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我奏唱给你听!
《新中国70年成长地标》
这一次,我们带你打卡城市地标建筑,
标记时光。
新中国成立70年,时代的发展、国家的进步留下太多印记。最直观的反映,就是林立在每个城市大街小巷里的建筑。一座与你一起成长的建筑,一段常说常新的故事。那些地标性建筑,在斗转星移之间倾诉着岁月往事,在雨雪洗礼之下彰显着城市性格,在风起云涌之际丰富着中国形象。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微视频《新中国70年成长地标》,带你每日“点亮”一座城市地标建筑,在共和国70年蜿蜒前进的足迹中,解封历史;从一代人、一座城、一个国的成长中汲取力量。我们,唯有知来处,方能识归途。
国家大剧院
▽ 国家大剧院“名片” 滑动查看
国家大剧院是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标性建筑,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
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是亚洲最大的剧院综合体。外观呈半椭球形,设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以及艺术展厅、餐厅、音像商店等配套设施。
国家大剧院于2008年12月19日获“鲁班奖” ,2009年10月28日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国家大剧院,“破壳”而生
2007年,
酝酿近半个世纪、
施工近六年的
中国国家大剧院首度亮相,
便惊艳了全世界。
它位于北京人民大会堂西侧,
占地11.89万平方米,
内含四个剧场,
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
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建筑,
与壳体外的人工湖
形成了和谐的呼应。
半椭球形的国家大剧院
立于碧波之上,
不远处是肃穆庄严的紫禁城,
古老与现代交汇于此,
像是当代开放中国的一个缩影。
在国家大剧院,
古典的、现代的,
京腔京韵的、五湖四海的
文化正在上演。
∆ 保罗·安德鲁
∆ 保罗·安德鲁创作国家大剧院的手稿
∆ 2004年7月28日,即将完工的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是保罗·安德鲁的杰作,
每次来到中国,
哪怕日程再紧、工作再忙,
安德鲁都会特意挤出时间,
到国家大剧院里看上一场演出。
他经常一个人,
坐在二楼靠窗的一个角落,
欣赏国家大剧院和周边的环境。
他坦言:
“在我此生所设计的诸多建筑作品中,
中国国家大剧院在我心中排第一!”
∆ 著名指挥家古斯塔沃·杜达梅尔与柏林爱乐乐团在国家大剧院合作献艺“醇·萃古典”。
∆ 巴伦博伊姆
这就是北京——
她古老又年轻,
她以海纳百川的胸襟,
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
正以惊人的速度变成“新北京”。
古老的北京、现代的北京,
国际的北京、创新的北京,
正在有机融合,
这是一座,
穿越了漫长厚重的
历史旅途之后,
依旧焕发着勃勃生机的大城市。
内容/央视新闻整合自北京日报、人民日报等
图/部分来自视觉中国
☟ 点击下图或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打卡新中国70年成长地标之北京电报大楼
☟ 点击下图
打卡新中国70年成长地标之北京工人体育场
☟ 点击下图
打卡新中国70年成长地标之重庆李子坝轻轨站
☟ 点击下图
打卡新中国70年成长地标之深圳地王大厦
☟ 点击下图
打卡新中国70年成长地标之武汉长江大桥
更多新闻
监制/李浙 策划/王元
编导/王若辰 摄像/马雷 樊墨麟
后期/杜世晗 编辑/关欣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