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 | 德国计划取消保质期标注 只留生产日期 为什么?
本文来源:新华社
食品不标保质期,只标生产日期,这样的食品你还会买吗?德国人今后可能就将面临这样的情况。德国每年有大量“过期”但可能并未变质的食品被丢弃,为此,德国食品与农业部部长克里斯蒂安·施密特今年3月提出改革方案:除生鲜食品外,保存期限较长的食品不再标注保质期,只标注生产日期,让消费者自行判断可否食用。此举旨在减少食物浪费,然而,民众对此意见不一。反对者认为,避免浪费有很多方式,但取消标注保质期只会让消费者失去参考,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德政府:消费者误将“最佳食用期”当成“安全食用期” 导致大量浪费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一项调查显示,德国平均每人每年要丢弃将近82千克食品,但其中65%的丢弃行为可以避免。食品浪费会带来很多问题,不仅给环境带来负担,对每个家庭也意味着不小的经济损失。比如说,对一个四口之家来说,如果能完全避免食品浪费,测算下来这样每年可节省大约940欧元。
德国政府认为,造成食品浪费的因素很多,比如买了不合适的食品等等,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忽视,也就是现行保质期标注方式误导消费者判断食品质量。
目前,德国大部分食品包装上标注的保质期含义为“最佳食用期”,即在此日期前食品可以保持最佳口味和营养成分,但超过这个日期并不意味着“不能吃”,只是口味出现了变化而已,但并未变质。与此同时,德国生肉、新鲜香肠等少量生鲜食品包装上标注的保质期意为“安全食用期”,意思是过了这个日期食物会变质,吃下肚会妨害健康。这两者有很大区别,不过,很多消费者并不清楚。很多人容易将其搞混,因此不少食品一过“最佳食用期”就被丢弃。
食品生产厂家也倾向于这么做,目的是避免纠纷。德国食品与农业部部长克里斯蒂安·施密特3月底说,很多食品生产商为避免因顾客食用变质食品而导致的法律纠纷,标注时缩短“最佳食用期”。这在客观上会导致浪费的发生。“我们丢弃大量食品的原因是生产商把安全标准设定得太高了,”他说。
德国希望改革标注方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密特希望能改革保质期标注方式,取消“最佳食用期”标注,像生肉产品一样,只标注“安全食用期”。至于糖、盐、米、面等能长久保存的食品则只标注生产日期,不再标注食用期限。让消费者自己去判断食用期限。
但问题来了,取消保质期标注后,消费者如何判断食品能不能吃呢?施密特提出一个更长远的方案:推广食品智能化包装,安装电子芯片监测食品品质变化。例如“在酸奶杯中安装电子芯片,随着时间推移,杯上色卡可以呈现由绿到红的变化,显示不同新鲜程度。消费者可以根据颜色决定吃还是不吃”。目前,德国食品与农业部已出资1000万欧元资助相关技术研发,期望三年内得到研究成果。不过,按照这样的改革办法,短期来看,政府实际上把决定权交给了消费者。
德国将向欧盟提出改革建议
不光要在国内推行类似改革,施密特还打算向欧盟提出具体改革建议,将这一方案在在市场一体化的欧洲推广。这样一来,德国认为可以减少更多食品浪费。
他的计划已经得到部分欧洲国家支持。早在2014年5月,德国、荷兰、瑞典、奥地利等国政府就在欧盟农业部长会议上提出保质期标注不明导致大量食品浪费,建议欧盟进行相关改革。
不过,这一建议当时受到不少人质疑。英国当时表示,标注“最佳食用期”与食品浪费之间的联系有待论证,同时需要确保取消“最佳食用期”标注不会产生其他不良后果。
欧洲消费者组织2014年6月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一封信函,反对取消“最佳食用期”。它认为,“最佳食用期”是消费者了解食品质量的重要参考,如果没有这个参考,消费者可能为安全起见丢弃更多食物,反而造成更大浪费。
德国国内也有不少反对声音
施密特今年3月再次提出改革保质期标注时,德国国内不少人也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食品浪费与现行保质期标注方法并没有多大关系。根据调查,德国将近44%被丢弃的食品是水果、蔬菜,这类食品的包装上本身就不标注任何食用期限。
“取消‘最佳食用期’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化,”德国消费者组织联合会食品专家索菲·赫尔说,“用‘安全食用期’取代‘最佳食用期’也不是个好主意,因为很多食品的变质日期无法准确预判。”
赫尔认为,推广智能包装的做法也值得商榷。“你不知道芯片是否可靠,成本也是个问题,”她说,“另外,使用芯片还会增加电子垃圾。”
目前,德国超市通常会将临近“最佳食用期”的食品打折出售,还会把这类食品送给慈善组织。因此有人认为,取消“最佳食用期”会增加消费者开销,对一些依靠食品捐赠的慈善组织发展也不利。
德国慈善组织“餐桌”发言人斯特凡妮·布雷斯哥特说:“‘餐桌’慈善组织每年把超过20万吨食品送到急需帮助的人手中,如果取消‘最佳食用期’,我们能得到的食品捐赠可能会减少。”
减少浪费 德国还有什么方法?
尽管德国政府关于保质期标注方式改革的讨论仍在进行,能否成功尚未可知,但德国各界减少食品浪费的行动一直没有停步。
2012年3月,食品与农业部启动一项名为“不该扔进垃圾箱”的宣传项目,以提高公众对食品浪费问题的重视程度。这个项目至今仍在运作,通过网站、手机应用等渠道向公众介绍德国浪费食品的现状和后果,提供避免浪费的各种建议。施密特希望2030年前德国浪费的食品能减少一半。
2015年,德国政府在“不该扔进垃圾箱”项目下设立创新奖项,鼓励大家想办法减少食品浪费。今年4月,第一批5个获奖者揭晓,每个获奖者获得3000欧元奖金。
“食品分享”平台是第一批获奖者之一。在这个免费网站上,用户可以将自己不需要的食物挂出,有需要的人可以上门自取。同时,除用户自主分享外,在德国全境还有一万多名志愿者从超市和其他店铺收集多余食品。
平台自2012年12月创立至今,通过分享避免了大约4200吨食物被丢弃。“我们想把共享的理念带入现代生活中,”平台创始人瓦伦丁·图尔恩说。他介绍,平台上不能分享标注“安全食用期”的生鲜食品,以尽量避免因食品过期出现安全问题。同时,为避免纠纷,用户事先需签订免责声明,自己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神奇的是,我们收到过说某个用户不友好之类的抱怨,但从没收到过关于食品质量的投诉,”图尔恩说。
猜你喜欢
监制/杨继红 主编/李浙
编辑/吴璇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