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毕业五年只有五千存款,她们为何引起共鸣?
文|贝小戎
这两天是考研出成绩的日子,分高的欣喜若狂,分低的痛不欲生。但之前还有一条消息:两个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的女生,毕业5年了,一个曾经在互联网大厂工作,现在存款只有五千多。另一位在中国传媒大学读了研究生,梦想是成为一名编剧,结果一路碰壁,她上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火锅店当服务员。即使一路乘风破浪、披荆斩棘,考上了名校、考上了研究生,最后依然可能过得捉襟见肘,那求学的意义何在呢?是哪里出了问题?
名校毕业后没有什么积蓄,对此我们可以想出很多解释。也许学历越高、越有文化的人越淡泊名利呢?他们的志向更远大、更在意精神追求,不在乎三瓜两枣的“六便士”,不愿意过两点一线、朝九晚五的生活,那么这是一个个人选择的问题,我们无需担心。有一种说法是,大学不是职业技术学校,上大学不能单纯是为了找到好的工作、拿到高薪,上大学是为了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会学很多不实用的基础理论,大学、研究生教育要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专门家。这样的话,需要用人单位有聘用这样的人才的战略眼光。
或者上大学、读研本来就是一种选择、一种投资,读了大学和研究生之后,没有找到好的工作、拿到高薪,等于投资失败,怨不得别人,只能怪自己投资技巧不行,只能继续修炼。
有本书叫《中年危机观察》,说日本的中年人刚好是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毕业的一代人,他们毕业时,赶上了经济的冰河期,各个企业的招聘热陡然降温,找工作成为世间一大难事。如果刚毕业时找不到好工作,以后就一直只能做一些低收入的工作。当他们步入中年,收入低,再加上结婚、育儿、照料老人等需求,人生就会陷入危机,其中一些人甚至需要社会的救助。
名校毕业生理应比文凭低的同龄人收入高一些。复旦大学的兰小欢老师说,北京、上海名校毕业生毕业五年,每月平均工资应该在15000左右,能存下多少看自己情况了。同等学位的,工资差别主要因为所在行业不同;从事相同行业的,工资差别主要是因为公司大小不同。
《我的事说来话长》剧照
对于挣大钱来说,学历确实不重要。德国莱比锡大学和瑞典林雪平大学教授科什尼克研究发现,在收入到达一定水平之前,收入和智商确实呈现正比。但到了年收入6万欧元以上时,决定收入高低的,往往是其他因素,而不再是一颗出类拔萃的聪明大脑。占比1%的人年收入超过20万欧元,他们的收入比稍低的一个层级多出了一倍,但智商却比第二层级要低。“好消息是,收入颇丰的老板并不一定比你聪明。但坏消息是,他可能更有运气,人脉更好,因此他比你事业有成。令人欣慰的是,除了智商之外,财运是否亨通还取决于其他因素,比如抗压能力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
一个人的收入跟他的职业所在的行业有很大的关系,男、女都怕入错行,你要想当编剧、小说家,就要做好过一阵子苦日子的准备,你要是司机,至少保证温饱没问题,你要做销售,可能提成、奖金会很丰厚。“人们的工资差别很大,平均工资就像普通人一样难以定义。医生的收入是一个救生员的15~20倍,虽然两者的工作都是拯救生命。在同一工厂内,熟练工每周挣500美元,而没有技术的门卫只挣200美元。妇女一周挣400美元,而同等能力的男子挣500美元。另外,工资差别悬殊还表现在各种不同的产业中。农业、零售业、家政业工资偏低;而制造业中的大企业所支付的工资是前者的2倍。然而,就是在主要产业各部门之间,工资差异也很大,这取决于劳工的熟练程度和市场条件等因素——快餐工人的收入比医生少得多,虽然他们都提供服务。”
《短剧开始啦》剧照
巨额财富肯定不是靠挣工资攒出来的,“与节俭相比,企业家精神是更重要的致富途径。巨富们致富的途径主要是冒险创办高利润的新产业,如软件公司、电视网络、连锁商店等。发明新产品或新服务,或组建新公司并将新产品、新技术投入市场的人,通过其创新行为获得熊彼特利润而致富。这些富翁里包括比尔·盖茨、山姆·沃尔顿(沃尔玛的创始人)以及沃伦·巴菲特。”
一个人上过大学,再加上头脑敏锐、工作勤奋、志向明确而且运气很好,在正确的时间进入了正确的行业,他就是成功人士了。一个人大学毕业后,东游西荡、干干停停,他可能就成迷惘的一代了。可是卡夫卡在世的时候,可能都不想去参加同学聚会,他只是保险公司的一个小职员,谁又能说他很失败呢?
排版:飞飞/ 审核:小风
大家都在看