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叫车软件雨天加价 是共享经济还是趁“水”打劫?
近期各地连降大雨,让许多市民出行遇到困难。由于运营车辆减少,许多人掏出手机叫车时,却发现加价幅度令人咋舌,部分平台甚至在运营高峰时加价近四倍。
据了解,这些互联网约车普遍采用“动态调价机制”,而这种大雨天多倍溢价是如何制定的呢?制定的标准是否合理?
溢价如何计算?
网约车平台表示动态溢价是根据“大数据”由机器算出。
滴滴称计算方式为:系统通过用户所在区域内车辆和打车需求的实时比例(需求/供给),计算出运能的紧缺程度;再结合用户订单自身的属性,得出该订单的成交概率。
如果订单的成交概率过低,系统就会根据历史数据和当下情况计算出一个建议的价格,作为标准车费之外的溢价。具体的概率及溢价之间的关联度各平台并未透露。
对于网约车雨天加价,网友也表达不同的看法:
投票:你怎么看?
约车平台暴雨中加价,这算“趁水打劫”吗?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运营才能既赚买卖又赚吆喝呢?
央视评论
滴滴、优步等约租车运营平台采取加价调节机制,是其常态化运营方式的一部分。这种“加价”的做法,既确保了早晚高峰时段能够有更多的车辆投入运营,客观上增加了运力,又让一部分价格不敏感的乘客有车可坐,解决了“打车难”的问题。可以说,这种“加价模式”是滴滴、优步等运营平台成功的法宝之一。
市场经济角度 动态调价机制有其合理性
暴雨天气,一部分约租车平台未对“加价叫车”政策做调整,沿用平日的做法,本身无可指责。尽管一部分乘客在暴雨中拿出手机看到加价页面,心理感受并不好,但这并不能说明“加价”模式本身存在问题。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加价的做法增加了运营车辆总量,让暴雨中的乘客少等了些许时间,有益无害。只要约租车运营平台不是一碰到极端天气就开启“加价”模式,就算不上“趁人之危”。
调动司机积极 不是只有“加价”一个办法
当然,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而言,网约车运营平台无可指责,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家企业的做法“明智”。从企业战略和公共关系的角度,这场暴雨本该成为企业在消费者心中“加分”的重要契机。
怎样才能鼓励司机多出车的同时不让价格上浮呢?某约租车平台采取了如下做法:将司机端的补贴提高50%,同时对暴雨中多提供服务的司机给予电视机、车载空气净化器的奖励。而在乘客端,价格一分一毫也不涨。从这个做法我们可以看出,鼓励司机在雨中多拉快跑,不是只有“加价”一个办法。尤其是一些不差钱的企业而言,运用政策或经济手段调动司机的积极性,本身并不是难题。
企业价值应与社会责任并重
今年,日本“一个人的车站”的故事在网络传播,让很多人颇为感慨。JR北海道“上白龙站”原计划因亏损而关闭,却因该车站还有个女高中生需乘车上学而被保留三年,每天只在上下学时间保留两班车,直至女生毕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企业永远应当把社会责任放在经济效益的前面,而社会责任的体现毫无疑问将为企业带来更长远的经济回报。
假若暴雨中不加价并运用政策手段鼓励司机多运营,滴滴和优步可以通过这样的行为告诉消费者:我关心的是乘客的安危,不是金钱。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凸显企业价值观的重要契机。然而很遗憾,这样的机会淹没在常态化运营机制的平移当中。
△一个人的车站 图片来源:网络
当然,以上仅是建议,与滴滴和优步商榷。他们所做的一切很好地运用了市场经济的原则,让共享经济服务大众。“加价叫车”的做法也不应受到任何指责,事实上。假若没有“加价”模式,或许人们会在暴雨中苦苦等待出租车。
只是暴雨过后,人们期待更多,希望一场大雨不仅让我们的防汛抗洪工作更进一步,也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够更好更快地成长!遇暴雨“加价叫车”没错,但可做得更好!
文丨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
猜你喜欢
本期监制/唐怡 主编/侯振海
编辑/纪之文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