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长随意处理孩子宠物,从来不是好笑的事

贝小戎 三联生活周刊 2022-10-17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贝小戎

不时看到家长随意甚至恶意处理孩子宠物的新闻,这不禁让人异常同情这些孩子,小时候守不住自己心爱的小动物和压岁钱,长大了可能还会被同样的家长限制择校自由、就业自由和择偶自由。伊顿公学前校长托尼·利特在《对话青春期》中教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焦虑、抑郁,这些家长却在给孩子制造抑郁。

托尼·利特写道:“过去人们以为,同情心是青春期比较晚的阶段才开始发展。它是理解和分享感受的能力。现在,学者认为,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就开始养成同情心。他们不仅追随父母的榜样。大的哥哥姐姐的温暖和照顾,支持和善良,也会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青春期的孩子最想从成年人那里得到的是诚实和信任。”家长不经过孩子的同意就处理他们的宠物,这是对孩子的想法完全没有同理心,而且将失去孩子的信任。

《狗十三》剧照

常有人说,宠物可以陪伴孩子成长,让孩子学到很多东西。我12岁的儿子刚得到了自己的一条狗,狗狗刚刚两三个月大,一只白色的比熊,我今天带它去宠物店洗澡,店长说可以给它做做美容了。我说好。没想到去接的时候,发现它几乎变了个样子,店长说他身上原来是胎毛,新长出的毛会更好看。我有点担心的是,我儿子放学后看到了会哭。但也说不定他比我懂得更多,调查过狗换毛的事情。我在说这件事的时候,还想一个问题,到底应该说送狗子去洗澡,然后接回来,还是说带它去洗澡,然后拿回来。是把它当作一个物品,还是一个生命?它大概介于二者之间,它不会说话,但眼神里好像有时能看出委屈的表情。

作者供图

美国神学家亨利·沃德·比彻说:“狗是特地给孩子创造的。它们是嬉闹之神。”孩子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照顾宠物的大部分责任往往落在了家长身上,但看着孩子跟宠物一起嬉戏,你会觉得他们是很好的伙伴。

统计发现,独居的成年人是饲养宠物比例最低的族群,而抚养学龄儿童的成年人才是饲养宠物比例最高的族群。发展心理学家盖尔·梅尔森让家长们评选孩子们比较喜欢和以下哪种对象游戏:其他较小的孩童、婴儿、绒毛动物、娃娃以及宠物。她发现不分男女,小朋友们都以类似的方式照顾宠物或与宠物玩耍。盖尔相信,对小男孩来说,这恐怕会是他们唯一照顾另一个生物的机会。

《神探狗笨吉》剧照

家里有狗的话,孩子可以看到它的活泼热情,它奔跑时健壮的英姿,还有它的笨拙、憨厚。奥地利学者康拉德·洛伦茨在《狗的家世》中说,犬科动物有一个特别可爱的习惯,即对母犬和幼犬保持骑士风度。这个习惯很早就如烙印般留在狗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如果让一只高贵的、自信十足的公狗,和一窝小狗一起玩的话,将会产生一个罕见且有趣,甚至是感人的场面。我们家的老沃尔夫尤其适合这个实验。它非常严肃,一点也不喜欢嬉戏,因此,当它被迫要去阳台上看望它两个月大的孩子和它们的同母异父的澳洲野犬兄弟时,显得非常尴尬。5个月及以上的幼犬已经对年长的雄性狗的尊严有一定的尊重,但较小的幼犬则完全缺乏这种尊重。小狗一见到父亲,便靠在父亲身上,用尖尖的小牙不断地轻咬父亲的腿,于是就看到这位父亲小心翼翼地抬起一只脚,放下,又抬起另一只脚,好像踩到了什么烫脚的东西似的。这个可怜的受难者甚至不能咆哮,更别说惩罚它这些麻烦的后代。

关于“为何要养宠物”这类问题,研究人类与动物互动的学者们提供了许多解释:宠物让孩子富有爱心与责任感;在后现代传统价值和社会关系崩坏的状态下,宠物提供了个人生存的安全感;宠物代表了人类希望掌控自然的欲望;宠物让中产阶级家庭假装自己很有钱;宠物可以替代人类朋友;宠物和人类能够从彼此互动间得到安慰与快乐。美国人把宠物称为毛孩子。出于本性,人类非常容易将动物视为婴儿—大大的眼睛、大大的头部以及柔和的线条。我们总是给予有着相似外形特征的动物无限的爱。

《无敌当家》剧照

狗也许没有猩猩那么聪明,但演化已让狗拥有了解读人类心思的特殊能力。美国人类与动物关系学家哈尔·赫尔佐格说:“当人开始慢慢变老时,会忘了怎么玩耍、嬉闹或是活在当下。但狗狗让七十八岁的我记得并享受这些感觉。不管是它们的微笑、不停摇摆的尾巴还是亲亲,都说明了一切。”

养狗时也经常会拷问自己的灵魂。你到底是真喜欢它,还是拿它当玩物?段义孚在《制造宠物》一书中说:“逛动物园的乐趣之一是喂动物。这种行为很慷慨,这种乐趣很纯真,虽然它们都是以优越感和权力为基础。让另一个生物从我们手上吃东西,这会带来一种特殊的快感,尤其是先让它们乞求,而且个子又很大的情况下。单纯看它们进食也很快乐。我们吃东西都是有仪式的。我们越文明,对大口吃肉的行为越觉得不舒服。在动物园,我们看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其他动物的野蛮行为。

在美国,一半以上的家庭有狗或者猫,每年为它们花费六十亿美元。但另一方面,宠物是为了人类的快乐和便利而存在的。主人虽然很爱他们的宠物,但一旦觉得不便时就会毫不犹豫地处理掉它们。在美国,每年有大约15%的狗被丢弃。大部分美国人养狗都只养不到两年的时间。他们只养好玩、可爱、不生育的小狗。人对动物残忍是扎根于人性中的。

《我的小狗斯齐普》剧照

从前,美国人家里的狗都有着重要的任务,好比放牧、狩猎、警卫、推车甚至搅拌奶油;猫咪则比较像是活体捕鼠器。以前大部分美国人并不在意猫咪是否可爱,一直到19世纪中期,美国人才开始饲养以可爱著称的各式各样的宠物。

纽约有一家动物医院,设有专职社工,负责安慰和开导那些宠物生病的主人。在纽约,宠物与饲主在精神上异常紧密,宠物死亡时,会令饲主受到强烈打击。社工要让饲主调整心态,面对宠物的病情或死亡。村上春树说:“我也是个饲养过许多猫的人,并非不能体会这些失去宠物的人的心情,但还是觉得似乎没必要被照顾到这种地步。凡是动物,总有死去的一天,而且大多死得很突然。所以,在它们活着的时候尽量好好地公平对待它们,以免日后后悔,或许才是我们能做到的至善行为。

《狗狗与我的十个约定》剧照

人们结婚时要说一段誓词:“无论疾病还是健康,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或任何其他理由,都爱她,照顾她,尊重她,接纳她,永远对她忠贞不渝直至生命尽头”,养宠物前,也该来一段。







排版:菲菲 / 审核:同同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