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OOK收购惠租车,小交通业务能增色几分?|旅讯8点正
用车与目的地旅游产品,呈现出上下渗透的趋势。
【环球旅讯】近日,环球旅讯获悉,出境用车平台惠租车已经被亚太目的地旅游体验平台KLOOK客路旅行(以下简称“KLOOK”)收购。
惠租车曾是境外租车领域的前三甲玩家。三位联合创始人均有携程背景,其中CEO黄昊鸣在携程负责海外租车,CBO刘毅曾为携程用车频道业务负责人。公开资料显示,惠租车已覆盖近180个国家,5000多个城市,50000多个门店的租车服务,服务近400万用户。
据了解,惠租车共完成三轮融资,总融资额为2.7亿元人民币。最后一轮B轮融资于2016年6月完成,由汉鼎亚太领投,北极光创投、Venture Shares等机构跟投,金额为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之后,惠租车的全球估值已达数亿美金。
有传闻称,此次KLOOK的收购对价低于一千万美金,和惠租车过往的估值相去甚远。有知情人士透露,收购完成后,惠租车创始人并未离开团队。
截止发稿前,KLOOK在回应环球旅讯求证时表示,目前官方未有相关消息可透露。惠租车也未回应询问。
一笔互补的交易
多位从业人士表示,KLOOK收下惠租车是一次符合预期的收购,能够借助惠租车强化在目的地市场中的小交通业务能力、为供应链充血。
此前KLOOK的小交通产品在北美、欧洲、东南亚、大洋洲均有布局,但仍是以包车和接送机类专车为主;自驾租车类仅在日本、台湾和东南亚有少量分布。从以3月26日KLOOK官网预订显示结果看,除铁路&公共交通外,目前其在北美和欧洲支持预订的小交通产品仅有122个。
而整合境外租车的资源门槛并不低。在北美各车行等供应商资源相对集中,欧洲、亚太的资源则相对分散,整合难度高。同时境外用车的服务链条极长,是一个重线下运营的功夫。
据了解,KLOOK其实已经在泰国有自营车队。此番直接收购有经验有资源的惠租车,也是对目的地小交通业务继续加码的一种理想方式。
另一方面,在2019年完成软银领投的2.25亿美元D+轮融资后,KLOOK正在逐步加强对在欧洲、美国及澳洲的运营规模。据公开信息,KLOOK从香港起步,目前香港地区APP用户占比约为20%,而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合计占比达到70%,欧美合计占比仅为10%。惠租车在欧洲、北美的租车资源也能直接为KLOOK的全球化版图添砖加瓦。
从2019年中旬以来,KLOOK重点所在的香港旅游市场遭受重击,尚未回血;现在全球疫情影响下,KLOOK除港台外的市场同样受到重击。有行业研究者认为,“香港很可能再难以作为一个示范点来说服投资人,KLOOK需要新的增长。”
惠租车:行业老三的困局
综合多方消息,KLOOK对惠租车的并购在2019年底就已经敲定,而并非受疫情冲击。一位知情人士直言,“这种情况下的收购,其实对双方都是好事。如果拖到疫情后的话,惠租车很可能就活不下来了。”
也有从业者表示,惠租车被并入KLOOK是好事,因为开始从单一的国内客源进入全球客源,市场越丰富,抗打击能力也越强。
企查查信息显示,惠租车主体公司上海途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4月成立。惠租车最初定位“海外租车领域的去哪儿”,面向国人出境游提供海外租车的搜索比价和预订服务,旗下也有专车业务。
伴随着出境游和自由行的大潮,境外用车在过去几年间也曾是创业明星和巨头林立的一个红海。2017年,布局境外用车业务的除了有惠租车、租租车、皇包车、还会来这类创业公司,以及产业链完善的携程,出行领域的首汽、滴滴、Uber等公司等,还有不断切入中国市场的Rentalcars、CarTrawler等国际用车平台。
特别是与Booking.com合并后的Rentalcars,采取了全新的“Booking go”品牌名,也承接了Booking的流量,成为其继机票、酒店后的第三大预订入口。
以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一位租车从业人士表示,境外用车的垂直市场份额上租租车、携程租车、惠租车基本是国内前三甲。
惠租车CEO黄昊鸣在2018年初对媒体曾提到,惠租车的用户消费频次是一年1.5次,客单价是3000元左右,一次租车行程大概是8-10天。此后也曾表示,在2018年8月初步实现盈利。
环球旅讯获得的一份惠租车商业计划书显示,惠租车在2017年交易规模达到1.4亿元,同期的毛利为1350万元,官方预测2018年底交易规模能够达到1.6亿元,同比增速为14%。
而与同期的明星公司租租车相比,惠租车的入局时间更晚,成长速度也过慢,融资规模也不及对方。
租租车的创立早于惠租车三年,据称在2014年已经实现盈利。据了解,租租车现有全球员工800名,惠租车的业务体量只有前者约十分之一。资本支持上,租租车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经纬中国300万天使轮投资、启明创投领投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2016年完成B、B+轮融资,两轮融资额达7亿人民币。2019年获得千万美元C轮融资。
此外,惠租车在C端流量获取上也并无优势,更多是通过银行、航司等大客户获客。譬如2016年以来,惠租车相继与携程、飞猪等OTA实现合作,也与中国银联、东方航空、首汽、滴滴以及华为都实现了战略合作,从B端引流。
租租车创始人李斌曾提及,租租车自营客源占比超过95%,相比之下,惠租车在品牌知名度上逊色很多。
除了与明星公司的竞争,惠租车还要面临后起的巨头杀入赛道。携程在2017年收购唐人接以补齐在境外专车领域的短板,同时也可视作其国际化战略中的一步。有强劲的资金和资源支持,目前携程租车已经直连海外200多家供应商,覆盖超过200国家,13万门店。基于携程一站式平台的优势,自营流量并不稀缺。
虽然2016年旅游创业投资如火如荼,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冷却,旅游初创企业在2018、19年再难轻易获得足够的资金以支撑。Phocuswright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旅游初创企业共计完成570轮融资,2017年和2018年分别都在375轮左右。创业企业拿到融资总额从2016年的2.18亿美元下滑至2018年的1.16亿美元。
有从业人士评价道,惠租车的劣势在于后发,无论是融资规模还是体系化支撑上都比不过前两者,面对高度重合的用户群体,强劲的竞争对手,建立壁垒和培养核心竞争力都难上加上。
“在境外用车这个领域,目前客户的订单量和所能产生的毛利撑不起这个盘子。而在外部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差的时候,老三一般是活不下去的。”
境外用车平台的“增值”故事,KLOOK能帮做到多少分?
事实上,惠租车和KLOOK的组合,无疑是加强了境外用车与目的地旅游平台相互渗透的趋势。
惠租车2017年提出了品牌战略升级,以向导、驾照为中心,惠租车推出了华人向导服务提供当地对接、沟通,全流程陪伴的“贴心租”服务,提供翻译与提车保障的“驾照全球通”。本质上即丰富业务维度,围绕境外租车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务。
2017-2018年,众多境外用车平台开始寻求新的故事,“车+X”的模式成为了一个新的增长点,而增值服务从保险服务、境外违章查询覆盖到目的地旅游市场。
一方面,海外用车场景被认为是一个精准的目的地产品营销入口。譬如包车平台,通过这些当地华人司导对客人的地接服务,推荐旅游目的地“带货”具有浑然天成的优势。
以皇包车为例,除了基础的按线路包车游外,其在2016年就开始上线目的地碎片化产品预订。根据其2018年部分试点地区的效果来看,皇包车旅行目的地碎片化产品平均转化率为15%-20%,平均消费金额约为包车消费金额的30%-40%。
租租车在2014年就成立了旅游产品部以拓展目的地产品,在2018年下半年也开始接入酒店资源。
但在转化目的地产品这条主流的增值服务上,是目前也仍未能见到有一家境外用车平台能够交出足够亮眼的成绩单,毕竟目的地碎片化产品的供应链打磨不是易事。
惠租车此前也有目的地玩乐产品,颇为单一。现从惠租车官网能发现在美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的当地玩乐产品,总共只有12个SKU,包括城市当地向导、景区一卡通和表演门票。此外还有新西兰的部分特色旅游体验活动,但均需要二次确认。
被KLOOK收购后,能让惠租车在接入目的地旅游产品上能够省不少力,在讲述“车+X”的故事上也比其它竞争对手更近了一步,但是其未来的业务重心、扩张方向与KLOOK这艘大船的航行息息相关,而关于惠租车是否能够独立运营,目前也尚无准确信息。
另一方面在于,一般来说,“车+X”的模式是想要将海外用车作为一个精准入口,为目的地及其他产品引流,但是目前惠租车在流量和品牌上并不见优势。其与KLOOK的合并到底能发挥多大的效应,不仅要看双方的实力,也与团队磨合程度、资源如何配置息息相关。这些和目前暂未明朗的疫情一样,都在考验着KLOOK这家初创公司。
后记
今年以来,KLOOK动作频频。除了收购惠租车,还试水酒店预订、在台湾市场上线外卖产品。但在全球疫情不稳定的局势下,这些业务会给KLOOK带来多大的效能,仍难以定言。
对频频获得明星资本加持的KLOOK来说,要想撑住估值,不仅要守住香港、新加坡这两个标杆市场,更要讲全球化的故事,有更好看的增长数字。
在环球旅讯特约评论员罗海资看来,KLOOK必须成为一个Super App,有足够的流量才能有足够的说服力。他认为KLOOK需要转型,不止要服务旅客,更要成为一个本地人生活的电商平台,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酒旅平台共同面对的终极“Google挑战”。
而在东南亚市场,独角兽企业Grab和其竞争对手Gojek也同样是在资本支持下朝着集合多元服务的Super App定位进击。除了网约车平台外,两者也都在不断向外卖、支付等领域扩张;倘若进攻到港澳市场,同样是为KLOOK需要警惕的对手。近日,Gojek刚完成了12亿美元的融资。
回到目的地旅游领域,同样是巨头林立,竞争火热。同处亚太市场的KKday、BeMyGuest去年都在加快融资力度,KKday还与Google达成合作,用户可以直接在Google Map上预订KKday的产品。而KLOOK将要进攻的欧美市场中,同为软银投资的GetYourGuide也布局甚久。此外,Booking.com、Expedia以及Airbnb也都在积极布局目的地旅游市场。
行业观察者Root(化名)也有同样的观点,他表示,如果不做高频的业务,KLOOK很难建立起真正的壁垒。
“门票、餐厅、一日游等其实不能算核心优势,别人同样可以做起来。目前KLOOK除了App用户体验亮眼,流量SEO做到了极致外,没什么亮点了。它唯一的优势是香港和台湾,或许可以乘对手还没打进这两个市场前,成为一个本地高频生活App,做好打车、外卖、餐饮服务,会是比较正确的策略。”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作者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