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这是我的第一次灾难现场采访。抵达震区之后,我从东边的阿德亚曼、卡赫拉曼马拉什一路到达西边的安塔基亚。一路上发现,原来钢筋混凝土可以碎裂成那个样子,变成像纸,像方糖,像齑粉。甚至它们还可以粘在头发上,像发蜡那样固定了头发的形状。裂缝,碎片,扭曲,堆叠。这是震区带来的直接视觉体验。每一种质感背后都是一条线索。在土耳其东南部的这个地区,历史、冲突、战争、政治都埋在废墟下,撰写报道之外,总有许多感受是暂时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如今大多数紧急救援已经结束,救援队开始撤离,但长期的物资和救济仍在路上。灾区变得更安静也更可怖。在当下,人们忙于求生,要言说其中的情绪极为困难。我试图用手机镜头捕捉一些影像碎片,尝试记录下它们这一刻的样貌。
图&文|齐然(发自安卡拉)
行走在震区时令人惊讶的一点是,从东边受灾严重几乎夷为平地的阿德亚曼市,到西南边同样几乎被夷为平地的安塔基亚(哈塔伊)市,有超过300千米路程。而距离震中不到100千米的大城市加济安泰普受到的影响颇为轻微。在感叹这里得以幸免之时,人们心生疑惑:为什么不同地方受到的地震影响如此不同。同样地,从受灾严重的伊斯坎德伦开往安塔基亚的路上,车辆途径一片山区,山上的市镇几乎毫发无伤。难道是地质条件、地理结构等等会有这么大的影响?从加济安泰普去阿德亚曼图中的小镇,损毁的居民住宅楼安塔基亚路边的一些商铺被洗劫,超市被搬空,但还有许多商铺无人问津,尤其是售卖大型家电的店铺
安塔基亚,穿梭在废墟中的猫咪
走进被摧毁的城市的市中心,如安塔基亚,几乎是站在一大片废墟构成的丘陵面前,远处还剩几座摇摇欲坠的楼房,那已经是幸运儿中的幸运儿了。废墟里散落着残破的汽车底盘、儿童用的练习册、写给亲人的信。还有一家人的照片:孩子的毕业照、女儿的结婚照、新生儿的诞生照、旅游时的留影……安塔基亚是土耳其最多元的城市之一,看着照片的时候我在想,其中的人是土耳其人,还是本地的阿拉伯人或亚美尼亚人或犹太人?他们如今去了哪里?会不会有幸逃出生天并去了其他城市?安塔基亚这座城市又译为“安条克”,是希腊罗马时代就建立的历史名城。历史上它也多次遭遇地震,多次被毁。如今这里还能“恢复”从前的样貌吗?安塔基亚,路边疲惫的救援人员。他们有帐篷睡,有热茶和热食供应。但疲劳不仅仅是身体上的。
安塔基亚建于14世纪的哈比卜清真寺,从外面看建筑物仍在,但内部已经坍塌了一大半
叙利亚战争后,土耳其东南部的这片区域上生活着许多逃难来的叙利亚人。在马拉什的安置点,有一个上百座帐篷的区域几乎是说阿拉伯语的。他们已经来到土耳其多年,下一代的年轻人几乎也都会说土耳其语。但他们是否有土耳其公民身份?2月14日,在安塔基亚的废墟上,几个救援队救出了一位被困超过200小时的26岁女孩。我正好路过现场,当时救援队伍往废墟中打了个探洞接近了女孩,给她打上补给的吊针,试图再清理一些障碍把她救出来。这时候前面的救援队员大声而焦虑地问后面的人群:“有人会阿拉伯语吗?”原来女生的母语是阿拉伯语。她是否来自叙利亚?又或者只是本地的阿拉伯裔?那些在灾难中遭难的原本就失去了国籍的难民,又是否能得到统计和善后救济?安塔基亚,救援人员在营救被困超过200小时的阿拉伯女生。
安塔基亚附近的一条道路,一公里左右的马路被一条地裂撕开,其中一边隆起,碎裂,比另一侧高出了整整一米。
土耳其的城镇建筑其实大同小异。拜过去数十年游走于全国各地的个体承建商所赐,大部分的居民公寓都像是同样的立方体盒子:十层以内的高度,最底下两层挑空作为商铺,一层大概四户人家。大地震动下,它们倒下的方式也几乎是同样的——一层层叠下来,变成“三明治”或者“千层面”。这些坍塌的建筑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其中的遗憾和痛苦比奇迹要多得多。安塔基亚剩下没有倒的建筑物多半也严重受损。像安塔基亚和阿德亚曼这样的城市未来大概率是要彻底重建。卡赫拉曼马拉什的一处安置点,在寒冷的震区,一杯热茶足以让人缓上一口气来震区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一位男士或女士急匆匆来到一座楼房的倒塌现场,焦急地问:找到人了吗?现场围着烤火的一大群家属则对着他或她摇头。随着时间逐渐过去,如今人们的期待已经从发现奇迹到希望能够找到遗体。因为再往后,随着搜救工作的结束,很多遗体可能就再也无法寻获,将随着废墟瓦砾一起被粉碎和清理掉了。除了想再看见亲人最后一眼之外,许多守候废墟的人还有另一个焦虑:埋在瓦砾下的自己家庭的财产是否还能回到自己手上?接下来的善后工作,可能比救援工作要更困难。1999年的伊兹密特地震有各种各样的统计数据,其中有种说法是地震对土耳其的国内生产总值造成了10%的伤害。今年这场地震的强度和受损程度,则要比那时候严重多了。阿德亚曼市中心,一排旅馆和民居变为瓦砾,居民说土耳其的救援队过了数日才赶到,检查了一下废墟就无望地离开了。
卡赫拉曼马拉什的一处救援现场,人们爬高希望了解救援的进度
排版:周蕾/ 审核:小风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