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 | 吃喝玩乐统统买发票报销 2亿元发票怎样为公款消费“洗白”?
本文来源:新华社 中国纪检监察报
一张张小小的发票,数字金额明明白白,背后可能却是不明不白的公款消费现象。
近日,湖南长沙警方侦破一起虚开发票大案。据调查,犯罪团伙2012年以来虚开倒卖发票2亿余元,而这些发票很多流向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以湖南省内单位居多,还涉及京沪苏浙粤鄂等省市。违规公款消费的冰山一角逐渐显露。
四年卖真发票成为“大老板”
“开的都是真发票,全部来自长沙地区的超市、商场、酒店。”据长沙市国税稽查局纪检组长尹波介绍,一个团伙涉嫌虚开发票的金额高达2亿多元,这是自2011年虚开普通发票入刑以来湖南省查获的第一例,案值之大在全国也比较罕见。
现年32岁的王某虎是河南邓州市人,有犯罪前科。在做回收商场、超市购物卡生意时,他发现北京不少“卡贩子”还通过倒卖商场、超市的发票获利,于是动了倒卖发票的念头。2012年,王某虎来到长沙,想方设法与长沙商场、超市的营业员、财务人员搭上关系,站街揽客接到“活儿”后,就按要求偷偷将发票开出来。
赚到钱以后,王某虎购置了高级轿车、名牌服饰,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大老板”,在“圈内”渐渐有了“名气”,很多假发票贩子纷纷加入其团伙。在利益的诱惑下,王某虎构建了一个以他为核心,围绕长沙火车站、袁家岭一带,涉及下线30余人的贩卖发票犯罪网络。
自2012年以来,王某虎团伙通过散发名片、张贴小广告、群发短信、散布网络广告等方式揽客接单,以开票金额的1.5%至6%收取购票者的“开票费”,以开票金额1%至3.5%的比例给相关财务人员或营业员支付好处费。截至案发前,该团伙共涉嫌虚开普通发票金额高达2亿多元。
根据群众举报,2015年5月,长沙市经侦支队将主犯王某虎、秦某伟等14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大量发票流向各种各样“说不得”的开支
真发票为何有如此大的市场?谁是买家?
据警方调查,涉案购买发票的多为各大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医药公司、房地产、旅游公司等企业,也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以湖南省内单位居多,还涉及京沪苏浙粤鄂等省市。
据长沙市国税稽查局纪检组长尹波介绍,王某虎团伙开出的普通发票的名目多为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电脑耗材、文体用品、餐费、会议费等。在提供真发票的同时,他们还能提供假冒的空白明细单,再盖上私刻的商场、超市、酒店的印章,购买人可以根据需要填写具体内容。
据警方调查,各单位购买发票的目的五花八门,譬如发放津补贴、请客送礼、协调关系、请客户唱歌钓鱼等等。按规定,这些开支在单位账目都不能列支,于是就通过买发票报销。实质上,这种行为的本质是套取单位资金,用于各种各样“说不得”的开支。
发票成为公款消费的“隐身衣”
湖南省一位国企工作人员说,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礼金红包、超标接待等公款消费多多少少仍暗中存在。按照国企财务规定,这些支出不能直接入账,经办人大多会找发票贩子购买可以列支项目的普通发票来报账。
“不管什么性质的单位,虚开发票、套取资金的行为都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其中极有可能隐藏腐败问题。”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袁柏顺表示。
近年来,各级纪检、审计机关查处了不少虚开发票、套取资金的典型案例。譬如,2015年,中央第十巡视组对中国科协进行的专项巡视反馈通报显示,中国科协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费管理使用不规范,虚假发票报销、违规发放补贴等现象多发。
如何管住富余发票?
发票贩子为何能从商场、超市开出大量真发票?据媒体调查,大型商业零售企业都是按照报表纳税,而不是按照发票纳税,很多消费者不一定会向商家索要发票,因此商场、超市、酒店、餐饮企业都有大量的富余发票。假设一家超市一年的营业额是2亿元,但顾客索要的发票实际上只有1亿元,就形成了1亿元的富余发票。这些富余发票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他们与商业企业的“内鬼”暗中勾结,按照购票者指定的名目将发票开出来。
业内人士指出,要斩断倒卖发票的利益链,必须从源头上防止富余发票流出,公安、税务部门应加大查处力度,督促涉案的商业零售企业严厉打击“内鬼”,堵住漏洞,对富余发票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督管理。
“不按规定填开发票名目,这种行为也是法律法规禁止的。对于这种行为,目前主要是由税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但处罚力度较小,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一些商家为了招揽业务,填开发票名目比较随意,只要在经营范围内,想开什么都没问题。”长沙市国税稽查局纪检组长尹波建议,税务和司法部门应加强联动,依法严厉打击不如实填开发票名目的行为。
遏制“发票腐败” 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
近年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的不断深入,请客送礼、吃吃喝喝、滥发津补贴等行为得到极大遏制。但在一些地方的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上述不当消费依然存在,并通过虚开发票、虚假列支的方式变得隐蔽甚至“合法化”。
遏制 “发票腐败”,要害不在于发票本身,揭开“发票腐败”的虚假“面纱”并剪断其隐蔽的“尾巴”才是治本之策。
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要推行公款消费实名制和相关信息公开,所有公款消费预算和开支定期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质询。同时,纪检监察机关要督促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主动受理社会举报,对公款报销和发票报销实行联合监督。
猜你喜欢
本期监制/唐怡 主编/李浙
编辑/王元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