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5后铁憨憨网红”,进京了!

金台环环 环球人物
2024-09-03


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那一双双迫切的眼睛。


作者:于冰


这个春天,吉列子日格外忙碌。


他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拉果乡阿布洛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乡亲们一句“阿海”(吉列子日的小名),他随叫随到,帮助大家解决问题;他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为参加2024年全国两会,忙着做调研,整理参会建议;就在2月底,他和妻子迎来了第二个宝宝的降生。


从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建制村走向北京人民大会堂,当年那个从阿布洛哈村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正在用自己的青春,谱写着阿布洛哈村的新篇章。



展示3张对比照‍


去年,“95后”吉列子日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两会期间,他在四川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展示的3张照片引起了大家注意。


吉列子日长得憨厚可爱,网友称他是“年轻的铁憨憨,是乡村的希望”,他也成了“铁憨憨”书记。


几张照片分别拍自不同年份:2005年,乡亲们住的是单薄飘摇的小木屋;2007年,大家住上了土坯房,但火塘熏人,墙也被熏得黝黑;2020年,大家搬进了窗明几净的小楼,门前可种菜养花,还拥有活动室和卫生室。


·吉列子日展示的3张阿布洛哈村照片。由上至下,拍摄时间分别为2005年、2007年、2020年。


照片变化的背后是阿布洛哈村几十年来的蝶变,更是一代代村民的通路梦。


阿布洛哈村,位于四川、云南两省三县交界之地,在彝语中意为“高山中的深谷”和“人迹罕至的地方”。这里三面环绕着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一座座大山阻挡了村子和外界的连接。


过去,进出阿布洛哈村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往上翻越垂直落差2000米、满布荆棘、乱石耸立的盘山小道,几乎呈60度的斜坡,人走在上面要“手脚并用”,需5个小时,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悬崖。


另一条路是往下走,要通过55米长的溜索跨过西溪河到对岸,然后徒步2小时到通车的公路,因河面气流大,河水湍急,若是没抓紧溜索就会坠入河中,生死难料。


有的村民因为不敢冒险走这两条路,以至于一辈子都没有走出大山。吉列子日告诉环球人物记者:“路不通,乡亲们只能住土坯房、茅草屋,吃玉米饭,地里种的东西运不出去,最后都烂了。”


这里曾是脱贫攻坚期间“中国最贫困角落”之一,早前的统计数据显示,村子的贫困发生率一度达到72%。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考察慰问。总书记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


根据四川省和交通运输部关于“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的计划,四川要在2019年底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于是,在政府资金支持下,通往阿布洛哈村的硬化路建设工程在2019年6月正式动工。


阿布洛哈村所处的悬崖峭壁,地质结构复杂,岩层破碎,开工4个月才修了3公里和1个隧道,特别是在最后1公里处,施工进展变得缓慢。为修这条通村路,动用了重型直升机,这是我国交通建设史上的第一次,这件事还上了网络热搜。


2020年6月30日,3.8公里长的通村路终于建成,阿布洛哈村实现“车路双通”,全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从此成为历史。村民到最近的乡镇,出行时间从5小时缩短至30分钟。


·吉列子日(右)到西昌建川博物馆做调研。


吉列子日参加全国两会,要途经西昌,再到成都,最后到北京,“过去从村里到西昌就要两天时间,现在这一段只需要4个多小时”。从出发到抵京,吉列子日花在路上的时间一共不到10小时。


今年参加两会,吉列子日带来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创建国家马铃薯产业集群和彝族文化保护等建议。


他告诉记者,一个民族要有自己的文化,语言文字就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我第一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时候,选票上面有彝族的文字,我当时觉得特别骄傲,我们能拥有自己的文字,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啊。但另一方面,我也发现,很多年轻人写不出自己的彝族名字,也不认识彝族文字。所以我就想,能不能通过各种政策推动,把民族文字传承下去,比如在小学每周开设2节文字课。彝族文字有自己的拼音,与汉语的声母韵母几乎相似,学生在学过汉语拼音之后再学彝族文字,会更容易。同时,加入彝族经典的谚语或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字。我们的民族文化也能得以保留,得以传承。”

重走悬崖路落下男儿泪

3.8公里通村路的一头是过去,一头是未来。


·大山中的阿布洛哈村。


1995年出生的吉列子日是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他说:“我比同龄人幸运很多,是因为有一个很开明的父亲。”


吉列子日的父亲吉列拉火,是一位提到阿布洛哈就绕不开的人物。他从小聪明好学,年少时坚持走出大山去上学,然后回到村里做了一辈子的会计。他很有远见,当年买了全村唯一一台电视,带着全村人看新闻。


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吉列拉火,比任何人都清楚知识的重要性,于是努力让孩子们走出大山,到隔壁金阳县山江乡小学读书。为了凑齐学费,他不止一次拉下脸去和别人借钱。


他的这些举动经常引来他人非议:“你家连饭都要吃不起了,还借钱供小孩上学?”但吉列拉火没有理会这些说法,一直用自己的方式,送孩子们去看更远更大的世界。


儿时的吉列子日不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5个小时的山路连成年人都很难走完,更何况是小学生,他还要担心草丛里的蛇鼠虫蚁。


吉列子日曾因路途遥远不想继续上学,父亲就变着法子哄他,多背两页书就可以多领零花钱。


后来,他辗转读完中学,进入中专学校,在暑假给大学生志愿者做彝语翻译。吉列子日跟着这些年轻人走遍了凉山的17个县。“他们好厉害,讲道理也好听。”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假期结束后,吉列子日像变了一个人,更加努力学习,考上了西昌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后,他留在西昌的一家慈善机构工作,负责的业务是针对凉山地区的志愿服务。


2017年,阿布洛哈村委会换届,因村党支部书记有学历要求,有文化又见过世面的吉列子日成为合适人选。于是,在当地的力邀之下,吉列子日放弃城里的优越生活,回到熟悉的大山之中,当起了村党支部书记。


回村正式上任的那天,乡亲们围在吉列子日家门口:“阿海,你要带着我们一起过上好日子啊!”


他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一双双迫切的眼睛。“我当时想,村里的发展总要有人来做,要有人来带头。即使自己做不好,几年后再出去找工作也不成问题。”


让吉列子日没想到的是,他口中的几年渐渐变成了四五年、六七年。无论身在哪里,他永远是乡亲们的“阿海”。


有老人要去医院看病,不会讲汉语和写字,他就帮忙做翻译;乡亲的小孩要上学,家长不认识汉字,他联系学校帮小孩办理入学;村民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坏了,也是他帮着修……“第一年做村支书时特别累,每天都在不停地忙,中途也想过要不就不干了吧,回到城里找份轻松的工作,但我放心不下这里的人和事情。”


因为忙村里的事情,每天正点吃饭成了难事,吉列子日的胃也出了问题,每天要吃好几种胃药。有一次他请了10多天的假,想在医院治疗一下,结果只待了3天,就因为村里有事又跑回来。


“过去我一直希望走出这座大山,到外面生活,为了实现这个心愿,我吃了很多的苦。后来,我回到这里,又吃了很多苦。无论是过去的苦,还是现在的苦,这些苦都是值得的。”吉列子日说,“前不久,我又重走了原来的那条崎岖山路,那天还遇到了下雪,我一边走一边回想起童年、我的父亲,心里有了很多感慨,眼泪就流了出来。”


·阿布洛哈村的山路。


“村子不脱贫,我就不结婚!”


刚回到阿布洛哈村时,吉列子日每天都很愁。“那会儿我是看山愁、看水愁、看地也愁。”


之所以愁,是因为他心中有一个“让家乡变得更好”的使命。


2019年,得知村里要开通公路,吉列子日甩开了膀子,四处找寻发展致富之路,大胆带领乡亲们搞种植。


以前乡亲们种核桃,因为没有销售的渠道,再加上运输成本高于自身的价格,与其拿出去卖还不如让它烂在地里。后来,吉列子日到与阿布洛哈村土壤成分相似的村子去考察,看别人种了什么,用的什么种植方法,收成怎么样。就这样,他为阿布洛哈村带回来脐橙、柑橘等水果苗木,想带领乡亲们搞水果种植。


·阿布洛哈村脐橙种植园。


乡亲们也不知道这事能不能成,就不愿拿出自家土地搞种植。吉列子日只好发动自家亲戚,好不容易凑出来50亩地,搞脐橙种植试点。后来,有专家到村里察看脐橙种植,也说这里适合种。


搞种植,离不开水源。阿布洛哈村水资源匮乏,吉列子日想到把生活尾水集中到一个池塘里,然后用滴灌的方式灌溉土地。


2022年,地里的脐橙实现第一次挂果,到了2023年,已经挂果近5700斤。让吉列子日想不到的是,这些果子一上市即被抢光。


吉列子日把脐橙种植搞出了名堂,有了经济效益,乡亲们看在眼里,自然有动力去参与,先后有多人主动拿出自家土地搞种植。


吉列子日介绍,他在政府的帮助下争取到了3800万元资金,其中800万元发展脐橙园和生产用水,目前园规模在350亩左右;另外3000万元用于示范村打造。


脐橙园的苗木到2025年才能挂果,但乡亲们已经实现了增收。他们不仅拿到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到脐橙园务工,每天100元的工钱,个个干劲十足。“待园子发展壮大了,会逐年给乡亲增加收入,大家不出村就可以实现就业增收。”


·吉列子日(左)和村民一起在脐橙园里看果子。


除了脐橙,村里还发展了芒果、白魔芋种植以及黑山羊养殖等产业。2023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2万元。吉列子日说:“未来,农旅融合将成为阿布洛哈村发展的‘头号工程’,村庄已规划五大产业功能区。”


通路通车的这几年,阿布洛哈村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从不通路、住茅草屋、挖水井吃水,到现在家家户户住进通水通电的小楼,配备各种天然气设备,村民餐桌上的食物从一天三顿玉米饭变成蔬菜和肉换样吃,几乎家家都有代步工具。


吉列子日高兴地说:“是脱贫攻坚战给阿布洛哈村带来了通村路,也带来了新生和发展的希望,促使村民们不断奋斗、不断向前行,把村子运营得更好。”


更让吉列子日骄傲的是,让孩子读书如今已成为全村的风气,大家不再攀比谁家嫁女儿的嫁妆有多少,而是讲家里的孩子上了哪个学校。阿布洛哈村办的小学因教学质量高还吸引了邻村的学生前来就读。


“村子不脱贫,我就不结婚!”吉列子日曾作出这样的承诺。如今阿布洛哈村已脱贫,吉列子日与妻子也迎来第二个宝宝。


平日里忙着村里事务的吉列子日,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也没少落得妻子的埋怨。但渐渐地,妻子发现他的白发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能体会丈夫的不易。


人们之所以关注吉列子日的故事,不仅仅是因为他是笑起来憨憨的“网红书记”,更因为他是中国脱贫攻坚战中无数个奋战在一线的基层人员的代表。正因为有了他们,乡村得以振兴,人们的幸福路得以走得长远。


如今,吉列子日又在想着让村里通上高速公路。阿布洛哈村的不远处是宜攀高速公路如火如荼的建设现场,他说:“如果能有一条岔路通向村里,我们与外界的距离将进一步缩短,外面的客人到村里来就更方便了。”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苏   睿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备注“环粉”即可加入环环大家庭



商务合作请联系

电话:010-65363483、65363115

QQ: 3144809109

邮箱:3144809109@qq.com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环球人物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