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乐节,年轻人的“乌托邦”?

奶盖红茶七分糖 三联生活周刊 2021-05-10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奶盖

搭乘地铁到集合点,领取返程用的手环,再转乘大巴车出城,从出发点到目的地,运气好、不堵车的话,也起码要花费三个小时。这并不是某个郊野旅游团的行程,而是年轻人去往音乐节的“朝圣之路”。

今年的“五一”假期,音乐节扎堆儿到来,北京上海这种有商业音乐土壤的城市自不必说,就连海南陵水这样的县城,都有了音乐节的进驻。粗略地统计,在五月初这几天举办的音乐节,有将近30场,而这些场次中各档位的票一经发售,就被抢购一空。一场场属于年轻人的狂欢,在春末夏初开始了。

刺猬乐队在演出现场 | 杨毅东 摄

那么,为什么音乐节会突然成为年轻群体的“新宠”呢?实质上,这是一个累积而渐进的过程。将时间指针回溯到六七年前,我们能发现,其实给乐迷奉上表演的乐队和现在相比,基本上是同一批人。但那时候,因为摇滚和电子音乐是相对小众的文化内容,所以当时市场的表现也显得比较疲软。掀不起太多的波澜,自然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到了这两年,火爆的音乐综艺成了音乐节最重要的推手。有个性、特质鲜明的乐队“露脸”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原本少数人知晓的音乐也实现了“出圈儿”。得到了更多的曝光,有了知名度的提升,以乐队为核心的音乐节,也就完成了一次蜕变。

当然,市场层面的原因并不是完全主导的。能收获众多拥趸,还是因为暗合了年轻人的诉求。让本就躁动的年轻人产生前往的念头,根本不需要太多理由,只要有一个喜爱的乐队,一首钟情的主打歌,就足够了。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音乐或许不是最重要的,宣泄、表达和释放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

《乐队的夏天》剧照
在那片宽阔的草皮上,我们能看见与平日不太一样的年轻人们。他们穿着漂亮的衣服,画着精心整饬过的妆容,端着饮料和快餐,松弛地漫步、交谈与畅想。比起在城市中整日的紧绷感,音乐节显然是一个放松情绪的绝佳之地。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烦扰,在这里丝毫都不存在,人们轻松得仿佛连影子的重量都不用背负似的。这片土地,在那个时刻,像极了“不足为外人道”的那片“世外桃源”。
上海作家周嘉宁曾经在小说《基本美》中这样描述音乐节:
“人们都很友善,烟递来递去,递到他这里,他没有抽,又继续递了下去。远远地有人把成箱的啤酒运进来,阵势仿佛在运送洪水时的救灾物资。女孩们都很好看,发着光,怎么会有那么多好看的女孩。世界真好啊。”
年轻人终于可以借这个由子,开辟出一片全新的自由之地,在亲自感受每天在耳机里听到的那些音乐的同时,也让所有的压抑与困顿,在那个场域当中化为乌有。《南方》里的怅然,《夜空中最闪亮的星》中的希望,《泥河》里的批判,《再见杰克》中的快意,都将成为自我情绪的外现。草地也幻化为舞池,人们在中央跳跃、欢呼与舞蹈。就算日子过得再不顺遂的人,融入其中,也都能得到得到喘息与继续前行的气力
《手铐情人》剧照
除了疏解情绪之外,去寻找伙伴也是音乐节当中很重要的一项物事。对于为生计奔忙的青年来说,社交有时候是一件稍显奢侈的事情。能因为兴趣聚结到一起,更属实不易。音乐节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
人们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身份、殊异的工作,但在音乐的偏好上,你我他,都是一致的。在这个新兴的节日里,音乐是一种语言,它能实现对话。同时,它也是一种超越现实的联结。在这个国度,没有阳春白雪,也没有下里巴人,审美的相似也使得人们内心的距离变得愈加趋近。 
在音乐之外,很多小众文化也同样被纳入到了音乐节的范畴里。人们可以依循着那些摊位,去寻找和自己兴趣相仿的人。这为探索世界的多元性提供了一条路径,在好奇心和敏锐度最丰沛的年纪,能有这样的机会,显然是幸福的。在北京的场次上,旅行团乐队唱歌的间歇说了一句:“音乐节,是一种生活方式”。于这个层面看,正有一群人在探求着属于自己的那一套生活范式。
《手铐情人》剧照
当然,和鉴赏文学、影视作品一样,去音乐节实际上也是一个寻求共情的旅程。在响彻云霄的乐声里,年轻一代的人也试图拨开迷惘的云雾,去找寻一个真正的自我。本应奔赴“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的人,是否能有新的抉择?本是洒脱随性的年纪,为何偏偏去在意他人的目光呢?在那些困惑年轻人的问题上,音乐节虽然不能呈予完整的答案,但起码,它提供了一个短暂逃离和片刻思考的空间。
不过,在音乐节这个“乌托邦”里,也有一些不那么美好的东西在滋生。比如说票价,以国内最为出名的厂牌音乐节为例,十年间,它的票价从单日80元涨到了现在的560元。面对着初入社会,囊中最为羞涩的群体,门票钱或许成了很多热爱摇滚的年轻人的“拦路虎”。
不可否认的是,这是市场的供需关系所决定的。但如果能做到商业与文化内容的相对平衡,对于音乐节,或许是一条良性发展的路径。毕竟,当涌入的流量潮水退去,留住真正的爱好者,让他们享受其中,才是主办方应当思索的问题。
除此,对音乐表演者的尊重和包容,也应当是新近成为乐迷的年轻人该习得的东西。在北京的场次上,歌曲向来不易被人听懂的周凤岭受到了台下一些人的“冷落”,更有甚者,嘴上还振振有词地在“哄台”。作为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人,这显然不是一种好的行为。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音乐也并非二元对立。
另外,演出的阵容在当下同质化也比较严重。在新裤子、痛仰、重塑等老牌乐队之外,是否还有更多有关乐队的可能性呢?相信作为平台方,音乐节也将会拿出一套立足于未来的解题方案。 
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并不需要过多的思虑,尽力奔赴那一片“乌托邦”就好了。当夜幕来临,人潮在松软的草皮上开始涌动,远处的舞台就像迷航之中的灯塔,闪烁着音乐散发的光芒。 
在那一瞬,世界是失序的,但在聒噪与混乱之间,总有人能看到一点点方向。豆瓣上有一个以“音乐节”为名的小组,简介如是写道:让我们在末世来临前,尽情燃烧无悔的青春和炙热的梦想吧。 
其实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在音乐节散去过后,下一个重复的日子依旧会如常到来。但人们会始终记得,在那个美好的前夜,大家是毫无顾忌的,放飞自我,呼朋引伴。忘情的舞蹈与歌唱,涤荡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当再次醒来,我们也就不再那么畏惧。
或许,这就是音乐节的意义所在吧。
END
本文作者:奶盖
微信排版:然宁

微信审核:L.L.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本周新刊「一夜乌托邦」

点击图片,一键拥有它!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一夜乌托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