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读 | 香港买保险“真的很美”? 保监会提示:存在5大风险

2016-04-23 央视新闻

▌本文来源:保监会官方网站、京华时报、天津日报、国际先驱导报

自春节后,国内理财市场两个场景最为火爆,一个是京沪深等一线城市的"抢房大战",另一个则是内地居民蜂拥入香港买保险。事实上,赴港投保在近年并不鲜见,但如此多的内地普通消费者在香港保险公司外大排长龙,场面还是颇令人震撼。

专家提醒,赴港买保险同样是收益与风险并存。昨天,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

保监会提示:赴香港买保险存5大风险

赴港买保险是不是真的“看上去很美”?针对赴港买保险量猛增的情况,昨日,保监会官网发出“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分别从法律、外汇、收益、退保、具体条款等5方面做出提示。

保监会官网提示:一、香港保单不受大陆法律保护。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

第二,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与内地相比,香港法律诉讼费用较高,可能面临较高的时间和费用成本。除了法律诉讼之外,投保人也可选择向香港的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与理赔索偿有关的纠纷,但该局目前可裁决的赔偿上限是100万港币。100万港币以下理赔纠纷投诉保险索偿投诉局可以免费处理,100万港币以上的案件则需通过诉讼或仲裁。对于国内客户来说,面临的困难一是不熟悉香港法律,二是香港律师费比较贵。

第三,汇率风险需自担,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币、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另一方面,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第四,对于分红保险,其保证收益之上的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目前内地保险产品遵照监管要求,按照低、中、高三档演示红利水平,演示利率上限分别为3%、4.5%和6%。香港保险市场化程度较高,未对红利演示作出明确要求,大多数产品通常采用6%以上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但分红本身属于非保证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最后,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中途退保时,投保人只能获得保单的现金价值。香港监管部门对保险产品的现金价值无具体要求,大多数长期期交保单在保单前期现金价值很低,前2年甚至为零,客户如果退保将承受较大的损失。

此外,香港保险产品条款使用繁体字,表述方式与内地不尽相同。投保人需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充分理解保险责任、理赔条件等重要内容,避免因对条款理解不准确而引发合同纠纷。

香港保单内地受热捧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险意识的增强,部分内地居民选择赴港购买保险产品。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2015年深圳等内地游客在香港投保的新造保单保费累计 316亿港元,占香港保险业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4.2%,相当于内地客户买走了香港1/4的保险。


一位香港保险公司代理人告诉记者:“香港保险公司是‘窄进宽出’,投保时要求严格,理赔时却很痛快,并不需要亲自来香港,理赔快速规范。”此外,与内地保险产品相比,香港保险的价格便宜30%-50%左右。


“香港保单里可以保50多种重大疾病,内地保单只能保30多种,肯定是保的多才划算。”一位在香港投保健康险的张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曾专程去香港投保,缴费时候还排了很久队,因为去香港投保的内地消费者太多了。

业内人士:香港保险只是“看上去很美”

某寿险公司精算师王明彦介绍说:“香港保险开发理念比较先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分红类保险,在销售过程中都会给客户一个利益演示,无论是7%还是8%,香港保险通常按照最优估计投资收益率演示,这个收益实际很难达到。但内地保险监管对演示利率是有规定,一般按照中档4.5%介绍。”

对于香港重疾险,王明彦表示:“从保障范围来看,香港保险模仿英国的重疾产品设计,把病种分得很细,但有的病种不过是内地重疾的进一步拆分,有的则是一些世界罕见、发病率极低的病种,从而‘显’得保障范围很广。”

更值得注意的是,想获得保险公司理赔,需要医生开具的诊断证明。内地有重疾险的标准条款,但香港每家保险公司对病种的定义都不一样,一旦内地医院开具的证明不符合他们的理赔要求,就容易产生拒赔。”

实际上,国家外汇管理局今年3月称,由于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大陆居民个人到境外去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存在风险。

专家表示,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恐怕还是在内地买保险更为“靠谱”。

一些内地居民赴港买险过于盲目

国内一家网络保险平台负责人表示:“现在一些内地居民到香港买保险有点过于盲目了,虽然香港保险在理赔环节比较痛快,但是这么大量的内地保单,等到了集中理赔期的时候难免会发生纠纷,到时候香港保单受香港法律保护,对于内 地居民并不合适,监管部门及时预警,也是担心以后出现理赔纠纷。”

此外,蒋力表示,还有一些香港保险公司的员工现在为了赚取佣金,开始在内地发展业务,拉了不少不了解内情的内地消费者在香港投保,这都是不合规的。

一位金融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人寿保险产品定价与生命表有关,香港保险采用的是香港居民生命表,由于选取的是全球优质地区人群进行精算,癌症等疾病发生率普遍较低,因此平摊到保险产品的价格低,而内地居民人口数量大,采用的还是旧的生命表,当时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高,平摊到每一年的保费相应也高。“随着内地居民人口普查的完成,新一版的生命表也正在修订中,未来内地保险产品价格仍有下降空间。”

专家支招:如何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

专家建议,不管是在香港还是内地,投保人选择保险产品时,可以根据以下几个问题“按图索骥”:

其一,发生疾病的时候,自己能够承担多少。这一金额和最后付出的保费是有直接关系的。

其二,要多少保险金额才能够提供足够的治疗费。这一点需要考虑到一旦不幸出险,是否需要进口药、进口器械进行手术,需要什么样的术后医疗服务等一系列问题。

其三,上述费用包不包括自费的药、器材、检查。众所周知,医保有个目录,包含了药品目录、诊疗目录等,这些都会影响实际医疗费用需求。

其四,可以支付多少保险费。目前,越来越多保险公司和私立医疗机构合作,提供高端医疗服务,而这必然会带来保费的激增。因此,选择保障时须考虑自己对保费的承受能力。

其五,选择重疾保险、医疗保险还是重疾+医疗保险。这一点还是应该根据个人需求来定,重疾是一旦罹患保单列明的疾病就可以获得赔付,医疗保险则是住院或者去门诊就诊,有了医疗支出,保险公司可以按照保单规定进行赔付。在专家看来,作为一个完整的疾病保障,这两种保险都是需要的。


新闻多看点

NEWS MORE

赴港购险热暗藏“资金外逃”

长江商学院教授欧阳辉近日撰文称,香港的保险产品可投资于全球优质项目和金融产品,且可美元计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内地客户分散了人民币风险和单一国家单一项目的投资风险。

不仅如此,购买香港保单可绕过外汇额度限制。赴港买保险可绕开每人每年最高5万美元的购汇及汇出限制,不少人通过此举将人民币转移出境“变现美元”。由于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资本管制限制少,日后客户可将其在香港的资产再自由转移至其他国家。目前,监管部门已注意到赴港投保的短期异常井喷,并开始出台相应政策规范市场发展,防止风险激发。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司长王允贵曾表态,境内居民个人到境外买保险分两种情况:如果是旅行、商务活动、留学等需要购买个人人身意外险、疾病保险的属于服务贸易类交易,在外汇管理的政策框架下是允许和支持的;而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是不被允许的,这项交易在外汇管理上是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交易,尚未得到政策支持。

工银国际保险研究员周琴指出,去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的短期成因,造成了蜂拥赴港买保险的一系列非审慎“羊群行为”,这给人民币贬值预期的自我强化培育了微观环境,给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带来了额外的复杂性,也给内地金融市场和中资保险企业的成长带来一定挑战。



猜你喜欢



本期监制/唐怡  主编/陈洁

编辑/吕小品

©央视新





觉得有用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