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上最难秋招季,应届生要多努力才能拿到offer?

陈楠 三联生活周刊 2023-01-07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11月15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应届毕业生的人数,预计1158万人,同比增加了82万人。但与之相对的还有另一组数据,据tech星球的报道,某互联网头部大厂去年招聘岗位多达8000,今年降至3000+,几乎创近五年来规模新低。

秋招本是很多应届毕业生敲定工作的关键节点,但2022年的秋招,从7月延续到12月,在长达五个月的招聘期里,很多学生经历了简历投递、笔试、一轮又一轮的面试,甚至毁约。在漫长的冬天里,大家继续等着春招到来。



实习记者 | 陈楠

编辑|王海燕

“投不完”的简历

照照(化名)翻出了自己用来记录秋招的表格,从2022年7月10号到12月,在长达5个月的时间跨度中,表格里企业和岗位的名单一直在不断更新,结果是“投了320个简历,拿到了3个offer和一个offer call(录用电话)”,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个概率说是百里挑一也不过分”。

《欢乐颂》剧照

算起来,2022年7月10日其实才是她研二结束的暑假开始,虽然传统秋招季有“金九银十”的说法,但照照说自己投简历的这个时间其实并不算早,同部门的两个实习生都是应届生,基本上也都在同期开始了自己的秋招之旅。

比如周群(化名),在双非院校读新传专硕,同样也从七月就开始投简历。他制作简历很用心,找了很多模板,改了十几版,还发给身边的优秀同学和职场朋友,寻求建议。其中一个朋友提醒他,证件照是他最胖的时候拍的,他就立马穿米色西装,戴金丝眼镜,重新去照了一张。

为了收集更多信息,周群还通过关注求职公众号获得了一个Excel形式的秋招信息汇总表,上面会更新具体的公司、岗位和投递链接。他每天要刷新很多遍这个表格,遇到合适的岗位就会投递。

《半泽直树》剧照

周群目标清晰,在秋招前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中心,三步走”计划。“一个中心”就是围绕“产品”岗位找工作,“三步走”是指条件筛选,首要目标是留在杭州、成都、南京这样的省会城市里的互联网公司,如果无法实现,才考虑国企或者事业单位,最差的选项是小型私企。

他原本挺有信心,自己之前主要有三段实习,包括一家省级媒体的采编实习,以及加起来满6个月的房地产和互联网行业的产品岗实习,在性格方面,周群也觉得自己是擅长和HR交流的。但直到2022年10月底,投递了100多份简历出去,互联网企业的招聘接近尾声,他仍然没拿到互联网产品岗的offer。

“这时候就开始怀疑自己了,觉得应该开展我的plan B了,去投一些偏体制内的国企,回归本专业,做一些新闻宣传类的工作”。在努力了一个月之后,周群终于拿到了来自一家来自建筑类央企的保底offer,岗位和产品无关,待遇还不错。但直到目前,他仍然在继续投递简历,总结自己的经验,周群懊悔的是,“要是有三段产品(岗位)相关的垂直类实习就好了”。

新威(化名)就拥有着周群口中的“求职标配”——从英国留学回来,有至少三段的大公司实习,并且都和目标岗位marketing(市场营销)相关,他甚至在甲方和乙方的公司都工作过,也有意去尝试手机、游戏、教育等不同的行业领域。

《未生》剧照

在同龄人里,这算得上经验丰富,所以在新威原本的计划里,今年秋招至少应该能拿到一个快消品行业的offer和一个互联网中小厂的offer,这里面他更倾向于实体行业。但现在,计划只完成了一半,快消没等到,新威觉得2022年到2023年的就业形势受疫情影响很大,因此不再犹豫,选择去了一家互联网大厂,考虑到岗位的不确定性,他在2022年11月底就提前入职了。

照照的烦恼不太一样,她在2022年9月26号就拿到了第一份offer,本以为根据学长学姐的经验,自己985硕士的学历和8段实习经历可以带来更多谈薪的筹码,但HR却直接表示,按学历给的,拒绝再聊。对此,照照也很无奈,“可能是今年的就业形势太差了,我甚至怀疑可能实习也没有那么重要。”

刚拿到offer的那几天,照照晚上入睡前,还会算一下自己能到手的收入。但经过漫长的“战役”,现在即便拿到了新offer,她也不会感觉尘埃落定,反而要计算这些offer各自要付多少违约金,然后继续观望,投递简历给新的公司,因为现在能去的岗位中并没有自己非常喜欢的岗位。

在整个秋招过程中,“海投”是一种常态,本刊采访的6位应届毕业生今年秋招都至少投递了100份简历,并且除了新威选择提前入职以外,所有人都仍拿着保底的offer在继续投递简历。但这种“海投”其实并不简单,因为不同岗位需要调整,投递流程复杂,即便只复制粘贴,投一份简历也要一小时左右。

图 | 视觉中国

“等不到”的offer

2022年12月29日,牛客网发布了一份《2023届应届生秋招失业率调查》,数据显示,疫情影响下,各厂裁员、缩减HC,从2021到2022年,“0 offer”在牛客社区的出现比率从0.4%升至2.3%,“泡池子”从1.1%升至5.4%,“毁约”从0.1%升至3.7%…… 找工作的不确定性在不断加剧,毁约和毁意向书的情况比比皆是。

薛屿(化名)在东北某985大学里读硕士,他从工科跨考到了图书情报管理专业,本以为可以学到大数据技术,结果两年都在学理论。从暑假投几百份简历也找不到实习开始,他就已经有种就业艰难的预感了。

2022年8月,薛屿开始参与秋招,如果专业对口,那他可以去做图书档案管理之类的文职,或者做舆情分析,但现实是相关岗位实在太少,他能投的岗只剩运营和销售。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岗位的专业限制少,大家都能投,所以又变得格外卷,薛屿统计过,到国庆前,他就已经投了70家公司的103个岗位。

应届大学生在招聘会上求职

在参加秋招之前,根据学校以往就业方面的数据,薛屿预判自己一个月最少能赚1万多。但在很多简历都石沉大海后,他觉得月薪1万块就很好了,这个标准后来又降到8000,再降到“无所谓了,有工作就行”。

2022年10月8号,薛屿接到了杭州一家公司的HR电话,告诉他已经通过了终面,随后还聊了薪资、职级和工作内容。这是他第一次进终面,拿到offer,而且那时候身边的同学也陆续开始有offer了。他想着,辛苦两个月,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这家公司是运动健身行业的独角兽,在全国有1000多家分店,月薪9000,一年14薪,再加上杭州还有人才补贴,所以薛屿很满意,但几天过去了,薛屿一直没收到录用邮件,就忍不住在微信上询问了HR,“他说这个岗位必须要提前实习才能录用,我就和他约定在12月份去实习。”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剧照

直到2022年10月14号,薛屿突然收到HR的测评通知,这个测评包括性格测试和逻辑性的题目,一般是安排在应聘流程最开始去让求职者做的。薛屿按照HR的要求把测评又做了一遍,觉得自己的答案没什么问题。但困惑接踵而至,测评后不久,他又被要求参加线上面试,“问我最喜欢看的书是什么?生活里有什么好玩的事情?”薛屿觉得这和岗位毫无关系,但还是一一认真作答了。

三天后,录用的邮件还没被发来,薛屿心里开始不安,又去问HR,面试结果什么时候出来,并再次表达了对公司和岗位的热爱。睡完午觉,他就看到HR的回复,聊天框里清晰的句子向他炸来:“收到的结果是你这边测评没有通过”。

这是个完全出人意料的结局,HR的语气也绝不礼貌,但薛屿告诉本刊,那一刻自己最大的感受不是生气,而是焦虑——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只能接受这个结果,并回复HR“祝你工作顺利”,薛屿说自己每次被拒绝都会这样,“从暑期实习开始,我已经被拒绝了很多次,有些习惯了”。

“就业环境不好”几乎成为了应届生的一个共识,薛屿分析说,原本就在这些岗位的人,因为疫情不可能会主动离职,流动性很差,但应届毕业生的人数又创新高了。“我们经常说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但我们现在又改变不了社会和企业,唯一能做的就是降低自己的预期,加倍努力。”

《平凡的荣耀》剧照

经历了毁约后,他上网去查,才知道应届生秋招里,毁约的事并不罕见,其中口头offer被毁的特别多。

何晨(化名)学产业经济学,在一所双非财经院校读研,之前有两段咨询行业的实习和一段销售实习,今年秋招只要看到有岗位收她的专业,就都会投简历,从2022年7月开始一共投了两百多份,但专业对口的五大国有银行都没过简历关。直到2022年10月底,经过4轮面试,她才拿到第一个offer意向书,来自一家人工智能行业的龙头企业。

意向书邮件上写着2022年11月上旬会发offer,所以何晨就等到2022年11月10号才在微信上向HR询问offer的进度,那边回复说“谈薪正在进行,请耐心等待”,隔了两周,她又问了一遍,还是一样的答复,直到2022年12月16日再问,那边的回复依然是请耐心等待。何晨说:“等到这个时候就没必要问了,等一个月没消息就是黄了”。

刚拿到意向书的时候,何晨很激动,她很中意这个销售后端偏市场的岗位,但现在这个结果让她很难过。“应该是公司那边面了很多吧,排序后我就被泡池子了”,之前何晨因为这份offer还拒绝了一些其他还不错的机会,现在她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太傻了,剩了一个教培的销售岗,不是很想去,只能等着春招继续努力。

图 | 视觉中国

晓月(化名)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她是应届本科生,在一所211大学读经济学,有过两段大厂实习和自媒体经历,主要是做运营和产品,从今年七月份就开始看各种经验帖,投出去了一百多份简历,现在被一家头部车企的子公司毁了意向书。

这家公司规模在10000人以上,晓月之前在互联网上其实已经看到了一些关于入职后被裁员的消息,但她心态好,以为这种小概率事件不会落在自己身上,毕竟三次面试和谈薪都比较顺利,工资也给的很高。

直到一周后,她提出想尽快签约,HR才告诉她招聘计划已经饱和,要等到春招后才能有结果。当被问及有没有想过再争取一下,晓月说:“网上大家都是这个情况,所以我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拒绝,但毕竟没有签合同,就也没什么办法”,幸好之后她又赶紧参加其他面试,拿到了一个保底的offer,但她告诉本刊,身边的同学里,有offer的人仍然只是一小部分,大家还是在等这个漫长的冬天过去后,春招去投递更多的岗位。

《我的前半生》剧照

焦虑与未来

被毁约的那几天,正赶上薛屿要做开题报告答辩,每天都在准备面试和准备答辩之间反复切换,过得焦头烂额。他原本性格内向,甚至到了孤僻的程度,不习惯与人交往,但最终还是决定接受福建一家大型制造业公司的销售岗:“虽然我性格不是这样的,但是我要生存,我就必须要去强迫自己,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他说秋招这段时间,每收到一家公司的面试邀请,自己就在小红书、牛客、微博、知乎......到处查经验帖,把可能遇到的面试问题汇总起来,认真准备答案,再一字不落地背下来。秋招时,很多企业都设置了群面环节,因为不善言辞,只要有群面环节的,他全都没通过,最尴尬的一次,他在自我介绍后,一句话也没说,一直看别人“表演”,后来甚至直接退出了会议。提到未来可能要做的销售工作,他其实没有信心。

小枣(化名)是2022年6月毕业的应届生,完整经历了校招,包括秋招和春招,她从2021年7月份就开始投简历,直到2022年6月才通过补录拿到了某家央媒的offer。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剧照

在之前一个offer都没有的那段日子,她不断地跟朋友说:“要是找不到工作我就去大山当老师,那里应该需要我”,一种很强烈的挫败感萦绕着她,“就感觉这个社会不需要我,这座城市或者这个行业也没有我的一席之地,但我同学就跟我说,去大山也需要考,也很难。”

特别压抑的时候,她就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吐槽,“那时候每天给自己找一个不焦虑的理由,我记得第二条理由就是还有春招,但没想到我真的会整个秋招都找不到工作,真的要等春招。”她们当时都觉得2022届是最难的一届,没想到今年网上都说2023届比2022届还要难。

现在她作为过来人,觉得可能大家的焦虑情绪就是源于互联网,有些博主会为了流量,硬去总结类似“怎样从二本进入大厂”的经验,“但实际上个人的成功很难被复制,一旦你照着做后发现自己成功不了,就会焦虑。”还有一些言论比较绝对,但其实也有问题,比如她现在所在的岗位,是小红书博主们都说非985、211进不来的岗位,但她发现这里其实有很多来自双非学校的同事。

但如果能合理利用经验帖,其实也能缓解焦虑,新威就觉得逛小红书反而让他感到释然,“有的博主的背景跟我差不多,但是A、B两家公司里,A他能进我进不了,B我能进他不能,这种内容看多了之后,我突然就佛系了,会觉得实力不是明显的标准。”假如只有10个人能进复试,已经有六个人都符合标准,那并不代表第七名不优秀,只是相比较而言排在后面。

《花束般的恋爱》剧照

这种排序在陈珊(化名)那里得到了证实,她是一家业内知名科技金融公司的HR,从业4年里一直负责校招工作,对今年秋招的严峻形势深有同感。从数据上来看,他们公司2022年只开放了10+的岗位,比2021年少一半,但收到的简历数量却基本和去年持平,大约有2万份,而且候选人质量也比去年更好,研究生和重点院校的占比都有所提升。

虽然简历数量多,但他们没有纯用机器来挑选简历,而是专门雇了实习生来人工操作,第一步就是用学校名做关键词来批量筛选。在几轮面试结束后,部门内部会进行评级,综合评价A+和S级的就会留下,这部分同学往往学校背景好、竞赛经历丰富、有大厂实习、在面试过程中能看出是有想法的人。

关于岗位少了一半的原因,陈珊解释说:“一方面是公司从快速扩张期到了现在的稳定发展期,需求减少;另外也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公司内部提倡降本增效”,由于需求有限,今年他们把薪资提高了,希望找到更优秀的人才。但即便这样,最近也有几个同学提出了解约,理由是要去国企。

《我,到点下班》剧照

“变化还是很明显,以前解约的人都是想去互联网大厂,现在疫情之下,大家都求稳,哪怕我这边年薪多10万”,当提起2022年到2023年的就业形势,陈珊建议没有offer的同学也不要放弃,多刷题,春招仍然有机会,或者先拿小公司的offer来保底,不能只看大厂。

新威的心态比较平稳,他说“要用具体去化解焦虑,比如说去思考自己想去的那个岗位需要做什么?去刷行测,去练口语,去看行业报告,去梳理简历。另外也不要一下子从社交平台上消失,这样压力比较大,互相交流可能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好消息。”

照照的想法和新威不谋而合,为了不孤军奋战,她建了一个秋招的互助群,现在已经有七十多个成员了,这个群后来逐渐变成了一个讨论题目的群,照照告诉本刊,自己的很多答题技巧其实都是在群里学会的。

《胜者即是正义》剧照

照照之前一直逃避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秋招的这几个月里,她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就是觉得如果真要干一辈子的话,还是要干跟自己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现在虽然有了4个offer,但照照都不想去,本来2022年12月底该她毕业论文预答辩,但因为最近阳了的同学太多了,大家都倒下了,就推迟到了2023年1月上旬。她最近在准备考公,也陆陆续续去投递和面试了一些国企,关于未来,照照说:“我现在更想追求的是生活,工作无法给我带来快乐。”







排版:树树  / 审核:同同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