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丨今天这个日子别打小孩!以后也别…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综合
今天是什么日子?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是的,但是今天还是个大日子——“国际不打小孩日”,也叫“无巴掌日”或“拒绝体罚日”。这个听起来有趣又陌生的节日源自美国,目的是为了宣传儿童人权观念,提醒家长们不要体罚孩子。
不过长辈们常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小编当年可是接受过“棍棒”教育。以下这几种爸妈的“武器”,是不是感觉很“亲切”?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此前一项报告表明,全世界约有60%的儿童会受到某种程度上的体罚。
深圳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去年曾对深圳市10所学校1300名学生展开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身边家庭暴力比例达23.9%。有统计数据显示,84.79%的儿童家庭暴力案件为父母施暴,其中亲生父母施暴占到74.75%。
中国的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不懂事,只有打屁股、挨棍子、“揍一顿”才能让他们长点记性。
孩子做错事该不该打呢?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大学研究发现,在5岁至9岁年龄组中,常挨打者的平均成绩比不挨打的孩子低2.8分。另有研究结果显示,长期生活在体罚环境中,儿童的情商会受到负面影响。打骂教育固然有“管理速效”,却抹杀了孩子的远景发展能力、快乐发展能力。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格肖夫曾对“打孩子”做了一项时间跨度长达50年的研究,对近16万名儿童进行了75项调研。结果表明,打孩子屁股与给孩子造成危害之间存在99%的相关性。这意味着体罚会对孩子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其中包括对抗父母、认知困难、出现反社会行为及心理问题等。
体罚教育为何在中国根深蒂固?
除了旧有教育观念作祟,某种“经济理性”也是“暴力因子”不断延续的重要原因。耐心细致的教育,需要时间,也需要一定的能力。很多家长一没空,二不会,工作一忙、压力一大,打骂显得成本最低:省事、省时、省力,不用经过思考,“该出手时就出手”。
很多家长会说,打是为了孩子好,是让他不再犯错。但是,有时犯错误的原因是多元的,需要耐心细致的分析。如果不明就里,“想当然”就动手,反而容易使孩子再次犯错。想要让惩戒起到作用,归根到底还是要注重沟通与说服。
《反家庭暴力法》已实施 打骂孩子不再是私事
《反家庭暴力法》于2016年3月1日起实施。这部法律明确规定,一旦发现有孩子遭受了家庭暴力,学校、幼儿园及医疗机构有责任、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报案。
尽管绝大多数父母平时打骂孩子没有达到这么严重的程度,但立法的宗旨就是重在预防和制止。父母要认识到家庭暴力对孩子造成伤害的严重后果,减少和避免暴力言行,恪守法律的底线。
对待孩子,请懂得引导与尊重,眼下这个“不可理喻”的小孩,可能就是当初的你……
猜你喜欢
本期监制/唐怡 主编/侯振海
编辑/王元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