很可惜,一般在向医生求助的民众,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心理治疗,几乎百分之百都没有选择地“接受”药物治疗,部分负责的医生会给患者推荐做心理咨询治疗。甚至很多人把抑郁症等同于吃药治疗,其实这是不够的。假如你的焦虑是起因于青春期的孩子迷恋烟瘾、网吧或放弃学业,有哪一种药可以让你或他吃了以后,从此孩子可以变成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假如真有这种药,那和“符水”、“仙丹”、“香灰”有何不同?太依赖生物化学药剂来解决心理社会的问题,不但治标不治本,更糟的是,许多人病症开始并不严重,却在医病关系中被制约或暗示,坚信自己是脆弱无力的,必须长期依赖药物。他害怕没有药物这根柺杖,一旦踢到下一块落石,可能会再次跌到谷底。境由心生,这样的负面认知,本身就有咒语般自我应验的力量。几次地跌倒下来,信心也跌掉了,更相信自己只能靠长期吃药勉强度日。他们从没有机会从心理咨询或治疗中获益,学习下次碰到类似的石头,他可以如何因应或改变,把绊脚石当作自我成长的踏脚石,恢复健康更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可相辅相成,在“症状缓解”这个层次,药物的效果和速度是值得称道的。比如焦虑症病人在恐慌快发作时,抗焦虑药物是护身符;而对辗转反侧的失眠患者,助眠药物往往是最快的救星;而躁症急性发作,或少数伴随妄想、幻觉,或体质原因较重的抑郁症,则抗精神病药和情绪稳定剂、抗抑郁剂毫无疑问是优先选择。因为这些当事人的生物(体质)包袱要重过心理(性格)包袱,极需药物这根柺杖的支持,才能确保身心平衡。但反过来看,心理治疗确可弥补药物治疗不及之处。最大的好处是,心理治疗促成当事人成为复原之路上的主角——学会“靠自己”。包括咨询辅导、危机处理、自我疗愈,都在当事人,培养他们的主观更有能力,更有信心。许多因家庭沟通不良而沮丧的当事人,在学会改变自我,采取新的作为与另一半、孩子、或父母、公婆互动时,即使还没有百分百达到愿望,症状却已大幅改善。不少抑郁症或恐慌症患者,在生活中运用“催眠自我疗愈”、“认知重建”等自助技巧熟练后,不但不再“久病厌世”,反而“久病成良医”,甚至可以教别的病友怎么跨过落石、如何爬山。即使是缺乏病识感,因而抗拒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友,接受以同理心为精神,教育、劝告、说理为技巧的“支持性心理治疗”,也可以减轻焦虑和防卫,有时还有助其提升病识感。本文绝非贬抑药物治疗,而是强调心理和药物治疗可以相辅相成。事实上,,药物常能协助当事人摆脱症状,减轻过度焦虑或抑郁带来的无力感,对心理治疗的作用也非常明显。总而言之:(1)如果未达到生病程度,心理治疗、自我疗愈应优先于药物治疗;(2)轻到中度抑郁症的治疗,最好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双管齐下;(3)严重的精神异常,则应以长期药物治疗为主,心理咨询治疗为辅。抑郁症自我检测可关注本公众号回复:抑郁症自测
2022年2月24日
其他

关于双相情感障碍常见的10个问题解答

记得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哦!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但却了解不深,甚至是知之甚少,而且大家对于双相情感障碍这一精神心理疾病也有着诸多疑惑。下面,我们整理了以下大家提到过最多的10个问题,并由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做出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问题1:双相情感障碍意味着情绪波动,对吗?回答:其实不是这样的,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是由于新闻和娱乐行业等一些媒体的“耸人听闻”。之前,我们提到过,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涉及极端情绪变化的精神心理疾病。其原因可能是复杂的,但双相情感障碍是可以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有三种主要类型:双相I型,双相II型,环性心境障碍。在情绪发作时,不同类型的双相,其强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取决于你是哪种类型的双相情感障碍。例如,躁狂状态下,通常被描述为升高、快乐和兴奋的;而抑郁状态下,则通常被描述为沉闷、低迷和忧郁的。而且,这些变化可能会逐渐发生,让人有时间来识别迎面而来的到底是躁狂,还是抑郁;但它们也可能迅速发生,让人毫无准备。情绪波动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情绪状态,我们作为一个正常的人类,正常的情绪变化是我们行为的一部分。而一个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他的情绪状态就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但一个正常人的情绪波动并不会这样,他只是由于某件东西、某个人、某件事或是某个应激事件,而导致产生一些应激情绪,导致情绪产生波动而已,但很快就会平复下来。例如,一个人在公交车上不小心被别人撞了一下,他当时可能会产生愤怒、不高兴的情绪,但撞他的那个人及时和他道歉了,并解释清楚了,他的愤怒和不高兴的负面情绪可能一会儿就消失了。而不是说,一会儿他又无缘由地愤怒和不高兴。问题2:双相情感障碍会遗传吗?回答:曾经,有一位来访者曾和荣教授说,她的直系亲属中有人患过双相情感障碍,她很担心会遗传,所以她不想要孩子。其实,目前没有任何证据和研究能够表明双相情感障碍具有遗传性。但是能够知道的是,根据众多临床数据和研究发现,具有双相情感障碍家族史的人(即家中有亲属患有或曾经患有双相情感障碍),那么他患双相情感障碍的可能性比一般正常人要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一结论并不是说有双相家族史的人就一定会得双相情感障碍,只是说其患双相情感障碍的可能性比一般正常人要高,其也有可能不会患双相情感障碍,这只是概率上的问题。虽然,遗传方面可能是引起双相情感障碍的因素之一,但是一个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绝不是某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由个人经历、家庭环境、性格特质、遗传、生物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担忧遗传方面的问题,其实只要配合医疗团队积极治疗,加上后续的调整和改善,遗传方面的困扰是可以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3:有人患有躯体疾病,又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这两者之间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吗?回答:如果你自身患有躯体疾病,同时又患有双相情感障碍,那么,你最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药方面,尤其是警惕躯体疾病药物和抗双相情感障碍药物之间的反应。一些需要注意的常见躯体疾病有:·甲状腺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脑肿瘤、中风、癫痫等;·大脑方面的感染,如艾滋病病毒(HIV)、梅毒、睡眠呼吸暂停和莱姆病等;·缺乏某些维生素,如B12;·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尤其是高剂量;·用于预防肺结核和艾滋病方面的药物。在与你的心理医生沟通时,你要和医生说明自己的疾病史和用药史,医生可以针对你的情况,帮助你修改和完善你的用药计划。问题4:如果我认识的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我该怎么办?回答:尽可能与其建立界限,最好了解清楚一些可能会发生的意外情况。如果他是双相情感障碍中的躁狂发作,请你与之保持距离,不要和他产生对抗行为,等他情绪平复后再与之沟通;如果他处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请你密切关注他的一言一行,不需要你对其做出多大的鼓励,只需要你静静地陪伴在他身边,警惕其可能发生的自伤、自杀等偏激行为。在某问答平台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当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发作时,给你带来了哪些困扰?”下面这些,是排在前几名的热门评论:·患者发作之后,无法重新控制局面;·无法解释清楚现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对于眼前发生的表示无法理解;·人们缺乏同理心。很明显,很多人不了解双相情感障碍,面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发作时,不知所措,无能为力;更多人,会选择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保持距离,甚至与他们疏远,或是做出伤害他们等极端行为。面对这些,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了解“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其次是要接纳和支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然后再去考虑怎么帮助他们。问题5:我被诊断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吃药现在是我唯一的希望了吗?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不是的”。你要振作起来,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就目前来说,药物治疗仍是主流的治疗方式之一。在用药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体内神经递质也会随之变化,你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和程度也会发生变化,医生会根据你的自身变化情况改变药物和用药量。如果朝好的方向发展,你的用药量会越来越少。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心理疾病,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光靠药物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根据患者的情况不同,治疗的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真实的治疗方案远比简单吃药要复杂得多。当下,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电抽搐治疗)和家庭社区支持等几大类,但临床治疗方面,以“药物+心理治疗”的综合性治疗模式为主,不是单一的药物治疗。问题6:我想过正常的生活,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管理双相情感障碍呢?回答:有以下几个方法可供参考:1.睡眠紊乱会导致情绪发作,所以,在适当的工作和娱乐之余,留出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有效的睡眠和休息,以维持情绪健康。2.避免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不要服用其他不相关的药物,这些会影响到你的心情和大脑功能。3.压力可以引发情绪的重大变化,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来说,减压至关重要。减轻压力的一些好方法包括定期锻炼和练习冥想,瑜珈,太极等放松方式。4.双相情感障碍可能会使关系变得紧张。因此,拥有强大的支持网络对于保持健康的情感生活至关重要。除了建立家庭和朋友的支援网络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还应与治疗师、咨询师或支持小组合作,协助他们与自己的亲人保持有效健康的关系。问题7: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回答: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经常与抑郁症、焦虑症,甚至精神分裂症相混淆,尽管症状很容易被弄错,并不意味着他没病。重要的是要知道,许多患双相情感障碍的人,只有他们自己了解自己的情况,其他人仿佛很难发现他们“病了”。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专业医生的诊断。对,没错,想要知道一个人是否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最好、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去正规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当然,就像前面说的那样,双相情感障碍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如果你认为你可能是一个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请注意——如果你认为你有双相障碍,但是感觉自己被误诊为另一种疾病,你可能要和你的医生详谈。确保所有相关问题都问过了,同时确保你的不适症状传达到位了。问题8:如果我现在感觉好多了,我可以停止吃药吗?回答:答案当然是“不可以”!当你开始感觉更好,所有这一切均应感谢你所服用的药物,你可能会想把它放回架子上、抽屉里,但这可能会导致情绪、症状重新发作,甚至更严重。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药物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许多临床医生表示,想要维持症状、情绪的稳定,减少复发的概率,你就需要继续服用规定的药物,不管你的感受是不是好多了。在一项研究中,近30%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停止服用药物后,很快,他们的情绪开始变得不稳定,负面情绪“爆发”,症状也变得比服药之前更严重,导致这些患者承受了更大的痛苦。后面,他们需要继续不停地服药。问题9:双相情感障碍真的需要心理治疗吗?回答:试想一下:你可以不穿鞋子就走路,但是你不知道该怎么走路,那么你穿不穿鞋子,意义不大。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有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和症状,但这并没有从“根”上解决问题。而心理治疗,则是教患者如何“走路”,纠正患者错误、扭曲、不恰当的思维,将其拉入正轨,再加上药物治疗的效果,才能让患者更好更快地恢复。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心理治疗,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供参考:1.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经表明,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管理长期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通常推荐作为一线治疗,尤其是当你第一次被诊断时。2.认知行为疗法(CBT):也称为认知疗法,它对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有着不错的疗效。CBT可以帮助患者抑制冲动、躁狂症期间保持冷静、抑郁期间练习自我护理和自我同情、患者的动力和能量低时采取行动等。CBT还常常与催眠疗法进行配合使用,这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和症状的缓解有着更大的帮助。3.以家庭为中心的治疗:家庭治疗用于加强沟通你和你身边的人。你的心理治疗师可以帮助你的家人了解你的情况,以及教他们如何给你提供有效的支持。4.人际关系和社会节律疗法:这种疗法的目标就是帮助人们管理情绪和症状的变化,尤其是可以帮助人们识别情绪发作的触发器。问题10:我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但我被误诊为其他精神心理疾病,我该怎么办?回答:研究发现,多达40%的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最初被误诊为其他精神心理疾病,其中以抑郁症最多。用抗抑郁药来治疗抑郁症,这是正常、合理的,但这却对被误诊的双相情感障碍来说,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它引发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症状,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患者会兼有躁狂和抑郁。此时,你需要和你的治疗医生及时说明清楚你的具体情况,并和医生深入探讨你的症状、病史和服药后反应,以便医生及时做出治疗方案的改变,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扫一扫关注
2022年1月17日
其他

患有抑郁症的17个表现,你有几个?

【点击下面小喇叭可以收听本篇文章内容哦!】抑郁症的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往往被人所忽视、导致病情延误,等到病情很严重才发现却为时已晚。抑郁的人,往往会否认或忽视自己的症状,或把他们合理化,认为仅是压力造成的,特别是男性,有些甚至会将抑郁症视为对人格或意志力的锻炼、刻意不求助医生。抑郁症可能由压力事件引发,也可能无缘无故发生,可能突然发生,也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内缓慢发展。症状并不总是以特定的模式出现,事实上,许多人可能患有抑郁症但表现出来的和正常人没多大区别,甚至表面上看起来比正常人更开心。今天,心理学家荣新奇教授带你了解抑郁症的17种表现。1、对生活失去兴趣和喜乐感:你可能会失去以往能够觉得享受的感觉,从人群中、嗜好或是活动里找寻喜乐的能力。2、易怒:你会容易被激怒,以往从不会困扰你的事物,现在却会让你生气。3、焦虑的感觉:你会异常的神经质、担心,心中被不重要的事情所占据,并且总是小题大作。你可能会感到坐立不安、肠胃不适、以及心神不宁。4、持续的悲伤:你可能感到情绪低落、悲伤、或是空虚。你可能总是在哭泣,或者是感到麻木:既不高兴也不悲伤。5、忽视个人责任或是自我照顾:如果你以往在家事、工作、或是学校的活动上总是反应迅速,而现在你却可能会忘记付账、在工作进度上落后、或是开始翘课。可能会比较忽视个人卫生(例如洗头发)。过去常在意外观打扮的女性,此时却可能穿着邋遢、没有化妆就出门。6、饮食习惯改变:你可能会不觉得饥饿,而在不经意中变瘦。也可能会因过量进食而变胖。7、无望感:你可能难以看到光明正向的未来,而觉得缺乏动机,也会对生命是否值得继续存活感到疑惑。8、疲累以及失去活力:你可能总是觉得疲累,活力很低。身体动作可能变慢,说话也会更缓慢。9、无助感: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再也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你可能轻易地被压力所倾覆,就算是简单的事情也变得更依赖别人。10、增加酒精和药物的使用:你可能会使用酒精、处方药、或是非法药物,来尝试帮自己从抑郁症状中解脱出来。由于这些物质会影响脑功能,它们可能反而会恶化抑郁症。11、专注力、持续力及记忆力降低:你可能会无法集中精神、持续专心致志于工作、学校或是家里的事情。就算是简单的事,要做决定也变得更困难,且容易忘记事情。12、睡眠习惯改变:你可能会在夜晚有入睡困难、频繁地醒来、或是在清早醒来却无法再度入睡。也有可能会睡得太多,把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床铺上。13、无价值感或罪恶感:你可能会开始觉得自己比不上身边的人,这会使得你开始远离别人。也可能会无端地产生罪恶感。几年前发生的、一点也不困扰你的一些事情,现在会占据思考,变成一种负担。14、持续的负向思考:你可能会变得悲观、低自尊、并且不相信事情会改善。像是“我是不好的“、“我不够格“、“重要的是什么?“这样的句子会经常出现在脑海中。15、对治疗没有反应的生理症状:你可能会经历头痛、消化系统问题或是慢性疼痛。这些症状都和抑郁症相关。16、极端的情绪改变:你可能会经历情绪的剧烈变动,在短期内从喜悦变成绝望。17、绝望或自杀的念头:你可能会希望自己已经死去,或是出现像“如果上帝可以带我走,那将会是种解脱“、或是“如果我可以睡下去而不要醒来,对我的家人会比较好“这样的想法,甚至会实际有想杀害自已的念头。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以上就是关于抑郁症的17个表现,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是小题大做,但真正得过抑郁症的人才会知道,这些表现其实在是非常友善的提醒,在抑郁症还未完全成形前去干预它会好治疗很多,等真正发觉自己特别难受、扛不住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如果您有任何心理方面的疑问,可以点击底部阅读阅文在线咨询。】图片:来自网络文章:荣新奇教授心理堂排版:催眠师陈晨
2022年1月14日
其他

警惕老年抑郁症的6大征兆!

年近七旬的李大爷最近常常会神情恍惚、记不住事情,平常傍晚爱去散步的他最近也懒得出去走动了,有时还会抱怨身体某些地方疼痛。老伴以为他只是人老了,而家人则担心是不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或者出现了心理疾病。于是家人带着李老找到了荣教授,想尝试看下是不是心理方面有啥问题。经过荣教授的分析发现,李大爷这些问题,很可能是因为老年抑郁症所造成的。一般来说,老年抑郁症常会出现以下6种征兆:①、常抱怨身体疼痛、失眠、没有活力、不想出门、体力大不如从前。②、闷闷不乐,看什么都不顺眼,容易感到心烦、常常生气、焦虑不安、心浮气躁。③、原来有兴趣的活动,都不感兴趣了,即使朋友邀约也不出门,以前爱聊天,现在变得不太喜欢讲话。④、易忘东忘西,注意力不集中,跟失智症的差别在于,抑郁症者会强调自己想不起来了,失智症者则会掩饰自己忘记的情况。⑤、没食欲、体重减轻,体重若在2周或1个月内减轻5%,也是老年抑郁症的警讯之一。⑥、感到悲观、没自信,觉得自己没用了,重度抑郁症患者最明显的表现为有自杀意念。那么,为什么老年人会无故患上抑郁症呢?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造成老年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个是“失去亲人“。不管是老伴走了,或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过度悲伤往往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第二个是“重大或长期的病痛“。癌症、糖尿病等等,不但造成身体的痛苦,也会变成情绪的巨大负担。第三个是“孤单及没有重心的生活“。独居或长时间很少跟人互动,以及退休后失去生活动力,往往会会累积低落的情绪而出现问题。长辈一旦被抑郁症找上了,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外,适当的陪伴是最重要的。陪伴时建议可注意以下几点:①、耐心地倾听,不要打断对方说话,但也要注意避免跟着陷入负面情绪。②、避免无效的安慰,“要加油“、“想开了就好“、“不要胡思乱想“等等,不但不能改善对方情绪,甚至会造成情绪更低落。③、多陪对方做些活动,尤其是规律的运动,有助改善抑郁症症状,像是健走、伸展操等等。④、帮他重新找到生活重心,发掘新的兴趣,如种花种菜、或养宠物,有个照顾对象让他不会觉得失去生命价值。【如果您有任何心理方面的疑问,可以点击底部阅读阅文在线咨询。】图片:来自网络文章:荣新奇教授心理堂排版:催眠师陈晨
2022年1月13日
其他

青少年抑郁症有哪些表现?

(阅读不方便可以点击下面的按钮聆听本篇文章哦!)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往往与成人略有不同。情绪低落和快感丧失通常是成人抑郁症的两个主要症状,而孩子们更有可能出现易怒和身体不适等主要症状。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包括难以集中注意力、极度害羞、感到绝望、无法解释的身体不适、睡眠问题、食欲改变以及自我伤害的想法或行为。作为父母,如何早期发现孩子抑郁症的症状呢?青少年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如果你怀疑你的孩子可能患有抑郁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留意。1、悲伤孩子们可能会对很多事情感到悲伤,例如错过某事、搬家或失去朋友、宠物或所爱的人。尝试找出你的孩子对什么感到难过并提供支持。如果几天后悲伤的症状有所改善或消失,则它们可能与抑郁症无关。抑郁的孩子可能对他们的生活和未来有一种普遍的悲伤感,或者他们可能无法确定他们悲伤的是什么。他们可能会无缘无故地大哭或经常流泪。当孩子持续两周以上的悲伤时,父母需要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2、远离朋友和家人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他们自然而然地远离家人,开始更多地认同同龄人。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步骤,不应与社会退缩混淆。当社交退缩与抑郁相关时,它会导致孩子的负面社交体验,这会加剧抑郁症状(例如毫无价值或感觉没有人喜欢和理解他们)。抑郁的孩子可能会戏剧性地远离他们曾经亲近的朋友、家人和其他人。他们倾向于保持自我,完全避免互动。他们可能会停止参加课堂、社交和课外活动。3、对活动失去兴趣你的孩子可能会自然而然地对他们曾经喜爱的事物失去兴趣,例如喜爱的玩具或电视节目,如果突然宣布他们不再想从事喜爱的活动。这可能不是抑郁症。但当一个抑郁的孩子很难在任何事情中找到快乐或兴奋。可能对几乎所有事情都漠不关心时,这时你就需要注意了,抑郁的孩子们通常对他们所做的事情没有任何乐趣。4、感觉被误解每个孩子都会在某个时候感到被误解。一个抑郁的孩子可能会觉得没有人能理解他们的感受,或者甚至试图谈论他们都是毫无意义的。抑郁的孩子可能因为害怕被拒绝、误解或嘲笑而害怕尝试新事物或分享想法。5、学习成绩下滑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可能会有学业上的高潮和低谷。但抑郁的孩子的成绩可能会明显下降。缺课、注意力不集中或干脆逃课都是导致成绩下降的原因。这在过去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身上可能更为明显。6、内疚感过度和无情的内疚感在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中很常见,例如重度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和心境恶劣。患有抑郁症的孩子可能会为任何出错的事情责备自己,即使这是他们无法控制的。7、自我认同感低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可能会经常感到毫无价值或自我认同感低,尤其是在发生负面事件之后。经历过无价值感的孩子通常认为他们是软弱的、不足的或有缺陷的。觉得自己一文不值的孩子可能会认为他们天生就是坏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错误的。他们可能不会在学习上付出任何努力,也不会陷入不稳定的关系,甚至不会尝试与他人建立联系,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努力会失败或导致其他问题。8、冲动和攻击性对于一些抑郁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情绪可能会导致他们认为是造成痛苦的人或事感到愤怒,从而导致冲动和攻击性反应。青少年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有多种原因。许多不同的因素都可能导致青少年抑郁症的发作。如环境、家族史、身体健康状况、压力等等。但另一方面,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在性格、认知还未完全固化,及时的干预、早期发现抑郁症的苗头就比较容易消除抑郁风险,因此,父母应该多注意孩子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才能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您有任何心理方面的疑问,可以扫码关注我们在线咨询。】图片:来自网络文章:荣新奇教授排版:催眠师陈
2021年12月21日
其他

心理专家介绍:荣新奇教授介绍

荣新奇教授个人简介荣新奇教授Rongxinqi荣新奇,中医教授,著名高级心理咨询师、著名催眠治疗与教育专家。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自然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干预协会心理咨询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干预协会催眠分会副会长、高级经络催眠师、高级经络催眠师培训导师,SMOT高级执行师/导师。荣新奇教授的早年经历荣教授早年毕业于国内著名的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临床科学五年,随后又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在大学附属医院(三甲)从事临床、科研、教学30余年,并秉承家传国学文化,广泛涉猎儒家文化和佛学、道学、气功、太极与现代心理学、营养学等等领域。自2000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催眠学院学习催眠学后,医疗临床如虎添翼,在外科与内科方面解决了许多难题;2010年教授决定“放下手术刀,立地成佛”,全心从事催眠技术的教学推广与临床研究、,并紧密地跟中医、佛学、道学、太极、气功与现代心理咨询学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开发了“SMOT”系列技术;擅长融合中西医学、心理学、催眠学等多种临床技术作用于躯体及心理疾病,拥有30多年临床经验,有几十万例成功案例,在医学与咨询界推广获得了好评与赞颂。荣新奇教授认为,“左手开药,右手开刀”的模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很多的病人开了药、开了刀,也没有解决问题,这就是因为国内既往的生物医学模式本身存在的缺陷。我们应该适应医学的发展,把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生物医学-心理医学-社会医学”的综合模式的时候,医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就更强,病人的获益就更多。在这个时候荣教授发现,他必须要好好地学习心理医学的一些相关的方法,尤其是催眠疗法,并用于临床。于是,荣教授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和研修,参加并通过了相应的考试,获得了证书。后来他回到国内,把催眠疗法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部分荣誉中医文化历史传承▶
2021年12月14日
其他

专家简介:荣新奇教授介绍

荣新奇教授个人简介荣新奇教授Rongxinqi荣新奇,中医教授,著名高级心理咨询师、著名催眠治疗与教育专家。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自然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干预协会心理咨询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干预协会催眠分会副会长、高级经络催眠师、高级经络催眠师培训导师,SMOT高级执行师/导师。荣新奇教授的早年经历荣教授早年毕业于国内著名的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临床科学五年,随后又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三甲)从事临床、科研、教学30余年,并秉承家传国学文化,广泛涉猎儒家文化和佛学、道学、气功、太极与现代心理学、营养学等等领域。自2000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催眠学院学习催眠学后,医疗临床如虎添翼,在外科与内科方面解决了许多难题;2010年教授决定全心从事催眠技术的教学推广与临床研究、,并紧密地跟中医、佛学、道学、太极、气功与现代心理咨询学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开发了“SMOT”系列技术;擅长融合中西医学、心理学、催眠学等多种临床技术作用于躯体及心理疾病,拥有30多年临床经验,有众多成功案例,在医学与咨询界推广获得了好评与赞颂。荣新奇教授认为,“左手开药,右手开刀”的模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很多的病人开了药、开了刀,也没有解决问题,这就是因为国内既往的生物医学模式本身存在的缺陷。我们应该适应医学的发展,把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生物医学-心理医学-社会医学”的综合模式的时候,医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就更强,病人的获益就更多。在这个时候荣教授发现,他必须要好好地学习心理医学的一些相关的方法,尤其是催眠疗法,并用于临床。于是,荣教授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和研修,参加并通过了相应的考试,获得了证书。后来他回到国内,把催眠疗法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2年首届催眠师大会现场)(2014年第二届中国催眠师大会现场)(2020年第四届中国催眠师大会现场)(2020年第四届中国催眠师大会现场)(荣新奇教授催眠疗愈现场)(荣新奇教授催眠疗愈培训班)部分荣誉荣新奇教授心理堂▶
2021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