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军顶级反导专家罕见曝光 中段反导战略意义何在?

2016-07-26 央视新闻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中新网

反导技术是国家战略防御的坚盾利器,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掌握。日前,我国军方首次披露了我国反导技术的发展历程,并首次公布我国前两次反导技术试验的珍贵画面。

那么,我国的反导技术是如何研制成功?它的发展历程又是怎样的?下面这位关键人物,你有必要了解一下。

我国西北某基地研究员、导弹试验专家陈德明,瞄准强军目标,铸造国之重器,26年潜心从事导弹武器试验研究,把我国反导试验技术推向新高度。

△陈德明

顶级反导专家陈德明 把我国反导试验技术推向新高度

本世纪初,我国的反导技术研究进入新阶段,陈德明受聘为项目专家组专家,其实早在几年前,他就带领团队开展了反导试验技术研究。

一枚导弹从研制、试验、定型到装备部队,要经过许多道关卡,而每一步都事关装备质量和部队战斗力。在陈德明来基地时,导弹武器试验1次飞行任务只验证1个目标,定型1种导弹需要多批次试验,周期太长、投入也大。陈德明决定尝试用1发导弹验证多个目标。然而,很多专家投了反对票。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0207najvk&width=500&height=375&auto=0
△ 《新闻联播》视频:矢志强军的反导试验专家——陈德明

西北某基地原高级工程师杜之明:“有些人觉得,一个任务,这么多试验都搞进去,可能这个结果是什么都搞不成。但陈德明觉得这个挑战是可以,是可以兼容的。”

方案最终成功实施,不仅节约了大量经费、缩短了导弹装备部队周期,而且这种创新的试验方式一直沿用至今。某型导弹急需装备部队,陈德明通过改进和完善不同射程导弹射击偏差的折算方法,仅用4发导弹就完成了过去9发导弹才能定型的试验。陈德明组建的创新团队,仅6年就先后完成了20个重大科研课题,获得19项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从靶场论证到建设方案,从常规导弹到反导试验,26年里,陈德明参与执行数百发导弹武器飞行试验任务,牵头完成“反导靶场试验技术”等10多个重大研究项目,把我国导弹靶场试验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陈德明:“反导是战略防御的坚盾,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有和没有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陈德明:总盯着名利,科研大门早晚关闭

成功的背后除了喜悦,还有那些为科研事业“忘乎所以付出、废寝忘食拼搏”的艰辛往事:多少年来,陈德明的闹钟始终定在夜里11点半,目的就是提醒自己该下班回家了;他甚至为了拟制一份试验方案,连续3天3夜加班演算,最后晕倒在办公室……

“我觉得他累并快乐着。”常年和陈德明一起进行科研攻关的基地研究员徐春光说:“搞研究的人,有时候必须进入忘我的境界,那种感觉是非常奇妙的,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再苦再累心里也甜。”

熟悉陈德明的人都知道,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名利”二字。

“科研干部如果总是盯着名利,科研的大门早晚会关闭;如果总是瞄着个人私利,就不可能取得大成果。科研人员只有心无杂念、远离名利,静下心来干上几年、几十年,才可能搞出名堂来。”这是陈德明的人生信条,也是他的奋斗经历。

曾为科研三辞领导职务

2008年,一条“爆炸性”消息轰动整个基地——陈德明辞去了行政职务,为的是一心一意搞科研。事实上,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请辞技术室主任的职务了。

早在2003年,当时已经担任室主任的陈德明突然找到基地领导,表达了想辞掉行政职务的想法,但被领导拒绝。陈德明又坚持干了两年,但他专心搞科研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第二次找到领导说:“我的特长是搞研究。室主任一职可以安排给有冲劲的年轻人干。”因为工作需要,领导还是没有同意。

又过了几年,陈德明再次诚恳请求:“管理工作和课题研究,在时间分配上确实有矛盾,我只能选择一个,以便全身心投入科研事业……”见他如此执著,他的请求最终被批准。

在强军目标引领下 国防科技创新永远不能止步

多年来,执著于科研探索的陈德明有一种习惯,那就是遇到司空见惯的事,他总是喜欢追问:“为什么是这样?可不可以有另外一种解答方式?”

陈德明在开始研究导弹精密定轨预报技术时发现,实时弹道估算精度差和测量数据利用率低下的问题,过去在我国靶场测控领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些“司空见惯”的难题,影响了实时精密定轨预报的精度和稳定性。为此,他将反导试验精准对接作战目标,并进行了持续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


如今,陈德明早已把创新当做一种追求:“科研创新,有时候就是一个让你心头一热的念头,只要你经年累月去坚持,总会有柳暗花明的时候。”

正是凭着这样一种信念,一颗颗创新的火种在他心中点燃,不仅照亮了他的科研之路,也在中国导弹武器试验发展之路上留下闪光足迹。


新闻多看点

NEWS MORE

中国中段反导拦截试验首次公布,中段反导技术有何特殊性?对于中国军事力量提升意味着什么?近日,全球各大媒体是这样评价的: 

中国《环球时报》:中段反导不亚于“两弹一星”

在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中,战略防御武器和战略进攻武器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一旦需要,战略防御武器可以立即转入战略进攻状态,并成为重要的战略威威慑力量。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打造中段反导能力的战略意义绝不亚于“两弹一星”工程,对于中国潜在对手无疑是一次严厉的警告和巨大的威慑。中国已经两次成功进行反导试验,标志着包括信息处理、侦查预警、拦截武器、武器传输、制导精度和反应速度在内的反导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美国《国家利益》:中国导弹防御体系研发步入成熟期

反导被誉为世界军事最尖端的技术对抗。而中段是弹道导弹飞行高度最高,速度极快的一段,远程弹道导弹的中段是在大气层以外飞行。目前,只有大推力陆基导弹才有能力拦截中段飞行的弹道导弹系统。需要注意的是,世界上只有中国、美国和日本进行过类似中段反导拦截的试验。目前中国正着眼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发,步伐稳健,已经步入了成熟期。 


中国《法制晚报》: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

中段反导技术是中国军事武器装备发展迈出的历史性的一步,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项反导技术的国家。中段拦截难度较大,射程比较远、高度比较高,要实现对导弹的准确拦截,必须对导弹的弹道进行预报,随时能知道导弹什么时间到什么位置,这是世界级难题。中段反导拦截系统不仅有导弹,还要有强大的预警和监测网络,是一个实战系统。反导技术代表着导弹技术发展的巅峰,是战略防御的坚盾,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 

新加坡亚洲新闻台:中国反导技术不针对任何国家

中国早已具备中段反导能力,只是这一技术属于高度机密。同时,中国的反导试验属防御性质,不针对任何国家。导弹拦截分为初始、末段和中段拦截三种,中段拦截,就是对已脱离导弹弹体、尚未再入大气层、处于太空真空飞行状态的来袭弹头进行拦截。中段反导,作用时间长、拦截机会多、次生伤害小,是大国开展导弹与反导竞赛的主要赛场。中段反导,主要针对弹道导弹,特别是携带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反导成功,可以在大气层外将来袭导弹摧毁,因此被称为“战略防御的坚盾”,相当于在大气层外为国家安全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

更多新闻


本期监制/杨继红 主编/侯振海

编辑/江永韬

©央视新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