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狂飙》中的哲学,你悟了吗?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贝书单 Author 贝小戎

文 | 贝小戎

01 高启强的软肋

高启强做大后,一旦出事,就会安排手下、老婆孩子、弟弟妹妹逃走,有一次老婆说带孩子去香港,问要待多久?不好说。

《狂飙》剧照

出了事情后,高启强首先会做的就是遣散家人,以免遭到要挟,因为假如对手绑架了他的家人的话,他会受到掣肘,到时候要努力先救出家人。

这让我想起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制度设计:护卫者应该把妇女与儿童归为公有,生下来的孩子将由管理这些事情的官员带去抚养。优秀者的孩子,会被带到托儿所去,交给保姆抚养;保姆住在城中另一区内。母亲们到托儿所喂奶,但竭力不让她们认清自己的孩子。

男子做了新郎之后,所有在他结婚后第十个月或第七个月里出生的男孩都算他的儿子。“当全体公民对于养生送死尽量做到万家同欢万家同悲时,这种同甘共苦是不是维系团结的纽带?”护卫者连自己的孩子都没有,更不用说私人的房屋、土地以及其他私人财产了。他们从别的公民那里,得到每日的工资,作为他们服务的报酬,大家一起消费。

柏拉图这样安排是为了遏制人们的私心,防止人们偏爱自己的孩子。我想这样打仗时,指挥官也不会偏袒、照顾、舍不得自己的孩子,所有的士兵都是一样的卒子。小龙要救小虎,徐江为儿子报仇,高启强要为妻子报仇,对帮派分子来说,自己可以死,但自己亲人的肉身很难放下,他们不能不“仁义”。

02 击倒高启强的是谁?

《狂飙》的英文名是The Knockout,英文字典中,它的第一个义项是“击倒,拳击中击倒对手的一击”。第二个意思是“令人倾倒的人物,轰动的事物”。

这个翻译是否忠实呢?狂飙,指急骤的暴风,借指猛烈的潮流或力量。我们可以理解为扫黑的铁拳,重拳出击,扫除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扫黑怎样翻译?《环球时报》英文版一篇文章是这样说的:crackdown on criminal gangs。原著小说作者说,他2001年毕业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各个行业欣欣向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刺激了人们飞涨的欲望。”狂飙也可能包含这重意思。

如果把狂飙的英译knockout理解为“令人倾倒的人物”,那是安欣、高启强、徐江,还是大嫂、疯驴子呢?这个翻译挺吉利,它是不是预言了自己会轰动一时?

《狂飙》中,京海市、临江省的扫黑,哪一场是击倒对手的一击呢?出拳的又是谁呢?关键证据是录音还是高启强公司的账目?我们也可以说,高启强是自取灭亡,自己打倒了自己,他利欲熏心,视人命为草芥,从他迷失自己开始,就埋下了灾祸的种子。

《狂飙》剧照

03 警察之间的师徒关系

在剧中,曹闯是安欣的师父,安欣又是陆寒、小五等人的师父。据说在刑警队,都是老刑警带新刑警,他们之间是师徒关系。

为什么警察之间重师徒传承?警察之间不仅有同事、上下级关系,还是搭档,要一起出生入死,这时就需要默契,为了保证安全、提高工作效率,需要新警察尽快成熟。

《狂飙》剧照

警察工作除了需要体质、头脑、科技,还需要充足的经验,而经验的传授要一对一地进行,不能靠言传,必须靠身教,怎么样排查线索,怎么样识别好人、坏人,怎么样跟群众、同事、上司打交道,都要看师父是怎么做的,这些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哲学中有一个术语叫默会(tacit)知识,know how类的知识,比较接近于技能,传统的知识是明确的、可以口头表达的知识不同。

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说:“人类的知识有两类。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地图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形式的知识。郁振华教授解释说:“人的默会能力有多种表现,其中,有的理智意味重一些,如知道如何指认出某人的面容,有的实践意味重一些,如知道如何骑自行车。

警察主要跟坏人打交道,而且很多都是不要命的、狡猾的、老谋深算的坏人,所以他需要了解敌人的活动。同样是查看监控,新警察看得筋疲力尽也没什么发现,安欣这样的老刑警,也要反复看,但他就能较快地发现疑点、发现目标,这就是凭经验。他的徒弟耳濡目染,慢慢也能学会,你让他教,他也不好说有什么明确的诀窍。

大家都说高启强的演技超强,表演很大程度上也是默会知识,演技手册永远无法写透表演技巧。

04 悲剧中的正义观念

《狂飙》中有很多悲剧性情节:家破人亡,儿子杀父亲,监狱里改造好之后又犯罪,相爱的人不能走到一起等等。从美学上说,悲剧有三种:性格悲剧、社会悲剧和命运悲剧。电视剧中主要是前两种,高启强从从受欺压的小人物变成欺压、杀害别人的大坏人,这主要是家庭成长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人抉择的失当。剧中突出表现了安欣的倔,一定要弄清师傅牺牲的真相,不愿意做任何变通和折中。

朱光潜先生说,亚理士多德理想的悲剧人物“他的遭殃并不是由于罪恶,而是由于某种过失或弱点。”正是这个“过失”或弱点的概念引起了悲剧中的正义观念。悲剧的遭难在一定程度上是咎由自取。

比悲剧人物品格更完美的人就不会遭受这样的灾难。在人物性格与命运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如果有这样的联系,那么悲剧人物就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自己的受难负有责任;他受到的惩罚可能过重,但那毕竟是一种惩罚。于是在我们观赏悲剧的意识经验当中,就有正义感的成分。

另一方面,如果人物性格与命运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那么悲剧人物就是命运的牺牲品而不是自己弱点的受害者了。高启强后来就太自以为是了,导致他争强好胜、不择手段。

05 牺牲精神

剧中,安欣为了正义的目标,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为了扳倒敌人,李响甚至牺牲了自己的清白。老默也为女儿,为所谓的忠诚做出了牺牲。

伊格尔顿说:“在现代,牺牲已经不再是最引人入胜的观念了,它带有自我贬斥的意味以及惩罚性的自我否弃……黑格尔就是这样一名偶尔会错误地对人类境况持盲目乐观态度的思想家,他写道:‘就算我们视历史为屠宰场,国族的幸福、国家的明智以及个人的美德都被牺牲于其刀俎之下,但有一个问题仍然会在我们脑中回荡:这些巨大的牺牲最终会换来什么?’ ”

一些人理解不了牺牲精神,“牺牲最令人着迷的面相并不是关于自我的湮灭,而是自我的勃发。它关涉一种令人惊惧的能量释放,一种人类主体的转化,一股从死亡到新生的洪流。”







排版:小映 / 审核:同同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